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
历史典故:完璧归赵
战国典故之完璧归赵完璧归赵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邯郸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完璧归赵文言文加翻译
昔者,赵国得和氏璧,天下皆以为宝。
璧大如盘,光润如玉,色如碧波,纹若流水。
赵王得之,大悦,置之于宫中,朝夕把玩,以为国之重宝。
时,秦国欲吞并赵国,遣使至赵,愿以十五城易璧。
赵王惧,不知所措,群臣亦莫有对策。
蔺相如者,赵之良将,闻之,愿往秦国,以璧易城,以安赵国。
蔺相如至秦,秦王大悦,设宴款待。
相如献璧于秦王,秦王接璧,大喜,欲以城易之。
相如辞曰:“臣闻璧有灵,得之者得天下。
今臣以璧易城,恐秦王不信,故愿以璧归赵,俟秦王信臣,然后以城易璧。
”秦王不许,曰:“赵王欺吾,吾岂能信汝?”相如曰:“臣闻君子不欺暗室,况乎天下?臣虽不才,岂敢欺大王哉?”秦王犹豫,未决。
相如知秦王犹豫,乃请曰:“大王若不信,愿以臣为质,待臣归赵,以璧易城,必不负大王。
”秦王许之。
相如遂留秦,待归赵。
蔺相如留秦三月,秦王终不信,乃遣相如归赵。
相如归国,赵王大喜,群臣皆贺。
相如曰:“臣虽以璧易城,然秦王终不信,故以璧归赵。
然臣恐赵王亦不信臣,故愿以璧献大王,愿大王察臣之心。
”赵王受璧,曰:“相如忠臣也,吾知之矣。
”秦王闻赵王得璧,大怒,欲发兵攻赵。
蔺相如闻之,乃请曰:“大王勿忧,臣有计可解。
”赵王问计,相如曰:“臣愿以璧献秦,愿大王许之。
”赵王曰:“吾欲以璧归赵,奈何以璧献秦?”相如曰:“大王诚欲归璧,宜先献于秦,秦王若信,则璧归赵;若不信,则大王可发兵。
”赵王从之。
蔺相如遂以璧献秦,秦王接璧,大悦。
相如曰:“大王既得璧,宜速以城易之,勿失良机。
”秦王许之,遂以城易璧。
相如持璧归赵,赵王大悦,封相如为上卿。
璧归赵,天下皆以为赵之幸。
秦王虽怒,亦不敢攻赵。
蔺相如以一己之勇,保全赵国,名传后世,可谓完璧归赵矣。
译文:从前,赵国得到了和氏璧,天下人都认为它是宝物。
这块璧的大小如盘,光滑如玉,颜色如碧波,纹理如流水。
赵王得到它后,非常高兴,把它放在宫中,早晚把玩,视为国家的重宝。
当时,秦国想要吞并赵国,派遣使者到赵国,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璧。
蔺相如完璧归赵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予未敢以为信也。
信:言语真实。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诈:欺骗。
胁:勒索。
情:实情。
以:凭借。
予:给。
奈之何:怎么,为什么。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且:况且。
曲:理屈。
固:本来。
使:假使。
以:因为。
故:缘故。
亡:丢失。
厚怨:深深地怨恨。
绐:dài欺骗。
明:表明。
使:让,派。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绝:断绝。
令:假如。
僇:同“戮” ,杀戳。
责:追问。
信:失信。
族:灭族。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柔:谦和。
完:完整;保全。
曲全:偏袒。
【文言文参考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道他。
但是,我却不敢苟同。
秦国想得到这块璧,赵国不给它,双方本来都没有什么曲直是非。
赵国交出璧而秦国不给城池,秦国就理亏了。
秦国给了城池,而赵国却拿回了璧,就是赵国理亏了。
要想使秦国理亏,不如就放弃璧。
害怕丢掉璧,就不如不给它。
秦王既然按照地图给了城池,又设九宾的隆重礼仪,斋戒之后才来接受璧,那种形势是不得不给城池的。
如果秦王接受了璧而不给城池,蔺相如就可以上前质问他:“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池的,这块璧不是赵国的吗?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国的宝物。
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完璧归赵的故事1战国时期,赵惠王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也想得到这块宝玉,便派使者带着书信来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拿出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和氏璧,不知赵王是否答应?”赵惠文王拿不定主意:给吧,怕上当,不给吧,又怕得罪秦国。
这时有个宦官对赵王说:“我向大王推荐一人,此人名叫蔺相如,他见多识广,足智多谋,我想让他去秦国,肯定能将这件事处理妥当。
”于是,赵惠文王就派蔺相如为使者,出使秦国。
蔺相如来到秦国后,就献上和氏璧,哪知秦王看了赞叹不已,根本没有归还的意思。
蔺相如看了暗暗着急,这时,计上心来,他对秦王说:“大王,这块璧上有一个小小的污点,让我指给大王看吧!”秦王听了信以为真,把和氏璧递给了他。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退到一根柱子旁,对秦王说:“看来大王并非诚心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那就莫怪人小无理了。
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就连同这块璧一同撞在这根柱子上!”秦王怕伤了璧,忙命人拿出地图,将要交换的城池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心知他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于是对秦王说:“和氏璧不是一般的璧,赵王在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并在朝堂上举行隆重的仪式,我才敢把璧献上。
”秦王无奈,只得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准备斋戒仪式。
蔺相如晚上则偷偷地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到了赵国。
到了第五天,蔺相如不慌不忙地对秦王说:“秦国很少有讲信义的君主,所以我怕受骗,就把璧送回去了。
天下都知道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大王如果真想要那块璧,就先把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赵国一定将璧呈上。
”秦王很生气,但蔺相如说得句句在理,只能就此作罢。
完璧归赵的故事2【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成语故事】秦昭王得知赵惠王得到和氏璧,想假装以15座城池与他交换来骗取和氏璧。
赵惠王派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而不谈城池交换事宜。
蔺相如设计骗回和氏璧,并派人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气得要杀死蔺相如。
完璧归赵原文和翻译
