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违章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分析

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分析

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分析在进行作业现场管理时,习惯性违章行为是一种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作业现场安全与高效。

一、原因分析1.1 缺乏规章制度在一些作业现场,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是导致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之一。

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约束,工人们容易产生敷衍态度,随意违章作业。

1.2 压力过大作业现场通常工作压力较大,工人们为了完成任务而忽视安全规定,想方设法缩短工作时间。

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也容易引发违章行为。

1.3 缺乏安全意识有些人认为违章作业不会导致事故发生,对安全问题并不重视。

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容易忽略安全规定,从而造成作业现场的违章情况。

二、解决措施2.1 建立完善的制度为了遏制作业现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位工人的责任和义务。

制定具体的违章处罚措施,使每个人都清楚违章的后果。

2.2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们的安全意识,需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向工人宣传安全知识,让他们认识到违章作业的危害性。

2.3 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作业现场管理者应该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工人积极反馈问题和意见。

及时处理工人的疑问和困难,有效解决工人们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

2.4 强化监督和检查定期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强化安全监督力度。

对发现的违章行为及时进行处理,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警告,维护作业现场的安全和秩序。

三、结语作业现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是一种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只有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培训教育、搭建沟通渠道、强化监督检查等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作业现场违章行为,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与高效。

愿每位工人都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共同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作业环境。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习惯性违章是指个体或集体长期沉浸在一种违规行为方式,而对其已经无感知或视为正常。

习惯性违章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它不仅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也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针对习惯性违章必须做出充分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原因分析1. 心理因素: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心理因素,即个体心理素质存在缺陷,如品德不佳、道德观念淡漠等因素,导致其容易产生违规行为。

2. 组织管理不严:有些组织存在统一性不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会导致员工对规章制度的不遵守及轻视,进而导致习惯性违规行为的发生。

3. 工作环境因素:部分工作环境存在不合理的安排,如疲劳驾驶、高温作业、夜班等,这些不合理的工作环境会显著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导致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变得不稳定。

二、对策研究1. 加强组织管理:通过强化组织纪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大人员培训和宣传力度,实行考核制度等措施,树立员工的规矩意识和守法意识,从而降低员工的违规率。

2. 调整工作环境:优化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压力,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建设良好的职业健康管理机制,提升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及道德品质培养,提高员工的群众观念、法制观念、安全观念,营造健康的职业文化氛围,从而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纪律性,有效地避免和降低员工违规率的发生。

4.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和处罚,从而达到威慑作用,提高员工的遵纪守法意识,有效预防和遏制习惯性违规现象。

综合而言,要有效预防和解决习惯性违规现象,必须从员工素质、管理制度、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并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稳妥有序的管理机制,最终实现组织与员工良性互动,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关键信息项1、习惯性违章的定义及范围2、习惯性违章发生的主要原因个人安全意识淡薄工作环境不良缺乏有效培训不合理的工作流程监管不力3、针对习惯性违章的对策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和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实施激励与惩罚措施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二、协议内容11 习惯性违章的定义及范围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

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不遵守操作规程、忽视安全警示标识、未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在禁止区域内作业、违规使用设备等。

111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给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威胁,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包括财产损失、生产中断、声誉受损等。

12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主要原因121 个人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员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潜在危险的敏感度,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的违规行为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122 工作环境不良工作场所的条件不佳,如照明不足、通风不畅、噪音过大等,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注意力,从而增加习惯性违章的发生概率。

123 缺乏有效培训员工没有接受系统、全面的安全培训,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熟悉,导致在工作中出现违规行为。

124 不合理的工作流程繁琐、复杂或不科学的工作流程可能会促使员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采取违规的操作方式。

125 监管不力现场监管不到位,对违章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使得员工认为违章行为是被默许的。

13 针对习惯性违章的对策13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讲座、培训课程和模拟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法规、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

132 优化工作流程和标准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简化不必要的环节,制定清晰、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操作指南,确保员工能够按照规范进行作业。

133 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人员,加强对工作现场的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习惯性违章行为。

习惯性违章根源及应对措施[5篇材料]

习惯性违章根源及应对措施[5篇材料]

习惯性违章根源及应对措施[5篇材料]第一篇:习惯性违章根源及应对措施习惯性违章根源及应对措施习惯性违章,是指生产工作中习以为常的、违反《安全生产工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

这些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由师传徒,由甲及乙,侥幸变“经验”,其特有的隐蔽性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

案例:据资料显示,电力企业所发生的事故,有95%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制而发生,其中,78%的事故又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

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再次表明:习惯性违章已经成为企业事故的罪魁祸首。

找出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制定防范习惯性违章的对策,势必成为防范电力生产事故的首要任务。

一、习惯性违章的根源习惯性违章主要表现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如无票作业,无监护作业,不执行规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它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但归根到底是思想意识、监督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安全意识淡薄是习惯性违章的思想根源。

