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美

合集下载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大数据...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大数据...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大数据...信息管理学院源于1920年美国学者韦棣华和中国第一位图书馆学者沈祖荣联手创办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1929年独立为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1953年图书馆专科并入武汉大学。

1983年学校开设了第一个非师范专业——图书情报学专业,恢复并筹建图书情报学系。

1984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1993年更名为信息管理系;2012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

学院设有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是首批(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图书情报、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情报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1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文献中心、1个实验中心。

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排名B+(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并列第3),“管理与科学工程”学科排名C+。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名师”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1人,“华中师范大学桂子青年学者”5人。

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20人。

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80余部,在CSSCI、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0篇。

学院始终秉承“创新求发展、特色显优势”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文理工交叉、学科相融、理论与应用技术互渗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管理能力、信息能力、互联网+能力培养。

华中师范大学校史校情

华中师范大学校史校情

10 月,华中高等师范学 校奉命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34、1985 年 8 月华中师范学院又奉命更名为 华中师范大学
35、华中师范大学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 、求实

新; 、 立德 、树人 ”的优良传统和富有师范教育特色的校风和学风。
36、社会科学研究会 主编了《苍洱半月刊》,1941 年初创刊,主要作为宣传
22、历史文化学院设有历史系、文化学系、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文献研 究所、楚学研究所、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 地。 23、历史文化学院有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古 代史课程列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24、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是从事教育信息技术以及教育信息 化领域科研和成果转化的研究开发机构,是华中师大教育信息学科和人文数字化 研究的平台。 25、华中师范大学的语言研究和语言教育,有 50 多年发展历史。
11、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历史社会学系是(文学院)下设的院系。
12、(1951 年)华中大学改为公立。
13、华大桂声于 1938 年创办于(桂林)。
14、华中大学初建时,设有(文、理、图书)三科。
15、雅礼大学擅长于(自然科学)方面,文化大学则在人文科学、图书馆1931 年《文华图书科季刊》上撰文称:“文华公书林于众图书
抗日与争取 民主的园地。
37、由中国文学系、历史社会学系师生主办的《 西南边疆研究报告 》,是当
时国内、国 际边疆文化资料的权威刊物。
38、1947 年至 1949 年间,华中大学战后成立的学生社团也开展了许多积极进步
的活动。《苍 海文汇社》、《野火社 》是华大学生运动的火车头,也是
华大社团的重要组织者。

图书情报学的源起、发展

图书情报学的源起、发展

数据
文献:记录有信息的物质载体。包括 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声像型。
二、图书情报学的相关概念与重要 领域
2、什么是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 是研究图书馆 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 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 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图书馆学的理论 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 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信息计量
1、概念
两层含义:文献计量、科学计 量、网络计量的总称;以信息为计量 单位的计量分析。
方法与基本定律相同,具体对象 不同,各领域有一些自己的特殊性。 如网络计量的链接分析。
五、信息计量
2、文献计量学——定义
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 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的计量 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 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 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 规律的一门学科。
——邱均平
五、信息计量
2、文献计量学——六大方面
1)文献增长规律——普赖斯定律 2)文化老化规律——文献半衰期 3)文献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 4)作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 5)词频分布规律——齐普夫定律 6)文献引证研究——引文分析法
五、信息计量
3、科学计量学
研究并验证科学的产生、传播和 利用的数量规律,为科学机制和科技 政策的制定服务。
三、信息检索
5、几个重点方向
• 本体 • 跨语言检索 • 跨平台检索 • 多媒体检索 • 信息可视化 •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四、情报分析与研究
1、概念
也称信息分析、情报分析、情报 研究。是指以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为 依托,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 段,通过对公开信息(主要是文献信 息)的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 析、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 的、增值的信息产品。

情报学-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情报学-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美国图书馆学家韦棣华女士在华创办我国第一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武昌文华图书专修科(该专修科始设于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武昌文华大学)。

1984年,我校恢复建立了“图书情报系”,1992年更改系名为“信息管理系”。

1995年,我系挂靠本校历史文献学专业招收“文献信息管理”方向硕士生,1996年挂靠本校政治经济学专业招收“信息经济学”方向硕士生,1997年挂靠本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招收“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硕士生。

2001年与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申报,获得“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02年起招收情报学专业硕士生,并将原挂靠相关专业招收的“文献信息管理”方向硕士生和“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硕士生转到情报学专业培养。

