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简易版_1

合集下载

广西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模板

广西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模板

广西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模板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广西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然而,广西也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例如教育资源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少数民族发展不充分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社会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广西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广西存在的社会问题,为今后的社会工作和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地点我们选择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城市南宁作为我们的调研地点。

南宁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三、调研内容1. 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我们调研了广西各地的学校和教育资源,了解了城乡教育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

2. 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我们调研了南宁市和广西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了解了城乡发展不均衡带来的问题和影响。

3. 少数民族发展不充分问题:我们走访了一些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了解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

四、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资料搜集等方法进行调研,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五、调研结果1. 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广西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但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设施简陋。

2. 城乡发展不均衡:南宁市发展迅速,经济繁荣,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人口外流严重。

3. 少数民族发展不充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受到了威胁,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水平低下。

六、调研分析广西面临着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少数民族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广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了少数民族发展不充分。

七、调研建议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广西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广西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广西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引言广西是中国南部一片美丽的土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的社会发展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家乡社会实践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交流,我们对广西的经济发展、教育情况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二、经济发展状况广西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我们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广西的工业发达,尤以钢铁、化工、矿产等行业为主导。

工业园区内设施齐全,企业生产设备先进,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在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广西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

在广西的农村地区,农民也受益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农民收入也有所上升。

总而言之,广西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一些问题,比如城乡差距依然存在,部分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欠发达和贫困的情况。

三、教育情况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广西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广西的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教育质量也有所提升。

广西的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知名高校在国内享有盛誉。

此外,广西还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教育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够强大。

另一方面,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素养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社会福利情况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了解到广西在社会福利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广西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逐渐扩大。

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广西还注重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建设。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已经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等福利机制,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

最新广西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最新广西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最新广西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广西家乡社会实践的调研活动。

这项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广西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教育资源分配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这些关键领域的详细分析和观察。

社会经济发展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广西的农业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特色农产品如罗汉果、百香果等在市场上的需求稳步增长。

此外,旅游业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推广乡村旅游和民族文化体验项目,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方面,广西的多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

地方政府和社区组织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壮族的歌节、瑶族的盘王节等,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展示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

同时,通过建立民族文化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一步巩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广西在推动教育公平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的投入,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学校设施,提高了教育质量。

同时,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吸引了更多优秀教师到基层任教,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地区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和改进。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方面,广西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上取得了积极成效。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项目,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此外,广西还积极推广绿色农业和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环境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广西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总结来说,广西家乡在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需在教育、环保等领域持续努力。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广西的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壮族文化考察报告总结

壮族文化考察报告总结

壮族文化考察报告总结壮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

壮族文化历史悠久,传统习俗独特,考察壮族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壮族的服饰文化很有特色。

壮族女性喜欢穿着色彩鲜艳、花纹绚丽的长衫和裙子,头上戴着鲜花和饰品。

壮族男性则喜欢穿着黑色的长袍和白色的裤子。

在考察中,我看到了许多壮族人民穿着传统的壮族服饰,这些服饰展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其次,壮族的音乐和舞蹈也非常吸引人。

壮族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其中最著名的是壮族花鼓舞。

壮族花鼓舞是一种表现文化特色、感情和团结力量的舞蹈形式,通过锣鼓的节奏和舞者的动作,展现了壮族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在考察中,我看到了壮族人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跳舞和演奏音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壮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人民有着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壮族三月三、壮族芦笙节等。

在考察中,我有幸参加了壮族三月三的庆祝活动。

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人们穿着盛装,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如划龙舟、打木鱼等,庆祝丰收和生活的美好。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丰富了壮族人民的生活,也传承了他们的文化和传统。

最后,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考察期间,我和壮族人民交流了许多,他们对我的到来非常热情,并尽力向我展示他们的文化和风俗。

他们热情地招待我品尝了许多美食,并邀请我参加他们的节日庆祝活动。

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总的来说,壮族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习俗。

壮族的服饰、音乐、舞蹈和节日都展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

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文化和传统的珍视。

通过对壮族文化的考察,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壮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也对我国的多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崇左调研报告

崇左调研报告

崇左调研报告崇左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崇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是该地区的一个县级市。

崇左经济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崇左的经济发展情况、旅游资源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现状,为崇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崇左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产业结构、投资状况等。

2. 考察崇左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等。

3. 探讨崇左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首先参观了崇左的几家企业,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状况和市场竞争情况。

