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性质》内容概要

合集下载

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

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

《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25岁时构思并写就、在1937年的发表的论文。

这篇文章不仅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也成为企业家理论探讨上重要里程碑。

《企业的性质》是其最终让其获得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篇论文之一,另一篇是《社会成本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科斯通过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从而为企业理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这两个问题就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因素决定?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市场成本论与组织成本论——构成了《企业的性质》的核心内容。

《企业的性质》文章开头就沿用前人罗宾逊夫人的思索方式,是否符合现实,是否易于处理。

然后给出大致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模型—边际替代概念。

科斯的这篇论文通篇没有复杂的模型和过多的数理演绎,但是却清晰的指出了组织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过去在主流的经济理论中价格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个“黑箱”。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中只注重了价格机制发挥的作用,而忽视了其赖以成立的基础,只考虑到了给定的内生变量所发挥的作用,而没有将其置于一个真实的世界之中去考察。

科斯教授将其形象的比喻成为“黑板经济学”。

但是经济学的研究最终要走到现实世界之中,我们要将生产、交换放置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之内,不仅考虑到价格和成本的变动对其的影响,也要考虑到一些社会因素对于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重点阐述了三方面的问题:企业存在的原因、交易费用、企业的界限。

关于企业存在的原因,科斯认为首先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对于市场替代的组织,由企业家来分配资源,在这种组织中运行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了;其次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他认为由于市场在很多方面的运行是时常变化的,变化就产生了不确定性,遵照不确定性本身会造成多方面的不便利和损失,因而一种固定的契约,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契约的出现将会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契约的运行载体则是由企业家治理着的企业;最后是由于有管制力量的政府和其他一些机构对于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区别对待,会造成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通过市场组织更为有利,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扩大。

科斯《企业的性质》中文版

科斯《企业的性质》中文版

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

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

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

[1]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2],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

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3]尽管正如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

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xx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

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4],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5]一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

[6]“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

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

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

”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

[7]经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

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

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前言:周老师的课上基本每节都会提到科斯,直到读了科斯的文章之后才真正理解为什么科斯会备受推崇,他的文章简单明了,却不是浅显易懂;深刻严谨,却不是复杂枯燥。

相信他的为人和对经济学的研究也和他文章一样超乎寻常的认真严谨但不失有趣新颖。

《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是使科斯在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篇论文。

其中《企业的性质》通过分别用市场成本论与组织成本论回答“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因素决定?”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奠定了线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也成为企业家理论探讨上重要里程碑。

一、文章内容:罗宾逊夫人:“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企业的定义通过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可以论证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

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统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提出两种假设,即资源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和资源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1,资源配置在企业中和在经济体制中是存在区别的,并在接下来的部分里说明在实践中影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

当时的经济学家普遍认识到了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而对于‘经济计划’也分别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例如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

但科斯生动的将企业比作“大海中的自觉力量的小岛”“凝结在一桶黄油牛奶中的一块块黄油”说明虽然他们没有忽视组织的存在,但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存在。

第二部分非常重要,较详细的阐述了科斯对‘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的规模如何确定?’这两个问题的观点。

企业为什么存在?可能的原因有1.有人愿意在其他一些人的指挥下工作,有人愿意控制、指挥别人;2.购买者更偏爱于由企业生产的商品较之于其他生产方式;3.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包括a.发现相对价格的工和、发生交易的谈判和签约费用,企业内契约没有取消,但大大减少,因为企业内部的合作的生产要素所有者不必签订契约。

《企业的性质》课件

《企业的性质》课件

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体现了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点和作用。
1 独立经营
2 自主权
企业具有独立的经营机构和经营决策权。
企业拥有自主决策的权利和自主运营的权 力。
3 风险责任
4 经济利益追求
企业经营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负有 风险责任。
企业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具体内容
各种类型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运营方式,以下是几种常见企业形式。
利益最大化
企业致力于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包括股东、员工、社会等。
社会责任
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
企业的影响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
1
经济发展
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就业
市场经济
2
机会的产生。
企业的竞争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和资源
配置的优化。
3
公共利益
企业通过提供商品和服务,满足了社
社会变革
4
会大众的需求。
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和进步。
总结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重 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的性质与目标对社 会有重大影响
企业的性质和目标决定了其在 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
私营企业
由个人或家庭所有 和经营的企业。
国有企业
由国家所有和经营 的企业,国家拥有 决策权和所有权。
集体企业
由一群人共同所有 和经营的企业,所 有者是集体成员。
联营企业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企业共同出资组成 的合作企业。