完璧归赵原文和翻译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完璧归赵原文和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完璧归赵原文和翻译原文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1)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2)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3),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与城,而绐(4)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僇(5)相如于市,武安君(6)十万众压邯郸(7),而责(8)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9),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10),柔廉颇(11),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注释(1)情:真实意图。
(2)曲:不公正,不合理。
(3)九宾:九位迎接使者的傧相,皆立于朝廷上,是战国时期隆重的外交礼节。
(4)绐(dài):欺骗,欺诈。
(5)僇:通“戮”,杀。
(6)武安君:秦将白起的封号。
(7)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
(8)责:求,这里指索取。
(9)族:灭族。
(10)劲渑池:指蔺相如在渑池(今河南林县)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之事。
(11)柔廉颇:指蔺相如对赵大将廉颇委曲容让,终使廉颇感悟并负荆请罪之事。
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
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导读: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
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
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
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
秦昭王只好应允。
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1.完璧归赵历史典故
2.经典历史典故:完璧归赵
3.关于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4.蔺相如完璧归赵历史典故
5.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6.完璧归赵的成语典故
7.「历史典故」
8.历史典故汇总
上文是关于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完璧归赵翻译带原文
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翻译:廉颇这个人,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担任赵国将军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占领了齐国的阳晋,官封上卿,廉颇由于作战勇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乃是赵国人,是赵国的宦者令缪贤家的门客.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到了这个消息,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想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王和大将军廉颇以及其他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璧交给秦国,担心得不到秦国的城邑,白白地受欺骗;如果不把宝璧交给秦国,又担心秦军来攻打.是否拿宝璧和秦国换城邑还没定下来,先找一个能出使秦国办这件事的人,找不到.宦者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也许能办好这件事.”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能胜任?”缪贤回答说:“臣以前犯过严重错误,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我的门客蔺相如反对我出逃,他问:‘您怎么知道燕王会接纳您呢?’我对他说:‘我曾跟随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和我谈话时握住我的手,说“愿意跟您交个朋友”.凭借燕王这句表态的话可以判断出燕王会接纳我,所以想到燕国去.’相如对臣说:‘赵国强、燕国弱,并且由于您是赵王身边深受信任的重臣,所以燕王非常愿意和您结交.如果您现在逃离赵国投奔燕国,燕王肯定会还害怕燕赵友好关系因为您的到来破坏,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抓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衣露背背着斧刃请求治罪,这样也许能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臣.臣私下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有智谋,派他出使很适宜.”于是赵王立即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秦王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可以把和氏璧给秦王吗?”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王说:“取走我的和氏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用城邑请求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交出了和氏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种情形相比较,应该答应这个请求以避免赵国在秦国面前理亏.”赵王说:“谁能当使臣?”相如说:“大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臣愿奉璧出使秦国.如果城邑归属赵国,我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如果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宝璧献给秦王.秦王很高兴,把宝璧传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玩赏,左右都高呼万岁.蔺相如觉得秦王根本没有给赵国划拨城邑交换宝璧的诚意,便走上前去说:“宝璧上有个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您看.”秦王把宝璧递给他,蔺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站定,身体靠在柱子上,因为愤怒以至于头发直立向上顶起帽子,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商议的结果不想把宝璧交给秦国.