随后,我们走访了几个旅游景点,考察了崇左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最后,我们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崇左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的看法。

四、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崇左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制造业,农产品出口和工业制品出口是崇左的主要经济支柱。

同时,崇左也在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如旅游业和电商产业等。

投资状况良好,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前来崇左投资兴业。

2. 旅游资源:崇左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其中,靖西县的维也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湿地景观而闻名;凭祥市的凭祥纪念馆、百花山等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崇左市中心的老街区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展现了崇左的历史和文化。

3. 文化建设:崇左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例如,崇左市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为本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崇左市还建设了一些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和博物馆,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

五、调研建议1. 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崇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项目进入崇左。

2. 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崇左的旅游知名度。

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体验。

3. 文化建设: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引进更多优秀的文化企业,提升崇左的文化影响力。

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让市民更好地享受文化生活。

广西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广西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广西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广西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引言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是为了了解广西家乡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进一步了解和探索本地的社会发展情况。

通过深入调研和观察,我们将会对家乡的社会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为家乡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广西家乡的社会发展状况,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为家乡的改善和发展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以获得全面而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1.经济发展:经过我们的实地观察和调研,我们发现广西家乡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农村经济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传统的农业发展,逐渐转向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农民通过农村合作社、农村电商等方式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加收入来源。

2.教育水平:我们的调研发现,广西家乡的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学校的数量和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师队伍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提高。

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逐渐接近城市。

孩子们的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显著提高。

3.环境保护:家乡的环境保护状况也经历了一些积极的改变。

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高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对大气污染和水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视。

4.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当前广西家乡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调研了解,我们发现政府在乡村振兴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重视和支持。

同时,农村旅游和农村文化的发展也得到了推动,为广西家乡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

四、问题和建议1.教育公平性问题:尽管教育水平有了改善,但我们调研发现存在着城乡教育差距问题。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不足,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教育公平性的实现。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广西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广西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广西引言社会实践调研是指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和社会状况进行系统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社会实践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政策和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社会实践调研选择了广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了解广西的社会经济状况、教育医疗情况、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情况,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

一、广西的地理环境和人口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东临广东省,南接越南,西南濒红河流域的金三角地区,西北界缅甸,北部和湖南隔界相邻。

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7℃~23℃之间。

广西地处长江流域以南、西南的山地、丘陵地区及盆地,地形复杂多样,境内河流众多,多山多水。

广西属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向南沿海的陆路交通枢纽,是中国对东盟的门户。

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区域。

截至2021年,广西总人口达到过5000万。

二、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广西是中国的著名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落后。

尽管如此,广西的经济增长迅速,特别是近年来,广西的经济增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

广西境内资源较为丰富,其特色产业包括农业、矿产资源和林业,并且正在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1.农业广西是中国著名的“三石地区”,粮食生产占全区农业生产总值的三成以上。

同时,广西也是全国最大的水果产区,葡萄、柑桔、荔枝、香蕉出口量居全国首位,还是全国八大糖料作物基地,糖料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棉花、油料作物、花卉、蔬菜等产量领跑全国。

2.矿产资源广西是中国的重要有色金属产区,以锡、铝为主体,其他有铜、铅、锌、钨和磷矿等。

锡产量居全国第二位,铝土矿储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广西还是中国的重要的石灰岩和石膏产区。

3.林业广西是中国最重要的林业产区之一,尤以木材和竹材为主,工业用木材储量居全国第1位、无公害林产品和珍稀树种资源丰富。

三、广西的教育医疗状况教育和医疗是影响社会和人民生活的两大重要方面,本节将重点介绍广西的教育和医疗状况。

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这是一份来自崇左市政协调研组的调研结果报告。

主要分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一、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历史、规模、特点及社会功能1. 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它是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

在我市境内,有称“歌坡”“侬垌”“陇峒”“富坡”“旦圩” “巷单”等多种称呼。

我市的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以宁明花山岩画为代表的左江岩画中,就以粗犷有力、朴素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先秦壮族人民聚会欢歌狂舞庆祝胜利的热烈场面。

我市壮族歌圩习俗的汉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其中,清道光年间龙州举人黎中产就写有“岁岁歌圩四月中,聚欢白叟与黄童”的诗句。

每年春秋两季是我市壮族歌圩最盛行的时节,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于山脚、水边,或汇合于城厢村寨,或簇拥于指定的会场,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随着歌圩文化的流传、演变,壮族歌圩成为壮族人们相互接触、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增进友谊的娱乐场所。

