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
03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
![03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78aa9f3998fcc22bcd10dc4.png)
尚美生态循环课堂学案高三语文第2周02 总编号:03 主备人:祁长远《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实词“望”“歌”的意义及用法,虚词“之”“而”“于”的意义和用法。
2、能说出《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所写的西山独特之处,理解作者获得的精神感悟。
3、积累写作素材,开拓思维空间。
二、学习重难点: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引”“穷”“异”等实词的意义及用法,虚词“之”“而”的意义和用法。
三、自学方法建议:熟读文本、梳理文言知识点、知识拓展。
四、学习过程自学流程导思导学一、自学问题问题1: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问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今义:志趣一致古义:_____________(2)穷山..之高而止今义:贫瘠的山峰古义:_________________(3)攒蹙累积..今义:积累古义:_______________(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5)游于是..乎始今义:承接连词古义:____________问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是居是.州,恒惴栗( ) 觉今是.而昨非 ( ) 惟命是.从 ( ) 不知木兰是女郎()(2)异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何异.断斯织乎( )始指异.之( ) 姑俟异.日观 ( ) (3)若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 若.毒之乎?(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5)引引.觞满酌( ) 将军夜引.弓( )相如引.车避匿( ) 引.以为流觞曲水( )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 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 问题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查阅文下注释及相关资料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查阅工具书及相关资料(1)日.与其徒上高山( ) (2)箕.踞而遨( )(3)卧而梦.( ) (4)望西山,始指异.之( )(5)而不知其所穷.( ) (6)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二、文本拓展【素材运用】示例: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他被贬永州。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始得西山宴游记》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始得西山宴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4dd0a21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3.png)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始得西山宴游记》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复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2、积累掌握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3、了解游记这种文体;4、领会作者寄情山水,偶识西山的欣喜,体悟他与自然融合,表露自己傲世情怀的心态.二、复习重点:1、积累掌握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2、领悟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效果1、课文背诵①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遂命仆过湘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④《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的超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
〞⑤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的《_________》中的第一篇。
2、句子翻译〔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四、能力训练1、一词多义〔1〕穷穷回溪〔〕穷山之高而止〔〕而不知其所穷〔〕〔2〕梦卧而梦〔〕梦亦同趣〔〕〔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指异之〔〕游于是乎始〔〕〔4〕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穷山之高而止〔〕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攀援而登,箕踞而遨〔〕〔5〕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始指异之〔〕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人〔〕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故为之文以志〔〕〔6〕为自余为僇人〔〕不与培塿为类〔〕故为之文以志〔〕五、拓展训练〔一〕选择题1、为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惴栗〔lì〕施施〔yì〕榛〔zhēn〕莽B、茅茷〔fá〕箕踞〔jū〕衽〔rèn〕席C、岈〔xiā〕然培塿〔lǒu〕攒〔cuán〕蹙D、遁〔dùn〕隐灏〔hào〕气引觞〔shāng〕2、下面句中加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则披草而坐披:披着B、缘染溪,斫榛莽斫:砍C、穷山之高而上穷:〔登〕尽D、外与天际际:相连接3、下面加红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皆在衽席之下B、始指异之C、其高下之势D、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A、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da244eb7c1cfad6195fa76d.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 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句式:),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纪年方式:)也。
1、作者和背景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贞元年间为监察御史里行(御史见习官),顺宗继位,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革新朝政的活动,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主旨:3、写作手法(1)对比映衬西山的高峻峭拔: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尺寸千里,攒促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2)情景交融作者游山的真正目的在于忘忧,西山之游真正之喜在于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两相融合,乐以忘忧。
登顶西山,所见山之高峻挺拔与他山形成比照。
发现了西山的卓尔不群,心灵有所寄存的永州司马不禁感慨“游于是乎始”。
始得西山宴游记 知识点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 知识点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0593606af1ffc4ffe47accb.png)
前:“觉而起,起而归”,
后:“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前:“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后:“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字词巩固性练习]
词类活用
日与其徒上高山: 名作状,每天 始指异之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萦青绕白: 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云 自远而至: 形容词作名词,远方 箕踞而遨: 名作状,像簸箕一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 的第一篇,写于809年,即作者被贬职 到永州的第五年,永州地处湖南两广交 界处,时为蛮荒之地,但景色优美。
标题中“始得”怎么理解?
