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港口管理
港口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全文
![港口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f9f04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c.png)
港口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港口行政管理,规范港口经营行为,保障港口安全,维护港口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港口建设、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港口规章制度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合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港口规章制度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港口规章制度建设第五条港口建设、经营和管理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第六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港口规章制度,并报上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港口规章制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港口建设、经营和管理的基本要求;(二)港口安全生产管理;(三)港口服务质量管理;(四)港口环境保护;(五)港口费用收取;(六)港口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七)其他需要规定的内容。
第八条港口规章制度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章港口规章制度的公布和实施第九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其官方网站或者公共媒体上公布港口规章制度,并按照有关规定送达相关单位和个人。
第十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公布的港口规章制度进行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十一条港口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并遵守港口规章制度,对违反港口规章制度的,应当及时制止并报告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章港口规章制度的监督和检查第十二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港口规章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港口规章制度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对港口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一)查阅、复制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二)进入港口经营者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三)对违反港口规章制度的,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罚款、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措施。
第十四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港口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举报制度,对举报违反港口规章制度的行为,应当及时处理。
港口管理制度规定(3篇)
![港口管理制度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9f2b7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2.png)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港口管理,保障港口安全、高效、有序运行,促进港口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港口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港口的管理活动,包括港口建设、运营、使用、维护、安全保障等。
第三条港口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三)高效运营、优质服务;(四)依法行政、公平公正;(五)科技进步、创新发展。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港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港口管理工作。
第二章港口规划与建设第五条港口规划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港口布局规划。
第六条港口建设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符合港口规划,确保港口功能定位和布局合理;(二)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港口设施水平;(四)注重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五)保障港口安全,提高抗风险能力。
第七条港口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招标投标,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第八条港口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章港口运营与管理第九条港口运营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经营,诚实守信;(二)公开透明,服务优质;(三)注重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加强安全生产,保障港口作业安全;(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港口竞争力。
第十条港口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二)具备相应的经营资质和设备;(三)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四)有合格的从业人员;(五)有良好的社会信誉。
第十一条港口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以下制度:(一)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服务质量标准;(三)环境保护制度;(四)应急预案;(五)客户投诉处理制度。
第十二条港口企业应当加强以下管理:(一)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二)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三)对作业现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四)对客户进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规范港口管理制度内容
![规范港口管理制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ac20ca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5.png)
规范港口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港口管理和提高港口运营效率,促进港口安全和船舶交通安全,保障港口装卸作业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港口管理单位的港口管理工作。
港口管理单位应按照本规范规定,严格执行,不得违反规定。
第三条港口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港口管理制度,明确港口管理职责,完善管理机构,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港口安全运行。
第四条港口管理单位应加强对港口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确保港口运营工作的高效进行。
第五条港口管理单位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接受政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信息共享,开展交流合作,促进港口管理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第二章港口安全管理第六条港口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港口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责任,确保港口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七条港口管理单位应加强对港口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和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第八条港口管理单位应定期组织港口安全演练,提高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