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科斯的《企业的性质》通过对企业定义、企业产生的原因、企业规模等问题的分析,探讨了企业的性质,即企业的性质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科斯的这篇文章为我们认识正确企业理论及相关经济学知识提供了经典的读本。

然而,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对《企业的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全面,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谈谈个人的读书感想。

一、对《企业的性质》内容的理解《企业的性质》包括序言在内,共由六部分组成。

本文将逐一概括各个部分的研究主题,并详细分析科斯对各个观点的论证过程。

(一)关于序言部分的理解科斯在序言部分首先指出经济学家们往往没有对经济理论的“假设”进行考察,导致出现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

考察“假设”对于解除这种误解和争论以及对假设的相关推论都十分重要。

作者以例子的形式引出研究对象,即产业视角下的企业。

本文的任务,一是明确定义“企业”,二是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

科斯还引用罗宾逊夫人关于“假设”条件的观点,指出他对企业性质的研究将同时满足“假设”是“易于处理”且“与现实世界相吻合”两点条件。

同时,他还将用到马歇尔的两种经济分析工具——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

(二)关于第一部分的理解文章第一部分以考察经济体制为起点来探索企业的定义,通过对经济体制运行的分析,讨论了价格机制的适用性问题,指出价格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它在企业中是不适用的,进而提出“价格机制能被替代”,“假定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并指出本文的目的。

科斯首先是介绍了阿瑟.索尔特爵士和一位经济学家对经济体制运行的观点,一是经济体制自行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不需要中央监查;二是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三是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四是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非一个组织。

科斯对于“自行运行”给予反驳,这不代表没有私人计划,而且要使经济体制有秩序的话,必须要有这种私人计划。

科斯指出阿瑟.索尔特爵士的描述是不完整的,在企业中是不适用的,即经济体制在企业内部是不适用的,并举例论证,说明价格机制在企业内部是不产生作用的。

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

文献解读:企业的性质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和流派渊源《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的创始人科斯1937年的经典文献。

新制度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但是最早作品发表在英国,出自年仅27岁的年轻英国人科斯之手。

1937年11月,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的科斯在本国的《经济学》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

一、关于科斯罗纳德·科斯,1910年12月29日生于英国。

主要经历:1932年获伦敦大学学士学位1932年-1934年任丹迪经济暨商业专校助理讲师1934年-1935年任利物浦大学助理讲师1935年-1938年任伦敦经济学院助理讲师1938年-1947年任伦敦经济学院讲师1947年-1951年任伦敦经济学院高等讲师1951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1958年任布法罗大学经济学教授1958年-1964年任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1964年-1970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经济学教授1964年-1981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教授1991年任堪萨斯大学法律与经济学荣誉客座教授1982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荣誉教授及法律与经济学资深研究员重要著作:《英国的广播:垄断的研究》、《厂商、市场与法律》、《经济学与经济学家论文集》阳光从未停止照耀——科斯1937年,27岁的科斯当时还默默无闻,他完成了一篇名为《企业的性质》的文章,在被好几家杂志拒绝以后,最后终于发表在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杂志,起先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直到20多年后科斯的另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问世后,《企业的性质》才引起经济学界的高度评价,这篇被埋没20年的文章今天被看作是新制度经济学开始的标志。

由于他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的重要性,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位老人已是年逾花甲,不过当他回忆起自己的往事,他在获奖时无比欣慰的说:“当年我只有21岁,阳光从未停止照耀。

