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艺美术民俗风情共32页
来吧,远方的客人!昆明石林非遗文化“撒尼刺绣”带你感受不一样的情怀!
来吧,远方的客人!昆明石林非遗文化“撒尼刺绣”带你感受不一样的情怀!石林七个一一景:世界喀斯特地貌一诗:撒尼语口传《阿诗玛》一影: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一歌:《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一舞:彝族大三炫一节:火把狂欢节一绣:撒尼挑花刺绣这举世瞩目的奇观,灿烂多姿的文化,使得来石林的客人难忘!尤其是撒尼女神们,穿着精美华丽的民族服饰,这服饰上无处不在地体现着撒尼刺绣的精髓。
(图片来源网络)就如上图一样,撒尼刺绣种类繁多,丰富多姿,制作精美,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它主要以黑、白、红、黄、绿、蓝为主,黑色被认为是大地的象征,是孕育各种动物和植物的母体,属于雌性物质,同时还含有成熟、庄重、威严、主体、主宰之意,是事情和问题的根本;红色和黄色意义有两层:一层是象征红、黄花朵配合成美丽的颜色之意,另一层是体现出热情、豪放、勇敢。
白色是纯洁、善良、轻柔的代表,与污浊、肮脏、狡诈形成对立;蓝色是指蓝色的天空,认为黑色的大地和蓝色的天空是最早“清”与“浊”两种物质相配后发展起来的一对雌雄统一体物质,她俩相配后又产生了大地上和空中的万物,这无边无际的蓝色还意味着人们心情舒良、广阔与自由之意;草绿色是红色、黄色花朵的母体,指山川、江河和周围生长的草木。
不同的纹样用色不同用途也不同,其艺术效果也各异。
彝族刺绣一般都是以黑色和天蓝色作底色。
纹案主要有:日月、星星、鸡冠、云彩、波浪、牛角、牛眼、铁环、蟹、羊角、窗格、蕨基、穿山门、鸡肠、竹骗、火镰、马牙、彩虹等。
其巧夺天工的技艺,绣天下之斑斓,集色彩之灵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石林的民族民间艺术,撒尼刺绣在许多民族的生产和生活都存在,既是一种生产活动,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和追求,反映了各族人民对美的向往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也代表着对大家的一种美好祝福:爱情美满、事业顺利、身体健康等。
(图片来源网络)。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
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 傣族在解放前处于封建 领主制向封建制过渡阶 段,由于阶级的存在, 在服装上也有了贵贱之 分的标志,如在服装上 只有最高统治者“召片 领”的血亲贵族才可以 穿用绸缎缝制的衣服, 女性的筒裙才可以绣上 金色的龙凤图案,织三 道以上的金色环状条纹。
通海县蒙古族自明以后, 就以从事农业生产和打鱼 为生,几百年来早已脱离 了游牧生活,为适应农业 生产的需要,男子服装已 和汉族服装相同,而妇女 服装除了高领长袖仍有些 蒙古袍的遗韵而外,已经 不穿长袍、上衣长仅及股, 其服装更多的有着彝族服 装的影响,是一种文化交 流变异的典型,成了一种 历史变化的纪录。
三 向往幸福生活意念的物化——刺绣、挑 花
挑花和刺绣是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中最大众化,最 普及的一种美化自己生活的技艺和手段,这主要体观 在服饰的美化上,在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中挑花、刺 绣的腰带、荷包„„也常常是情人的信物,精美的挑 花刺绣寄托着少女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情人的一片 真情。
挑花刺绣在云南少数民 族中的历史悠久,在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中就说:哀牢人地区 “土地沃美,宜五谷蚕 桑。知染采文绣”可见 在汉、南北朝时期,云 南的原住民族已有了染 织,刺绣。
银饰是不同民族,不 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发 展阶段的形象体现: 佤族耳塞项圈的粗犷, 浑朴与白族的帽饰 (八仙„„)长命锁、 三须、耳坠的小巧就 成为鲜明的对比,前 者更保持了山野的原 始气息,后者则更多 展现了农村经济文化 的发展与汉族文比的 交流。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农村 的贫困,群众对银饰的 爱好不得不用合金(华 银)镀银来代替以暂时 满足群众的要求,随着 经济的发展,银已不限 量供应,真银饰品越来 越多展现在少数民族身 上,反映了改革开放以 来各民族生活的巨大变 化。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PPT演讲稿
第一章 木雕(云南剑川木雕)
云南剑川木雕
• 剑川木雕,以云南大理自治州的剑川县为产地,这个县有“木雕之乡”之称,且剑川木匠 的木雕工艺蜚声海内外。
很早以来,当地民间就有传说,讲剑川木匠雕刻的木龙,曾在大理斗败了真龙。这当 然是神话,无真实可言。但从现存的剑川八角亭看,剑川木匠的木雕工艺确已师承久远, 手艺超群。
第八章 刀具(户撒刀)
户撒刀
•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 颇族自治州陇川县西北部的户撒乡,主要集中在 潘乐、户早、隆光、相姐、明社、曼炳6个村。户 撒刀也叫阿昌刀,因陇川县户撒乡主要是阿昌族 聚居区而得名。户撒盛产刀具,而且极富民族特 色,远销缅甸及境内怒江以西地区,为各民族所 喜爱,有景颇族、傈僳族最喜爱的背刀,有傣族、 阿昌族喜爱的尖刀和砍刀,还有专为藏族打的腰 刀和长刀,以及其他民族用的菜刀、镰刀……户 撒刀工艺独特,质地精良,锋利耐用,有"柔可绕 指,削铁如泥"之誉,在省内外久享盛名。
大理白族扎染
