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对雌激素共调节因子NFAT3的转录调节
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和功能
H p 0裂 解 , 为 独 立 的 二 聚 体 结 构 。这 种 二 聚 体 结 构 与 雌 s9 成
生。心血管疾病 ( V , C D) 如冠 状 动 脉 疾 病 ( A 和 高 血 压 C D) (T H N型) 在妇女绝 经前 低 于同年 龄 的男 子… 。但是 当女 性 绝经 后 内源性雌激 素水平降低 时 , 9 %的妇女 会发 生心 血 约 5 管疾 病 。由于在未 来 4 0年全球绝 经后妇 女人数 预计要 增
善 纤 溶 和 抗 纤 溶 平 衡 、 进 抗 氧 化 性 能 和 血 管 活 性 分 子 的 产 促
的基 因的表达进行 调 控 。核 雌激 素 受 体是 调 节 雌激 素 复
合物功能 的转 录因子 , 即使 没有直接结合到靶基 因的 D A上 N 也 可 以通 过 其 他 类 蛋 白质 相 互 作 用 , 而 调 控 基 因 表 达 j 从 。
发挥雌激素 的作 用。这种非 经典 的信 号通路 的 出现 , 被认 为
雌 激 素 受 体 可 以调 节 基 因 表 达 的一 个 独 特 的 机 制 。 2 雌 激 素 受 体 信 号 传 导 的经 典 途 径
雌激 素对机体 的作 用主要 通过 与雌激 素受 体 ( R) E 的结 合 实
随着 人们对膜雌激 素受体 的认识 , 激素 作用 的非 经典 雌 途径 的研 究更加深入 。介导非 经典途径 的膜雌 激素受体有 多 种 , 中 比较重 要 的是 G蛋 白偶 联的雌 激素受 体 G E 其 P R。人
性腺激素调控作用的分子基础
性腺激素调控作用的分子基础性腺激素是人体内的重要类固醇激素,包括睾酮、雌二醇等。
它们在调节生殖和发育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但是,性腺激素也在其他生理过程中,例如骨骼健康、心血管健康、免疫功能和脑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性腺激素调控作用的分子基础,是当前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雌激素受体信号传导通路雌激素受体是众所周知的性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ER)在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细胞内受体超家族的一员。
不同于普遍的激素受体,ER(α和β)是在胞浆和细胞核中两个亚型的发现。
在未受激活前,ER通过伴侣蛋白分子维持其不活跃状态。
当ER合并雌激素后,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复合物对其致基因的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
雌激素受体能够调节许多靶基因的表达,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其他与BRCA1/2基因有关的疾病。
二、睾酮代谢和雄激素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与雌激素的信号传导通路类似,雄激素也具有对应的信号传导通路。
与女性体内雌激素不同,雄激素主要通过睾酮与3-羟基-5-甲基戊二酸(H3尿酸)的代谢途径来发挥作用。
雄激素(例如睾酮)在体内主要经由肝脏和皮质醇合成途径被排泄代谢。
睾酮首先被转化为5α-脱氢睾酮或17β-睾酮,然后进一步代谢成雄二酮或雌二醇。
雄激素受体(AR)是涉及男性生殖系统、发育、生长及身心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蛋白。
它是一种转录因子,并通过结合雄激素激活来调节靶基因的表达。
与ER相似,AR在未被激活时处于休眠状态, AR在活化后,则会产生对于细胞和体内代谢过程的影响,如生殖、运动、发育和骨骼总量的控制。
三、新型研究方向:性激素和免疫调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性激素不仅在骨骼、心脏和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免疫调控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雌激素和睾酮在性别差异的免疫反应和疾病中扮演着关键作用。
本身是雌激素受体的B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雄激素在单核细胞的免疫调节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雌激素受体调控转录的分子机制研究
雌激素受体调控转录的分子机制研究雌激素是重要的内源性激素,其作用不仅限于生殖系统,还涉及到其他重要生理过程的调节,如骨密度、脂代谢和神经保护等。
雌激素通过结合其表达于靶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ERs),从而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和功能。
因此,雌激素受体对于内分泌调节、药物研发以及疾病治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雌激素受体调控转录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和相关的治疗意义。
雌激素受体结构和转录调控机制雌激素受体分为两个亚型:ERα和ERβ。
两者在空间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ERα主要表达于卵巢、子宫和乳腺等组织,而ERβ则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位。
雌激素受体的结构包括DNA结合域(DBD)、雌激素结合域(LBD)以及N端激活区域(N-terminal activation function, AF1)和C端激活区域(C-terminal activation function, AF2)。
雌激素受体作为转录因子,其主要机制是通过与靶基因启动子或远端区域的DNA结合,引导转录调节因子的结合,从而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
ERs通过不同的转录作用域,可以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转录。
此外,还存在非基因转录作用,如通过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发挥调节蛋白质的功能。
雌激素受体在癌症中的作用雌激素受体在许多肿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乳腺癌中,ERα是最常见的分子带标记物之一,其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子特征、治疗策略和预后密切相关。