始得:初识、初游; 宴游:宴饮游乐; 始得西山宴游:初游西山的宴饮游乐; 含义:得到游山之乐从西山开始。
作用:①定下全文叙事基调: 游览西山的喜悦;
②点明此次游览的意义。
僇人 lù
恒惴栗 zhuì lì 施施而行 yí
斫榛莽 zhuó 焚茅茷 fén fá 箕踞而遨 jī jù
衽席 rèn 岈然洼然 xiā wā 若垤若穴 dié
攒蹙 cuán cù 莫得遁隐 dùn 萦青缭白 yíng liáo
培塿 pǒu lǒu 颢气 hào
引觞满酌 shāng zhuó
颓然 tuí
冥合 míng
写作手法上的两大特色
1、比照与映衬 2、融情于景,托物寓志
比照映衬 ①以“未得”的遗憾,反衬“始得”的 惊喜; ②被贬后的忧惧、苦闷心情与游山玩水 的赏心乐事对比; ③万物的渺小与西山的“特立”之比。
1、表现作者忘情于山水的语句是: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2、表现作者整个身心同大自然完全融化 在一起,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的语句是:
解析C定语后置,与例句同,A省略句,B判断句,D被动句
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就是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9329718a1c7aa00b42acb20.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
①未始古义未尝,从来没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义没开始②累积古义重叠、积压攒蹙累积。
今义积累④于是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于是乎始。
今义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⑤更古义,动词,更换交替。
醉则更相枕以卧。
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⑥披古义拨,拨开。
到则披草而坐。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⑦就古义接近颓然就醉。
今义就是⑧向古义从前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朝⑨志古义记故为之文以志。
今义志气、志向。
⑩是古义代词,这是岁元和四年也。
今义判断动词。
(2)一词多义。
①异A称奇始指异之。
B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②特A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为A成为自余为僇人。
B作,写。
故为之文以志。
4则A连词就醉则更相枕以卧。
B 转折连词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动词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名词模范榜样以身作则。
5 与A 动词连接外与天际。
B 介词和悠悠乎与颢气俱。
C 连词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6其 A代词我的日与其徒上高山。
B代词那些其高下之势。
C 代词它的而莫得其涯。
D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其如土石何?E 代词这种专其利三世矣!7 而 A 连词表修饰则施施而行。
B 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连词表承接卧而梦D 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E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
F连词才穷山之高而止。
(3)通假字:①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②趣,通“趋”,往,到。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5)文言句式1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志”后省宾语。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
4皆我有也。
被动句“我有”即“为我所有”。
2、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3、古今异义(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5)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4、一词多义(1)穷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2)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4)而(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5)之(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5)不知日之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6)为(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5、文言句式省略句(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定语后置名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6、重点语句翻译(1)有所极,梦亦同趣。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提要_练习).docx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提要_练习).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2ea1d82866fb84ae55c8d30.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提要—\主题本文写作者在被贬官永州时发现和游览西山的经过 发自己 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怀,表达自己在大自然屮 _______ 与作者受到挫折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互映照。
二、结构C 目的不明: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耒散漫放任:到一醉一卧一梦一起一归f 2随意而饮:醉而思归 ,感 体会: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J 、 i 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目的明确:过一缘一斫一焚一穷形势高峻:山Z 特立,不与培壤为类气象阔大:悠悠莫得其涯,洋洋不知所穷 宴饮之乐: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醉不欲归 天人合一: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体会: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三、艺术特色1.比照映衬(体现在三方面):以“未得”的遗憾,反衬 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贬后的忧惧、 苦闷心情与 ________________ 对比;万物的渺小与 __________________ 之比。
“始”前游游西山游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随意任情)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 景 深林,回溪,幽泉怪石(幽深、拘束) 特立,不与培壊为类() 归觉而起,起而归(来也随意,去也随)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情 为修人,恒惴栗(无法摆脱的苦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2.寓情于景,托物寓志本文叙事写景,表现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怀。
作者借景抒怀,赋予山水 以个人的情志。
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 _________________ o 四、(P87)文本研习2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遭贬谪后的痛苦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 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这是全文的铺垫。
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 州Z 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
