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蜻蜓捉害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蜻蜓捉害虫》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数学中的“数目相等”概念;
2.能够用正确的姿势持笔写数字;
3.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4.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小蜻蜓捉害虫的故事展开,引导孩子们通过故事情境来学习数字和数学知识。
导入活动
首先,老师可以利用游戏方式进行数数练习,例如让孩子们在一分钟内数出教室中的物品总数。
正式教学
故事情境
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孩子们理解数学中的“数目相等”概念。
老师可以讲述如下故事情境:
小蜻蜓发现花园中的蔬菜被害虫啃食了一大块,于是他决定去抓害虫。
他先从家里拿出了5个玻璃瓶,准备去抓害虫。
他在花园里发现了两个害虫,抓到了3个害虫,但不慎把一个害虫弄丢了。
小蜻蜓最后把剩下的害虫全部放在玻璃瓶里,发现正好装满了5个瓶子。
数字学习
引导孩子们正确掌握数字书写的技巧,例如以正确的姿势持笔写数字,书写清晰等。
同时,孩子们还需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加减运算
通过故事情境的设定,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孩子们需计算小蜻蜓一共抓了多少个害虫、他又弄丢了几个害虫等等。
巩固训练
游戏练习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数字卡片,让孩子们自行进行数字的排序和比较大小游戏。
课堂练习
老师可以编写练习题,让孩子们根据故事情境计算答案,巩固掌握的数学知识。
总结
本节课围绕小蜻蜓捉害虫的故事情境展开,引导孩子们学习数字、数目相等、
比较大小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等数学知识。
通过游戏及练习等方式巩固训练,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蜻蜓捉害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蜻蜓捉害虫》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数形,分析认识数的属性,数形相结合。
2.学习利用分类思维归纳分析,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以及如何练习数学推理能力。
3.启发幼儿的数学兴趣,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与分析。
2.运用图形、颜色等教具,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3.以游戏为载体,通过合作、竞赛等形式,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教学难点:1.促进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方法。
2.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到具体情境之中。
教学准备:1.画一张蜻蜓和虫子的图片。
2.制作4个红色的虫子图形和4个黄色的虫子图形。
3.制作4只蜻蜓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唤起幼儿的数学兴趣。
“同学们,你们最近有没有去过花园?是不是发现花园里面有很多宝藏?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花园里面玩耍,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说的小蜻蜓。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小蜻蜓的特点。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小蜻蜓和虫子的图片,小蜻蜓的身体有多少段?”“小蜻蜓有多少只眼睛?”“它的翅膀是什么颜色的?”为幼儿引导出小蜻蜓的体型、特点、外观,为后面的游戏做好准备。
(二)数学活动1.抓虫子游戏“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做抓虫子。
”老师将8个虫子图形随机分给幼儿们,要求幼儿们在一分钟之内,把红色的虫子找出来,数数量,明确有几个红色虫子。
“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数数,看看谁数对了最多的红色虫子。
”2.数数游戏“现在我们再玩一回数数游戏,目标是找出黄色虫子和没有头的虫子,看看你们谁发现的多。
”将4个黄色虫子和4个没有头的虫子放在一起,混在一起,幼儿需要在30秒钟内找出其中的黄色虫子和没有头的虫子,数数量。
“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数数,看看谁发现的数量最多。
”3.小蜻蜓捉虫子游戏幼儿分为两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扮演蜻蜓,其他幼儿扮演虫子,将小蜻蜓图形放在一边,将虫子图形放在另一边,规定虫子们不能乱跑,小蜻蜓需要用它的尾巴把虫子们一个一个的捉住,直到捉到所有的虫子为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蜻蜓捉害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蜻蜓捉害虫》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说出数值110并把110的数字排列出来。
2.能够分辨并比较大小。
3.了解整数和非整数。
4.通过识别、计算、验证,理解加法的运算法则。
5.能应用加法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二、教学重点1.数值1~10的应用。
2.加法的运算法则。
3.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实物道具(小蜻蜓和害虫)。
3.小班板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活动(10分钟)1. 老师问:愿意帮助大家捉害虫的小蜻蜓在我们班出现了,大家看见过没有?2. 展示实物道具:小蜻蜓与害虫。
