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孙思邈的方药思想
孙思邈治痹思想探析
孙 思邈 ( 5 1 8 ) 京 兆 华 原 ( 陕 西耀 县 ) 用 牛髓 、 约 8 6 2 , 今 羊髓 、 肚 、 肾 、 肝 、 茸 、 角 胶 、 羊 羊 羊 鹿 鹿 白马 人. 唐代 杰 出 的 医药学 家 . 世称 孙 真 人 或孙 处 士 。 早 茎 等 , 者 多选 用地 黄 、 丝 子 、 后 菟 山萸 肉 、 仲 、 杜 巴戟 年 因遭 风疾 , 刻苦学 医 , 至老手 不释卷 , 于公 元 6 2 天 、 味子 、 斛 、 约 5 五 石 附子等 。 综上 , 治痹首 重 虚损 , 其 治 年撰成 《 急千金 要方 》 备 三十卷 , 十年后 又 撰成 《 三 千 疗 虚损 先补 心 肾的做法 .为我们 今 天治 痹 提供 了宝 金 翼 方 》 十卷 , 我 国医 学 作 出 了重 大 贡献 。 三 对 而现 贵 的思路 。 在 临床 常见 的 手腕 、 肩臂 、 膝等 四肢 关 节疼 痛 、 髋 肿 孙 氏处 于盛 唐时期 . 经济发 达 . 中外 文 化交 流广 胀 、 木 , 风湿 免疫 性疾 病 , 麻 及 如类 风湿关 节 炎 、 强直 泛 而孙 氏又学 兼 儒 释道 唐 书称 其 “ 谈 老庄 及 旧 善 性脊 柱炎所 表 现 的类 似症 状 . 属 中医痹证 范 围 。 统 孙 百 家 之说 . 好 释典 ” 他 的 医学 思 想 中 吸收 了不 少 兼 思邈 在他 的两部 著作 中未 把痹 证作 为一 类 单独 的疾 印度 ( 教 ) 学 理论 《 金 要 方 》 说 “ 水 火 佛 医 在 千 中 地 病来 论 述 , 不过 其 治 痹 思想 散 见 在两 书 “ 虚损 ” “ 、诸 风 , 和合 成 人 ” 只有 这 四气 合 德 . 能 “ . 才 四神 安 和 ” . 风论 ” 有关章 节 中 . 现总结 其治 痹思想 , 如下探 析 。 并 指 出 “ 有 四种 , 冷 痹 . 气 痰 , 邪 气 。 作 病 一 二 三 四热 1 治 痹重视 虚损 . 立风毒学 说 创 毒 ” 尤 重 风邪 在 致 病过 程 中的 作用 . 收 印度 医学 . 吸 在 千 中指 出 , 疾 风有 四 “ 孙 思邈 继 承《 内经》 《 及 诸病 源 候论 》 痹证 的认 中关 于 风 的理论 。 《 金翼 方 》 对 百 四种 . 总而 言 之 。 出五种 . 是 五风 所 摄 ……一 不 即 识 . 为“ 认 诸痹 由风 寒湿 三 气 并 客 于分 肉之 间 , 切 迫 为 沫 , 寒 则 聚 , 则 排 分 肉 . 裂 则 痛 , 则 神 归 日黄 风 , 日青 风 , 日 白风 , 日赤风 , 日黑 风 , 得 聚 肉 痛 二 三 四 五 之 . 归之 则 热 , 神 热则 痛 解 . 解 则 厥 , 则 他痹 发 . 其风 合 五脏 , 日 五风 . 痛 厥 故 五风 生 五 种虫 . 五种 虫蚀 此 发则 如 是 内不 在 脏 . 外 未 发 于皮 肤 , 分 肉之 五脏 … …若 蚀 人皮 ,皮 肤顽痹 。若蚀 人筋 .肢 节 堕 此 而 居 间, 真气 不能周 故为 痹 也 ”另 外孙 氏把 五 体痹 、 脏 落 ” 同时结合 中医理论 提 出 了对 风邪 新 的理 解 . 。 五 并 痹 同归 于“ 六极 ” 门下 . 强调 了痹证 由“ ” “ ” 由 痹 到 极 , 提 出风毒 致病 理论 .为 我们 后世 用祛 风解 毒药 治疗 实 到虚 的演变 发展 过程 并 把痹 证 的发生 看 作虚 损 痹证 奠定 了基础 病过 程 的一个 阶段 .把 痹证 的治 疗看 作 虚损 的治 疗 2 治 痹 注重扶 阳 . 用辛热 之 品 重 来论 述 。 至于 虚损 的形 成 . 氏强 调 内 因 的作用 。 孙 在 孙 氏推 崇 仲 景 《 寒 杂 病 论 》 认 为 其 “ 义 幽 伤 , 意 造 乃令 近智 所迷 ” 并 深 受其扶 阳思想 的 , 病机 上强 调正 气 亏虚 . 邪气侵 袭 的情况 . 时孙 氏指 隐 , 次 难悟 , 同
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现实意义
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现实意义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现实意义( 和建英印台区中医医院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是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他一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勤于著书~一生著书80余种~其中以《千金方》影响具大~写成了《大医精诚》、《大医习业》医德专著~全面继承和总结了唐以前医德传统~比较系统完整地论述了祖国医学医德思想。
号称“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被誉为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
本文就他的医德思想及现实意义~作如下探讨:一、孙思邈医道德思想的基本内容:1、医者必须具有仁爱之心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又说“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还说“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说明医者首先要把人的的生命看的高于一切~必须具有高度的仁爱之心~极端重视人的生命健康~把挽救病人的生命作为医者的最高职责。
2、医者必须具有“志存救济”、“一心赴救”“普同一等”的崇高思想境界孙思邈以“志存救济”为一生追求目标~“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这种崇高思想正是孙思邈成为大医的根本动力。
他说:“凡大医治病……勿避崄隙、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指出一切必须为救治病人着想~不论有多大的困难和危险~都不得有丝毫疑虑~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以至生命~这样才是普救天下众生之大医~否则则是戕害生灵之巨贼。
孙氏又说:“若有疾危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要求医者在治病过程中~不得以贫富贵贱、男女老幼、容貌美丑、亲朋怨友、聪明愚笨、民族国籍的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要求医者对于任何急于求治者~应该就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3、医者必须注意自身修养~仪态庄重大方孙思邈指出:“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简述孙思邈的虚损论治
孙思邈的虚损论治主要从虚损的范围、病因、以及治疗方法三方面展开。
首先,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详细论述了虚损的范围,他提出“五劳”、“六极”、“七伤”皆属于虚损的范畴,包括积聚、大风、湿痹、偏枯、浮肿、寒热、惊悸、喘息、消渴、血衄、黄疸等多种病证。
其次,孙思邈分析了虚损的病因,他指出虚损多由内因引发,主要因素有忧劳过度、积思伤心、所愿不得、意气所违、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
在治疗方面,孙思邈主张“补不足,损有余”,提出“补益”和“调理”两个基本原则。
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录了许多治疗虚损的方剂,如治疗产后虚损的泽兰丸,治疗虚损至深的鹿茸丸等。