• 扎染古称绞缬染,俗称扎花布,是 一种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扎染在 制作过程中倾注了制作者的艺术匠 心,因此好的扎染制品便是一件极 好的美术作品。云南大理扎染是由 中原传入的,目前主要在大理周城、 巍山大仓和庙街等地制作。其原料 为纯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 为植物蓝靛。工艺过程分设计、上 稿、扎缝、浸染、折线、漂洗、整 检等工序。内地扎染的图案多以圆 点、不规则圆型以及其他简单几何 图形组成,而大理扎染则取材常见 的动植物形象,如蜜蜂、蝴蝶、梅 花、鸟虫等。
第十章 蜡染(苗族蜡染)
•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 (扎染)、夹缬(镂空印 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 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 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 ll 世纪——公元前771年)已 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 《礼记》等文献记载,织 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 “染人”的专官主管,楚 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 蓝的“蓝尹”工官。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赏析
石林刺绣
如今,绚丽多彩的彝族 刺绣装扮了新一代“阿 诗玛”、“阿黑”,石 林旅游中的人文风情更 加美丽动人。彝族撒尼 人刺绣成为石林当地小 有名气的旅游商品,是 几乎每一个到石林来的 客人都要购买的旅游纪 念品。
传奇世界的鹤庆银器
新华石寨子银器的加工制作在明 朝洪武年间得到了推进发展。据 史志记载,洪武初年,有一中原 ¬汉族洪姓参将率军在石寨子屯 戍,“屯军中有善冶炼和以铜¬、 银加工器具者,村民又习之,诸 技艺均能,世代传袭”。匠人们 在传承祖辈手工艺的同时,不断 吸收周边民族文化,使之融入银 器的加工制作当中。 银都水乡新华村至今仍保留着传 统的银器加工方式,纯手工打制 出的产品精美绝伦,在中国乃至 世界都具有唯一性,新华村匠人 中也涌现出了寸发标、母炳林、 董¬中豪等民族民间手工艺大师, 新华村也因此成为举世闻名的银 都,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原 ¬始手工艺传承故园”。
剑川木雕
保护与发展
多年来,云南文化产业在“民 族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 的道路上苦苦寻找突破口和别 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门类,虽有 成效,但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 与震撼还迟迟未见。 在工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 如何保护好这些传统的手工技 艺,让它们不仅能够得到传承, 还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 展道路,使这些精湛的云南民 族工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进一步发扬民族文化,是我们 需要思考的问题。
建水紫陶
中国作为陶瓷母邦,数 千年的陶瓷发展史是极 其悠久和辉煌的。建水 紫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精湛 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 蕴、强烈的人文精神, 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审美 价值、审美追求与审美 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采。
书画装饰 向进兴
云南红河苗族手工艺技艺介绍
云南红河苗族蜡染云南红河苗族妇女善于蜡染。
云南红河苗族妇女服饰很讲究,服饰工艺有蜡染、挑花、滚布、贴花、堆花等等。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云南红河蜡染是给白麻布上色的主要方法,是利用蜡不溶于染料,能保护原色的化学原理进行的。
云南红河苗族妇女的蜡染、多为自养蜂、自取蜡、自点花、自染煮。
将白布平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热熔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画出花纹图案,再把布浸入染料缸里浸泡,捞出晒干,再浸,再晒干,如此三四次后,拿出用水煮,进行脱蜡、漂洗,云南红河白色花纹图案便显现出来。
点蜡不用图样,也没有直尺、圆规,完全依靠自己心中的图案,凭手作画。
云南红河苗族妇女挑花和蜡染图案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规整性和对称性,即挑花刺绣的针点和云南红河蜡染时的染距都有一定的规格,一定的变化规律,或等距、或对称、或重复循环。
图案结构严谨,给人以整齐、紧凑感。
云南特色民间工艺品热销国内市场通过充分挖掘本土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倡导扶持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我省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形成了产业优势明显、行业人才聚集,门类纷繁、样式众多、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门类,在旅游市场中备受青睐。
