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探析

合集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作者:邓志新罗美玲王丽婷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0年第11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

在职业教育方面,推进粤港澳职业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支持澳门建设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发挥澳门旅游教育培训和旅游发展经验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迫切需要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培养数量充足、能力过硬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与保障,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和教育生态圈的融合。

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各具特色,优势突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有利于实现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应用型人才支撑。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从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职业教育示范区。

一、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协同创新起源于“协同学”,由德国赫尔曼·哈肯(Haken Hermann)提出,协同学就是研究一个由大量子系统以复杂方式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复合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子系统间通过非线性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协同效应,使系统形成有一定功能的空间、时间或时空的自组织结构。

协同创新源自拥有共同目标的参与者组成虚拟化网络小组,应用网络工具进行沟通交流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设计良好并可扩充演化的体系结构,可以随着市场一起发展,为合作对象提供一种稳定的固定节点并作为辐射状、长期存在的合作平台。

协同创新理论体现了系统权变的思想,随着参与协同各个主体关系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协同创新的模式从点对点、线对线的合作方式逐步趋向网络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各创新主体基于共同的目标,具有动态性、互补性、持续稳定的合作共生关系。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浅析及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浅析及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浅析及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连接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位优势:大湾区地处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便于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

2. 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获得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出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3. 产学研结合:在大湾区内,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距离较近,便于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国际合作:大湾区内有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国际间交流更加便捷,有利于引进国外优秀的人才和科技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1. 人才流失:由于许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去一线城市或海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活力。

2. 学科布局不均衡:虽然大湾区内有很多高水平的高校,但其学科布局不均衡,一些学科相对薄弱。

需要加大对薄弱学科的支持和培育,提升整体的科技创新实力。

3. 产业转型升级: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的制造业基地,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议:1. 加强人才引进和留住: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应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吸引优秀的人才留在当地。

要加强与其他地区高校的合作,吸引海内外优秀的学者和科研人员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和创新。

2. 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融合: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可以通过联合办学、学科交流等方式,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融合,形成互补优势,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3. 加大科研投入: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要加强与国际间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国外优秀的人才和科技资源,提升国际化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浅析及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浅析及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浅析及建议1. 引言1.1 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国家战略,旨在促进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南部,涵盖广东省全境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作为全球经济最活跃和发达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潜在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优质的高等教育机构。

在近年来,该区域的高校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在基础科研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还成为创新创业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高校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转型和发展至关重要,将对整个区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2 高校科技创新在大湾区的重要性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世界级湾区经济体中,高校科技创新更是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通过高校科研力量的整合和创新资源的共享,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高校科技创新也可以培育更多的科技创业人才,为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撑。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提升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整个湾区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加强科研投入、优化科研环境、推动产学研合作,才能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腾飞。

2. 正文2.1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现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其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存在一定的优势和特点,例如高校之间的合作紧密、科研实力雄厚、科研团队多元化等。

在高校之间的合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项目,促进了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合作模式在推动科技创新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湾区的高校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科研团队和高水平的研究设施。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情况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情况分析
01
为粤港澳大湾区
06
建设注入活力
02 优势互补
为粤港澳大湾区 05 建设提供强有力 的应用型人才支

03 04
合作共赢
协同创新
谢谢您的聆听
粤港澳大湾区
高校情况分析
目录
01
02
03
04
什么是粤港 粤港澳大湾区 调查情 如何加强粤港澳大湾 澳大湾区? 有多少高校? 况报告 区的教育合作?
PART 1
什么是粤港澳大湾区?
1.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的城市和特别行政区 2.规划粤港澳大湾区的目的
1.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的城市和特别行政区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 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 州、深圳、珠海、佛山、惠 州、东莞、中山、江门、肇 庆(珠三角)九个地市组成, 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 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 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 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 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 地位。

重点领域,也是
事关教育现代化
全局的关键节点
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 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 究中心。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 盟的作用,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 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 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 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建设人才高地
支持珠三角九市借鉴 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 才的经验和做法,创 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 人才环境,实行更积 极、更开放、更有效 的人才引进政策,加 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 作示范区
9个城市: 广州市85所 肇庆市5所 佛山市11所 中山市5所 珠海市6所 惠州市5所 江门市4所 东莞市6所 深圳市7所 2个特别行政区: 澳门12所 香港18所
PART 3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建设结合点的思考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建设结合点的思考

