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的名人故事(精选)
国外数学名人故事精选
![国外数学名人故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972b03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c.png)
国外数学名人故事精选因为专注于广泛领域的问题、理论系统、定点结构。
应用数学家经常研究与制定数学模型。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名人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泰勒斯生于公元前 624 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泰勒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泰勒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泰勒斯的方法既巧妙又简单:选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在金字塔边竖立一根小木棍,然后观察木棍阴影的长度变化,等到阴影长度恰好等于木棍长度时,赶紧测量金字塔影的长度,因为在这一时刻,金字塔的高度也恰好与塔影长度相等.也有人说,泰勒斯是利用棍影与塔影长度的比等于棍高与塔高的比算出金字塔高度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要用到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数学定理.泰勒斯自夸, 说是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古埃及人但事实可能正好相反,应该是埃及人早就知道了类似的方法,但他们只满足于知道怎样去计算,却没有思考为什么这样算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泰勒斯最先证明了如下的定理:1.圆被任一直径二等分.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3.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4.半圆的内接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5.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条边以及这条边上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定理也是塞乐斯最先发现并最先证明的,后人常称之为塞乐斯定理.相传泰勒斯证明这个定理后非常高兴,宰了一头公牛供奉神灵.后来,他还用这个定理算出了海上的船与陆地的距离.泰勒斯,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爱奥尼亚的米利都城,创建了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
数学名人故事简短版
![数学名人故事简短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0b4ae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a.png)
数学名人故事简短版专注于解决纯数学领域以外的问题的数学家称为应用数学家,他们运用他们的特殊知识与专业的方法解决许多在科学领域的显著问题。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名人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名人故事(一)丢番图(Diophantus)是古希腊亚历山大后期的重要学者和数学家(约公元246—330年,据推断和计算而知)丢番图是代数学的创始人之一,对算术理论有深入研究,他完全脱离了几何形式,以代数学闻名于世。
对于丢番图的生平事迹,人们知道得很少。
但在一本《希腊诗文选》﹝The Greek anthology﹞【这是公元500年前后的遗物,大部份为语法学家梅特罗多勒斯﹝Metrodorus﹞所辑,其中有46首和代数问题有关的短诗﹝epigram﹞】。
亚历山大时期的丢番图对代数学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后来的数论学者有很深的影响。
丢番图的《算术》是讲数论的,它讨论了一次、二次以及个别的三次方程,还有大量的不定方程。
对于具有整数系数的不定方程,如果只考虑其整数解,这类方程就叫做丢番图方程,它是数论的一个分支。
不过丢番图并不要求解答是整数,而只要求是正有理数。
从另一个角度看,《算术》一书也可以归入代数学的范围。
代数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未知数,并对未知数加以运算。
就引入未知数,创设未知数的符号,以及建立方程的思想﹝虽然未有现代方程的形式﹞这几方面来看,丢番图的《算术》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代数。
希腊数学自毕达哥拉斯学派后,兴趣中心在几何,他们认为只有经过几何论证的命题才是可靠的。
为了逻辑的严密性,代数也披上了几何的外衣。
一切代数问题,甚至简单的一次方程的求解,也都纳入了几何的模式之中。
直到丢番图,才把代数解放出来,摆脱了几何的羁绊。
他认为代数方法比几何的演绎陈述更适宜于解决问题,而在解题的过程中显示出的高度的巧思和独创性,在希腊数学中独树一帜。
他被后人称为『代数学之父』(还有韦达)不无道理。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6026c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8.png)
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0篇)华罗庚是一名数学家,他的故事我想大家应该不怎么了解,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华罗庚数学家的小故事,希望有所帮助!数学家华罗庚故事1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数学家华罗庚故事2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一流数学家。
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精选)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7449d0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6.png)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精选)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下面是收集的数学家的名人故事(精选20篇),欢迎鉴赏。
老数学家苏步青的养生经蜚声国际数坛的老辈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百岁时还精神矍铄,思维清晰。
苏老九十岁高龄时,还着书立说,带研究生、每天工作约十小时左右,精力何等充沛!那么,当有人问他健康长寿之道,他总笑呵呵地回答说:“我不懂什么养生之道,只是平素生活有规律,并注意体育锻炼而已……”苏老的生活习惯,大致是这样的: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每晚睡眠六小时,白天午睡一小时。
早晨起身后,先在门前院子里,做一遍健身操,—练功十八法,约一刻钟;然后学习一小时,就进早膳。
下午工作完毕,坚持步行二至三公里,—雨天以上下楼梯替代。
