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精选优秀课件
《故都的秋》ppt课件完美版
《故都的秋》ppt课件完美版•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景物描写技巧分析•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探讨•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评价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郁达夫生平及代表作品生平简介代表作品《故都的秋》创作背景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北平(今北京),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
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风貌社会背景文化背景02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0102描绘北国之秋的独特韵味同时,作者还通过描写北国秋日的色彩、声音、气息等多方面的感受,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秋日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北国之秋的深沉与厚重。
抒发对故乡深沉眷恋之情03景物描写技巧分析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绘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比喻和拟人排比和反复情景交融,抒发内心感受融情于景作者在描绘景物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景物具有了情感色彩。
例如,“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这段描写中,作者通过“破屋”、“浓茶”、“碧绿的天色”等景物,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借景抒情作者还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景物描写紧密结合。
例如,“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息索索地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这段描写中,作者通过天气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起伏与波动。
04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主人公形象特点分析孤独、沉默、内敛主人公在文中展现出一种孤独感,他的沉默和内敛体现了内心的挣扎和思考。
对故都的深情眷恋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对故都秋天的细腻感受和深深眷恋。
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记忆主人公的形象也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他的思考和感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追忆。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及作用辅助主人公表达情感01体现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02与主人公形成对比或共鸣03人物形象在主题表达中的意义丰富了文章的情感层次深化了文化记忆与历史反思突显了主题内涵05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探讨传统文化在《故都的秋》中的体现诗词引用四季意象文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也使得传统文化在文章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22张PPT)
三、细读文本,揣摩情感赏析下列句子,品味其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 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 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 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 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 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 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 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 不愧杀!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 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 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 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故都的秋》ppt课件23张
参考板书
北国之秋——南国之秋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比
黄酒 味柔 —— 白干 味烈
喻
稀饭 味浅 —— 馍馍 味深
喻 体
鲈鱼 味清 ——大蟹 味浓
味
黄犬 范围小——骆驼 范围广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烘托 南国之秋:慢、润、淡
4、相当于文本中记叙、抒情的文字,第12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有何用意?找出段落中的表达作者主旨的句子。
2、文章的标题是“故都的秋”,为何要写“江南之秋” 呢?采用了怎样写法?
写江南之秋与故都的秋形成对比,以江南之秋反衬北国之秋的特色, 突出北国之秋更有味,有意境,有姿态,表达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 热爱与向往之情。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3、阅读文本13段,思考这一段语言有什么特点?采用了哪些修 辞手法?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眼中的故都的秋秋意特别清、特别 静、特别悲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实的苦闷和难以言讲的 寂寞这样的心境的真实流露。 故都的秋景原本无感情的景物染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内外 和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产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诗情画意。
