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碳金融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与机遇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二、零碳金融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4)2.1 零碳金融的定义 (6)2.2 全球零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6)2.3 我国零碳金融的发展现状 (8)三、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挑战 (9)3.1 政策法规不完善 (10)3.2 技术水平有限 (11)3.3 市场认知度不足 (12)3.4 资金投入不足 (13)四、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机遇 (14)4.1 政策支持 (15)4.2 技术创新 (17)4.3 市场需求 (18)4.4 国际合作 (19)五、我国发展零碳金融的策略建议 (21)5.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22)5.2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23)5.3 提高市场认知度和参与度 (24)5.4 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25)六、结论 (26)6.1 研究成果总结 (27)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8)一、内容概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责任。
零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旨在通过投资和融资活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排放成本。
本文将分析我国发展零碳金融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我国零碳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1 背景介绍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零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正逐渐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际社会对低碳、零碳理念的日益重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碳减排的巨大压力。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努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在此背景下,零碳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
试论我国碳金融体系中的难点及对策
试论我国碳金融体系中的难点及对策【摘要】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备受关注,然而我国碳金融体系中仍存在一些难点。
首先是缺乏统一的碳金融标准,导致市场不规范;其次是信息披露不透明,难以监管和评估碳排放情况;最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影响碳交易的有效性。
为应对这些问题,建议建立统一的碳金融标准体系,加强碳排放信息披露监管,完善碳市场机制。
我国碳金融体系发展仍面临挑战,加强监管与政策支持将是关键。
【关键词】碳金融体系、难点、对策、发展、挑战、监管、政策支持、标准、信息披露、市场机制、碳排放、统一体系、完善。
1. 引言1.1 碳金融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碳金融是指以减少碳排放和推动低碳发展为主要目标的金融活动和产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限制和碳交易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尤为重要。
我国的碳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逐渐兴起。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碳金融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并参与碳交易。
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始关注碳金融领域,推出碳排放权交易、碳信用证等金融产品。
这些举措为我国碳金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碳金融发展仍面临一些难点和挑战。
缺乏统一的碳金融标准、信息披露不透明、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碳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监管和政策支持,建立统一的碳金融标准体系,加强碳排放信息披露监管,完善碳市场机制等措施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碳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碳金融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十分重要,它是指以碳排放权作为金融资产进行投资和交易的体系。
碳金融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碳排放成本,提升竞争力。
碳金融体系也可以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多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创新。
建立健全的碳金融体系对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碳金融体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只有加强碳金融体系建设,提升碳市场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我国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转型。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分析【摘要】我国发展碳金融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提供了有效途径。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并探讨未来发展前景和建议。
在发展碳金融方面,我国可以利用碳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碳金融也面临着市场不成熟、技术难题和政策支持不足等劣势。
不过,通过完善政策支持、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监管,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前景仍然广阔。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碳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促使我国碳金融行业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关键词】碳金融、我国、发展、优势、劣势、前景、建议1. 引言1.1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重要性我国发展碳金融的重要性在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发展碳金融可以有效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碳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可以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提升金融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在全球碳交易体系日益完善的情况下,我国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发展碳金融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可以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提供更多机会和挑战。