2. 我市壮族歌圩数量多、规模大且分布广。

我市是壮族聚居区,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38%,是广西壮族人口最集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人称“中国壮都”。

自古以来,我市壮族人民素以善唱山歌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歌的海洋”、“山歌的故乡”。

各地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歌圩”流传,数量多、规模大且分布广。

歌圩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每年1—4月份新春季节和8—10月秋收季节。

活动规模在1000人以下的占38.6%,1000—10000人的约占57%,10000人以上的约占4%。

大新县下雷霜降歌圩、天等县向都霜降歌圩、宁明县纳利坡花炮节、龙州县伏波诞、江州区左州金山节、壶关歌坡等均超过3万人。

3. 我市壮族歌圩活动丰富、民族特色鲜明。

一是歌圩中“传歌择偶、绣球传情”最具壮族文化魅力。

原生态的歌圩中最热烈、最吸引的是对唱山歌、抛绣球活动。

广西特色民俗调查报告

广西特色民俗调查报告

广西特色民俗调查报告广西特色民俗调查报告一、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一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的特色民俗,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本报告将对此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广西的民俗文化概述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壮族、瑶族、苗族等民族人口较多。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壮族的“三月三”节、瑶族的“黄姑节”、苗族的“龙船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也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节庆活动。

三、壮族的“三月三”节“三月三”是壮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壮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饰,参加歌舞表演、龙舟比赛等活动。

此外,还有一种特色的民俗活动是“踩花坛”,人们会在街头巷尾摆放花坛,然后跳起舞蹈,踩踏花坛,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四、瑶族的“黄姑节”“黄姑节”是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五庆祝。

这一天,瑶族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祭祀祖先和山神。

同时,人们还会进行各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狮、放鞭炮、唱山歌等。

此外,还有一种特色的活动是“跳花架”,人们手持花架,载歌载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五、苗族的“龙船节”“龙船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举行。

这一天,苗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划船比赛,船上装饰着五彩缤纷的龙头和尾巴,形象逼真。

比赛过程中,人们会载歌载舞,为选手加油助威。

此外,还有一种特色的活动是“射水节”,人们会用竹筒射水,象征着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六、广西其他特色民俗除了壮族、瑶族、苗族的传统节日外,广西还有许多其他特色的民俗活动。

比如,广西的渔民会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渔民节”,人们会划龙船、放灯笼,庆祝丰收和安全。

还有一种特色的民俗活动是“跳花灯”,人们会手持花灯,在夜晚跳舞,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关于壮族调研报告

关于壮族调研报告

关于壮族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壮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壮族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邻近的贵州、云南、四川、湖南等地。

壮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因此对其进行调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壮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

2. 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壮族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社会生活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调研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以及与壮族代表和居民进行深入交流,获取关于壮族的详细信息。

3. 调研结果3.1 壮族历史背景壮族起源于古代南方民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壮族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大约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壮族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和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体系。

3.2 壮族文化特点壮族文化以勇武、热情和豪放为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壮族歌舞。

壮族歌舞以其独特的旋律、舞蹈和服饰,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壮族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壮族绣球、剪纸和陶瓷等。

3.3 壮族社会生活壮族社会以家族为单位,重视亲情和家庭。

家族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尊重老人和家族长辈的权威。

在壮族社会,男女平等,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拥有重要地位。

此外,壮族还有丰富多样的婚俗、葬俗和节日等。

3.4 壮族经济状况壮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

壮族地区也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锡、锌、锰等。

近年来,壮族地区注重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农业,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

4. 调研建议和展望针对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壮族文化传承和保护。

应加大对壮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推动壮族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其次,促进壮族经济发展。

应注重提升壮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壮族人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最后,加强壮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加强壮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广西社会调查报告

广西社会调查报告

广西社会调查报告
根据广西社会调查报告,以下是一些关于广西社会情况的主要发现:
1. 经济发展:广西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GDP逐年增长,特别是旅游、制造业和农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 就业情况:就业形势相对乐观,大部分人能够获得稳定的工作机会。

然而,青年人
和农民工群体面临的就业难题仍然存在。

3. 教育水平:广西注重教育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城乡教育差距较大,教
育资源相对不平衡。

4. 医疗保健:广西政府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支持力度,医疗条件和服务质量有所改善。

然而,基层医疗设施仍然相对欠发达。

5. 城乡差距:城乡差距是广西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更高,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也更加完善。