第九条港口管理单位应建立港口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和控制。
第十条港口管理单位应加强对船舶和货物的安全监管,严格执行船舶和货物检查制度,杜绝不合格船舶和货物进入港口。
第三章港口运营管理第十一条港口管理单位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船舶排队调度,保障船舶的安全停靠和高效装卸作业。
第十二条港口管理单位应加强与船舶公司和货主的沟通协调,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协同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第十三条港口管理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货物的精确定位和高效运输,保障货物的及时到达和安全保障。
第十四条港口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各种费用的管理,公开透明收费标准,保障船舶公司和货主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港口管理单位应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实施绿色港口建设,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港口管理制度范本
![港口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9e31b6b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8.png)
港口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港口管理,确保港口安全,提高港口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港口的管理工作,包括港口建设、运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第三条港口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保障港口安全、高效、绿色运营。
第四条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港口管理的监督工作,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港口管理的监督工作。
第二章港口建设管理第五条港口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港口发展规划,遵循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
第六条港口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港口建设项目的安全、环保和质量。
第七条港口建设项目的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
第八条港口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章港口运营管理第九条港口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港口运营安全。
第十条港口运营单位应当对港口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港口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一条港口运营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确保港口运营安全。
第十二条港口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港口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四章港口安全管理第十三条港口安全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港口安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港口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港口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十五条港口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危险货物的管理,严格执行危险货物运输的相关规定,确保危险货物运输安全。
第十六条港口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港口水域的污染防治,防止船舶污染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港口环境保护第十七条港口建设、运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港口环境保护工作。
中国 港口 管理制度
![中国 港口 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a9af9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1.png)
中国港口管理制度一、港口管理的法律依据中国港口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条例》。
根据这两部法律规定,中国的港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管理港口,保障港口的安全、高效运营,推动港口业务发展。
二、港口管理机构中国的港口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部、地方政府港口管理机构、港口管理公司等。
交通运输部负责统一管理全国的港口建设和发展规划,地方政府港口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港口的具体管理工作,而港口管理公司则负责港口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三、港口管理制度1.港口建设规划中国的港口建设规划是按照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进行的。
根据需求,交通运输部每年公布国家港口发展规划,明确各个港口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
地方政府港口管理机构则负责制定本地区的港口建设规划,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港口建设按照规划进行。
2.港口安全管理港口安全是港口管理的首要任务。
中国港口管理机构通过建立各种安全制度和规范,加强港口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港口的安全运营。
同时,定期开展港口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港口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港口运营管理中国港口的运营管理主要包括船舶进出港、货物装卸、码头设备维护等方面。
港口管理公司负责制定货运计划、船舶停靠计划,优化港口货物装卸流程,保障港口设备运行畅通。
同时,加强港口资源调度,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实现港口吞吐量的持续增长。
4.港口服务管理中国的港口管理机构为了提高港口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和服务制度。
港口管理公司要建立健全的服务管理体系,提供优质的服务,优化港口供应链,提升客户满意度。
5.港口环保管理中国的港口管理机构重视港口环保工作,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的港口环境。
加强污染物排放监测,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推动港口环保设施建设,确保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四、港口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当前,中国的港口管理制度总体上运行良好,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港口运行效率不高、港口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港口环保工作不够到位等。
港口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港口安全管理规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2b3404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f.png)