同时,他还强调了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的关注,认为“忧思喜怒,或饮食居处皆能致疾”,告诫医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耐心引导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总的来说,孙思邈的虚损论治涵盖了疾病范围、病因以及治疗方法等各个方面,全面而具体,为后人在虚损类疾病的治疗上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药王孙思邈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的现实意义分析
药王孙思邈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的现实意义分析药王孙思邈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的现实意义分析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医学家,一般认为生于581年,卒于682年,隋唐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
自幼聪颍,精勤不倦,学识十分渊博,通老庄百家之学,精究医药,洞晓阴阳推步。
长年隐居山中修道行医,年犹百岁而视听不衰、神采甚茂,曾被唐太宗比作仙人羡门、广成子,赞曰“有道者诚可尊重”。
被尊为“药王”(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所载,道教俗神中有3位“药王”,分别是神农、扁鹊、孙思邈)。
因活唐高宗性命而受“真人”封号;宋徽宗时因其美利在民而特封“妙应真人”荣号。
孙思邈除了道学、医学成就彪炳史册外,其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在医学史和道教史上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医道同源思想“医道同源”是孙思邈医学思想的基础,在所著《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孙思邈强调医家除了熟读医书之外,还须读《老子》、《庄子》等道教经典,同时须精熟阴阳五行、天文气象、占卜相面等与道教相关的知识,称“如此乃得为大医”。
否则,“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后果极其严重。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序》中谓“禀气含灵,唯人为贵。
人所贵者,盖贵为生”,仙道贵生思想则贯彻在孙思邈的整个医学实践过程中。
《千金要方序》中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为了更好的掌握治病救人的技艺,对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孙思邈这种不远千里取经学艺的认真诚恳态度,所收到的成效是显著的,于己“在身之患,断绝医门(因孙思邈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于人“亲邻国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即收到了利己利人的良好效果。
在《千金要方》这一大型综合性方书中,道教痕迹随处可见,如五脏皆有神名:肝脏神名蓝蓝,心脏神名呴呴,脾脏神名俾俾,肺脏神名鸿鸿,肾脏神名??(可见于《老子中经第二十六神仙》),并各有数量不等的童子、玉女守候。
试析孙思邈有关精神病学的医学思想(一)
试析孙思邈有关精神病学的医学思想(一)孙思邈(约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
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不仅医技精湛,医德高尚,还着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其中《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学典籍。
该书共30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合方五千二百余首。
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的总结和反映了自《内经》以后,唐代初期以前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书中所用方药、养生食疗等方法至今仍被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1〕。
下面仅就孙思邈对中国医学精神病学的贡献及学术影响,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1癫证1.1确定癫病之病名在中国医学史上,癫病作为病名由来已久。
但在先秦时期,“癫”病是指形体颠仆的癫痛之病。
而那个遥远年代中对精神病有多种不同的称谓。
《吕氏春秋·知接篇》称为“苛疾”,高诱注曰:“苛,鬼神下(烧)人病也。
”又有“蛊”、“痴疾”、“狂易”、“丧心”、“(姐)病”等异名。
在《黄帝内经》中亦有相关的记载,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曰:“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癫疾”。
“癫”几乎是现代意义上的“痫”症。
癫由癫痫之癫而转指癫狂之癫,盖始于唐代。
具体而论,当首推孙思邈。
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府”中列有“风癫第五,狂邪针灸图诀附”,论六首、方三十四首、针灸法四十八首。
他还指出:“凡诸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有默默而不声,或复多言而漫说,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眼坐沟渠,吠食粪秽,或裸形露体,或昼夜游走,或嗅骂无度,或是飞蛊精灵,手乱国急。
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今针灸与方药并主治之。
”〔2〕从而确定了癫的命名,使癫病的理论与疗法自成一体,既有发病的原因,临床上的种种表现,诊治原则,又列举出一系列的诊断预测方法、方药、针灸等疗法。
1.2癫证出现的病因病机追述历代医家对癫证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以外邪叙述者,亦有从内伤论理者,有的认为是阳气偏盛,有的认为是阴邪有余,有的认为是寒能气滞,有的认为是阴邪有余。
孙思邈大医精诚主要讲了什么
孙思邈大医精诚主要讲了什么孙思邈大医精诚出自他的另一本著作《背急千金要方》。
是我国中医学上非常经典的书籍,那孙思邈大医精诚主要讲了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孙思邈大医精诚讲了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孙思邈大医精诚出自他的另一本著作《背急千金要方》。
是我国中医学上非常经典的书籍,也是后世研究中医的重要文献。
孙思邈大医精诚主要是讲述了医德方面的问题。
孙思邈《大医精诚》从两个方面讲述医德的重要性,一个是“精”,另一个是“诚”。
“精”就是说医者必须要有高明的医术,意思作为医者,必须要有好的医术才可以治病救人,因为人命比金子还要贵重,所以不能马虎。
而“诚”讲的是医者必须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对病人一视同仁,用诚心救人,而不是为了金钱去救人。
另外,在这本书中,孙思邈还觉得好的医者必须是光明正大,并且遇到权势也是不卑不亢的,更不能利用自己的才能沽名钓誉,而在人命关天的事情上,必须要用心,不能有任何的私心。
孙思邈《大医精诚》这本书主要体现了孙思邈的思想,他认为一个好的医者,不应该只是拥有好的医术,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要多加培养,要做到对病人一视同仁,不因为病人的身份而差别对待,特别是不能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做一些有违道德的事情。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孙思邈给后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本医学典籍,更是一本道德典范,让后世从医的医者们有一个典范,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孙思邈之所以被后世崇敬,不仅仅是他的医学成就,更多的是他的品德高尚。