6. 少数民族发展: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政府致力于推动少数民族的经济、教育和
文化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后于发达地区的问题。

7. 环境保护:广西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提升环境质量。

但是,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发现仅仅是广西社会调查报告的一部分,希望能够对了解广西社会情况有所帮助。

广西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广西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广西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广西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广西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亟待解决。

因此,我们决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调研,深入了解广西社会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 深入了解广西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 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3. 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 走访社区居民、农民和城市居民,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2. 与当地政府官员和相关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当前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3. 调研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四、调研内容1. 调研对象(1)社区居民我们走访了不同社区的居民,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意见建议。

(2)农民我们深入农村调研,并与农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所需帮助。

(3)城市居民我们对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4)政府官员和专家我们与当地政府官员和相关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当前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2. 调研内容(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发现,随着农村人口外流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留守儿童常常无人照料,缺乏安全保障和正确认知教育,导致其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解决办法: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感和自我保护能力。

(2)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我们发现,农村土地流转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在利益驱使下被大规模占用,导致农村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

解决办法:科学规划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流转,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城市化进程中的户籍问题我们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人口规模迅速增长,但城市户籍政策仍然限制了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生活权益。

解决办法:逐步放开城市户籍限制,建立健全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人口的平等享有城市公共服务。

壮族调研报告

壮族调研报告

壮族调研报告壮族调研报告壮族是中国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云南、广东等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壮族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社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

一、历史背景壮族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14年的秦朝。

秦代后,壮族人民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壮族人民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和手工业,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

二、文化特点1. 语言:壮语是壮族人民的母语,属于壮侗语系。

壮族人民以口语交流为主,书写形式主要借用汉字。

2. 婚姻习俗:壮族有“拜堂”、“左手系红”等独特婚礼习俗。

婚后夫妻分居,保持自己的家庭财产独立。

3. 艺术形式:壮族以歌舞和竹楼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形式独具特色。

壮族的歌舞艺术情感丰富,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4. 节日习俗:壮族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壮族三月三、壮族新年等。

传统节日里举行丰盛的宴席,壮族人民穿着节日盛装欢度节日。

三、社会现状1. 教育问题:壮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需要加大对壮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水平。

2. 经济发展:壮族地区以农业为主,农田面积有限,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应加大对壮族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壮族文化的传承:在现代化进程中,壮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退的风险。

应开展相关活动,加强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发展机遇1. 旅游业发展:壮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漓江风景名胜区、青秀山风景区等。

可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壮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2. 乡村振兴:壮族地区的农村发展潜力巨大,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 文化创意产业:壮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

可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壮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结语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壮族的历史沿革、文化特点、社会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壮族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应加大对壮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支持力度,促进壮族地区的长远发展。

广西民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广西民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广西民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广西民俗是指广西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独龙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在广西的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广西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对我个人的成长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实践活动中,我参观了广西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的村寨和景点,与当地的居民互动,了解、体验他们的传统文化,参与他们的民俗活动。

这些经历让我对广西民俗的丰富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广西民俗的多样性使我惊叹不已。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在实践中,我发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

例如,在壮族村寨我看到了壮族的歌舞表演和婚礼仪式;在瑶族村寨我参与了瑶族的祭祀活动和手工艺制作;在苗族村寨我体验了苗族的吃青、穿苗族服装等风俗。

这些丰富多样的民俗给我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让我深入了解了广西的多元文化。

其次,广西民俗的丰富性也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或淡化,但广西的民俗活动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独特性。

例如,壮族的姹女和苗族的火把节等传统节日仍然在广西村寨中举行,这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也是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广西的民俗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对于人们情感和认同的重要作用。

最后,广西民俗的实践也给我带来了启发和思考。

在参与广西的民俗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观察者,更是与当地居民互动和交流的参与者。

通过与他们的对话和互动,我发现他们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

他们通过开展民俗活动、传承传统手工艺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后代,让年轻人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这让我思考自己在传承和发展自己文化方面应该如何努力,如何传递给下一代。

在广西民俗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广西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广西的民俗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特色,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参观崇左壮族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参观崇左壮族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参观崇左壮族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报名参加了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左江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崇左市纪念“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日”暨“我与文明手拉手”现场征文比赛,有机会以《左江日报》小记者的身份到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参观采访。

在参观中,博物馆展厅内一幅长图画卷深深地吸引了我,画卷上画着我们国家56个民族群众生活的场景,广西境内的壮、汉、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也在其中。