港口安全管理规定范本篇一:港口安全管理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港口的安全运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港口安全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港口及相关经营单位,包括港口管理者、港口运营商、船舶公司等。
第三条:港口安全管理原则为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综合防御。
第四条:港口安全管理应遵循科学、法制、预防、综合和主动服务的原则。
第五条:港口安全管理应坚持“人为本、治理为先、合理利用、信息化”的方针。
篇二:港口安全管理责任第二章:港口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港口管理者应建立健全港口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并进行组织人员培训。
第七条:港口管理者应制定港口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管理的规范和有效实施。
第八条:港口运营商应建立健全港口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安全管理岗位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
第九条:船舶公司应建立健全港口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船舶安全的管理和维护。
第十条:港口管理者、港口运营商、船舶公司等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并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篇三:港口安全措施第三章:港口安全措施第十一条:港口管理者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日常安全管理,并建立安全通报制度。
第十二条:港口管理者应建立完善港口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港口安全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第十三条:港口管理者应制定港口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安全事件处置程序和责任分工。
第十四条:港口运营商应建立健全港口安全检查制度,确保进港船舶和货物的安全。
第十五条:船舶公司应加强船舶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行。
第十六条:港口管理者、港口运营商、船舶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
篇四:港口安全监督与处罚第四章:港口安全监督与处罚第十七条:港口管理者应建立健全港口安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港口安全工作的监管和指导。
第十八条:港口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港口安全的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港口管理者、港口运营商、船舶公司等因违反港口安全管理规定的,将依法受到相应的处罚。
港口安全管理制度(6篇)
![港口安全管理制度(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99ad1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c.png)
港口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港口安全生产工作,改善港口安全生产条件,确保本单位港口从业人员在港口生产过程中的作业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港口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单位的港口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企业法人负责制,本单位相关负责人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港口生产要服从港口安全的需要,实现港口安全生产。
第三条本单位的港口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是本单位港口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由本单位负责人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港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究制订港口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港口作业安全保护计划,实施港口安全生产检查和管理,协助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调查处理港口生产安全事故等工作。
第四条本单位的港口作业部门必须成立港口安全生产小组,负责对本单位的港口从业人员进行港口安全生产教育,制订港口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和港口安全操作规程。
实施港口安全生产检查,贯彻执行港口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各项安全指令,确保港口生产安全。
港口安全生产小组组长由本单位的港口作业部门负责人担任,并按规定配备专(兼)职港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兼)职港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有关港口安全知识。
第五条港口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的划分:本单位的企业法人是本单位港口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本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员是本单位港口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
第六条本单位各港口从业人员必须在本职业务范围内,主动配合做好港口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第七条本单位港口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职责:1、协助本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港口法》等法律、法规,综合管理日常港口安全生产工作。
2、汇总和审查本单位港口安全生产措施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和个人切实按期执行。
3、制定、修订本单位港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对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港口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港口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bb1f5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f.png)
港口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港口的安全管理,保障港口设施、船舶和货物的安全,并防范恐怖袭击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港口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本港口范围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港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第四条港口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港口各项工作的安全稳定,提高港口运行效率,防范和减少事故发生,保护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条港口安全管理的职责包括港口管理单位、港口经营企业和港口从业人员三方面。
第六条港口管理单位负责建立并落实港口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供安全设施和设备,协调各方合作,确保港口安全。
第七条港口经营企业负责对港口设施、船舶、货物和人员进行日常安全管理、巡查和维护,按照要求建立安全制度、保证安全生产。
第八条港口从业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做好自己的工作,并及时报告发现的安全隐患。
第二章港口安全管理体系第九条港口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港口安全组织、港口安全控制、港口安全检查、港口安全教育和培训、港口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等内容。
