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参考版)
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方案范本
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方案范本一、项目概述水土流失是指地表土壤和水资源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造成的流失现象,其严重程度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生产力,本项目制定了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方案。
二、项目背景中国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49.6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2%。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利用能力丧失,水资源减少,生态平衡严重受到破坏,给国家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因此,治理水土流失是当前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三、目标及目的本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减轻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恢复和保护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1.减少水土流失现象,改善土地利用能力;2.提高土地的保肥保墒能力,增强土壤肥沃度;3.恢复水土资源,促进土地生态恢复;4.改善农田生产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四、项目内容及实施方案1.水土流失调查(1)选取目标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的土地调查,包括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分布和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2)评估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程度和治理需求,确定治理重点和紧急措施。
2.水土流失治理措施(1)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方式,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风险,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2)人工地貌调整运用梯田、植草沟、盖梯田等措施,在滑坡、冲沟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进行地貌调整,减缓和阻止水土流失过程。
(3)土地保肥保墒通过施肥、覆盖保护和梯田等方式,改善土地肥力和水分条件,提高土地的保肥保墒能力,减轻水土流失。
(4)水土资源复肥通过梯田、水利水保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促进水土保持,减轻暴雨时的水土流失风险。
3.生态保护措施(1)水土资源保护加强水源涵养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导致的水资源减少。
(2)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增加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土保持植物与工程措施设计分析
水土保持植物与工程措施设计分析摘要:水土流失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干旱地区来说。
因此,必须重视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各方面工作的力度。
当前,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一般利用工程措施以及植物措施。
其中,植物措施不仅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还可以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植物;工程措施;设计1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内涵与目的所说的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是指充分考虑小流域范围内植物的各类特定后,按照生态位的能量级分布层次来分析环境资源的分布特征,最后严格秉承资源需求的关系来培育区域内适合的生物种类,最大限度地保障生物种类与环境资源的协调能力。
基于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这一内涵和特点,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展了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从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目的这一层面上来说,集中所体现出的目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小流域范围的土壤、地形、土地利用格局等多种要素开展综合性分析,可以准确地提出生态防护工作开展的目标与重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去建立防护林植物体系,最终便可以达到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目的。
二是依据小流域植物对位配置原则和物元分析理论,确定出小流域的植物类型和树种,所制定的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方案更加富有可行性和科学性,运用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中可以取得显著成效。
三是从整个生态环境系统来说,大环境的改善必须要依赖于小流域,以此方可实现最大的生态效能。
而在开展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中,小流域范围内的植物无论是层次还是与资源位之间的关系均有着理论支撑,开展效会更好,可以实现以局部来促进整体发展的目的。
2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原则小流域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尤其是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多方面要素,所遵循的设计原则也较多,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总的来说,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原则主要有以下五点:(1)确保可以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在确定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方案的过程中,要始终考虑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努力去通过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来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措施(参考版)
