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升级版香灸作用机理研究

合集下载

艾炙的作用及原理

艾炙的作用及原理

艾炙的作用及原理艾炙是一种中医疗法,采用艾叶进行烧灼治疗的方法。

艾叶是一种植物,常见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地区,主要用于中医疗法中的灸疗。

艾炙的作用及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温通经络:艾炙通过温热刺激,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温通经络。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人体内的一种脉络系统,贯穿全身,与五脏六腑相连接。

通过艾炙的作用,可以使经络通畅,从而调整气血运行,促进健康。

2. 驱寒祛湿:艾炙具有热性,可以通过热烧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渗透深入肌肤和经络,达到驱寒祛湿的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寒湿被认为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艾炙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祛除体内的寒湿,恢复正常的机能。

3. 补充气血:艾叶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气,热气进入体内后可以通过汗液蒸发的方式渗透到皮肤和经络,从而起到补充气血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艾炙可以通过补充气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

4. 祛除风寒湿:艾叶具有辛温的性质,可以通过艾炙将辛温的艾气传入身体,达到舒筋活络、祛除风寒湿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风寒湿等病邪被认为是引起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艾炙可以通过祛除风寒湿,恢复关节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5. 支气管扩张:艾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促进支气管扩张的作用,可以通过艾炙将艾叶的挥发油成分传递给身体,达到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支气管痉挛和气管炎等病症常常导致呼吸困难,艾炙可以通过支气管扩张,改善呼吸困难,提升呼吸功能。

总的来说,艾炙作为中医疗法的一种,通过温热刺激,补充气血,祛除风寒湿等作用机制,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艾炙常常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烧灼,通过这种方式传导艾叶的热能和药性,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然而,对于使用艾炙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和穴位选择,需要与中医师进行指导和咨询,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_王磊

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_王磊

文章编号:0255-2930(2001)09-0567-04中图分类号:R24518文献标识码:A综述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王磊李学武张莉(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北京100029)[摘要]目前,国内外在艾灸的药性作用、物理作用、局部(包括穴位)作用,艾灸对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艾灸对机体代谢的调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对艾灸疗法的作用机理尚未明了,但研究工作在不断深入。

本文对近10年来艾灸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介绍。

[主题词]针灸原理;艾条灸Advances of Studies on Mechanisms of Moxibustion Therapy at Home and AbroadW ang Lei,L i X uew u,Zhang Li(Department of Acup-M ox ibustion and M assag e,Beijing University of T CM,Beijing 100029)[Abstract]M edicinal actio ns,physical act ions,and local and point actions of mox ibustion,and regulatory actions of mox-i bustion on nerve-endocr ine-immuno networ k,and blood circulation system and metabolism and so on have w idely been studied at home and abr oad.Although the mechanisms of mox ibuston have not been clear yet,the studies are going deep into.In the pr esent paper the advances of studies on mechanisms of mox ibustion therapy in recent ten year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Key words]Acup M ox M echanism;M oxa Stick M ox ibustion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艾灸的原理是通过将艾草燃烧产生的热力和挥发物质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艾灸的效应包括舒经活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温肾固元等多种功能,而且在临床疗效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艾灸的原理及功能出发,结合临床研究现状,探讨艾灸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

艾灸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热力作用,二是挥发物质作用。

艾灸时,艾草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热力,这种热力可以通过穴位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起到舒经活络、温经散寒的作用。

艾草在燃烧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出挥发物质,这些挥发物质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经络系统和呼吸系统作用于全身各个部位,起到祛风除湿、温肾固元等功能。

在临床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艾灸具有多种临床功能和作用机制。

针对艾灸的舒经活络功能,一些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从而改善肌肉松弛、疼痛、感觉障碍等症状。

有研究认为,艾灸可以通过局部温热刺激和挥发物质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应。

在温经散寒方面,临床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和挥发物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改善皮肤温度,缓解寒性疾病症状,如寒疮、寒痹等。

一些动物实验研究还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免疫系统,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寒冷的能力。

艾灸的祛风除湿功能也得到了研究的支持。

部分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挥发物质的作用,促进体内湿邪的排泄,改善湿热病证。

一些临床观察还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风湿性疾病的发生。

对于温肾固元的功能,有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肾脏的气血流通,改善肾阳不足的症状。