第十条港口安全组织由港口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建立,包括港口安全委员会、安全责任制等。
第十一条港口安全控制包括港口出入口管理、货物安全管理、船舶安全管理等内容。
第十二条港口安全检查是港口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港口设施的巡查、船舶的检查、货物的查验等。
第十三条港口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提高港口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应定期进行。
第十四条港口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是为了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事故损失,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必要时可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三章港口安全设施和设备第十五条港口安全设施和设备包括监控系统、报警系统、防火设施、应急逃生设备等,港口管理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设和配置。
第十六条港口管理单位应保证安全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港口安全管理规定(三篇)
![港口安全管理规定(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26cc7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a.png)
港口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港口的安全管理,保障港口的正常运行和人员财产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港口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港口的安全环境,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保障港口的正常运营和人员财产的安全。
第三条港口安全管理适用于所有港口经营者、港口从业人员以及使用港口的船舶、车辆和货物。
第四条港口安全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便捷、高效的原则,采取综合防范、全员参与的方式,通过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安全监督和管理等措施,确保港口的安全环境。
第二章港口安全设施第五条港口安全设施包括港口防护设施、港口通信设备、港口监控设备等。
第六条港口防护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包括护岸、防波堤、防撞桩等。
第七条港口通信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包括港口内部通信设备、与外界通信设备等。
第八条港口监控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包括视频监控设备、入侵报警设备等。
第九条港口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应当由港口经营者负责,相关工作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第十条港口经营者应当定期组织对港口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三章港口安全培训和教育第十一条港口经营者应当对港口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第十二条港口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参加港口安全培训和考核。
第十三条港口经营者应当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知识等。
第十四条港口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档案,记录港口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
第十五条港口经营者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检验港口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章港口安全监督和管理第十六条港口经营者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港口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港口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参加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第十八条港口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做好港口的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
港口经营管理规定全文
![港口经营管理规定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0ac8b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4.png)
港口经营管理规定全文港口经营管理规定(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港口经营行为,维护港口经营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港口经营及相关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港口经营,是指港口经营人在港口区域内为船舶、旅客和货物提供港口设施或者服务的活动,主要包括下列各项:1.为船舶提供码头、过驳锚地、浮筒等设施;2.为旅客提供候船和上下船舶设施和服务;3.为委托人提供货物装卸(含过驳)、仓储、港内驳运、集装箱堆放、拆拼箱以及对货物及其包装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等;4.为船舶进出港、靠离码头、移泊提供顶推、拖带等服务;5.为委托人提供货物交接过程中的点数和检查货物表面状况的理货服务;6.为船舶提供岸电、燃物料、生活品供应、船员接送及船舶污染物(含油污水、残油、洗舱水、生活污水及垃圾)接收、围油栏供应服务等船舶港口服务;7.从事港口设施、设备和港口机械的租赁、维修业务。
(二)港口经营人,是指依法取得经营资格从事港口经营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三)港口设施,是指为从事港口经营而建造和设置的建(构)筑物。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港口经营行政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港口经营行政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所在地设区的市(地)、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具体实施港口行政管理的部门负责该港口的港口经营行政管理工作。
本款上述部门统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第五条国家鼓励港口经营性业务实行多家经营、公平竞争。
港口经营人不得实施垄断行为。
任何组织和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实施地区保护和部门保护。
第二章资质管理第六条从事港口经营,应当申请取得港口经营许可。
实施港口经营许可,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的原则,不得收取费用,并应当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从事港口经营(港口理货、船舶污染物接收除外),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二)有与经营范围、规模相适应的港口设施、设备,其中:1.码头、客运站、库场、储罐、污水处理设施等固定设施应当符合港口总体规划和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2.为旅客提供上、下船服务的,应当具备至少能遮蔽风、雨、雪的候船和上、下船设施;3.为国际航线船舶服务的码头(包括过驳锚地、浮筒),应当具备对外开放资格;4.为船舶提供码头、过驳锚地、浮筒等设施的,应当有相应的船舶污染物、废弃物接收能力和相应污染应急处理能力,包括必要的设施、设备和器材;(三)有与经营规模、范围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四)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完整版)港口管理复习资料
![(完整版)港口管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dd6074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1.png)
1、港口代际划分:第一代港口:1950年以前的港口,其功能为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第二代港口: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港口。
