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西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办法全文

西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办法全文

西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办法全文西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办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是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制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94年10月9日发布,自1994年12月1日起实施。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以自然保护为目的,经国务院或者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特地、水域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自然保护区内土地、矿藏、水域、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等一切自然资源,不分权属,均应当依照本办法进行保护、管理和利用。

第五条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为主,实行保护、建设、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妥善处理好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作为领导千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第七条鼓励国内外组织或个人投资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资源、协助和支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义务,对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行为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九条对在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第十条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一)各种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二)珍稀、濒危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生物物种集中分布和繁殖的地区;(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森林、湿地、水域、草原、水源涵养地;(四)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洞穴、瀑布、冰川、温泉、火山口、化石群产地、古海底地貌等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五)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加以保护的地区;(六)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西藏生态实施方案

西藏生态实施方案

西藏生态实施方案西藏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拥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然而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西藏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实施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西藏的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对西藏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要加大对西藏的生态保护力度。

加强对西藏的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等重点生态区域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推动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

通过实施植树造林、草原恢复、湿地保护等工程,加强对西藏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另外,还需要加强对西藏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推动建立西藏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西藏湖泊、河流等水域的保护和治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

最后,要加强对西藏的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教育活动,提高西藏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参与到西藏生态保护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西藏生态实施方案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实施,才能够保护好西藏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希望相关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能够共同努力,为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810-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201810-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1992年6月27日西藏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2003年7月24日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一次修正 2011年11月24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2013年7月25日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三次修正 2018年9月29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监督管理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 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 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西藏建设,构筑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推动绿色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做好本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在村规民约中应当规定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

第六条自治区鼓励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保护环境,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加强节能减排,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的意见-藏政办发〔2017〕145号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的意见-藏政办发〔2017〕145号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的意见正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的意见藏政办发〔2017〕145号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重要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手段。

西藏自然保护区数量多、面积大、类型多样,生态服务功能巨大,建设和管理好自然保护区对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西藏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化建设自然保护区,形成监督管理工作合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办法》(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和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中科院、海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发〔2015〕57号)有关规定,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建立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协调联动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协调联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提高认识。

多年来,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将1/3以上的国土面积纳入自然保护区实施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工作成效明显,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持续保持良好状态。

与此同时,自然保护区建设不规范、管理简单粗放、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自治区同地县之间、各部门之间、管理部门同当地社区居民之间缺乏协调联动,使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强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藏政发[2008]53号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强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藏政发[2008]53号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强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正文:----------------------------------------------------------------------------------------------------------------------------------------------------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强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藏政发〔2008〕53号)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强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已经2008年5月2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按照要求认真制定措施,抓好落实,切实加大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

二○○八年六月十日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强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为深入贯彻全区环保大会精神,保护和改善农牧区环境,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意见》(藏政发〔2007〕15号)的要求,就加强我区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农牧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一)农牧区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西藏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农牧区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一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受“高”、“寒”等特殊自然条件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区生态环境整体上仍处于轻-中度退化状态;二是一些地方依赖天然植被和拾捡畜粪做燃料,部分地方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不当,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三是农牧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相对较低,农牧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部分农牧区“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缓慢,资源开发方式粗放,工业及城市污染有向农牧区转移的趋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五是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农牧区环境监管人员严重缺乏,监管能力弱。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2.25•【字号】藏政发〔2020〕11号•【施行日期】2020.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藏政发〔2020〕11号各地(市)行署(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西藏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已经十一届自治区人民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公开发布)2020年12月25日西藏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18〕17号)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现就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为目标,以确保生态环境良好为核心,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为基础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服务综合决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建设美丽西藏、筑牢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3年最新修订)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3年最新修订)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3年最新修订)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3年最新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自治区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保护和改善西藏自治区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涉及环境保护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应当遵守本条例的规定。

第三条基本原则西藏自治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应当依据以下基本原则:1. 保护优先,预防为主;2. 综合治理,综合防治;3.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4. 整体推进,分步实施;5. 依法管理,科学决策;6. 公开透明,信息共享。

第二章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第四条污染物排放许可和报告制度污染源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取得排污许可证,并定期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排污情况。

对不具备排污条件或者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污染源,禁止投入生产或者经营。

第五条污染物排放限值各类污染源应当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排放标准进行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