因此作者认为西山Z 游才是真正 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402250be23482fb4da4ca6.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解决学案一、见课本二、通假字⑪自余为僇人“僇”通“戮”,引申为有罪。
⑫梦亦同趣“趣”通“趋”,往,赴。
三、词类活用⑪日与起徒上高山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⑫穷回溪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⑬卧而梦梦名词用作动词做梦⑭始指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⑮穷山之高而止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高形容词用作名字顶点⑯箕踞而遨箕踞名词用作状语像箕踞一样⑰萦青缭白青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⑱外与天际际名词用作动词连接⑲四望如一四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一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⑳故为之文以志文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⑴自远而至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四、古今异义⑪然后古:这样以后今:表承接接着⑫颓然古: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精神萎靡不振⑬于是古:从此今:连词表承接就这样五、一词多义⑪穷①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②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③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⑫梦①卧而梦动词做梦②梦亦同趣名字梦境在梦中⑬始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②始指异之副词才③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六、解释下面虚词的含义⑪而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②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③卧而梦连词表承接④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⑤而未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⑥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⑦攀缘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⑧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⑨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⑩自远而至连词表承接⑩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⑫之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②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③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④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取独⑤不知日之入助词取独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取独⑦故为之问以志代词指游西山事⑬为①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②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③故为之问以志介词为了七、重点语句翻译⑪心中想到哪里,做梦也做到哪里。
⑫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但是不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奇特。
⑬千里之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8531f3dfab069dc51220101.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一、虚词1.而?(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11)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连词,表修饰)2.之?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5)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指游西山这件事)?、实词(一)通假字1.自余为戮人(通“戮”,刑辱)?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二)古今异义1.无远不到(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总共;是,代词,这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两个词,这样以后。
????今义:副词, 情况之后。
)?4.游于是乎始(古义:两个词,于,介词,从;是,代词,此,这。
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5.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
今义:积累,积聚。
)6.是岁元和四年也(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三)一词多义1.穷(1)穷回溪(动词,穷尽)(2)穷山之高而止(动词,穷尽)(3)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2.梦(1)卧而梦(动词,做梦)(2)梦亦同趣(名词,梦中)3.始(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2)始指异之(副词,才)(3)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4.为?(1)自余为戮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四、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3.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4.而不知其穷也(形容词作名词,边际)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今义:连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7.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8.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五、文言句式1. 省略句?(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2. 判断句?(1)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3.定语后置名?(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4.被动句(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有我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620cbb90912a216147929ce.png)
默写巩固
1.师者,_______________。
2.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柳宗元,字 。世称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1)日与其徒上高山
(1)名作状,每日
(2)始指异之
(2)形容词意动,以……为异
(3)箕踞而遨
(3)名作状,像簸箕那样子
(4)萦青缭白
(4)形作名,青山、白水
(5)自远而至
(5)形作名,远方
6.文言句式(判定)
(1)是岁,元和四年也 (1)判断句 (2)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定语后置句
(3)因坐法华西亭
, 代文学家、哲学家,是
6.字音、字形 攒蹙( ) 冥合( ) 榛莽( )箕踞
• lù人( ) dié穴( ) pǒulǒu( )( )
