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心理学大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1、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它是研究个体心里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3》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他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教育心理学更注重解决教育实践领域内的各科具体的心理学问题.4》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学科的性质有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的学科。
5》综上所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多面性.即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既是自然学科又是社会学科。
但从总体来看,它更是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3、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4、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陈鹤琴。
《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
同年,他又写了《家庭教育》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事前结合的典范。
5、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国外的发展1)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学的研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心理学思想基础。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这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1927年霍尔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这本书是最早正是研究老年人心理学的著作。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目前,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时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1903年的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
另一种观点以1877年俄罗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探索心理学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2》探索学生学习的心里规律提高其素质。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如何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其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心理发展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等。
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实质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生物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等。
三、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等。
认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适应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以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四、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和社會性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另一方面。
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斯宾塞的依恋理论等。
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米德的社会化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等。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关注个体情绪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培养个体良好的情绪和人际关系。
五、个性与性格发展个性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的总体表现。
个性的基本概念包括性格、气质、智力等。
性格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等。
个性与性格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关注个体个性和性格发展,培养个体良好的性格特征。
六、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评价理论。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教学理论包括传统的教学理论、现代的教学理论等。
评价理论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课程评价理论等。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点:第一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识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它是研究个体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演变(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4)发展心理学的问世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3)成熟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融合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2、领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多面性。
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既是自然学科又是社会学科。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演变过程:(一)在中国的发展1、古代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孔子万世师表)2、中国近现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二)在国外的发展1、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演变(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4)发展心理学的问世与发展2、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3)成熟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融合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综合应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一)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识记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发展性原则:是指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提纲

第一章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P3发展教育心理学是在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是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心理学为根据,目的是探讨如何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概括的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的课程。
2、心理学研究方法P19-22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
3、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P29-30需要从所教学科、一般教学方法和讲授所教学科的特定教学方法中不断学习;需要反思,提高元认知能力,使日常生活和事物逐渐自动化;需要洞察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1、心理发展的关键期P45表2-11~3口语学习关键期 4~5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5岁以前音乐学习关键期 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关键期 0~4形象视觉发展关键期 10岁以前动作技能掌握关键年龄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51-56感知运动阶段(0~2) 前运算阶段(2~7) 具体运算阶段(7~11) 形式运算阶段(11~15)3、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P57-58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的见的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间的潜在范围即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需要在成人或者更有技能的儿童的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P63-66信任感与不信任感(0~1) 自主感对羞怯感和怀疑感(1~3) 主动感对内疚感(3~6) 勤奋感对自卑感(6~12) 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12~18) 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 繁殖感和停滞感(25~50) 完善感和绝望感(50以上)5、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P67-69前道德阶段(2~5) 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 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10岁以上)6、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P70-73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习俗水平(9~20) 后习俗水平(20以上)第三章1、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P83拓展阅读抓握反射、游泳反射、踏步反射、莫洛反射、巴宾斯基反射2、儿童注意力发展及教育P97-99 P116-119注意力发展:发生:一个月左右,无意注意注意稳定性发展: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12岁以上30分钟……注意广度:受儿童知识经验影响注意分配:3岁以后注意力转移能力出现很大的突破。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内容整理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实践性综合创造性2、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从广义上看,是指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狭义上看,它主要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3、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差异性4、遗传、环境、教育与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