2005年在全国第十次学位点评审中,我校获得了“图书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至今,我校已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两个与情报学相关的本科专业,“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已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一个情报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经过多年的建设,情报学专业硕士点已形成了情报学理论与方法、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竞争情报、知识产权、知识转移与服务、信息政策与管理等相对稳定且较强的教学和研究实力的方向。

图书馆学硕士点的主要方向有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数字图书馆等。

情报学专业博士点设置了情报学理论及应用、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与信息分析、信息服务与知识管理、信息经济与电子商务、信息政策与信息事业管理等方向。

以情报学为基础,整合校内外力量,成立了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知识转移与知识服务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电子政务研究所、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形成了多个本学科现有硕、博士生导师18人。

其中,教授(研究员)12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导师6人;年龄46~55岁6人,35~45岁以上10人,35岁以下1人。

图书情报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图书情报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图书情报的发展历程及意义作者:王皓迪来源:《卷宗》2020年第03期摘要:本文意在探讨图书情报的源起以及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悄悄嵌入了情报学知识的应用,军队院校图书馆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只有对图书情报工作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发挥每个图书馆员的智慧和开发潜在能力,推动图书馆从图书馆服务模式向高端服务方向发展,继而推进图书馆事业进入一个新里程碑。

关键词:图书馆;情报学;图书情报;个性化;学科1 图书馆学的发展1.1 图书馆学的源起图书馆学源于图书馆的发展。

我国图书馆的历史一般从古代藏书楼、皇家图书馆算起。

19世纪中后期,随着科技的发展,文献信息数量激增,受过训练的图书馆员的增加,图书馆学校的诞生,极大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图书馆学”的诞生。

图书馆学的研究客体是客观知识、知识集合、知识受众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以往是以馆藏为轴心工作的,对阅览者提供原始文献的服务,文献资料以保存、收藏和加工资料、报刊、图书等以纸张为媒介的文献为主。

显然,这些已经不能满足这个现代的读者需要,如今,积极地为社会迅速而准确地传递知识信息已成为网络时代的图书情报部门的第一任务。

因此,图书馆管理部门必须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文献收集、技术手段和优势互补加强合作等各方面创新图书情报部门的服务工作。

1.2 图书馆的发展从图书馆发展史的角度,国内、外提出了三代图书馆的说法,中国科学院白国应教授通过对三代图书馆进行比较,从名称上概括为:第一代叫藏书楼;第二代叫图书馆;第三代叫现代图书馆,或者文献信息中心;第三代多了一个情报职能,即传递信息和开发智力资源,要求服务多样化。

华中师范大学考试试卷

华中师范大学考试试卷

华中师范大学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简称?A. 华师大B. 华中师大C. 华师D. 中南师大答案:B2.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武汉D. 广州答案:C3.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训是什么?A. 求实创新B. 厚德博学C. 笃行致远D. 格物致知答案:B4. 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于哪一年?A. 1903年B. 1913年C. 1923年D. 1933年答案:A5.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花是什么?A. 樱花B. 牡丹C. 桂花D. 梅花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歌是______。

答案:《华中师范大学校歌》7.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徽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校名、校训、校花8. 华中师范大学的图书馆藏书量超过______万册。

答案:3009.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占地面积约为______公顷。

答案:12010.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庆日是每年的______月______日。

答案:10月2日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

答案: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当时名为文华书院,后经过多次更名和发展,于1951年正式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

12. 描述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文化特色。

答案: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文化特色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上。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形成了以“厚德博学”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华中师范大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和贡献。

答案:华中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师范类大学,在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还致力于教育科研,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教育人才,对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三十年(1978-2008)回顾与展望

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三十年(1978-2008)回顾与展望
囤素 .妊 占{ } }

20第 期 0 年 2 1
理  ̄ - :t・ g 园 t, q
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三十年( 7 2o) 1 8 O8回顾与展望 9
王知津 徐 芳 潘永超 王秀香 刘 念 (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天津 307 ) 0 01
摘 要 :文章采用网络调查和文献调查 的方法 , 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三十年 (98 20 ) 17 ~ 08 的发展历程进行 了回顾与分析 , 以图
s g s eo ey s g, d vlp n tg ,w n e n tg, ajs e t tg ad i rv met s g . Men hl,f e t e :rcv r t e e eome tsae a dr g s e dut n a e n mpo e n t e a a i a m s a aw i i e v
CL u e : 2 0 G 5 C n mb rG 5 ; 3 0
D c me t o e:A o u n d c
Arce I t l D:10 — 9 8 2 1 )2 0 3 0 i 03 63 (000 —2 — 8
1 引言
从17 年到20 年 , 国图书情报学教育走过 了重 98 08 我
yas (9 8 2 0 )i C iab h to ooyo ew r n et ain a d d cme tsre .I cn b iieit f e er 17 - 0 8 n hn yteme d lg fn t ok iv sg t n o u n uvy t a edvd noi h i o v
2 1 恢 复 阶段 ( 9 86 1 8 . ) . 17 .~ 9 3 3
育( 专科 、 本科 、 研究 生 ) 中等教育 、 、 继续 教育并存 的复