• hào气( ) 引 shāng( )
• 7解释: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8.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二、字音字形互填 惴栗( ) 榛莽( ) 茅筏( ) 衽席( )
zhuì zhēn fá
(9)连词,承接关系
(10)助词,主谓间,取独 (11)代词,指西山 (12)助词,主谓间,取独
4.解释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
而不知其所穷
(1)穷尽,走遍 \ 尽头
(2)梦:卧而梦
梦亦同趣
(2)动词,入梦 \ 名词,梦
(3)始: 游于是乎始
始指异之
(3)开始 \ 副词,才
5.辨析词类活用状况并解释
(1)日与其徒上高山 徒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ae15934ff00bed5b9f31d6d.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
①未始古义未尝,从来没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义没开始②累积古义重叠、积压攒蹙累积。
今义积累③然后古义这样以后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④于是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于是乎始。
今义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⑤更古义,动词,更换交替。
醉则更相枕以卧。
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⑥披古义拨,拨开。
到则披草而坐。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⑦就古义接近颓然就醉。
今义就是⑧向古义从前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朝⑨志古义记故为之文以志。
今义志气、志向。
⑩是古义代词,这是岁元和四年也。
今义判断动词。
(2)一词多义。
①异A称奇始指异之。
B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②特A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为A成为自余为僇人。
B作,写。
故为之文以志。
4则A连词就醉则更相枕以卧。
B 转折连词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动词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名词模范榜样以身作则。
5 与A 动词连接外与天际。
B 介词和悠悠乎与颢气俱。
C 连词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6其A代词我的日与其徒上高山。
B代词那些其高下之势。
C 代词它的而莫得其涯。
D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其如土石何?E 代词这种专其利三世矣!7 而A 连词表修饰则施施而行。
B 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连词表承接卧而梦D 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E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
F连词才穷山之高而止。
(3)通假字:①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②趣,通“趋”,往,到。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词类活用:1 箕踞而邀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2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5)文言句式1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志”后省宾语。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
4皆我有也。
被动句“我有”即“为我所有”。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b150c1510a6f524cdbf8509.png)
表转折,译为 8、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却”、“但 是” 表修饰,译为“地”、“着” 9、自远而至
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表转折,译为“却”、“但
如何理解“游于是乎始”一句? (为什么说这才是真正的“游”的 开始?西山之游与此前之游有什么 区别?)
(提示:可从游的形式、景物特点、过 程表现,留念程度、内在精神体验等角 度去比较)
西山之游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此等“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山水,远不只是观赏 或排遣的对象,更是千载难逢的“知音” 。此种境界,使得柳文除了慨叹不遇,还 有体悟山水的幽怀。精神的契合,使得人 认识了山的精神,山也引发了人的胸襟, 从而达到一种超越与解脱的境界。在这里 山与人、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达到了 统一,这也正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超出于 众人的地方。
颓 然 于 山 水 中
之喜 体验感受: 悠悠乎与颢气俱……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激 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译文:公务之暇,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
出游。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穷山之高而止。
译文: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
砍去丛生的草木,烧掉茂密的茅草,直到山 顶为止。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译文:那些(指西山周围的群山)高高低低的地形,
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丘,有的像洞穴。 千里之远的景物,如同在尺寸之间,(这些景物) 聚集紧缩在一起,没有哪个能够隐藏。青山白水相 互萦绕,外与天际交会,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 的第一篇。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c8811e6c8d376eeaeaa31dc.png)
施施、漫漫 深林、幽泉 觉而起,起而 恒惴栗
游众山
随意而游
来去随意
犹不欲归
心中苦闷
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
游西山
命、过、缘、 岈然洼然…… 斫、焚、穷、 四望如一 攀……衽席之 下
积极主动
境界开阔
陶醉
身心解脱
达到物我相融,物我同一的境界,作者感到超脱而旷 2018/7/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达,忘却了自我,也忘却了烦忧,获得精神的慰藉。 友情提
2018/7/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
友情提
3.指出红色字的古今异义。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 游于是乎始 4.指出红色字的意义。 日与其徒上高山 到则披草而坐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斫榛莽 箕踞而遨 外与天际 引觞满酌 故为之文以志 2018/7/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
5.指出红色字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其隙也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觉而起,起而归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因坐法华西亭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 岈然洼然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 悠悠乎与颢气俱 故为之文以志
2018/7/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
游众山: 山特人不特,特也不特
游西山: 山特人也特,不特也特
2018/7/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
三、深入分析 1.作者为什么用“始得”二字作标题?