其功能除第一代港口功能外又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工商业功能。
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中心。
第三代港口:20世纪80第四代港口:在兼容第三代港口功能的基础上,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强调港口之间互动,以及港口与相关物流活动之间的互动,满足运输市场对港口差异化服务的2、港口的作用: ① 港口是海运和陆运的交接点 ② 港口是工业活动基地③ 港口成为综合物流的中心④ 港口是城市发展的增长点⑤ 港口具有社会发展的促进效应4、港口的分类:按用途分:商业港;工业港;军用港,避风港。
按地理条件分:海港;河港;河口港;湖港;水库港。
按运输角度分:支线港;中转港(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腹地港(大连、釜山) 5、港口生产活动的特点:① 产品的特殊性:(位移,在生产过程中即被消费) ② 生产的不平衡性:(运输工具、货物等的数量、品种、流向的随机性) ③ 生产的连续性:(装卸采用昼夜24小时连续作业方式) ④ 装卸组织的协作性:(港口生产的多部门、多工种多环节的内外协作) ⑤ 货运信息的集聚性: ⑥ 生产调度的层次性:(两层管理模式:港务局/港口集团公司—装卸公司。
不同层次 上的生产调度职能有明确分工) 6、 英国的港口管理模式:一、政府的港口管理主要职责: ①制定法规;②推行私有化(强调港口自身的经济效益、港口设施私人投资、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行);③任命港口管理人员;④指派监督员 ⑤航道管理;⑥安全管理 ;⑦建设项目的协调和审批。
二、港口类型:①托拉斯港(信托港口);②地方港 (政府管理港)③公司港;④国家港。
三、港口投资:①英政府向欧洲大陆国家施加压力,限制欧洲大陆港口得到补贴 ; ②1995/1996年度结束地方当局向港口提供贷款; ③港口设施是由私人提供的,政府不管。
④航道建设和维护通过收费维持国家不投资 (国家总原则是对航道不投资) 7、港口营业性收费 :① 引航、移泊费:引航和移泊费的起码计费吨为500马力;② 拖船费:拖船使用时间为实际作业时间(拖船抵达作业地点至作业完毕的时间)+辅助;3、港口的定义:港口是运输网络中水陆运输的枢纽,是货物的集散地,以及船舶与其他运输工具的衔接点。
港口管理制度清单
![港口管理制度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6a85bd6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5.png)
港口管理制度清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港口管理行为,保障港口运营安全和高效,维护港口运输秩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港口管理制度适用于港口经营管理单位、港口从业人员及相关交通运输单位。
第三条港口管理制度遵循依法经营、服务市场、安全第一、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的原则。
第四条港口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港口管理组织机构,明确业务职责,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健全港口管理制度,设立安全保障部门,开展港口安全防范工作。
第五条港口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港口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履行职责,确保港口运营安全和高效。
第六条港口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均适用于本制度。
对港口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港口管理主管部门所有。
第二章港口基础设施管理第七条港口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保障港口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第八条港口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对港口码头、航道、船闸、装卸设备等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九条港口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港口设施的管理,禁止私自擅自改动和占用港口资源。
第十条港口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港口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提升,不断提高港口设施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性。
第三章港口作业管理第十一条港口从业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遵守货运操作、船舶装卸等作业程序,确保作业过程安全、高效。
第十二条港口从业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安全管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三条港口经营管理单位应当配备专业作业人员,实行作业人员资格证制度,禁止未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作业操作。
第十四条港口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制定灵活的作业计划,合理安排作业人员和作业装备,确保作业过程有序进行。
第四章港口安全管理第十五条港口从业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章制度,加强安全防护,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港口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港口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港口专用码头管理规定(3篇)
![港口专用码头管理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49e24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7.png)
港口专用码头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港口专用码头的管理,提高港口专用码头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保护港口和码头使用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港口专用码头是指用于货物装卸、集散和仓储的专用设施,包括货物码头、仓库、堆场等。
第三条港口专用码头的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环境和消防安全,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四条港口专用码头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货物高效、安全、便捷的运输和仓储,促进港口经济发展。
第二章码头使用单位管理第五条码头使用单位应依法申请使用港口专用码头,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
第六条码头使用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包括拥有合法的企业登记证书、经营许可证等。
第七条码头使用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购买港口专用码头服务,并按照合同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第八条码头使用单位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数量、品种等要求提交货物装载计划,并按照计划完成装卸作业。
第九条码头使用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标准进行货物装卸作业,确保作业安全和质量。
第十条码头使用单位应及时缴纳相关费用,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结算。
第十一条码头使用单位应保护港口专用码头的设施和设备,禁止擅自拆卸、改装或转让。
第十二条码头使用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程序进行投诉和申诉,并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
第三章码头设施管理第十三条码头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规划和标准,并依法取得相应的审批文件。
第十四条码头设施的维护管理应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及时修理和更换损坏的设施。
第十五条码头设施的使用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