目前,我省特色旅游商品销售额年均增长近15%,年产值超过百亿元,已成为我省十大主导特色文化产业之一。
西安旅游商品街上,琳琅满目的云南特色民族工艺品热销。
云南特色旅游商品受游客追捧云南木雕工艺品用比较珍贵的木料雕制成的各种动物、人像其他工艺品,古朴而别致,也是深受游客喜爱的东西。
有兴趣的话,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购一点带回去,作为室内装饰品,它们的特色应该是很足的,较为集中的木雕工艺品销售点一是花鸟市场,二是翠湖南路的众多工艺品店。
云南民族工艺品挑花剌绣挑花剌绣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妇女都擅长这种工艺,在昆明、路南石林、大理等风景区都有出售。
挑花的手法多种多样,有单面挑、双面挑;有素色挑花、彩色丝线挑花;也有在同一产品上有挑有绣有补。
云南最受欢迎的特色手工艺品有哪些
云南最受欢迎的特色手工艺品有哪些云南,这片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土地,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还孕育出了众多令人赞叹不已的特色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云南文化的重要象征,深受人们的喜爱。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云南的斑铜工艺品。
斑铜是云南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斑铜制品造型古朴典雅,色泽瑰丽斑驳,表面呈现出独特的金黄色和紫铜色交织的斑纹,犹如神秘的星云,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制作斑铜工艺品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包括选料、净化、粗坯加工、造型、烧斑、整形、精加工和打磨等。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的精心雕琢和细致处理,才能最终呈现出一件完美的斑铜作品。
斑铜的代表作有香炉、花瓶、佛像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收藏和馈赠的佳品。
其次,云南的建水紫陶也是备受青睐的特色手工艺品之一。
建水紫陶产于云南建水县,以其细腻的质地、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而闻名。
建水紫陶采用当地特有的五色陶土制作,经过制泥、拉坯、书画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和无釉磨光等工艺过程。
紫陶的装饰手法多样,有书画、刻填、浮雕等,题材涵盖山水、人物、花鸟等,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建水紫陶的产品种类丰富,有茶壶、茶杯、花瓶、花盆等,其独特的透气性能和良好的保温效果,使得建水紫陶茶壶成为爱茶人士的心头好。
再者,云南的木雕工艺品同样别具一格。
云南木雕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题材内容而著称。
木雕的材料多选用质地坚硬、纹理美观的木材,如楠木、樟木、柏木等。
工匠们运用各种雕刻工具,通过浮雕、透雕、圆雕等技法,将木材雕琢成各种精美的形状。
木雕的题材广泛,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风俗等,生动地展现了云南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
云南木雕的作品常见的有屏风、桌椅、门窗、佛像等,这些木雕作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精美的艺术品。
此外,云南的银饰也是深受欢迎的特色手工艺品。
云南的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银饰文化。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种类
• 1、皮影 • 2、剪纸 • 3、年画 • 4、刺绣 • 5、玩具 • 6、雕塑
戏戏“东戏“各民皮 ””纸北”老地间影 )(窗称,虎对古, 等保皮“广影其老古 等山影老东”称的称 。等”耷、,谓一“ 地,影湖四不种影 俗云”南川一造戏 称南,称称,型” “称山““北戏, 靠“西影灯京曲是 子皮称戏影称艺中 术原 人 ” 。 ,
皮 影
•
剪纸
形很 村 料布 金 其 空 其 纸 人 的 具 有 创 花 剪 式广 是 。、 银 载 的 在 是 们 艺 有 的 作 或 纸 。的 历 剪皮 箔 体 感 视 一 统 术 别 用 时 剪 , 一 史 纸、 、 可 觉 觉 种 称 作 , 刻 , 画 又 种 悠 在革 树 以 和 上 镂 为 品 但 刀 有 。 叫 民 久 中等 皮 是 艺 给 空 剪 基 创 , 的 区 刻 间 、 国片 、 纸 术 人 艺 纸 本 作 虽 用 别 纸 艺 流 农状 树 张 享 以 术 。 相 出 然 剪 在 , 术传 材叶、受透,剪同来工刀18
• 在云南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民间美术是非常丰富的,许多
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民间美术,它涵盖了 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婚、丧、嫁、 娶、年节时令、宗教活动、礼乐仪式……这些工艺美术品 既是凝聚、团结本民族的文化物质体现,也寄托着他们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们很善于利用工艺美术的手段 美化自己的生活,用美术造型形象地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 正如美国民族学家弗朗兹· 博厄斯在《原始艺术》一书中 的导言所说:“据我所知,世界上任何民族,不论其生活多么 艰难,都不会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食宿上。
