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二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型缺水,是外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缺水类型。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可保持正常。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
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较少见。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
加。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 3.5 mmol/L。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 5.5 mmol/L。
【代谢性酸中毒】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J丢失过多。
【呼吸性酸中毒】是由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
生的C02不能充分排出,或C0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系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
C02排出过
第三章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是将营养物质经胃肠道途径供给病人的方 法。
【肠外营养支持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是将营养物质经静脉途径 供给病
人的方法,其中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经静脉供给称 为完全胃肠外营养。
【高血糖症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严重的高血糖可导致高渗
性非酮症昏迷,由于血糖过高,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造成渗透 性利尿。病人表现为多尿、口渴、头痛甚至昏迷,有生命危险。
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
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
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 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中心静脉压(CVP )1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
压力。正常值为 0.49〜0.98kPa (5〜lOcm^O )。
多,以致血中 P aCO 2减低,引起的低碳酸血症。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反映了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
室压力。如结合血压的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右心功能和血管张力情况。正常值为0.8~2kPa (6〜15mmHg )。
【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 )1 CO是心率和每搏排
出量的乘积,成人正常值为4〜6L /分钟;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心排出量便称为心脏指数(CI),正常值为2.5〜3.5L/(minm2)。
第五章麻醉病人的护理
【麻醉1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的整个机体或身体
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根据麻醉作用部位和所用药物的不同,将临床麻醉方法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复合麻醉和基础麻醉。
【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指病人神志清醒,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运动神经保持完好或有不
同程度被阻滞的状态。广义的局麻也包括椎管内麻醉,但由于后者有其特殊性,所以习惯于把它作为单独的麻醉方法来看待。
【椎管内麻醉】是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的某一腔隙
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腰麻)、硬膜外阻滞。其中硬膜外阻滞包括骶管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又称脊椎麻醉或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入
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前根和后根,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滞。
主要适用于部位较低、时间较短的手术的体格条件较好的病人。
【硬膜外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 使其支配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
【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它能满足全身各部位手术需要,较之局部和椎管阻滞麻醉,病人更舒适、安全。
第六章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
【围手术期】是指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至病人出院或
继续追踪的一段时期。包括三个阶段,即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护理内容。
【择期手术】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
术,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等。
【限期手术】手术时间虽然可以选择,但应有一定限度,不
宜延迟过久,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如各种恶性肿瘤根治术。
【急症手术】病人病情危急,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
备,迅速实施手术,以挽救病人生命,如外伤性脾破裂、肠破裂等。
【外科手术热】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手术创伤的
反应,术后病人的体温可略升高,变化幅度在0.5〜1C, 一般不
超过38 C,称之为外科手术热,于术后1〜2日体温逐渐恢复正
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若术后3〜6日仍持续发热,或体温降至正常后再度发热,要警惕感染的可能,除采取降温措施外,更应配合做好有关检查,以寻找原因并作针对性处理。
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
烧伤等并发的感染。外科感染的特点:①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少数在感染早期为单一细菌所致,以后发展为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②大部分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和体征。③感染常集中在局部,发展后会导致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 最终形成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
【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常
见的有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腹膜炎等。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特异性感染】是指由一些特殊的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如结
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等。
【全身性感染】是指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或中毒症状,通常指脓毒症和菌血症。
【脓毒症】是指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在此基础上,血培养检出致
病菌者,称为菌血症。
【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杆菌侵人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
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亦可发生于不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