数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苏步青是浙江平阳人,出身农家,由于家境清寒,从小少吃缺穿,少年时代的苏步青,又瘦又小,身体并不怎么健康。
小学毕业后,读了二年中学,十七岁东渡日本,进帝国大学专攻数学。
在异国他乡,苏步青一住十二年。
在这期间,他逐渐爱上了体育,兴趣广泛,划船、溜冰、网球、骑自行车、开摩托车,样样都能漂亮地玩上几手。
当时,苏步青还是帝国大学网球队和划船队的主力队员之一数十年来,由于坚持体育锻炼,苏步青身体素质极好。
就是到了耄耋之年,上五、六层楼梯,依然不甚气喘,嘴里的牙齿,也与壮年时相仿。
九十岁那年的夏秋之际,他还蛮轻松地登上安徽黄山,游览休养。
一路足力之健,令人羡慕与钦佩。
人,总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的。
但是,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呢?苏老认为,除上述体育锻炼外,精神保健也是至关重要的。
苏老性格开朗,说话幽默,不管是与人谈话还是作报告,常常可以听到他的笑声,他经常讲:“少积忧虑的人,才能健康长寿。
”他还讲:为人在世,应该豁达大度,胸怀坦荡,凡事想得开,放得下。
再者,人要多动,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要多找事情做。
名人数学家的故事
![名人数学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cf1832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b.png)
以下是一些关于名人数学家的故事:
1. 阿基米德: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裸身跑回家中,一路高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这个故事说明了阿基米德对于科学的热爱和执着。
2. 牛顿: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时,被掉落的苹果砸中头部,从而启发了他对万有引力的思考。
这个故事展示了牛顿的观察力和对于自然现象的敏锐感知。
3. 高斯: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小学时,老师要求全班同学计算从1 加到100 的总和。
高斯很快就想出了一种简单的方法,他将数字从 1 到100 分成50 对,每对的和都是101,因此总和为5050。
这个故事展示了高斯的数学天赋和创新思维。
4. 陈景润: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花费了数年时间,用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最终证明了这个猜想。
这个故事展示了陈景润的毅力和对数学的执着追求。
这些故事展示了这些数学家在探索数学领域时的独特思维和创新精神,他们的贡献对数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学名人故事(12篇)
![数学名人故事(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273ef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e.png)
数学名人故事(12篇)数学名人故事篇1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
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
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
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
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
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
戴震称其为“策算”。
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
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
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
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名人故事篇2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邮电局的小职员。
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
在所有的学科中,他特别喜欢数学,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的烦恼。
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后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
数学名人故事7篇
![数学名人故事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d158b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d.png)
数学名人故事7篇数学名人故事范例(精选篇1)华罗庚一生都是在国难中挣扎。
他常说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难。
自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
第二次劫难是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
第三次劫难是“文化大路程”,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手与分配到外地等。
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要,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需怎样坚强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早在40年代,华罗庚已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家之一。
但他不满足,不停步,宁肯另起炉灶,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寻!华罗庚善于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说出来。
这些语言简意深,富于,令人难忘。
早在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在于勤奋”。
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人,但从不提及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的,反复教育年青人,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锻炼自己。
5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数学研究所有些,做出一些成果后,产生自满情绪,或在同一水平上写论文的倾问,华罗庚及时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
”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
“文化大路程”刚结束的,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某些部门,急于求成,频繁地要求报、评奖金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做法,导致了学风败坏。
