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教育目的

合集下载

课件-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

课件-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二节 新中国的教育目的
一、新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 面发展学说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教育学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教育学意义在于:只
有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们才可能科学 地分析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根源,深刻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 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明确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 和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才能确立正确的教育目的。因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 发展学说作为我们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 (1)“原始的全面性”阶段 (2)片面发展阶段 (3)真正的全面发展阶段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新中国各个时期教育目的的简要回顾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中明确地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 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 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中规定:“国家培 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 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 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把《决定》的这 段话简化为“四有、两热爱、两精神”。
(二)相关概念的简要辨析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2.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定向功能 (二)规范功能 (三)评价功能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学原理 第五章 教育目的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 第五章 教育目的ppt课件
山西师范大学
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 求新知,具有事实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 学精神。”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下对教育目的的比较 全面的概括,它具体规定了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社 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我国新时 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山西师范大学
每次我带高三毕业班,都无奈地对学生们说: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受学校的委托、家长的鼓 励、社会的要求,根据目前大学招生的标准来加 工你们,或者说得可恶一点,就是来摧残你们, 希望通过一年炼狱般的日子,我们能有一个预期 的结果。”每一次我都带着非常沉重的心情说这 番话,什么时候可以不说啊!时常想我们是为祖 国培养建设国家的接班人,还是仅仅为学校培养 大学生,社会需要这样的学生吗?
联系:可以近似地将教育方针看成是教育目的
的政策性表达。在我国,国家教育目的一般也是 通过教育方针来体现和表述的。
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 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 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 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 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 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 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山西师范大学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自由、 充分、主动的发展 (2)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极度发展 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山西师范大学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课件

文化本位论
文化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 文化传承和创新为中心,强调 教育应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 文化。
该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 学生了解和认同本民族文化,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促进 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文化本位论强调教育应注重培 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 和创新精神。
生活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生活为中心,强调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为生 活做准备。
化。
04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古代教育目的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强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近代教育目的
受西方影响,开始注重培养实用人才,强调科学知识 和技能的传授。
现代教育目的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注重德、智、体、美、 劳五育并举,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但二 者不能等同。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目的的意义
01
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
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02 03
激励作用
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 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 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应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 的个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社会本位论
02
01
03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强调教 育应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有用之才。
该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 技能和品德,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学课件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学课件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

本章复习考虑题
• 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 2、教育方针的构成。 • 3、影响教育目的的客观因素。 • 4、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 • 5、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 5、全面开展教育的施行途径。 • 6、为什么说高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
的出发点和归宿?举例说明之。
谢谢大家!
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 合的方针。〞
• 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46条规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是:“国家 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 质等方面全面开展。〞这是中国当代历史 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 7、1985年5月,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 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立效劳,社会 主义建立必须依靠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
确定培养目的规格应遵循的根本 原那么
➢ 要表达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 符合高等教育的性质和高等学校的任务
➢ 适应大学生身心开展的特征
➢ 妥善处理德与才、身与心、业务素质与文 化素质的关系 (P26)
第三节 人的全面开展与全面开 展的教育
•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 • 1、人的全面开展是与人的片面开展相
高等教育学课件第二章高 等教育目的
• 【教学目的】 • 1、理解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概念及互相关系。 • 2、理解高等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 3、理解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的的关系。 • 4、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开展的内容。 • 5、可以运用高等教育目的理论分析高校在培养目
的中存在的问题。
• 1、人的劳动才能全面开展

2、人的才能全面开展

3、人自身全面开展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四章  教育目的

“目的决定方针”:
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政党制定教育方针的 前提,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 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可以看成 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
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 一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 果,即: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 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它具体规定着教育“为 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2、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 : 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 “为谁培养人”
教育对象质的规定性: “培养什么样的 人”
代表人物:涂尔干。
4、“完美生活预备”的教育目的取向
代表人物:斯宾塞 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提出了“教育预
备说”。是对“个人本位”和“社会本 位”之间超越的又一选择
5、“新个人主义”的教育目的取向: 个人与社会协调论
代表人杜威,他主张“使个人特性与 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
(1)提出儿童中心(教育即生长,在它自 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 据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教育工作 确定的总方向和行动方针。它是制定各 项教育政策的基本依据。
➢ “方针即目的论”:两者没有实质区别
“方针包含目的” ➢ “方针非目的论”
“目的决定方针”
“方针包含目的”: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宏观指导思想,是 总的教育方向、目的和政策,而教育目 的是指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以及 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 教育目的仅是教育方针的一部分,教育 目的的制定必须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贯 彻和实现教育的基本方针。