第十六条码头设施应配备防火、防爆、防污染等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七条港口专用码头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八条港口专用码头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劳动者的安全责任。
第十九条港口专用码头应配备安全设施和设备,设置警示标识,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完整版)港口管理
![(完整版)港口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dcbe3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c.png)
(完整版)港⼝管理第⼀章绪论1.港⼝的构成①港⼝⽔域:航道、锚地、港地②港⼝陆域、码头岸线、泊位、仓库、堆场即⾃港⼝岸线⾄陆上港界的陆地⾯积③港⼝⼯程建筑(陆地:仓库房屋、道路、客运船;海上:航道、防波堤、护岸、码头包括引桥、浮筒、航标)④港⼝装卸起重、搬运机械及配套设施⑤港⼝管理与装卸⽣产组织机构2.集装箱码头的分级P8-9集装箱专⽤码头按照其所能接卸集装箱船舶的船型,划分为A型(等级最低)、B型、C型、3.⽔陆运输的地位与作⽤P1-2①⽔路运输利⽤天然⽔系,不占⽤不可再⽣的⼟地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②⽔路运输的运载⼯具容量⼤,运输成本低③⽔路运输沟通全球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④引导集装箱运输的发展4.港⼝的作⽤P3-4①港⼝是海运和陆运的交接点②港⼝是⼯业活动基地③港⼝成为综合物流中⼼④港⼝在其所参与的供应链中发挥作⽤⑤港⼝是城市发展的增长点⑥港⼝具有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效应5.国际航运中⼼应具备的条件P14-15①具有强⼤的腹地经济实⼒,充沛的进出⼝货源②区位条件优越,集疏运畅通③为国际经济中⼼、贸易中⼼和⾦融中⼼的国际⼤都市④具有发达健全的航运市场,航线密集、运量巨⼤⑤有现代化的港⼝设施和⾼效优质的航运服务⑥具备积极扶植的政策和良好的法律环境第⼆章现代港⼝功能的演变与发展1、港⼝的发展演变过程P28--39(⽼师说本章的内容都需要看的,以下只是两个⽅⾯) (1)第⼀、⼆、三、四代港⼝的功能区别:第⼀代港⼝主要是指1950年以前的港⼝,其功能为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等,是运输枢纽中⼼;第⼆代港⼝主要是指1950年代⾄1980年代的港⼝,其功能除具有第⼀代港⼝的功能以外,⼜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业、商业功能,港⼝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第三代港⼝主要产⽣于1980年代以后,其功能除了第⼀、⼆代港⼝的功能以外,更加强了与所在城市以及⽤户的联系,使港⼝的服务超出了原先港⼝的界限,增添了运输、贸易的信息服务,货物的配送等综合服务,使港⼝成为贸易的物流中⼼。
港口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港口日常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3ce291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5.png)
一、总则为加强港口安全生产工作,保障港口作业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港口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港口所有作业区域、设施、设备以及从事港口作业的所有人员。
三、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生产责任制(1)港口主要负责人对本港口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2)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必须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
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港口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新员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安全生产检查(1)港口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2)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设施、作业现场、消防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等。
4. 安全操作规程(1)港口应制定各类设备设施、作业现场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从业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
5. 事故报告与处理(1)发生事故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港口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
(2)港口主管部门应组织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6. 应急预案(1)港口应制定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2)从业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操作技能。
四、安全设施与设备1. 港口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与设备,如消防器材、防护用品、警示标志等。
2. 安全设施与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五、监督检查1. 港口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制度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2. 港口从业人员有权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港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港口_安全管理制度
![港口_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70a2fc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d.png)
一、总则为确保港口的安全运行,保障港口作业人员、货物和设施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港口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责任制度(1)港口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港口经营单位应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确保安全生产无死角。
2.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港口经营单位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港口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措施等。
3. 安全检查制度(1)港口经营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港口设施、设备、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设施完好,安全操作规范。
(2)安全检查应包括安全隐患排查、安全设施维护、安全操作监督等方面。
4. 事故报告处理制度(1)港口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明确事故报告流程和时限。
(2)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应急预案制度(1)港口经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爆炸、泄漏、人员伤害等。
(2)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应急响应、应急措施、应急物资等。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 安全生产投入制度(1)港口经营单位应确保安全生产投入,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购置安全设施、提高员工安全技能等。
(2)安全生产投入应纳入年度预算,并按规定进行审计。
三、安全奖惩制度1.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给予相应的处罚。
港口行业管理规定(3篇)
![港口行业管理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fdd26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d.png)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港口行业管理,保障港口安全、高效、有序运行,促进港口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港口的建设、经营、使用和监管活动。