在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展区,我们知道了崇左花山岩画是在2016年7月15日申报成功的。

还了解了很多花山岩画的知识。

在另一展厅,这里有神气的青蛙台、木舟船和墙画,一件件展品让人目不暇接。

我最喜欢的是博物馆里镜像空间,在空间内一面面多角折射的镜子,让大家感到神奇又好玩。

2022崇左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

2022崇左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

2022崇左家乡春节文化调查报告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农村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年青一代受到世界综合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与兴趣等方面出现“西化”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所淡化。

春节期间,我对家乡农村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适当的调查,分享给同学们,借此激发同学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并思考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

下面向大家汇报关于春节习俗的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

一、春联走访和观察了几十户人家,认真查看和欣赏了各种对联,现将我的分析汇报给大家。

1、春联的格式正门对联:贴在门堂中,纸张较宽大,字数一般4-5个大字,少数铁门有7个大字的。

门旁对联:贴于门两旁,一般木门旁较窄,多数是7个小字对联,也有9个小字对联。

有些人家是大铁门,则是7-9个大字对联。

门头横联:贴于门堂上方,多数情况下木门才有,字数讲究为偶数,字数一般是10个字,通常是由一副完整对联构成的,“四个字”:贴于门头正上方,特大字,反应主人的吉祥心意。

常见为“紫气东来”、“飞熊镇第”、“耕读传家”等。

“福”字:正门的最上方通常贴一个“福”字。

有的正贴,也有倒贴的。

倒贴寓意“福到”。

柱联:贴于各种柱子上,大字对联,通常7-9个字。

迎喜条:通常贴在家门口的树上,如“迎喜接福”、“四季平安”、“四方来财”等。

2、春联的内容正门对联的内容多半都是积极、乐观、祥和、祝福等等美好的。

祈愿类的,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言志类的,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祝寿类的,如“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歌颂类的,如“国梦圆时家梦好,政风畅处世风清”写景类的,如“几行绿柳门户晓,一树红梅万户春”行业类的,如“联通千里全家福,信达万户百姓欢“励志类的,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春联的材质与种类(1)地方工艺的红纸人工书写:比如,我爷爷就喜欢买当地叫“凤凰特红”红纸,在白纸上涂上红色涂料,越晒越红。

用碳素墨水书写对联,即使一年过去了,还是黑字黑的发亮,红纸则鲜红如新。

壮族文化调查报告(1)

壮族文化调查报告(1)

壮族文化调查报告(1)壮族文化调查报告文章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壮族是少数民族其中之一。

壮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多元文化的国家中,由于少数民族往往是弱势民族,因而其文化也就成了主流文化背景下的一种亚文化,又在全球经济化、观念趋同化的大背景下逐渐被淡化,有的出现了濒危化的现背景下逐渐被淡化,有的出现了濒危化的现象,甚至有些则正在或已经灭亡。

面对外界的影响,少数民族的文化应得到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壮族文化、壮族文化传承。

调查统计结果分析:这次问卷调查共调查36人其中壮族人员29人,汉族7人,7人都是生活在壮族聚集地区的人。

年龄都在45岁以下并且25岁以下的年轻一代居多,大多数为女性。

调查他们对壮族民族文化的认识程度一、壮族人民对自己本族文化的了解:对本民族语言、风俗、传统节日、了解情况还是很乐观。

超过70%的人熟练掌握或壮族语言,对本民族的风俗,民族节日有较多的了解,这应该使我们欣慰,没有遗忘了自己民族的起源和历史没有遗忘传承壮文化的根。

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自己民族还存在一定的民族特色,没有被完全汉化。

二、大多数人认为壮族被汉化的原因主要有:汉族文化的影响;国家政策的影响;传媒的影响等;几乎没有人认为是因为壮族人不重视自己民族文化才导致被汉化。

超过90%的人认为自己还保留着大部分的民族风俗习惯,没有人认为壮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完全被汉化。

有超过80%的人非常希望深入了解壮族文话,他们认为壮族文化是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没有人是不想了解的。

三、对于壮族文化风俗的现状被调查者认为:A势力仍然很强大B还有影响C很难判断D正在消逝,这四种情况的人基本相当,没有人认为壮族文化已荡然无存。

若要在壮族人群中提高壮语、壮文普及录,调查者认为重点应放在,自治区内学校开设壮族选修课或性趣班;借助电视网络媒体扩大知名度;出版壮文字典、辞典及其其他书籍;通过歌舞等艺术形式扩大影响。