表粗制滥造,争名夺利,任意吹嘘。
1978年他在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
”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评价在人。
”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这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华罗庚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他宁肯暴露弱点。
在他古稀之年去英国访问时,他把成语“不要班门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门”来自己。
实际上,前一句话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
华罗庚每到一个,是讲专长的,从而得到呢,还是对别人不专长的,把讲学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华罗庚前者,也就是“弄等必到班门”。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通用12篇)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ee806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b.png)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通用12篇)有关数学家的故事(通用12篇)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家的故事篇1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能量。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数学名人故事(18篇)精选
![数学名人故事(18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6e9466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9.png)
数学名人故事(18篇)精选
康叔叔
康叔叔姓康,来自黔西南郡,青年时期精通崇祯学府节约及家庭内的衣食住行的技能,深受宮廷的器重。
他掌管家庭内的所有家生意都做得井井有条,管理极为严格,使得家财
安居多年,故受到家人和客商的尊崇。
康叔叔十三岁就考入学府,通晓儒家思想、严谨而又深刻,不仅贯贯彻整本书,而且
还有才,受到诸多学者及中书省贵族级上司人相窃服。
勤据数,为家族办官、求学之行,
一直至次满统宪五年,康叔叔以优异的成绩其被考及审慎审查考取至福建省发哥数学考场中,经过几十天的艰苦练习,以第一名之位毕审毕选,任数学科五典大校准,并且是筹论
及拟定国家大政方针机构当中的第一位书香世家正校。
康叔叔不仅精通数学,科学家,而且风趣幽默,善于用轻松诙谐、鲜活贴切的数学比喻,把数学本来乏味的部分铺陈转换成有趣生动,他所创造出来的新文化逐渐深入民间,
成为台湾与澎湖一带的教育资源,引领当时年轻一代,促进儒家传统教育与现代科技的潮
流融合,极大的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康叔叔的数学成就再次改变了台湾的历史进程,在重要的数学研究论文《康叔叔学说》中,他精深的推导与论著,使得台湾数学步入了智慧文化新时代,使台湾数学研究初涉百子,康叔叔之数学著作,颇受先后香港和大陆港口地区的高度赞赏,其学说也在台湾改革
时期尤为重要,他堪称台湾数学名人。
关于数学的名人的故事
![关于数学的名人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461fb9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c.png)
关于数学的名人的故事以下是 6 条关于数学的名人的故事:1. 阿基米德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啊!据说他曾经为了思考一个数学问题,都忘记自己还在洗澡呢!有一次,他洗澡的时候突然灵感爆发,兴奋地跳出浴缸,大喊着:“我发现啦!我发现啦!”然后光着身子就跑上街了。
这得是对数学多么痴迷啊!就像咱们有时候为了想明白一件事,茶不思饭不想的,对吧?2. 高斯小时候那也是个天才呀!老师给他出了一道很难的算术题,让大家从 1 加到 100,结果小高斯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别的同学还在苦哈哈地算呢,他却已经搞定啦!这难道不是数学天赋爆棚吗?简直就像有超能力一样啊!大家想想,要是自己也有这么厉害的头脑该多好呀。
3. 牛顿呀,大家都知道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吧!但你们知道吗,他对数学的贡献也超大呢!有一次他在花园里散步,突然被一个苹果砸到了脑袋,哎呀,这一砸可不简单!他就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然后引出了一系列深入的数学思考。
这不是和咱们有时候被一件小事触发,然后开启一段奇妙的探索一样吗?4. 陈景润那可是我国的数学巨匠啊!他为了研究歌德巴赫猜想,那是废寝忘食啊。
据说他在图书馆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不停地计算、思考。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为了一件事这么拼命过呢?他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勇士,一点点为我们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
5. 祖冲之简直太牛啦!他算出了圆周率那么精确的数值,这得多难呀!他就跟我们玩游戏打通关一样,一关一关地攻克难题。
他计算圆周率的过程不就像我们解一道特别复杂的数学题吗,虽然过程艰难,但最后成功了就会超级有成就感!6. 华罗庚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呀!他从一个小店员成长为伟大的数学家。
他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不放弃对数学的追求。
我们有时候会不会也遇到困难,但想想华罗庚,是不是觉得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坚持下去呢?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啊!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数学名人的故事真的太精彩啦,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激励着我们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数学名人故事集锦5篇
![数学名人故事集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e2f51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b.png)
数学名⼈故事集锦5篇⾳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赏⼼悦⺫,诗歌能动⼈⼼弦,哲学使⼈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切。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数学名⼈故事,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数学名⼈故事(⼀)中学毕业后,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