遗传素质和心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前提和生理基础社会环境和教育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及条件下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水平、不同的性质的心理机能上会有所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
5、什么叫‘最近发展区’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其他儿童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在实践的差距6、儿童认知的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7、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形式上来分析,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调控自我从内容上,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从概念上,实现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8、自我教育的含义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进一步完善过程,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表现,也是自我调节的最高表现形式。
从教育角度看,一切教育效果最终取决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否使学生将外部教育的要求内化。
9、学生学习的特点间接性系统性超前适应性语言性10、家捏的学习分类信号学习刺激连锁言语联想辨别概念规则问题11、学习的规律准备练习效果12、学习动机的含义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活动机制13、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发展性可塑性社会性14、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学习根据作业的难度,恰当调控动机水平及时经常的提供清楚具体的信息反馈真确而巧妙的运用表扬和批评15、学习迁移的概念也称训练的迁移或学习的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16、学习迁移的类型性质:正迁移、负、、情境:垂直、、水平方向:顺向、逆向内容:特殊、一般行17、影响迁移的主观因素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迁移的认知技能定势的作用18、心智技能的概念及特点概念:也称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是一种借助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心智活动方式19、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社会文化话条件同伴群体家庭教养方式20、教师扮演的角色人类知识的传播者人格的塑造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学生家长的代理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卫生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学习者21、教师角色一时的概念及内容概念:是教师自己作为教师的意识,及经常想到自己是教师,用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来衡量拨那个调节自己的行为的心理活动。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目录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一节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一、华生的生平二、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二节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三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生平二、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四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维果斯基的生平二、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五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一、朱智贤的生平二、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三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遗传、成熟与环境关系一、遗传及其作用二、成熟及其作用三、环境及其作用四、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三、知识的领会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第三节心理发展的动力一、心理发展动力的几种观点二、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第四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四、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二、婴幼儿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婴幼儿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动作)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小学生发展的概述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二、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六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初中生发展的概述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二、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三、初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初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初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七章高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高中生发展的概述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二、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三、高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高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高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八章个别差异第一节个别差异的概述一、什么是个别差异二、个别差异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三、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第二节超常儿童一、什么是超常儿童二、关于超常儿童的主要研究三、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四、超常儿童的诊断五、超常儿童的成长与教育第三节智力落后儿童一、什么是智力落后二、智力落后的诊断与分类三、智力落后的成因四、智力落后的预防和教育第九章学习概论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分类三、学习过程的模型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的联结理论二、学习的认知理论三、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第三节影响学习的条件一、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二、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第十章认知领域的学习第一节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学习阶段一、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二、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三、广义知识的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分类三、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条件第三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二、智慧技能的学习第四节学习策略一、什么是学习策略二、元认知三、学习策略的分类四、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五、影响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六、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第十一章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动作技能的概述一、什么是动作技能二、动作技能的特征三、动作技能的分类第二节动作技能的习得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二、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第三节动作技能的保持一、动作技能保持的特点二、影响动作技能保持的因素第四节学习的迁移一、什么是学习的迁移二、学习迁移的种类三、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四、现代的学习迁移理论第十二章品德心理第一节品德的概述一、什么是品德二、品德的结构第二节品德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二、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三、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第三节品德的形成和品德不良的转化一、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二、品德不良的转化第十三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概述一、什么是动机二、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认知理论二、动机的人本理论(人本主义动机理论)三、动机的强化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变化一、学习动机的形成二、学习动机的变化第四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一、远景性学习动机教育与近景性学习动机教育相结合二、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欲三、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四、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五、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六、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归因第十四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一、教书的角色二、育人的角色三、管理的角色四、代理的角色五、研究的角色第二节教师的人际关系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三、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四、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第三节教师的品质一、教师的教育能力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三、教师的教育机智第十五章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学业成绩测量与评价的概述一、测量、测验与评价二、学习测量与评价三、学习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功能第二节学习测验的类型一、教师自编测验二、标准化测验第三节测验的质量分析一、测验项目的质量分析二、测验整体的质量分析第四节学习评价的类型一、诊断性学习评价二、形成性学习评价三、终结性学习评价四、三类学习评价的比较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III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2020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2020年考试大纲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二、学习与心理发展