•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
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 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 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 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 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 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 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 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 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 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 精神。
云南手工艺品
云南手工艺品1.傣族蜡染傣族蜡染艺术是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自织的白色土布,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
蜡染布是在布匹上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而成。
因为在染制的过程中,蜡白布的表面会产生自然龟裂,从而往白色坯布渗入染料而着色,出现许多或粗或细无规则的色纹也叫龟纹,这些龟纹就是区别真、仿蜡染布的标准,因为任何仿蜡染布设计进去的“龟纹”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而真正的蜡染布往往难以寻找,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龟纹来。
白族扎染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取材广泛,常以大理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素材,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千姿百态。
可根据各种图案的扎染布制作衣裙、围腰、床单、窗帘、桌椅罩等生活用品。
披肩也叫云肩,分为柳叶式、荷花式、四合如意式等,多以丝缎织锦制作,蕴含着吉祥如意的意义,如富贵牡丹、年年有余等。
纳西人的七星披肩象征着纳西妇女“肩担日月,背负繁星”,颂扬了纳西族妇女辛勤劳作之美德,来到古城可以买条披肩送给亲人朋友。
绣花鞋是中国古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色,女子穿针引线,将自己喜欢的图案花样秀在鞋子上,既漂亮,又充满东方特色。
在云南,至今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女子在穿绣花鞋,如今更是成为另一种“时尚”,在大理、丽江一带,商店中就有卖。
5.民族风饰品充满民族风的饰品也是送朋友的首选之物,相信你的女性朋友一定会喜欢。
6.丽江布农铃布农铃与丽江其他小店里的铃铛比起来,除了有这样一段奇异美丽的故事外,其外形也与众不同,每一个铃下,都挂了一片布农所绘的丽江风景木片,材质是原木,背面有配合画面的诗意文字;而它的铃,分为手工的和机制的,所以每一个铃的声音都不相同。
不仅如此,这些铃还分为青铜铃和古铜铃、阴铃和阳铃、挂在家里的吉祥铃和挂在车上、行囊上的平安铃……7.唐卡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云南民俗博物馆展出各族少数民族珍稀非遗作品
云南民俗博物馆展出各族少数民族珍稀非遗作品银器展示独具匠心的木瓢制品云南网讯(记者李晓燕)在云南民族村,不仅能过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更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博大的民族文化。
近日,在云南民俗博物馆里,展出了一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这些作品集中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卓越的手工工艺,更成为云南重点保护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民俗博物馆里,大理精美银饰琳琅满目,不仅银质质地上乘,打磨出来的手镯等花样众多,十分精美。
白族铜银器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大理、西藏和昆明等地区,以大理鹤庆新华村最负盛名。
白族铜银器制作代表性传承人董中豪也是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1999年,董中豪和其子董江山二人应邀到云南民族村成立了银器工艺制作室,使濒危的白族铜银器手工制作技艺得以较好的保护和传承。
2009年,云南民族村白族铜银器手工制作技艺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列入昆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予以公布。
除了精美的银饰,在民俗博物馆里,苗族刺绣也十分精美。
云南苗族手工刺绣技艺主要流传于文山、红河、昭通、昆明、保山等地区的苗族聚居地。
苗族刺绣种类繁多,造诣独特,是苗族人民表现族风、美化生活的手工技艺。