在施工现场,员工作为生产活动的主体,他(她)的思想意识、心理因素无时不刻影响着工作的方式、方法。

即:思想违章通过行为违章表现出来。

违章操作容易酿成事故,然而有些人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事事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是每次违章作业就一定要出事故,该投机时就投机,该取巧时就取巧,即使有事也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些职工进入工作场地后,工作雷厉风行,简单粗暴,认为自己有一定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听别人的劝告,这种思想上的违章不出事故则已,一出事故就是大事故。

明知故犯的思想,这一类员工曲解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信奉“胆小不得将军做”、“只要敢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等理念,把违章行为当成个人英雄主义。

他们的从业时间较长,现场“违章”工作经验丰富,且在各类安全学习中,安全规程讲得头头是道,只是在行动上却对不上号,明知自己行为违章,为了图省事、怕麻烦,依然我行我素。

因此,一些从业时间较长的老员工是这类思想泛滥的“重灾区”。

盲目无知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反映在“三种人”身上,即临时工、青年工人、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近年来,交通违法行为在社会生活中频繁发生,并且有一部分人经常性地违规行为习以为常。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存在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并且给行人、驾驶者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本文将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一、原因分析1.心理因素: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驾驶人员的心理因素。

一些驾驶人员在长期驾驶过程中,会形成一些不规范、危险的行为习惯,例如闯红灯、超速行驶等。

这些习惯性违规行为的形成与个体的心理特点有关,如冲动性、自信心过于强等。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是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交通规则的执行力度不够,交通执法不严,许多违规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的制止和处罚,从而形成了一种“违法成本低”的心理,使一些驾驶人员产生了侥幸心理。

社会道德水平下降,一些人自私自利,缺乏对他人生命安全的尊重,习惯性违章行为因此得以滋生。

3.道路条件:道路条件的不理想也是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一大原因。

有些道路存在着设计缺陷、标志不清晰等问题,给驾驶人员带来不便和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驾驶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违反交通规则成为其常态。

二、预防对策1.教育宣传: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特别是针对驾驶人员的宣传,增加其对交通规则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广告、宣传片、社区活动等形式,向驾驶人员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并有针对性地解读交通法规,引导驾驶人员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

2.加强执法力度:对习惯性违章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交通监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提高违规行为的查处率和处罚力度。

建立健全交通违法行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不同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形成合力打击习惯性违章行为。

3.改善道路条件:加大对道路条件的改善和维护力度,解决道路设计不合理、标志不清晰等问题。

通过道路改造、标志标线更新等措施,提高驾驶人员对道路的适应性和安全性,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拥有一定经验的司机在行驶过程中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此类司机通常已经习惯了这种违反规定的行为,长期下来,不仅会加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而且对司机自身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都是一种威胁。

那么,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防范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呢?一、原因分析1.心理原因:司机往往因为时间、目的等因素,对行车任务产生不耐烦,心态变差,容易发生违规行为。

2.驾驶技能不足:当驾驶技能不足,司机难以准确处理复杂的路况,从而产生违规行为。

3.法律意识淡薄:某些司机对法规的知识掌握不足,他们不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因此更容易犯违规行为。

4.个人态度不端正:某些司机对团队合作没有认识,太重个人主义,将个人生命安全看得过重,他们认为安全只与自己有关,而忽略了压抑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二、预防对策1.加强法规意识宣传:向司机宣传法规,加强司机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建立司机责任意识,让他们了解非法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和风险。

2.驾前检查的必要性:在司机出车前,应检查车辆状态和功能的运行情况,严格检查与关注安全,保证车辆的良好状态,减少因车辆问题而发生的违法行为。

3.优化培训机制:为司机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加强对驾驶技能的培训。

通过采用先进的驾驶培训技术,培养司机对法规的遵守和对自身行驶技能的提升。

4.持续性的压力教育:通过持续的压力教育,建立司机的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

对于交通安全问题,从立法、执行力度,以及对司机的质量考核机制上下功夫,打造司机安全意识和高质量安全意识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主要源于人的自身原因。

为防止习惯行为带来的安全威胁,我们应该将司机的安全素质提升作为维护交通安全全局的基础工作。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某些人由于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或者缺乏安全意识,频繁或习惯性地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的一种行为。

习惯性违章不仅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而且也会影响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

因此,探究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维护公共安全和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原因分析1.缺乏安全意识在道路交通中,一些人缺乏安全意识,不理解违章行为带来的风险,或者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忽视道路交通安全。

因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反应,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违反交通规则的陋习有些人长期违反交通规则,养成了一些陋习,例如闯红灯、逆行、超速、占用非机动车道等等。

这些陋习不仅影响自身的安全性,而且还会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3.道路设施与认知不匹配道路设施与认知不匹配也是一些人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一。

例如,颜色模糊的交通标志、尺寸小的交通标志、位置不当的交通设施等等,这些道路设施的不足会导致一些人无法正确理解交通规则,从而做出错误的驾驶决策。

二、预防对策1.加强教育宣传交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宣传教育措施,向公众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