活动三:再度赏析
1、阅读文本第二段,思考作者在第二段写了“江南之秋” 的什么特点?(用原文语句回答)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秋槐落蕊
请同学们找出所写之人、事、物、景 标出表现情感的词语,注意一些动词 形容词。从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像花而又不是花
“铺得 ”
“
,声音也没有”“极 极ຫໍສະໝຸດ 落蕊、“一条条”“ ”“清闲”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
的”
有点儿落寞 深沉
秋蝉残嘶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写“秋蝉”文字, 从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故都的秋》ppt课件34张
觉得落寞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扫帚痕迹
清
悲凉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以蝉鸣声“衰弱”却也能被听到,以动衬静,反衬北国之秋的“清静”,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悲凉的气氛,牵动作者心魂,加“浓”了秋味。
秋蝉鸣残图
秋雨话凉图
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赴日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编《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秋院晨景图(3段)
秋雨话凉图(7-10段)
秋蝉鸣残图(5段)
秋日胜果图(11段)
秋院晨景图
秋色:碧空 青天 蓝朵 灰沉沉 青布 淡绿微黄 秋声:驯鸽的飞声 帚声 衰弱的蝉声 风雨声 悠闲的人声
冷
静
环境清幽、萧瑟
Hale Waihona Puke 情感孤寂、落寞秋槐落蕊图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郁达夫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故都的秋》ppt课件35张
“故都”表明作者写作的地点,指“北平”, 但是作者不说北平的秋天,说“故都”,是要表达深切的眷恋之意。
“秋”是作者全文描写的内容,描写的核心。
“故都”与“秋”结合在一起, 题目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故都 的秋
请用文章语言概括北国秋天与南国秋天的特点
☆北国之秋:来得清,来 得静,来得悲凉。
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 是故都赏景的心态,更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折去( zhé ) 落蕊( ruǐ ) 平仄( zè ) 嘶叫( sī ) 陪衬( chèn ) 廿四桥( niàn )
一椽(chuán ) 落寞( luò ) 岐韵( qí ) 橄榄( lǎn ) 夹袄( ǎo ) 潭柘寺( zhè )
灰沉沉的天(灰色) • 青布单衣 • 枣树(淡绿微黄)
冷色
(冷色调给人以冷清、 萧瑟、落寞之感。)
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 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为了形象地说明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的特点 。“黄酒之与白干”比喻南国之秋秋味平淡,北
向往
秋晨院落 秋槐落蕊
观秋色:清
故
记叙
秋蝉残鸣 听秋声:静
品味
都 的 秋
分写 (3—11段)
秋雨话凉 秋日胜果 人皆感秋
品秋味:悲凉
议论
中国文人尤甚
赞美
非到北方不可
总写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12—13段) 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
眷恋
☆南国的秋:草木凋得慢, 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故都的秋》ppt课件完美版
赏析本文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 用中国古典诗词融情于景、以景显情的
手法,创造意象真切典型、情味含蓄隽永的 “意境”。(3-11) 虚实相生
用中国古典诗词以虚衬实、运虚入实的 手法,在正面写景抒情之外,运用侧面烘托、 对比联想、议论深化的表现手法开拓或升华 意境的思想情感内涵。(2、12、13) 此外,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似淡实腴,修辞 自然而讲究。
7、列出文章结构图,文章的主旨,写作特色是什么?
初读感知
故都 的 秋
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表明描写的地点
含深切的眷恋之 意,也暗含着一种 文化底蕴。
确定描写的内容
因“故都”的修 饰而被赋予了厚 重的人文色彩
解题:
“故都”二字意味着北平不再是垂拱天下的政 治中心,亦非京都繁华之地,但却是拥有数百 年辉煌的历史文化的旧都。
“故都”与“秋”所组合的标题,既让人肃然 感受到故都的苍凉和凄清,也会很自然地读出 作者心中对这座历史名城的珍爱、赞叹及深情 的眷恋和向往。
划分层次段落
一、总起 (1-2)
从记叙和议论两方 面记叙故都纷繁多 彩的秋天景象,赞 美北国之秋。
三、总括 (1314)
总写作者对北国、 江南之秋的不同感 受,表达对北国之 秋的向往之情。
让我们来学学元代的马致远,写曲《天 净沙·秋思》怎么样?
《天净沙·秋思》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仿写)
破屋浓茶小院, 漏光鸽声碧天,秋
草蓝朵残垣。 槐蕊铺地, 落寞人在故都。
仿句练习 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 ———————, ———————. 在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 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
《故都的秋》ppt课件25张
作业
在故都里,我们见识了郁达夫 眼中“清、静、悲凉”的秋。 那么你眼中的秋又是怎么样的 呢?请以记叙文的方式,写一 篇500字的小作文。
谢 谢 观 看
淡绿微黄 色彩饱和度低
清
清秋
写景角度 感官角度、色彩角度
分析完这五幅秋景图,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不写名胜古迹,而要详写 这些景色呢?
名胜古迹中作者所欣赏的也是一些平常的自然 景观,而这几幅秋景图中的景物取材于大自然, 甚至随处可见,所以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 表现秋的色、秋的声、秋的味,也反映了作者热 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审美品味。
作者既然写了故都的秋,为何还要写江南的秋呢?
