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德《教学论》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六章【圣才出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课程论从教学论中独立出来的标志是()。

A.博比特1902年出版的《课程论》

B.杜威1918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

C.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

D.杜威1902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

【答案】C

【解析】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于1918年出版《课程》,以此标志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从教育中分离出来。因此答案选C。

2.赫尔巴特及其弟子创立了长期风靡世界的经典()。

A.四段教学法

B.五段教学法

C.三段教学法

D.直观教学法

【答案】A

【解析】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阶段。他的学生席勒和赖因在四段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段教学法,即预

备、提示、联合、系统、方法。因此答案选A。

3.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的教育家是()。

A.泰勒

B.博比特

C.查特斯

D.坦纳

【答案】A

【解析】泰勒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1934年,他出版了《成绩测验的编制》一书,从而确立了“评价原理”。1949年,他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由此确立其“课程基本原理”。他的“评价原理”和“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发展的新的历史,因此答案选A。

4.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教育价值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以及课时目标概念的界定,它们形成了教育目的体系的一个纵向排列。其中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因此答案选C。

5.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特性是()。

A.科学性

B.社会性

C.人文性

D.横断性、综合性和人文性

【答案】D

6.课程与教学论诞生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普通教育学》出版

B.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出版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出版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

【答案】C

7.教育内容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

A.理论依据

B.专门对象

C.实践范畴

D.系统结构

【答案】B

8.课程与教学的(),构成了课程与教学审美的客观基础。A.真和善

B.真、善、美

C.真、善、美及其统一的价值目标

D.伦理道德

【答案】C

9.学校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课程与教学的永恒矛盾

B.课程与教学现象

C.社会与个人的永恒矛盾

D.文化的无限性与学习的有限性之间的永恒矛盾

【答案】D

10.大教学论把()问题置于首要地位。

A.怎样教学的问题

B.教学什么的问题

C.为什么教学的问题

D.教学是什么的问题

【答案】A

11.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是首先由()提出来的。

A.裴斯泰洛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孔子

【答案】A

1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性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答案】A

二、简答题

1.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答:(1)课程的基本涵义

①把课程作为学科

这是使用最普遍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内容,而且把内容仅限于源自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其最大缺陷是把课程视为外在于学习者的静态的东西,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

②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这种课程定义认为课程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这种定义最大的特点是把课程看作是教学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把课程目标、计划与课程过程、手段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前者,其缺陷也是忽略了学习者的现实经验。

③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这种课程定义认为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其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从而消除了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消解了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应当指出,持有这种课程定义的学者有忽略系统知识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的倾向。

④课程内涵新的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包括;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总括看来,课程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或设计,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晚近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之发展中,课程概念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过程本身的价值;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2)教学的基本内涵

概括地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