第六条废物排放与处理废物的排放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进行处置,不得随意倾倒、焚烧或者填埋。

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废物处理设施,并确保按照规定进行废物分类、收集、储存和运输。

第七条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各类大气污染源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对于特定污染源,可以采取限期改造、关停等措施。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第八条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应当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禁止未经许可进行水资源开发,并对水污染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和惩罚。

第九条生物多样性保护西藏自治区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草原等的保护。

禁止破坏和滥捕滥猎野生动植物。

第十条自然保护区管理各级政府应当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对西藏自治区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持续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西藏自治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应当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协调推进,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好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

第五条【环境保护的责任】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自治区、市、县、乡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并给予适当奖励和政策支持。

第二章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第七条【环境目标】根据西藏自治区的具体情况,确定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第八条【生态保护】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第九条【污染防治】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的防治,提高环境质量。

第十条【资源合理利用】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循环经济。

第十一条【生态修复】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第三章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第十二条【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政策措施、规划编制等前期决策中,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环境风险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保护。

第十三条【污染排放控制】制定和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排放源进行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第十四条【资源节约】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有效利用的先进经验。

第十五条【生态保护区】设立和管理生态保护区,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

第十六条【生态修复】采取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恢复,加强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工作。

第四章环境监督与执法第十七条【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布监测结果。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一 - 正式规范风格】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西藏自治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依法、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第四条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应当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防止生态环境损害。

第二章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第六条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网络,加强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第七条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应当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各个方面的监测。

第八条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九条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汇总并形成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第十条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负责全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应当组织制定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应当组织开展对污染源的排放、渣滓、废弃物的管理监督检查,对违法排污行为予以严厉惩处。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十三条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厅应当组织对各级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进行督察检查。

第十四条督察发现问题,应当进行整改,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对督察报告进行审核,并指导督察整改工作。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七条对于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 - 简洁朴实风格】第一章总则1.1 本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旨在加强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是针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制定的一部法律,旨在更好地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提高高原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高原地区资源的管理和控制。

本文就该法律进行详细解析,介绍其涵盖的内容和实施建议。

一、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问题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生态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土地退化、草原退化、水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成为必然选择。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主要内容1. 建立生态保护制度。

该法律明确规定,要通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治理,形成生态保护的整体性制度,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加强资源管理。

该法律重视对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包括草地、林地、湿地和水资源等方面。

要加强对开发面积的控制,绿色开发,注重保护性开发等。

3. 发展环保产业。

该法律明确规定,要加强环保产业的发展,鼓励投资,鼓励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4. 加强科学技术应用。

科技的进步在环境保护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法律要求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手段,持续提高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

5. 制定行政法规。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规范和约束开展相关的环保工作,包括管理、保护和恢复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等。

三、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强化观念。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严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应促进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增强。

2. 完善机制。

完善青藏高原生态环保机制。

建立健全的生态环保处理机制、检测监测机制和监管机制。

3. 加强宣传。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 法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法规
目录
01 修改决定
03 保护与开发
02 总则 04 奖励与处罚
05 附则
07 相关报道
目录
06 解读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2013年7月2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3年7月25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 120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修改决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 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对《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将第十三条修改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 挖沙等可能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或者破坏的活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相关报道
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构筑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西藏, 实现可持续发展,7月2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 法》。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西藏确定为国 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把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作为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之一。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多次要 求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关 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为了更有效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努力构建西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制定出台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办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 根据考核情况奖励或扣减主体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对决策失误、不履行环保职责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的,依法依 纪追究责任。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企业(项目),责令停产、停业、关闭、限期治理, 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2022第一条为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关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的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

本办法所称的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实施的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内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绿色发展、问题导向、分类监督、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实现一条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四条生态环境部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

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

第五条生态环境部门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包括以下事项:(一)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相关制度制定与落实情况;(二)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生态保护红线内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四)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其变化;(五)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破坏问题及其处理整改情况;(六)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生态环境成效;(七)法律法规规定应由生态环境部门实施监督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生态环境部门对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审核意见。

第七条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活动。

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二、监督管理职责(一)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职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2、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计划。

3、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的防治。

4、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5、组织开展环境监测和环境统计工作,发布环境质量状况信息。

6、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二)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林业、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1、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

2、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推进工业领域的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

3、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破坏。

4、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以及建筑工地的扬尘污染防治。

5、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交通运输领域的污染防治,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和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生态保护。