”对于这位白发苍苍的这位老人来说,80岁时对他在20岁做的工作加以褒奖,实在是一种奇特的经历。

科斯 《企业的性质》

科斯 《企业的性质》

科斯《企业的性质》《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25岁时构思并写就,在1937年的发表的论文。

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也成为企业家理论探讨上重要里程碑。

《企业的性质》是其最终让其获得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篇论文之一,另一篇是《社会成本问题》。

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里,科斯通过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从而为企业理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这两个问题就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因素决定?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市场成本论与组织成本论——构成了《企业的性质》的核心内容。

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科斯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二是企业的边界问题。

对于这篇文章,我认为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科斯指出了当时经济学界对企业(firm)的观点。

当时的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经济计划(组织内部)为了对此进行解释,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则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他们统一的观点是认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

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

但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

但科斯认为:他们并没有解释,既然生产和管理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组织为什么还要存在了?并提出了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这一论断。

第二部分,科斯首先列举了几种企业出现的理由。

1是相对独立性或是指挥欲的倾向的存在,造成了企业的存在,但认为这不很真实。

2是购买者较之于以其他方式生产的商品更偏爱由企业生产的商品,企业也可能存在,但这种情况很少。

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

公司的性质(企业的性质)

公司的性质(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

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

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

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性,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

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

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

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编辑]1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

“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

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

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

”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

经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

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

假如要使经济体制有秩序的话,这就是不可或缺的。

(完整版)浅谈科斯《企业的性质》

(完整版)浅谈科斯《企业的性质》

浅谈《企业的性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我终于读完了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虽然不能很精确地了解该文章的具体内容,但也大致了解其表达的意思。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来谈谈我读完《企业的性质》之后的感想。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当时的背景。

《企业的性质》在发表之初受到了冷落,然后在它被埋没了三四十年之后,终于受到经济学界的普遍重视,被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科斯引领了人们用经济方法研究制度问题,并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关键概念。

沟通了经济学和法学两大科学之间的关系。

科斯的这篇论文通篇没有复杂的模型和过多的数理演绎,但是却清晰的指出了组织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以往的经济理论对于企业的认识,基本上是从私人企业角度分析,而科斯《企业的性质》是想从产业角度开展分析企业的。

在科斯看来,一种现实的和易于处理的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而运用的分析工具是边际替代概念。

传统的经济学说认为,经济体制是自行运行的,是由价格机制来决定的,但在现实世界中,科斯发现价格机制自动调整在整个社会运作层面是有效地,而在企业内部是无效的。

所以科斯要论证“价格机制在企业内部作用是消失的,是被另外一种力量或方式所取代”,也就是说在市场交易被取消的企业(组织)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从而引导出了企业产生和存在的问题。

在他看来,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二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

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说明在实践中影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

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科斯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二是企业的边界问题。

对于这篇文章,我认为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科斯指出了当时经济学界对企业的观点。

当时的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经济计划(组织内部)为了对此进行解释,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则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他们统一的观点是认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