①柳宗元游永州山水,并非从西山开始,但因游西山之 后才发现西山之奇,所以冠以“始得”二字。 ②这二字起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③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6.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皆我有也。 是岁,元和四年也。 7.翻译下列句子。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 知西山之怪特。 (4)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 席之下。 (5)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 游,而不知其所穷。 (6)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2018/7/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友情提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共30页文档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共30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57c46e60b4c2e3f56276331.png)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49a378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f.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文章中存在一些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正。
同时,第四段中的第四个常用词应该是“然后”,而不是“这样之后”。
以下为修改后的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一、重点实词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辱)2、到则披草而坐(用手分开)3、外与天际(交会)二、一词多义1、梦亦同趣(同“趋”,往,赴)XXX告XXX走(同“促”,赶快)趣XXX入关(同,“促”,催促)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取)2、XXX(沿着)三、词类活用1、入深林,穷回溪(形作动,意思是“走到尽头”)2、望西山,始指异之(形作意动,意思是“认为奇特”)3、箕踞而遨(名作状,意思是“象簸箕一样”)4、故为之文以志(名作动,意思是“写文章”)5、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6、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7、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8、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9、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10、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11、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副词,远处)四、虚词1、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修饰)披草而坐(承接)觉而起,起而归(承接)穷山之高而止(承接)攀援而登,箕踞而遨(修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转折)2、以相枕以卧(修饰)夜则以兵围寓所(率领)以资政殿学士行(凭借…的身份)以至晋鄙军之日(在)3、乎悠悠乎与颢气俱(形容词词尾)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形容词词尾)四、常用词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未曾)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这样之后)4、游于是乎始(从此)五、文言句式翻译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定语后置)(被动句)译:认为所有这个州的奇异山水,都已经被我拥有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独特之处。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融,却找不到它的边际;情怀浩浩然与大自然一起遨游,却不知道它的尽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 于
之憾 过程表现: 坐—醉—卧—梦—起—归
体验感受: 恒惴栗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
山 水
反
态者,皆我有也。
中
衬
游的形式:过—缘—斫—焚—穷 景物特点:岈、洼、垤、穴……——特立
被 山
始得
过程表现:攀缘而登、箕踞而遨,引觞满酌, 水 颓然就醉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所
之喜 体验感受:悠悠乎与颢气俱……
榛( zhēn) 攒(cuán ) 冥(míng) 萦( yíng ) 岈( xiā )
古今异义:
1、到则披草而坐 古:拨开;今:覆盖或搭在肩背上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先前;今义:朝向
虚词【而】
1、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表修饰,译为“地”、
2、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着” 表顺承,译为“就”、
激 发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译文:公务之暇,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
出游。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穷山之高而止。
译文: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
砍去丛生的草木,烧掉茂密的茅草,直到山 顶为止。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优选)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
积
累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思想 家。字子厚。河东( 今山西永济县)人, 人称“柳河东”。晚 年贬为柳州(今广西 柳州)刺史,故又称 “柳柳州”。唐宋散 文八大家之一。著有 《河东先生集》。
写作背景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 极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 政治革新活动。革新集 团失败,柳宗元被贬为 永州司马。本文就是被 贬永州时所作。
两种游览,其人和自然景物的关系是否相
同?如果不同,是怎样的不同? 在“始”前游中,自然是排遣苦闷的
对象,自然外在于人,与人隔了一层,这 样人当然就难以领悟到自然的精神,因而 只能获得短暂的快乐、暂时的解脱。
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永州于 楚为最南……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 野有蝮虺(fùhǔi)大蜂,仰空视地,寸 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 中人形影,动成疮痏(wěi)。时到幽树
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表转折,译为“却”、“但
如何理解“游于是乎始”一句? (为什么说这才是真正的“游”的 开始?西山之游与此前之游有什么 区别?)