孙思邈的著作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者,在医学方面的成就非常高。
而孙思邈的著作也非常多。
据不完全统计,孙思邈著作大概有八十几种,不过其中很多都已经失传了。
现在我们所能了解的主要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还有《老子注》、《庄子注》、《福禄论》等等,其他的冠名孙思邈的著作还有四十多种,但是到底是不是孙思邈所写的已经不能确定,而且其中大部分已经失传,更加不能考究作者到底是谁。
孙思邈著作里面最为让后世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孙思邈总结了什么思想
孙思邈总结了什么思想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集医、药、养生、养生等多方面的学问于一身,对中国的医学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孙思邈以其卓越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许多独到的思想,对医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面就简要介绍孙思邈的思想。
首先,孙思邈提倡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对疾病进行分析和诊断。
他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辨证施治可以将疾病的根源找出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他提出了温病学说,认为热病是由外邪侵入人体引起的,透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对疾病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制订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孙思邈提出了“上工下甘”的用药原则。
他认为医生应该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选择不同的药物和剂量,即对重症患者使用猛药,对轻症患者使用温和的药物。
此外,他还强调了药物的配伍注意事项,指出一些药物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地选用药物,并注意合理搭配,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此外,孙思邈还提倡养生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可以促进人体健康的发展。
他主张适度运动,保持心态平和,遵循节气养生等。
同时,他还提出了许多饮食疗法,通过食疗调理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总结了许多药膳食疗的方药,既可以调理身体,又可以治病。
最后,孙思邈还强调医德医风的重要性。
他认为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不能为了追求名利而滥用医术,更不能对患者肆意索贿。
他把“中医精神”的核心概括为“仁爱、诚信、勤奋、专业”,以此来规范医生的行为。
综上所述,孙思邈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杰出代表,总结出了许多独到的思想。
他提倡辨证论治,以及“上工下甘”、“急事甚药”的用药原则,强调养生和医德医风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不仅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世的医学研究和医德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孙思邈总结了什么思想内涵
孙思邈总结了什么思想内涵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他被誉为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巨擘。
他的学说深受后人推崇,延续至今。
下面将介绍孙思邈思想内涵的一些重要方面,包括医学观点、药物疗法、养生之道等。
首先,孙思邈的医学观点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
他主张“明治令方,先疗其本”,强调以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为治疗的首要任务。
他指出,疾病的产生与外界环境、饮食居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以及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调节。
此外,孙思邈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平生无病,晚年福寿”的观点,认为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比治疗病症更重要。
其次,孙思邈的药物疗法贡献卓著。
孙思邈广泛研究和应用了中药方剂,他倡导了“论病用药”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他创办了数十种中药方剂,如解郁汤、四君子汤等,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此外,孙思邈还研制了一些草药,例如补阳降火汤,具有良好的疗效。
他的药物疗法为今后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医药经验。
此外,孙思邈非常重视养生之道。
他主张“养无适,无病生”,认为要通过适当的饮食、生活方式和锻炼来保持身体健康。
他提倡节制饮食,注重蔬菜水果的摄取,避免过量摄入油腻食物和糖分。
孙思邈还推崇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活力。
此外,他对于保持心理健康也给予了重视,他主张心平气和、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促进身心的健康。
最后,孙思邈的学说强调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
他注重通过教育和培训将自己的学说传授给后人,培养医学人才。
他开创了中医学的新局面,对后来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说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孙思邈的思想内涵包含了医学观点的独特性和实用性、药物疗法的贡献、养生之道的重视以及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等方面。
他对于医学、药学和保健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医药知识和经验,对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孙思邈医德思想所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
孙思邈医德思想所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摘要: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内在质量和价值的关怀与重视,这也正是现代人所呼唤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质所在。