ERα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常常包括内分泌治疗,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然而,一些乳腺癌患者出现的耐药性问题影响了其长期疗效和生存率。
已有研究表明,ERα阳性乳腺癌中,涉及到多种调节因子和信号通路。
其中磷酸化、乙酰化和解乙酰化等修饰,以及microRNA等非编码RNA的参与,对ERs活性和调控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ERα的清晰的作用和机制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推动治疗设计和其他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雌激素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_童飞
雌激素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童飞鲁亚平*(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细胞实验室芜湖241000摘要雌激素受体与神经系统发育及肿瘤、心血管病等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现对雌激素受体结构和功能及雌激素受体在体内的分布及其信号转导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一种调节17-B雌二醇(E2作用的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它有ER A和ER B两个亚型。
雌激素受体是甾体激素受体(ster o i d hor mone receptor,S HR超家族的成员。
以往认为,雌激素仅通过ER A起作用,但自1996年人们成功地从人和鼠的前列腺中分离出B亚型( ER B后,对两种受体的组织学定位、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1,2]。
1ER的结构与作用机制人的ER A基因已被克隆,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长臂上(6q25.1,长约295kb,编码含有59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括A~F六个功能区。
N端的A/B区为不依赖配体的转录激活区AF-1(transcript i on acti va-t i on f unction–1,该功能区可能参与调节配体与ER 结合,调节雌激素应答基因的转录;C区是高度保守的DNA结合区(DNA-bind i ng do m ain,DBD,含有2个锌指(zinc fi nger结构,每2个锌原子与4个半胱氨酸残基结合,形成1个指状突起;C末端E/F区为配体结合区(li gand-bi nding do m ain,LBD,该功能区主要是调节配体与ER的结合、受体的二聚化和应答基因表达的激活;羧基末端的激素依赖转录活性功能区(transcri ption activation funct i on-2,AF-2,该区域由螺旋3、4、5和12的氨基酸组成,两种亚型ER的氨基酸序列在这一区域有较大的差异,只有56%的相同氨基酸序列,因此两种受体既有共同的配体,也有各自不同的配体[3]。
雌激素的作用机制概述
雌激素的作用机制概述发表时间:2012-09-27T10:44:16.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刁爱芹[导读] 雌激素通过核受体发挥其转录调节作用,与辅因子的相互作用或结合到ERE上。
刁爱芹 (江苏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225300) 【摘要】经典的雌激素(E2)作用机制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结合到靶基因启动子区的雌激素反应元件上来发挥配体依赖的转录调节作用。
但许多实验已证明E2也可以通过特异的膜受体(mER)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激活膜受体后能激活许多蛋白激酶最终影响下游转录因子的活性。
另外,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也可以通过磷酸化核受体(nER)和其辅因子来调节经典的雌激素受体的核效应。
【关键词】雌激素雌激素核受体雌激素膜受体基因调控【中图分类号】R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341-02 1 引言雌激素是生物体内许多生物学过程如生长、发育和复制的关键调节剂,在男性和女性体内都包括许多雌激素的靶器官如生殖道、乳房组织、骨骼、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
雌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α和雌激素受体ERβ来调节的,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属于配体诱导的转录因子,是核受体家族成员之一。
ERα和ERβ的组织分布和结合配体的特征明显不同,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的组织选择性作用。
配体结合引起受体构象改变从而促进受体形成二聚体并结合到靶基因启动子区的雌激素效应元件(ERE)上来发挥受体的核转录活性。
雌激素受体也可以不需要结合DNA来调节基因的表达,可与其他启动子结合蛋白相互作用或阻止其他转录因子招募到启动子上[1-3]。
雌激素还可以与膜受体结合诱导快速的细胞内反应,现已证明了雌激素可调节许多细胞内磷酸化级联途径来发挥非核效应,这些效应包括激活腺甘酸环化酶(AC),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或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等。
快速的信号级联通路最终能影响下游许多转录因子的磷酸化状态。
雌激素受体调控机制研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雌激素受体调控机制研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增长趋势。
由于女性生殖器官中产生的雌激素在乳腺组织中具有促增殖和促分化作用,因此,人类乳腺癌的生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雌激素的调节。
乳腺癌治疗的现有策略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其中内分泌治疗依赖于乳腺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调节。
因此,ER和PR的调控机制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ER是一种核受体,属于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其主要功能为调节转录和基因表达。
