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18年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课时 热量的计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比热容,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2.能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比热容的定义,及其和质量、温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锻炼学生的推导能力和动手计算能力.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难点】利用比热容的定义推导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 固. 【新课引入】 师 我们知道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而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种类有 关,请思考能否利用一个公式具体地说明热量、温度、质量、比热容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计算出物体温度 改变时吸(放)热的多少?要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 P42-43 公式和例题,推导初末温度、质量、变化温度的表达式,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 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比热容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利用比热容的公式判断比热容的大小.

生 1:据 c 
Q吸 可知 Q 吸、m 一定,通过比较Δ t 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m△t) Q吸 可知 m、Δ t 一定,通过比较 Q 判断 c 的大小. (m△t)
生 2:据 c 
教师点拨总结后用多媒体展示例题讲解. 例题 1 通过比较Δ t 的大小判断 c 的大小 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 像可以看出( )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和乙比热容相同 D.开始加热时,甲和乙的比热容为零
解析:由于两个加热器相同,当加热时间相同时,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Q 甲吸=Q 乙吸,由图像可 知,Δ t 乙>Δ t 甲,又由 c 
Q吸 可知当质量 m、 (m△t)
Q 吸相同时,c 乙<c 甲.故选 A.
答案:A 例题 2 通过比较 Q 的大小判断 c 的大小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在家里做了如下实验: 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甲和乙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 一同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瓶口的气球膨胀得大些. (2)要使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应对________加热时间长些.(填“甲瓶”或“乙瓶” ) (3)此实验表明________比________的比热容小些.
解析:本题中用气球膨胀的大小表示煤油和水温度上升的大小,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反映了煤油和水

上方气球内气体的温度相同,即煤油和水升高的温度,乙瓶加热时间长一些,表明水吸收的热量多一些,即 Δ t 油=Δ t 水,Q 水吸>Q 油吸,而 m 油=m 水,由 c  答案: (1)煤油(2)乙瓶(3)煤油水 例题 3 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 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 c 甲、c 乙、c 丙大小相比( A.c 甲最大 C.c 丙最大 B.c 乙最大 D.c 甲=c 乙=c 丙 )
Q吸 可知 c 煤油<c 水. (m△t)
解析:由题意可知,m 甲=m 乙=m 丙,t0 甲=t0 乙=t0 丙,由于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即 t 甲 =t 乙=t 丙, ∴Δ t 甲=Δ t 乙=Δ t 丙.由图可知丙使金属块熔化的最多, 甲最少, 即 Q 丙放>Q 乙放>Q 甲放, 由c  可知 c 丙>c 乙>c 甲,故选 C. 答案:C 【课堂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 热量的计算 师 利用比热容的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写出吸热和放热公式,并说 明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生: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 Q 吸=cmΔ t 升=cm(t-t0) ;物体的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 Q 放=cmΔ t 降=cm (t0-t) ,Δ t 为物体温度的变化值,即物体高温值和低温值之差. 师 解题时,题目中的“升高” 、 “升高了” 、 “降低” “降低了”就是指温度的改变量Δ t.在热传递过程中, 当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热传递而没有热量的损失时,根据热平衡,则有 Q 吸=Q 放. 例题 4 某太阳能热水器的容积为 100L,烈日夏天,可使一满水箱 20℃的水升高 50℃,求水吸收的热量. 解:Q 吸=cmΔ t=cρ vΔ t=4.2×10 J/(kg·℃)×1×10 kg/m ×100×10 m ×50℃=2.1×107J 例题 5 质量是 2kg 的铁锤,每次都从 1m 的高度落下去打击质量为 4kg 的铁块,共打击 500 次,假设重力 对铁锤所做的功的 50%转化为热量被铁块吸收,则铁块的温度升高了多少?【c 铁=0.46×10 J/(kg·℃) 】 解:铁锤做的功 W=nmgh=500×2kg×10N/kg×1m=1×104J 铁块吸收的热量 Q=W×50%=1×10 J×50%=5×10 J 铁块升高的温度 △t= 【课堂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
4 3 3 3
Q放
(m△t)
3
3
-3 3
Q 5 103 J == =2.7℃ cm 0.46 103 J ( / kg ℃)  4kg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做课本 P44 作业 35. 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 【课后作业答案】 3.相同铝铜 5.Q 吸=cm(t-t0)=4.2×10 J/(kg·℃)×0.1kg×(90℃-20℃)=2.94×10 J
3 4
Q 放=c 铁 m′(t0′-)=0.46×103J/(kg·℃)×10×10-3kg×(100℃-25℃)=4485J
1.本节课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比热容公式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通过用多媒体展示例题讲解, 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注意单位统一和解题规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师引导学生 进行计算时,要提醒学生分清温度变化中的“升高了多少℃”和“升高到多少℃”的区别. 2.在教学中要做到少讲精讲多练,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教师释疑解惑,注重课前备教 案备课件,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