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情报学初试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情报学初试真题

华师2019年信息管理学基础真题一:名词解释1.信息交流2.信息搜集3.实物型信息资源4.信息组织技术5.深层信息需求二:辨析1.从认识论角度来说,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2.信息和信息资源是包含关系。

3.学科发展初期原始文献较少,文献数量呈指数增长,文献老化也加快。

4.在公益性服务信息业,不存在进入市场的收费服务信息。

5.科学家和某些专家对听众进行口头讲演时是正式信息交流。

三:简述1.简述信息管理的性质。

2.简述信息资源的教育功能。

3.简述检索语言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4.简述自然语言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5.简述信息服务业的功能和特点。

6.简述信息管理科研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四:论述1.从经济体制企业性质,试论个人因素对企业管理人员信息需求的影响。

2.试论我国信息服务业结构的优化。

华师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方法真题一:名词解释1.三次文献2.信息检索入口3.知识检索4.倒排文档5.回溯检索二:辨析1.信息分析人员全面掌握了信息分析方法,就可以胜任所有的信息分析工作。

2.多因素决策问题中,因素的多寡不影响层次分析法的适用性。

3.引用次数多的文献一定比引用次数少的文献有价值。

4.聚类分析中,相似系数是衡量样品或变量亲疏程度的最佳方式。

5.企业实施定标比超的最终目的是找出与先进者的差距。

三:简述1.简述知识的分类。

2.简述检索工具的体系结构与功能。

3.简述常用的索引。

4.简述向量空间模型的优缺点。

5.简述基于统计的自动摘要原理及不足。

6.简述跨库检索策略。

四:论述1.试述专利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2.试述技术预见方法的作用和局限。

武汉两所大学藏书票

武汉两所大学藏书票

武汉两所大学藏书票作者:国槐来源:《收藏/拍卖》 2011年第10期文、图:国槐本次刊登的武汉两所大学的藏书票,与两位近代名人——韦棣华女士、闻一多先生渊源颇深。

1899年11月,39岁的韦棣华女士不远万里从纽约来到了武汉,她此行的目的主要是看望在文华书院任教的弟弟。

然而,这次普通的探亲旅行,改变了她的下半生,也改写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历史。

韦棣华女士终生未嫁,将后半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被民国总统黎元洪称为“中国现代图书馆运动之皇后”。

而1928年,年仅30岁的闻一多受聘为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国立武汉大学藏书票的主要标志就是闻一多先生设计的武汉大学纪念章。

韦棣华女士与华中大学图书馆1899 年11 月,这是武汉的初冬时节, 39 岁的韦棣华女士(Mary Elizabeth Wood ,1861—1931)不远万里从纽约来到了武汉,她此行的目的主要是看望在文华书院任教的弟弟。

然而,就是这次普通的探亲旅行,改变了她的下半生,也改写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历史。

1910 年,在韦棣华女士多年的积极筹措下,名为“文华公书林”的文华大学图书馆落成,并向公众开放。

“公书林”意为公之于众,而非文华大学所独有,它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公共图书馆。

1920 年,文华大学图书科建立,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图书馆学专业。

1929 年,图书科独立为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成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学专科学校。

韦棣华女士堪称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开创者。

蔡元培在《文华图书科季刊》上撰文,表彰她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民国总统黎元洪称她为“中国现代图书馆运动之皇后”。

韦棣华女士终生未嫁,生活俭朴,却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募集了大量资金。

她四处奔走,将后半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曾著有《庚子赔款与中国的图书馆运动》一书。

1931 年5 月1 日韦棣华女士因心脏病逝于武昌,享年69 岁,她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余年。

韦棣华女士去世后,她的学生沈祖荣遵照其临终嘱托,把文华图书专科学校一直办到1953 年,后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中并入武汉大学。