壮族人民认为壮族文化要继续传承下去,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政府加大对壮族文化的宣传;学校开设壮族文化课程;壮族人主动传承保护壮族文化;培养对壮族文化的喜爱等。

崇左考察调研报告

崇左考察调研报告

崇左考察调研报告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该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近年来,随着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崇左市也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城市。

为了进一步了解崇左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潜力,我们进行了考察调研。

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崇左市在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是经济方面,崇左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农业和矿产资源。

目前,崇左市的农业产值和矿产资源开发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崇左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崇左市还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其次是文化方面,崇左市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崇左市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举办了一系列文化艺术节和展览活动,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感。

此外,崇左市还注重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

最后是旅游方面,崇左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崇左市的旅游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该市支柱产业之一。

崇左市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开发了黑石崖景区、麻栗坡景区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综上所述,崇左市在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崇左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

因此,我们建议崇左市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创新能力,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为崇左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同时,崇左市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共赢。

相信在崇左市政府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崇左市的发展将会更加繁荣和可持续。

广西壮族文化认知情况调查

广西壮族文化认知情况调查

广西壮族文化认知情况调查摘要: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范围的城市,是不完美的。

我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之乡。

这里有着独特的壮族风俗文化这全家宝,这里的壮民也能歌善舞。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壮族文化渐渐的被汉化、遗忘。

作为我省的一分子,我们应该要怎样去保护我们独特的文化呢?关键字:壮族文化遗忘保护意义前言:广西是少数民族居住区,是全国仅有的五个自治区之一,其中壮族人口逾千万,是全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如何保护、传承与开发好壮族文化是摆在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件重要大事。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汉族越来越相似,不少少数民族直接摒弃本民族的传统,学习模仿汉族人生活。

虽然是先进民族文化的影响带动了落后民族的生活,但少数民族中的风俗习惯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有利于保护我国文化遗产。

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现在正面临着被遗忘的现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现在在一个以壮族人口为主的壮族人聚居村里,村民平时也是以当地壮语为主要语言,但村民们的服饰、住房等斗鱼汉族人无异。

从现在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中,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到了壮族文化正逐渐被人遗忘。

一、我省壮族文化基本概况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名族的古老国度,在这大千世界中,位于祖国南端的广西,有一个名为壮族的名族,也是当代中国的第二大名族。

壮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先秦时期,壮族的先民就生活在中国的南方,是百越的一支。

唐后多以“獠”见汉史书,宋朝以后又以“獞”“僮”“土”等名称见于史册。

各地壮族人有20多种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为“僮”,1964年遵照周恩来总理的倡议,经国务院批准,把“僮”改为“壮”,所以壮族又是一个新生的民族。

壮族是一个平和、宽容、开放的民族,善于接受外来的先进文化,所以壮族社会深受汉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

但作为一个民族,壮族也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信仰风俗、民族心理等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编订: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简易版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简易版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这是一份来自崇左市政协调研组的调研结果报告。

主要分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一、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历史、规模、特点及社会功能1. 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它是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

在我市境内,有称“歌坡”“侬垌”“陇峒”“富坡”“旦圩”“巷单”等多种称呼。

我市的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以宁明花山岩画为代表的左江岩画中,就以粗犷有力、朴素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先秦壮族人民聚会欢歌狂舞庆祝胜利的热烈场面。

我市壮族歌圩习俗的汉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其中,清道光年间龙州举人黎中产就写有“岁岁歌圩四月中,聚欢白叟与黄童”的诗句。

每年春秋两季是我市壮族歌圩最盛行的时节,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于山脚、水边,或汇合于城厢村寨,或簇拥于指定的会场,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随着歌圩文化的流传、演变,壮族歌圩成为壮族人们相互接触、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增进友谊的娱乐场所。

2. 我市壮族歌圩数量多、规模大且分布广。

我市是壮族聚居区,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38%,是广西壮族人口最集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人称“中国壮都”。

自古以来,我市壮族人民素以善唱山歌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歌的海洋”、“山歌的故乡”。

各地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歌圩”流传,数量多、规模大且分布广。

下面是调研组了解到的我市XX年壮族歌圩情况的数据,列表如下:从统计表看,全市共有各类歌圩点349个,分布在全市的57个乡镇254个(社区)屯,可谓壮乡到处有歌圩。

