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历史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优化的知识结构、坚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立的研究能力的高水平人材。要求博士生通过三年学习,掌握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在学术研究中能够开拓创新,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达到先进水平,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二、研究方向
1、中国近现代政治史
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
3、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学习年限为3年。学分为20学分。在职攻读者可以延长1—2年。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博士生公共必修课,计13学分)
(二)选修课程
由博士生导师根据需要为博士生开设或由博士生在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中选定,该类课程应列入《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
五、调查研究
本专业的调查研究包括三个内容:一、了解研究范围的已有成果和资料分布;二、访问国内其他院校和研究单位的同行专家,查阅资料;三、出席学术会议,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博士生至迟应在第3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
(1)选题具有学术价值。包括在研究范围或研究对象上有开拓性;在资料上有突破性、丰富性;在方法上有创新或借鉴意义。
(2)具有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的结合。
(3)学风端正,格式规范。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导师负责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研究与导师指导相结合;教学中授课和讨论相结合;读书和参加科学研究相结合。
八、其它
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须与硕士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2、本专业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5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3、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4、每位博士生必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六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5、本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博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依据。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3181 课程名称:近现代史史料学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
开课单位: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任课教师:严昌洪
内容概要:
本课程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和史学理论两部分内容。史料学分类介绍各种史料及其价值,讲述鉴别史料的方法和利用史料进行史学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史学理论介绍中国传统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西方主要史学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及史学研究的各种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荣孟源:《史料和历史料学》,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张宪文:《中国现代史史料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邹贤俊、罗福惠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学理论要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定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杰弗里·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中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践
课程编号:318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I
开课单位: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任课教师:朱英、彭南生、罗福惠、何建明
内容概要:中国近现代专题为本专业各方向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目的是让博士生在前段本科和硕士生学习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状况,包括历史
阶段划分,研究重点的发展变化,热点问题的讨论,还所括新的研究方法的介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国近代史》,李侃主编,中华书局1995年第4版;《中国现代史》,王桧林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或以后新版。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预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
课程编号:3183 课程名称:境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III
开课单位: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任课教师:章开沅、马敏
内容概要: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介绍境外有代表性的若干历史学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成果,总结借鉴其成就与方法,并展开相关比较。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1、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2、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参考书:1、田中正俊:《东亚近代史的方法》,日本名著刊行会1999年。
2、史景迁:《近代中国》,耶鲁大学1980年。
3、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
课程编号:3184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II
开课单位: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任课教师:严昌洪等
内容概要:结合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史,介绍各阶级阶层、各政治派别及其代表人物关于阶级斗争、国家组织、政治制度、社会理想等的学说和主张,论述各种学说、主
张形成的背景、原因、演进的过程及其规律以及这些学说、主张对社会政治生活
的影响。
教材及参考书: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田子渝等主编:《中国近代现代政治思想史》,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中国近代思想史
课程编号:3185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导论
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V
开课单位:历史系任课教师:刘伟
内容概要:
本课程通过学习1840年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制度的变迁历程,进一步了解近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内容与方略,发展的特点与演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