此外,可以适时地在公共场所、媒体上发布有关交通安全的警示信息,提高公众对交通安全的认知。

2.强化法制措施在交通违章问题上,应该加强执行交通法规和处罚力度。

对于经常违章的驾驶人员,应该严格处罚,并将其记录到驾驶人员的司法档案中,加强监管。

通过对交通违章的严惩来形成有效的威慑作用。

3.改善道路设施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对道路设施进行改善和提升,例如增加交通标志的数量,加强交通标志的视觉效果,增加红绿灯的数量等等。

在道路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行驶和通行,保障行人、非机动车辆的安全通行。

总之,习惯性违章活动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加强教育宣传、强化法制措施、改善道路设施这几种预防对策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遏制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安全心得体会9篇)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安全心得体会9篇)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安全心得体会9篇)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纵观近年来电力企业所发生的事故,有95%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制而发生,而其中,78%的事故又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因此说,习惯性违章是酿成企业事故的罪魁祸首。

那么,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在哪里?如何防范呢?我根据近年来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几点心得。

1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习惯性违章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规定的行为。

其成因和危害表现大致有以下6种。

1.1 不知不觉地违章员工对每项工作程序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就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

由于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知之甚少,出事故的可能性就大。

1.2 盲目蛮干的违章员工往往工作雷厉风行,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拘小节,在心理上视小心谨慎为婆婆妈妈,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能听进别人的劝告,这种违章不出事故就混过去了,一旦发生事故就有可能是大事故。

1.3 麻痹大意的违章员工在工作中粗心大意,对工作不认真,马马虎虎,心不在焉,需要经常给他敲警钟,工作时总是需要有人在一边提醒,不安全因素始终围绕在这种人的身边转,时刻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1.4 得过且过的违章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发现安全工器具有问题,也不及时更换或修理,自保意识差,把生命的保护措施交给别人,一旦放松管理,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1.5 心存侥幸的违章员工在过去的工作中偶而发生过违章,但都没有出过事,便认为这样干也不会发生事故,一旦环境、设备、人员发生变化,就很可能引发事故。

1.6 贪图安逸的违章员工在工作中不求上进,平时不注意学习,技术水平一般,一旦遇到紧急任务,就仓促上阵不顾安全。

这种人在大型工作时随着其他人一起工作还可以,自己单独工作哪怕从事简单的工作时都有可能发生事故。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5篇)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5篇)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5篇)第一篇: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分析了产生习惯性违章的各种心理状态,以及影响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客观因素,提出了防范习惯性违章的对策。

〔关键词〕习惯性违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防范对策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因素人的行为是人内在心理的反映,违章的行为来源于违章的心理。

1.1 侥幸心理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过于繁琐或机械,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1.2 取巧心理在工作现场,一些工作人员为贪图方便、怕辛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章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1.3 逐利心理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违章操作,盲目加快操作进度。

1.4 偷懒心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职,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操作中班长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该监督时也不监督,导致少了一道监督关口。

1.5 逞能心理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部分作业人员自持技术高人一筹,逞能蛮干,造成事故。

1.6 帮忙心理在生产现场,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有些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而帮忙者往往碍于情面或有表现欲望,在不了解设备的情况下,盲目去帮忙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

1.7 冒险心理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生产现场的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有些作业人员不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冒险去工作。

如在消除用户电路故障工作中,为了不影响一个片区的供电,在未拉开配变的跌落保险又未采用绝缘用具的情况下,冒险带电搭火作业。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违章行为是指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不遵守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如闯红灯、超速行驶、违规停车等。

习惯性违章是指某些司机或行人在长期的驾驶或行走过程中,对违章行为产生了习惯性的依赖,导致频繁违章的行为习惯。

习惯性违章的发生不仅危害了个人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破坏了社会交通秩序。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一是对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理解不到位。

一些驾驶员或行人可能对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存在模糊认识,或者对其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理解和遵守交通法规,容易产生习惯性违章行为。

预防对策是加强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交通法规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众对交通规则的了解和理解。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二是心理因素。

一些人追求刺激和快感,对违章行为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违章行为可以带来一种特殊的满足感。

这种心理需求使得他们在驾驶或行走过程中频繁违规,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预防对策是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引导,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

可以通过开展各类道德宣传活动,如广告、讲座、宣传册等,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教育人们明辨是非,养成守法交通的好习惯。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三是缺乏执法力度。

如果对于违章行为的执法力度不够,司机或行人将感觉到可以逃脱惩罚,从而更加放任自己的违章行为。

这导致他们对违章行为形成了习惯,频繁违规不受约束。

预防对策是加强交通执法力度,提高违章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可以增加执法人员的数量,加强交通执法设备的配备,提高违章行为查处的准确率和效果。

还可以建立违章行为的积分制度,对于累计达到一定程度的违章者,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如停驶、罚款等。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四是缺乏交通安全意识。