歌圩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每年1—4月份新春季节和8—10月秋收季节。

活动规模在1000人以下的占38.6%,1000—10000人的约占57%,10000人以上的约占4%。

大新县下雷霜降歌圩、天等县向都霜降歌圩、宁明县纳利坡花炮节、龙州县伏波诞、江州区左州金山节、壶关歌坡等均超过3万人。

3. 我市壮族歌圩活动丰富、民族特色鲜明。

一是歌圩中“传歌择偶、绣球传情”最具壮族文化魅力。

原生态的歌圩中最热烈、最吸引的是对唱山歌、抛绣球活动。

姑娘小伙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开展情歌对唱,以歌谈情、挑选意中人,最后姑娘们把绣球抛向她看中的小伙子,如果他中意,便能把礼品绑在绣球上,抛还女方,五颜六色的绣球来回飞舞,这是我市歌圩中最有诗意、最具魅力的活动。

二是歌圩中饱含丰富情感的山歌对唱,美妙动听,耐人寻味。

山歌调虽然是基本固定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

演唱方法为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

其中,高亢激昂的大新高腔山歌、多情浪漫的宁明明江山歌、朗朗上口的天等西部山歌、神奇飘逸的龙州山歌等尤为动听,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美、比兴美;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流畅美;整齐严谨、朗朗上口的辞藻美和押韵美。

很多山歌已经成为现代的民族文化经典作品,世代流传,久盛不衰。

三是歌圩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多、趣味浓。

在我市歌圩中,抢花炮、打陀螺、赛龙舟、打尺子、掰手腕、打扁担、壮拳表演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仍保留较完整的有30多种,其中壮拳在许多地方已失传,只有龙州一带还有传人,被称为壮族一绝。

仍广泛盛行的抢花炮项目堪称民族体育的经典,有东方橄榄球的美称。

全市目前有6个歌圩是逢圩必有抢花炮。

赛龙舟也是我市壮族歌圩的传统项目,在扶绥县的龙头乡凤庄村、江州区的驮卢镇、龙州县的上金乡可谓年年歌圩赛龙舟。

现在的壮族歌圩还增添了篮球、足球、气排球赛等体育项目。

四是歌圩中的祭祀、法事等原生态民俗活动最具民族特色。

各种祭祀、祭祖仪式、祈福水源的法事往往最能吸引人的不仅是这些活动充满神秘的民族和宗教色彩,而且也是壮族人民的信仰和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凝聚族人人心的途径。

现在的歌圩里仍有32%保存有这种原生态的民俗活动。

五是歌圩中的民间艺术大放异彩。

歌圩中,还有贺茶歌、春牛舞、师(道)公舞、麒麟舞、庆丰年、彩调剧等丰富多彩的民族器乐、歌舞、戏曲文艺节目,这些节目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有的已经成为世界民族艺术的瑰宝。

比如龙州的弹天琴唱天谣,壮话称为“鼎叮”的天琴灵巧轻便,为左江流域壮族最有特色的一种古老弹拨器,音色圆润明亮,尤其是伴着壮族方言的演唱,清新、幽雅,又富于神秘色彩。

在XX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壮族天琴的一曲《唱天谣》一炮打响后,应邀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远赴欧洲奥地利萨尔茨堡、德国汉堡演出,古老的天琴艺术走出了国门,奔向世界艺术殿堂。

4. 我市壮族歌圩社会功能多、价值高一是宣传教育的功能。

歌圩的各种活动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大多是比较客观的壮民族生活,其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都是壮族人民自己所熟悉的,它能够感染人、鼓舞人,具有宣传教育的作用。

通过山歌演唱、文艺表演等形式,把传统民族文化与各种国策民规宣传相结合,使各族群众在歌圩活动中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教育。

二是文化传播、陶冶情操的功能。

歌圩是集各种壮族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人们自愿参与,自娱自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陶冶情操。

同时,歌圩蕴含丰富的民族事象及祖辈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生活知识等,在歌圩中用方言把民族文化口口相传,世代传承,是传播壮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三是人际交往、促进和谐的功能。

由于地理环境所致,左江流域壮族人们居住分散,而约定俗成的歌圩给人们提供了这个机会,人们不约而同前来参与,认识不认识的人在歌圩的气氛中,通过对歌或其他方式来互相沟通感情,交流经验,以此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协调关系,促进和谐。

四是凝聚人心、民族团结的功能。

共同的语言,共同心理特征和共同的习俗使人们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而歌圩这一传统的民族盛会正是壮族人们共同意识的反映。