(一)学习的含义与作用
1.学习的含义
2.学习的作用
(二)学习的分类
1.学习水平分类
2.学习性质分类
3.学习结果分类
(三)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
2.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
三、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社会学习理论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学习的建构理论
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的人本理论
1.罗杰斯的学习观与教学观。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学习理论一、奥斯贝尔意义接受理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意义学习实质: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实质是概念同化的过程(2)先行组织者二、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1.准备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时。
当某一次给予某一反应,准备连接时,给予连接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2.练习率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也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3.效果率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学习源于观察与模仿①观察学习,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②替代强化,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社会强化的情况2.已经习得的行为未必表现出来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1.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2.把重点放在外形的形容词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词,需要的满足的内部心理方面3.强调环境条件和自己,但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以及意图4.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五、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频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马上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2.记忆力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先进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2020年发展心理学考试大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理解和掌握认知、言语、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
3.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学习、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横断设计2.纵向设计3.聚合交叉设计4.双生子设计(三)发展心理学的历史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生态系统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遗传与基因2.生命的开始(二)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1.胎儿的发育2.新生儿反射四、婴儿心理发展(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婴儿动作的发展1.动作发展的规律2.动作发展的顺序3.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三)婴儿言语的发展1.言语发展理论2.词汇的获得3.语法的获得(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婴儿感觉的发展2.婴儿知觉的发展(五)婴儿气质的发展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的情绪发展2.婴儿的依恋3.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幼儿的游戏1.游戏理论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三)幼儿言语的发展词汇的发展句子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认知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心理理论(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幼儿道德认知发展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同伴关系六、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一)童年期儿童的学习(二)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书面言语的发展内部言语的发展(三)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元认知及其发展(四)童年期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道德发展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生理发育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2.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年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自我发展理论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
(完整版)2020年考研大纲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 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 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 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 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 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 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 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 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 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 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 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 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 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 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 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 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 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 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 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 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 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 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 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 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 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 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 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 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 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7.文化及其影响(四)应用(备注:新增)1.领导理论与实践2.健康心理学3.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020心理学考研大纲全文(312)

2020心理学考研(统考312)大纲考试科目:心理学导论100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7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70分,实验心理学60分,总分为300分。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等4种题型。
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 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 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 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顺从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5.团体极化与团体思维6.合作、竞争7.文化及其影响(四)应用(2020心理学考研大纲新增)1.领导理论与实践2.健康心理学3.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提纲

第一章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是一门研究教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及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和规律,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课程。
能帮助教师或未来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了解有关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的特点,了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个性社会性发展,如何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