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措施(参考版)
各分区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如下:
1、主体工程区
主体设计水土保持措施有表土剥离、雨水管道系统、基坑截水沟和场地周边排水沟、集水坑、疏林草地绿化、林荫地绿化、规整式绿化。
为了进一步防治水土流失,本方案于地块外围新增临时排水沟、沉砂池、临时覆盖。
拟在排水沟末端设沉沙池,场地雨水沉淀后排入河浦大道的市政雨水管;建议施工建设期间对运土车进行监管防护,防止水土流失。
2、生活营造区
本区主要包括工人宿舍等临时建筑。
本项目在用地红线外西北侧,根据现场情况,场地地面均已浇筑水泥地面硬化处理,场地布设临时绿化小品等,在降雨条件下亦不会造成场地积淤、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本方案新增施工结束后全面整地、撒播草籽复绿。
3、临时堆土区
本区主体未设计水土保持措施,本方案新增临时排水沟、土袋拦挡、临时覆盖。
施工完工后全面整地后撒播草籽复绿。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目前,由于我省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生态恶化、洪涝灾害加剧,根据目前现状采取治理水土流失的主攻方向是治理和改造坡耕地,并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完成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
一、冲毁土地,破坏良田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二、土壤剥蚀,肥力减退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据山西农业科学院80年代中期在晋西北地区取土样233个测定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3%~0.5%,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和提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此外,水土流失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也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它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表层结皮,抑制了微生物活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有效供水,降低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三、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且愈演愈烈。
据山西省近500年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全省不同程度干旱年份就达408年,平均1.3年受旱一次,就全省来说,干旱发生频率逐渐增多。
山西省为山地性高原地区,全省年平均降水量535毫米,6~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
在山丘地区,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几乎年年都有多次。
四、淤积水库,堵塞河道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河道和渠道,导致水库被迫报废,成了大型淤地坝。
二、水土流失治理技术1969~1980年,水土保持失管,全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江河水库淤塞严重,水旱灾害频繁。
1981年,水土保持机构恢复,确定以迅速恢复大地植被进行宏观治理、改善大环境的生态状况为目标,执行以“植物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的治理方针,大地植被得到迅速恢复,走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治理水土流失的路子。
(一)植物措施1.修建防护林改善林带结构,提高防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在造林过程中,施有机肥料和钼肥为基肥,确保幼苗正常生长,同时还定位观测防风林网的防护效果、范围、近地层水热平衡的影响和生态效益。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精品文档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不仅要将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要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本底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之内,然后将其恢复到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定量目标。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0433—2008)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目标值见本报告书第2.3节表2.3.1。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减少控制扰动面积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结合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本方案要结合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的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介绍水土流失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它指的是土壤因水的冲刷和侵蚀而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还会导致河流和湖泊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因此,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植被措施1. 林草覆盖•推广造林和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和草种,提高植被的抗冲蚀能力。
•种植混交林,增加林木的种类和密度,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2. 防护林带•在农田和河道两侧建设防护林带,起到拦截风沙、固定土壤和减少水流速度的作用。
•选择防风、抗旱、耐盐碱的树种,如杨树和沙柳,增加林带的稳定性和效果。
3. 沙地固定•在沙漠化和沙化土地上开展沙地固定工程,采用人工措施和植被恢复相结合的方式,防止沙漠扩展和土壤流失。
•构建沙堤、沙坑和沙网,形成防护体系,稳定土地。
土壤管理措施1. 合理耕作•使用适合当地土壤类型和农作物品种的耕作方式,避免过度翻耕和长期连作。
•选择合适的耕作深度,保护土壤结构和稳定性。
2. 植保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过量施用造成土壤污染和土壤酸化。