我国发展碳金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发展碳金融的优劣势,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梳理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探讨碳金融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二是分析发展碳金融的优势,包括促进碳市场繁荣、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吸引资金投资清洁能源等方面的优势;三是剖析发展碳金融的劣势,包括市场不成熟、政策不明确、缺乏监管和风险控制机制等方面的劣势;四是展望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前景,探讨如何解决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五是提出发展碳金融的建议,为中国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支持。
中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中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中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一、制约因素
1、政策环境不够完善
目前,中国的碳金融政策环境尚不完善,碳交易体系尚未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尚未建立,碳金融产品及服务尚未形成,碳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也存在欠缺。
2、资金缺乏
碳金融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目前中国的碳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资金投入仍然较少,缺乏资金支持是影响中国碳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3、技术缺乏
碳金融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如碳排放权交易技术、碳金融产品设计技术等,而目前中国的碳金融技术尚不完善,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也是影响中国碳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对策
1、加强政策环境建设
政府应加强碳金融政策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的碳交易体系,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出多种碳金融产品及服务,建立碳金融风险管理机制等。
2、增加资金投入
政府应增加对碳金融的资金投入,以支持碳金融的发展。
3、加强技术研发
政府应加强碳金融技术研发,提高碳金融技术水平,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支持碳金融的发展。
关于我国发展碳金融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关于我国发展碳金融面临的风险和对策摘要: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机制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碳金融又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效的金融解决方案。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项目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碳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碳金融,气候变化,清洁发展机制,风险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温室气体排放过多是其主要原因。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为实现减排目标,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紧密合作。
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就是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典范。
除了基于项目的减排机制外,在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基于配额的交易机制,其代表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
上述与碳排放权有关的市场行为,可统称为碳交易。
碳交易是一种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金融的发展。
所以,由碳交易催生的碳金融不仅是市场机制推动减排的基础,而且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
而低碳经济的兴起也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目前碳金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一般而言,其概念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的碳金融主要指基于温室气体减排量或者碳排放许可证的交易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现金流的统称;而广义的碳金融泛指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切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节能减排项目的直接间接投融资活动、与“碳排放”有关的各类权益及其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活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或机构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等等①。
尽管中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要完成政府设立的减排目标,除了加强规划引导外,还必须借助市场的力量。
目前,碳金融在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逐渐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助推器,但提升空间仍然较大。
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闫辉(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学院,太原,030006)摘要:全球气候的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从而推动了碳金融的发展。
本文简要分析了碳金融发展的背景,从我国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着手,对我国碳金融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碳金融清洁发展机制碳排放权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176—01引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金融领域在应对这一问题时提出了“碳金融”的概念,碳金融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创新的产物,并在近几年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一.我国碳金融发展的背景碳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
目前,碳金融在国际上尚未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综观碳金融的发展形式。
从狭义上说,碳金融称为碳融资,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融资活动,其旨在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为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从广义上来讲,碳金融泛指一切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衍生品的买卖交易、投资或投机等活动,也包括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而新建项目的投融资,担保、咨询等服务。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两个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指出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关资金和技术;而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的支持后,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各自的削减目标,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个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