第二步:认识1~10数字(15分钟)1. 认识1~10数字。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识别,并让学生依据大小排列数字卡片。
并介绍10以内的数字和数字的排序规律。
2. 学习用数字称物品。
老师拿出一些物品,例如:橡皮擦、铅笔等,让学生用数字称出物品数量。
第三步:认识整数和非整数(10分钟)1. 认识整数和非整数。
老师用数字卡片和物品让学生认识整数和非整数。
2. 学习用数字拼凑形状。
老师将数字卡片拼凑成不同的形状,让学生模仿老师,再自己拼凑出几个形状。
并将结果在板书上进行记录。
第四步:小蜻蜓与害虫数的认识(15分钟)1. 小蜻蜓吃了几只害虫。
老师出示小蜻蜓与害虫实物道具,让学生帮忙数出小蜻蜓吃了几只害虫,引导学生用数字表示。
2. 同类加和问题。
老师提出同类加和问题并在板书上写出题目。
问题:小蜻蜓吃了5只害虫,第二只小蜻蜓又吃了4只害虫,两只小蜻蜓吃了多少只害虫?3. 整体加和问题。
老师提出整体加和问题并在板书上写出题目。
问题:一只小蜻蜓连续飞了3圈,它吃了12只害虫,平均每圈飞了多少只害虫?第五步:活动体验(15分钟)活动:小蜻蜓们的捕杀大作战。
老师出示小蜻蜓与害虫实物道具,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捉害虫,数害虫。
第六步: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小蜻蜓捉害虫》的总结。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法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快速说出1~10数字并排列出来,能否理解整数和非整数,能否独立解决同类加和和整体加和问题。
数学教案小蜻蜓捉害虫教案(全文5篇)
数学教案小蜻蜓捉害虫教案(全文5篇)第一篇:数学教案小蜻蜓捉害虫教案数学教案小蜻蜓捉害虫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宝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
(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师:“六节虫”很厉害,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呢?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教师拿出灭虫武器——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专用武器,看我的。
(教师用刀将虫子一分为二)师:我的刀砍在虫子的那里?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边讲边出示数字)师: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它把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捉了一条虫子。
师:“六节虫”被我的刀砍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砍在虫子的那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砍成两段它就会死掉。
小朋友要把每次捉到的虫子怎么砍的记录下来,看谁砍的方法最多。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教学目标1.学习和认识大自然中的蜻蜓和害虫。
2.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数学教学,让幼儿掌握“多少”和“少数”的概念,并在实际中应用。
教学准备1.一册计数表。
2.数量相同的五个带红圈的蜻蜓和五个带绿圈的害虫。
3.一副蜻蜓背景图。
4.一副害虫背景图。
5.一副混合蜻蜓和害虫的背景图。
6.一张数学练习纸和彩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课程1.讲述蜻蜓和害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展示蜻蜓、害虫和混合图画,让幼儿自由发表对这些物体的观感和认识。
3.教育孩子要爱护动物并保护环境。
第二步:组织数目对比游戏1.老师将五个红圈的蜻蜓放在蜻蜓背景图上,同时放五个绿圈的害虫在害虫背景图上,让幼儿比较哪一个物种的数量更多。
2.让幼儿观察数量更少的一组动物,并点出特征(如,绿色的害虫是小讨厌的动物)。
3.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较少水平地体验数量的多少和少数的概念。
第三步:计数游戏1.将五个红圈的蜻蜓和五个绿圈的害虫混合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颜色分类。
2.根据数学表,让每个孩子数红圈蜻蜓和绿圈害虫的数量,将数据记录在计数表上。
数完之后,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换计数表并相互核对。
3.让幼儿将数量记在自己的数学练习纸上,并根据计数表练习更多数量的选择性。
第四步:自由创作1.按自由组合,让孩子们自由创作蜻蜓和害虫的画稿,以便他们发扬自己的想象力和自由表达能力。
2.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的画稿,并轮流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学评估1.对孩子们日常交流的观察,以评价对蜻蜓和害虫的认识。
2.根据相关的练习纸进行评价,可以评估幼儿对“多少”和“少数”概念的掌握程度。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蜻蜓捉害虫》(2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蜻蜓捉害虫》教案名称: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蜻蜓捉害虫》教学目标:1. 学习使用简单的数学概念和数学运算进行问题解决。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的辨识和计算。
2. 比较大小和顺序。
3. 观察和分析。
教学用具:1. 彩色纸片2. 彩色笔3. 蝴蝶夹子4. 昆虫模型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昆虫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个昆虫是什么。
2. 学生互动讨论,猜测答案。
步骤一:介绍问题1. 将蝴蝶夹子放在教室一角的墙上,并在蝴蝶夹子上贴上彩色纸片。
2. 教师问学生:“蜻蜓可以捉住几张纸片?”3. 学生回答问题。