•采用生物防治、轮作休耕等绿色防控手段,减少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干扰。
3. 有机肥的应用•大面积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水保肥能力。
•合理施用有机肥,结合农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养分状况,提高施肥效果。
4. 水土保持设施•在坡耕地、旱地和水田中设置水土保持设施,如梯田、沟壑等。
•利用这些设施,降低水流速度,减少土壤流失的风险。
水资源管理措施1. 构建水利设施•基础设施的修建,如水库、沟渠等,有助于水的调配和蓄积。
•建设排水系统,避免雨水积聚和农田积涝,减少冲刷和侵蚀。
2. 引水灌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和盐碱化。
3. 水资源保护•坚持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意识和保护意识。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参考版)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参考版)
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主导思想,结合主体工程设计、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等,综合布置本工程的防治措施,在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工程日后的发展利用,在满足蓄水保土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生态要求,并尽可能提高区域的植被覆盖度。
本方案在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依据“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相结合,治理措施与复垦利用相结合。
主要主体工程区、生活营造区、临时堆土区等区域采取工程、植物及临时措施综合防治水土流失。
根据主体工程施工总体布置方案和施工特点,建设过程中各工程地形单元上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结合各分区的地形、地质、地貌类型、土壤条件等,在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全面评价的基础程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局。
防水土流失施工方案
防水土流失施工方案为了保护土壤资源、防止水土流失,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防水土流失施工方案,以确保土壤的保持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介绍水土流失是指水流冲刷、风蚀等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壤流失现象。
这不仅导致了土壤肥力的下降,还对附近的水体和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和预防水土流失,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础措施1. 植被保护:在施工前,应先对原有植被进行保护。
可以使用围栏或搭建临时屏障,避免对植被造成破坏。
同时,可以栽种抗风抗冲的植物,如草坪、灌木等,增加地表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2. 减少裸露土地:尽量减少裸露土地的面积。
可以采用临时覆盖物或保护层覆盖在土地上,避免雨水直接冲击土壤表面,保持土壤的完整性。
三、防止水土流失的技术措施1. 土壤固结: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土壤进行固结。
物理方法可以采用滚压、碾压等手段增加土壤的密实程度;化学方法可以使用沉积剂或固结剂,增加土壤的粘性,防止水土流失。
2. 梯田和沟渠建设: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可以采取梯田和沟渠的建设。
梯田能够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冲刷力度;沟渠可以收集和引导雨水,避免直接冲刷土壤。
3. 水土保持网:在易受水土流失影响的地区,可以铺设水土保持网。
水土保持网由纤维材料制成,可以防止土壤被冲刷走,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4. 沙袋和石块筑堤:在河流、沟渠等沿线,可以采用沙袋和石块等材料筑堤,形成防护结构,阻止水流冲刷土壤。
四、监测和维护1. 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应加强对防水土流失方案的监测。
定期检查施工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2. 维护:定期对已施工的防水土流失措施进行维护。
修复受损或老化的措施,确保其继续发挥有效作用。
五、案例分析以某城市公路施工为例,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
通过修建沟渠、采用水土保持网、定期检查和维护等方式,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现象,保护了土壤资源。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林木对重力侵蚀就包括了正负两方面的 效应。其中最主要的是林木根系对重力侵蚀 的作用力会产生各种抵抗应力,若根系抵抗 应力大于可能位移的土体及其上林木重量的 作用力,就能阻止重力侵蚀的发生。
第三节 水土保持防护林的其他作用
•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 改良土壤,增强地力 • 调节气候,改善环境
– 调节温度 – 提高湿度,增加雨量 – 降低风速,减少蒸发 – 减少泥沙,净化水质
2.彻底消灭降雨动能;
3.形成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稳定;
4.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 肥力;
5.增加地表粗糙度,分散、滞缓、吸收过虑地 表径流;
6.拦截过滤固体径流,沉积沙粒;
7.防止土壤蒸发,稳定土壤湿度和温度,利于 树木生长
8.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增加土壤入渗量,减少 地表径流
第二章 水土保持防护林林种区划 与配置
第一节 防护林林种区划 第二节 防护林树种选择与林种配置
第一节 防护林林种区划
一、水土保持林的区划
在林业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县 级总体规划》中,对水土保持林划分原则 是:凡坡度在36°以上;或坡度虽然在规 定以下,但土壤瘠薄、岩石裸露、水土冲 刷、地质结构疏松或泥石流严重地段;主 要山脊分水岭两侧,高山针叶林缘以下 100~200米以及悬石峭壁地区的现有林或规 划造林地划分为水土保持林。
山丘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意义主要 是利用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综合地 保护斜坡。它对减少地表径流,削弱和显 著削弱土壤侵蚀,加固斜坡和固定陡坡麓 堆积物的稳定性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减少崩塌和石洪的发生
水土保持林对重力侵蚀的效应 重力侵蚀:是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