回到家乡,⼀⾯帮⽗亲干活,⼀⾯继续顽强地读书⾃学。
不久,⼜⾝染伤寒,病势垂危。
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后,病虽然痊愈,却留下了终⾝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
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
“古⼈尚能⾝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暴⾃弃,我要⽤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
⽩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颠⼀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惊动了清华⼤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
以后,清华⼤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
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边做助理员的⼯作,⼀边在数学系旁听,还⽤四年时间⾃学了英⽂、德⽂、法⽂、发表了⼗篇论⽂。
数学成绩不好引起华罗庚的警觉,他暗下决⼼,⼀定要赶上去。
于是,⼀有空他就抱着数学课本看,寻找数学题来做,渐渐地对数学产⽣了兴趣。
有⼀天,数学⽼师李⽉波把课讲完,亮出了⼀道趣味题让⼤家去做。
题⺫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问物⼏何?”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回答:“23!”李⽼师颇为惊讶,⾛过来询问:“你看过《孙⼦算经》,它是中国的?剩余定理?,传到⻄⽅后被称做?孙⼦定理?”。
⽼师⼜问:“是你⾃⼰算的,那你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华罗庚不紧不慢地陈述了他的思考演算过程:“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数三三数之剩⼆,七七数之剩⼆,这道题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算,23⽤5除之正好余3,所以23就是所求的数了!”⽼师兴奋地告诉同学们:“华罗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确的。
数学名人故事18篇
![数学名人故事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664ab684254b35eefd34ca.png)
数学名人故事18篇数学名人故事(一):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
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最终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只念过初中。
熊庆来惊奇不已,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数学名人故事(二):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
小时候高斯家里很穷,且他父亲不认为学问有何用,但高斯依旧喜欢看书,话说在小时候,冬天吃完饭后他父亲就会要他上床睡觉,以节省燃油,但当他上床睡觉时,他会将芜菁的内部挖空,里面塞入棉布卷,当成灯来使用,以继续读书,高斯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教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
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
这一年,高斯9岁。
数学名人故事(三):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
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
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进取思考问题。
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
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
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数学名人故事(四):数学名人小故事—苏步青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教师。
第一堂课杨教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数学名人小故事3篇
![数学名人小故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82278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4.png)
数学名人小故事1. 安德烈·瓦伊安德烈·瓦伊(Andrei Andreyevich Voevodsky)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贡献在于推动了数学证明的自动化过程。
瓦伊于1966年出生在莫斯科,他的数学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他的第一份学术工作是在斯坦福大学,随后又去了普林斯顿和荷兰莱顿大学。
瓦伊的研究领域以代数,拓扑和数学物理学为主。
他的创新研究方法使他成为了许多数学家的榜样,他不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符号系统,而且还将其应用于数学中。
瓦伊于2017年去世,追忆他的人纷纷赞扬他的创新精神和热情。
他在数学领域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的牺牲和奉献将永远被铭记。
2. 天才少年欧拉欧拉是18世纪的数学天才,被誉为是“数学之王”。
他一生中献出了大量的数学成果,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数学的发展。
欧拉于1707年出生在奥斯陆,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
他刚满14岁时,就获得了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欧洲最年轻的博士生。
随后,欧拉开始了他的长达50年的科研生涯,曾经为包括瑞士、俄罗斯、普鲁士和柏林国家图书馆等单位工作。
欧拉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发展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而且他还应用这些概念和方法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例如光滑流,分析数论,统计和物理学等方面的问题。
欧拉于1783年去世,但他的遗产仍然被珍视,他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将继续带领数学家们走向未来。
3.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的贡献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的著名理论之一便是相对论,对于这个颠覆了牛顿力学的新理论,爱因斯坦花费了10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