步骤二:观察问题1. 学生请按照顺序观察蝴蝶夹子上的彩色纸片,并写下颜色和顺序。
2. 学生将观察到的数据报告给教师。
步骤三:分析问题1.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观察到的数据,分析蝴蝶夹子能够捉住的彩色纸片数量和规律。
2. 引导学生发现,捉住的纸片数量和颜色有没有关系?捉住的纸片数量和顺序有没有关系?步骤四:探究问题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彩色纸片颜色。
2. 学生按照顺序将彩色纸片夹在蝴蝶夹子上,观察蝴蝶夹子能够捉住的纸片数量。
3. 学生记录下观察到的数据。
步骤五:总结规律1.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数据,分析蝴蝶夹子能够捉住的纸片数量和彩色纸片之间的规律。
2. 学生报告自己小组的观察结果和总结的规律。
步骤六:拓展应用1. 教师出示另外一个蝴蝶夹子,并在上面夹上一些纸片。
2. 学生根据总结的规律猜测这个蝴蝶夹子能够捉住的纸片数量。
3. 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
步骤七:游戏互动1. 将教室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只蝴蝶夹子和一些彩色纸片。
2. 学生根据规律选择彩色纸片并夹在蝴蝶夹子上,观察蝴蝶夹子能够捉住的纸片数量。
3. 学生比较各组的观察结果,找出捉住纸片数量最多的组。
教学总结:1. 教师与学生总结本次教学的内容和学习到的知识。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蜻蜓捉害虫》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蜻蜓捉害虫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字1-10。
2.能够分辨大小与比较大小。
3.能够认识虫子,并进行分类。
4.能够使用简单的加减法计数。
二、教学准备1.虫子模型:可以用纸板剪成虫子的形状,也可以使用绒毛、贴纸等材料,用于分类训练。
2.数字牌:1-10 的数字牌,用于进行加减法运算。
3.场地要求:室内或室外都可以,室外需选用安全的比赛场地。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数字练习1.教师出示 1-10 的数字牌,让宝宝们认识数字并在大声叫出数字的过程中进行数字练习。
2.教师出示随机的两个数字牌,让宝宝们判断大小关系,然后进行比较练习。
2. 虫子分类1.教师介绍各种不同的虫子,并让宝宝们分辨和归类,以便为之后的加减法运算做铺垫。
2.教师可以将虫子图片或模型放在地上或桌子上让孩子们自由玩耍和分类。
3. 虫子比赛1.教师将虫子分成两组,让宝宝们进行比赛。
2.宝宝们每次都只能抓住一个虫子,如果抓到的虫子和对方抓到的一样,则判定为平局。
3.通过这种比赛方式,让宝宝们熟悉各种虫子,并能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组别。
4. 加减法练习1.教师将 1-10 的数字放在桌子上,每个数字都对应一种虫子。
2.随机出示两个数字,让宝宝们进行加减法运算并抓住对应的虫子。
3.通过这种方式,让宝宝们在游戏中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还能够加深对各种虫子的认识。
四、教学优化1.老师可以根据宝宝们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游戏难度,打造适合宝宝的学习环境。
2.在虫子比赛的游戏环节中,提高戏剧性,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以吸引宝宝们的注意力。
3.活动结束后,可随机抽取几名宝宝,让他们分别介绍一种虫子并进行分类,以检验学习效果。
五、教学后记通过活动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宝宝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探求欲。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宝宝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提高其情商和智商水平。
幼儿园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一幼儿园大班数学左与右二幼儿园大班数学左手、右手三幼儿园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一幼儿园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执教:黄建碧活动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宝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
(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BR><P></P>师:“六节虫”很厉害,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呢?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教师拿出灭虫武器——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专用武器,看我的。
(教师用刀将虫子一分为二)师:我的刀砍在虫子的那里?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边讲边出示数字)师: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它把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捉了一条虫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逻辑思维和基本计算能力,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表述说明等方式初步认识蜻蜓与害虫的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组合、分拆等数学概念,初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复合动词。
•引导幼儿将实物与数学概念相结合,形成数学思维。
教学准备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粘土、各种昆虫雕塑模型。
教学材料:《蜻蜓捉害虫》绘本。