这三种机制使得碳排放权成为可交易的商品,对碳交易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国内碳金融发展的困境我国碳金融正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而言,可将碳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政府、金融机构认识不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以前不承担减排责任。
我国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全球经济衰退和气候变暖的双重危机下,欧美等发达国家从2008年开始将经济振兴的希望投向了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国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低碳经济已是规制世界发展新格局的又一个“全球宪章”,而手握定价权的碳金融,如同咽喉要道,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一、碳金融概念的提出“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涉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Climate Change ,简称《框架公约》)。
《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1997年,《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东京通过了该公约的补充条款,即《京都议定书》,这是世界上首部设立强制性减排标准的国际协议,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要求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而发展中国家在此期间不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
在《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约束下,各国的碳排放额开始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并最终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
当前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日益凸显,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
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市场不成熟交易规模小、碳金融产品缺乏多样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拓展市场发展渠道、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等对策来解决。
在未来,我们应该总结分析目前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碳金融市场将迎来更加繁荣和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监管机制、市场成熟、交易规模、产品多样性、对策研究、监管制度、市场发展、产品创新、总结分析、展望未来、建议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碳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市场不成熟、交易规模较小以及碳金融产品缺乏多样性,都制约了市场的发展与壮大。
为了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其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本文将围绕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展开讨论,同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在此基础上,将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碳排放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实现碳减排目标至关重要。
对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市场发展的阻碍和瓶颈所在,为未来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研究对我国碳金融市场的问题进行深入解剖,有助于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减少市场乱象和风险,提升市场的健康发展水平。
通过探讨解决现状问题的对策,可以为碳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向,推动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促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了有效控制碳排放,中国政府逐步推行碳交易体系,建立碳金融市场,推动碳排放权交易,促进企业减排。
我国碳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市场不成熟、监管不完善、交易机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碳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和发展,亟待解决。
本文将对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字数:200】1.2 研究意义研究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碳金融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激励减排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研究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可帮助我国建立健全的碳金融市场体系,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和透明度,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碳减排领域,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加强市场建设、完善监管体系、改进交易机制等对策的实施将促进碳市场规范化发展,推动碳交易价格的形成和稳定,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
研究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00字】2. 正文2.1 我国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分析监管不完善也是我国碳金融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碳市场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相关监管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监管部门职能不清晰,监管手段不够规范,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在市场监管中存在较大漏洞。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不完善也是市场发展的阻碍因素。
目前我国碳市场的交易机制相对简单,缺乏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和交易撮合机制,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交易成本较高,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市场的发展。
我国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较为突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一、现状问题1.碳金融市场发展不够成熟我国的碳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交易量不足,市场参与主体相对单一,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
碳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也相对滞后,市场存在着一些乱象,交易环境不够健康。
2.信息透明度不足我国碳交易市场信息不完全透明,市场参与者难以获取真实的碳市场信息,导致市场交易不够公开、公平和公正。
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发展和参与者的信心。
3.碳定价及风险管理问题我国碳市场的碳定价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碳价格发现机制和定价工具,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碳交易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规范,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