倡导弘扬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反思医学的功能和本质,给病人以人性的关怀,重振中国医学人文精神,目前仍然是医学高校和医务界广大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关键词:孙思邈;医德思想;医学人文精神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今陕西耀县孙原村人,世人称之为“药王”,其所著《千金药方》、《千金翼方》是中医古典中的名著,受到日本、朝鲜等国医药学家的世代推崇。
在医学史上,他与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三大医圣”;在道教史上,他又与葛洪、陶弘景并称“三大道医”。
他十分重视医学理论研究,注重博览群书,在《大医苍生》中提出了作为“苍生大医”的四个基本条件。
特别是其著作《大医精诚》是中华医学宝典中最典范的一部医德著作,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医学人文思想与精神。
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主要有一下十个方面:①医生必须以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疾苦为唯一职责,而不应有别的欲望;②医生对待病人必须一视同仁,不得因任何原因加以歧视;③医生必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敢于承担责任,一心救助;④医生不能沽名钓誉;⑤医生为病人治病要不怕脏不怕累;⑥医生诊病必须仔细准确;⑦医生要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⑧医生应替病人着想,尽量使用便宜药替代贵重药,对医方不要保密不传;⑨医生必须精研医术,切忌浮躁骄傲;⑩医生应尊重同行,互相学习,而不应互相嫉害。
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内在质量和价值的关怀与重视。
医学人文精神即尊重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关怀病人,同情病人,给病人以亲人般的人道之爱。
孙思邈医德思想正是现代人所呼唤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质所在。
具体地说,孙思邈医德思想中所蕴涵的中医人文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以人为本、人命至重的人本精神“崇尚生命,重视生命,维护生命健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医人文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论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
论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
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
一、生命伦理
1.尊重生命:孙思邈倡导珍若宝贵的生命哲学,认为生命的价值不可忽视,且要尽可能拯救每一个病患。
2.生命不可侵犯:孙思邈在《启发》中强调,人的思想和自由不可侵犯,唯有尊重这一原则,才能真正营造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
3.物理疗法与心理疗法并重:他认为,总要在物理疗法的前提下注重心理疗法的实施,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使患者早日康复。
二、治疗伦理
1.药物临床实践要有原则:孙思邈认为,临床实践要求有严格的标准,不能滥用药物,以免对病人造成伤害,只有遵循此一原则,才能取得
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2.以施比受更重要:他认为,医生担任的职责和使命不是以受比施更重
要,而要以施为主。
医生应当把真正的尊重和关心带给患者,帮助他
们度过困难,使他们拥有新的生活。
3.医患信任关系:孙思邈强调了医患之间永久、坚实、双向的信任关系,他认为,医生不可以自私自利的行事,而要倡导爱护患者、珍爱生命
的伦理态度,处处遵守医疗规范,为患者痊愈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精
神得到满足。
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思想
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思想教科书上介绍了药王孙思邈在医理、方药、养生以及医德的弘扬方面对后世的巨大贡献,我今天介绍的是他在针灸方面对我们后世产生的影响。
孙思邈从医八十余年,汇聚唐以前诸家的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并结合自己的长期实践,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著作,被后世誉为“临证全书”。
《要方》第2O~30卷和《翼方》第26~28卷都分别记述了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各种疾病与杂症以及针灸宜忌等。
通过在网上搜索到的一些资料我把他在针灸方面的学术贡献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孙氏重视疾病的早期防治,首次提出预防疾病的保健灸法。
提倡用艾灸预防传染病,指出化脓灸三两处可提高人体抵抗力,以预防瘴疠温疟。
2、辑录针灸处方,收载针灸处方一千余条,其收集之多,范围之广为他书所不及。
3、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孙思邈力主针药兼施,针灸并重。
在临证治疗中很重视针灸与药物的配台运用,他在其著作中所记述的许多疾病的治疗,都是针药兼施。
他说:“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
……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他认为针灸与药物各有专司,两相配合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同时孙氏又认为,针药并重并不是简单的并用,临证时需辨证取法。
所以他说“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而灸之。
”这种按证取法的治疗思想充分发挥了各种疗法的优势,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4、注重诊脉施术、提高临床疗效。
他认为用针施灸必须在察脉辨证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疗效。
他说:凡欲针灸,必先看脉”,“每针常须看脉,脉好乃下针,脉乱勿乱下针也。
”5、丰富艾灸疗法、临证讲究权变,即施灸量还要根据患者身体强弱和病情轻重来确定。
6、整理经穴,绘制《明堂三人图》,以甄权所撰《针经钞》为蓝本,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按位分经绘制了三幅彩色《明堂经图》。
这三幅图分别从正,背,侧三个方向来绘制,并用五色笔标明了不同的经络走向。
还确立四种指寸取穴法:①取手中指第一节为一寸;②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③一夫法;即以横四指并拢为一夫;④尽中指长为三寸,即:“一云三寸者,尽一中指也”。
孙思邈学术经验的临床体会
孙思邈学术经验的临床体会孙思邈是中医临床经验的最大建立者,他出生于南宋,治病以“实证为本”的理念一直延续到当今。