图书情报试题及答案

图书情报试题及答案

图书情报试题及答案图书情报学是一门研究信息资源的组织、存储、检索和传播的学科。

它涵盖了图书馆学、信息科学、档案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图书情报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试题一:简述图书馆的起源和发展答案:图书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最早的形式是私人藏书。

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中,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保存地逐渐发展。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复制变得更加便捷,图书馆开始向公众开放。

到了19世纪,随着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图书馆成为普及教育和信息获取的重要场所。

20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开始数字化转型,提供电子资源和在线服务。

# 试题二:解释什么是元数据,并说明其在图书馆信息组织中的作用答案: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描述了信息资源的内容、形式、结构和分布等属性。

在图书馆信息组织中,元数据用于描述书籍、期刊、电子资源等,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检索所需信息。

元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资源有效检索和信息共享的关键。

# 试题三:论述信息检索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答案:信息检索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全文检索系统:提供对文档全文内容的检索,支持关键词搜索。

2. 目录检索系统:仅提供对文档标题、作者等元数据的检索。

3. 主题检索系统:使用主题词或分类号来组织和检索信息。

4. 引文检索系统:基于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进行检索。

5. 多媒体检索系统:检索包含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资源。

每种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

# 试题四:简述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区别答案: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区别在于:1. 存储介质:数字图书馆使用电子形式存储信息,而传统图书馆则以纸质书籍为主。

2. 访问方式:数字图书馆支持在线访问和远程服务,而传统图书馆需要现场访问。

3. 资源形式:数字图书馆提供电子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多种形式的资源,而传统图书馆主要提供纸质出版物。

4. 服务功能:数字图书馆可以提供个性化推荐、在线阅读、全文检索等高级服务,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相对有限。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与文华公书林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与文华公书林

2018年4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八pril2018第7 期总第401 期Inn erM o n g o liaS cienceT ech n olo g y&E co n om y No. 7 T otal No. 401洋中师范大T F G I A忒洋公G"罗松(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70)摘要:20世纪初,美国人韦棣华来到中国武昌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开架借书的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改写了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历史,其为公众服务,独立自主的图书馆精神一直延续至今,而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前身就是文华公书林。

关键词:文华公书林;公共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0(263)文献标识码:八 文章编号:1007—6921 (2018)07—0144—01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在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

作为重点大学的图书馆,自然有不平凡的历史,其前身就源自创建于1910年的文华公书林。

在20世纪初之前,中国大多数图书室都是藏书楼、藏书阁之类为皇室、达官贵族、文人墨客等私密小圈子使用,还没有一座面对普通大众和所有人平等使用的图书馆。

而1910年建立的文华公书林,其创建者是来自美国的韦棣华女士,秉承众人皆可进馆借阅图书的理念,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开架借阅图书馆。

她改写中国公共图书馆历史。

1 文华公书林创建1871年10月,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昙华林创办文华书院,意在中国传教。

其初为男童寄宿学校,1890年设置高中部,1903年又增加大学部,发展为文华大学。

而韦棣华的弟弟韦德生于1899年初被美国圣公会公差派到武昌圣公会传教。

韦棣华担心弟弟便于1900年抵达武昌,见到弟弟无恙后也决定居住下来。

同时,韦棣华在韦德生的推荐下进入文华书院担任教职。

此前她在美国供职于里奇蒙德图书馆达10年,当她在文华学院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没有课外书籍可供阅读,于是在校园内称为“八角亭”的一间小屋里,专门收集英文报刊杂志供学生使用,大家称作“报房” 1903年报房扩张为两间房,命名为文华书院藏书室。

留美学子的美好记忆——怀念李华伟馆长

留美学子的美好记忆——怀念李华伟馆长

形,开始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

中国图书馆现代化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

1973年初,以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馆长刘季平为团长的中国图书馆访美考察团与计算机访美考察团,同时赴美访问考察。

回国后,刘季平馆长向中央领导部门汇报,同时向图书馆界介绍美国图书馆现代化情况。

随着北京图书馆新馆建设,开始引进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相关业务部门做相应改革。

1974年全国实施“748工程”,各行各业开始进行计算机的研发与应用。

图书情报界承担了汉字信息处理、计算机检索语言的编制等项目。

20世纪70年代末,科技情报系统研发的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建库技术进展很快。

20世纪70年代末,国外关心中国图书情报现代化的专家学者开始陆续到中国考察访问,介绍国外图书馆现代化情况,李博士是促进中美图书情报界交流最多的图书馆学专家。

他1982年第一次来华到昆明,首先是应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邀请,在科技情报中心管理培训班讲课,尔后陆续在福建等地介绍美国图书馆自动化和新技术应用。