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对于科斯的文章我总是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当我我再次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读,我的收获又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企业的性质》这篇文章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这篇文章很短,但却目标清晰,论证集中,逻辑严密,层层推进,考虑周全.尽管只是读了两遍,但我觉得已经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他对于企业的定性的基本思想,也对于企业的内核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在他的文章中,他始终围绕罗宾逊夫人的思想来作为他分析经济学问题的思路,也即"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 "然后以边际替代概念来展开对于企业定义的分析. 他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的出现由几个原因共同作用所造成.第一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对于市场替代的组织,由企业家来分配资源,在这种组织中运行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了;第二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他认为由于市场在很多方面的运行是时常变化的,变化就产生了不确定性,遵照不确定性本身会造成多方面的不便利和损失,因而一种固定的契约,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契约的出现将会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契约的运行载体则是由企业家管理着的企业;第三是由于有管制力量的政府和其他一些机构对于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区别对待,会造成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通过市场组织更为有利,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扩大."当资源的导向依赖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而对于整个社会为什么不能只有一个企业,企业的规模为什么不能够无限的扩张,他认为因为企业的运行也是有成本的,企业内部追加交易的成本会随着企业家函数的收益递减而上升,并且企业家本身也不能把生产要素完全用于最佳的用途,而且一种或多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可能会上升,在企业扩大的过程中不同种类和不同位置的内部交易由个别企业家组织时效率会下降,这些会限制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这样将使企业和市场在各自最大化效率的条件下进行运作,从而达到整个社会总的福利水平的最大化.以上是我对科斯的《企业的性质》的主要思想的概括,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看书过程中对于书中的某些观点提出我的看法和非常不成熟的见解.对于科斯所列举的几个认为企业的规模不能无限扩大的原因,基本上我是赞同的.然而科斯列举的情况只能作为一种永远的趋势而已而不可能达到终点.事实上他所列举的几个原因是对于企业不断扩大所遇到障碍的一种陈述,也就是说,他解释的是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他认为"当组织的交易增加时,或许企业家不能成功地将生产要素用在他们价值最大的地方,也就是说,不能导致生产要素的最佳使用","交易增加必须达到这一点,即资源浪费带来的亏损等于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另一个企业家组织这笔交易的亏损". 而我始终认为,随着交易的增加,总的交易费用是增加的,为了减少费用的支出,一方面,企业家可以重新借助于市场的力量,用价格机制的作用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另一方面,企业家也可以设计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签订更为复杂的内部契约.虽然,设计新的契约安排的成本开始是很高的,而且是极有可能不完善的,但是随着内部交易的增加,即使也伴随着很多不同类交易的增加,但制度设计与契约安排的新的改进,其边际成本也将是递减的,因为对于同一类事情和一系列相关事情的认识以及在"边干边学"过程中人们(企业家)知识积累会增多,由此将产生规模经济以及准规模经济的效用,而这样将使实际边际增加的内部交易费用降低.而这将进一步使得企业的制度建设与契约规范更加的健全完善,各部门的平均交易费用下降.在这样的基础上,企业的规模将具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而企业的规模之所以不能够无限地扩大,我认为是科斯所认为的几个因素的互相抵消的结果,而不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我深入思考的几个问题:1、科斯提到,“企业或许就是在期限很短的契约不令人满意的情形下出现的”?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人们有时期望通过签订长期契约而非一组短期契约来节约交易费用或者减少风险。

(完整版)企业的性质TheNatureoftheFirm

(完整版)企业的性质TheNatureoftheFirm

科斯:企业的性质原著:科斯——陈郁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

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

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1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

2,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开始分析的倾向钉“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棗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

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3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吗?”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

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

这两种分析工具就4,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5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1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6“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

适的。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

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

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

”一7经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

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

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

《企业的性质》讲稿

《企业的性质》讲稿

《企业的性质》讲稿大家好,我是李源,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讲解。

科斯以两篇文章获得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一篇即是《企业的性质》,由此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对经济学理论和现实的重大贡献。

目前学术界公认该文有三大主要创新点。

第一点,该文将交易成本明确地引入了经济分析,开创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先河。

正如科斯所说:“《企业的性质》对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已经明确地将交易费用概念引入经济分析之中。

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我引入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的出现,仅此而已,别无他图。

”第二点,该文强调交易成本、产权与经济效率的关系,构筑了产权理论的框架。

这一点在科斯的《社会成本的问题》一文中得到更加深入地分析。

第三点,经济理论应用到法学问题上,形成了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法律经济学。

正如科斯定理所言,如果存在交易成本,法律的权利的初始界定就显得极其重要。

关于这一点,科斯在其著作《市场、企业与法律》一文中,对其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企业的性质》一文的理论贡献和创新点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上三点。

由于本文并未遵循标准论文格式,反而有点像科学散文,因而理解起来还是有点困难。

而在有限的学识,有限的时间内,我们结合现实,主要有以下两点感想。

第一,不要迷信当时与现实的经济学“大家”,要具有质疑的精神。

首先,科斯本人即是在质疑前辈的基础上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在这篇论文中,科斯共引述了19位经济学家的经典论述和观点,并且大多对其持否定态度,在批判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其次,许多经济学者就对《企业的性质》一文提出了诸多批判。