他的理论发展和临床实践的经验深深影响了中医发展过程,他的学术经验在指导现代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孙思邈的理论发展孙思邈以实践习得自己的中医理论。
他发展了“辨证论治”的理论,把病情,用药,用量以及操作等都列为四大要素。
他所突出的“辩证论治”法是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通过分析病因、诊断大病小病,加以整体疗法来治疗病人。
他将八大病因(药物、血液、饮食、调节、体毛、暴晒、体质和气象)进行了分类,并用经络、脏腑辩证论治、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手段治疗病人。
因此,孙思邈为中医药谱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不仅建立了中医学的科学框架,而且为今天的中医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孙思邈的临床实践孙思邈曾在梅州实践过他的理论,他重视观察病人的体征,仔细检查其脉象、体质等,并考虑患者的体质是否适应自己的治疗方法。
孙思邈的重要发明是药敷法,他建立出实用性最强的治病方法之一。
他认为,采用药敷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疾病得到治疗。
孙思邈还发明了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疾病的方法,例如用汤剂来清利经脉,改善气血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病症。
三、孙思邈对当代临床实践的影响孙思邈的理论发展与临床实践经验深刻地影响着中医药的发展,为现代临床提供了一种更新的模式。
例如,孙思邈的“辨证论治”理念在当今临床实践中依然得到广泛应用,使治疗更精准,而“药敷法”也成为现代治疗疾病中比较主要的方法之一。
此外,孙思邈强调饮食调养,重视机体调节,提倡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发生,而且可以改善机体的内部环境,增强免疫力,维持机体的平衡,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病症。
总之,孙思邈的学术经验为现代临床实践指明了方向,即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以“辩证论治”为基础,通过综合治疗疾病,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积极防治疾病,使病人有更大的幸福感和福祉感。
孙思邈的学术经验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领导中医发展的正确道路,为中医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使中医越来越受到国人的欢迎和欣赏。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针灸学术思想浅析
下 医 医 已 病 之 病 。 故 孙 氏 的 “ 未 病 ” 思 想 包 括 i层 含 ” 渝
义 :未 病 先 防 、邪 伏 防 发 、既 病 防 变 。
针 , 即 瘥 ,灸 得 之 。 义 如 “ 脉 紧 ,脐 下 痛 ,宜 服 当 归 ” 尺 汤 , 灸 天 枢 ,针 关 元 补 之 。 对 月 经 不 调 、痈 疽 瘰 疬 、 目 ” 病 、 痹 病 、 口病 、齿 病 、伤 寒 汗 吐 下 后 诸 证 、 坚 瘕 积 聚
“ 口脉洪 大 ,胸 胁 满 ,宜 服 生 姜 汤 、 自薇 丸 ,亦 可 紫 菀 汤 寸
思 邈 传 》 记 载 : “ 岁 就 学 , 日诵 下吉 。 弱 冠 ,善 谈 庄 老 七
及 百家 之说 ,兼 好释 典 。 ”他 以 “ 自首 之 年 , 未 尝 释 卷 ” 的
精 神 致 力 于岐 黄 之 学 ,勤 求 博 采 、泽 兰 济 世 。终 成 隋 唐 一 代 大 医。 《 急千 金要方 》共 3 备 0卷 , 载 述 广 博 、条 理 清
… …
《 急 干 金 要 方 ・ 例第 六 》 巾 ,孙 氏 给 出 了具 体 的 预 备 灸 防疾 病 的 保 健 灸 法 , “ 人 吴 蜀 地 游 宦 。体 上 常 须 两 处 凡
灸 之 , 勿 令 疮 暂 瘥 ,则 瘴 疠 温 疟 毒 气 不 能 著 人 也 ,故 吴 蜀
思 邈 所 著 。 孙 思 邈 ( 公 元 5 1 6 2年 ) 约 8— 8 ,京 兆 华 原 ( 陕 今 西 耀 县 )人 ,困 自幼 赢 弱 多 病 而 发 奋 学 医 。 据 《 旧唐 书 ・ 孙
中医典故孙思邈的医术智慧
中医典故孙思邈的医术智慧中医典故孙思邈的医术智慧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典籍和经典医案。
其中,孙思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医药学家,他的医术智慧为后人所推崇。
本文将从孙思邈的生平背景、医术理念和贡献三个方面,探讨他在中医领域的重要影响。
一、生平背景孙思邈(581年-682年),隋朝至唐初时期的医学家和药学家。
出生在江苏省如皋市,幼年时期便开始学习医学。
他勤勉好学,钻研医术,成为当时备受赞誉的医者。
同时,孙思邈还是一位多产的作者,他的医书和医案流传至今,对后人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医术理念孙思邈倡导“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心情舒畅”的保健观念。
他认为饮食、起居和情绪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保持适度的饮食,规律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才能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平衡。
孙思邈注重以中药调理身体。
他深谙中药的疗效,通过对草药的组方和煎煮方法的研究,开创了一批有效的治疗方案。
他提倡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深入研究每个病人的病情和体质,为其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孙思邈也重视中医的预防和保健作用。
他提出了“既已阳为阴势”,即在人体阳盛阶段已有阴虚的趋势。
他主张适时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三、贡献孙思邈的医术智慧对中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书籍《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方》被誉为中药方剂的宝库,为后世中医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他的医术理念被后人广泛传承,对于今天的中医药学习和实践仍有着重要意义。
孙思邈的贡献不仅限于药物治疗,他还致力于外科手术的发展。
他发明了许多外科手术工具,并开展了一系列复杂的手术。
他的外科医疗技术在当时被认为是先进的,为医学史上的外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孙思邈对于研究季节性疾病和环境影响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他观察并总结了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病理现象,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论孙思邈以其卓越的医术智慧和对中医药发展的伟大贡献而被后人所钦佩。
他的医术理念和治疗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看孙思邈的养生理念