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为解决牛顿力学中的矛盾问题,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物理学理论。
相对论主要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部分,其中狭义相对论是用于解释运动的物体在惯性参考系中的行为,而广义相对论则使用弯曲时空的概念,解释了引力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关系。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7ed47d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71.png)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家的故事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开拓创新,更深刻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家的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家的故事(一)泰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
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数学家的故事(二)丘成桐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老家在梅州蕉岭,在香港长大。
数学的名人故事
![数学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13dc446a45177232f60a243.png)
数学的名人故事在我们的历史上有许多的数学家,那么都与哪些关于数学的名人故事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数学的名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数学的名人故事1:诺伊曼出生在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见的神童。
他8岁掌握微积分,12岁读懂《函数论》。
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银行家马克斯先生登出一则启示,愿以10倍于一般教师的聘金,为11岁的长子诺伊曼聘请一位家庭教师。
尽管这诱人的启示,曾使许多人怦然心动,但终没有人敢去教导这样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岁获得物理-数学博士之后,开始了多学科的研究,先是数学、力学、物理学,又转到经济学、气象学,而后转向原子弹工程,最后,又致力于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这一切,使他成为不折不扣的科学全才。
他的主要成就是数学研究。
他在高等数学的许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最卓越的工作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
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着作《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
战后,运用他的数学才能指导制造大型电子计算机,被人们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数学的名人故事2:高斯(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
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
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数学名人故事简写
![数学名人故事简写](https://img.taocdn.com/s3/m/b33d99f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4.png)
数学名人故事简写数学研究工作,不仅是了解及整理已知的结果,还包含着创造新的数学成果与理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名人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名人故事(一)格奥尔格·康托尔(Cantor,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1845.3.3-1918.1.6)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
生于俄国圣彼得堡。
父亲是犹太血统的丹麦商人,母亲出身艺术世家。
1856年全家迁居德国的法兰克福。
先在一所中学,后在威斯巴登的一所大学预科学校学习。
康托尔,1862年入苏黎世大学学工,翌年转入柏林大学攻读数学和神学,受教于库默尔(Kummer,Ernst Eduard,1810.1.29-1893.5.14)、维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Karl Theodor Wilhelm,1815.10.31-1897.2.19)和克罗内克(Kronecker,Leopold,1823.12.7-1891.12.29)。
1866年曾去格丁根学习一学期。
1867年在库默尔指导下以解决一般整系数不定方程ax2+by2+cz2=0求解问题的论文获博士学位。
毕业后受魏尔斯特拉斯的直接影响,由数论转向严格的分析理论的研究,不久崭露头角。
他在哈雷大学任教(1869-1913)的初期证明了复合变量函数三角级数展开的唯一性,继而用有理数列极限定义无理数。
1872年成为该校副教授,1879年任教授。
由于学术观点上受到的沉重打击,康托尔曾一度患精神分裂症,虽在1887年恢复了健康,继续工作,但晚年一直病魔缠身。
1918年1月6日在德国哈雷(Halle)-维滕贝格大学附属精神病院去世。
康托尔爱好广泛,极有个性,终身信奉宗教。
早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是数论,1870年开始研究三角级数并由此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数学成就——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的建立。
除此之外,他还努力探讨在新理论创立过程中所涉及的数理哲学问题.1888-1893年康托尔任柏林数学会第一任会长,1890年领导创立德国数学家联合会并任首届主席。
数学名人故事精选
![数学名人故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f9fcbc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b.png)
数学名⼈故事精选数学是⼈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严格描述的⼀种通⽤⼿段,数学名⼈有哪些呢?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数学名⼈故事,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数学名⼈故事(⼀)祖冲之⽣平个⼈简历祖冲之,429年(南朝宋元嘉六年)出⽣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县)。
西晋末期,北⽅发⽣⼤规模战乱,祖冲之的先辈从河北迁徙到江南,并在江南定居下来。