在乳腺组织中,ER的激活主要由雌激素和转录调节因子介导。
ER的激活后可促进细胞周期进程,增加细胞生长和增殖,增强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因此,ER的过度激活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ER调控的转录因子主要包括荷尔蒙受体共激活因子(SRC)和ER调控蛋白(ERAP)。
SRC是一种线粒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其能增强ER与雌激素的结合并激活ER的转录活性。
ERAP的功能是调节经典ERα调节转录的异构体表达和分布,其缺失或功能异常与一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目前,已经有许多的研究表明,在肿瘤发生的过程中,ER的激活程度因不同转录因子的作用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进一步影响到ER的调节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此外,ER调控还受到各种信号通路的影响。
例如,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以影响ER的活性,从而调节乳腺癌的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
嗜铬细胞瘤可通过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影响ER的激活,促进肿瘤的进展。
而miRNA在基因表达调节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ER调控机制的研究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ER的异常表达与耐药性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雌激素通路上游因素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ERα内生性拮抗剂产生,从而影响ERα的活性和耐药性。
因此,正确理解ER调控机制对于预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以及设计新的治疗策略都非常重要。
孤儿受体_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_ERRs_在雌激素信号途径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孤儿受体-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ERRs)在雌激素信号途径中的研究进展孙蓬明Jalied Sehouli Werner litchnegger魏丽惠雌激素是一种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甾体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维持的重要因素,此外在机体多种生理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
雌激素功能失常能够引发乳腺、子宫、心脏等多种疾病,特别是与内分泌相关的癌症。
雌激素的多种生理效应通过的两种经典雌激素受体A和B传导(estrogen receptor A and B),核受体命名委员会(nuclear receptors nomenclature committee,NRNC)1999年命名为NR3A1和NR3A2,这两种受体均是核受体超家族(nuclear receptor superfamily,NRs)的成员[1]。
近年来随着生理、生化科学研究的进展,利用核受体的保守结构域为诱饵通过低严谨杂交技术筛选出了一种新的受体[2~4]。
与配体依赖性激活的传统受体不同,这类受体可以以非配体依赖的组成性激活方式调节效应基因转录,所以被称为孤儿受体(orphan receptor),随着人们对孤儿受体的认识扩展,这类受体的功能则被人们日益关注。
已发现的孤儿受体多达上百种,它们通过两个锌指结构(zinc finger)组成的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DBD),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或结合DNA序列上的反应元件(responsive element),从而调控多种基因的转录,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凋亡、癌变、胞内信号传导、核内信号途径对话(crosstalking)等过程[3~5]。
对雌激素受体的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孤儿受体)))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estrogen recep tor-related recep-tor,ERRs)[2,3]。
一、ERR家族成员的基因定位和结构ERR家族有ERR A、ERR B、ERR C(estroge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 A、B、C)三种亚型,相应的NRNC编号为NR3B1、NR3B2、NR3B3[3,4]。
激素调控雌激素受体的机制研究
激素调控雌激素受体的机制研究雌激素是女性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激素之一,它在女性的生殖发育、生殖周期和生殖健康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雌激素的活性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ER)来实现,ER是一个与雌激素结合后转录因子的蛋白质,它在细胞内广泛分布并参与许多生物过程的调节。
因此,ER的调控机制一直是生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激素通过信号转导途径调控ER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内激素通过复杂的信号转导途径来调控ER的活性和功能。
其中,蛋白激酶C(PKC)和蛋白激酶A(PKA)是较为常见的信号转导途径。
PKC通过激活下游的转录因子来调控ER的转录活性,而PKA则通过磷酸化作用来调控ER的功能。
此外,生长因子也参与了调节ER的信号转导途径。
EGF、FGF和PDGF等生长因子通过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如MAPK通路和PI3K/AKT通路,来调控ER的表达和功能。
有研究发现,生长因子EGF可使ERα与其核盘结合并促进其DNA结合活性,从而影响ER的细胞内转录和生物学功能。
