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基础课标

合集下载

美术课程新课标

美术课程新课标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包括美术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创作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
2.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评价标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五、教材与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根据新课标要求,选用符合学生实际、具有权威性、实用性的教材。
2.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包括图书、网络、展览、讲座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六、教学实施
1.课时安排:按照新课标要求,确保美术课程的教学时数。
2.教学计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师培训:加强美术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十三、课程资源开发
1.积极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丰富美术课程内容。
2.探索跨学科整合,如美术与语文、历史、音乐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建立课程资源库,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鼓励学生参与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增进与国际艺术教育的接轨,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
十七、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美术软件、 Nhomakorabea线教育资源等,提升美术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2.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互动性。
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创作和研究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字艺术素养。
2.教室布置要体现美术特色,展示学生作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成都小学美术新课标

成都小学美术新课标

成都小学美术新课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成都小学美术新课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课程目标成都小学美术新课标明确了美术教育的三大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学生能够在欣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1. 美术欣赏:包括对经典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对不同美术流派和风格的了解。

2. 美术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绘画、雕塑、剪纸等多种形式的创作。

3. 美术实践:通过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如校园画展、社区艺术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项目式学习:通过完成具体的美术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3. 跨学科整合: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进行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结果性评价:通过作品展示、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

3. 自我评价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美术教材,内容涵盖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

2. 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

3. 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如美术教室、展览空间等。

六、教师角色1. 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2. 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参与美术创作和实践活动。

3. 评价者: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课程实施1. 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进度。

2. 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小学美术新课标

最新小学美术新课标

最新小学美术新课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最新小学美术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美术教育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旨在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一、课程目标1. 审美情感培养:通过欣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创新思维发展: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表达。

3. 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术技能。

4. 文化素养增强:了解和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增强文化自信。

# 二、课程内容1. 绘画基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基础绘画技能的学习和练习。

2. 手工制作:通过剪纸、泥塑、编织等手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美术欣赏: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学习美术史基本知识。

4. 创意设计: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意设计,如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

5. 多媒体艺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字绘画、动画制作等。

#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美术创作和项目。

4.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美术活动。

5. 评价反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 四、课程评价1. 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4. 同伴评价:通过同伴之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进步。

# 五、课程资源1. 教材资源:选择和使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美术教材。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电子书籍等,丰富教学内容。

3. 社区资源: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美术教育活动。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美术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美术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美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美术课程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而设计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美术实践能力。

以下是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美术课程的详细介绍。

# 课程目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1. 审美情感培养: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表达的能力。

2. 创新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美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3. 美术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和技巧。

4. 文化传承与创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术元素,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绘画基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

2. 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包括剪纸、泥塑、编织等。

3. 设计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将美术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设计中。

4. 美术欣赏: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5. 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美术,如中国画、书法等。

# 教学方法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美术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参与美术项目,如主题画展、手工制作等。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想法,共同完成美术作品。

4. 实践操作: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通过绘画、制作等活动加深理解。

#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结合: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包括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4. 多元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形成全面的评估体系。

# 课程资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美术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1. 教材: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小学美术新课标(2023年)的详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标(2023年)的详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标(2023年)的详细解读本文将对小学美术新课标(2023年)进行详细解读,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课程标准。

一、背景介绍小学美术新课标(2023年)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而制定的。

这一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核心目标小学美术新课标(2023年)的核心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绘画、雕塑、手工等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4.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辨析艺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理解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三、课程设置小学美术新课标(2023年)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基础知识:包括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技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艺术研究的基础。

2. 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媒介和材料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视觉感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形状、比例和结构等特点。

4. 艺术鉴赏:教授学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新课标(2023年)鼓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项目制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艺术项目,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集体教学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既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又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4. 艺术欣赏与创作相结合:通过教授学生艺术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促进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人美版小学美术新课标

人美版小学美术新课标

人美版小学美术新课标人美版小学美术新课标是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美术教育的一套全新教学指导标准。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美术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一、课程目标1. 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3. 美术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等美术技能。

4. 文化素养的提高: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课程内容1. 绘画基础: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手工制作:通过剪纸、泥塑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美术欣赏:欣赏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4. 美术创作:鼓励学生创作个人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习兴趣。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美术技能。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美术项目。