'()*年第)'期高教探索!7AC ?5$6=>98723$Q1:2598723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建设结合点的思考!蔡炜&耿丹青收稿日期#'()*,(0,'0作者简介#蔡炜&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耿丹青&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室助理研究员)$广州<+)((.+%!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大规划课题'2十四五1广东省教育发展规划与战略研究($'()-=]>B 1)-%研究成果之一)摘&要#粤港澳要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就要在已有的交流合作基础上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本文梳理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在办学管理*学生培养*科研协同创新*高校及创新创业联盟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情况&探讨了粤港澳高等教育议事协调机制*财政性经费流动与使用*知识产权保护与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现有宏观制度仍未完善的情况下&总结了粤港澳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尝试提出先行探索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关键节点的建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结合点&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结合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广东*香港*澳门三地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发展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如果单独把其中一地与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比较略显不足&如果把三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则显示出其完整的体系和强劲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由于内地和港澳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各自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为了跨越不同社会制度及高等教育发展体制机制差异&要在'一国两制(框架内&寻求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的有机结合点&使其成为最大公约数&切实使三地的制度差异转化为合作的独特优势&有效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职能作用&为国际一流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脉络自香港*澳门回归以后&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在办学管理*学生培养*科研协同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尝试&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和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办学管理'((+年&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于广东省珠海市携手创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下简称'g #!(%&是首家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g #!本科毕业生学成后获颁g #!毕业证书和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在内地*香港及国际范围均获得认可)'()/,'()0学年&g #!获教育部批准开展研究生教育)'()0年&g #!建立研究生院&开设研究型硕士*博士专业课程及授课型硕士专业课程&毕业生获颁香港浸会大学学位证书).)/'((*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澳门大学在广东省横琴岛建设新校园&并授权由澳门特别行政区依照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实施管辖)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占地约)4(*平方公里&比原有校园大约'(倍&-'1-可容纳约一万五千名学生)'()1年&澳门大学整体迁入横琴校区).'/'()1年&教育部同意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作办学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大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依法进行管理)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与0(多所国际知名院校签订协议&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二%学生培养)*-+年起&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始实行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工作)'())年&教育部宣布/.所内地高校对香港学生豁免内地联招考试&并于'()'年开始推行&学校依据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学生)'()/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1/&符合报考条件的港澳台学生可通过1种途径入读内地高校&分别是通过面向港澳台地区的联合招生考试&或者参加内地$祖国大陆%统一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合格&或者通过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台湾地区学科能力测试等统一考试达到同等高校入学标准&或者通过教育部批准的其他入学方式)'()-年&在国家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院校中&本科招生院校有.)/所&预科招生高校有)/所).+/ '()*年&对港免试招生高校新增)(所&总数达到))'所&招生高校根据考生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并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进行录取)其中广东省内有''所高校可对港免试招生&占全国数量近五分之一).//另一方面&应香港*澳门特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教育部同意香港*澳门特区有关高校从'((1年起在内地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自费生$其中澳门特区的高等学校在内地还可招收自费预科生和自费研究生%)'()-年&在内地招生的')所港澳高校有两种招生方式&一种是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所高校采用的统招方式&另一种是香港大学等).所香港高校和澳门大学等/所澳门高校采用的独立招生方式).0/&&$三%科研协同创新长期以来&香港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难以直接单独申请内地科研项目资助&需要与以内地有关单位合作的形式提出申请&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协议成立的联合科研资助基金&资助由内地和香港地区科研人员联合提出的研究计划及相关会议项目&在两地优势互补基础上&促进内地与香港研究人员或队伍在学术研究上合作).-/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支持海外及港澳+(岁以下华人学者与国内$内地%合作者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吸引海外及港澳优秀人才为国$内地%服务&发挥海外及港澳科技资源优势).*/科技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对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负责人&进行科研项目资助)'()-年&科技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提出&中央财政科技计划资助港澳机构的项目经费&相关项目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和向境外支付的有关要求&及时办理资金支付手续)港澳机构与内地单位联合承担的项目&项目经费可分别支付至港澳机构和内地单位&原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相关管理制度限定项目承担单位为内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相应拓展至符合条件的港澳机构)港澳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可以直接申请国家科技项目&拥有承担国家重大研发任务的资格&不需要再到内地寻找合作伙伴&也就是可自行组织研究团体*引进科研人才&直接透过公平竞争申请国家科研项目&并获取中央财政经费资助)'((+年&科技部同意香港大学两个实验室分别作为内地'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伙伴实验室在香港挂牌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随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科研机构先后获得科技部批准&一共成立)/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涵盖多个科技范畴).)(/'伙伴实验室(的名称表明香港有关科研机构需要与内地科研领域相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进行配对)如'().年*月&香港科技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成立'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推动国际'绿色显示(技术研究)'()-年*月&科技部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强创新科技合作的安排"&涵盖科研*科技合作平台与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成果转移转化等六个合作领域)同时&香港)/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正式更名为国家重-.1-点实验室&拥有更大自主权).))