二、磷酸化改变ER的转录活性ER的转录活性随着其磷酸化程度的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
ER的磷酸化状态取决于其周围环境中激素和信号分子的作用,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将ER的磷酸化状态调节到不同的程度。
ER的磷酸化状态最常见的是在其N端和C端进行磷酸化,磷酸化后的ER可与转录因子共同形成复合物,增强ER与DNA的结合和转录活性。
在细胞分裂和增殖过程中,ERα的磷酸化程度上升,这意味着ERα在细胞增生中的作用可能与其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有关。
三、染色质状态调控ER的转录活性除了信号转导途径和磷酸化等机制外,染色质状态也可能影响ER的功能。
染色质状态指细胞内染色质处于哪种结构状态,而这种状态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染色质状态调节ER的机制相对复杂,其中包括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等。
衣原体感染会致使ERα基因的可及性下降,这是通过衣原体的NO产生而为ERα区域的DNA甲基化所致。
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和功能_吴艳
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十分广泛,其机制之一就是 通过经典途径,即影响基因调控及蛋白表达的“基因组效应” 机制。通常,雌激素和雌激素化合物的作用是通过细胞内两 个“经典”核雌激素受体 α( ERα) 和 β( ERβ) 介导。雌激素通 过 ER 调节转录过程,包括核转录、结合特殊的效应原件和目 的基因的表达进行 调 控[7]。 核 雌 激 素 受 体 是 调 节 雌 激 素 复 合物功能的转录因子,即使没有直接结合到靶基因的 DNA 上 也可以通过其 他 类 蛋 白 质 相 互 作 用,从 而 调 控 基 因 表 达[8]。 在生理功能上,雌激可以素增加扩张血管的酶( 如 NOS) 和前 列环素合酶的基因表达[9]。在雌激素缺乏时,ER 可以作为 与 HSP90( 热休克蛋白 90) 相关联的不活泼单体形式存在。 结合雌 激 素 后,雌 激 素 受 体 在 经 历 了 分 离 的 构 象 变 化 与 Hsp90 裂解,成为独立的二聚体结构。这种二聚体结构与雌 激素和 DNA 具有很高的亲和力[10]。随后雌激素进入细胞, 激活的 ER 可以直接与雌激素反应元件( ERE) 结合,然后与 靶基因或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如原癌基因 Fos / Jun( AP-1 响应要素) 和 SP-1 ( GC-SP-1 基序) [11],引起共 同调节蛋白对目标基因启动子作用的恢复,导致信使核糖核 酸( mRNA) 水平及与之相关的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或者降低, 从而产生生理效应。研究发现雌激素通过经典的基因组效应 发挥生理作用从而改善女性更年期衰老的现象。Annalisa[12] 在研究中发现配基激活的雌激素受体可以与 hTERT 启动子 区域的蛋白结合,对人体端粒酶的表达和活性的正常有保护 作用。 3 雌激素受体信号传导的非经典途径
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雌激素是一类关键的生物活性激素,主要存在于女性体内,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雌激素受体(ER)作为雌激素的主要信号转导介质,其表达和功能在多种细胞类型中均有发现。
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雌激素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近年来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从雌激素的合成与代谢、雌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信号转导途径的分子机制、以及雌激素信号转导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
我们还将对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雌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s)是介导雌激素生物学效应的关键分子,其结构与功能对于理解雌激素在人体内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至关重要。
雌激素受体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它们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和独特的生物学功能。
雌激素受体的结构主要由配体结合域(Ligand Binding Domain,LBD)、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DBD)和转录激活域(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Domain,TAD)等几部分组成。
配体结合域负责结合雌激素,是雌激素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关键部位;DNA结合域则能够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调控基因的转录;转录激活域则通过与转录机器的相互作用,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
在功能上,雌激素受体主要通过与雌激素结合,形成雌激素-受体复合物,进而激活或抑制下游基因的转录,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ERα和ERβ在人体内具有不同的组织分布和生物学功能。
er pr作用机制 -回复
er pr作用机制-回复ER PR(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是一种荷尔蒙受体,它们在乳腺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的作用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基础生物学和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ER PR的作用机制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ER PR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ER和PR都属于核受体超家族,这是一类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的蛋白质受体。