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看孙思邈的养生理念武跃进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摘要:孙思邈的养生理念成为今人养生的瑰宝.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一、养生都契在于养性.孙氏将养性列在养生之首,与‟-3今的健康基石:心理平衡相合.二、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此观点应合了今人养生提倡的合理膳食.三,运动强身,健康至宝.孙氏的运动强身观,比伏尔泰的“生命在于运动”理论旱了12个世纪.四、消未起惠,活未病疾.告诫人防患未然.五、健康在我,本非由天.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六、环境卫生,健康保证.孙氏的环境卫生意识极其超前.七、理念周遍,颇富人性.孙氏的养生理念,极具人性化,容易被今天多数人所接受.一代宗师孙思邈(58I--682)给我们留下了具有理程碑意义的姊妹巨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o今天,两部著作不仅成了医学界探幽讨源的圭臬,也成了芸芸大众养护生命的瑰宝。
孙氏的养生理念具有鲜活的指导意义。
与他同时代的唐朝人诗圣杜甫发出了:“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曲江》)的感叹,大师却以他101年的数寿,当时极其罕见的高龄,诠释了自己所创养生理论的正确。
大师言“五福寿为最”,笔者下面对孙氏的养生理念进行辨析,以飨热爱生命的广大读者。
养生都契在于养性养生重在养心,重在养性。
这一点早就为先生所悟。
《千金要方》第二十七卷、《干金翼方》第十二卷,两个整卷中,大谈养性。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将养生大要总结出十条:“一日啬神,二日爱气,三日养形,四日导引,五曰言论.六日饮食,七日房室,八日反俗,九日医药,十日禁忌。
”把“啬神”、“爱气”列为首二条,所谓“啬神”,就是恬澹虚无,排除杂念,做事有节有度,绝不放纵情志。
所谓“爱气”,是在啬神的前提下,以己之神,养己之气。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语)。
做到此二点,疾病就不会干犯。
“人之所以多病,当由不能养性”又如先生所说:“恬澹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守内,病安从来?”他又为我们列出了著名的养生“十二少”原则:“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大医精诚--浅论孙思邈的医德观--习医者必读,求医者也必读
摘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篇,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大医者的两个问题: 第一是精, 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 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 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 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 以“见彼苦恼, 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
从医者如不诚, 不可能成为大医, 大医必然诚。
凡治病, 医生只是外因, 病人是主要因素(治病靠针药, 行药靠神, 病人之神), 医者诚而病人不诚, 治病不会有结果, 治病也是随缘, 所以诚的论述删去, 只谈精的部分。
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 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 亦有内异而外同, 故五脏六腑之盈虚, 血脉荣卫之通塞, 固非耳目之所察, 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 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 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 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 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 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 虚而损之, 通而彻之, 塞而壅之, 寒而冷之, 热而温之, 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 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 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 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 读方三年, 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 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不得道听途说, 而言医道已了, 深自误哉。
译文:晋代学者张湛说: “经典的医方难以精通, 由来已经很久了。
”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 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
因此, 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 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 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 一定先要诊脉,舌诊来了解它。
但寸关尺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的不同;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 有高低浅深的差别。
肌肤有厚薄、筋骨有强壮柔弱的区分, 只有用心精细的人, 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
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 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 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 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 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 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
孙思邈总结了什么思想
孙思邈总结了什么思想孙思邈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和科学家,被誉为医圣。
他的医学理论与实践对中国传统医药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是关于孙思邈思想的详细介绍,约1000字。
孙思邈的思想总结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医道观念与实践孙思邈在医学上提出了“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绝病”的理念。
他主张“上医”即预防疾病,通过平衡饮食、适当锻炼等方式来保持健康。