/在)**0年香港回归前后&中国科学院与香港部分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现与香港/所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共''个).)'/'()(年起&广东省教育厅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国际暨港澳台科技合作创新平台项目(.)./&重点支持粤港澳高校在双方经济关联较大的产业技术领域联合建立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开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研究&包括学科发展前沿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研究&提高广东省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合作研究&现已立项建设0-个科研合作平台).)1/其中有#中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建立合作发展委员会&先后在科技创新等)(个领域开展合作,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院士团队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开展诱导发光探针用于抗菌肽的作用机制研究,南方科技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深港微电子学院&等等)'()/年&广东省教育厅启动实施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首批立项建设广东药科大学与香港大学建设糖脂代谢病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建设教育大数据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建设热带大气海洋系统科学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建设大数据与机器人智能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与香港大学建设肿瘤分子生物学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目标是成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学术中心*集聚一流学者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创新基地)&&$四%高校及创新创业联盟'()/年))月&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发起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成员包括广东省)(所大学*香港*所大学和澳门0所大学&教育部港澳台办*港澳中联办以及三地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联盟的支持单位).)+/在此之前的'()/年/月&以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为发起单位的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正式设立).)//'()0年)'月&广东省教育厅指导粤港澳高校联盟联合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举办第二届'广东国际应用科技交易博览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与投资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论坛&积极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促进粤港澳三地专利技术的实施和转化).)0/'()0年)'月&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举办).)-/三地高校近-((个学生项目涉及现代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等-个类别&其中++个项目与投资机构达成签约意向&融资金额)4'亿元人民币)'()-年.月&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发布!创新创业教育粤港澳大湾区宣言"&积极发挥三地体制优势&共建共享一流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努力打造新增长极).)*/&&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粤港澳地理相邻*语言相通*文化相近&为三地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创造了许多便捷条件&但是三地间高等教育交流主要是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作为整体发展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尚未完善)例如#缺少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间和教育部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高级别教育议事协调机制)目前&三地只有广东省教育厅与香港教育局每年召开粤港教育合作专责小组工作会议&广东与澳门*香港与澳门*三地间未有常态化的教育工作议事机制)又如&其他科研经费过境港澳安排仍未明确)在实现中央财政经费过境港澳支持有关大学自主选择方向开展科研活动后&其他经费过境港澳有待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例如广东省级财政经费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经费等)广东的项目经费如能过境港澳使用&则有助于进一步引导港澳高校发挥科研特长和广东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形成'基础研究L技术开发L成果转化L金融支持(的创新全链条&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制度)还有&法律体系差异造成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前景尚未明朗)粤港澳三地分别实行不同的法律体系&其中香港具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粤港澳三地关于知识产权有效性的认定标准不一&知识产权案件判决结果难以互相认可和顺利执行)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许长青*卢晓中从制度同构出发&提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国民教育*战略规划等强制性制度同构,实施教育联盟*大学集群等模仿性制度同构,建立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模式*健全制度保障等规范性制度同构).'(/杨玉浩对办学模式进行研究&认为大湾区-11-高校建设可以分为广州输出模式和深圳引入模式&并提出以精炼的合作办学模式培养高端研究型人才&以分校区模式&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增加应用型人才培养).')/焦磊建议&建立实体化的高校战略联盟&制定湾区高校战略联盟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整体提升计划&实现联盟高校间的协同&发挥创新创业的聚集效应).''/欧小军认为&为实现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带来的'抱团创新(&亟待从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法律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的集群发展).'./鲁巧巧*劳汉生认为&对标纽约湾区&广珠澳高校发挥智库'核心增长极(作用,看齐旧金山湾区&港深高校当好湾区科技创新'涡轮器(,跟进东京湾区&*市高校共同发动湾区联合大学'新引擎().'1/李丹*高芳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还承担着探索打造国家教育改革压力测试区的重任).'+/何玮*喻凯*曾晓彬建议参考北极大学联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曾一帆建议借鉴欧洲'博洛尼亚计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发展).'0/&&三*建议着力推动的有机结合点粤港澳三地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条件下发展出不同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因为特色不同才为互相之间进行合作提供了可能)合作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各自比较强的方面进行合作&可以称之为'强强联合(,另外一种是互通有无&可以称之为'优势互补()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优势互补(&都有聚焦的环节&形成合作发展合力&可以称之为合作的结合点&对合作体系整体的构成具有重要支撑推动作用)已有的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建设从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参考模式提出了非常有意义的意见建议&本文着眼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建设的结合点)在宏观层面&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间合作议事常态化机制尚未完善&考虑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议事协调政府间结合点&采取重大事项一事一议的方式逐步完善协商机制,在中观层面&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为粤港澳合作办学结合点创造了天然条件&要切实发挥粤港澳合作办学结合点作用&加大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到境内办学,在微观层面&发挥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科研创新结合点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助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同时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产业的结合点&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发挥广东产业种类齐全*体系完备的优势&使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成为解决'卡脖子(技术的策源地和生力军)$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议事协调政府间结合点要完善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政府间合作推动不足的情况&就要加强通过公共政策手段明确方向*指引和引导预期)首先就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间&以及教育部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较高层级的议事协调机制&形成政府间的结合点)在'()*年.