一些司机或行人对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将交通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习惯性违章探究及对策(共5篇)

习惯性违章探究及对策(共5篇)

习惯性违章探究及对策(共5篇)第一篇:习惯性违章探究及对策习惯性违章行为探究及应采取的预防对策一、调研方向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

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东瓜上。

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习惯性的坏行为危害是致命的。

在现实工作中,为铲除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我们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但习惯性违章行为犹如毒瘤般铲不尽、治不绝,已成为安全生产中的一种致命顽疾。

行车车间现有职工215人,作业项目覆盖炼钢每一道主辅工序,在如何根治习惯性违章行为方面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本次调研的方向就是探究习惯性违章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从源头上抓好整治工作。

二、根源探究(一)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调查1、违章时的侥幸心理:违章作业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作业过程中,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有事,无碍安全,结果往往会造成事故。

2、违章时的逞能心理:在操作时不是凭借安全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逞能蛮干,往往出现违章操作和误操作,造成事故。

有个别老职工自恃有经验,明知故犯出现违章作业。

3、违章时的无知心理:有一些职工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平时对操作技能一知半解,作1业时就容易违章操作造成事故。

4、违章时的麻痹心理:对新修订的安全规程、标准化作业程序不认真学习,不结合现场和作业程序的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方法,认为凭“老本事”干多年来没出过什么问题,今后也就不会,结果是出现了问题。

5、违章时的从众心理:有个别职工认为一些违章行为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自己这样做也应没问题,于是跟着违章作业。

其实以前没出事是幸运,经常违章终会栽跟头、倒大霉。

6、违章时的懒性心理:作业过程中不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执行,能省一步是一步,抱有早干完早休息心理,省来省去、匆匆忙忙迈向事故。

(二)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现象调查1、从违章的内容看:职工所违反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规程、规定。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断地违反交通规则,犯下多次违章行为的一种行为习惯。

习惯性违章行为严重损害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因此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人素质低下。

一些驾驶员缺乏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道德观念,对于违章行为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形成了习惯性违章行为。

第二,驾驶员态度不端正。

有些驾驶员对于交通规则存在抵触心理,认为遵守规则会限制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因此故意违反交通规则,表现出一种不配合的态度。

警察执法不严厉。

一些驾驶员意识到执法力度不够,监督措施不力,因此敢于冒险违章,觉得即使违章被抓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惩罚。

第一,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通过加强对广大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交通规则的认知和遵守意识,培养正确的驾驶行为习惯。

第二,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提高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从而降低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加强交通秩序管理。

通过加强交通疏导和交通秩序管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堵车现象,降低驾驶员因为交通拥堵而产生的不良心理,从而减少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第四,优化道路交通设施。

改善道路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驾驶员因为道路条件差而产生习惯性违章的情况。

习惯性违章行为是一种严重损害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行为习惯。

通过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和优化道路交通设施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这对于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一个人在驾驶或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违反规则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交通事故、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了解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忽视交通规则:一些人可能对交通规则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者选择忽略这些规则。

这导致违章行为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偶然的错误。

2. 驾驶压力:一些司机可能经常面临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或交通繁忙的环境。

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冲动、心烦意乱、无法冷静地遵守交通规则。

3. 自我中心的行为:一些人可能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只关注他们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这种自私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们不顾他人的安全和交通规则进行违章行为。

针对习惯性违章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教育和宣传: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通过广告、宣传活动、交通安全培训等方式,向公众普及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醒他们违章行为的后果可能会带来。

2.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交通法规,增加违章行为的违法成本,从而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加强交通执法力量的培训和装备,提高执法效率和公正性。

3. 心理辅导和压力管理:针对那些因工作、家庭或其他压力原因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人群,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压力管理的服务。

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管理和减轻压力,从而减少冲动和愤怒导致的违章行为。

4. 社会监督和道德教育:倡导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鼓励公众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和维护秩序。

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公共利益意识,倡导遵守交通规则和尊重他人的安全。

习惯性违章行为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通过教育、执法、心理辅导和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保障交通安全和公共秩序。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反复违反交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行为。

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原因有多方面,包括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等。

为了预防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可以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来分析。

个人因素是导致习惯性违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忽视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低:一些人对交通法规的理解和遵守意识较低,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忽视交通标志和规则,因此发生习惯性违章的可能性增加。

2. 个人行为习惯不良:一些人在平时的行车过程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比如超速、闯红灯、不按车道行驶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性违章的行为。

3. 驾驶技术不够娴熟:一些驾驶人员驾驶技术不够娴熟,对车辆的操作不熟练,面对特殊情况无法正确处理,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并违反交通规则。

外部环境也会对习惯性违章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流量大和密度高:一些交通拥堵地区交通流量大和道路密度高,驾驶人员面临的压力较大,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会违反交通法规,形成习惯性违章的倾向。