教育学课件 第4章:教育目的

教育学课件  第4章:教育目的

2.社会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法国的孔德、 代表人物:法国的孔德、涂尔干 观点: 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 来确定, 来确定,个人的一些发展都有赖于社 会需要,教育的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 会需要, 的功能加以衡量。 的功能加以衡量。 评价:否定了个人的价值, 评价:否定了个人的价值,过分强调 人对社会的依赖, 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 绝对化,唯一化。 绝对化,唯一化。
A.何谓应试教育? A.何谓应试教育? 何谓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 发展的实际需要, 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 目的, 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传统 教育思想和模式 应试教育就是迷信考试, 应试教育就是迷信考试,把考试当作 检查教和学的效果的唯一方法的教育。 检查教和学的效果的唯一方法的教育。
中国著名大学校训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 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四川大学:精韧不怠, 四川大学:精韧不怠,日进有功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 格物致公
四、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1.个人本位论 1.个人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3.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 3.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 说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_图文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_图文

从范围看: 内在教育目的 外在性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
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 •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 •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
•通过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通过标准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通过目标的方式来进行调控
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输入标题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
《沁园春·雪》的教学 目标:感情充沛地吟 诵;当堂背诵;理解 诗人的壮志豪情
辨析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1.从联系上看,二者具有一致性,它们在对教 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 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 级各类教育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 国家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 作的总方向。
• (2)就价值取向的实现过程而言,把满足社会需要与人的需要结合起来, 不能僵化理解成二者在实践中“平分秋色”,应予以动态、发展的把握。
•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 •增进儿童的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 •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 •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发展儿童符合民生生活的价值观; •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美国中学培养目标
•保持身心健康 •掌握学习基本技能 •成为家庭有效成员 •养成就业技能 •胜任公民职责 •善于运用闲暇时间 •具有道德品质
五种能力: ①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包括对时间、 经费、设备、人力的利用和支配。 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作为集体的一员参 与工作,诚心为顾客服务,坚持以理服人,调整利益 以求妥协,能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 ③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 ④综合与分析能力。 ⑤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会关系的基本确认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2 年,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对我国 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作了规定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在第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1993年,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纲要》中总结了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教育 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提出90年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的目标、方针、政策和措施。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提出的 历程回顾 1949年12月,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 了我国教育的目的性方针。 1958年9月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 党的教育工作方针 1978年邓小平同志再次确认1957年提出的 教育目的。
3、体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全面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运 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和意志品 质的教育活动。 4、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 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 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 代生产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 点和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
一、培养目标的概念 (一)培养目标的定义
①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 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②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具体体现, ③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
(二)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既是相 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促进的。 “相互独立”,是指各育都具有独特的内涵、 意义和任务,彼此之间是不 能相互替代的。 “相互促进”,是指各育相互之间连接紧密,共 同构成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课件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课件
通常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作 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培养学生 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学 习品质和热爱科 学的精神等。
智育:是指向学 生传授系统科学 知识和技能,培 养和发展学生智 力才能的教育活 动。
体育:是指向学 生传授身体运动、 保健知识,增强 体质和运动能力 的教育。
主要观点
主要代表人 物
孔德和涂尔干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评价:
合理 之处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 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 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缺陷:
容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 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 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 人的本性发展严重束缚和压抑。
二、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
1985年,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上,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 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 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同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 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 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 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成为素质教育 实践的思想源头。
•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与 发展纲要》。《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 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 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 1994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 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 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同年8月,《中共中央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 《意见》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了关于素质教育的概 念。 • 1996年2月,《人民教育》刊载了湖南汨罗大面积推行素质教 育的报道,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向全国推广。这是素质教育实 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使改革试验从学校试点扩展为 区域改革,为在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强调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 素质教育转变‛。

教育学-教育目的

教育学-教育目的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克服片 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应试教育的弊端
一、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 以牺牲多数人的发展获取少数人的发展,违背了平
等性原则。 二、只注重学生知识方面的发展,忽视学生素质的 全面提高。如身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增多,品德 修养滑坡。 三、教学方法单一,注重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难 以达到理解、贯通、灵活运用和创新的层次。
“五育”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基本任务
请阅读“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基本任 务”,并思考和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德育?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小学德育 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为什么说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 品质和行为习惯? 2、什么是智育?小学智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什么是体育?小学体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什么是美育?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 5、什么是劳动技术教育?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 任务是什么?
哪位同学小结一下: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随堂检测
1、1981年中共中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中对教育方针做出了新的阐述:坚持德智体全 面发展,又红又专…。( × ) 2、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 3、小学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 × ) 4、小学美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创造美、 体现美的能力。( √ ) 5、对小学生来讲,劳动教育技术教育可有可无。 (× )
哪些意义和功能?
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要 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 和标准要求。 意义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4:教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4:教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
1、古希腊——追求人的“身心既善且美。” 2、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以 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为中心,反对宗教对 个性的束缚,又提出人的多方面发展才 能的问题,他们赞美人的精神力量,肯 定人和人性的地位和价值。 3、 十九世纪以来,空想社会主义教育家明 确地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
• 1.区别:教育目的是整个国家对各级 各类学校提出的统一质量要求,是各级 各类学校都必须遵循的;而培养目标则 是某一级、某一类学校或某个学科、某 个专业特定的具体标准。它是教育目的 的具体化,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学校 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是有区别的。 • 2.联系:所有的培养目标都是要根据 总的教育目的来制定,符合总的教育目 的;总的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 教育的培养目标来实现。