除了来华交流,李博士还在美国组织和接待了近170位我国图书情报专业工作者。

拜读《李华伟文集》,深深感受到李博士始终以图书情报学的思维和理念,根据图书情报工作需要,介绍新技术作为工具的应用情况。

他提出,图书馆自动化中,“信息技术是信息存储、检索与传播的新工具和新的可能性”(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new tools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information storage,retrieval and dissemination)。

李博士的图书情报现代化理念值得认真领会。

他对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培养亦有心得,认为在高等教育中,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首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详细、深入了解图书情报实际,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领域,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原理和发展,研究新技术在本学科的应用,建设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应用新技术且具有各种功能的新型现代化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简介(5篇可选)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简介(5篇可选)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简介(5篇可选)第一篇:武汉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简介本科生现设有图书馆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档案学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等5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计1078人。

目前,这些专业每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60人左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图书馆学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档案学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图书馆学专业本专业设立于1920年,是国内最早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

该专业研究知识信息及其网络化管理的专业学科,解决社会信息化、网络化与数字化进程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培养具备系统的知识信息管理理论与技能,能熟练利用计算机与网络从事知识信息的搜集、组织、检索、评价、开发、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数字时代图书馆学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用户与服务、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图书馆与信息中心管理、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咨询与决策、信息计量学、知识产权法、网络系统评价、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原理与技术、知识管理概论、和政府信息管理等。

本专业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国内许多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学系(信息管理系)主任为该专业毕业生。

随着各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的就业面更广,毕业生已连续多年出现供不应求的景象。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各个省(市)公共图书馆、国家信息化管理机构(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等)和地方信息化管理与规划部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信息中心、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信息部门、电子信息资源的生产与营销机构以及大型网站从事信息资源的处理、开发、利用和服务的业务与管理工作,如担任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CIO)、首席知识官(Chief Knowledge Officer,CKO)、信息部主任、信息分析师、信息咨询员等。

图书情报专硕考试试卷真题

图书情报专硕考试试卷真题

图书情报专硕考试试卷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图书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古埃及时期B. 古希腊时期C. 古罗马时期D. 古中国时期2. 以下哪项不是信息检索的基本要求?A. 准确性B. 完整性C. 及时性D. 多样性3. 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A. 信息资源的收集B. 信息资源的存储C. 信息资源的共享D. 信息资源的利用4. 在图书分类中,D类代表哪个学科?A. 哲学B. 经济学C. 法学D. 教育学5. 以下哪个是数字图书馆的特点?A. 纸质书籍B. 电子书籍C. 传统借阅D. 人工服务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

7. 描述信息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8. 解释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区别。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9. 某高校图书馆计划进行数字化改造,请分析数字化改造可能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0. 阅读以下案例:一家企业因为信息资源管理不善,导致信息泄露,造成了重大损失。

请分析信息资源管理不善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论述题(共30分)11. 论述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及其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五、综合应用题(共30分)12. 假设你是一名图书情报专业的研究生,你所在的学校图书馆计划开展一项新的服务项目,旨在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

请设计一个服务项目方案,并说明其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

【注】考生在答题时,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给出合理的答案。

本试卷旨在考察考生对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结束语】本次图书情报专硕考试试卷真题到此结束,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审题,仔细作答,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祝愿每位考生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华中师范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华中师范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华中师范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上周,我们班组织参观了校史馆,在讲解员的精彩介绍下,我们对华师有了更深的了解。

华中师范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近代校史肇始于1903年创办的文华大学部(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经过时间沉淀的华中师范大学,不乏有知名校友,其中就有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教授,及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的邢福义;还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1923年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恽代英.
得知我校培养出诸多人才后,我在为他们的成就骄傲的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所有的成功都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战争时期,华师被迫西迁云南,在迁移的途中,当时的学子还坚持在车上学习,我觉得这份勤奋,刻苦的精神很难得,它将激励我不断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所以,我要从现在做起,把我们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让我们为我们的学校的校风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校风建设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见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行为上前提醒……这些都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但却可以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和谐。

通过了解校史,我对学校增添了更多的热爱和崇敬。

我了解到了我校已建校110周年,建校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时,我真是感到由衷的自豪。