2. 道路环境不良:一些道路环境存在缺陷,比如道路破损、交通标志模糊不清等,容易导致驾驶人员疏忽和违反交通规则。

个人层面的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通过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使个人意识到交通违章的危害性和罚款或扣分的严重后果,从而主动遵守交通规则。

3. 提高驾驶技术技能:通过加强驾驶技术培训和考试,提高驾驶技术,增强对特殊情况的应对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习惯性违章的出现。

1. 完善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对交通法规的修订和法规制度的完善,提高交通法规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减少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漏洞和不合理性。

2. 增加交通执法力度: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大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章行为的成本,降低交通违法的发生率。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司机在长期驾驶过程中重复犯同一类交通违法行为,表现出对交通规则的漠视和对他人安全的不负责任态度。

以下是对习惯性违章发生原因的分析及预防对策。

一、原因分析:1. 忽略交通安全意识:一些司机缺乏交通安全教育意识,对交通规则理解不深入,忽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预防对策: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规规定的理解程度。

2. 过度自信和浮躁心态:一些司机可能认为自己驾驶技术高超,对自己的判断和能力过于自信,从而忽视交通规则。

预防对策:加强对驾驶员的道德教育,提醒他们时刻保持良好的驾驶心态和谦虚的态度。

3. 经济利益驱使:一些司机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违反交通规则超速行驶或变道,在违规操作中形成习惯。

预防对策: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提醒司机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4. 警示机制不健全:一些司机在违章行为没有被有效查处的情况下形成了违章习惯。

预防对策: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交通违章处理和处罚机制,确保违规行为得到有效纠正。

二、预防对策:1.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规规定的理解程度,加强对驾驶技术的培训,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素质水平。

2. 强化道德教育:注重培养驾驶员的公民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加强对驾驶员的道德教育,提醒他们时刻保持良好的驾驶心态和谦虚的态度。

3. 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增加交通执法人员的数量,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章行为查处的效果,形成有效的警示作用。

4. 完善交通违章处理和处罚机制:建立健全的交通违章处理和处罚机制,确保违规行为得到及时、公正、严厉的处罚,形成较高的违规成本。

5. 提高驾驶员的经济观念:加强对驾驶员经济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经济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避免为了经济利益而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和解决。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行为人在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经常性地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的行为。

习惯性违章行为对社会稳定、安全和秩序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从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1. 社会文化因素。

习惯性违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某些地区或行业中,人们对违规行为的认识可能较为宽松,法律法规的执行也不够严格,这就容易导致一些人形成了习惯性违章的行为,他们觉得这样做无所谓。

2. 利益驱动。

在一些行业中,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一些从业人员可能会采取违规行为。

例如在交通运输行业,一些司机为了赶时间、增加收入,就会采取超速、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性违章的行为。

3. 忽视安全意识。

一些习惯性违章者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了安全隐患。

他们对于规章制度缺乏认识,忽视了安全意识,觉得只要自己没有出事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4. 执法不严。

有些地区或单位对于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不够,或者存在着宽容不严的问题,这就让一些违法分子觉得可以逍遥法外,从而形成了习惯性违章的行为。

二、习惯性违章的预防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大家知道习惯性违章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危害。

2. 严格执法。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于习惯性违章者要依法严惩,让他们知道法律的严肃性和威严性,形成威慑效应。

3. 建立奖惩机制。

对于遵守法律法规的人员,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大家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对于违法行为者,要依法予以惩罚,让他们付出相应的代价。

4. 完善监管体系。

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体系和执法机制,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

5. 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培养自己和身边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公民。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因个人或者组织长期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而持续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人或者企业经常性地违反交通规则、环境保护法规、食品安全条例等,这种习惯性违章行为给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了解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因分析1. 心理因素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产生往往与个人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比如懒惰、麻痹、自私等。

在交通违章中,有些人因为懒惰不愿意遵守交通规则,对交通安全的意识淡薄,对他人的安全漠不关心;在环境污染方面,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暴利,不顾环境保护法规,偷排废水、乱排废气,严重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这些行为的背后都反映出了个人心理上的不良因素。

2. 利益驱使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也可能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比如一些商家为了减少成本,肆意使用劣质食材,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极高的利润,不惜违反劳动法规,剥削员工的权益。

利益驱使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规则不完善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产生也与社会规则的不完善有关。

有些违章行为之所以能够持续发生,是因为社会监管不力、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

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不足,对违法企业的处罚不力,导致一些违法企业可以无法无天地肆意破坏环境。

二、预防对策1. 规范教育针对习惯性违章行为,需要加强规范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引导人们自觉遵守规则、尊重法律,提高法治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2. 严格执法除了教育引导,还需要加强法律执法力度,严格打击习惯性违章行为。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个人和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构建起一张网不漏的执法体系,以震慑违法分子,维护社会秩序。

在预防习惯性违章行为的过程中,还需要完善社会规章制度,加大法律法规的力度。

习惯性违章剖析与对策

习惯性违章剖析与对策

习惯性违章剖析与对策1、什么是习惯性违章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为求方便,已经习惯了的潜意识违章行为,是一种长期的习以为常的受心理定势支配的行为方式。