一些实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具有可调节气血、温通经络的功能,适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

艾灸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燃烧艾草时产生的热量和灸温作用对人体穴位或相应部位进行热刺激,从而达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目的。

艾灸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 热量作用:艾灸时,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给皮肤和经络组织,通过升温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

2. 灸温作用:艾灸的温度可以刺激人体的温感受器,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血管扩张、疏通经络等,起到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3. 持久作用:艾草燃烧后释放出的一些化学物质可以渗透到皮肤和经络组织深层,具有持久的药理作用,对改善某些疾病有一定疗效。

艾灸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温里通窍: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刺激经络,促进气血通行,从而达到温里通窍的效果。

艾灸对于胃肠功能不佳、经行不畅、面色暗淡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2. 补益虚损:艾灸可以刺激经络,增强气血运行,具有温补作用。

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症状的调理。

3. 散寒止痛: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气,改善寒性疾病的症状。

艾灸对于寒湿性关节炎、寒疝等疾病有一定缓解作用。

4. 通络活血: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适用于痛风、肩颈痛、痛经等疾病的治疗。

5. 祛湿消肿: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湿气排出,对于湿气停滞、水肿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目前,艾灸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改善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如颈椎病、胃肠功能紊乱、痛经等。

艾灸还和其他疗法结合使用,如针灸、推拿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不过,由于研究较少,受到科学方法和标准的限制,目前对于艾灸的临床研究还有待加强和深入。

艾灸原理及其作用解说

艾灸原理及其作用解说

艾灸原理及其作用解说
艾灸原理及其作用解说:
艾灸是一种中医疗法,使用压缩成棒状的艾叶,点燃艾叶并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疗法。

其原理是通过燃烧的艾叶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物质的作用,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艾灸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 温通经络:艾灸的热量可以温热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和气血。

它可以帮助舒缓疲劳、舒展肌肉、缓解筋骨疼痛等症状。

2. 疏散寒湿:艾灸的热量能够温暖体内,驱散体内的寒湿邪气。

它可以改善寒湿所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僵硬和冷痹等症状。

3. 补虚固本:某些特定的草药在燃烧时会产生草药的特殊成分,这些成分能够通过经络作用,渗透到穴位和经络中,具有温补的作用,帮助补气血,益阳气,固本培元。

4. 调节内分泌:艾灸疗法的另一个作用是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激素的平衡。

它可以帮助改善内分泌失调导致的症状,如月经不调、失眠等。

5. 强化免疫力:艾灸的热量和草药的成分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

艾灸还可以增加白细胞的产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自愈力。

总的来说,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热量和草药的作用,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温通经络,有助于缓解病痛,促进健康。

然而,在使用时应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避免不当的使用和潜在的风险。

艾灸治病的机理

艾灸治病的机理

艾灸治病的机理
一、艾草
艾草,别名家艾、艾蒿、蕲艾、香艾、灸草、医草等等,来源于菊科植物艾。

艾草的叶可供药用,中药名艾叶,其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肾经。

艾草属于止血药,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的功效。

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证、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等。

二、艾绒
1.将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可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即艾灸,借灸火的热力和温度以及燃烧时产生的药物作用提高经络的传导作用,使气血温通、祛邪扶正,达到保健、治病目的。

2.对艾绒的要求为:蕲艾,陈旧者良(三年最佳),细软,柔烂如绵,无粗梗、叶脉、灰屑。

3.灸用艾叶(绒)的质量与产地、采摘时间、存放、炮制工艺有密切关系,施灸之前应认真选用,才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三、熟艾
古时灸用艾叶称“熟艾”,即指艾绒。