它们由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在细胞内合成,并在合适的时机被激活。
ER主要与雌激素结合,而PR主要与孕激素结合,这些激素是女性体内正常分泌的重要成分。
ER PR的最基本功能是作为转录因子,它们可以结合到DNA上的特定序列区域,并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
当ER和PR与雌激素或孕激素结合时,它们会发生构象变化,并暴露出其活化功能区域,这使得它们能够与其他转录因子和共激活因子相互作用,形成转录调控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可以修饰染色质结构,使得染色质更容易展开,从而让转录机器能够访问基因的DNA序列。
重要的是要注意到,ER PR不仅仅与激素结合,它们还能够被其他细胞信号通路调控。
这些信号通路可以通过磷酸化、去磷酸化、乙酰化等方式对ER PR进行修饰,以改变它们的活性和可靠性。
这意味着ER PR的功能不仅仅取决于激素水平,还受到其他信号通路的影响。
ER PR在乳腺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调控着乳腺发育和功能,并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
当正常细胞发生突变或功能丧失时,ER PR的调控可能会发生紊乱,从而导致乳腺癌的发展。
在乳腺癌中,ER PR 的阳性表达是非常常见的。
这意味着乳腺癌细胞中的ER PR表达畸常,并持续受到激素的刺激,从而促进了肿瘤生长和转移。
许多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疗法,尤其是那些ER PR阳性的患者。
内分泌疗法通过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或阻断雌激素受体来治疗癌症。
这样一来,ER P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就无法再受到激素的刺激,从而抑制了肿瘤生长。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雌激素和雄激素调节机理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雌激素和雄激素调节机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为生命科学领域带来了诸多的突破性进展。
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雌激素和雄激素在生物体内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生殖、发育、代谢、神经系统、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等。
本文将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探讨雌激素和雄激素的调节机理。
1. 雌激素的作用机理雌激素是构成雌性生殖系统的主要激素之一,它在雌性动物的生殖发育和生殖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从而调节多个靶基因的表达。
这些基因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凋亡、代谢、免疫、神经紊乱等。
1.1 ER的结构和功能ER是一种核内受体,包括ERα和ERβ两种亚型。
它们的结构有七个不同的区域,包括N端的转录调控区域、螺旋结构、DNA结合域、锌指结构、激活区、核定位序列和C-末端域。
ERα和ERβ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类型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和功能特点。
它们通过与雌激素结合后,形成一个配体-受体复合物,将信号递送至细胞内。
1.2 雌激素和ER调节基因表达ER的结构决定了它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能力。
ER的N端转录调控区域与转录因子结合,增强或抑制基因表达。
此外,ER还可以在DNA的编码区域结合,影响DNA的螺旋结构和转录因子的结合。
这些机制能够协同作用影响基因表达。
雌激素和ER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机制调控多种靶基因的表达,并参与信号通路调控的复杂网络中。
2. 雄激素的作用机理雄激素是构成雄性生殖系统的主要激素之一,它主要由睾丸产生,并在全身多个组织中发挥作用。
它通过与雄激素受体(AR)结合的方式,调节目标基因的表达。
AR是一种核内受体,包括N端的转录调控区域、螺旋结构、DNA结合域、激活区和C-末端域。
2.1 AR结构和功能AR的结构与ER类似,也具有N端区域、C-末端域和DNA结合域等结构。
AR的转录调控区域与转录因子结合来增强或抑制基因表达。
AR在靶细胞中的表达模式会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和生命阶段发生变化。
er的编码基因 -回复
er的编码基因-回复ER基因的编码是指对ER基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其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的过程。
ER基因(Estrogen Receptor gene)是指雌激素受体基因,它编码了人体内的雌激素受体蛋白质。
雌激素受体是一种核受体,它在细胞核中结合雌激素和其他信号分子,并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ER基因位于人类基因组中的染色体6q25.1位置上,具体而言,雌激素受体分为两个亚型:ERα和ERβ。
ERα主要存在于女性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组织中,而ERβ主要存在于神经系统和肠道组织中。
ER 蛋白是内源性雌激素(如雌二醇)的受体,也是外源性化合物(如荷尔蒙替代治疗中使用的雌激素类药物)的受体。
二、ER基因的结构与功能ER基因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编码的蛋白质是具有核转运和转录活性的受体。
ER蛋白能结合雌激素分子,进入细胞核并与DNA结合形成复合物,在细胞内启动转录活性,从而调节多个基因的表达。
ER蛋白通过调节DNA的转录过程,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此外,ER蛋白还可以与其他核受体、转录因子和配体相互作用,参与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
三、ER基因的调控机制ERα和ERβ的表达水平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
在基因组DNA水平上,ER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组蛋白修饰和远端调控序列中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都可以影响ER基因的转录活性。