教学内容一、导入环节(5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唱《蜻蜓飞不高》。
激发幼儿的好奇与热情。
二、讲授整合(10分钟)1.亮相教具:将各种昆虫模型展示在黑板前。
2.教师出示绘本《蜻蜓捉害虫》并讲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3.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今天讲的内容,并让幼儿口头描述蜻蜓飞行时的动作,如后退、上升、下降等。
引导幼儿学习蜻蜓的四个词汇:上升、下降、停留、后退。
三、实验操作环节(2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实验捉飞虫的过程。
幼儿们利用手中的彩色粘土,制作出能够复合动词的蜻蜓(如飞起、悬停、落下、飞行等)。
并欣赏他人制作的作品。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其中,一组扮演蜻蜓,另一组扮演害虫。
蜻蜓需要完成“捉害虫的任务”,并用刚才所学的口诀念出复合动词;害虫则要用语言或动作干扰蜻蜓完成任务。
四、综合应用环节(2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设计捉虫实验,让幼儿通过实验记录成果,写出捉到的虫子的种类和数量。
2.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加强总结,将写出的成果发到课堂展示墙上。
五、课堂总结环节(10分钟)1.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总评,并指出幼儿需要继续努力的方面。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并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课后学习1.教师可选择游戏读物“小蜻蜓的探险之旅”来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常识。
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
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的形式学习数学算法。
2.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数学中的加减法算法。
2.通过合作游戏,加深对数学算法的理解。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老师向学生介绍蜻蜓捉害虫的游戏规则,并介绍加减法算法与游戏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第二步:游戏规则介绍1.将整个教室划分成若干个区域(视学生人数而定),每个区域都有一个颜色对应的数字。
2.宣布每个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将蜻蜓的小纸条藏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起抓捕蜻蜓的竞赛。
当掌握相应的算法后,学生就可以前往相应的区域进行搜索。
5.当小组找到蜻蜓后,要按照规则计算蜻蜓带去的害虫的数量,得出答案后再前往标有相应答案的区域抓捉害虫,直到是举手示意完成本轮比赛。
第三步:游戏结束当每个小组都完成了抓捕任务后,将进行统计和评分。
评分可以通过按正确率(答对题数/总题数)或时间,根据学生们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确定。
教学效果评估1.在游戏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哪些地方拥有优势,并针对他们的不足,提出更好的措施。
2.评估学生的答题速度和正确性,了解学生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为学生加油鼓励,在游戏中调动全场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总结通过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只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方面,我们需要继续开拓其他更有效、更富有活力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教案名称:蜻蜓捉害虫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 提高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游戏道具:图纸、彩色纸、彩笔、剪刀、蜻蜓模板、害虫模板;2. 课件:包含蜻蜓和害虫的图片。
教学步骤:导入活动(5分钟):1. 引入活动主题:老师拿出蜻蜓和害虫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这些图片,询问他们是否认识这些昆虫,并请他们说出蜻蜓捉害虫的过程。
游戏活动(15分钟):1. 制作游戏道具:老师提前准备好蜻蜓和害虫的模板,让幼儿们使用彩色纸剪刀剪下来,然后用彩笔上色。
2. 游戏规则说明:老师将蜻蜓和害虫分别贴在图纸上作为游戏目标,然后告诉幼儿游戏规则:用手中的蜻蜓模板去捉住图纸上的害虫。
每次都只能捉一个害虫,捉到的害虫要放进一个小盒子中。
3. 游戏进行:让幼儿们轮流进行游戏,看看谁能先捉到更多的害虫。
在游戏进行中,老师可以适时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幼儿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小结活动(5分钟):1. 让幼儿们数一数自己捉到的害虫,然后比较一下谁捉到的害虫最多。
2. 引导幼儿们回顾游戏的规则和过程,问一问他们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拓展活动(10分钟):1. 提问:让幼儿们想一想,如果有两只蜻蜓同时捉害虫,他们会不会捉到更多的害虫呢?为什么?2. 具体示范:老师可以使用实物材料进行模拟示范,让幼儿们亲自体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游戏的规则和目标。
2. 观察幼儿在拓展活动中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们更加生动地学习数学概念。