以江南的秋烘托对比北方的秋,衬托北方秋天的醇厚、浓郁
思考文中那些自然段描写了“故都的秋天”,写了秋天的什么?试用几个简 洁的词语概括。
秋院清晨(3)
秋槐落蕊(4)
秋蝉残鸣(5)
秋雨话凉(6-9)
秋日胜果(10)
这五幅秋景图是如何表现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请同学们阅读第三段,进 行赏析。
饱尝了人生的愁苦和哀痛。
故都的秋具有怎样的特点,让郁达夫如此怀念?(试看找出课文中最简洁的能够概括故都 秋天特点的句子)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清、静、悲凉
奠定全文的基调和底色
文中除了故都的秋,还有没有描写了其他地方的秋呢? 请读1、2自然段,找找作者眼中其他地方的秋的特点。
江南的秋:慢、润、淡
2.课文最后两节作家采用了什么手法?
第12节,承接上文,呼应开头,同时采用了一组鲜明的 对比,说明北国之秋味烈、味深、味浓、味久,南国之秋 味润、味浅、味淡、味短。
最后一节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眷恋和向往之 情。
《故都的秋》ppt课件28张
南国之秋 比不上 北国之秋
紧扣画面
作者在课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 秋景图? 请进行概括并分析。
紧扣景物
秋晨小院图
秋蝉嘶叫图
秋日盛果图
秋槐落蕊图
秋雨话凉图
一椽破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秋
晨
碧绿的天色
小
驯鸽的飞声
院
牵牛花的蓝朵
图
尖细且长的秋草
秋槐落蕊图
视觉形象:“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 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 地。”
触觉形象:“脚踏上去,声音也没 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 极微细及柔软的触觉。”
丛林。
PART 02
第二部分
捕捉文眼
重点字词
潭柘(zhè)寺
萧索
一椽(chuán)
譬(pì)如
平平仄仄(zè)
廿(niàn)四桥
颓(tuí)废
混(hùn)混沌沌 (dùn) )
捕捉文眼
本文有一句话概括了故都的 秋的总体特点,这就是本文 的文眼,请找到它并朗读。
请对文眼句子进行品析。
捕捉文眼
1.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 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谢谢观看!
2.① 先说“清”“静”,再说“悲凉, 由景到情,由客观到主观,符合认识 规律; ② “悲凉”放在“清”“静”之后, 带有总结意味; ③ “特别地”强调作者笔下的故都的 秋的与众不同。
PART 03
第三部分 紧扣画面
思路与结构
总写
分分写写 总写 总写
对北国之秋 的感受,抒 发向往之情。
秋晨 秋槐 秋蝉 秋雨 秋果
秋蝉嘶叫图
运用了怎样的景物描写方法? 写秋蝉的目的何在?
“衰弱”“啼唱”运用拟人手法; “嘶叫”运用听觉描写。 写秋蝉是为了用南国秋天的蝉鸣反 衬北国秋蝉啼鸣的特点,表达作者 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
《故都的秋》优秀课件.ppt
秋雨话凉图
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 雨来。一层雨过,云渐渐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 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 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 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 凉了!”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 天涯
-秋的凄苦
不尽长江滚滚来。
-秋的悲凉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写作背景
此文写作于1934年,此时
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
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
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
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
“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
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
生的感受。
2019/11/22
19
心中之秋
• 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 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总写
对北国之秋的感受与向往 江南之秋不能让人满足
清晨所见的景象
槐树的落蕊
思 路
记 叙
秋蝉的残声 秋雨及秋凉
与 结 构
分写
枣树在秋天的奇景
凡有情趣的人,对于秋,总
议 论
是一样能引起深沉、幽远、 严厉、萧索的感触
《故都的秋》ppt课件34张
散文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我的忏悔》
第二部分:文本探究
情景任务:
李华参加了“故都的秋”知识闯关赛,但他遇到了一些困难。 假设你是李华的好朋友,请你帮他闯关!