6、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7、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防治水土流失和水生态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2023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态安全布局第三章生态保护修复第四章生态风险防控第五章保障与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防控生态风险,保障生态安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从事或者涉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相关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

本法所称青藏高原,是指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全部行政区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

第三条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科学防控、系统治理。

第四条国家建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协调机制,统筹指导、综合协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工作,审议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问题,督促检查相关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相关工作。

第五条青藏高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本行政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生态风险防控、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等责任。

青藏高原相关地方根据需要在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制定、规划编制、监督执法等方面加强协作,协同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

第六条国务院和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编制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生态修复等工程,统筹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

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本行政区域组织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

编制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评估。

第七条国家加强青藏高原土地、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冰川、荒漠、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开展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健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水文、气象、地质、水土保持、自然灾害等监测网络体系,推进综合监测、协同监测和常态化监测。

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日期】2009.03.11•【分类】政府白皮书正文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2003年3月11日)目录前言一、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发二、生态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三、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四、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型铁路——青藏铁路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前言中国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

这里不仅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加强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

回顾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历程,展示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昭示西藏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有助于澄清人们对西藏生态环境问题的误解,增进对西藏的了解。

一、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西藏自治区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着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

西藏的气候自东南向西北由暖热湿润向寒冷干旱呈递次过渡,自然生态由森林、灌丛、草甸、草原到荒漠呈带状更迭。

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为生物多样性营造了天然乐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旧西藏,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之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基本处于被动适应自然条件和对自然资源的单向索取状态,根本谈不上对西藏生态环境客观规律的认识,也谈不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

十九世纪下半叶起,一些外国探险家和科学家在青藏高原进行过各种考察和调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科学家也在青藏高原进行过考察和调查,但总体上说,他们对青藏高原特殊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还不全面、不系统。

西藏自治区水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政策文件目录清单

西藏自治区水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政策文件目录清单

附录A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政策文件目录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修改)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7月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12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9年1月)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10月)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7月修订)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09年10月)1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8年3月修订)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2019年1月1日施行)1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10年12月修订)18.《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2017年11月)1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2015年9月)2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10月修订)21.《风景名胜区条例》(2016年2月修订)22.《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2011年4月)23.《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3年12月)24.《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2018年1月)25.《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年12月修订)26.《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2月)2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12月修正)28.《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3月)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10年11月修订)30.“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2018年生态环境部1号令)31.“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32.“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4号)33.“关于深化落实水电开发环境保护措施的通知”(环发[2014]65号)34.“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3]86号)35.“关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7]315号)36.“关于规范火电等七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通知”(环办[2015]112号)37.“关于印发水泥制造等七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的通知”(环办环评[2016]114号)38.“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水利(灌区工程)两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17号)39.“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40.“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163号)41.“关于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环环评[2018]11号)42.“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的通知”(林场发[2018]4号)43.“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办护字[2017]64号)44.“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发[2015]57号)4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4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保护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2019年第9号)47.“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2]512号)48.“关于印发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一稿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水保监[2014]9号)49.“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规定(试行)”(办水保[2016]65号)50.《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办水保[2019]172号)51.《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办水保[2019]160号)5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问题分类及责任单位责任追究标准的通知》(水保监督函[2019]20号)5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54.“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公告”(国环规环评[2017]4号)55.《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56.《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20号)57.《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办法》(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37号)58.“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的意见”(藏政办发[2017]145号)59.“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水电资源管理规范水电项目前期工作程序的通知”(藏政办发[2012]58号)60.“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2018年10月)61.“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下放环境影响文件审批权的建设项目目录的通知”(2018年7月)62.《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9月修订)63.《西藏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12月)64.《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2010年11月)65.《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13年5月修订)66.《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3年7月)6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 88-2003)68.《水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导则》(SL/Z 705-2015)6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30-2014)7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6)7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2.3-2018)7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07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7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7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7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78.《河流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规范》(NB/T 35059-2015)79.《水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导则》(SL/Z705-2015)80.《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规范》(NB/T 10140-2019)8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 492-2011)82.《水电工程环境监理规范》(NB/T 35063-2015)83.《水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DLT 5402-2007)84.《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技术规程》( DL/T 5260-2010)85.《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SL/Z 712-2014)86.《水电工程生态流量计算规范》(NB/T 35091-2016)87.《水电工程水温计算规范》(NB/T 35094-2017)88.《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NB/T 10079-2018)89.《水电工程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NB/T 10080-2018)90.《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规范》(NB/T 35037-2014)91.《水电站分层取水进水口设计规范》(NB 35053-2015 )92.《水电工程过鱼设施设计规范》(NB 35054-2015)93.《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94.《水电工程渣场设计规范》(NB/T 35111-2018)95.《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 575-2012)96.《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DL/T 5381-2007)97.《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SL 644-2014)98.《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规范》(NB/T 10140-2019)99.《水电工程蓄水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程》(NB/T 10130-2019) 1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0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1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103.《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10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10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10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107.《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 1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 50434-2018) 当上述文件被修订时,使用最新版本。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的通知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的通知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5.24•【字号】藏政发〔2021〕13号•【施行日期】2021.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的通知藏政发〔2021〕13号各地(市)行署(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已经十一届自治区人民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1年5月24日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根据《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美丽西藏的决定》(藏党发〔2020〕11号)、《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美丽西藏的实施意见》(藏政发〔2020〕9号),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主体为市、县、乡、村四级。