4. 评价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四、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注重创意和表现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五、课程资源1. 教材:使用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案例。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美术教学资源和信息。

3. 社区资源:与社区美术馆、博物馆等合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

六、课程实施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2. 教学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教学环境。

3.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七、课程展望人美版小学美术新课标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1.1 知识技能
掌握基础美术知识和技能,包括基本绘画技巧,色彩理论,以及简单的艺术欣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
能够应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研究目标,培养观察、想象、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使其形成积极的艺术态度和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
2.1 绘画
研究基本的绘画技巧,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等;通过观察和
描绘自然和生活,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感觉。

2.2 创意设计
通过研究基本的设计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发展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2.3 艺术欣赏
研究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包括艺术作品的分析,评价,和解读;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三、课程评价
3.1 过程评价
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记录,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创新能力,和研究方法,以及他们的艺术感知和表达。

3.2 结果评价
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运用情况,以及艺术作品的创
新性,独特性和审美价值。

四、课程实施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设计,欣赏等活动,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以上即为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希望能为广大
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2023年教育部颁布的最新教学大纲,我们制定了新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标准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阐述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将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绘画技巧和艺术流派,培养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和创作等多元化教学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尊重多元文化。

二、课程内容2.1 美术基本概念介绍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基本艺术形式,以及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元素。

2.2 绘画技巧教授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等绘画技法,以及电脑绘画等现代手段。

2.3 艺术流派讲解从古代到现代的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包括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互动等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体验和参与。

四、评价方法4.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作过程,通过观察、记录和反馈进行评价。

4.2 终结性评价以作品展示、竞赛和考试等形式,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

五、课程实施与保障5.1 师资培训定期组织美术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5.2 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外美术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等。

5.3 教学设施保障美术课堂所需的教学设施和材料,鼓励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

六、附录6.1 课程标准解读详细解释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和实施细节。

6.2 教学案例提供具体的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6.3 评价量表制定学生评价量表,明确评价标准和指标。

结语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和创作。
3.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4.鼓励学生参与美术社团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评价与反馈
1.评价原则:
(1)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发展过程,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
(2)邀请艺术家、民间艺人等到校进行讲座和指导,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1.培训内容:
(1)学习小学美术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
(2)掌握美术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能力。
(3)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培训方式:
(1)参加国培、省培等教师培训项目,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绘画:
(1)学习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2)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的想象和情感。
(3)学习欣赏和分析名家的绘画作品,提高绘画审美能力。
2.手工:
(1)学习剪纸、泥塑、拼贴等基本手工技法,培养动手能力。
1.教学资源保障:
(1)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和更新,满足教学需求。
(2)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2)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十五、课程实施监督与评估
1.监督机制:
(1)建立课程实施监督机制,定期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新课标标准小学美术

新课标标准小学美术

新课标标准小学美术新课标标准小学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美术实践能力。

以下是对新课标小学美术课程的全面介绍。

一、课程目标1. 审美情感培养:通过美术课程,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创新思维发展: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

3. 美术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和技巧。

4. 文化传承与创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同时鼓励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课程内容1. 绘画基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的学习。

2. 手工制作:通过剪纸、泥塑、编织等手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设计应用:学习简单的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了解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美术欣赏:通过对经典美术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5. 美术史知识:了解中外美术发展史,认识不同时期的美术流派和艺术风格。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项目式学习:通过完成具体的美术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想法,共同完成美术创作。

4. 信息技术融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态度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注重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3. 自我评价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培养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过程表现和作品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五、课程资源1. 教材:使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美术教材,内容涵盖广泛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2. 教具:提供丰富的美术教具,如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美术教学视频、电子书籍等资源。

4. 社区资源:与美术馆、博物馆等社区文化机构合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

新课标2022美术小学

新课标2022美术小学

新课标2022美术小学新课标2022年的美术课程标准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艺术教育体验。

这一课程标准强调了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

课程目标:1. 审美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美。

2.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雕塑、设计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文化理解: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4. 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教授基本的色彩理论、构图原理、线条运用等美术基础知识。