月)日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领导小组组长韩正要求粤港澳三地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积极协调配合&确保战略举措落地见效,中央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责&抓紧落实支持大湾区发展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深入研究&协调解决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的重大问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出席会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从出席和参加会议人员情况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是为推动大湾区规划从国家层面成立的统筹决策和推进实施的重要机构)与此同时&参考科技方面工作的情况&科技部与香港特区政府从'((+年起成立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促进开展项目课题的实质性广泛合作&推动香港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大局)教育部与广东省每年召开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合力推动解决广东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当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行政部门议事协调机制&通过政府间结合点&才能有效在'一国两制(框架内制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合作发展法规*规划*政策&定期研究讨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点问题) $二%粤港澳合作办学结合点!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教育机构与内地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把合作办学实体作为结合点来看&港澳地区高校到大湾区内地合作办学&必须要有内地的教育机构作为合作办学方)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香港-+1-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合作办学者分别是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合作办学者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大学)如果港澳高校想借鉴澳门大学在珠海横琴设置校区&则招收学生不能以内地学生为主&而且地理位置必须紧贴香港澳门&比如深圳湾或者河套地区&可供选择的地方及生源将会受到影响)对于广东而言&本科高校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如果要推动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引进港澳高校到高教资源薄弱的地市合作办学或者设立校区是比较理想的选择)除此之外&还可以引进港澳高校到大湾区内地产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市&内地高校到港澳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本科以上层次人才培养)与此同时&可通过结合点推动粤港澳联合培养研究生深入开展)目前三地高校受制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本较高&特别是香港的住宿*生活成本较高&导致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规模始终停留在较低水平)只要空间布局得到落实&并且内地和港澳的科研设施条件达到同等水平&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本将会有效降低&通过高年级研究生跨境跨校的科研活动打通和维系导师间的交流合作渠道&在有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三地高校的科研合作) $三%发挥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科研创新结合点作用目前+个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在医学*教育学*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个方向开展合作建设)从广东省高校'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来看&广东药科大学的特色学科药学*华南师范大学的重点学科教育学*暨南大学的重点学科生物学&以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可以自定重点学科&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建设要充分考虑和依托大湾区内地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包括所有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特色高校&如南方科技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等)对香港高校&可以考虑在%"#学科排名前'((名的学科中考虑&比如#香港大学的工程学*经济学与商学*微生物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微生物学*数学*药理学与毒理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材料科学*工程学&等等)对澳门高校&可以从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仿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学科考虑)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围绕国家和广东省重大需求&以粤港澳三地高校特色优势学科领域为主体&以首批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为基础&布局建设若干个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吸引汇聚港澳高校的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到粤开展科研合作)$四%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产业的结合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切实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高水平大学集聚和世界知名高校创新能力强&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与企业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推动大湾区内地高校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制度改革&包括对科研项目收益纳入绩效工资但不纳入总量管理等)加快大湾区内地高校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开展职业化科技成果转移人才队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共建高层次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等&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在创新创业企业孵化*科技天使投资*跨境技术转让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作用&深化粤港澳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港澳地区高校到内地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托现有的区域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探索知识产权在高校间转移&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有效流通)参考文献#!)"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2学校简介!%I<Q R"2OH H NG$<<3332SP92F6S2OK<9:< J TC SH,SG<P:H E C6S9H P C:<J TC SH,SP9#'()*,(','-2 !'"澳门大学2大学历史!%I<Q R"2OH H NG$<<3332 SY2F6S2Y C<i O,OJ:H<J TC SH,SY<OP G H C E8,Y P M F G H C:F G< OP G H C E82OH Y M#'()*,(0,).2!."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学校概览!%I<Q R"2 OH H N$<<33329SOK2F6S29:<i O,OJ:G<J TC SH<C U F E U P F3# '()*,(0,).2!1"教育部等六部门2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的通知!%I<Q R"2OH H N$<<3332-/1-。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协同发展的逻辑理路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协同发展的逻辑理路