2、成因从历史原因来看:企业各项安全规程、操作制度的制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后来人对所发生的事故原因分析不清,对“四不放过”原则理解不够透彻,对习惯性违章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安全规程中所规定的是属于教条的东西,对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实际意义,因而遵守和执行起来不够认真与规范。

从社会原因分析,一些员工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养成的诸如自由散漫等不良习惯,也是产生习惯性违章的一个因素。

同时一些习惯性违章现象之所以反复出现,是上行下效或者师授徒仿的效果。

从心理原因来看,旧体制的干扰是形成习惯性违章的重要原因。

因为这些老的做法,经过长期的劳作已操作自如。

要掌握新的操作方法和工艺,就必须排除老做法的干扰。

而在这新旧交替过程中很容易使人离开新的轨道而步入旧辙,即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

3、特性1)、顽固性由于习惯性违章是由一定的心理支配的,是一种习惯的动作方式,因而它具有一定的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

支配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心理不改变,习惯性动作方式不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就会反复发作,直到行为人受到事故的惩罚时才会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潜在性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是习惯成自然的结果。

如停机坪“禁止吸烟”,但有些员工对“禁止吸烟”等行为潜在着的不安全的因素不以为然,一旦出了事故才追悔莫及。

3)、感染性一些员工的不良习惯行为方式,不仅对其本人的安全生产有影响,同时对周边的员工也有影响。

按照安全规程的规定,这是绝对不允许的,遇到这种情况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其他员工很容易效仿。

尤其是一些新上岗的员工,不知道违章的后果,看到班上的老员工这样干,自己也盲目跟着学,极易形成习惯性违章行为。

4)、排他性有些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对安全规程根本学不进去也不遵守,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方式“管用”,而安全规程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结果必然是严重地妨碍着安全规程、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危及安全生产。

习惯性违章分析与防范对策

习惯性违章分析与防范对策

习惯性违章分析与防范对策习惯性违章分析与防范对策在生产工作中,习惯性违章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隐患,它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对习惯性违章进行分析和防范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定义和类型、原因分析、影响与后果、防范对策和结论五个方面对习惯性违章进行分析。

一、定义和类型习惯性违章是指员工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一种不良行为习惯,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章制度。

习惯性违章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操作不当:员工在操作设备或执行任务时,未按照规定步骤进行,导致安全隐患。

2.忽视警告:员工在工作中忽视了安全警示标志或警告,冒险进行危险操作。

3.违规使用设备:员工在使用设备时,未按照规定方式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事故风险。

4.不规范穿戴:员工在工作中未按照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导致自身受伤或危害他人安全。

二、原因分析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侥幸心理:员工认为自己熟悉操作规程或规章制度,心存侥幸,认为偶尔违反规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2.惰性心理:员工为了省事省力,往往选择简单快捷的方式进行操作,忽视了安全规定。

3.注意力分散:员工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操作失误或忽视安全。

4.缺乏沟通:员工与上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理解不足,导致违规操作。

三、影响与后果习惯性违章会对企业和员工产生严重的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故隐患:习惯性违章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给企业和员工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

2.损失浪费:习惯性违章会导致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等损失浪费,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3.影响身心健康:习惯性违章可能给员工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影响员工的家庭生活和工作状态。

四、防范对策为了有效防范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加强安全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及对策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及对策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及对策引言交通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一些驾驶员习惯性违章的情况。

这种行为不仅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将对习惯性违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1.忽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有些驾驶员对于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只要自己能够控制车辆,就可以随意违背交通规则。

2.对法律制裁的轻视:一些驾驶员对于交通违章的法律制裁持轻视态度,认为即使被抓到也不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3.心理因素的影响:一些驾驶员可能因为心情不好或面对压力,而变得容易冲动和冒险,从而导致违章行为。

4.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驾驶员在生活中可能受到其他人的不良示范,导致自己也形成了习惯性违章的行为。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1.危及人身安全:习惯性违章行为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不仅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会给其他驾驶员和行人带来威胁。

2.影响交通秩序:习惯性违章行为会破坏正常的交通秩序,导致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增加。

3.浪费资源:习惯性违章行为会浪费执法资源和医疗资源,给社会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策建议1.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意识,加强宣传,提升交通安全的社会氛围。

2.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习惯性违章驾驶员的处罚力度,增加执法的频次,让违章行为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3.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习惯性违章驾驶员记录在案,限制其驾驶行为;加强交通违章信息的共享,提升对驾驶员的监管效果。

4.增加道路设施和交通标志:规划合理的道路布局和交通标志,提醒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