2. 技能训练: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术技能。

3. 艺术欣赏:组织学生观赏各类艺术作品,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讨论。

4. 跨学科学习: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科学等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方法:1. 项目式学习:通过主题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艺术创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艺术问题,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态度和创新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注重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4. 同伴评价:通过同伴之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进步。

课程实施建议:1. 环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资源丰富:提供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包括材料、工具、参考书籍等。

3. 教师培训: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2024年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的》艺术美术(小学)新课标

《2024年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的》艺术美术(小学)新课标

《2024年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的》艺术·美术(小学)新课标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从文化角度看待美术学习,能够挖掘出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文化的正确认识,学习和掌握更多文化元素,达到弘扬和传承文化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基于弘扬传统文化,丰盈美术课堂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进行分析。

一、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

同时,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究”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具体目标。

例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学生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看法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

3.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学美术新教学标准(完整Word版)

小学美术新教学标准(完整Word版)

小学美术新教学标准(完整Word版)小学美术学标准前言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我们制定了《小学美术学标准》。

本标准旨在指导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创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了解美术的历史与现状,认识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基本技能:绘画、书法、手工制作等。

2. 美术欣赏与评价: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学会评价美术作品。

3. 美术创意与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设计简单的美术作品。

4.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结合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案例教学法:分析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4. 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兴趣、态度、参与度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美术研究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自主研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学标准的美术教材,丰富多样,具有启发性。

2. 教具: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画材、手工材料等。

3. 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美术技能,打好美术基础。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潜能。

3. 结合学校、地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小学美术新课标人教版

小学美术新课标人教版

小学美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美术新课标人教版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意识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美术教育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对小学美术新课标人教版内容的概述:一、课程理念小学美术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表达自我,发展个性。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色彩、线条、形状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美术活动,学生应学会观察、思考、实践和反思,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课程内容1. 绘画基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基础知识,以及绘画技巧的学习和实践。

2. 手工制作:如剪纸、泥塑、编织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欣赏与评析: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 综合实践: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的美术创作活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项目式学习:通过完成具体的美术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想法,共同完成美术作品。

五、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结果性评价:通过作品展示、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的美术创作成果。

3. 自我评价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学会欣赏和评价同伴的作品。

六、课程资源1. 教材:使用人教版美术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 教具:包括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

3. 环境:创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七、课程实施1. 教师培训:定期对美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美术人教版小学新课标

美术人教版小学新课标

美术人教版小学新课标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美术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小学美术课程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表现能力。

# 美术新课标概述新课标强调美术教育的全面性和实践性,提倡在小学阶段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同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发展个人的艺术表达能力。

# 课程目标1. 审美情感培养:通过欣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情感表达。

2. 美术知识学习: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如色彩、形状、线条等。

3. 美术技能掌握:学习并掌握绘画、雕塑、设计等基本技能。

4. 创新思维发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性的艺术创作。

5. 文化理解与传承: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 教学内容1. 绘画:包括素描、水彩、油画等基本绘画技巧的学习。

2. 雕塑:通过泥塑、木雕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3. 设计:学习平面设计、环境设计等,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4. 工艺制作:通过剪纸、编织等手工艺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 美术欣赏:欣赏国内外经典美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

#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美术技巧和创作过程。

3.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来掌握美术技能。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美术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跨学科整合: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 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4. 同伴评价:通过同伴之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进步。

# 课程资源1. 教材:使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美术教材,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美术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美术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美术新课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人教版小学美术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本文将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对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

一、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2. 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特长。

3. 强调实践性,通过绘画、手工、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倡导跨学科学习,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小学美术教育的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色彩、构图、线条等。

2.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想象、创造等方法,进行美术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新课标对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美术基础知识:包括色彩知识、构图原理、线条运用等。

2. 美术基本技能:包括绘画、手工制作、设计等技能的培养。

3. 美术欣赏:通过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美术创作: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美术创作任务。

3.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

4.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

五、评价方式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Word全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Word全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Word全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一、前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课程目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 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表现能力。

三、课程内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基础知识:学生应该学习基本的绘画、雕塑、手工等艺术技巧和知识。

- 艺术创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 艺术欣赏:学生应该学会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 艺术史知识:学生应该了解一些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加对艺术的历史感知。