第12卷第1期V ol.12No.12021年2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Feb. 2021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协同发展的逻辑理路孙竞(深圳大学职业生涯发展中心教研室,广东深圳,518060)[摘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湾区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不断展开,高校生涯教育也迎来了合作发展的新契机。

粤港澳大湾区在生涯教育、就业创业方面的发展和合作,为大湾区城市进一步的融合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

从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的未来协同发展路径来看,应秉持以机构保障为推动力量、以科研合作为创新基础、以师资培养促进协同发展、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创新制度的引导,促进大湾区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的协同共进、合作发展。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协同发展;就业创业[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1)01−0088−06“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国家层面的湾区发展战略,将全面推进内地9个城市与香港、澳门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大湾区战略的合作范围包含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生物医药、交通运输、环保能源等方面,教育作为大湾区合作战略的重要部分之一,为粤港澳地区的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019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共同达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教育发展意向书》,建立了良好的教育伙伴关系,大湾区的教育事业从而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

生涯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对生涯教育的定义不一,我国将其解读为:“在系统方法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和人生发展的内涵,让其在成长期间懂得如何选择、对各种变化进行积极应对、学会规划未来的生涯发展,而组织和开展综合性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1]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生涯教育的合作发展路径。

一、高校生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瓶颈教育部于2007年发布了《加强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全面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数字化:基于国际大湾区比较视角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数字化:基于国际大湾区比较视角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数字化:基于国际大湾区比较视角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数字化:基于国际大湾区比较视角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其中高等教育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高等教育数字化方面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国际大湾区的比较视角,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现状、挑战以及前景。

一、数字化教育的必要性数字化教育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教育资源数字化,实现教育的全球共享和信息的高效传递。

数字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数字化教育不仅可以改变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还可以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首先,随着湾区内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加和学生人数的增加,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数字化教育可以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其次,湾区内高等院校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数字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与全球顶尖学府接触,开拓国际视野。

再次,数字化教育可以促进湾区内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一个共享资源的平台。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现状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例,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和国际大学城,其高等教育的数字化水平相对较高。

香港多所高校已经建立了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各类教育资源供学生学习。

在香港的高校中,有许多著名的在线课堂资源,如香港中文大学的「Moodle」和香港科技大学的「Canvas」等。

通过这些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而在深圳,作为国际化创新城市,其高等教育数字化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深圳多所高校已经建立了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各类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

例如,深圳大学的「学分银行」可以帮助学生在线选课、查询课程资料,并提供实时反馈,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澳门高等教育数字化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其较小的高等院校数量和学生总数。

大湾区教育合作实践困境

大湾区教育合作实践困境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教育合作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大湾区教育合作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制约了区域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大湾区教育合作实践中的困境。

一、政策支持不足1. 政策体系不完善。

当前,大湾区教育合作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政策体系不完善,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难以满足区域教育合作的需求。

2.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虽然相关政策已经出台,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对政策理解不够深入,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效果难以充分发挥。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1. 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在大湾区,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如广州、深圳等地,而其他城市和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区域间教育水平差距较大。

2.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大湾区,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即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而弱势地区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有效补充。

三、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1. 教育管理体制不统一。

在大湾区,各城市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差异,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导致区域教育合作面临重重障碍。

2. 教育交流合作机制不完善。

在大湾区,教育交流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教育合作难以深入推进。

四、师资力量不足1.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在大湾区,教师队伍建设滞后,部分城市和地区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难以满足教育发展需求。

2. 教师流动机制不完善。

在大湾区,教师流动机制不完善,优秀教师在区域间难以实现有效流动,导致教育资源难以共享。

五、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1. 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不统一。

在大湾区,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不统一,难以对教育合作成效进行客观评价。

2.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

在大湾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难以全面反映教育合作实践中的问题。

六、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1.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大湾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城市和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支撑教育合作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推动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旨在加强粤港澳三地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本文将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的影响。

一、促进中港澳之间的人员流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港澳之间的人员流动。

通过打通粤港澳三地的交通网络和优化相关政策,人们的出行将更加便利,交往和合作更加紧密。

例如,大湾区内的高铁和跨境公交系统将提供更快捷、高效的交通服务,使中港澳三地的居民能够更方便地互相往来。

人员流动的增加将有利于促进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在大湾区内,学生和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跨越边界,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合作。

科研机构和企业也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促进中港澳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大湾区内汇集了华南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形成了一个经济活力之地。

通过加强产业布局的协同,将粤港澳三地的优势互补,推动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

大湾区内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例如,粤港澳三地在金融、科技和创新等领域有着不同的优势,通过加强合作和资源整合,可以共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湾区还将通过建设自由贸易区、推动金融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经济合作的水平。