常用的刺绣针法有平绣、数纱绣、破线绣、打籽绣、挑绣、倒针绣、辫子股绣、盘金绣、梗边绣等十余种。
刺绣花纹多见于衣袖、衣领、围腰、围裙、衣襟、衣角、飘带、鞋、帽等方寸间。
刺绣也是苗族人民用来演绎大千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或龙飞凤舞,或百花争艳,或祖徙图案,或生态景致……服饰图案的种种风情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苗族妇女一针一线“绣在服饰上的史书”。
哈尼树皮制品精美的手工刺绣为此,云南民族村组建了民族民间传统刺绣手工作坊,聘请苗绣代表性传承人廖力耕在村内传授苗绣技艺,为苗绣技艺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苗族刺绣传承人廖力耕在云南民族村传承苗族手工刺绣技艺,制作了大量作品。
2009年,云南民族村苗族手工刺绣技艺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列入昆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予以公布。
傣族刺绣习俗介绍
傣族刺绣习俗介绍傣族刺绣的简介傣族刺绣一般以白纱线为经,红、黑做纬织绣而成,图案由几种不同纹样连续构成。
刺绣配色大胆,常将亮度相同的颜色配色并置,瑰丽瞩目,纹饰多为大象、孔雀、狮、马、花、树、缅寺、人纹及一些菱形等几何图案。
材料多采纳棉线或丝线,有时加入金线,更显绚烂。
花腰傣刺绣“男人看田边,女人看花边”,六、七岁的花腰傣女孩就能舞针弄线。
刺绣,对花腰傣女子来说,已成为追求漂亮、塑造自己、展露情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要你走进戛洒傣族村寨,或是在村头、或是在茂密的大青树下、或是在凉风缓缓的江边沙滩上,时常能看到“小卜少”们围坐一起,刺绣纳凉、玩耍欢乐。
在欢悦的氛纷中相互沟通着刺绣的技艺,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漂亮的情思”展现在自己灵活的手指下。
傣族刺绣传承的价值一般而言,姑娘们绣制出来的布块,多用作裙摆,或镶于衣袖、或作绑腿、或作衣摆。
姑娘从学会刺绣的十三、四岁开头,直绣到十八、九岁成婚,若能绣制出一套精致的嫁装,那这姑娘就算得上非常成器。
而有的人家往往是母亲为女儿作嫁装,一件好的嫁装,妈妈缝绣得再勤快,也要花上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制好,由于每套亮丽的嫁装上,都点缀着世辈花腰傣人传承下来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审美,展现着花腰傣人铸造生活的独特力量。
傣族刺绣的图案结构精致细密,颜色搭配相宜。
每件傣族刺绣绣品,都可称得上精致的艺术品,由于每幅图案中,都溶铸着姑娘们对爱情的一种美妙憧憬,寄予着对生活美妙的憧憬,是傣族人传承下来的一种对生活、自然的崇拜,是傣族人才智的结晶,同时也是对傣族文化的一种传承。
拓展:中国的刺绣种类京绣:京绣又称宫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
京绣以材质华贵而著称,一般选用最好的绸缎为面料,而绣线除了以蚕丝所制成的绒线外,还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金、银线大量使用于服饰绣品中。
其手法先用金银线盘成花纹,然后用色线秀固在纺织平面上,这种用金银线绣出的龙、凤等图案又叫盘金,在中国绣品中独一无二,尽显皇族气派,充分体现了富贵精致的宫廷审美艺术。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
•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
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 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 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 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 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
•
• 云南的剪纸基本有两种作用。一是寺庙中
的神幔、神树及旗幡上的剪纸或刻纸,多 为信徒们敬神拜佛的贡献之物。其题材样 式包括有云南地方特色的大象、牛羊、佛 塔、衣裤、器皿、人物、花鸟及吉祥的图 案等。造型简略单纯,有一种原始稚拙的 意味。神幔如北方民间的挂帘剪纸,但都 很大。常常是多张纸贴接在一起。折叠刻 出重复的图案
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 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 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 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 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 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 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 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 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 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 “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 后的产品叫“秋版”。
装饰设计一班