赛制:勇敢回答问题记及格分,答错不扣分,答对按点加分。
关卡一:探寻故都之秋的特点。
李华读完《故都的秋》之后,产生了 一个疑问: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呢? ( 分)
关卡四:语言特点探究
关卡四:语言特点探究
2.读第13段,说说第13段的语言有何特点?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 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 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 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大雅大俗,生动形象。 (对比映衬,比喻)
第三部分:主题探究
关卡五:主题探究
李华:自古逢秋悲寂寥,郁达夫也是在悲秋吗? 可我又觉得他在叹秋之美,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 )分
关于郁达夫是否在悲秋,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个是文本本 身(课文),另一个是写作背景。
角度一:文本本身
1.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2.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3.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
还记得郁达夫在文章开头写故都的秋有何特点吗?
总写 (1—2段)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江南的秋:慢、润、淡
向往
故 都 的 分写 秋 (3—12段)
记叙 议论
清晨静观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日胜果
观秋色:清 听秋声:静 品秋味:悲凉
人皆感秋 中国文人尤甚
《故都的秋》ppt课件44张
◆赏析第13段:“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 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南国的秋
对比 比喻 突显北国之秋的浓郁隽永 北国的秋
甘甜可口,回味不永 黄酒 白干 清香后劲足如秋之内蕴
写出环境的清、静、悲凉,作者又用有着京腔京调 的平民来丰富自然风物,用这落寞和感伤的京味来 烘托“清”“静”“悲凉”的北国秋味,反映了作 者心中隐含着的对故都的深厚情感。
秋果奇景图
赏析图画五 如何体现“清、静、悲凉”?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
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在小椭圆形的细 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 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是作者对生命衰亡的 体味,渲染出了北国之秋的萧瑟、悲凉,以动衬静, 牵动作者心魂,加“浓”了秋味。
引秋蝉入景与全文感情基调和谐。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 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 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 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 里的家虫。”
探
阅读3——11段,请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这五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究
秋院晨景 图(3)
秋槐落蕊 图(4)
秋蝉残鸣 图(5)
秋雨话凉图 (6-10)
秋果奇景 图(11)
秋院晨景图
赏析图画一
①碧绿的天色、青天、牵牛花的蓝朵;蓝色 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秋色:冷色调,清冷之感
②西山的虫唱、潭柘寺的钟声、驯鸽的飞声
《故都的秋》ppt课件36张
1934年的郁达夫
郁达夫与孙荃(原配) 郁达夫与夫人王映霞
情 以以 景 景情 交 显驭 融 情景
浑然一体
六、说板书设计
秋槐图
秋院图
故都的秋
秋蝉图
秋雨图 秋枣图 清、静、悲凉(情景交融)
本课小结
(1)品味了郁达夫眼中和心中的故都的秋的清、静、悲 凉,感悟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向往与眷恋,以及作者 流露出的忧郁、孤独、落寞、悲凉的心境。 (2)了解了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作 技巧与对比的修辞手法。 (3)体会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4)学习了鉴赏写景散文的方法:①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把握情与景的关系,尤其注意品味景物所含的主观 色彩。②结合作者个人生活经历和气质,体验作者情 感。
作为高中散文的第一篇,《故都的秋》的 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欣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对后 面的散文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文
文眼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旨
趣的关键性的语句。
眼
文眼有时出现在篇首,那后必有照应;
有时出现在篇末,卒章显志,那前必有
伏笔;出现在篇中,那前必有伏笔后有
照应。文眼一般在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中。
悲凉
静观 细数 静对
动作心态
二、“落蕊轻扫” 清 静 悲凉
看: 槐树落蕊满地
悲凉
想: 梧桐一叶知秋
无
脚踏落蕊
感:
无
声(听觉) 味(嗅觉)
(触觉)
冷清 寂静
微细柔软(视觉) 清闲
灰上扫纹 细
腻
三、“秋蝉残鸣” 清 静 悲凉
秋蝉 衰弱嘶叫 残鸣: 处处啼唱
清静 悲凉