这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入大湾区,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质量的增长。

三、促进法律与政策的互通互认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促进内地与港澳的法律与政策的互通互认。

在经济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法律的一致性和政策的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

大湾区将致力于打破区域壁垒,消除不同地区之间的法律障碍和政策差异,建立起更加统一和开放的法律与政策体系。

这将为粤港澳之间的投资和商业活动提供更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

粤港澳高校科研合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粤港澳高校科研合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则是整合三地科技资源的重要途径 。在 当前粤港澳 合作即将迈向新 阶段的重要时期 ,了解三地高校科 研合作 的现状 十分必要 。文章在调查粤港澳高校科 研合作现状的基础上 ,总结合作经验 ,对合作存在 的问题进行分析 , 并就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看法 。 粤港澳高等学校科研合作的现状 粤港澳三地高校在合作实践中探索了学者互访 、
目的 2 . % 。而且 集 中 在 香 港 大 学 、香 港 科 技 大 98 9 学 、香 港 中文大 学 、香 港理 工 大学 、香 港 浸会 大 学
3 .% 96
i ■I
等接受香港 大学拨款委员会资助的几所大学。接受 “ 香港政府”和 “ 香港企业 ”资助的项 目分别 为 1 9 项和 2 项 。接受 “ 8 香港其他”单位资助的项 目 也达 2 项 ,多 是来 自香 港 民间 的基金 会 和部 分社 团组 织 l

注 :图 1“ 东省部 分 高校 与港 澳科研 合 作项 目数 量” 广 横坐标 中的数字 “ — 0 分别代表 :中山大 学 自然科 学、 中 1 1” 山大 学人 文社科 、 中山大学 医药科学 。华 南理 工 自然科 学 、 华南理工人文社科 ,暨南大学 自然科 学、暨南大学人文社科 , 华 南师 范大学人 文社科 ,广东工业大学 自然科 学 ,汕头 大学 自然科学。
项目数量 科学类 的合作研究项 目有 9 ,社会科学类的合作 项 帅 鲫 阳 ∞ ∞ 加 如 ∞ m O 项 目有 1 项 。其他高校也逐渐有一些结合 自身科研 5
社会 、文化等多个领域 的进一步融合 。科技是推动 三 地 经济 社会 发 展 的关 键 力 量 。开 展 高 校科 研 合 作
高 教 探 索
2 0 年第 6期 09
Hi he uc n

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界面管理的现实与重构

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界面管理的现实与重构

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界面管理的现实与重构作者:尹雅丽马早明来源:《高教探索》2024年第03期摘要:新时代国家战略下,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深入发展,制约因素逐步凸显。

运用界面理论概念,对合作办学活动的协调性、动态性、功能性特点进行分解,将其困境归因为组织界面、流程界面、任务界面的结构性矛盾。

提出构建“结构-情景-要素”三维分析框架,进行界面管理系统重构。

针对组织界面,打造“资源共享体”,从区域规划、高校主导、差异互补出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协调性要素。

针对流程界面,设计“弹性协同体”,采用“高校+政府”模式构建弹性协同机制,升级内部自循环系统,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动态性要素。

针对任务界面,凝练“决策共同体”,厘清政府决策边界,构建“软性”监管,引入多元服务供给,优化功能性要素。

关键词: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界面管理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作为一项跨境教育活动,其本质在于实现不同办学主体间教育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整合,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创造出新的办学模式和知识成果。

然而,作为一项涉及多元主体的跨境合作办学活动,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需要突破多重场域边界和主体间边界。

从横向维度看,合作办学跨越了政策、教育、社会和经济等多个场域,要求在不同场域间实现有效衔接和有机协调;从纵向维度看,合作办学涉及中央政府、三地政府、港澳高校、内地高校、学生等多个层级的主体,这些主体在制度环境、组织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形成了主体间的边界壁垒。

因此,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跨越不同场域和主体间的边界,实现多元要素的交流和融合。

本研究尝试从界面管理理论视角探索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主体间要素交流和协同的微观机制。

界面(interface)作为跨学科概念,在管理学领域被定义为不同主体为完成特定任务而形成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界面管理(Interface Management,IM)就是对界面交互作用进行协调控制。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探析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探析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探析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方面取得最显著成就的地区之一。

作为中国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合作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也在迅速发展,高校合作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进行探析,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现状1. 合作机制的建立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协商、签署协议等方式,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高校间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师资共建等活动,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2. 学科交叉和资源整合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通过开设跨学科、跨校区的课程,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