教育目的:所谓教育目的,就是根据社 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 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 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 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二)教育目的的主体性
教育目的具有主体性,由于确定教育目 的的主体的要求不同,决定着教育目的的 利益倾向不同。确定教育目的的主体包括 国家、社会团体、家长、学生以及学校。
•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是人的智力、体力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根据马 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的论述,人的发展还包括道德、志趣、 意向的发展。实现了全面发展的人能够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由一个 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

教育学课件ppt: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学课件ppt:教育目的概述

2020/12/14
21
教育目的
教育目确定依据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含义
辨析:如何认识和解决教育目的选择 确立中人与社会的关系
2020/12/14
28
1.3
二、教育目 )。 A.普遍与特殊 B.共性与个性 C.一般与个别 D.宏观与具体
( )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培养目标
汇总
2.1
教育目的结构
2.1
2.1
专题5
教育目的内涵 教育目的取向
第一节 教育目的 内涵
▪ 一、含义、特点、作用 ▪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二、结构、功能
2020/12/14
2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 1.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人类活动的意识性、目的性 决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
▪ 2.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在理性指导下的有目的的追求, 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2020/12/14
3
▪ 3. 教育目的 1.1
2020/12/14
(1)广义理解: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总期望
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 (2)狭义理解:是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
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 的总体要求。
2020/12/14
1.2 1.3
2020/12/14
1.1 1.2
教育目的结构
2.1 汇总
导向(定向) 调控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 一.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 二.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 三. 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的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PPT教学课件教学目标

PPT教学课件教学目标

9.1.1.肉质根产品器官管理
3.环境条件要求
温度对肉质根的生长及形状都有一定影响。适合直根膨大的温度因园艺植 物种类和不同生态类型而有差异。牛蒡为20~25℃,胡萝卜为16~21℃,芜 菁、根恭菜为13~18℃。萝卜、春萝卜适温为23~24℃,秋萝卜则为17~ 20℃。在适温范围内,温度偏高,肉质根较短;反之,肉质根较长。一般适 合肉质根膨大的地温比气温要高,以2l~23℃为宜。
行为目标取向
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s)是以具 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教学 目标,它指明教学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 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基本特 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 性。
布卢姆 认知目标分类
知识
领会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布卢姆 情感目标分类
个性化 组织 价值判断 反应 接受
行为目标取向的缺点
第一,不利于发挥教学设计人员的创造 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人的心理能力是一个整体,而行 为目标取向企图将其分割,这不利于完 整人格的培养;
第三,人的很多高级心理素质(如价值 观、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等)是难用 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具体化。
生成性目标取向
生成性目标取向(evolving purposes)是 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 然生成的教学目标。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基础教育 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
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 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 础。
教学目标及其功能
教学目标(objectives of instruction):不同学 科或具体教学过程的目标。它是教育目标的下 位概念,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教育的价值。

《教育学教育目的》课件

《教育学教育目的》课件

个人本位主义
个人本位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 个人的自我价值和潜能,强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 行为训练和强化,塑造人的行为 习惯和反应模式,培养人的自我 控制和适应性。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 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强调人的 情感、价值观和意义感,培养人 的自我认知和情感智慧。
强化人文素养教育
教育目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 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和 发展。
关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教育目的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帮助 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 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教育目的的个性化
尊重个体差异
教育目的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 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 发挥学生的特长。
问题。
教育目的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 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 受教育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制约。
教育目的的制定者主要是国家或 社会,是对所有受教育者的共同
要求。
教育目的的分类
总体教育目的
由国家制定,具有全局 性和普遍性,通常体现 为对人才类型和质量规
格的要求。
具体教育目的
针对不同教育领域或层 次的具体要求,是对总 体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具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目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 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能力。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育目的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 于尝试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育目的》课件

《教育目的》课件
《教育目的》ppt 课件
目录
• 教育目的的定义与重要性 •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教育目的的具体内容 • 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 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与影响 • 教育目的的未来展望
01
教育目的的定义与重要性
教育目的的基本概念
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 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教育活动所要 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及其发展水平。
总结词
教育目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教 育目的的设定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求。
VS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 不断变化。教育目的的设定需要考虑到社 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 人才。同时,教育的发展也会推动社会经 济的进步。
文化传承与创新与教育目的
总结词
教育目的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目的与功能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和激励等重 要功能,它不仅指导着教育活动的整 个过程,而且也是衡量教育活动质量 和效果的重要标准。
教育目的的重要性
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 ,它为教育者提供了明确的教育 方向和目标,使教育者能够根据 目的制定教育计划、组织教育内
容和方法。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公平与普及化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让更多地区和人群享受到优质教育资 源。
消除城乡教育差距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特殊教育的重视与发展
关注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教育目的的创新与变革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01
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