5.建立奖励机制:对习惯性遵守交通规则的驾驶员进行适当的奖励,激励更多的人遵守交通规则,增强社会交通安全意识。

结论习惯性违章行为对交通安全和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从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加强执法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增加道路设施和交通标志以及建立奖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修订的安全规程、标准化作业程序不认真 学习,不结合现场和作业程序的变化及时调整 操作方法,认为凭“老本事”干多年来没出过什 么问题,今后也就不会,结果是出现了问题。
作业过程中不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执行,能 省一步是一步,抱有早干完早休息心理,省来 省去、匆匆忙忙迈向事故。
(四)逆反心理 •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 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 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 a.显性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 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
•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有 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 行为。生产过程中,习惯性违章是人的不安全行 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违反安 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对安全生产危害极 大。 •事故统计表明70%~80%的人为误操作事故都 与习惯性违章有直接联系,它是导致人身伤亡的 重要隐患,严重危及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因 此反“习惯性违章”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 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 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 课题。
• 3、不重视安全工作,不按时组织安全例会,不按要求对安全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和认真 总结。
• 4、上岗教育、复工教育、转岗教育、违章教育、特种教育、入厂教育(新员工、施工 人员)、新装置开车前安全教育等不按要求进行,存在漏教、应付了事、考试不严格 等现象。
• 5、安全思想不坚定,比如,在顾全大局的“理由”下,某些环节放松控制。 • 6、安全把关不严。 • 7、安全原则不强或为利益驱动。 • 8、安全意识差,不执行相关规范,想当然办事,私自同意动改建筑或装置原设计。 • 9、安全意识不强,隐患治理之前没有落实有效的临时防范措施。 • 10、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事故或险情,出现事故不严格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
b.隐性对抗:表面接受,心理反抗。
(五)逞能心理
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 它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 步,就会走向反面。
a.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 心过强,不思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b.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无任何防护,终有 一失。
(六)冒险心理 冒险也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a.理智性冒险,为了一个神圣的目标,明知山 有虎,偏向虎山行。 --英雄
b.非理智性冒险,受激情的驱使,有强烈的虚 荣心,怕丢面子,硬充大胆。 --蛮干
(七)从众心理
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群 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 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a.自觉从众,心悦诚服、甘心情愿与大家一致违章。
• 4、排它性 • 有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总认为 自己的习惯性工作方式“管用”、“省力”,而不愿意 接受新的工艺和操作方式,即使是被动参加过培训,但 还是“旧习不改”。
这里列出违章操作十三种心理因素分 析,作抛砖引玉之用。欢迎大家结合 身边的违章行为或事故进行讨论,以 利于共同提高。
• 根据安全行为科学理论,人的安全行为 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 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 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 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 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 安全行为水平。
习惯性违章是一种不安全行为,受事故心理 支配。从事故心理导致事故发生的逻辑模 型(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事故机遇——导 致事故的行为发生——事故)可以看出: 可以通过研究造成事故者心理结构的内容 和形成原因,探寻其心理结构形成过程的 客观规律,便能寻究和找出发生习惯性违 章行为的人的心理原因。
(二)逞能心理: 在操作时不是凭借安全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
,盲目操作,逞能蛮干,往往出现违章操作和误操作 ,造成事故。有个别老职工自恃有经验,明知故犯出 现违章作业。 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它和炫 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 反面。 a.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 ,不思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b.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无任何防护,终有一失。
b.是对安全问题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 起来不要,不把安全规定放眼里。
c.认为违章是必然的,不违章就干不成活。
(九)好奇心理
好奇心强。什么都感觉很新鲜,乱摸乱动,使 人和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
因周围发生的事转移注意力或影响正常操作, 造成违章事故。
(十)情绪波动 思想不集中 情绪是心境变化的一种状态。 顾此失彼、手忙脚乱。 高度兴奋导致不安全行为。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特点
• 1、麻痹性 • 有人曾经做过温水煮蛙的实验,把两只青蛙 分别放入已经烧开的锅里和一个刚烧温的锅里, 放入沸水锅里的青蛙会立即从沸水锅里拼命蹦出 来,而放入温水锅里的青蛙,由于水温的适宜, 仍然在锅里无动于衷,结果被煮死。在日常的安 全生产中,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与这个实验有异曲 同工之处,违章的人一时没有发生事故的,就如 同温水中青蛙没有被立即煮死一样,“水温”还没 有升到使“青蛙”死亡的“沸点”。如果每次习惯性违 章都必然导致自我伤害或使他人受到伤害,也许 就不会去做“温水之蛙”了。
11、喜欢做表面文章。 12、不重视安全,在作业任务量较大的情况下盲目降低安全措施标准
。 13、不重视安全,对安全问题和隐患整改不到位,同类问题重复出现
。 14、发现领导违章不敢说,存在畏惧心理,盲目服从。 15、凭私人感情处理安全上的违章违纪问题。 16、投机取巧,侥幸心理严重,认为不是每个人、每次违章作业就一
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分析
(一) 侥幸心理
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把 不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在实际操作中认为" 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 定伤己"。这些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也 不缺乏安全知识,技能水平也不低,但是“明 知故犯”。认为在作业过程中,偶尔出现一些 违章行为也不会有事,无碍安全,结果往往会 造成事故。
第三部分:行为习惯
一、共性违章作业行为
1、进入生产和施工检维修现场不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用具。如:
(1)、进入现场穿钉子鞋、凉鞋、拖鞋、高跟鞋,不佩戴安全帽或 者佩戴安全帽不系下颚带,敞怀,女工长发未盘放在安全帽内等。
(2)、进入易燃易爆装置区不穿防静电服装;酸碱岗位操作时不带 防酸手套、不穿防酸碱工作服、不戴防酸碱面罩;有毒有害岗位操作 不佩带防毒面具;噪声环境不戴耳塞、耳罩;接触粉尘不按规定使用 防尘口罩等。
(十一)无知心理:
技术不熟练 遇险惊慌 ,有一些职工缺乏相关 的专业知识,平时对操作技能一知半解,作业 时就容易违章操作造成事故。 •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惊慌失措,甚至茫 然。 •无法进行应急处理,难断方向。
(十二) 工作枯燥 厌倦心理 •从事单调、重复工作的人员,容易产生心理 疲劳和厌倦感。 •重复不断无变化的、缺乏自主性、感觉不到 有意义和重要性。
安全规程作业。 22、盲目从众,明知违章却随大流,意识不到安全隐患和危险的恶果