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没有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况且因为一块璧玉就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给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尊重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呀.现在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很不庄重的不符合外交惯例的场所接见我,礼节非常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玩赏,您这是在戏弄我这个外交使臣.我看到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收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摆出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的姿势.秦王怕他真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请他继续商谈以城换璧,并召来主管的官员打开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给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其实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城邑,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乃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怕秦国因为赵国拒绝以十五座城交换宝璧而出兵攻打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量此事,毕竟不可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请相如住在广成宾馆.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肯定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布衣服化装成普通行人,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大典,去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几位君主,从没有一个君主对弱国说话算数、诚信守约.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王的重托,所以派人带着宝璧返回,从小路走现在可能已经回到赵国了.况且秦强赵弱,大王派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把宝璧送来了.如今强大的秦国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之罪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油锅被烹,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此事.”秦王和群臣你看我我看你并且发出唏嘘声.有人要把相如拉下去,秦王发话了:“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关系,不如按外交礼节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玉而欺骗秦国!”最终还是在朝廷上接见相如,按外交礼节安排蔺相如这个使臣回到赵国.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蔺相如是贤明的大夫,因为蔺相如身为使臣在诸侯面前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封相如为上大夫.秦国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给秦国宝璧.。
完璧归赵的成语典故
完璧归赵的成语典故导语: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汉族历史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完璧归赵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参考!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
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
完璧归赵的解释
完璧归赵的解释
完璧归赵是一个典故,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意是指廉颇与蔺相如一同在秦国相处时,因为两国之间的一些小误会而互相争斗,最终蔺相如偷换了秦国的棋子,使得秦国占领了赵国的大片土地,而廉颇深感羞愧,深感对不起国家、人民,于是他前往蔺相如家道歉,蔺相如接受了他的道歉并对他的忠诚表示了赞赏,两人在廉颇离开后互相祝福,最终蔺相如得以完璧归赵,廉颇也得以荣升为上卿。
“完璧归赵”比喻一个璧东西完好地回到自己家中。
也比喻东西完整无损地回到自己家中。
完璧归赵原文翻译
完璧归赵原文翻译导语:完璧归赵,是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完璧归赵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巿,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而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译文】蔺相如使和氏璧完整得归还(赵国),人们都称赞他,而我却不认为这件事是好的。
秦国用十五座城作为条件,想要欺骗赵国来夺得赵国的和氏璧。
(秦国)那时说是要和氏璧,这是实情,不是为了试探赵国。
赵国得到了秦国的人情但不把和氏璧交给秦国,没有得到秦国的人情却将和氏璧交给他们;赵国得到了秦国的人情但不害怕他们就不将和氏璧交给秦人,赵国得到了秦国的人情又害怕他们就将和氏璧交给秦人。
按理只有这两种情况,怎么会有又害怕秦人却又挑起了他们的怒气的。
至于(如果)秦国要和氏璧,而赵国不给秦国,那么双方都没有什么过错。
(如果)赵国将和氏璧交给了秦国,但秦国不将十五座城交给赵国,这是秦国的不对。
完璧归赵的故事及意思
完璧归赵的故事及意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儿童故事、童话故事、睡前故事、寓言故事、胎教故事、格林童话、其他童话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fairy tales, Folktale, idiom stories, children's stories, fairy tales, bedtime stories, fables, prenatal education stories, Green's fairy tales, other fairy tale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完璧归赵的故事及意思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战国时,秦王听说赵王有一块无价之宝——和氏璧(b ì),便派人去说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宝玉。