同时,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们的实际情况适时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蜻蜓捉害虫》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蜻蜓捉害虫》含反思一、活动背景本次数学活动是针对幼儿园大班年龄段(4-5岁)开展的,旨在通过开展小游戏,提高幼儿们的数学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
二、活动目标•提高幼儿的数学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加深幼儿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三、活动过程1.引入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小蜻蜓、害虫的玩具,然后让幼儿们一起来玩一下跟蜻蜓有关的游戏,例如扮成蜻蜓飞行、模仿吐泡泡等游戏,逐渐引导幼儿们进入角色。
2.游戏规则•活动现场放置数个害虫模型,由教师指定一名幼儿扮演小蜻蜓。
•教师提供一份“寻找害虫表格”,小蜻蜓需要根据表格上的信息寻找害虫。
•寻找到害虫后,小蜻蜓需要向其他幼儿展示找到的害虫。
•其他幼儿根据小蜻蜓展示的害虫,从害虫堆中找到相同的害虫,将该害虫放到蜻蜓的网中,小蜻蜓将害虫带回到巢穴。
•当所有害虫都被寻找到之后,所有幼儿坐在地上,数害虫的数量。
3.提示•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提供一些提示,例如“往花园方向找”、“这种害虫是绿色的”等,帮助幼儿们更快地找到害虫。
•如果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错误,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重新查找,帮助他们养成自我纠错的能力。
四、反思1.优点•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们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小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将数学概念与幼儿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
2.不足•游戏规则可以更加具体明确,教师需要更好地指导幼儿们游戏流程和规则。
•活动现场设置可以更加充分,让幼儿更加沉浸在游戏氛围中。
五、结论本次数学活动通过开展小游戏,提高幼儿的数学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后续活动中,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活动设计,使得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蜻蜓捉害虫》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蜻蜓捉害虫》【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字1-10进行数数;2.能够通过游戏学习与巩固数数的基本技能;3.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图片或卡片上有1-10个蜻蜓和相应数量的虫子;2.提前准备好活动场地。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活动(5分钟)1.老师准备一张带有蜻蜓和虫子的画或卡片。
2.鼓励孩子们来数一数画或卡片上有几只蜻蜓。
Step 2:游戏规则介绍(5分钟)1.老师解释游戏规则:小朋友们将扮演蜻蜓,你们的任务是尽快捉住被天空中的害虫。
2.老师提前将带有虫子的卡片或图片隐藏在教室不同的角落或者室外的树林等场所。
3.老师解释:每个蜻蜓要分别找到相应数量的虫子,例如找到1只虫子、找到2只虫子等等。
Step 3:分组活动(10分钟)1.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两个或者三个蜻蜓。
2.每个小组给每个蜻蜓分配一个数字,例如1、2、3等。
3.老师将带有虫子的卡片或图片隐藏好。
Step 4:游戏开始(20分钟)1.指导小组中的一个蜻蜓去查找并捉住相应数量的虫子。
例如,蜻蜓1要找到1只虫子,蜻蜓2要找到两只虫子,以此类推。
2.每只蜻蜓成功捉住虫子后,返回班级,给下一个蜻蜓传递捉到的虫子,然后下一个蜻蜓离开捉虫。
3.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尽可能多捉住虫子。
4.活动结束后,统计每个小组捉到的虫子数量,看哪个小组捕获了最多的虫子。
Step 5:总结反思(5分钟)1.让学生回顾游戏过程,以及每个小组捕获的虫子数量。
2.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式。
3.总结游戏中数数的经验,提问:找到哪些数量的虫子最容易,找到哪些数量的虫子最困难?【教学延伸】1.可以带孩子们去户外进行类似游戏活动,参考上述步骤进行。
2.在小组角色分配时,可以让每个小朋友轮流担任蜻蜓的角色,以此增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3.游戏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更多的数学概念,如“多”、“少”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小蜻蜓捉害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小蜻蜓捉害虫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蜻蜓在自然界中的生活习性,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2.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数数”词语的涵义,并能利用简单的计数法听说认读1-10数码。
3.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害虫对植物的危害,同时感性理解数码的大小,并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4.形成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幼儿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认识和运用1-10的数码实现简单的计数。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感知数码的大小,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1)帮助幼儿正确理解“数数”词语的意义。