反衬:以动衬静 以有声衬无声
四“秋雨话凉”中的意境
自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以“清党”为由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直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败退台湾为止。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巩固自 身地位,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主张民主的人士进行政治迫害。
《故都的秋》ppt课件23张
③“一椽破屋、破壁腰、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
的秋草”
环境:萧条破败,悲凉
03 文本研读
赏析《故都的秋》写景的五幅画面,具体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突 出了“秋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画面
秋景小院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
语句品析
①“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 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②“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潜意识下并且还觉 得有点儿落寞”
(2)运用对比烘托、多角度描写、议论抒情的表现 手法升华了情感内涵。另外,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 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表现力强。(2、12、13)
(3)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修辞自然而讲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课堂训练
1.下列有关郁达夫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小说家、散文家。 B.他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成立“创造社”,后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 盟。 C.他的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 弱女子》等。 D.小说《故都的秋》,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04 课文小结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向往
江南的秋:慢、润、淡
故都的秋
记叙:五幅秋景图
品味
分写(3~12段)
人皆感秋
议论 中国文人尤甚
赞美
品秋非到北方不可
总写(13~14 段)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 永。
眷恋
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 永。
04 课文小结
写作特色
(1)用中国古典诗词融情于景、以景显情的手法, 创造意象真切典型、情味含蓄隽永的“意境”。(3-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段中,作者通过中外诗文中的现象 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中心句是: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深沉,幽远,严 厉,萧索的感触来。
解析本段结构
中国诗文 外国诗文
秋士
《秋声赋》《赤壁赋》
咏秋 秋的歌颂与悲啼 秋的深味
本段议论从喻理的角度,从古今中外文人“咏秋”
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揭示赞颂自然之秋的人
秋雨话凉 淅沥秋雨云卷霁 桥头青衣叹秋凉
秋日佳果 墙头灶房黄绿是 枣柿葡萄秋果香
故都的秋有怎样的特点(本文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 静,来得悲凉。 (1)
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文
清、静、悲凉的特点,在第一、二幅图画中找具 体的语句说明。(学生回答) 景物透着破败—— 扣故都
赏析本文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
用中国古典诗词融情于景、以景显情的 手法,创造意象真切典型、情味含蓄隽永的 “意境”。(3-11)
虚实相生
用中国古典诗词以虚衬实、运虚入实的 手法,在正面写景抒情之外,运用侧面烘托、 对比联想、议论深化的表现手法开拓或升华 意境的思想情感内涵。(2、12、13)
此外,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似淡实 腴,修辞自然而讲究。
4、 《 家 乡 的 秋天》 小 时 候 的 秋 天也是 家乡的 秋天, 总是蓝 蓝的, 让人心 醉,偶 尔飘过 的云朵 ,变换 着各种 图形, 任你遐 想无际 。然而 中年的 秋天也 是异乡 的秋天 ,总是 不见那 时的思 绪。前 几日到 临沂, 在高速 路上, 望着窗 外的蓝 天与白 云,似 又回到 了童年 与故乡 。 秋 天 象 征 着 成熟, 能给人 们带来 收获的 喜悦。 记得在 霜地的 黄昏里 ,在不 远处的 袅袅炊 烟里, 抱着又 圆又大 的地瓜 ,那心 情用现 在的话 说是多 么的“ 爽”啊 !再大 些,用 枯叶烧 起的黄 豆稞里 ,寻觅 着无尽 的秋香 ,我敢 说那是 这世界 上最美 味的豆 香!至 少在现 在的城 里从来 还没有 闻到过 ! 秋 天 又 是 “ 焜黄物 华衰” 的季节 。原本 翠绿的 树叶渐 渐地失 去了生 命的本 色,在 风霜雪 雨的侵 袭下, 一天比 一天枯 黄,然 后悄悄 地随风 漂落。 在那欣 赏美景 的时刻 ,不得 不用线 将那精 美的黄 叶穿成 一串, 晾挂在 屋檐下 ,等待 享用它 燃烧后 上面飘 来的大 煎饼的 清香。 快流口 水了吧 ,能干 的小伙 子一气 能吃进 十个去 。离家 之后的 飘荡中 ,再也 没有闻 到这么 亲切的 香味!