赵王怕得罪秦王,又怕自己上当受骗,于是就派蔺(lìn)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来到秦国,把玉璧献给秦王,见秦王根本不提拿城换璧的事,便走上前去说:“这玉璧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把玉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接过玉璧说:“大王要是想要宝玉而又不割城池,我宁愿把这块宝玉摔碎。
”秦王无奈,只好假装同意割让城池,并答应斋戒五日后举行交换仪式。
可当天晚上,蔺相如就派手下的人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完璧归赵——完:完整无缺。
璧:玉。
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给本人。
“臣请完璧归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一想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说的是赵国哪个大臣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6篇
完璧归赵的故事6篇战国时候,赵王得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让秦王知道了,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面见赵王,说是甘愿以十五座城池来换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
这次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一颗宝玉,看似很不值。
说明其中肯定有阴谋诡计,必须要谨慎一些为妙。
”可是,如果是真的呢?赵王转念一想,又改变了态度。
他想:如果是真的,怎么能放弃一只到手的肥羊呢?思来想去还是拿不定主意,便把大臣都召集起来,共同商议此事。
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良策。
此时,蔺相如站了出来,毛遂自荐。
看没有人选,赵王也就欣然同意了。
来到秦国,秦王热情接待了他。
蔺相如把宝玉双手献给秦王,奏王左看右看,非常喜爱,吩咐手下人:“好好招待这位贵客!”蔺相如,等了好一阵子,也不见秦王提起那十五座城池的事情。
他知道秦王在耍心眼儿。
但是宝玉已经在他的手里,怎么才能夺回呢?这时,他想的一招妙计。
走上前去,轻声对秦王说:“大王!其实宝玉有点瑕疵!”秦王一听,大惊失色,忙把宝玉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宝玉退后几步,他气呼呼的指责秦王道:“你怎么能这么不讲信誉!既然你在纸上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宝玉,做到了吗?如果你现在还不答应你当初的诺言,我现在就把宝玉摔掉!不能受你的玷污!”秦王一看大惊失色,连忙拿出一张地图,胡乱应付到。
假惺惺的把许多城池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在一旁看着他,只见他的眼珠滴溜溜乱转,知道他在心怀叵测,所以便假装说:“这块宝玉,价值连城,确实是稀有之物!请大王举行一个隆重的接宝玉仪式吧!”好的好的。
秦王连连点头。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来到公馆,他叫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模样,把那块宝玉包在纸里包好,藏在身上。
趁他们不注意,偷偷的从小到跑回。
至于秦王会把他怎样,他知道,秦王不敢把他如之何,赵国的实力的确让秦王有些后怕。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也晚了。
人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挑大指称赞:“蔺相如,真是一个勇敢而又聪明的人啊!”完璧归赵的故事二:完璧归赵造句1、同学们有什么好书,都会借给我看,因为每次我都会完壁归赵地还给他们。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
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完璧归赵成语,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缺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
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语典故】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道:“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使臣。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晓得他可以使臣呢?”缪贤提问说道:“我曾经犯下罪过,私下急于必须逃往燕国回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拦阻我说道:‘您凭什么晓得燕王可以收养您?’我告诉他,我曾追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见,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道‘愿缴个朋友’,凭这个晓得他,所以急于回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谒见蔺相如,反问他:“秦王急于用十五座城再加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道:“秦国强悍,赵国弱小,不能不应允他的建议。
”赵王说道:“偷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道:“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应允,心虚的就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心虚的就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应允秦的命令而使它正数心虚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遣谁回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完璧归赵的故事原文
完璧归赵的故事原文《完璧归赵》讲的是蔺相如和秦王会晤,他让赵王在一块璧玉上刻了“秦王无道”四字。