下产生的位移。 其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泻溜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1.1.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根据项目建设布局情况以及水土保持防治分区的划分,根据第5章第4节主体工程设计建设的水土保持措施分析,主体工程设计了浆砌石截排水沟和园林绿化等一系列具有水保功能的措施,这些措施将在保障工程安全建设运行的同时主要附带了整个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功能,同时也是主导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
根据现场调查并结合主体工程已考虑的措施,本方案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及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情况,将进一步优化新增防治措施,并合理布置。
具体防治措施体系如下:(1)风机机组防治措施体系①工程措施:主体工程设计中未考虑吊装平台内的临时排水构及土地整治措施,且未设计工程扰动区的表土剥离及覆土,本方案新增扰动区土地整治及吊装平台内的临时排水沟、表土剥离及表土回覆等工程设计。
②植物措施:风机机组施工结束后,本方案将对吊装平台新增设计植被恢复措施设计。
③临时措施:根据工程布置,风机机组基本选址布设于山顶或山脊上,海拔较高,基本不受洪水冲蚀,主要考虑降雨引起的临时裸露堆土的面蚀和沟蚀以及大风天气引起的风蚀。
因此,本方案新增设计对表土临时堆存点的临时拦挡及临时覆盖等防护措施,以及临时堆土的人工拍实工作。
(2)升压站防治措施体系①工程措施:主体工程已在升压站围墙外设置了截排水沟及站内设计了排水沟措施等,本方案新增设计对扰动区域的土地整治、表土剥离及覆土等。
②植物措施: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对升压站内未利用土地进行了“园林式”绿化,本方案仅提出措施管护要求。
③临时措施:针对该区建设,本方案新增对表土临时堆存点的临时拦挡及临时覆盖等防护措施,以及临时堆土的人工拍实工作。
(3)道路工程防治措施体系①工程措施: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对道路沿线设计了内侧排水措施,本方案新增扰动区土地整治、表土剥离及覆土等工程设计。
②植物措施:根据该区占地情况及施工工艺,本方案新增道路工程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的植被回复措施设计。
③临时措施:针对该区建设,本方案新增对表土临时堆存点的临时拦挡及临时覆盖等防护措施,以及临时堆土的人工拍实工作。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
1. 林草植被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更加适应干旱、寒冷和贫瘠土壤的草本和乔木植物,尤其是以沙漠草原为主的草本植物和以胡杨为代表的乔木植物。
这些植物能够固定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河流冲刷和风蚀。
2. 森林和草原保护措施:黄土高原地区的森林和草原资源十分宝贵,应加强其保护和管理,减少过度放牧和砍伐,避免人为的破坏。
3. 防风林网络措施:在开阔、易风化的地区建立防风林坡,用来防止风蚀和沙尘暴。
防风林一般采用混交林、带状林或交错分布的单林种。
4. 土壤改良措施:在土地贫瘠、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应采取土壤改良措施,例如补充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等。
5. 生态水利工程措施: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建设梯级水库、沟壑坝、泥沙攔截工程等。
6. 河道治理措施:黄土高原地区的河道经常发生决口和漫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如河道清淤,强化河堤,修建河道护岸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
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范本(2篇)
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水土流失是指土地表面被风、水、冰等自然力量侵蚀,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的过程。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农田减产、水源减少,还引发洪涝灾害和环境退化,严重威胁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
因此,制定详细的水土流失整治工作方案十分必要。
二、总体目标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到____年,实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显著提升,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农田保育水平大幅度提升,水土流失整治成效稳步增加。
三、重点任务1. 制定水土流失防治规划。
根据本地区水土流失的情况和特点,制定具体的水土流失防治规划,明确整治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并衔接相关的水土保持政策和法规。
2. 加强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
建立完善的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定期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了解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推进农田水土保持。
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合理的农田土地利用和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风险。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包括水土保持梯田、水土保持林带和农田水利设施等,并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和农药农肥的处理措施,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4. 加强山地水土保持。
山地是水土流失的高发区域,因此要加大山地水土保持力度。
建立山地水土保持示范项目,推广和应用山地水土保持技术,如植被恢复、梯田建设、黄土坡整治等,减少山地水土流失风险。
5. 加强河流水土保持。
河流是水土流失的主要路径之一,因此要加强对河流水土保持的工作。
治理河道侵蚀,修复和保护河岸生态系统,建立河流防护林带,减少洪水和河流侵蚀对土地的破坏。
6. 加强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
对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地进行整治和修复工作,如人工植被恢复、土地改造和绿化等。
同时,加强对退化土地的整治,提高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 整合资源,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与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进水土流失整治工作。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典型的选取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典型的选取例一:某高速公路推荐线路全长70.60km,隧道及路堑开挖施工中弃渣较多,设有弃渣场8处,弃渣量为97.71万m3。