1、 《 迷 人 的 秋色》 秋 天 到 了 , 天色也 渐渐变 凉了。 秋天的 早晨, 乳白色 的雾迷 迷蒙蒙 ,各种 事物都 沐浴在 晨雾里 ,蒙蒙 胧胧, 若隐若 现。 我 睁 开 惺 忪 的睡眼 ,从暖 和的被 窝里起 来了, 赶紧穿 上衣服 ,背上 书包去 上学了 。路边 有一排 排的树 ,绿带 黄的叶 子轻轻 摆动着 ,偶尔 几片蝴 蝶似的 树叶在 空中飞 舞,那 么轻盈 ,那么 优雅。 秋风像 尖尖的 细针刺 在你的 脸狭上 ,又痛 又冰, 不一会 儿我的 脸已成 了一个 熟透了 的苹果 。 走 着 走 着 路 过了一 条小溪 ,小溪 在缓缓 的流淌 ,潺潺 的溪水 在低声 诉说, 让人有 一种凉 丝丝的 舒适感 。水面 上闪烁 着耀眼 的白点 ,像黑 夜的繁 星。水 面上泛 起层层 波纹, 然后又 悄声无 息的消 失。幽 静的小 溪在早 晨显得 那样优 雅美丽 ,宛如 一个恬 静,温 柔的小 姑娘。
文意蕴,进一步突出故都秋味的深刻隽永。以虚
衬实,丰富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展现得 淋漓尽致,但作者觉得这样仍然意犹未尽。因 此在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 与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的句 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
南国的秋 本体 北国的秋
晓风残月。 秋日里,
秋雨里, 柳永读到的
毛泽东读到的 是壮丽。
是凄苦。
故都的秋
知人论世
郁达夫三岁丧父,在日 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 受屈辱和岐视;在个人的 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 文艺观和审美追求上,提 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 “静如止水似的文学” 。
30年代,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居无定所, 衣食无安。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 受人生愁苦与哀痛,这种“悲凉”是他整个人生的感受。
7、列出文章结构图,文章的主旨,写作特色是什么?
初读感知
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解表题明:描写的地点
确定描写的内容
含深切的眷恋之意,也 因“故都”的修饰而被
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 赋予了厚重的人文色彩
故都 的 秋
“故都”二字意味着北平不再是垂拱天下的政治中 心,亦非京都繁华之地,但却是拥有数百年辉煌的历 史文化的旧都。
仿句练习
郁达夫笔下的秋在哪里?
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 在————————————, 在————————————, 在————————————, 在————————————.