但璧玉从赵国出使到秦国时,被人偷走了,为了不损坏秦王的面子,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秦王,而且请求完好地将璧送回去,最终达成协议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完璧归赵》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在初中课本上也有,它主要写了战国时期,赵国舍弃城池与秦国交换和氏璧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和氏璧价值连城,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其代表着正义、诚信等美德。
那么,和氏璧究竟是怎样失而复得呢?今天就来学习第二十五课——《完璧归赵》。
此后,秦昭襄王听说赵惠文王得到了稀世珍宝和氏璧,想用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
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商量对策,蔺相如献计:“应该派一位勇士,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假装答应以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并约定在某日早晨在某处交换。
”于是,赵惠文王命令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并随行的人员前往咸阳。
途经秦国边境时,蔺相如发现守关官吏已被秦王收买,并扣留了和氏璧。
蔺相如便让随行的人员假意说秦王愿意以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并趁机把和氏璧送给了秦王。
秦王拿到和氏璧后,非常高兴,便派使者通报赵王,说秦王已经将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了。
赵王见到秦王的使者,果然很高兴,便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回访秦国。
蔺相如到了咸阳宫殿,将和氏璧献给了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将和氏璧嵌入了一个金盒之内,并赏赐给了蔺相如很多东西。
可能大家觉得奇怪,既然蔺相如帮助赵国夺回了和氏璧,又何必再冒险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呢?其实,蔺相如自己心里明白,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根本保护不住和氏璧,所以才决定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同时,他也深知,如果秦国知道和氏璧丢失,肯定会向赵国索要,甚至杀掉蔺相如。
蔺相如虽然受到了封赏,却始终不忘国家利益,忠心耿耿地辅佐赵惠文王治理国家,直到老死。
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
〔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
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
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现河北省城市),
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今天语文小编给大家讲一
下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
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赵惠文王召见蔺
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
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
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
之意。
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
了宝玉。
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
第1页共2页
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
赵王斋戒5天,
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
不料
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
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
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
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
秦昭王只好应允。
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
返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
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22。
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
【成语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成语解释】: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
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近义词】:物归原主
【反义词】:支离破碎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成语例句】: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
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成语故事】:秦昭王得知赵惠文王有一块罕见的宝贝——和氏璧,便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担心秦王有诈,不愿把璧送去,可又怕秦王借口攻打赵国,于是便想物色一个可以去秦国答复的人,但一时还找不到,有人向他推荐了蔺相如,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捧着璧去秦国,我向大王保证:如果秦国肯将城池交给赵国,我就把璧留给秦王;如果秦国不交出城池,我将一定会把璧完整地归还赵国。
”
于是,蔺相如被派出使秦国。
他向秦王献上和氏璧后,看到秦王只顾欣赏玉璧而无意交城,他便以璧上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为借口,拿回玉璧,并怒斥秦王没有诚意。
如强迫他,他将让自己的脑袋和玉璧一起在柱上撞个粉碎。
秦王害怕他真这样做,于是假意叫人拿出地图,划出十五座城池。
蔺相如看出秦王还是无心交城,便表示秦王必须斋戒五日,他方能献璧,秦王被迫同意。
蔺相如趁此机会,便让一个随从人员穿上百姓的粗布衣服,带着和氏璧从小路逃回了赵国,从而也实现了自己完璧归赵的诺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璧归赵
场景一:
角色:赵王、士兵、大臣A、大臣B、蔺相如(背景:赵王宫殿)旁白:这一日,赵王正在上朝。
士兵:(快步上殿,单膝跪地,双手举过头顶,呈上书信)报——秦王书信!