通过学科交叉,不同高校之间的专业特长将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提高教育水平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 国际化办学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合作也在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

不少高校与国外知名学府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和管理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国际化的办学方式,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

二、面临的挑战1. 制度和政策的统一性粤港澳大湾区由于涉及到不同政治体系和制度的高校,面临着政策和管理体系的不同。

这对教育资源共享和学历互认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和管理。

2. 师资和教学水平的差异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之间师资和教学水平的差异较大。

一些高校的教学条件和水平较好,而一些高校却存在教学资源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

这对合作的开展和资源的整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3. 学科交叉的难度学科交叉需要不同高校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和资源整合,然而受制于学校文化、利益关系等方面的限制,学科交叉存在一定的难度。

对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的再认识

对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的再认识

对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的再认识王亚妮一、合作之背景(一)台湾高等教育现状1945年以来,经过改革和发展,台湾的高等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和更加自主的教育运行机制,无论是教育层次和办学模式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统计,台湾现有大学、独立学院(内设三个以下学院的大学—作者注)和专科学校,共计162所,其中大学117 所(公立46所、私立71 所),大学录取率就已达到97.1%,在全世界排名仅次于韩国,名列第二,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毛入学率还高。

台湾的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转入普及化,但是台湾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关键性问题。

问题之一:生源质量低。

台湾高校的高录取率的原因简单说就是:学校多,学生少。

特别近年来随着台湾大学数量不断成长,部分专科院校已面临招生压力,只能通过降低录取分数线来招录学生。

更有部分专科学校为了吸引学生,纷纷改制升级为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

在这种几乎人人有大学上的情况下,大学筛选人才的功能在不断弱化,高考录取率高直接导致生源质量下降,进而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

问题之二:教育资源浪费。

由于高校数量激增,同时财政投入不足,使得台湾每所大学运行经费急剧减少。

据相关资料显示,学生人均经费已倒退到15年前的水平。

部分民办高校因为招不到学生,导致办学经费短缺,使学校难以维持,濒临关门,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

(二)大陆高等教育现状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大陆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截止到2011年7月,大陆共有普通高校2359 所,其中,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 658 所,占大陆普通高校总数的27.8%。

在高等教育入学率上,至2011 年,大陆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3105 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6.5%。

大陆高等教育规模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总量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在大陆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的门槛的关键时期,大陆高等教育面临着两大挑战。

挑战一:如何再上规模?虽然大陆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进入大众化阶段,但是结合国情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大陆人口的基数大,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大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相对较低。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内地和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形成的经济合作区域,也是中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了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以下是几个对策建议:1. 深化合作机制:建立并健全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机制,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与沟通。

设立统筹协调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协调决策和推动合作项目的实施。

2. 优化产业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具备不同的产业特点和优势,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保证各自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

加强跨区域产业链的整合与合作,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的基础设施网络,以便于更好地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

4. 促进人员流动:建立更加便捷的人员流动机制,推动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由流动。

加强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享高素质人才资源。

5. 推动金融合作:发挥香港和澳门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加强与内地的金融合作。

建立金融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

6. 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力度,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共同保护湾区的生态环境。

7. 加强文化交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共享,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开展文化活动和交流项目,共同弘扬湾区的文化特色。

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需要各方加强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员流动和金融合作,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加强文化交流,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湾区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浅析及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浅析及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浅析及建议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在如此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推动其科技创新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的现状1.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尽管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科技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依然存在着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了科学家们开展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科技创新人才短缺在科技创新领域,人才一直是第一生产力。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科技创新人才相对短缺,尤其是在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方面的缺失,限制了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3.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虽然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这些成果的转化率相对较低,未能真正地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或社会价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创新事业的实际效益。

为了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率,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应该大力发展科研基础设施。

通过增加科研设备的投入和改善科研实验条件,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加速科研成果的产出。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通过加大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吸引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加入科研团队,并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和平台支持科技人才的成长。

除了科研成果的生产,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应该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展科研成果的应用领域,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增加对社会的实际贡献。

三、结语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解决和完善。

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能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才能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度现状调研及提升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度现状调研及提升研究

[收稿时间]2023-04-25[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度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2021WTSCX143)、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后转设时期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研究”(粤教高函〔2021〕29号)、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民办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发展策略研究”(GMG202204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黄小燕(1981—),女,广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学研融合、项目管理。

[摘要]产教融合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牵涉多方主体的跨领域系统合作。

了解产教融合现状、分析产教融合水平层次,有利于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高度有效衔接。