弘扬韦棣华精神,谱写图书情报事业新篇章--写在华中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之际

弘扬韦棣华精神,谱写图书情报事业新篇章--写在华中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之际

弘扬韦棣华精神,谱写图书情报事业新篇章--写在华中师范大
学百年校庆之际
朱红涛
【期刊名称】《图书情报论坛》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10月迎来了建校100周年纪念的喜庆日子.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3年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武昌文华大学(源于1871年始建的文华书院-TheBoone Memorial School)①.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朱红涛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跨越时空的图书馆精神--"三位一体"与"三维一体"的韦棣华女士、沈祖荣先生和裘开明先生 [J], 程焕文
2.跨越时空的图书馆精神--"三位一体"与"三维一体"的韦棣华女士、沈祖荣先生和裘开明先生(续上期) [J], 程焕文
3.忆南艺——写在母校百年校庆之际 [J], 潘鲁生
4.弘扬创业精神谱写新的篇章——写在《小学生数学报》创刊20周年之际 [J], 晏仲超
5.论韦棣华精神对新时代中国图书馆员工作的启示 [J], 王菊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美国图书馆学家韦棣华女士在华创办我国第一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武昌文华图书专修科(该专修科始设于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武昌文华大学)。

1984年,我校恢复建立了“图书情报系”,1992年更改系名为“信息管理系”。

1995年,我系挂靠本校历史文献学专业招收“文献信息管理”方向硕士生,1996年挂靠本校政治经济学专业招收“信息经济学”方向硕士生,1997年挂靠本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招收“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硕士生。

2001年与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申报,获得“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02年起招收情报学专业硕士生,并将原挂靠相关专业招收的“文献信息管理”方向硕士生和“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硕士生转到情报学专业培养。

2005年在全国第十次学位点评审中,我校获得了“图书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至今,我校已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两个与情报学相关的本科专业,“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已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一个情报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经过多年的建设,情报学专业硕士点已形成了情报学理论与方法、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竞争情报、知识产权、知识转移与服务、信息政策与管理等相对稳定且较强的教学和研究实力的方向。

图书馆学硕士点的主要方向有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数字图书馆等。

情报学专业博士点设置了情报学理论及应用、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与信息分析、信息服务与知识管理、信息经济与电子商务、信息政策与信息事业管理等方向。

以情报学为基础,整合校内外力量,成立了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知识转移与知识服务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电子政务研究所、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形成了多个
本学科现有硕、博士生导师18人。

其中,教授(研究员)12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导师6人;年龄46~55岁6人,35~45岁以上10人,35岁以下1人。

本学科共培养硕士生236人,其中,已授予硕士学位84人,在校硕士生152人。

已招收博士生7人。

本学科根据情报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结合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用户的变化,既注重作为情报学核心内容的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等方向的深化和创新,又不断开拓社会信息活动实践所需要的新的研究方向,从而使研究方向特色鲜明。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情报理论与信息经济研究方向,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相结合、前沿理论探索与解决实践问题相结合的研究宗旨,不仅与时俱进地研究情报学重要基础理论,而且不断开拓社会信息活动实践所需要的情报学应用理论新领域。

我们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用户结构、需求和行为的变化以及信息经济的发展,在拓展和深化信息用户理论、信息经济理论的同时,近年来,对信息生态位、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圈、信息生态平衡理论及其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发表了10多篇有关信息生态问题的学术论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生态理论。

探讨信息生态问题,形成信息生态学理论体系,可以指导社会信息环境的优化以及社会组织与信息环境的和谐发展,指导宏观和微观信息服务系统的优化,丰富情报学的应用理论。

(2)在信息组织与检索方向,着重于网络环境下信息内涵的揭示、序化和组织知识,基于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现代信息组织与知识发现技术,研究现代信息组织与知识管理理论、方法与实用技术,以解决网络环境下信息的有效组织与检索问题。

本方向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关系到情报学的未来发展,并将提升情报学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学科
(3)在情报分析与知识服务方向,注重从网络化新技术条件下研究企业竞争情报理论与方法、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行业竞争和竞争对手;与武汉钢铁公司、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和“春天药业集团”等企业就竞争情报分析与咨询进行合作研究,在竞争情报方法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此外,还注重情报分析与咨询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针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积极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与知识服务。

(4)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我们设置了电子商务与信息保障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保障问题。

在电子商务管理研究方面,以情报学、管理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以信息流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整合方案和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积累了较为丰厚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这一研究方向的设置不仅拓展了情报学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指导电子商务的运作、管理与发展,促进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