2、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设备,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直接观察法和简介观察法;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结构观察法和非结构观察法;叙述观察法,取样观察法,评价观察法。
(2)实验法:是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方法。
(3)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最大特点在于,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
主要优点是有利于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同时能保证所收集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4)问卷法(5)测验法3、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掌握更多的特定领域中的知识和技巧;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更可能找到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办法,而且这些办法既新颖又恰当。
要成为专家型教师,需要从所教学科内容、一般教学方法和讲授所教课程的特定教学方法中不断学习;需要进行反思,提高元认识能力,使日常工作和事物的完成逐渐自动化;需要培养洞察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时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练习、反思和再学习。
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约需要经过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
第二章1、心理发展的关键期: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研需要考的科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研需要考的科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人类在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影响。
考研时需要掌握的科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学基础知识:这是考研的基础,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的个体差异和人格结构等。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考研时需要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影响,包括学习、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考研时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4. 心理测量与统计:心理测量与统计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考研时需要学习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了解统计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5.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考研时需要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巧和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6. 心理咨询与干预:心理咨询与干预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考研时需要了解心理咨询和干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心理咨询与干预在教育实践和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以上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研需要考的主要科目。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心理学在发展和教育中的应用,以便能够在实践中有效地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考生还需要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便能够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实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科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1.2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1.3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1.4聚合式交叉设计:将横断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构成聚合式交叉设计。
1.5观察法: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观察的结果。
1.6实验法: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1.7调查法:指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极其有关条件。
1.8问卷法:指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学生心理活动的数据资料的方法。
1.9测验法:指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学生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
1.10生态学运动: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
2.1人格:是一个人行为系统,即动作的总和。
它是后天形成的,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物。
并且其中也有一些占优势的习惯系统。
2.2 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工作。
2.3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2.4顺应:指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
2.5平衡: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
2.6守恒: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2.7假设-演绎推理: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先提出一系列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答案。
2.8命题推理:指不必一定按现实的或具体的资料做依据,只凭一个命题就可以进行的推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Psychology of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课程代码:032181801M学分/总学时:3学分理论40课时,实训8课时开课对象:全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课程目的:该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它在介绍学生发展心理理论的同时,提供了教育心理学完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近百年来教育心理学领域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十分注重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学习本课程可以提高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观念,为学习其它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所涉及到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生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知识的学与教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初步具备运用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的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普通心理学三、学时分配(理论课40学时,实训课8个学时)四、课程内容(理论部分)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基本要求】:明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性质及作用;了解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解和掌握研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及性质,难点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简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研究内容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第四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二、研究的有效性第二章学生心理(8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理解与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维果茨基的发展观;埃里克森个性发展理论;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了解学习风格差异。
2020心理学考研大纲全文(312)

2020心理学考研(统考312)大纲考试科目:心理学导论100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7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70分, 实验心理学60分,总分为300分。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等4种题型。
I .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n.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IV.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自我意识发展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道德发展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生理发育1.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1.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2.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2.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年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I.自我发展理论3.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二、学习与心理发展(一)学习的含义与作用1.学习的含义2.学习的作用(二)学习的分类1.学习水平分类2.学习性质分类3.学习结果分类(三)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2.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三、学习理论(一)学习的联结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3.社会学习理论(二)学习的认知理论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三)学习的建构理论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四)学习的人本理论1.罗杰斯的学习观与教学观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四、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类型1.学习动机的含义2.学习动机的类型(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2.学习动机的激发五、知识的学习(一)知识的表征与类型1.知识的表征2.知识的类型(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理解与保持2.错误概念的转变(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3.心智技能的形成4.认知策略的学习5.动作技能的学习(四)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的类型2.学习迁移的理论3.学习迁移的促进实验心理学【考查目标】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