祖冲之就出⽣在江南,其祖⽗祖昌任刘宋朝⼤匠卿,是朝廷管理⼟⽊⼯程的官吏,⽗亲祖朔之做“奉朝请”,学识渊博,常被邀请参加皇室的典礼、宴会。
祖冲之从⼩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爷爷给他讲“⽃转星移”,⽗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濡⽬染,加之⾃⼰的勤奋,使他对⾃然科学和⽂学、哲学,特别是天⽂学产⽣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早年经历祖冲之曾在著作中⾃述说,从很⼩的时候起便“专功数术,搜烁古今”。
他把从上古时起直⾄他⽣活的时代⽌的各种⽂献、记录、资料,⼏乎全都搜罗来进⾏考察。
同时,主张决不“虚推古⼈”,决不把⾃⼰束缚在古⼈陈腐的错误结论之中,并且亲⾃进⾏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
像他⾃⼰所说的那样,每每“亲量圭尺,躬察仪漏,⽬尽毫厘,⼼穷筹策”。
由于祖冲之博学多才的名声,被南朝宋孝武帝派⾄当时朝廷的学术研究机关华林学省做研究⼯作,后来⼜到总明观任职。
当时的总明观是全国最⾼的科研学术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科学院。
总明观内分设⽂、史、儒、道、阴阳5门学科,实⾏分科教授制度,请来各地有名望的学者任教,祖冲之就是其⼀。
在这⾥,祖冲之接触了⼤量国家藏书,包括天⽂、历法、术算⽅⾯的书籍,具备了借鉴与拓展的先决条件。
潜⼼科学461年(南朝宋⼤明五年),祖冲之担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的从事,先后任南徐州从事吏、公府参军。
祖冲之在这⼀段期间,虽然⽣活很不安定,但是仍然继续坚持学术研究,并且取得了很⼤的成就。
462年(南朝宋⼤明六年),祖冲之把精⼼编成的《⼤明历》送给宋孝武帝请求公布实⾏,宋孝武帝命令懂得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讨论,最终,宋孝武帝决定在⼤明九年(465年)改⾏新历。
数学名人故事集锦
![数学名人故事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628302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7.png)
数学名人故事集锦1. 神童高斯高斯是数学史上最著名的神童之一。
他在3岁时就开始显示出对数学的惊人兴趣和才能,4岁时他已经可以计算出从1到100的所有自然数之和了。
8岁时,高斯开始对初中阶段的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独立地研究数学问题。
高斯14岁时,他已经自学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其中的所有内容。
当时的老师已经无法教给他任何新的知识了,于是高斯开始阅读一些更高级的数学书籍。
在17岁时,他已经发表了许多关于数学、物理和天文学的论文,成为了当时数学界的一个瞩目的新星。
2. 巨人牛顿牛顿是17世纪的伟大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他最著名的成就之一就是发明微积分学。
他用它处理所有与力和运动相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引力学说。
得益于他的微积分学,牛顿发现了许多新的天文现象。
他发现,行星的运动可以用引力定律来解释,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思想,使得人们对于宇宙运动的理解有了巨大的发展。
牛顿还发现了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并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不过,牛顿的性格非常固执,而且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自学成才。
因此,他与同事之间经常发生争执,包括他与勒布朗在玻璃颜色的研究和他与勒内·笛卡尔在光的自然性质方面的争论。
3. 天才高斯-泊松泊松是19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是微分方程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名成就包括对复变函数的研究和三体问题的解决。
泊松的自闭症让他成为一个孤独的数学家,但也使他有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数学问题。
他的研究成果颇丰,包括对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论和力学的研究。
尤其是三体问题的研究,让泊松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
泊松还是法国科学院的成员之一,并在多个领域担任了重要的科学职务。
他的名字也被用于描述许多数学概念,如泊松分布、泊松算子和泊松方程。
4. 巨人费马费马是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被认为是现代代数和数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最著名的成就之一包括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即无法找到任何自然数a、b和c使得a的n次方加上b的n次方等于c的n次方,其中n大于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数学的名人故事(精选)数学的名人故事篇1欧拉(1707~1783),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
他13岁便成为著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
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
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
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
据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
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论着多部。
欧拉这个18世纪的数学巨星,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者的地位。
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
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好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2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数学。
有一次,国王请他去测定金匠刚刚为其做好的王冠是纯金的还是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诫他不得毁坏王冠。
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
直到有一天,当自己泡一大满盆洗澡水里时,溢出水量的体积等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那部分体积。
那么,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根据水面上升的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的体积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