第三条港口行业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三)优化结构,提升效能;(四)服务大局,促进发展。
第四条国家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港口行业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港口行业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港口规划与建设第五条港口规划应当符合国家港口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
第六条港口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港口布局和发展方向;(二)港口功能定位和规模;(三)港口设施建设标准;(四)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措施;(五)交通运输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
第七条港口建设应当符合港口规划,并遵循以下规定:(一)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二)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安全标准;(三)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招投标;(四)建设项目应当遵守工程建设程序。
第八条港口建设涉及航道、岸线、海域等自然资源利用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九条港口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验收,并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港口经营第十条港口经营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二)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三)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四)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五)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服务质量。
第十一条港口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确保港口安全、高效、有序运行。
第十二条港口经营企业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港口收费的规定;(二)确保港口设施完好,设备正常运行;(三)保障港口作业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四)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五)接受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港口的管理制度
![港口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3dae6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3.png)
港口的管理制度一、港口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法制化原则:港口管理制度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保证港口运营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公开透明原则:港口管理制度应当公开透明,确保港口运营信息公开,便于监督和管理。
3. 服务导向原则:港口是为了服务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港口管理制度应当以服务为中心,满足用户需求。
4. 利益平衡原则:港口涉及多方利益关系,港口管理制度应当平衡各方权益,维护整体利益。
5. 安全第一原则:港口管理制度应当注重安全管理,确保港口设施和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二、港口管理制度的内容1. 港口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港口管理机构,进行港口运营管理、规划和监督,负责港口业务的统筹协调。
2. 港口规划:制定港口发展规划,明确港口发展目标和方向,合理规划港口布局和设施建设。
3. 港口运营管理:制定港口运营管理制度,包括港口作业流程、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等,确保港口运营的有序进行。
4. 港口安全管理:建立港口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港口设施安全检查、作业安全培训、应急预案制定等,确保港口安全稳定。
5. 港口环保管理:建立港口环保管理制度,包括港口环保监测、污染防治、减排措施等,保护海洋环境。
6. 港口信息化管理:推动港口信息化建设,建立港口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7. 港口监督检查:建立港口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港口运营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港口管理制度的执行。
8. 港口服务品质:着力提升港口服务品质,加强与用户沟通,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港口管理制度的实施1. 建立健全港口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港口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2. 加强对港口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职业素养提升,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3.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落实各项管理规定,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4. 强化港口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
5. 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港口管理制度,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港口的构成
①港口水域:航道、锚地、港地
②港口陆域、码头岸线、泊位、仓库、堆场即自港口岸线至陆上港界的陆地面积
③港口工程建筑(陆地:仓库房屋、道路、客运船;海上:航道、防波堤、护岸、码头包括引桥、浮筒、航标)
④港口装卸起重、搬运机械及配套设施
⑤港口管理与装卸生产组织机构
2.集装箱码头的分级P8-9
集装箱专用码头按照其所能接卸集装箱船舶的船型,划分为A型(等级最低)、B型、C型、
3.水陆运输的地位与作用P1-2
①水路运输利用天然水系,不占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②水路运输的运载工具容量大,运输成本低
③水路运输沟通全球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④引导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4.港口的作用P3-4
①港口是海运和陆运的交接点
②港口是工业活动基地
③港口成为综合物流中心
④港口在其所参与的供应链中发挥作用
⑤港口是城市发展的增长点
⑥港口具有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效应
5.国际航运中心应具备的条件P14-15
①具有强大的腹地经济实力,充沛的进出口货源
②区位条件优越,集疏运畅通
③为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国际大都市
④具有发达健全的航运市场,航线密集、运量巨大
⑤有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和高效优质的航运服务
⑥具备积极扶植的政策和良好的法律环境
第二章现代港口功能的演变与发展
1、港口的发展演变过程P28--39(老师说本章的内容都需要看的,以下只是两个方面) (1)第一、二、三、四代港口的功能区别:
第一代港口主要是指1950年以前的港口,其功能为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等,是运输枢纽中心;
第二代港口主要是指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港口,其功能除具有第一代港口的功
能以外,又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工业、商业功能,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心;