赵王:(疑惑)哦?让我看看?(惊,站起来)什么!(把信掷于桌上)秦王要拿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为难)这,这可如何是好?
大臣A:大王,秦国虽兵力强盛,但我赵国也丝毫不弱!(略顿一顿,坚定地)大王,臣愿领三千精兵,驻守上党,谅他秦国也不敢怎么样!
大臣B:(面向大臣A拱手)老将军,斗武可不是上策,只怕两败俱伤啊!不如遣人出使秦国,或可解此困境。
赵王:可有合适人选?
大臣B:我门下有一门客,名叫蔺相如,智慧过人。
赵王:(大喜,拍手)太好了,快宣此人上殿!
大臣B:(面向门口,大声)宣蔺相如上殿!
蔺相如:(快步上殿,单膝跪地,双手举过头顶)蔺相如拜见大王。
赵王:(上前一步,双手扶起)快快免礼,先生可有良策?
蔺相如: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如果秦王真的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池,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可能。
赵王:可是秦王狡诈……
蔺相如:大王,我愿立下军令状,我在璧在!我不在,璧也依然在!
赵王:(大喜)太好了!速速为蔺公准备行囊。
场景二:
角色:秦王(赵王)、大臣A、大臣B、士兵(背景:秦王宫殿)旁白:秦王殿上
蔺相如:(大步上殿)赵使蔺相如,拜见秦王!
秦王:(双手接过盒子,打开,一脸惊艳)不愧是和氏璧,好!好!
大臣A:(频频点头)此璧果然名不虚传!
大臣B:(拱手)无瑕美玉,无价之宝啊!
(时间凝固,众人保持姿势不动)
(蔺相如皱着眉,慢慢踱步,作思考状)
蔺相如(心理动态):秦王只是观赏、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看来他没有拿城换璧的意思。
这可不行!
蔺相如:(恭敬地拱手)大王,这璧也有点小瑕疵,让我指给
您看。
(秦王将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将璧举于头顶,大步退至柱子前)
蔺相如:(举着璧,生气地)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如今,璧在我手上,您要逼我,我就让我的脑袋和这块璧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秦王:(害怕地,着急地)使不得,使不得!有话好说!(大声)来人,拿地图来!(士兵将地图呈上,秦王指着地图)这十五座交付你国,可好?
蔺相如:和氏璧乃稀世珍宝,岂能随便交付?大王需举行一个仪式才行!
秦王:(无奈)就依你吧!
场景三:
角色:蔺相如、士兵(背景:蔺相如所住驿馆)
旁白:蔺相如刚回到住处,便召来童子(士兵)。
蔺相如:(把璧递与小童)你骑快马把这璧送回赵国,务必交到赵王手上。
小童(士兵):是!
场景四:
角色:秦王、大臣A、大臣B、蔺相如(背景:秦王宫殿)旁白:举行典礼的那一天到了。
秦王:吉时已到,宣蔺相如上殿。
大臣A:(面向门口,大声)宣蔺相如上殿
蔺相如:(大步走入,拱手施礼)拜见秦王!
秦王:(双手扶案,身体前倾,急切地)快把和氏璧呈上来!
蔺相如:(义正言辞,拱手)和氏璧已送回了赵国。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池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过来,决不失信。
不然,你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人都知道秦国不守信用。
秦王:(生气,猛击桌子)你!(想了一会儿,深吸口气)好吧,我们秦国是不会失信于人的。
来人,给赵国使者备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