例如,该文将企业与市场对立,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再者,无法解释“一人公司”的存在。

因为,科斯认为降低交易费用是企业存在的唯一原因,而“一人公司”利用计算机组织生产,根本没有所谓的内部交易成本。

第二,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一方面,国企要千方百计地降低企业内部交易费用,提高效率。

例如,规范代理人的行为,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实现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的一致。

《企业的性质》 罗纳德.科斯

《企业的性质》  罗纳德.科斯

企业的性质罗纳德·科斯罗纳德·科斯(Ronald Harry Coase,1910-),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高级法与经济学研究员。

美国文理研究院院士,美国经济学会杰出会员。

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作品有《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经济学中的灯塔》(1974)等。

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

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

然而,这种考察不仅有利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一词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1。

由于经济理论分析总是倾向于以个体企业而非产业为起点2,因而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进行明确的界定,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使存在的话,就也应该搞清楚。

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问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3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类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类则是现实的”,然而,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

下文将试着证明,同时符合以上两个要求的企业定义是可以实现的,即一方面它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另一方面却又易于处理,能用马歇尔提出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加以分析。

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4。

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还能用于“准确地推想企业的相关关系而不仅仅只是异想天开的臆造”5。

一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系统或许是比较合适1JoanRobison,Economics is a Serious Subject (1932),p.12.2见N. Kaldor,“The Equilibrium of the Firm”,Economic Journal,March,1934。

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在社会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于企业,我了解的甚少,因此,我必须深入了解它。

当我拿起科斯的《企业的性质》时,看着那些专业术语和的语言,有些为难,但是,我很好奇,为什么它开创了制度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分析的先河?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去探讨它。

但是经过我认真读完它后给了我了解到《企业的性质》这篇著名的论文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也成为企业家理论探讨上重要里程碑,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里,科斯通过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从而为企业理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这两个问题就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因素决定。

在《企业的性质》中,科斯首先指出了当时经济学界对企业的观点,科斯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既然生产和管理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组织为什么还要存在了?并提出了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这一论断。

此外,科斯列举了几种企业出现的理由,并综合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

当存在企业时,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与企业内部同他合作的其它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的数目大大减少了,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

他还探讨了企业的规模问题并得出了结论:当企业扩大时,企业内部每追加一笔额外的交易,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

这是因为当企业内部交易增加时,企业家不能更准确地将生产要素用在它们价值最大的地方。

而企业内部没有价格信号,资源配置到哪个方面主要家企业家的自我感觉、经验和判断,随着内部交易的扩大,各种生产要素的调配也更加复杂,经验和判断的失误也会增多,这也就会使新增的资源的使用效率逐渐降低。

也就决定了企业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以致于完全替代市场的作用。

科斯为了证明了其结论的有效性通过提出三个质疑分别对厄舍教授和奈特教授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并否定了他们的想法。

科斯《企业的性质》中文版

科斯《企业的性质》中文版

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

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

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

[1]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2],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

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3]尽管正如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

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xx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

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4],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5]一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

[6]“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

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

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

”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

[7]经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

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

全面理解企业的性质——读科斯《企业的性质》有感

全面理解企业的性质——读科斯《企业的性质》有感

全面理解企业的性质——读科斯《企业的性质》有感作者:万金花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5期万金花(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鞍山243000)摘要:本文对科斯《企业的性质》进行了文献回顾,逐一列举了学术界对企业的产生及企业性质的理解。

在此回顾基础上,总结出笔者赞成的观点和看法,并提出了全面理解企业性质的实质性看法。

关键词:企业性质;科斯;理解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科斯《企业的性质》简介《企业的性质》( The Nature Of The Firm)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25岁时构思并写就,于1937年发表于Economic上的文章,在沉寂了几十年后,于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据张五常的《企业的契约性质》附注中所提到的,科斯从1931年到1932年之间在美国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美国产业的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形成了关于企业的性质的观点。