通常所说“艾叶,陈旧者良”、“三年之病,求五年之艾”,实指灸疗要用陈旧艾叶,若要煎服则宜用新品。

新艾气味辛烈,灸用容易伤人筋脉。

而陈艾
年份越久,艾绒比例越高,易挥发的挥发油成分相对减少,燃烧相对温和,且所含有毒物质如樟脑、侧柏酮减少,安全性提高。

现有资料表明灸用艾叶采用3年陈艾最佳,至于是否存放越长越好,则没有明确验证。

四、艾灸治病的机理
艾灸治病的原理是热辐射与药物渗透。

施灸过程中,艾绒燃烧释放的热辐射和红外线为免疫功能及体细胞代谢活动提供了能量。

艾绒中含有桉油精、松油醇、龙脑、樟脑、石竹烯、香苇醇等多种挥发油成分,是艾灸发挥作用的关键,通过灸热经皮肤渗透,起到抑菌、镇痛、抗疲劳、平喘以及驱杀蚊虫等作用。

此外,艾烟中也含有挥发油成分,在施灸过程中产生了良性作用。

艾灸疗法入门了解艾灸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艾灸疗法入门了解艾灸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艾灸疗法入门了解艾灸的基本原理和作用艾灸疗法入门:了解艾灸的基本原理和作用艾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源远流长,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传统疗法中。

艾灸通过燃烧炙热的艾叶,使其产生温热作用,从而通过热量、烟雾和草药成分的作用,刺激穴位和皮肤经络,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和。

本文将介绍艾灸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一、艾灸的基本原理艾灸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燃烧的艾叶产生的热量和烟雾作用于人体,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动人体的生理反应,达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艾灸疗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理:1. 温热作用:在艾灸的过程中,艾叶的温热作用可以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和经络,使其受热,进而促进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提高组织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从而起到温通经络、活络祛寒的作用。

2. 草药成分的作用:艾叶中含有丰富的揮发油和其他有效成分,燃烧时会释放出烟雾和草药成分。

这些草药成分可通过烟雾被吸入体内,或者通过经络传导作用,对人体起到调理作用,如温通经络、理气活血、祛风散寒等。

二、艾灸的作用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具有多种作用,常用于疾病治疗、康复保健和疾病预防。

以下是艾灸的主要作用:1. 温通经络:艾灸温热的作用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温通经络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艾灸被认为可以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祛湿利水等,有效改善一些因寒冷或湿气引起的疾病和症状,如寒痹、关节痛、经闭等。

2. 理气和血:艾灸可以通过温热和草药成分的作用,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从而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艾灸在中医临床中常被用于调理气滞血瘀的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胸闷、胃脘痛等。

3. 养生保健:除了治疗疾病外,艾灸还可以作为一种养生保健方法,以预防疾病发生。

定期进行艾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调节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健康。

4. 改善肌肤:艾叶中的草药成分具有抗菌和抗炎的作用,对一些皮肤病、皮肤过敏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艾灸通过刺激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改善皮肤健康的目的。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了艾灸的原理和功能,以及临床研究方法、结果和展望。

在讨论了艾灸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总结与展望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艾灸在临床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究艾灸的效应机制,丰富其临床应用领域,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促进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艾灸效应、原理、功能、临床研究、现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艾灸的原理、艾灸的功能、临床研究方法、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研究展望、艾灸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总结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艾灸的基本原理。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药效,作用于人体的特定穴位或经络,以达到调节气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治疗目的。

艾灸的功能主要包括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调节气血等多方面的作用。

深入了解艾灸的原理和功能,有助于指导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对于艾灸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需要通过系统性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格的实验设计,才能更好地揭示艾灸效应的机制和功效,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艾灸的原理及功能,以及了解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艾灸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通过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挖掘艾灸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方面的潜力,为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艾灸的功效和作用机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指导。

1.3 研究意义通过对艾灸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在中医药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推动中医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艾灸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和疾病治疗。

艾灸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烟雾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促进机体生物反应和调节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预防和保健等多种效果。

艾灸效应的临床研究现状表明,艾灸在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心血管、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等各系统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艾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血液供应和代谢。

同时,艾烟中所含的各种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呼吸道、毛孔和皮肤渗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整个机体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细胞、组织再生,抑制肿瘤和炎症等病理过程。

此外,艾灸还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调节情绪等方面具有治疗效果。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艾灸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艾灸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艾灸对降低血压、心率、心肌缺血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此外,艾灸还可以改善血脂代谢,减少血液粘稠度,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艾灸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胃痛、胃酸倒流、胃痉挛等症状。

此外,艾灸还可以促进胆汁排泄,改善消化功能,预防和治疗胆石症、胃肠道溃疡等疾病。

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艾灸可以缓解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等疾病,促进呼吸肌肉的协调工作,增强肺活量和氧气摄入能力。

艾灸还可以改善鼻塞、流鼻涕、喉咙炎等症状,提高机体抵抗力。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艾灸可以缓解头痛、头晕、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平衡和代谢平衡。