歌圩里,人们会穿上本民族特色的服装,使用本民族语言交流,尝本民族特色的饮食,开展本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增进民族感情。

同时,赶来参加歌圩的兄弟民族,与壮族人们同欢共乐,加深彼此的情谊和团结。

五是商品荟萃、繁荣市场的功能。

古时的歌圩,姑娘们做新装、缝绣球、纳布鞋;小伙子们购买头巾、梳子、绒绳新线;家长们则准备五色糯米饭、棕粑、备好酒菜。

歌圩日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现在的歌圩仍以它特有的方式刺激城乡经济的供需两旺。

大的歌圩,商品交易额达600—800万元。

二、我市传承和发展壮族歌圩文化的措施及成效新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传承壮族歌圩文化,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和传承我市的歌圩文化,并取得明显的效果。

1. 抢救性挖掘整理壮族歌圩文化。

组织了民族、文化、文史等部门人员及老民间山歌手等,开展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搜集编撰工作,其中的《民间歌谣集》共收录壮族山歌近4000首,系统地汇集了全市壮族山歌的各种唱法唱腔。

编印了《崇左壮族山歌集》。

还把山歌资料拍摄整理,录制成光碟,有效地抢救和保护壮族山歌文化。

2. 开展节庆壮族山歌赛会,利用崇左市花山文化艺术节、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旅游节、中越边关(凭祥)国际文化旅游节、天等指天椒节、扶绥县文化旅游美食节、龙州天琴艺术节等节庆开展壮族山歌比赛活动,给节庆活动助兴,融进歌圩文化元素,将壮族山歌展现给八方来客。

3. 举办山歌大赛。

从XX年以来,我市举办了两届全市性的壮族山歌大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

今年三月三,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文化局、市民委、市群众艺术馆承办“三月三”壮族山歌擂台赛,主题为“展示壮族风情,演绎壮族民俗、推进经济发展”。

400多名山歌手参赛,分为专业民歌比赛(专业组)和原生态山歌(业余组)比赛,参赛曲目多为民间歌手原创作品。

4. 让山歌当好各种宣传和广告载体。

我市充分发挥山歌强大的宣传优势,让山歌在政策法规宣传、行业宣传、企业广告宣传或多种重大活动中充当宣传载体,推动歌圩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我市首届壮族山歌大赛中,新创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山歌50首,新农村建设山歌50首。

在“花山杯”铁路护路法规宣传山歌赛中创作山歌30多首。

大新县山歌大赛创作廉政建设山歌40多首。

市电力、环保、水利、通讯等行业相继举办山歌宣传活动,创作脍炙人口的广告宣传山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行业形象,助推壮族山歌文化发展。

5. 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设置赛歌台,使壮族山歌更显现代气息。

据了解,去年,互联网红豆社区崇左论坛山歌赛歌台,10天内点击率超过10000人次,回帖数超过3000帖,即兴创作山歌超过2500首,论坛版主还评选歌王、歌后、最快嘴、最受欢迎、最热心观众等一系列奖项。

三、我市壮族歌圩文化传承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 因遭禁止,使传承出现断裂,极大影响了壮族歌圩文化传承的完整性。

壮族歌圩在古代曾遭封建统治者以“有伤风化”为由下令禁歌。

解放后的“四清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做“四旧”遭到禁止,壮族歌圩由此步入失传或销声匿迹,歌圩文化传承出现断裂。

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歌圩这个民俗文化瑰宝才逐渐复兴。

2. 因山歌传承手段、形式多样化,使歌圩的诱惑力减弱或变味。

如今歌圩不是传承山歌文化的唯一场所,因而失去了歌圩原有的诱惑力,有的甚至出现了变味。

有些地方因交通不便变成无圩无歌,有些地方以喝酒会友为主变成有圩无歌;有些地方是有歌有圩,但多以歌赛的形式带动群众性的聚唱活动,吸引力不强;有些地方圩正歌好,这类歌圩主要是有民间得力人士大力挖掘歌圩本色资源,极力恢复歌圩原有面貌而形成的。

这些歌圩不仅有歌有圩,而且比较完整的展现了本地壮族的传统事象,但此类歌圩目前只占少数。

从以上统计表看,目前仍盛行或半盛行的歌圩有207个,占59.3%,已经停办或濒临消失的有143个,占40.7%。

3. 观念变化,使壮族歌圩作用逐渐缩小,面临发展尴尬。

虽然“歌”也是一种知识,一种智慧,但更多地限于娱乐、消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