4.政策支持不足我国碳金融市场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政府在碳交易市场的监管和扶持力度不够,导致碳交易市场发展受限。
碳市场相关的税收政策和激励政策也不够完善,企业对碳交易市场的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研究1.加强市场监管与规范要完善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和规范体系,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加强市场的自律管理,提升市场参与者的合规意识,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要加强碳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发布真实、准确的碳市场信息,提升市场的信息透明度。
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平台,方便市场参与者获取市场信息,促进市场交易的公开透明。
要建立完善的碳价格发现机制和定价工具,提升市场的定价能力和稳定性。
建立有效的碳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市场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市场风险,提升市场的稳定性。
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支持碳市场的发展。
需要健全相关税收政策和激励政策,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
5.加强国际合作我国碳金融市场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提升市场的参与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加强与国际碳市场的互联互通,促进碳市场的互动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碳交易的作用,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1. 不成熟的市场体系:我国碳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市场规则制定
还不完善,商业碳金融机构的发展不足。
2. 缺乏市场参与者:碳市场需要众多参与者,但目前我国还没
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碳市场,参与者缺乏。
3. 国际压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在国际
气候变化议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同时也承受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 完善市场体系:在制度建设和市场规则方面,应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碳市场法律制度标准,逐步实现碳市场的多元化和规模化
发展,并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进入碳市场。
2. 积极推动参与者进入:政府可以利用政策性资金引导更多的
券商、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进入碳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提高碳市场的参与率。
3.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合作,推动建立国际碳
金融协议和交易规则,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碳减排。
总之,要发展碳金融市场,需要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企业的
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完善碳金融市场的市场体系和规则,吸引
更多参与者进入碳市场,建立健全的碳市场机制,从而推动全国碳
减排、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了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都在努力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以减少排放并鼓励低碳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但在现阶段我国碳金融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现状问题1.碳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碳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碳配额分配、交易规则、交易机构等方面存在不足。
碳配额分配不合理,导致碳价格波动较大,交易规则不明确,交易机构缺乏专业性,给市场交易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2.缺乏监管我国碳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监管不力导致市场交易秩序失序,存在大量的灰色产业和非法交易。
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也难以有效推动碳市场的发展。
3.盲目跟风在碳市场发展初期,部分企业和投资者盲目跟风,缺乏对碳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导致投资风险增大。
二、对策研究1.建立完善的碳市场机制要建立健全的碳市场机制,需要从碳配额分配、交易规则、交易机构等方面进行改进。
在碳配额分配上,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加大对碳排放较大的企业的监管力度。
在交易规则和交易机构上,应建立专门的交易规则和交易机构,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降低交易风险。
2.加强市场监管要加强对碳市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严格规范市场行为。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市场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确保市场交易秩序良好。
3.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要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和分析。
尤其是企业在参与碳市场交易时,应有清晰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机制,做到量力而行,避免盲目跟风,降低投资风险。
4.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要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形成良性互动。
政府应加大对碳金融市场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减排,推动碳市场的发展。
碳金融交易市场的风险及防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VS
技术更新换代风险防控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政府应关注市 场技术风险的防控。政府应建立技术更新 换代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新 技术引入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同时,政 府还应加强市场主体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环境。
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法律法规缺失风险防控
为避免法律法规缺失对市场的影响,政府应尽快完善碳金融交易市场的法律法规 体系。政府应加强对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法律法规的研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 定适合的法律法规,为市场主体的交易和监管提供法律依据。
02
碳金融交易市场的风险类型
政策风险
1 2
政策变化风险
由于国际、国内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碳金融 交易市场受到冲击,例如碳排放权配额的调整 、相关法规的变动等。
政策执行风险
由于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或存在漏洞,导致市场 主体无法有效遵循政策要求,进而带来损失。
3
政策不连续风险
由于政策缺乏连续性,导致市场主体对未来政 策走向无法形成稳定预期,进而影响市场稳定 。
影响力。
03
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