全线的弃渣场如下表所示,请选择防治措施的典型。
从弃渣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来看工程措施有挡渣墙(坝)、截排水设施、土地整治、运渣道路建设等项目;植物措施有恢复林草地等项目;临时防护措施有表土剥离、临时挡护等项目。
从表中我们看到这8个弃渣场,既有坡面形的又有沟道形的,既有土坡、土沟又有石坡、石沟,因其挡渣墙(坝)高度、长度相差较大,截排水设施(特别是消能设施)相差较大,因此应对其分别进行选取。
1)从坡面形的3个弃渣场来看,在风化岩上的挡渣墙(3#弃渣场)和在土地上的挡渣墙(1#和6#弃渣场)应分别选取典型;在风化岩上的挡渣墙可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渣墙,在土地上的挡渣墙可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渣墙,也可采用土的拦渣坝。
可选取3#和6#弃渣场做为挡渣墙(坝)的计算典型。
2)从坡面形的3个弃渣场来看,3#弃渣场的集水面积最大为0.18km2,可选取其做为截排水设计的计算典型。
3 )从沟道形的5个弃渣场来看,在风化岩上的挡渣墙(4#和7#弃渣场)和在土地上的挡渣墙(2#、5#和8#弃渣场)应分别选取典型;在风化岩上的挡渣墙因其高为7和10m,可采用浆砌石衡重式挡渣墙或砼悬臂式、扶壁式挡渣墙,在土地上的挡渣坝宜采用土的拦渣坝。
若4#和7#弃渣场的挡渣墙采用的结构形式相同,可选取7#弃渣场做为挡渣墙的计算典型;选取8 #弃渣场做为挡渣坝的计算典型。
4)从沟道形的5个弃渣场来看,4#弃渣场的集水面积最大为0.20km2,可选取其做为周边截排水设计的计算典型。
5)从沟道形的5个弃渣场来看,4#弃渣场的堆渣容积和占地面积最大,可选取其做为沟内排水设计的计算典型。
6)从坡面形的3个弃渣场来看,在土地上的6#弃渣场占地面积最大,其表土剥离也最多,可选取其为坡面形临时防护措施的典型。
7)从沟道形的5个弃渣场来看,在土地上的5#弃渣场占地面积最大,其表土剥离也最多,可选取其为沟道形临时防护措施的典型。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精品文档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不仅要将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要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本底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之内,然后将其恢复到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定量目标。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0433—2008)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目标值见本报告书第2.3节表2.3.1。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减少控制扰动面积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结合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本方案要结合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的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水土流失防治植物措施(参考版)
水土流失防治植物措施(参考版)1.设计原则保持水土、改善景观的原则。
在保持水土的同时,选择色彩丰富、形态优美的树草种,并通过乔灌草配置,构成多层次混交、相对稳定的人工群落,改善景观。
为主体工程服务的原则。
拟选树草种的枝叶形态、理化特性等满足主体工程功能。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
结合立地条件,选择易成活、病虫害少、群落稳定、管理粗放、蓄水保土能力强、耐贫瘠、耐践踏的树草种。
经济合理的原则。
结合不同绿化部位,采取不同的绿化标准,对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以景观绿化为主,对偏远区域以保持水土为主。
推广应用当地具有良好水土保持作用的树草种。
2.设计依据《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18337.1-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2-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造林技术规范》(GB/T15776-2016)。
3.设计标准方案新增绿化部位为主体工程区绿地系统,考虑项目及周边景观要求,绿化标准采用2级,即:满足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要求,适当结合景观、游憩等功能要求。
4.主导因素分析项目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且同期,周边物种丰富,自然植被生长良好,无明显限制性因素。
5.树草种选择根据《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结合调查,适生的树草种有:马尾松、湿地松、杉木、香樟、楠木、木荷、木麻黄、红椎、黄连木、小叶榄仁、小叶紫薇、阴香、白兰、花叶女贞、红花檵木、胡枝子、猪屎豆、葛藤、爬山虎、芒箕、糖蜜草、田箐、狗牙根、竹节草、台湾草等。
绿化树种考虑用地现状、种源、用地规划、周边景观等因素选择适宜树种。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4.1 水土流失防治的原则和目标4.1.1 防治原则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针对该项目在施工期、运行期以及封场期引起、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按照“开发建设与水土流失防治并重”的原则要求,在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评价主体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提出优化方案,为项目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设计阶段提供技术保障。
因此,在本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布局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实事求是的原则。
(2)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和“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兼顾”的原则。
(3)坚持“三同时”原则。
使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严防水土保持措施和主体工程脱节。
(4)采取分区治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注重防治措施的时效性。
(5)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为重点。
(6)防治措施应遵循经济性,以及技术上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原则。