他也尝试使用草药、针灸等方法来治疗各种疾病,这些方法后来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追求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来治疗病症,强调治疗的便捷性和经济性。
他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人的体质、病情来进行具体的治疗,不迷信特定的疗法。
二、中西医融合孙思邈的医学思想不仅融合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理念,还吸收了当时的外来疗法,如佛教医学、阿拉伯医学等。
他将中医和外来医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
他不仅针灸等传统疗法,还使用了外来的药物,如金银花、炭等,扩大了治疗疾病的工具箱。
三、注重实践与经验孙思邈强调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他多次亲自实践演示,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在医学著作中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治疗案例和实践经验,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
他的经验主义强调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他曾说:“老师能教我一生三年,三年的时间能我一生饱知。
”这体现了他注重学习和实践的态度。
四、强调动态观念与统一性孙思邈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是相互关联的,认为人体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的观念,即认为人体的健康是在各种因素的相对平衡中得以维持的。
他主张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人体的整体情况来调节,不仅关注表面上的症状,还要深入了解疾病的根源。
孙思邈的医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医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为中国传统医学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他的治疗理念和经验强调了医生的实践功底和经验积累的重要性,并鼓励医生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试析孙思邈遣药组方特点转帖
试析孙思邈遣药组方特点转帖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远绍前朝医家精华,旁搜域外医家成果,主要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组方特点:一、简易见长,如治呕哕方,仅用一味芦根汤饮服,治吐血方用生地黄汁吞大黄末。
二、平正取胜,当归建中汤治产后虚羸,苇茎汤治肺痈,独活寄生汤治痹症,皆是立方平正,配伍严密的王道之剂。
三、奇崛繁杂、孙师许多方剂是我们今天用辨证论治精神来衡量难以理解的。
如镇心丸治虚损惊悸,失精。
用药达35味之多,既用人参、地黄、当归,又用牛黄、大黄、石膏,又用乌头、细辛、干姜……处方寒热温凉气血攻补兼备,至为繁杂。
故清代名医徐大椿认为仲景之学到了孙氏就:“古圣制方之法不传矣,此医道之一大变也。
”由仲景到孙氏,变是肯定的,是否如徐氏那样认为变坏了,问题恐怕没这麽简单。
这些方剂庞杂繁乱,不易被人理解,有些医家颇有微词而不被重视,其方之杂正是奥妙所在,体现了制“方反激逆从”妙用,庞杂组方或奇特配伍往往能起沉疴愈危疾,此即裘沛然教授所谓“大方复治法”。
本法集寒热温凉气血攻补于一方,治疗某些表现为气血同病,病邪深痼,寒热虚实夹杂病症,大方复治法就是重方和反佐法的综合疗法,是法使用药物多,寒热温凉补泻兼容,运用恰当有奇特疗效,人身之病变化无穷,岂可以一法应无穷之变,立方遣药并不拘于药味之多寡,主要在于契合病机,大方复治法并不是杂凑之方,其中实寓有巧思及严密配伍。
正所谓"杂乱有章"也。
孙思邈伤寒温病的方证论治体系的特点
孙思邈伤寒温病的方证论治体系的特点1.前言中华医学源远流长,众多中医经典流传至今依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中,孙思邈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被誉为中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他提出的伤寒温病的方证论治体系,对后代医学家造成了巨大影响和启示。
2.方证论治体系的特点2.1.方证合一孙思邈提出的方证论治体系首先强调了方证合一的原则,即方药与证候相辅相成。
他认为,药物起到的作用并不单纯是对症状的治疗,更重要的是调理整个机体的气血、阴阳等方面,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孙思邈首先考虑的是相应的证候,然后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是他方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特点之一。
2.2.治病取穴,以点带面孙思邈在方证论治体系中提出了治病取穴,以点带面的观点。
他认为,在针刺治疗中选取的穴位不止是治疗特定部位或病症的效果,还能直接或间接地关联到其他部位和病症的诊疗。
因此,选择合适的穴位不仅仅是对病症的治疗,而是综合考虑整个人体的状态。
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了孙思邈方证论治体系的又一大特点。
2.3.食疗与药物配伍孙思邈方证论治体系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食疗与药物配伍。
他强调了人的饮食对疾病的治愈和预防的重要性,并指出了许多药膳和饮食的治疗效果。
此外,他还告诉医生们如何将食物和药物相互配伍,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非常实用,而且安全无毒,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3.总结孙思邈方证论治体系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方证合一的原则,治病取穴,以点带面的方法以及食疗和药物配伍的原则。
这些特点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与理念,特别是在治疗温病和伤寒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还可以从这个体系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并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不利有著效,久服又能延年。
成都中医学院杨殿兴认为:“金匮肾气丸乃阴阳双补之剂,不但温补肾阳,又能滋养肾阴,且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又有山药、茯苓兼顾脾胃,一方之中,顾及先后天两本,是老年性咳喘患者固本之良方[4]。
他主张对老年痰饮咳喘患者,在夏季疾病未发作时,用金匮肾气丸和人参蛤蚧散合方,日服一剂,连续服用1~2月,冬季可减少发作或不发作,颇为可取。
《金匮要略》阐发内科杂病甚为透彻,其中有一部分疾病如中风、历节、血痹、虚劳、咳嗽、上气、胸痹、心痛、短气、肾着、水气、惊悸、下利等大都属于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书中提出的治疗原则和方药,不仅在历代对老年病的治疗中被奉为圭臬,而且至今仍沿用不衰。