在转录后调控水平上,miRNA和lncRNA等非编码RNA分子可以通过干扰ER 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过程,进一步调节ER蛋白的表达水平。
此外,雌激素信号通路上游的多种因子,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激素等,也可以影响ER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四、ER基因的变异与相关疾病ER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存在着一些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这些变异会导致ER蛋白的结构、功能和表达水平的改变,进而可能影响个体对激素的反应。
已有研究表明,ER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关,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以及心血管疾病等。
激素信号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
激素信号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成为女性生命威胁的主要疾病之一。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ER+ BC)是乳腺癌的最常见类型之一,它在乳腺癌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激素信号在ER+ BC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激素信号在ER+ BC中的作用,并讨论与之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一、激素信号的基本概念激素信号是一种细胞间的通讯方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由激素信号分子释放到细胞外环境,然后通过细胞膜或细胞膜内受体传递到细胞内,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
激素信号通路主要包括季酮类激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睾丸素信号通路等。
二、激素信号在ER+ BC中的作用ER+ BC是一种需要雌激素支持的乳腺癌类型。
ER+ BC患者的肿瘤细胞表达大量的雌激素受体(ER),这些受体具有结合雌激素的能力,并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细胞增殖等作用,发挥雌激素信号在癌症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理解雌激素信号在ER+ BC中的作用机制,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1.雌激素通路在ER+ BC中的作用雌激素通路是ER+ BC中最主要的信号通路之一,激活该通路会导致细胞增殖、转移和耐药等恶性特性的的出现。
雌激素通路的激活主要通过ER实现,当雌激素结合到ER上时,ER会发生构象变化,形成ER/雌激素复合物,这种复合物会结合到染色质DNA上,调节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并进一步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生长因子通路在ER+ BC中的作用生长因子通路是ER+ BC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通路。
许多生长因子可以促进ER+ B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EGF、IGF-1、VEGF等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可以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PI3K/AKT、MAPK等通路,影响ER的调节功能,从而进一步推动ER+ BC的发展。
三、与激素信号相关的研究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激素信号在ER+ BC中的作用机制越来越清晰,同时也涌现出许多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靶点。
er pr作用机制
Er Pr作用机制一、Er Pr概述Er Pr,全名为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两个重要成员。
它们在女性生殖系统、乳腺和心血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Er Pr主要通过与其配体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结合,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发育和代谢等过程。
深入研究Er Pr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其与多种疾病(如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关系,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二、Er Pr的分子结构Er Pr的分子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功能域:配体结合域、DNA结合域和铰链区。
配体结合域是Er Pr与激素结合的部位,具有高度保守的结构特征。
DNA结合域使Er Pr能够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调控基因转录。
铰链区则介导Er Pr 的不同构象变化,影响其活化状态。
通过对Er Pr分子结构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其与配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药物设计提供指导。
三、Er Pr的信号转导途径当Er Pr与其配体激素结合后,构象发生改变,与靶基因的雌激素反应元件(ERE)或孕激素反应元件(PRE)结合,募集共激活因子或共抑制因子,调控靶基因转录。
此外,Er Pr也可以通过非基因组途径,如激活MAPK信号通路等,快速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
深入研究Er Pr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助于揭示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四、Er Pr与细胞凋亡研究发现,Er Pr可以调控细胞凋亡过程,参与维持细胞稳态。