(2)让幼儿感性理解数码的大小,认识数码的价值。
三、教学准备(1)教具:卡纸、麻绳、卡片、粘土、宣传画、数字牌等。
(2)材料:宣传画、相片、模型等。
(3)环境:班级、户外环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新授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蜻蜓飞舞、追捕小昆虫等画面,引入本次课程内容,生动鲜活地宣传环境保护。
2.数码认识利用粘土、数字牌等教具,让幼儿重点认识1-10的数字,通过计数、画图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
3.害虫危害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或户外环境,感性理解害虫对植物的危害,引导幼儿自发地讨论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4.小蜻蜓捉害虫游戏利用麻绳、卡片等教具,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声音的大小、数码的大小等概念,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团队精神。
5.合成新知通过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幼儿学习意愿和自我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1.该教案形式多样,通过多种活动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团队精神。
2.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明确教学重点,确保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蜻蜓捉害虫》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蜻蜓捉害虫》教案名称:小班数学活动《小蜻蜓捉害虫》适用年龄:大班(4-5岁)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巩固理解数字的概念和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1. 小蜻蜓卡片(每个小组准备若干张)。
2. 害虫卡片,包括不同数量的虫子(每个小组准备若干张)。
3. 数字卡片(1-10),用于给幼儿指示抓取的害虫数量。
4. 遮挡物,用于隐藏害虫卡片。
5. 计分表或计分器。
活动步骤:1. 活动引入:介绍小蜻蜓是一个好朋友,它专门帮助我们捉害虫。
害虫藏在颜色相同的花朵中,小朋友们需要通过捉害虫的数量来帮助小蜻蜓。
2. 组织活动:a. 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2-3名幼儿。
b. 将小蜻蜓卡片分发给每个小组,幼儿们可以自由选择小蜻蜓的颜色并给它取一个名字。
c. 将害虫卡片与数字卡片混在一起,放在遮挡物后面。
d. 每轮游戏开始前,教师抽取一张数字卡片,并告诉小组抓取的害虫数量。
e. 一名幼儿掀开遮挡物,小朋友们一起观察害虫卡片,然后展开小蜻蜓卡片抓取相应数量的害虫。
f. 害虫卡片和相应的小蜻蜓卡片一旦抓取成功,将数字卡片放置在小蜻蜓卡片上进行记分。
g. 游戏继续进行,每一轮都增加难度,增加数字和害虫的数量。
h. 游戏结束时,计算每个小组抓取的总分,宣布获胜组。
3. 活动总结:讨论幼儿们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合作。
总结游戏中学习到的新知识和技能,例如数字的大小顺序和观察力的培养。
教学延伸:1. 在室外环境中进行类似的游戏,例如在花园或草地上放置害虫卡片,让幼儿们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和观察力。
2. 制作小蜻蜓和害虫的手工制作,让幼儿们自己动手创建角色并参与游戏的创作过程。
3. 通过数字卡片来进行数数和加减法的练习,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巩固数字概念和数学技能。
4. 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数字,比如“小蜻蜓抓了3只虫子”或“我们需要抓5只虫子”。
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2.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方式理解捉害虫的方法。
3.学生能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彩笔、粉笔等。
2.筹备一些贴纸、卡片、名字牌、线圈等材料。
3.医用手套、口罩等防护物品。
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问同学们图片中有什么?(2)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捉害虫?现在周围有哪些害虫?2.讲解环节(1)讲解一些常见的害虫特征和捉虫方法,如蚂蚁、苍蝇等等。
(2)介绍小蜻蜓的生活习性和能力,以及如何用小蜻蜓来捉虫。
3.活动环节(1)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手持小蜻蜓,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2)布置活动任务,教师提前在教室内放置数个“害虫”,如卡片、纸条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捉住最多的害虫,进行比赛。
(3)每组选取一名队长进行统筹安排,一边进行捉虫,一边给小蜻蜓喂食,保证小蜻蜓有能量继续捉下去。
4.教学总结(1)学生报告各组的成绩,由教师统计汇总;引导同学们回顾捉虫过程,探讨如何提高战斗力。
(2)让同学们思考,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做到防止害虫的侵害,引导他们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1.教学亮点(1)教学内容的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同学们了解环境、认识害虫,学以致用。
(2)教师通过趣味性游戏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
2.教学不足(1)教学过程中,有少数同学因为害怕小蜻蜓,拒绝参与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思想引导,让学生理解小蜻蜓是有益的生物。