(7)坚持“水土保持方案是项目建设设计的组成部分并为项目服务”的原则。
在设计中根据主体工程的设计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并使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相适应。
4.1.2 防治目标根据垃圾处理场工程建设和运行特点,本项目包括施工期、运行期和封场期三个时段。
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其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时段在施工期、运行初期和封场期,但从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来看,本项目对施工期和封场期提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见表4-1。
表4-1 方案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表4.2 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划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防治目标以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第一目标,坚持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
项目区属甘肃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本水土保持方案总体防治目标应执行二级防治标准。
因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中度,因此,本项目只需结合当地的年平均降水量进行调整防治目标(当地的平均降水量为337.3mm,在400~600mm的基准范围之外),设计水平年时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调整值、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标准见表8—1。
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对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方案的总体要求,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局应遵循如下原则:(1)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
(2)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面积,合理布设各项措施。
(3)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设置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及产生的废弃土。
(4)注重吸收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
(5)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依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新增水土流失的特点,结合项目所经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应重点考虑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类型,有效避免因场地平整、铁塔基础开挖、浇筑、线路架线等建设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
本工程在施工中开挖量相对较小、经调配开挖量均可合理利用,无弃渣,但需对塔基基础开挖产生的临时堆土进行临时防护、对不同防治区的塔基施工扰动面、牵张场及临时施工便道提出防治的具体要求。
本水保方案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见图8—1。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见图LQZ-03。
本水土保持方案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见图8—1。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见图LJZ—03。
防止水土流失方案
防止水土流失方案
防止水土流失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能够防止土壤的流失和水资源的浪费。
以下是一个防止水土流失的整体流程,并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描述。
1. 土壤评估
需要对土壤进行评估,确定土壤的类型、质地、水分保持能力等特性。
这可以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以及分析结果来完成。
2. 设计植被覆盖方案
根据土壤评估结果,制定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植被覆盖方案。
选择适合的植物,如草本植物、树木等,以提供足够的根系来固定土壤,并抑制水流速度。
3. 构建水土保持设施
根据土壤类型和地形条件,设计和建造合适的水土保持设施,如沟渠、堤防、坎培、渠道等。
这些设施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4. 土壤保湿与施肥
为土壤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可以减少土壤贫瘠和流失的可能性。
对于山坡地和裸露土壤,可以采取覆盖草席或施加有机肥料来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
5. 建立排水系统
适当的排水系统有助于控制土壤中过多的水分,避免土壤过度湿润,从而减少土壤流失的风险。
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通过渠道或排水管道将多余的水分引导至合适的地点。
6. 定期维护与监测
定期维护与监测是确保防止水土流失方案有效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和维护水土保持设施,保持植被生长的健康,及时修复破损的设施,以保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防止水土流失需要经过土壤评估、设计植被覆盖方案、构建水土保持设施、土壤保湿与施肥、建立排水系统以及定期维护与监测等环节。
通过系统性的工作和综合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参考版)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植物措施典型设计:
1、撒播草种典型设计
1)立地类型:低山丘陵
2)草种选择:百喜草、狗牙根等多年生牧草,纯播。
3)播种方法:撒播,施工结束后,平整地面,均匀播撒牧草种子,用钉耙耧耙,整平地表,为草籽覆土。
4)播种量:32kg/hm2。
5)覆土厚度:1〜2cm为宜。
6)播后管理:播种当年实行禁牧,防止人、畜践踏或车辆碾压。
2、水土保持林典型设计
1)林种: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福云6号茶树)、经果林(本地橘树或其他水果树种)
2)树种:乔灌混交,详见表5-4。
3)抚育管理技术:苗木栽植后及时浇水,浇水后对树根及时松土;栽植当年,对造林实行封禁,防止放牧破坏,对幼树实时防除病害虫;栽植后第二年春季检查苗木存活率,及时补栽。
项目区适宜水土保持林树、草种表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