(提示:可从游的形式、景物特点、过 程表现,留念程度、内在精神体验等角 度去比较)
游的形式: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颓
未得 景物特点:高山、深林、回溪、幽泉怪石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 的第一篇。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初识、初游
暗示初次遭遇西山
宴饮游乐
形容游览的安 闲快乐
古代的一 种文体
字词积累:
施( yí) 斫(zhuó) 踞( jù ) 衽( rèn ) 培( pŏu) 颢( hào) 颓( tuí ) 遁(dùn ) 垤( dié ) 蹙( cù )
译文:我认为凡是这个州里形态奇特的山水,都
为我所享有了,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
译文:苍茫的暮色,从远处来到山
头,直到什么也看不见,而我还不 想回去。
黄昏时青
灰的天色
来
苍然暮色,自还远而至,
到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译文:我的神思渺远,与天地自然之气相应,而
不能找到它的边际; 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 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边沿,极限
渺远悠的悠样子乎与”颢在气一俱起 ,而莫得其涯; 尽头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我心思凝结,形体仿佛已经 消散忘掉了自己,和万物融合在一 起。
凝结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浑然一体
表停顿
曾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
从此(时)
译文:这样以后我才明白从前未曾 真正游览过,真正的游览是从这次 才开始的。
3、觉而起,起而归
“然后”
4、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表转折,译为“却”、“但是”
5、穷山之高而止
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6、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表修饰,译为“地”、“着”
7、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表转折,译为
8、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却”、“但
是”
9、自远而至 表修饰,译为“地”、“着”
再读课文,讨论:
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那么,究竟西山的哪一点吸引了作者,以至于 他披荆斩棘,不顾劳顿,孜孜以求呢?
高峻雄奇,特立不群
作者是如何表现西山之高峻雄奇的?
烘云托月的手法,用西山上的所见,即 四周的景色来衬托西山的高峻、怪特。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 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 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 培塿为类。
译文:那些(指西山周围的群山)高高低低的地形,
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丘,有的像洞穴。 千里之远的景物,如同在尺寸之间,(这些景物) 聚集紧缩在一起,没有哪个能够隐藏。青山白水相 互萦绕,外与天际交会,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 山之怪特。
(定语后置句)
了 解
贬谪文化:
现实原因:
忤逆权贵、犯颜直谏、
无辜蒙冤、遭受牵连。 自身因素:太天真、太浪漫、 太执著、太清高、太狂放 。
柳宗元:
“永贞革新” (官部员外郎)——永贞事 件(司马)—贬逐蛮荒—故交断绝—贫病 交迫—老母病故—居处遭火等等
身为朝廷重臣顷刻间却被幽囚恶地 ,才堪大用却被有意弃置,本性高洁却被 刻意谤毁,志向远大却被强行剥夺。生命 就这样如一叶孤舟,一苇断蓬,被强行驱 逐到了一个令人惶惑的炎瘴之地。
为什么西山的高峻雄奇和特立不群如此吸引作者?
A、原先游览的深林、回溪、幽泉怪石之 景,大都幽远深僻,给人以坐井观天的拘 囚压抑之感,强化了作者原有的孤独。 B、西山的高峻雄奇、开阔壮美则给人以 豁然开朗的感觉,使人的身心放松解脱。
C、更重要的是,西山的“不与培塿为类 ”、特立不群的品格正与作者身受打击却 不甘沦的人格精神相互照应,两者在精 神上达成契合;故而作者能忘却自我,忘 却烦恼,人格精神与宇宙自然合一,达到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