(2)布置活动时,教师的守护范围不够,学生活动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和受伤,需要加强管理和安全措施。
3.教学改进(1)增加学生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引导,以减少意外发生。
(2)在活动前,引导学生进行预备知识的学习和讨论,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活动目的。
大班数学课教案《小蜻蜓捉害虫》
大班数学课教案《小蜻蜓捉害虫》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的大小、数值、数量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2.在数的世界里体验创造与发现的乐趣。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课件:《小蜻蜓捉害虫》PPT2.教具:计数棒、计数板、计数卡片、小蜻蜓卡片、虫子卡片、各种形状的图形卡片。
3.材料:各种颜色的手工纸、剪刀、胶水、笔、彩带。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识1.教师拿出计数棒和板子,让学生数一数板子上有多少个小点,引导学生认识“数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教师利用计数卡片反复呈现学生所学会的数字,引导学生练习并巩固数字的认识。
3.教师用计数卡片将一些数字混在一起,要求学生快速找出指定数字的卡片,锻炼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3.2 导入本节课内容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小蜻蜓捉害虫。
讲解捉害虫的方法是让小蜻蜓听从指令,找到各种形状的虫子抓住。
学生听完后模拟起来,掌握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应用,从而深入理解数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3.3 学生探究1.教师拿出各种形状的图形卡片,让学生逐一认识各种形状并学会称呼它们。
2.教师拿出小蜻蜓卡片和虫子卡片,在地板上排列起来,让学生观察虫子的形状,并认真观察小蜻蜓指令,判断哪张虫子卡片是符合要求的。
3.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找到并抓住不同形状的虫子,使小蜻蜓尽可能抓住所有四种不同形状的虫子,并讨论哪种虫子难以抓住,以及为什么。
4.学生利用手工纸、剪刀与胶水,自由发挥,制作各种形状的虫子,让小蜻蜓继续捉住。
货真价实的设计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知识,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3.4 评价总结1.根据完成情况,小组竞赛,评选出胜利者;2.对比不同形状的虫子,看看哪些虫子更容易被“捉住”,并探讨原因;3.学生对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
四、教学反思这堂课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探究精神,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水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教学目标1.能够认知并掌握数字1-10的顺序。
2.能够通过游戏活动,了解基本数学概念:多少、数的比较大小。
3.培养观察、分类、排序、统计的能力。
教学内容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学会1-10数字的排列顺序,了解数字比较大小,引导幼儿善于观察、分类、排序、统计。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数字1-10的顺序,熟悉数字比较大小的概念。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学会1-10数字的排列顺序。
教学准备1.十个纸板蜻蜓和十个塑料害虫模型。
2.班级白板,白板笔,橙色、黄色、绿色、紫色四种颜色的圆形磁铁。
3.活动桌、小板凳,相应大小的数字卡片。
教学步骤第一步:口头引导1.引导幼儿认知数字1-10,口头讲解数字的顺序,先从小到大引导掌握数目,再通过互动游戏方式,培养学生心算能力。
第二步:游戏启动2.教师放出塑料害虫模型,幼儿利用纸板蜻蜓逐只捕食塑料害虫,然后把塑料害虫排序、计数。
3.教师引导幼儿用相应的颜色磁铁和数字卡片,把捕捉到的害虫进行归类和计数。
第三步:数字排序4.成功捕获害虫的小朋友都将得到相应的数字卡片,并按序号往白板上面贴。
5.小朋友要把自己拼成1-10的数字序列,教师提醒混淆数量的数字,前后顺序会不同。
6.要求学生口头比较1-10的先后顺序,有错的再进行排序。
第四步:完成自我评价7.自我总结归纳,让学生自评,做到的东西和未做到的东西。
总结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将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字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概念,得到面对面的机会锻炼观察、排序和统计的能力。
这次教学取得了实际效果,为下次教学打下了基础。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
知识目标
1.理解大于和小于的含义;
2.练习比较大小;
3.学习简单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
1.巩固孩子们对比较大小的基础知识;
2.学习用简单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
1.一本《小草蜻蜓》的图画书;
2.一张比较大小的卡片;
3.计算器;
4.一份教案。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1.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欣赏《小草蜻蜓》的图画书;
2.老师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好儿子——草蜻蜓,它们喜欢捉害虫;
3.让孩子们自己想:如果让蜻蜓和草蜻蜓一起捉害虫,哪一种数量比较多?用卡片比较大小。
第二步:学习