在雌激素或孕激素缺乏的情况下,Er Pr的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凋亡增加。
反之,雌激素或孕激素的补充可以激活Er Pr,抑制细胞凋亡。
此外,一些药物也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Er Pr的表达,调控细胞凋亡过程。
这为治疗某些与细胞凋亡异常相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Er Pr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Er Pr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乳腺癌中,雌激素可以激活Er Pr,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STAT3与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STAT3与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相关性黄裕;姜青明;王冬【摘要】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2组子宫内膜标本中ER、PR、STAT3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STAT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STAT3、ER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PR则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STAT3与ER激素呈正相关(γ= 0.452,P=0.000),与PR激素无关(γ=0.1378,P=0.071).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ER、PR、STAT3过度表达有关,而STAT3的表达与雌激素调控有密切关系.【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3(028)006【总页数】4页(P602-605)【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作者】黄裕;姜青明;王冬【作者单位】400030,重庆市肿瘤研究所;400030,重庆市肿瘤研究所;400030,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世界性持续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降低,呈现年轻化[1]。
子宫内膜癌在分子水平上的致癌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它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涉及多种癌基因的激发和抑癌基因的失活。
STAT3是新发现的核转录因子,能介导机体中多种生长因子信号及细胞因子信号向细胞核中传导,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分化[2-5]。
ERα和ER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ERα和ER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邵东晖;王秀问【期刊名称】《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年(卷),期】2010(17)2【摘要】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包括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beta,ERβ),为类固醇激素核受体家族配体依赖性反式转录调节蛋白,包括N末端区、DNA结合区和C末端区3个主要功能域。
ER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正常肺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相关。
ERα与ERβ主要通过雌激素信号途径调节转录,通过生长因子受体途径和类固醇信号途径调节其在肿瘤细胞核的活性,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生物学行为。
ER高甲基化可能与肺肿瘤的发生有关,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在女性更明显,并非ERα影响烟草的致癌代谢。
ERα或ERβ的表达是否为肺癌的有效预测因子需进一步确证。
总之,ERα和ERβ与NSCL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基于ERα和ERβ的生物治疗也可能成为今后肺癌治疗的重要策略。
【总页数】5页(P237-241)【关键词】癌;非小细胞肺;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作者】邵东晖;王秀问【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济南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ERβ相互作用蛋白HPIP的分离及其在ERβ信号途径中的作用 [J], 周蕾;安广宇;宋雨光;姜妮;赵艳杰;叶棋浓2.ERα、ERβ在非吸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与生存期和性别的相关性研究[J], 简红;朱雷;邵晋辰;赵艺;李传佳;虞永锋;张杰3.ERα、ERβ与 Ki-67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J], 王松;徐德龙4.MAPK信号通路在ER阴性的乳腺癌ER再表达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J], 董力枫;陈益定;周俊;余建伟;解磐磐;陈芳芳;郧丰5.ERβ相互作用蛋白PSMC5的分离及其在ERβ信号途径中的作用 [J], 王晓辉;张浩;周蕾;丁丽华;韩聚强;宁康;孙琰;袁斌;刘辉;常庆;李杰之;叶棋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NFAT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 )家族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NFAT3的转录调节因子却知之甚少。
通过本室前期的实验,我们了解到NFAT3可以调节ER (Estrogen Receptors )的转录活性,因此,反过来,我们检测了ER 对NFAT3转录活性的影响。