周红伟 201013050118
• 在云南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民间美术是非常丰富的,许多
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民间美术,它涵盖了 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婚、丧、嫁、 娶、年节时令、宗教活动、礼乐仪式……这些工艺美术品 既是凝聚、团结本民族的文化物质体现,也寄托着他们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们很善于利用工艺美术的手段 美化自己的生活,用美术造型形象地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 正如美国民族学家弗朗兹· 博厄斯在《原始艺术》一书中 的导言所说:“据我所知,世界上任何民族,不论其生活多么 艰难,都不会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食宿上。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有色金属王国、动植物王国。
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作为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土陶、石器、布艺、金属等。
如:蜡染和扎染、木雕工艺品、云南围棋、路南挑花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品:>>蜡染和扎染都是在云南若干种民族中流行的传统印染方式,两者的原理相似,工艺上略有区别。
用蜡染和扎染工艺制成的壁挂、其他工艺品,极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游客如果要买,可到工艺美术店和各大商场去,此外翠湖南路有若干店铺专营这类商品。
蜡染是流行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手工染印工艺品,蜡染面料融合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图案独特新颖,古朴大方。
>>木雕工艺品用比较珍贵的木料雕制成的各种动物、人像其他工艺品,古朴而别致,也是深受游客喜爱的东西。
有兴趣的话,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购一点带回去,作为室内装饰品,它们的特色应该是很足的,较为集中的木雕工艺品销售点一是花鸟市场,二是翠湖南路的众多工艺品店。
>>锡器用锡精制成的各种工艺品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锡制的酒具、茶具,以及锡画等,外观精美,明亮如镜,集实用与装饰为一身。
在市内各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均有卖。
>>斑铜是用铜和其他金属混在一起经处理而出现“有斑之铜”,用斑铜制成的工芤品西朴浑夺取,极富特色。
斑铜工艺品是昆明享有盛名的特色商品之一,其中变形处理后的牛虎铜案、孔雀、虎斗象等更属其代表之作。
在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有售。
>>云南围棋俗称云子,为明清贡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国内外公认的围棋精品,特点是白子略微带翠绿,黑子其实为深墨绿,韧性好,不感舒适,知名产品有“云子”和“永昌”两种品牌。
要买云南围棋可到各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
>>路南挑花路南挑花是聚居路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传统工艺,历史悠久。
挑花是刺绣的一种,以挑花装饰挎包、衣物、头巾等是大理白族和路南撒尼人的服饰特色,它具有民间产品的夸张的色彩美。
傣族刺绣习俗介绍
傣族刺绣习俗介绍有关刺绣我们很熟悉,在我国古代女人们就喜欢刺绣,为自己为家人缝制好看的衣服或手帕之类的东西,傣族也有着自己的刺绣工艺,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傣族刺绣的简介傣族刺绣一般以白纱线为经,红、黑做纬织绣而成,***案由几种不同纹样连续构成。
刺绣配色大胆,常将亮度相同的色彩配色并置,瑰丽瞩目,纹饰多为大象、孔雀、狮、马、花、树、缅寺、人纹及一些菱形等几何***案。
材料多采用棉线或丝线,有时加入金线,更显灿烂。
花腰傣刺绣“男人看田边,女人看花边”,六、七岁的花腰傣女孩就能舞针弄线。
刺绣,对花腰傣女子来说,已成为追求美丽、塑造自己、展露情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要你走进戛洒傣族村寨,或是在村头、或是在茂盛的大青树下、或是在凉风徐徐的江边沙滩上,时常能看到“小卜少”们围坐一起,刺绣纳凉、嬉戏欢笑。
在欢悦的氛纷中相互交流着刺绣的技艺,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美丽的情思”展示在自己灵巧的手指下。
傣族刺绣传承的价值一般而言,姑娘们绣制出来的布块,多用作裙摆,或镶于衣袖、或作绑腿、或作衣摆。
姑娘从学会刺绣的十三、四岁开始,直绣到十八、九岁成婚,若能绣制出一套精致的嫁装,那这姑娘就算得上十分成器。
而有的人家往往是母亲为女儿作嫁装,一件好的嫁装,妈妈缝绣得再勤快,也要花上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制好,因为每套亮丽的嫁装上,都点缀着世辈花腰傣人传承下来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审美,展示着花腰傣人铸造生活的独特能力。
傣族刺绣的***案结构精巧细密,色彩搭配适宜。