与国际碳金融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全球碳减排事业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
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 化挑战。
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分享各国在碳金融交易市场建设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最佳 实践。
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执法不严风险防控
为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政府应建立严格的执法机制。政府应加强对市场主 体的执法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同时,政府还 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场主体的守法意识。
碳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加,推动全球碳金融市场的融合与发展。
02
产品创新
未来,碳金融市场将进一步推动产品创新,包括碳基金、碳保险、碳
证券等,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03
强化风险管理
随着碳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课题,
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
THANKS
感谢观看
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
总结词
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是碳金融市场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详细描述
目前,碳金融市场的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统一和明确的监管标准和规范 。这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和不规范,影响了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03
碳金融市场问题的对策研究
积极推广碳金融市场,提高参与度
增强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活动等途径,宣传碳金融市场的意义、作用和政策,提高公众对 碳金融市场的认知和参与意识。
建立有效的交易平台
完善交易制度
建立规范的交易制度,包括交易规则、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确保交 易的公正、透明和规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易平台的技术和设施建设,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交易风险 。
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
完善监管法规
制定完善的碳金融市场监管法规,明确监管原则、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确保监 管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欧盟建立了欧洲碳排放 权交易系统(EUETS) ,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 放权交易市场。
美国开始实施《清洁电 力计划》(CPP),旨 在减少发电行业的温室 气体排放。
《巴黎协定》确立了全 球减排目标,促进了全 球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 主贡献力度,提出了新 的减排目标,并加强了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碳金融市场是指以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金融市场,旨在推动企业和机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碳金融市场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市场不成熟、制度不完善、交易规则不清晰等。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现状问题1. 市场不成熟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较晚,市场规模不大,参与主体也相对单一。
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相对薄弱,市场缺乏活跃的交易和投资氛围。
2. 制度不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还不够健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而且,碳金融市场作为新兴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还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3. 交易规则不清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规则尚不够明确,例如交易的标准、交易的流程、交易的方式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意识不够强,交易的效率和公平性还有待提高。
二、对策研究1. 完善市场机制要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首先需要完善市场机制,包括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增加市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市场规范化和透明度建设;培育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鼓励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3. 增强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意识鼓励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意识,提高市场参与主体对碳金融产品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市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
4. 加强国际合作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合作与竞争,借鉴国际经验和做法,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有关部门和市场主体共同努力,加大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力度,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对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碳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我国碳金融发展与风险防控
经济管理ECONOMIC MANAGEMENT162一、碳交易与碳金融市场碳交易是指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与各国经过多年艰难的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通过《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
《议定书》中明确新了途径:用市场机制解决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即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流通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金融市场就是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有价值商品所进行与其相关的金融交易活动。
按目前的发展速度,不久的将来碳交易将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
二、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状况 (一)碳交易市场现状 1.碳市场的建立促进了碳项目(CDM)发展,地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与碳项目数量呈负相关。
发达地区技术水平较高,能源利用率较高,边际减排成本较大,生活状况好,故改革与改变的动力不足;而经济较欠发达地区,为了经济增长政府和企业都希望利用拥有丰富的风能、水能等自然资源,迅速改变相对落后的技术,以赶超发达地区,因此减排动力潜力很大。
2.交易所交易冷清,成交量相对较小。
由于没有严格的减排政策和制度,企业的减排责任只是形式浮浅、趋动力不足,以至市场碳交易主动虚弱、需求不大、成交量小,交易所利润甚小至亏损。