文章指出产教融合的深度取决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学校等各方主体,并提出提升产教融合度的对策和建议:教育服务外包或组建现代产业学院;明确政府定位,健全配套制度;组建工匠型兼职教师队伍;基于市场需求培育大学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18-0115-05September ,2023University Education校企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促进区域内各种要素和创新资源有序流动、缓解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实现区域经济和区域社会良性循环发展的指导意见,意在利用这些方式解决早期区域经济社会出现的发展失衡问题。

本质上,区域是一种由多个子系统相融合后形成的完整系统。

区域内部具有较为明显的高度聚集性,容易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这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也发生着深刻变化。

为了满足大湾区产业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华南理工大学积极推进产教融合,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大湾区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生。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的一大重要改革方向,旨在弥补传统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鸿沟,将教育与产业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效性。

华南理工大学认识到产教融合对于实现研究生教育与大湾区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至关重要,因此积极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起适应大湾区需求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首先,华南理工大学与大湾区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

通过与大湾区企业的合作,学校了解了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培养要求,并将其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中。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此外,学校还鼓励企业参与到研究生的指导和实习过程中,提供实际案例和项目,提高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学校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学校设立了专职教师岗位,聘请一批在大湾区产业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

这些专业教师不仅具备学术研究能力,还熟悉产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与企业进行定期的交流和合作,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开设了一系列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包括产业创新实践、企业运营管理、创新与创业等,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转化。

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基金和资源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鼓励学生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实践能力。

最后,学校加强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

学校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指导服务。

中心通过举办就业招聘会、职业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与企业沟通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优势经济区域之一,由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发布,该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和区域创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而区域创新则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在当前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如何促进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

只有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才能更好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和区域创新的发展,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合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跨境合作的深入发展,促进区域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当前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政府部门、高校机构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的融合发展。

本研究也将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的教育合作和创新提供指导。

最终目的是实现区域内高等教育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引领区域创新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教育集聚区铺平道路。

1.3 研究意义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地区,高等教育合作及区域创新一直是研究重点。

本文旨在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的意义在于,这一地区汇聚了世界级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创新能力,通过合作与共享,可以促进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和区域经济发展。

深化高等教育合作,也有助于推动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赢共享。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体制差异、师资培养和协同机制建设等方面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未来进路。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协同发展的一大现实困境。

在这一区域内,广东省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而香港和澳门的教育资源则较为有限,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公平,也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和就近入学的便利性。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政策层面上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体制之间的差异也是制约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粤港澳三地在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和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学生的跨区域学习和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促进协同发展,需要在政策层面上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机构,协调各地教育政策,形成统一的课程框架和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流动性和学历互认度。

师资培养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瓶颈之一。

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中,教师队伍的培养和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

粤港澳三地在教师培养机制、培训体系和能力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难以统一标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教师培养中心,共同探讨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和方法,加强师资培养的资源共享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整个区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最后,协同机制的建设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

当前,粤港澳三地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协同机制还不够完善,各地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交流平台。

为了构建一个协同发展的机制,可以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联席会议,由三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组成,共同研究和协商相关政策和问题,制定协同发展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计划。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内地广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作打造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中,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观点。

要加强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和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涵盖了不同的地域,各地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共同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可以通过建立跨区域的教育合作机制,鼓励学校之间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交流以及科研合作等活动,分享资源和经验。

要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具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就业机会。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与大湾区的产业发展密切结合,重点培养适应大湾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

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产教融合的机制,根据产业需求开设相关的职业课程和专业,培养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中国南方沿海,具有良好的外向型经济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强与国际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培养国际化人才。

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技发展的加快,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

可以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支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应加强区域内的合作和交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些趋势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大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探析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发展概念,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是中国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核心区域。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极点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的支持和培养。

高等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合作也成为发展的重要话题之一。

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包括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

这些高等院校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区域的差异性,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滞后。

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藩篱,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平台,导致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也有待提高,尤其是在面对全球化的海洋经济发展时,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可以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加强科研创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有助于推动大湾区的建设进程,提升大湾区的国际化程度。

通过高等教育合作,可以促进大湾区内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大湾区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使大湾区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教创新中心。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和推进。

加强政策支持,建立政策导向。

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制定政策措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落地。

政府可以通过给予奖励资金、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高等院校之间开展合作,推动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交流与合作。

各地高等院校可以建立联合实验室、科研中心等机构,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教学合作,加强师资队伍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生的跨校选课和交流学习,为各地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共建共享。

各地高等院校可以在教学资源、实
验设备、科研人才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共建,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打造国际一流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院校可以加强与国际一流的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动大湾区的国际化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
加强政策引导,搭建合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国际合作,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
教育合作的深入发展。

我们也需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培养和引导,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
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促进大湾区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政策支持,扩大合作
领域,推动高等院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相信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