每件傣族刺绣绣品,都可称得上精美的艺术品,因为每幅***案中,都溶铸着姑娘们对爱情的一种美好向往,寄托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是傣族人传承下来的一种对生活、自然的崇拜,是傣族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对傣族文化的一种传承。
拓展:中国的刺绣种类京绣:京绣又称宫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
京绣以材质华贵而著称,一般选用最好的绸缎为面料,而绣线除了以蚕丝所制成的绒线外,还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金、银线大量使用于服饰绣品中。
傣族刺绣习俗介绍
傣族刺绣习俗介绍傣族刺绣习俗介绍有关刺绣我们很熟悉,在我国古代女人们就喜欢刺绣,为自己为家人缝制好看的衣服或手帕之类的东西,傣族也有着自己的刺绣工艺,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傣族刺绣的简介傣族刺绣一般以白纱线为经,红、黑做纬织绣而成,图案由几种不同纹样连续构成。
刺绣配色大胆,常将亮度相同的色彩配色并置,瑰丽瞩目,纹饰多为大象、孔雀、狮、马、花、树、缅寺、人纹及一些菱形等几何图案。
材料多采用棉线或丝线,有时加入金线,更显灿烂。
花腰傣刺绣“男人看田边,女人看花边”,六、七岁的花腰傣女孩就能舞针弄线。
刺绣,对花腰傣女子来说,已成为追求美丽、塑造自己、展露情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要你走进戛洒傣族村寨,或是在村头、或是在茂盛的大青树下、或是在凉风徐徐的江边沙滩上,时常能看到“小卜少”们围坐一起,刺绣纳凉、嬉戏欢笑。
在欢悦的氛纷中相互交流着刺绣的技艺,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美丽的情思”展示在自己灵巧的手指下。
傣族刺绣传承的价值一般而言,姑娘们绣制出来的布块,多用作裙摆,或镶于衣袖、或作绑腿、或作衣摆。
姑娘从学会刺绣的十三、四岁开始,直绣到十八、九岁成婚,若能绣制出一套精致的嫁装,那这姑娘就算得上十分成器。
而有的人家往往是母亲为女儿作嫁装,一件好的嫁装,妈妈缝绣得再勤快,也要花上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制好,因为每套亮丽的嫁装上,都点缀着世辈花腰傣人传承下来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审美,展示着花腰傣人铸造生活的独特能力。
傣族刺绣的图案结构精巧细密,色彩搭配适宜。
每件傣族刺绣绣品,都可称得上精美的艺术品,因为每幅图案中,都溶铸着姑娘们对爱情的一种美好向往,寄托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是傣族人传承下来的一种对生活、自然的崇拜,是傣族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对傣族文化的一种传承。
拓展:中国的刺绣种类京绣:京绣又称宫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
京绣以材质华贵而著称,一般选用最好的绸缎为面料,而绣线除了以蚕丝所制成的绒线外,还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金、银线大量使用于服饰绣品中。
七彩云南之白族扎染
七彩云南之白族扎染“金花”扎染技艺、洱海鱼鹰驯养捕鱼、白族火把节万民同欢,如珍珠般散落于大理市城乡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大理这座城市充满神韵。
其中的扎染是白族特有的工艺产品,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从远古走到当代,天南海北的旅游者从大理乃至云南把它带往国内外。
扎染历史扎染古称“扎缬”“绞缬”,俗称“印花布”或“扎花布”,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扎染工艺出现较早,始于公元前二世纪。
据《实仪录》载:“汉年间有染缬色法,不知何人所造。
”从《南诏国传》和《张胜温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1000多年前白族先民就懂得了“染采纹秀”。
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
特别在盛唐年间,扎染在白族地区已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贡品。
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
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而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
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
游人到了这里,可以看到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
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古籍曾生动描述了古人制作扎染的工艺过程:“‘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
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扎染工艺大理白族地区的扎染用的布料过去完全采用白族自家手工织的粗白棉土布,现在土布已较少,为纯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主要用工业机织生白布、包装布等。
染料为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其中板蓝根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