2020年考研教育学大纲解析:教育心理学

2020年考研教育学大纲解析: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识记与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实验事实。
2.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3.使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解释相关教育现象,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考点解析1.教育心理学概述该部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历史三个知识点。
历史发展部分记住基本史实,标志性事件即可。
本部分的考查仅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大家只要记住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任务等内容即可,没必要花太多时间。
2.心理发展与教育该部分从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心理发展差异与教育四个部分圈定考试范围。
从内容安排来说,能够说是总——分——总结构。
第二、三部分的认知发展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是这部分的重点,也基本上是考研的必考点,复习时应着重对这些理论的提出者和理论中的重点概念做重点掌握。
另外,第四部分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尤其是其中认知方式的差异性近年来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复习时要注意。
3.学习及其理论解释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绝大部分章节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的;而同时本章中包含了教育心理学中众多的学习理论,所以本章也是教育心理学考查的最多的章节。
本章中考生需要注意对学习的分类以及学习的各个理论实行深度把握,要非常细致地看,近几年每一种学习理论都有考查,且以选择题居多,大题考查个别理论。
同学们主要应该掌握学习的联结理论、认知理论、建构理论、人本理论的内涵、代表人物、发展历程、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等,对理论中的重点概念也要留意,往往是选择题和辨析题的考查点。
这部分涉及内容多而杂,而且难以理解。
同学们要参考教材、论文等相关资料充分准备。
复习应以理解为主,不要死记硬背。
4.学习动机本章的知识点不太多但却非常重要,且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所以成为两年分析论述题的考查内容。
其中学习动机理论和和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这部分的重点中的重点,考生在看书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吃透,其次要把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理解到位,然后尽量与现实教学中的情况实行结合去思考,当前真题经常通过现实的事例来对本章知识点实行考查。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摘要:一、引言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本文综述的目的和结构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2.认知发展理论3.社会认知理论4.情境认知理论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2.观察法3.访谈法4.问卷调查法5.案例研究法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实践2.心理咨询与治疗3.人力资源管理4.家庭教育5.社会政策制定五、我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及挑战1.学科体系建设2.科研水平与国际接轨3.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4.社会服务与政策咨询5.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六、未来发展展望及建议1.深化理论研究2.拓展研究领域3.提高科研创新能力4.强化实践应用5.培养国际化人才七、结论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重要性2.面对未来挑战的信心与展望正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干预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和教育的关注日益增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文旨在综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我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挑战与未来展望。
一、引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源于20世纪初,它关注个体从出生到老年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过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心理发展的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干预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这一领域对于个体成长、教育实践、社会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强调潜意识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2.认知发展理论:由皮亚杰提出,关注个体在认知领域的成长过程及其规律。
3.社会认知理论:由班杜拉提出,强调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与认知过程。
4.情境认知理论:主张认知发展是在特定情境中进行的,强调情境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考研心理学大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心理学大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心理学大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
3、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点解析
发展心理学
第一部分
本部分研究方法与基本理论是重点,有很大的可能会以简答或论述题的形式出现。
而且一般与教育心理学结合在一起考察对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的应用。
该部分要求大家深入了解理论,把握每一个细节,不要遗漏知识点。
在复习方法上,建议大家多看、多比较,尤其是研究方法和发展理论方面。
对于"研究方法",先理解方法的含义,再把握它的用途和优缺点;对于"发展理论"部分可以自己列作专题,从粗到细,从理论到方法,做到理论和方法的一致。
这样也有利于记忆,也与后面章节的内容融会贯通。
该部分只要全面理解肯下点功夫,在答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第二部分
本部分分别从生理、动作(活动)、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情绪、个性和社会性几个方面说明个体每个阶段的年龄
特征、相关理论和经典实验研究等。
个体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生理和动作的发展;2、认知
心理过程的发展;3、社会性的发展(情绪,个性,社会性)。
其中第1、2部分多以选择形式出题,大家注意再认和识记其中的一些小的
知识点,其中涉及的经典实验需要能复述。
个体发展的各个阶段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婴儿的气质类型和依恋;幼儿的游戏和
认知发展;童年期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青少年时期的自我发展和情
绪发展;成年期的老年心理。
这也是大题命题的重点。
大家在复习中应该注重细节,细节在选择题中很可能成为制胜的法宝,多翻书、能再认。
对于重点的理论和人物大家仍应该延续自
己动手整理归纳的优良传统,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理论存在争议或比
较新还未有定论的话,出大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考生应注意总结
那些已成体系、已有定论的内容。
另外,建议按照生理、活动、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性几条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经典实验研究等以图表的方式来整理复习大纲,对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达到熟练水平。
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
本部分重点内容不多,主要在于能系统地对知识点进行识记。
重点的内容是学习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对学习进行不同的分类,需要熟练掌握。
第二部分
学习理论是整个教育心理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理解的难点之一。
主要介绍了四种流派不同的学习观点,各流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
点以及相关的实验研究及结论需要熟练掌握。
各个流派的学习理论
必须在理解其精神的基础上记忆,片面理解和死记硬背是大忌,只
有领会精神才能灵活运用于各种类型的题目中。
从历年考试出题情
况来看,2007年出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的简答题、2011年试题
出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简答题,2014年又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
论与认知建构学习理论的区别"的简答题,2016年出了"社会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本部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了。
目前人本主
义学习观还没有出过大题,所以大家对这部分也应该着重复习。
学习动机这一部分需要掌握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和实际应用,了解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以及数量掌握归因理论。
这部分很可
能会联系实际问题出题,如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
生对考试成绩如何归因等。
第三部分
这部分内容需要熟练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的特点、区别以及学习迁移的类型和理论。
这部分内容在2016年大
纲知识点调整的部分,由原大纲"概念原理的理解与保持"现改为"知
识的理解与保持",知识的理解和保持实质上包含了概念原理的理解
和保持。
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参考陈琦、刘儒德版的教育心理学第
九章知识的学习,其中就包含知识的理解。
复习时大家要把重点放
在知识的理解类型和过程,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等内容上,对原来
大纲中概念原理的理解和保持我们也需要去理解和掌握。
2015年真
题简答题考查了"什么是概念转变?根据波斯纳(G.J.Poaner)的观点,影响概念转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因此,希望考生们重点复习,加
强这一部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