3.配套制度和监督管理不完善。
企业排碳配额分配方案只是在试点,排放监测制度设计问题还不明确,没有监督企业规范排碳而导致排放量失控,制度的不明确和碳金融产品单一等直接影响交易的进行。
4.碳金融交易市场中商业银行的参与度不高。
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还处于探讨和认识阶段,对碳金融业务不太了解;碳金融市场缺乏可抵御大型风险措施,碳金融产品与服务较单一,缺少创新。
(二)碳金融交易机制面临的问题 1.碳项目交易费用高昂。
碳交易市场风险性较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心要求高、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相关核证成本高、周期长、程序复杂,企业要成交往往在交易费用之外还要付出一系列的额外成本(如信息成本、违约保证金等),这使得相关市场的交易成本要显著高于成熟市场,与初始通过市场机制优化碳减排资源配置的构想相违。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摘要:工业的发展使人与自然间的问题日益尖锐,而温室气体的排放更加剧环境恶化,因而从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国际碳金融市场到碳信用衍生品,碳金融已成为不仅关系环境保护更紧密联系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
作为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一大主体,我国在拥有广阔的碳交易市场的同时也接受着来自国际的挑战,而在这场全新的碳金融市场的博弈中如何赢得话语权成为我国当务之急。
关键词:碳金融碳金融市场碳金融政策一、全球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的不断关注,二氧化碳排放权正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国际社会已形成了碳交易货币和碳金融体系。
碳金融市场以及相关金融衍生品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一)国际碳金融体系碳金融即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世界银行金融部定义碳金融泛指以购买减排量的方式为能够产生温室气体减排量的项目提供资源。
目前碳金融体系发展基本成熟,由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第一,碳金融市场体系,包括交易平台、交易机制、交易产品等方面;第二,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的碳金融活动、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第三,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包括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及监管政策。
在《京都议定书》之后,国际上形成了基于三个灵活机制的“京都市场”和在“配额”和“项目”两个版图内,依据不同方式建立了排放权交易的一级和二级市场。
二、中国碳金融市场环境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由于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关注的加剧,我国已成为环保问题的焦点。
目前,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而大力发展碳金融,把握碳市场话语权,规避各种排放权交易风险是我国当前碳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一)我国碳金融市场潜力巨大跟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提供的co2减排量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底,中国将占联合国法规的全部发放指标的41%。
而依托cdm的碳金融在我国应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气候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显,全球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碳排放的监管力度,也促进了碳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碳金融市场包括碳交易、碳配额、碳信贷、碳税等各种类型,旨在通过金融手段推广低碳经济和减排目标的达成。
在我国,碳金融市场虽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碳排放权市场存在波动性大、交易量小、价格偏低等问题。
我国的碳排放权市场目前处于试点阶段,交易量相对较小,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同时,在低碳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并不感到削减碳排放的迫切性,导致碳排放权的需求不足,价格也偏低。
此外,监管不够严格,少数企业存在虚假申报和交易的情况,进一步影响市场信誉度和交易效果。
对策:推动碳排放权市场逐步放开,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交易,从而增加市场交易量和碳排放价值。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市场的公正、透明和稳定,进一步提高市场信誉度,鼓励更多企业投入到低碳经济建设中。
问题二:碳信用交易市场缺乏标准化、流动性差、监管薄弱,市场信誉度不高。
碳信用交易市场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碳金融市场之一。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但市场依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交易流动性差,市场信誉度不高。
同时,监管部门的力度也相对较弱,企业的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凸显。
对策:加强碳信用交易市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定,提高交易流动性,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
同时,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虚假交易和恶意操作,加强交易信息公开和共享,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市场信心。
问题三:碳税政策缺乏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冲击。
碳税是指通过对企业的碳排放实行征税的方式,促进低碳经济和减排目标的达成。
然而,在我国,碳税政策缺乏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同时,在环保税法的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和税负调整等问题也难以解决,引发了企业的不满和反感。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碳金融,即通过投资、交易碳减排权益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活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而持续发展。
在我国,碳金融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一、市场规范度不高。
我国碳金融市场缺乏标准化的交易流程、产品设计、交易合同等规范制度,导致市场交易不规范,投资风险高。
二、碳减排标准缺乏统一。
现有碳减排标准由多个部门制定,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方的选择。
三、信息透明度不高。
我国碳市场信息公开度仍有待提高,投资者难以获得准确、完整的市场信息,缺乏可靠的参考数据。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采取如下对策:
二、建立统一的碳减排标准。
国家应领导多部门合作制定统一的碳减排标准,并推动国际碳市场标准接轨,提高我国碳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入碳市场。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碳金融业务,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资本了解碳市场,积极参与。
总之,建设健康规范、信息透明的碳金融市场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各方联合努力推动。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的控制和减少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正在积极推动碳市场建设,实施碳交易和碳定价政策。
我国碳金融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1.碳市场仍然不成熟目前,我国碳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规模较小,成交量和流动性较差。