艾灸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对于脑缺血、脑梗死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艾灸在中医传统疗法中被广泛应用,其临床疗效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艾灸的治疗原理和功能多种多样,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机体生物反应和调节生理功能来达到治疗、预防和保健等多重功能。

艾灸的作用原理

艾灸的作用原理

艾灸的作用原理
艾灸的作用原理是通过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挥发物质吸收到人体经络和穴位,刺激经络的气血流动,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基于中医的经络和热疗原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热疗作用: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穴位渗透到人体深层组织,提高局部温度,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代谢物的排出,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供应。

此外,热疗还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痛感。

2. 草药挥发物质作用:艾草燃烧时释放出的挥发物质可以通过经络和穴位被人体吸收,起到药物疗效。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作用,如艾叶入肾经,可以温补肾阳;艾叶入脾经,可以健脾和胃等。

3. 艾灸效应:艾灸可以改变人体的生理状态,如增强免疫力、调整机体的兴奋和抑制状态、促进体液和神经系统的调节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经络调理: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艾灸可以通过热疗和草药的作用刺激经络的气血流动,调理经络络脉,排除经络中的病邪,恢复经络的正常功能。

总之,艾灸通过热疗和草药的作用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和气血的循环,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艾灸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艾灸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摘要: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了解艾灸的作用机理对其应用疗效尤为重要。

本文对艾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归纳:1.艾灸制作原料艾叶的功效 2.艾叶的有效成分 3.艾灸烟雾的有效成分 4.艾灸的温热效应 5.艾灸和中医腧穴和经络理论。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操作简单、实用。

专业医院用之,寻常千家万户用之。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行气、回阳固脱、升阳举陷、消瘀散结、拔毒泻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功效。

临床涉及寒、热、虚、实诸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探究艾灸的作用机理,为艾灸的应用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1.艾灸的作用机理1.1原材料-艾叶的功效艾灸制作的原材料是干燥得艾叶。

其味苦、性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痛,散寒除湿。

艾叶性温而香,暖气血而温经络,逐寒湿而止冷痛。

艾叶尚能温下焦气血,既能温行气血以调经,又能止血以安胎。

1.1.艾叶的活性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艾叶中富含精油以及多糖、黄酮、矿物质、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鞣质以及维生素A、B1、B2、C等多种功效成分。

这些生物活性成分跟艾叶发挥药用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文献中主要报道的有精油、多糖类、黄酮类、鞣质和微量元素等其中精油、多糖和黄酮已成为当今阶段的研究热点。

精油主要有:桉油精、石竹烯及其氧化物、局鞭烯醇、侧柏酮、4-萜品醇、2-莰醇、丁香酚等。

1.1.艾灸烟雾艾灸烟雾又称艾烟,是艾绒燃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

艾绒挥发油成分的研究结果显示,艾绒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刺柏脑、石竹素、桉叶油醇、石竹烯、侧柏酮、菊槐酮、龙脑等。

年份越久,艾绒比例越高,易挥发成分相对含量较少。

艾绒挥发油中难挥发成分,如刺柏脑、石竹素、石竹烯等,多为萜类成分。

萜类成分是芳香疗法中使用精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当艾绒燃烧时,艾绒中难挥发成分随着温度的升高,由固态、液态变为气态,以艾烟为载体呈流动状态扩大,通过呼吸道吸入及皮肤吸收等途径进入机体内。

叶燃烧产生的烟雾有艾灸、消毒驱虫等效果,为探究其活性物质,选用甲醇吸收其烟雾,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艾叶活性成分——挥发油的GC.MS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艾叶燃烧烟雾中含有与其挥发油相同的成分,包括4.羟基.4一甲基.2.戊酮、1,8.桉油精、龙脑、侧柏酮、口一石竹烯、2,2’一二噻吩、3,3,6,8- 四甲基一1.四氢萘酮和6.芹子烯一4.醇;1,8.桉油精和口一石竹烯是艾叶熏蒸和燃烧消毒驱虫的有效成分,1,8一桉油精、龙脑、侧柏酮、口.石竹烯等可能是艾灸时进入人体内发挥药效作用的活性成分.1.1.艾灸的温热效应艾灸的光谱在近红外和远红外都有分布。