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在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 在秋雨的每一个雨滴里, 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三、总括(13-14) 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
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 比眷恋之情。
五幅秋景图
小院秋晨 小院独坐听鸽哨 槐叶细数漏日光
小院独坐听鸽哨 破壁静对牵牛花
小院浓茶听鸽哨 槐叶漏光看牵牛
秋槐落蕊 飒飒秋风落槐蕊 昧昧清晨留帚痕
秋蝉残鸣 秋到故都蝉嘶鸣 残声阵阵唱全城 秋到故都蝉嘶鸣 残声阵阵绕全城
故都的秋啊,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1、朗读,有情感的朗读,深入领悟语 言和语感。 2、联系背景,深入理解主旨。 3、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 4、鉴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领会意 境。 5、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小 院 秋 晨
秋 槐 落 蕊
秋 蝉 残 鸣
秋 雨 话 凉
那 时 家 乡 的 落叶, 哪有什 么悲伤 ,如今 异乡的 落叶, 只是无 数的怅 惘,在 心底里 ,偶尔 冒出的 点点思 绪和安 慰,是 面对这 静默的 毁灭, 会将是 一次如 火的涅 盘,抑 或是一 次生命 的嬗变 。 5、 《 校 园 秋 景》
“小楼一夜听春雨, 春天是妩媚的;
深巷明朝卖杏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
夏天是热情的;
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么,秋天呢?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寒蝉凄切,
无边落木萧萧下, 对长亭晚, 看万山红遍,
不尽长江滚滚来。 骤雨初歇, 层林尽染,……
秋风中, 杜甫读到的 是悲凉。
……
万类霜天竞自由。
杨柳岸
秋 日 佳 果
“ 秋 风 萧 瑟 天气凉 ,草木 摇落露 为霜……” 在 大部分 诗人的 眼中, 秋天代 表着凄 凉与萧 条,但 你可知 道秋天 也有她 风情万 种的迷 人面貌 ? “ 秋 天 来 了 ,天气 凉了。 一片片 黄叶从 树上落 下来。 一群大 雁往南 飞,一 会儿排 成个人 字,一 会儿排 成个一 字……” ——还 记得 小学的 这篇课 文吗? 是否唤 醒了你 童年的 美好回 忆呢? 少年不 知愁滋 味,没 有悲春 伤秋的 做作姿 态,春 天万紫 千红, 秋天同 样美得 像一个 金色的 童话——
3、 《 秋 姑 娘 》 秋 姑 娘 不 知 不觉地 来到人 间,她 一来就 不停地 忙起来 。 她 给 高 粱 抹 红了“ 脸蛋” ;给玉 米穿上 了桔红 色的“ 裙子” ;给稻 谷穿上 了金色 的“西 装”。 一阵阵 秋风吹 来,稻 谷连忙 弯下了 身子, 像在给 秋姑娘 致谢。 秋 姑 娘 来 到 了森林 里,一 片片黄 叶像一 只只蝴 蝶在空 中飞舞 。只有 松树和 柏树的 叶子是 绿的, 他们挺 直了身 体,威 武地站 在山坡 上。 秋 姑 娘 又 来 到了果 园里。 果园里 的果子 成熟了 ,葡萄 架上挂 满了一 串串紫 里透红 的大葡 萄,它 们相互 掩映着 自己的 身体, 太阳出 来了, 照射在 葡萄上 就像一 颗颗透 明的紫 色宝石 。桔树 上,一 个个金 黄色的 桔子, 让人看 了忍不 住想咬 一口。 假如你 剥开桔 皮,你 就可以 看见一 瓣瓣桔 子就像 一弯弯 亏月时 的月亮 ,……
“故都”与“秋”所组合的标题,既让人肃然感 受到故都的苍凉和凄清,也会很自然地读出作者心中 对这座历史名城的珍爱、赞叹及深情的眷恋和向往。
划分层次段落
一、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 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二、分写(3-12) 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
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第二课时
(欣赏:文本变奏)
试用诗的语言品味故都秋的深味
清晨,品一杯浓茶
白鸽高高飞翔
秋蝉衰弱的残声
悠远清亮的鸽哨在深邃空 似乎 旷的蓝天回荡,回荡 在告白着什么
槐叶下一丝一丝的日光 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将落寞洒向牵牛的蓝朵 咬一支烟管
稀疏的尖草
桥头树底
把影子拉得悠长悠长 去感受人生的苍凉吧
昨夜的西风
那满树的枣子
甘甜可口 回味不永 食之有味 不浓易饿
黄酒
白干
稀饭 喻 馍馍
清香后劲足 如秋之内蕴 有味耐饥 如秋之隽永
味美细腻 剔刺而食 玲珑如意 逗玩邀宠
鲈鱼
大蟹
黄犬 体 骆驼
可大快朵颐 得秋之爽气 跋涉千万里 有秋之阔远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向往
小院秋晨 秋槐落蕊 观秋色:清
故 都 的
记叙 分写(3~11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