四、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实践性:通过实际的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 合作性: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创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 多样性: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五、评价方法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方法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艺术创作、艺术表现、艺术欣赏等方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品评价、表现评价、观察评价等。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进步,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六、总结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同时,家长和社会也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共同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小学美术新课标(2023年)的详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标(2023年)的详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标(2023年)的详细解读一、课程目标新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主要目标包括:1. 审美情感:通过美术研究,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审美情感:通过美术学习,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2. 创新思维: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实践能力:通过美术实践,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实践能力:通过美术实践,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二、课程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将美术内容分为四个主要部分:1. 绘画: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等基础绘画技巧的研究,以及通过绘画表现个人情感和想象的能力的培养。

绘画: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等基础绘画技巧的学习,以及通过绘画表现个人情感和想象的能力的培养。

2. 雕塑:包括基础的塑料技术和材料的使用,以及通过雕塑表现空间和形体的能力的培养。

雕塑:包括基础的塑料技术和材料的使用,以及通过雕塑表现空间和形体的能力的培养。

3. 工艺美术:包括各种工艺技术和材料的使用,以及通过工艺制作表现生活美感的能力的培养。

工艺美术:包括各种工艺技术和材料的使用,以及通过工艺制作表现生活美感的能力的培养。

4. 艺术欣赏:包括艺术作品的欣赏,艺术创作过程的理解,以及艺术创作方法和手段的探索。

艺术欣赏:包括艺术作品的欣赏,艺术创作过程的理解,以及艺术创作方法和手段的探索。

三、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重视学生在美术研究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研究行为,反映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步。

过程评价: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小学美术新课标内容

小学美术新课标内容

小学美术新课标内容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美术技能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旨在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头: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小学美术新课标的核心内容。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授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3. 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力。

教学内容:1. 绘画基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元素的学习。

2. 手工制作:通过剪纸、泥塑、编织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 美术欣赏:学习欣赏不同时期和地区的美术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4. 设计基础:教授简单的平面设计、色彩搭配等设计知识。

5. 美术创作: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

2.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 组织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4. 跨学科教学,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

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进步。

2. 结果性评价:通过作品展示和创作,评价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意。

3. 自我评价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同时学习欣赏他人的作品。

结尾:小学美术新课标的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艺术素养的新一代公民。

美术新课标小学教案

美术新课标小学教案

美术新课标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美术元素和原理,掌握简单的绘画、手工制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提高审美鉴赏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色彩、线条、形状、空间、纹理等。

2. 绘画技巧:铅笔画、水彩画、油画棒画等。

3. 手工制作:纸工、泥塑、编织等。

三、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认识和运用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创作灵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 如何在教学中平衡技巧训练与自由创作的空间。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绘画纸、铅笔、水彩、油画棒、泥塑材料、剪刀、胶水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美术作品展示板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作品的特点。

2. 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 介绍美术元素和原理,如色彩的冷暖、线条的粗细等。

2. 演示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发挥创意。

(四)作品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

2.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强调美术创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制作一件与美术元素相关的手工作品。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九、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美术元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能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美术的乐趣,培养审美情感和创新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美术基础》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儿童美术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必修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儿童美术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素质课程。

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为28学时。

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起一定的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美术基础》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

因此,技能技巧的学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由于我们培养的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与美术专业院校所要求的技能技巧不同。

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浅一些,主要能为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二)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美术创作与欣赏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创作与欣赏的表达过程中,来抒发个人的情感。

美术创作强调想象力与创造力,作品的独特性与独创性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美术创作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会起很好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三)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人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专业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掌握必备的技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同时。

该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提供技术支撑,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体现时代性与基础性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基础》课程,既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如增加学习现代设计艺术等内容;又要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如绘画中的素描、色彩的学习等。

(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基础》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敏锐的洞察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绘制的能力等。

(三)提升未来教师的素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

通过美术学习,一方面使其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使其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职业提高艺术素养。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在设计美术基础课程结构的同时,制定出既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又注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突出审美能力、创新理念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升未来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具有我们自身特色的美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陶冶审美情操的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欣赏课程。