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监管体系,交易价格波动较大,市场风险较高,投资者信心不足。
2.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由于碳排放权的供应和需求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而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往往难以准确评估碳排放权的价值和未来走势,导致市场交易活跃度不高,难以形成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
3.碳金融产品品种较少目前,我国碳金融市场的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以碳排放指标和碳排放配额为主。
缺乏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难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也限制了市场的发展潜力。
4.监管政策不完善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监管政策仍然相对滞后,监管机构功能不够完善,监管手段和手段不够灵活。
这使得市场参与者的合规性难以保证,也为市场潜在风险埋下了隐患。
1.加强市场监管为了解决碳金融市场存在的监管问题,需要加强监管部门的职能和地位,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市场监管和监督,加强对市场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市场的平稳运行和稳定发展。
2.完善金融产品品种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需要扩大碳金融产品的品种和规模,推出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可以考虑推出碳期货、碳期权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以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
3.建立稳定的市场定价机制为了解决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问题,可以考虑建立稳定的市场定价机制,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可以引入市场定价机制和市场化定价机制,在政府与市场博弈中寻求平衡点,引导市场发现合理的碳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发展碳金融面临的风险和对策————————————————————————————————作者:————————————————————————————————日期:ﻩ关于我国发展碳金融面临的风险和对策ﻪﻭﻭ摘要: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机制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碳金融又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效的金融解决方案。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项目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碳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ﻪﻭ关键词:碳金融,气候变化,清洁发展机制,风险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温室气体排放过多是其主要原因。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为实现减排目标,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紧密合作。
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就是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典范。
除了基于项目的减排机制外,在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基于配额的交易机制,其代表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
上述与碳排放权有关的市场行为,可统称为碳交易。
碳交易是一种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金融的发展。
所以,由碳交易催生的碳金融不仅是市场机制推动减排的基础,而且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
而低碳经济的兴起也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目前碳金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一般而言,其概念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的碳金融主要指基于温室气体减排量或者碳排放许可证的交易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现金流的统称;而广义的碳金融泛指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切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节能减排项目的直接间接投融资活动、与“碳排放”有关的各类权益及其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活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或机构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等等①。
ﻪ尽管中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要完成政府设立的减排目标,除了加强规划引导外,还必须借助市场的力量。
目前,碳金融在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逐渐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助推器,但提升空间仍然较大。
ﻪﻭ一、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ﻭ与欧盟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碳金融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国内碳金融主要侧重于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方面。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业务。
ﻭ (一)基于项目的碳金融业务。
目前国内与此相关的业务主要是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项目开发,即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的交易。
近年来,我国CDM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按照UNFCCC站的统计,截至20XX年3月29日,我国共有1871个CDM项目成功注册,占东道国注册项目总数的%;预计产生的二氧化碳年减排量共计36890万吨,占东道国注册项目预计年减排总量的%。
两项指标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ﻭ(二)自愿减排(VER)市场中的碳金融业务。
自愿减排市场源于一些不受《京都议定书》约束的团体或个人为自愿抵消其温室气体排放,而向减排项目购买减排指标的行为。
其交易对象是经国家自愿减排管理机构签发的减排量,即“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
目前,我国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北京环境交易所主导制订了国内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搭建了VER电子交易平台,并有一些实施自愿减排的成功案例。
ﻪ(三)商业银行开展的绿色信贷业务。
绿色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的主要模式。
例如,20XX年兴业银行就推出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这一“绿色信贷”品种,并创造性地引入了国际金融公司贷款的本金损失分担机制;四大行也陆续跟进,截至20XX年1季度,中行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授信余额已突破1800亿元,20XX年建行绿色信贷项目余额就达到1811亿元。
ﻪ (四)碳金融合约交易业务。
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也试行多样化的碳金融服务。