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全身赤条条地奔向皇宫,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而发明了浮力原理。
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原理。
伴随着这一发明,还产生了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岁月里,他的祖国与罗马发生战争,当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时,阿基米德还专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画的几何***形,凶残的罗马士兵刺倒了这位75岁的老人,伟大的科学家扑倒在鲜血染红了的几何***形上……阿基米德死后,人们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遗着全集》,以永远缅怀这位科学巨匠的伟大业绩。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3高斯(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一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
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
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著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
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
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
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
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4陈景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求学时,勤奋的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书院,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
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出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5在二十世纪之初,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发表了二十三个吸引人,但却让绝大多数天才数学家也大伤脑筋的问题。
其中第十问题描述为是否存在一般的算法可以判定所有的丢番***方程(整系数多项式方程)的可解性。
设想,存在一个机器对于任意一个丢番***方程可以判别这个方程是否可解。
数学家们常常通过简单而广泛的观察来处理大自然中无穷无尽又超乎解决能力范围的谜题。
这个特殊的问题引起了伯克利数学家茱莉亚罗宾逊的兴趣。
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罗宾逊与她的同事包括马丁戴维斯与希拉里普特南合作,最终给出了一种情况,否定回答了希尔伯特第十问题。
在1970年,一位年轻的俄罗斯数学家尤里马季亚谢维奇利用罗宾逊,戴维斯和普特南提供的思路解决了该问题。
由于其在数论方面杰出的贡献,罗宾逊成为了杰出的数学家,那是一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罗宾逊为它的解决铺平了道路。
在美国数学协会的一篇文章,“茱莉亚罗宾逊自传”中,她的妹妹和传记作家康斯坦斯里德写到“通常情况下,她永远不会刻意去收集自己的故事。
但就她而言,她在数学上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重要的。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6在1842年,剑桥数学教授查尔斯巴贝奇在都灵大学做了一场关于他的解析机器(第一台计算机)的设想的讲座。
此后,数学家路易吉蒙博将讲座笔记转录为法语。
年轻的女伯爵阿达洛夫莱斯被查尔斯惠斯通(巴贝奇的一位朋友)委托把蒙博的笔记翻译成英语。
由于其在记录时富有远见的记法,她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这份笔记在1843年被发表,洛夫莱斯在G部分增加了她个人的笔记,其中列出了一份计算伯努利数的算法。
实际上,她利用了巴贝奇的理论机器,将它变成了可计算的现实。
阿达洛夫莱斯为那些想要探索计算奥秘的人提供了一条路,并持续地影响着科技的发展。
尽管她们的贡献意义深远,这三位女性数学家的发现却经常被男性数学家的贡献所遮蔽。
据2023年联合国的估计,在世界上男人与女人的数量基本相同(101.8位男性对100位女性)。
由此我们受到启发,工作在数学领域的女性应该和这一领域的男性有大致相同的数量。
我们之所以没能看到这一点,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错误地认识了女性数学家的历史贡献。
考虑到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我们认为促进和鼓励更多的女性进入数学领域,在一个文明社会里,是大势所趋的。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7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听说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铃......”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还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
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
”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8维纳是最早为美洲数学赢得国际荣誉的大数学家,维纳最有名的故事是有关搬家的事。
一次维纳乔迁,妻子熟悉维纳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
她还找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新居的地址,并用新居的房门钥匙换下旧房的钥匙。
第二天维纳带着纸条和钥匙上班去了。
白天恰有一人问他一个数学问题,维纳把答案写在那张纸条的背面递给人家。
晚上维纳习惯性地回到旧居。
他很吃惊,家里没人。
从窗子望进去,家具也不见了。
掏出钥匙开门,发现根本对不上齿。
于是使劲拍了几下门,随后在院子里踱步。
突然发现街上跑来一小女孩。
维纳对她讲:“小姑娘,我真不走运。
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钥匙插不进去。
”小女孩说道:“爸爸,没错。
妈妈让我来找你。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9在抽象代数中浸润一段时间,会接触到一个经常出现的名字,那就是艾米诺特。
她的工作涉及的领域从物理到近世代数,使得诺特成为数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她1913年在变分法上的工作,诞生了诺特定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数学定理之一,并且这个定理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