如栝楼薤白汤能够缓解老年人的心绞痛;大建中汤可以治疗老年人胃脘痛;防己黄芪汤、泽泻汤治疗老年人高脂血症;薏苡附子败酱散、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老年阑尾炎症;温经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白头翁汤治疗老年细菌性痢疾等。
古方今用,已不限于原有范围,多同方异治,使用得当,确有立竿见影之效。
综上所述,学习《金匮要略》处处可见仲景重在预防、食疗与药疗相结合、扶正气以祛邪之良苦用心。
不少方剂立法严谨,药味精当,且行之有效,至今沿用不衰。
故认真研究,对于中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治,将会收益良多。
(收稿2005-07-25修回2005-09-10)
浅析孙思邈的方药思想
麦思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510405)陈治忠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籍教研室(510405)
孙思邀是我国初唐时期的著名医药学家(公元581年~682年,陕西省耀县人)。
生前医疗技术精堪,医德高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被尊称为“药王”、“仙人”,也被当时皇帝册封为“真人”。
所著为《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统称《千金方》。
《千金方》共60卷,方剂6000余首,包含内、外、妇、儿、五官、食疗、养生等,用药上除了分为上、中、下三品共365种之外,还记录了相当部分当时民间的土方土药,内容相当丰富,因此,历代医家均甚为推崇,宋・叶梦得《避暑录括》:“妙尽古今方书之要,今通天下言医者,皆以二书为司命”。
如今也是很多中医学工作者的主要方药参考书。
笔者在学习《千金方》过程中对其使用方药思想深有感触,略述如下。
疗法多样,不唯药饵 孙思邈虽为“药王”,其著作称名为《千金方》,主要内容是以方药为主,但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对药物的应用却客观对待,认为药物有其不足之处,必须与其他方法,特别是针灸疗法等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因此他强调作为一个好医生,必须懂得
药物的治疗作用之外,还必须掌握其他治病方法,如针灸、外治、禁咒法等,指出“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
”“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
……知药知针,固是良医。
”他在治疗很多疾病时均是针灸药结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根治某些疾患,例如,对脚气病的治疗,孙思邈特别强调药与其它方法的共同作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只用药物或只用针灸治疗均不能根治之,“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服散而不灸,如此者,半差(瘥)半死,虽得差者,或至一二年复更发动”。
对此,宋・高保衡十分赞同其观点,说:“苟知药而不知灸,未足以尽治疗之体,知灸而不知针,未足以极表里之变。
如能兼是圣贤之蕴者,其名医之良乎,有唐真人孙思邈者,乃其人也。
”
地道药材疗效之本 重视药物的产地、种植、采收、储藏、加工炮制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一用药第六中强调,要医治好疾病,除了与病人的个体因素、用药的处方是否正确有关外,与医生的用药是否地道也有密切的关系。
地道药材包括药材的产地、采集时间、炮
制方法等,“或曰:古人用药至少,分量亦轻,差病极多。
观君处方,非不慎重,分量多而差病不及古人者何也。
答曰:古者日月长远,药在土中生养经久,气味真实,百姓少欲,禀气中和,感病轻微,易为医疗;今时日月短促,药力虚软,人多巧诈,感病厚重,难以为医。
病轻药须少,疴重用药即多,此则医之一隅,何足怪也。
又古之医者,自解采取,阴干曝干,,皆悉如法,用药必依土地所宜,治十得九。
今之医者,但诊脉处方,不知采药时节,至于出处土地虚实,一皆不委,所以治十不能愈五六者,定出于此”。
因此,我们在药剂工作中只有必须保证中药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为医生和病人服务,保证医疗效果。
内外兼用治之方效 孙思邈除了针对不同的疾病应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外,他还在应用药物治疗疾病时也有外治法,在《千金方》中记载了多种外治法,如烫、洗、熨、贴、吹、粉、灌、摩等法,主要用于疔、疮、疖、肿等外科疾患,但也有运用于治疗内科疾患。
外治不仅单独使用,尚有与内服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加疗效。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叙述“玉女玉壶丸方”应用对中水毒的治疗就是内服与外用结合的例子,“中水毒,服(玉女玉壶丸)二丸,若已有疮,苦酒和三丸敷疮。
”如对内科疾患不孕证的治疗,“男服七子散,女服荡胞汤及坐药。
”如此内外兼治,方可告愈。
药、剂多样灵活运用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应用药、方多种多样,灵活运用。
在药物方面有传统的上、中、下三品共365种中药,同时还记载了当时民间大量的草药及其它,如内服烧牛屎焦末、井下泥涂腹、泔清和灶中黄土涂腹,治疗妊娠落胎后腹痛。
除此之外,孙思邈还大量使用生鲜药,包括植物药和动物药,如生栝楼根汁治疗消渴、淋证等;鲤鱼汤治疗妇女体虚;而肥羊肉、干姜、当归、地黄汁共用治疗崩中出血,积时不止。
在处方剂型方面,呈剂型多样化,如常用的汤方、散方、酒方、膏方、丸剂等之外,还使用了噙药、吹药、灌药、药枕、簿贴、熨剂等内服、外治的方药剂型。
食安身药救疾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对药物的应用就如第一节所叙,有其不足之处,用药治病必须三思,毕竟“凡药有三分毒”,因此,他提倡能用食疗者则不用药治,或药食结合,减少用药量。
《千金方》卷22写到:“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如果可以用饮食治疗好病,就不要用药。
例如肝病宜食狗肉、韭菜;心病食羊肉、杏仁;脾病食牛肉、枣;肺病食鸡肉、葱;肾病食猪肉、栗。
因此,“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
故是专列《食治》一门,详细介绍谷、肉、果、菜等食物的疗病作用,并指出,能“用食平痪、释情、遣疾者”,方谓“良工”。
(收稿2005-06-30;修回2005-10-18)
试析《备急千金要方》对消渴病的论述3
李云虎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研究所03级研究生 指导老师 崔锡章(100013)
《备急千金要方》是我国古代重要医学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成书于唐高宗永徽三年。
该书对唐初及唐前的医学发展予以了总结,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类的百科全书,也是研究唐前医学成就的重要文献。
书中对众多的常见病、多发病作了详细地论述。
本文仅以消渴病为例,对书中相关文
※北京市教委资助课。
题编号:K M200410025010献记载试析如下:
1 文献记述的特点
1.1 列有专篇散见他章 《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关消渴病的论述集中见于书中《卷第二十一》,该卷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
其中理论论述5条,主要论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饮食宜忌、病证特点、预后及治法治则等。
采用方药五十三方,有方名的计36方,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