市包括地级市、地区;县包括县、市辖区;乡包括乡、镇、街道;村包括行政村、社区。

第三条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的规划实施、申报、核查、公示、审定、命名、监督管理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由自治区党委统一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统筹推进,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负责日常工作。

地(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委员会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按期达到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标准。

第五条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乡、村创建工作纳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绩效考核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规章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规章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规章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西藏自治区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西藏的生态环境得以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自治区政府决定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规章,以规范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规章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环节。

西藏自治区已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包括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纳木错自然保护区等。

通过划定保护区边界、修建防护设施、建立巡护队伍等措施,有效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二、水资源管理水是生命之源,西藏自治区以“大江大河鱼生命线”为口号,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

通过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和水污染治理措施,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加强对河流湖泊的监测和巡查工作,严禁乱倒垃圾和污水,维护水环境的清洁和健康。

三、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西藏自治区也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大气污染。

首先,加大对工业企业和车辆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

其次,加强对灰霾天气的应对,采取紧急措施减少燃煤和工业排放,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此外,还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监测,快速响应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污染事件。

四、危险废物管理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西藏自治区强化了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与处置。

建立了废物分类、贮存和运输的标准,规范了废物处理企业的运行,确保了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

同时,加强公众对危险废物的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生态修复与恢复为了保护西藏的生态系统,自治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与恢复项目。

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推行草地禁牧制度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缓了土地退化和草原退化的速度,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六、生态补偿机制为了鼓励各地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西藏自治区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给予生态保护示范区和参与生态修复的地区经济和政策上的优惠,提高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西藏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西藏自治区所辖的行政区域。

第四条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实行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

第五条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保护环境。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六条加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积极开展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展与国内外的合作和交流,培养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人才,积极推广先进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

第七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二章职责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负责本辖区的环境质量,协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组织环境的综合治理,处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

第十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和各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构。

各县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

各级企事业的主管部门、大中型企业和污染严重的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环境保护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人员。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一)监督检查所辖区域内各部门、各单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执行情况;(二)制定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实施措施,并监督实施;(三)制定本辖区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四)参与制定本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开发规划,审查城镇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篇章;(五)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环境监测、环境科学研究;(六)调查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七)受理单位、个人对污染和损害环境行为的检举、控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20号
【发布部门】西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3.07.25
【实施日期】2013.07.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120号)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7月2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
2013年7月25日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构筑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西藏,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兴办企业等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鼓励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严禁引进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产业和项目,严禁引进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

第四条资源开发、生产性项目建设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保护水平,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控制资源消耗量,严格环境准入和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

第五条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审批,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统一发布环境监测数据和环境信息。

发展改革、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二章保护与开发
第八条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依据自治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第九条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效调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矿产、水电、旅游等资源开发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项目审批机关不应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金融机构不得办理贷款。

第十条矿产、水电资源开发和交通、通信、输变电线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景观影响,科学设计、优化选址选线,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设置取料场、弃渣场、施工便道和生活营地等临时设施,及时进行生态恢复,严禁随意开挖、随地弃渣,严禁向河道、湖泊、水库等水体倾倒废弃物,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