第二部分:精神状态
1、精神不集中,作业马虎粗心,不拘小节,安全、隐患全不放在心上。 2、急功近利,在不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下急于完成作业。 3、情绪化作业,或者受家庭、外界因素影响带气愤、忧愁、心烦等
情绪作业。 4、过度劳累、班前饮酒、带病工作等,致使精神状态萎靡或意识不
清。 5、长时间从事重复性操作,造成思想麻痹,作业过程中精神不集中
。 6、精神溜号,对工作环境检查不认真,在作业区走动或作业时不注
意周边环境。 7、作业时麻痹大意,造成误操作、误指挥、误衔接、监盘不到位、
反应滞后等。 8、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差,走扶梯、过路或在路上行走时不注意安全
。 9、在岗位上打闹、嬉笑、看无关资料、闲谈等,注意力不集中。 10、在岗打瞌睡或睡岗。
(十三) 错觉下意识心理 •这是个别人的特殊心态,一旦出现,后果极 为严重。 •错觉是有刺激物的情况下发生的,一般不会 消失(不同于幻觉)
习惯性违章具体体现
第一部分:思想状态
• 1、“安全第一”挂在嘴上,实际工作中不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 2、安全责任只是写在纸上,“一岗一责”制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 则执行不到位。
• 2、顽固性 • 习惯性违章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如进入施工现场 必须戴好安全帽并系紧下颌带这条规定已经讲了多少年,但实 际上总有一部分员工有章不循,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戴好安全 帽。1998年,某石化公司尼龙厂一名员工在查找管线的漏点时 因为没有系紧安全帽的下颌带而使安全帽先落了下来,头部失 去保护而被附近管线铁皮刮伤,缝了十几针。 •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劳保用品要穿戴规范,劳保皮鞋不能拖 着穿,但在9月14日下午的相互交叉安全检查中,查到某车间铝 盐岗位的何某把劳保皮鞋当拖鞋穿,接着我们又去查该车间的 安全培训记录,发现该车间在8月份的培训记录中清楚地写到“ 不能把皮鞋拖着穿”,并且上面还有何某的签字。 • 这说明习惯性违章确实非常顽固,要改变或消除受心理支 配的不良习惯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安全管理人员持之以恒地对 职工进行教育,对这些违章现象进行查处。
习惯性违章分析与对策
小和尚剃头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 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 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东瓜上。 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 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习惯性的坏行为危害 是致命的。
我们发生的各种事故,几乎都与习惯性违 章分不开。
• 3、继承性 • 有些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从一 些老师傅身上“学”、“传”下来的。当他们看到一些老师傅违 章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仿。这样就把不良的违 章作业习惯传给了下一代,从而导致某些违章作业的不良习惯代 代相传。2005年3月30日,某大型氮肥厂合成车间转化岗位在辅 锅点火过程员,操作人员先开油阀后伸火把,使辅锅内形成爆炸 性混合气体,当火把一伸进辅锅炉膛时,发生闪爆事故。事故造 成辅锅外墙变形,整个合成装置被迫停产7天,直接经济损失8.5 万元。分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辅锅点火,正确操作程序应是 先伸火把,后开燃油。转化岗位操作人员点火时粗心大意,按经 验办事,长期习惯性违章操作。以前,辅锅燃油使用柴油时,由 于柴油挥发性较差,操作人员点火时先开柴油,后伸火把,从未 发生闪爆事故,久而久之,这一习惯性违章行为得以延续下来。 此次,燃油已改为焦化汽油,焦化汽油极易挥发,于是发生辅锅 闪爆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