1.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大于和小于的含义,比如:“4大于3”和“3小于4”;
2.给孩子们出示几组数字,让他们用卡片判断出大小,并在黑板上用符号表示;
3.给孩子们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让他们自己计算并出答案。
第三步:运用
1.老师把孩子们分成两组,每组有蜻蜓和草蜻蜓各两只;
2.老师在教室里放置若干个“害虫”玩具,让两组在规定时间内捉到尽量
多的害虫;
3.时间到,比较两组捉到的害虫数量,看哪组更厉害。
思考题
1.如果让两只草蜻蜓和一只蜻蜓一起捉害虫,怎么分配能让他们的数量
平均?
总结
在这堂数学课里,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大小,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并且培
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希望孩子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不断进步!。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
教学目标
•能够简单理解蜻蜓和害虫的关系
•能够用简单的形状图进行数学计数
•能够通过图形认知学习小量数学概念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热身活动
首先,老师会和孩子们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蜻蜓捉害虫》,并让孩子们自由发表对蜻蜓和害虫的认识。
可以让孩子在白板上画出蜻蜓和害虫的形状,进一步增强孩子对于蜻蜓和害虫的认识。
主体活动
部分1:蜻蜓和害虫
老师会通过教具或者电子设备让孩子们了解蜻蜓和害虫的生活方式和习性,这部分教学可以结合图文或者佩戴辅助工具进行。
部分2:形状计数
这个部分是本次课程的重点,孩子们将通过简单的图形图案进行数学计数,并且开展小组活动,学生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手中的图形图案进行数学计算的游戏。
具体游戏规则:
•活动时间为15分钟;
•小组以4-5人为一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到起点,代表拿到图形图案回到起点,接下来的队员需要根据图形图案进行计数。
•每个小组队员计数完毕后,需要在板报上记录下自己组队友都做对了哪些图形图案,哪些没做对的则需要翻开抽屉重做。
通过这个部分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会以图形作为计数单位,也能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计数的趣味性和社交性。
结束活动
在小组活动完成后,老师开始收集孩子们做的形状图案,进行点评,并进行个人总结。
教学思路
本次课程虽然是数学课,但教师不需要对数学术语和高深的数学知识有太过烦琐的介绍,以简单清晰的教学方式,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社交、合作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孩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蜻蜓捉害虫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宝
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
)
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
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
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
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
(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师:六节虫很厉害,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教师拿出灭虫武器;;;;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专用武器,看我的。
(教师用刀将虫子一分为二)师:我的刀砍在虫子的那里?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边讲边出示数字)
师: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它把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捉了一条虫子。
师:六节虫被我的刀砍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砍在虫子的那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砍成两段它就会死掉。
小朋友要把每次捉到的虫子怎么砍的记录下来,看谁砍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
师: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蜻蜓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坐回原来位置)
6、交流捉虫经验
师: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捉到的?
提问:(1)你砍在第几节?(2)分成了几和几?(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教师演示,教师相应摆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
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
7、游戏《给蜻蜓宝宝送虫子》
师:我收到昆虫医院的一封信,说有许多的蜻蜓宝宝生病了,正在住院,想请你们给生病的蜻蜓宝宝准备晚餐。
你们愿意吗?
一只蜻蜓宝宝一天只能吃6只虫子,早上已经吃了2只,晚餐还要吃几只虫子?6可以分成2和几?
8、结束
师: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飞回去,休息一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