科斯从此将交易费用纳入了经济分析框架,引领其他经济学家对企业、制度、契约等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使整个西方微观经济理论发生深刻的变化。

可以说它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也成为企业家理论探讨上重要里程碑。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的性质》一文的分析,大体思路是这样的。

从总体上肯定科斯对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的贡献,但更从两个方面对其提出了批判。

一是企业的产生和存在的理由并不仅仅只是表现在交易费用的节约;二是关于企业的规模的影响因素的争议。

本文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文献回顾,逐一列举了学术界对企业的产生及企业性质的理解,在此回顾基础上,总结得出本人赞成的观点和看法。

二、科斯关于企业性质的定义及解释在《企业的性质》这篇开创性的论文中,科斯证明企业的存在是通过与市场对比来完成的。

其逻辑是:利用市场交易可能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市场的组织——企业;反过来,由于利用企业进行交易也需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企业的组织——市场。

《企业的性质》[美]奥利弗威廉姆森西德尼温特编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美]奥利弗威廉姆森西德尼温特编读后感
其次,从语言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简练、清晰易懂。作者避免了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冗长的句子,而是采用了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此外,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经济现象,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些案例和现象的运用,既丰富了书的内容,又增强了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理论。
此外,书中对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而这些资源和能力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企业通过构建独特的价值链、建立战略联盟、以及利用关系合约等方式,来实现竞争优势的持久化。
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企业的性质在于其作为一个合约网络的组织方式。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企业行为、市场结构以及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的形成和边界问题,即企业在何种条件下会出现,其规模和范围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它揭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即企业通过构建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利用关系合约等方式,来实现竞争优势的持久化。最后,它强调了企业内部组织方式和合约安排的重要性,即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企业的性质》[美]奥利弗威廉姆森西德尼温特编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
《企业的性质》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和西德尼·温特(Sidney G. Winter)共同编著的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企业经济行为的本质及其在市场中的运作机制,对于理解企业行为、市场结构以及经济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时,我也意识到,企业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其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的组织方式和合约安排。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

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

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从黑板经济学到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科斯《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罗纳德.哈里.科斯教授于1937年发表了《企业的性质》这一论文,在发表之初受到了冷落,然后在它被埋没了三四十年之后,终于收到经济学届的普遍重视,被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科斯教授自己曾说当代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本来就应该是的那种经济学,他引领了人们用经济方法研究制度问题,并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关键概念。

沟通了经济学和法学两大科学之间的关系。

科斯的这篇论文通篇没有复杂的模型和过多的数理演绎,但是却清晰的指出了组织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过去在主流的经济理论中价格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个“黑箱”①。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中只注重了价格机制发挥的作用,而忽视了其赖以成立的基础,只考虑到了给定的内生变量所发挥的作用,而没有将其置于一个真实的世界之中去考察。

所以佩兹曼曾经说过一些经济学的体系只存在于经济学家的意念之中而不是存在于现实之上。

科斯教授将其形象的比喻成为“黑板经济学”。

但是经济学的研究最终要走到现实世界之中,我们要将生产、交换放置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之内,不仅考虑到价格和成本的变动对其的影响,也要考虑到一些社会因素对于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

交易康芒斯认为交易活动是制度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说,“制度”的实际运行是由无数次“交易”构成的;“交易”因而就成为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

康芒斯进而将“交易”分为三种基本类型:②1.买卖的交易,即平等人之间的交换关系,这种交易多存在于市场经济之中;2.管理的交易,即上下级之间的命令和服从关系,这种交易多存在于计划经济中;3.限额的交易,只要指政府对个人的关系。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74-86页)康芒斯采取的是以哲学、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制度进行研究,而科斯进而丰富了这种理论,他认为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交易也是稀缺性的,因此就可以被计量,所以经济学的方法便引入来研究制度。

《企业的性质》内容概要

《企业的性质》内容概要

《企业的性质》文章序言部分指出了作者要从现实的和易于处理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概念,同时提出了该文的理论假设,即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和边际替代概念作为本文的分析工具。