方法:通过活性实验、点突变实验及RNA 干扰实验,验证ER 、雌激素及NFAT 激活剂PMA+ION 对NFAT3转录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 )实验检测ER 与NFAT3的相互作用,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实验确定ER α能否被募集到IL-2启动子上,并用核质分离实验,揭示ER α在细胞内对NFAT3定位的影响。
结果:
1. 在293T 及MDA-MB-453细胞中,ERs 可以抑制NFAT3的转录活性。
2. IP 实验证实,NFAT3和ERs 在体内存在相互作用,并且该作用不受NFAT
激活剂PMA+ION 的影响。
3. 敲低293T 细胞中的内源NFAT3后,ER α对NFAT-LUC 活性的抑制作用基
本消除,证实ER α对NFAT-LUC 报告基因的抑制需要NFAT3的参与。
4. 在分别敲低MCF-7细胞中的内源性ER α和ER β后,NFAT3的转录活性都大
幅增强。
5. 构建了两个ER α雌激素结合位点突变体,与野生型ER α相比,两个突变体
对NFAT3活性的抑制依然存在,而在加入雌激素后,对NFAT3的进一步抑制被消除,证实雌激素对NFAT3转录活性的抑制依赖ER 的活性。
6. AKT 和MAPK 重现了ER α磷酸化位点突变体ER α(S167A )和ER α(S118A )
对NFAT3转录活性的影响。
7. CHIP 实验证实,加入ER α后,NFAT3与其靶基因IL-2启动子的结合增强,
而加入PMA+ION 后,能进一步促进该结合。
8. 通过核质分离实验发现ER α促使NFAT3入核,并且加入PMA+ION 后,
NFAT3的表达增强。
结论:ER α是NFAT3的一个转录调控因子,ER α对NFAT3的转录调节受到雌激素和PMA+ION 的影响。
对受NFAT3影响的多种免疫疾病、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关键词:ER ,NFAT3,相互作用,磷酸化,转录活性
致谢: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30320,30625035,30500191),973计划
P2-44 ER 对雌激素共调节因子NFAT3的转录调节 秦玺,王晓辉,杨智洪,丁丽华,徐小洁,程龙,牛畅,孙慧伟,张浩,叶棋浓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院工作区北楼2121,100850 (xiba315@)
(2006CB943501,2007CB914603)和国家863计划(2007AA02Z113)资助。
LepA, the highly conserved translational GTPase (trGTPase), triggers one-codon back-movement of the elongating ribosome. Here we identify a new enzymatic activity of LepA as 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PPIase) and locate the PPIase center on LepA’s G-domain. The physiological substrate of LepA PPIase is targeted at the ribosomal protein L11 by chemical cross-linking and NMR analysis. LepA’s PPIase center, by interacting with the conserved proline residues on L11-NTD, can accelerate their cis-trans isomerization dramatically so to initiate the downstream position 62 turn flipping-out to contact L7/L12. Thus, the PPIase activity on the G-domain harmonizes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 of L11 to the rhythm of the trGTPase. More importantly, PPIase activity is also found on the essential trGTPases EF-G and IF2. That implies a general role of trGTPase as PPIase in modulating the ribosome through proline switch and provides the first evidence of function co-evolution between translation factor and ribosomal protein during protein synthesis.
胰腺腺泡是胰腺外分泌部的基本单元。
胰腺腺泡细胞胞浆Ca 2+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外钙内流。
本文研究钙内流相关蛋白TRP 通道家族在胰腺腺泡细胞的表达和作用。
TRP 通道家族是最后一个被发现的离子通道家族,多数成员为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可通透
Ca 2+。
根据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可划分为七个亚家族:TRPA, TRPC, TRPM, TRPML, TRPP, TRPV 和TRPN 。
哺乳动物共表达六个TRP 亚家族,28个成员:TRPC1-7, TRPM1-8, TRPV1-6, TRPML1-3, TRPP1-3, TRPA 。
关于TRP 通道的研究近年取得较大进展,但多在外源表达体系进行。
已知大鼠胰腺腺泡细胞表达TRPV6 mRNA ,但对其它成员的表达尚无系统研究。
本工作在新鲜分离的胰腺腺泡细胞,利用RT-PCR ,免疫组织化学以及药理学方法系统鉴定胰腺腺泡细胞中TRP 表达类型及功能。
P2-45 Identification of LepA as PPIase reveals a common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nslational GTPases regulating L11 switch on the ribosome
Yan Qin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e, 15 Datu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1, China (qiny@)
P2-46 大鼠胰腺腺泡细胞中TRP 通道的表达及其功能 沈筠,赵晓婷,崔宗杰
北京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shenyunwin@; zjc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