美术欣赏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

在对中外经典美术作品欣赏的表达过程中,可以抒发个人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生活品位。

本课程开设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的学习内容,注重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突出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体验、联想、分析与判断,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设置素描与色彩课程的必要性。

素描与色彩课程是学习美术的最重要的基本功练习课程,也是提高学生美术能力的唯一途径。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虽然在他们的幼儿园教学中用不上教儿童去画什么素描和水粉画,但开设造型基础的素描与色彩课程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这主要是客观存在的绝大多数学生自身美术能力十分薄弱的因素所决定的。

通过素描与色彩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认识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快地掌握基本的美术造型技能和色彩的运用技法,从美术能力的“零”起点提高到具有较强的表现艺术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教学打下基础的设计课程。

设计课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我们设置的设计课程里,主要为图案、装饰画、美术字、幼儿园内容的平面设计、幼儿园环境布置以及剪纸、折纸、粘贴画、泥工、儿童玩具制作、儿童画、卡通画等内容,都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奠定基础的。

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广泛地接触各种材料,认识不同材料的功能与作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整体素质。

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美术基本技能的同时,了解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一、知道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大体脉络。

在欣赏古今中外美术作品中,拓展艺术理解能力,并学习如何评价和解释艺术作品,交流各种见解和观点。

二、掌握绘画、设计与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在艺术实践中,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艺术作品,美化生活与环境。

能够熟练掌握绘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更好的服务好自己的幼儿园美术教学。

三、了解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与教学方法。

在学习中掌握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为今后从事幼儿美术教学工作奠定一些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课程总框架儿童美术基础课程总体框架如下表所示:二、学习单元内容标准单元一中外美术作品欣赏“中外美术作品欣赏”是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基础》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了解中外美术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内容系列。

通过“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学习,学生在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体验、联想、分析与判断中,提高审美能力。

1、学习内容“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中国美术作品欣赏和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两大部分。

中国美术作品主要有:彩陶艺术、青铜艺术、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壁画艺术、石窟雕塑艺术;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

外国美术作品主要有:古代埃及艺术、古代希腊艺术、古代罗马艺术、中世纪艺术、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十七、十八世纪欧洲艺术、十九世纪欧洲艺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等。

2、成就标准通过“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大体脉络。

(2)在参与各种讨论、交流和研究中,以及在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和描述中,提高审美判断的能力。

单元二至六绘画“绘画”是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基础》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课程。

通过绘画学习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表现艺术的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1、学习内容素描基础知识、几何体石膏写生、素描静物写生、色彩基础知识、色彩静物写生、简笔画的学习与运用、中国画技法的学习、版画在儿童美术中的运用。

2、成就标准通过“绘画”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素描、水粉、中国画简笔画、版画的基本概念。

(2)掌握以上课程的基本技法并且能够独立创作。

单元七至九设计与工艺“设计与工艺”是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基础》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环境布置、玩具制作,以及为幼儿手工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通过“设计与工艺”学习,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各种材料,认识不同材料的功能与作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1、学习内容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平面设计的应用(包括:基础图案、美术字、板报设计、贺卡设计和招贴画设计等)、工艺制作(包括:纸艺制作、泥塑陶艺制作、玩具制作等)、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包括:幼儿园教室布置、校园布置、活动或会议场所布置等)。

2、成就标准通过“设计与工艺”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平面设计基础知识。

(2)掌握黑体、宋体、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以及海报、贺卡等平面设计的应用。

(3)会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玩具。

(4)掌握一些泥塑、纸艺等方面的制作方法。

(5)利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幼儿园教室、校园环境的布置。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课程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1、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尤其在欣赏教学中,更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描述、叙述、解释、比较和各种的判断能力。

要改变以往欣赏教学中,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方式。

2、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

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单纯强调技能学习或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

3、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可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尤其在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期间,应鼓励学生积极为幼儿园做一些有关环境布置的工作,或者指导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展各种美术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录像、电视等,或利用黑板、画纸以及其他材料进行示范、演示,使学生有一直观的感受。

二、评价建议美术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儿童美术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评价应关注学生行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启发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幼儿教师师岗位能力发展为出发点。

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评价应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2、注重过程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过程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

过程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