文章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核心论点即企业的性质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传统理论学家例如文章所提到的阿瑟·索尔特爵士和一位不知姓名的经济学家等认为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间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

但作者不以为然。

作者认为这一说法在企业之中并不适用,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代替,企业家指挥生产。

显然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

作者因此提出了该文的核心论点即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同时引出了本文所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即企业为什么存在和企业规模的边界。

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

作者指出企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

完成这一工作需要进行搜集信息、谈判、签约等任务,而企业的出现则大大减少了这些成本。

同时利用价格机制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

除此之外由于政府常常对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组织同样地交易区别对待,例如政府对市场交易征收销售税,而对企业内部组织同样的交易则没有该税收,这一举措必然会鼓励企业规模的扩大。

既然企业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那么为什么所有的生产不是由一个大企业去进行呢,市场交易为何还会存在?这是因为在企业内部组织追加交易的成本是逐步提升的,任何企业规模的扩大都有一个临界范围。

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文章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为什么作者对企业出现的原因的解释比其他已有的解释更可取。

作者对该部分的论述是通过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批判来完成的。

厄舍和莫里斯·多布先生认为企业存在是因为劳动分工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斯的这篇文章,更多的说明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即认为企业是市场价格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替代品,因为企业的出现节约了交易成本。在文章的最后,科斯认为实业家同时具备经营和管理两种职能。然后我觉得科斯的文章着重说明了企业的最大性质就是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能够很好的节约交易成本,且受制于契约赋予的权利。他认为企业的本质只是用一个大契约替代较短的较多的契约,就可以认为,企业与市场的区分也就没有太大意义了,因为只是不同契约而已,企业之间的长期契约以及企业内部的契约你都不过是不同的契约而已。用交易费用解释不同的契约的选择即可。这种观点局限了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忽视了它的生产功能,管理功能。
文章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为什么作者对企业出现的原因的解释比其他已有的解释更可取。作者对该部分的论述是通过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批判来完成的。厄舍和莫里斯·多布先生认为企业存在是因为劳动分工的需要。他们认为价格机制的存在会导致分工的混乱,因此需要企业的作用。但这一说法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奈特教授认为(市场)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那些具有较好判断力和知识的人成为企业家来预测风险,他们向工人支付工资并控制他人行动。因此企业家这一特殊的阶层便诞生了。但这一说法也值得商榷。因为这部分人可以通过出卖建议和知识获得报酬,不一定亲自参加生产以获得收入或者可以通过与正在进行生产的人缔结契约而不是主动地参加生产也可以以较好的知识和判断力获得报酬。
文章第四部分进一步论证从交易成本角度解释企业规模的合理性。以前传统理论探讨企业规模主要从生产成本的角度予以考虑,得出企业规模受到限制是因为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不愿意付出大于产出的生产代价。该理论在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时具有适用性,但当企业生产两种甚至更多的产品时,若按照该理论的假设则企业的规模会无限大。这种解释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原因是未能考虑到企业的管理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管理成本也会上升,因此确定企业的规模必须考虑市场成本和管理成本两个因素。
既然企业的存在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那为什么企业不是越大越好呢?为什么市场交易还是存在,而所以的生产不能由一个大企业进行呢?对于这个问题,科斯主要从企业的规模和边界上进行了论证。首先,科斯认为“当企业扩大时,对企业家的功能来说,收益可能会减少,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组织追加交易的成本可能会上升”,即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内的组织成本将会增加,企业的扩大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市场的交易成本等于企业完成这笔交易的组织成本。其次,交易扩大时,“企业家不能成功地将生产要素用在它们价值最大的地方,也就是说,不能导致生产要素的最佳使用”。即,交易必须达到使“资源浪费带来的亏损等于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组织这笔交易的亏损”。最后。企业规模扩大可能带来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这个我不是很理解。同时,他还注意到,市场交易事实上并非是同质的,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差异很大。他认为,影响企业规模的要素包括组织成本、企业家犯错误的情况、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等。
既然企业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那么为什么所有的生产不是由一个大企业去进行呢,市场交易为何还会存在?这是因为在企业内部组织追加交易的成本是逐步提升的,任何企业规模的扩大都有一个临界范围。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企业的性质》