比如:20XX年工商银行正式推出碳金融合约交易业务,为天润新能的碳排放权项目提供一整套碳金融相关产品和服务,提高了国内节能环保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的议价能力;民生银行也成立了“绿色金融服务中心”,为绿色产业提供投资理财、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并研究试行绿色股权、碳排放权质押等标准化贷款融资模式和低碳金融产品。
ﻪ此外,还有基于配额的碳金融业务。
目前,这项业务在全世界碳金融交易中占据较大比重。
在国内,由于碳排放权分配机制尚未形成,还缺乏发展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配额交易在国内还没有正式展开。
但是,我国政府已经展示了促进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决心,并在配额交易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日渐为人们所熟悉,碳金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尤其是“十二五”提出的约束性减排目标明确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比20XX年下降40%至45%,使碳金融的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ﻪ二、我国发展碳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尽管我国碳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为碳金融的推进提供了重大机遇,但是碳金融在国内仍然是新生事物,也面临多方面的风险。
我们必须对碳金融各参与方所面临的风险有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才可以扬长避短,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发挥碳金融对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开展碳金融业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ﻭ(一)项目风险。
目前,我国碳金融业务中比重最大的仍然是基于CDM的项目开发。
一个项目的成功开发需要经过设计、审定、监测、验证、签发等不同流程,而每一个项目从建设、审批到最终交付CER 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给参与方带来一定的风险②。
ﻪ在设计阶段,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技术风险,有超过50%的项目因为技术方法的缺陷而被CDMEB拒绝。
在审定阶段,发改委、DOE和CDMEB需要分别对项目进行检查、审核或重审。
在监测阶段,CDM项目可能出现无法达到预期绩效的情况。
截至20XX年近54%的项目没有达到预期产出。
在验证阶段,大规模CDM产生的CER额度要求两个以上的DOE同时审核,在DOE审定之后,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复核,还有一部分被否决。
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XX年8月1日,有%的CDM项目需要重审,有%的正在重审,另外有%的项目被否决或取消。
此外,漫长的程序也会给碳金融交易的参与方带来风险,CDM项目从公众评议到首次签发的平均天数为482天。
ﻭ (二)市场风险。
在从事碳排放权交易和减排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包括市场规模的变动和碳排放权价格的波动。
影响市场规模和碳排放权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各国的气候变化政策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情况、碳基能源的价格、特殊事件以及天气方面的自然因素等(魏一鸣等,20XX)。
ﻪ20XX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碳排放权市场规模和价格都出现了大幅波动,反映出市场风险的加剧。
从市场规模的角度看,碳市场的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中国投资者参与程度较高的CDM市场却呈现出不断萎缩的趋势。
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表明⑤,20XX年到20XX年一级市场CER的交易额分别下降了12%、58%和44%。
CER交易的二级市场在20XX年也出现了33%的萎缩。
从碳排放权的价格来看,其波动幅度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以EUA为例,受欧盟配额过量发放的影响,其DEC07合约从超过20欧元的高位跌到欧元左右。
即使排除这种极端情况,EUETS中的碳排放权价格仍然体现出较强的波动性。
事实上,CER与EUA期货价格的波动也具有高度一致性(王巧芳,20XX)。
(三)政策风险。
碳金融业务面临的政策风险主要是各国气候政策调整导致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碳排放权市场本身就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产物,其市场供求首先依赖于各国的政策安排,而政策又会受不同利益集团错综复杂关系的影响,因此,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会给碳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
ﻪﻭ从长期看,20XX年《京都议定书》第一个减排承诺期行将结束,尽管德班会议在最后时刻达成了继续执行第二减排期的协议,但是要在2020年后真正达成对全球所有国家都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仍会遭遇重重困境,温室气体减排能否真正成为全球性的长期政策前景仍不明朗。
从短期看,一些局部的政策调整对于特定的碳金融项目也可能意味着重大的风险。
比如,按照欧盟制订的法律,20XX年后,只允许来自最不发达国家或者是与欧盟有双边协议的国家的CDM项目进入EUETS。
因此,中国的CDM项目如果想进入EUETS就需要与所有欧盟国家达成双边协议,这无疑会给即将在中国实施的CDM项目带来较大的风险。
ﻪﻭ此外,一些政策制订和执行上的不确定性也会给碳市场带来较大的风险。
比如欧盟近期单方面将航空业纳入EUETS的做法就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抵制。
在不同国家的博弈中,相关突发事件的出现也可能给碳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ﻪﻭ(四)政治风险。
碳金融业务面临的政治风险主要是指由国家的主权行为所引起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主权国家作为气候公约的缔约方,尽管不一定是交易的直接参与者,但是其违约行为会影响该国或个人的交易行为,对相关的碳金融交易构成风险。
比如,20XX年12月,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签署后但又退出的国家。
加拿大的退出必定会对其国内碳排放权的需求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导致的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也会传导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给碳金融业务带来风险。
ﻪﻭ除上面阐述的各种风险外,碳金融市场还存在着金融市场共有的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也需要引起碳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注意。
ﻪﻭ三、推进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ﻭ从上一节所论述的碳金融风险出发,本文对碳金融接下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ﻪﻭ (一)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平台,为碳金融发展创造稳定的制度环境。
目前,我国碳交易业务和交易所平台都相对分散。
碳交易业务,主要是基于CDM的项目交易和基于自愿减排需求的CER交易,商业银行参与的业务主要是与各种低碳项目有关的绿色信贷业务。
这些业务的共同特点是交易相对分散,流程较为复杂,在项目的风险评估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不足。
其结果是我国在国际碳市场上发言权缺失,在制度设计、规则制订和定价权的争夺等方面受制于人。
交易所平台,存在着平台林立,职能重叠,监管缺失,业务不足等问题。
这两方面的问题是开展碳金融业务的重要风险源。
因此,需要对国际碳市场的交易制度和定价规律进ﻪﻭﻪﻪﻭﻪﻭ行深入研究,整合国内不同类型的碳交易业务和相对分散的交易所平台,建立并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交易规则,形成统一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机制,最终建立全国范围内公正高效、统一开放、监管有力的碳交易平台,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为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创造稳定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