第三代港口主要产生于1980年代以后,其功能除了第一、二代港口的功能以外,更加强了与所在城市以及用户的联系,使港口的服务超出了原先港口的界限,增添了运输、贸易的信息服务,货物的配送等综合服务,使港口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
第四代港口是在兼容第三代港口功能的基础上,作为港口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强调港口之间互动以及港口与相关物流活动之间的互动,满足运输市场对港口差异化服务的需求,提供精细的作业和敏捷的柔性服务,促使与港口相关的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
(2)第四代港口的发展趋势:港口合作化发展趋势,港口区域化发展趋势,港口精益化发展趋势,港口敏捷化发展趋势。
第三章港口管理模式
1.当前世界各国港口管理的模式大致分为哪三种?比较三种管理模式P41
(1)政府机构或国有企业管理的港口。
(2)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共同管理的港口。
又可大致分成两类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由中央直接控制和管理的港口)、分散管理模式(只要是将港口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
(3)私人企业经营的港口。
2、地主港模式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P44
(1)进行港口规划,界定港口的区域范围,成立政府主管的港口管理公司,并按照规划进行招投标和融资来建设港口基础设施
(2)岸线、土地及基础设施建成后,通常由港口业务经营企业提出租用和建设码头或库场的项目,港务局会对该项目的市场预测、工程技术、经济评估、环境影响从不同角度共同进行评估
(3)若该项目通过评估,经政府批准后,港务局将符合建设码头、土地出租给港口业务经营建设码头或库场等从事经营,收取码头或土地出租费用,或者自行按照规划建设光板码头,库场并出租给港口业务经营企业从事经营,收取码头或库场租用费
3、港口私有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P47
①以盈利为目标,在保证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利用私营企业的力量在竞争环境中经营管理港口,把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利润作为重要
目标
②减少政府干预,利用私营机构的资源代替公共机构的资源,减轻公共机构财务和行政管理的负担,是港口当局能自主的加快决策速度,迅速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
③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扩大股份,减少政府财政负担,为港口发展提供更广泛的财源,增加政府收入,减少公共机构财务,减少公共投资的风险,并由私营企业投资建造和经营港口项目或购买现有设施经营权,从而使政府盘活资金,投向其他更需要的领域
④引进并强化竞争机制
4、是叙述政企分开的好处P59
①政企分开有利于港口经营人的多元化和平等竞争。
②政企分开可以保证港口经营人产权明晰。
③政企分开可以保证港口经营人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
④政企分开可以维持港口经营人之间及港口经营人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自主、平等、公平、合作、竞争的关系。
⑤政企分开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五章港口选址、规划与建设
1.简述港址选择的要求P110
(1)总体发展要求。
(工商业活动、环境、起步工程、新旧港区的协调)
(2)航行与停泊要求。
(航道码头的水深条件、维护性的挖泥量不太大、水域宽阔、水域地质条件好)
(3)岸线及陆域要求。
(有足够的岸线、岸线平均纵深深、疏港道路系统发达、少占农田
2.岸线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P109
①岸线资源的有限性
②港口长期规划的优先性(前瞻性)
③水域和临水地区规划的综合性
3.港口布局规划与港口总体规划的区别P109
①在港址选择上,赶快布局规划侧重于从宏观经济发展考虑,对港口港址做出地区性的合理安排;而港口总体规划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在有限范围内论证港址的具体位置
②二者层次不同:港口布局规划优先于港口总体规划
③二者概念不同:港口总体规划是一个港口发展的具体规划,是港口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港口布局规划是国家级(或地区级、流域级)的港口规划。
第七章码头企业运营管理
1、港口企业生产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有哪些P201
(一)生产准备过程:编制出装卸作业计划,并且根据计划完成货物操作过程及装卸工艺的确定,装卸地点、库场、接运工具的确定与准备,装卸机械的准备,以及货运文件的准备等
(二)基本生产过程:卸船过程、装船过程、卸车过程、装车过程、库场作业过程、港内运输以及其他生产性工作等
(三)辅助生产过程:装卸机械的维修与保养、装卸工属具的加工制造与管理、港口各项设施的维修,以及动力供应等
(四)生产服务过程:理货业务、仓储业务、计量业务
2、什么是工序?港口的作业工程分为哪几个工序P201
工序是组成归纳港口基本生产过程的最小的单元,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中,能起独立作用的部分
①舱底作业工序
②起落舱作业工序
③水平搬运作业工序
④车内作业工序
⑤库内作业工序
3、组织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P202
①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②生产过程的协调性
③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④生产过程的经济性
4、P228--P233看书,重点掌握算例1、2、3
第八章码头企业劳动管理
1、劳动定额的概念P282
劳动定额是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的一种数量标准,它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一定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时间标准,或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
码头劳动定额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产量定额与工时定额。
产量定额是指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作地点的生产能力,考虑到先进经验,在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一个工人或一条作业线在单位时间内所必须达到的装卸货物吨数。
工时定额又称时间定额,是指在上述条件下,规定装卸一吨货所消耗的工时(人时)数
2、工时消耗分类及构成P283(图8-1)
生产过程中的工时消耗从劳动定额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定额时间(有效工时)和非定额时间(无效工时)。
定额时间,是指完成生产任务所必需的时间消耗。
由基本作业时间、辅助作业时间、生理需要时间三部分时间构成。
非定额时间,是指那些与完成生产任务无关的时间消耗或停工损失,这类时间不能计入工时定额。
包括: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时间、工人责任造成的损失时间、客观原因造成的损失时间。
3、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P285
(1)经验估工法
(1)统计分析法
(1)技术查定法
(1)类推比较法(又叫典型定额法)
4、P287算例2
5、编制定员的方法P293
(1)按劳动量与劳动效率定员
(2)按设备定员
(3)按工作岗位定员
(4)按照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5)按比例定员
第十章港口经济活动评价
1、港口装卸作业评价指标的分类P364
港口装卸作业评价指标按其性质来说,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
数量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是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所应达到或已经达到的数量上的要求,反映现象的总体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通常用绝对数表示。
质量指标是反映是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所应达到或已经达到的质量上的要求,是两个数量指标相除所得的结果,通常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2、P365--P371一、港口吞吐量指标二、装卸作业指标全部包括算例都是重点
三、车、船在港停留时间指标,没有公式及计算要求
P377--P382四、港口生产设备运用指标都是重点
P405--P406思考题:5、6、7、8、9
除了上述与计算有关的以外,整个第十章也需要看书。
第十一章港口发展战略
1、老师所有讲过的内容都需要再看一下
全书讲过章节的案例也需要再温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