文章序言部分指出了作者要从现实的和易于处理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概念,同时提出了该文的理论假设,即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和边际替代概念作为本文的分析工具。
文章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核心论点即企业的性质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传统理论学家例如文章所提到的阿瑟·索尔特爵士和一位不知姓名的经济学家等认为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间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但作者不以为然。作者认为这一说法在企业之中并不适用,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代替,企业家指挥生产。显然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作者因此提出了该文的核心论点即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同时引出了本文所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即企业为什么存在和企业规模的边界。
关于企业存在的原因,较早之前的奈特教授给出了说明,他认为,企业至所以出现,是由于存在着不确定性,生产者需要预测未来的需求,于是出现了新的经济工作人员——企业家,企业家预测从他人支付有保证的工资,并以此控制他人的行动”。很显然,科斯认为,奈特教授并没有指出价格机制被替代的原因,他认为,奈特教授提到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拥有判断力和知识的人并不需要亲自参加生产就可以获得报酬,因此并不能得出企业及企业家出现的必然性。科斯也认为用企业成本曲线的变化不能解释企业规模的变化。传统的经济理论在分析时总是假定单个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然后现实中显然企业可以生产一种以上的产品,科斯认为,“要决定企业规模,必须考虑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和组织各个企业家的成本。之后才能决定每个企业生产产品的种类和每种产品的生产数量。但在这一部分,我不明白科斯批判之前经济学家的观点与企业性质有何明显的联系。
文章第五部分说明了本文企业概念是与现实世界情况相一致的。企业组织中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是依靠契约固定下来的。这种契约明确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雇主依靠他的权利支配和指挥雇员,雇员则依靠他的义务服从雇主的控制和支配。企业组织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企业性质在现实世界中具体体现。
科斯企业的性质一文,着重从解释企业是如何出现的来阐述企业的性质。科斯认为,经济学中的企业与现实中是不同的,他试图形成一个既易于处理,又与现实相联系的企业的定义。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中,认为市场中资源的配置主要是由价格机制起作用,资源的流动直接依赖于价格机制,然而事实是,资源的流动并不完全依赖于价格机制。科斯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显然,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可以假定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他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认为存在着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即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配置资源,由此得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作为配置资源的另一种方式并不是企业出现的根本原因。科斯总结了先前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经济学家们将价格机制作为一种协调工具,可他们也承认了“企业家”的协调功能,但是对于为什么协调在某一情况下是价格机制的工作,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又是企业家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上却没有做出更多的解释,科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试图发现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
科斯说,“建立企业是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在科斯看来,这个成本有发现价格的成本和由“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即在价格机制下的资源配置存在在交易成本。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需要在要素所以者之间签订一系列的契约,这些契约的签订,大大增加了源配置的成本(由于环境因素中充满着不可预期的变化以及交易中,双方为了寻求自己利益而出现的投机主义行为,信息的不对称等都可能使成本增加)。科斯认为“当存在企业时,契约不会被取消,但却大大减少了。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不必与企业内部同他合作的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这就是所谓的企业的“联合”与“一体化”带来的益处即资源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组织内进行最优配置而无需通过价格机制不断签订契约。同时,科斯认为企业有利于签订长期契约,那么,签订每一个契约的部分费用就将被节省下来。“企业家不得不在低成本状态下行使他的职能,这是鉴于如下的事实:他可以以低于他所替代的市场交易的价格得到生产要素,因为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通常也能够再回到公开市场。”因此得出了科斯的另一个重要的结论是企业的本质在于节约交易费用。
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作者指出企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完成这一工作需要进行搜集信息、谈判、签约等任务,而企业的出现则大大减少了这些成本。同时利用价格机制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除此之外由于政府常常对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组织同样地交易区别对待,例如政府对市场交易征收销售税,而对企业内部组织同样的交易则没有该税收,这一举措必然会鼓励企业规模的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