艾灸作用原理

艾灸作用原理

艾灸作用原理
艾灸作用原理是指通过将艾草灸熏烧,使其产生热烟熏烤患部或特定穴位,从而起到刺激、疏通经络、温通气血、驱散寒湿等作用的一种中医疗法。

具体而言,艾灸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热刺激:艾草灸熏烧时产生的温热烟气可以刺激皮肤和穴位,促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和营养供应。

2. 驱寒散寒:艾灸的温热刺激可以增加体内的气血运行,加速寒湿气体的散发,从而起到驱寒散湿的作用。

它尤其适用于寒湿病邪所致的疼痛、僵硬、湿气困滞等症状。

3. 疏通经络:艾灸热烟透过皮肤作用于经络,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经络是人体内连接组织、脏腑、肢体的通道,艾灸可以通过疏通经络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

4. 调节免疫系统:艾灸作用于穴位时,会影响穴位所在经络的气血流动,进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总的来说,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温热刺激、驱寒散寒、疏通经络和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途径来起到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在使用时应谨慎,避免烫伤和其他不适症状的发生。

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使用艾灸的安全和正确性。

艾灸的作用机制

艾灸的作用机制

• 对免疫细胞产生影响:艾灸大椎穴对免疫低 下小鼠巨噬细胞功能有显著增强作用;艾灸 关元可促进吗啡以来小鼠淋巴细胞转化,提 高NK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 等。 • 可提高老年人红细胞受体活性,拮抗血清中 红细胞免疫粘附因子,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
(四)抗衰老作用
• 调整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 • 使ApoA喊量升高,ApoA/ApoB比值上升,调节老 年人脂质代谢,防止老年性血脂升高和动脉硬化, 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延缓衰老。 • 对老年人微量元素和性激素调整 • 有效抑制细胞凋亡发生,延缓神经元老化 • 维持线粒体功能 • 调节血清褪黑素和松果体
(三)抗炎免疫作用
• 能调节免疫分子功能:艾灸关元、足三里 能明显升高血清IL-2的水平,降低血清IL-6 的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和改善衰 老机体的免疫功能;化脓灸对体虚易感病 人的IgA 、C3有明显改善作用,表明艾灸 对血清补体含量有调整作用等 • 调节免疫器官:艾灸肾俞等穴位对免疫功 能低下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有保护作用等
(二)活血化瘀作用
• 艾灸的热疗效应和艾叶焦油的化学成分等对经穴的刺激作 用,能激活血管的自律运动,改善局部微循环,可能是艾 灸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之一。 • 改善人体微循环,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起到活血化瘀的 作用。 • 还可以引起手部微循环血流量增加。 • 通过对血液成分及血细胞的改变,达到活血化瘀效果。 • 有证据表明,艾灸对改善中老年痛症血液淤滞有良好的效 应,主要是通过清除痛症病人血液中增加的异常成分和改 善血液理时,可调节血管 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和氧自由基产生与 清除酶的系统 • 艾灸神阙,足三里,高脂血症病人的患病 率及血脂含量下降
(六)抗癌作用
• 作为手术,放化疗等方法的辅助手段,以 减轻毒副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延 长生存期。 • 灸后IL-2,IL-6,IL-8水平都有所上升。

科技艾灸能代替传统艾灸?揭秘现代艾灸仪治病原理

科技艾灸能代替传统艾灸?揭秘现代艾灸仪治病原理

科技艾灸能代替传统艾灸?揭秘现代艾灸仪治病原理艾传千年,灸治百病。

作为中医经典的养生方式,艾灸疗法的神奇功效和广泛的适应症,历经数千年应证,被公认为绿色物理疗法之首。

在民间有“知艾者福,善灸者寿”、“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美誉。

艾灸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其治疗效果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艾灸既可以治疗亦可以保健。

艾灸的治病机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局部温热刺激效应艾灸灸疗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施灸点皮肤外温度上升高达130℃左右,皮肤内温度最高在56℃左右。

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不同,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也涉及深层。

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研究发现艾灸具有近红外辐射作用。

人体既是一个红外辐射源,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吸收体,艾灸的近红外辐射为肌体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艾灸所发出的近红外光量子能为肌体所调控。

在艾灸疗法过程中,近红外辐射作用于人体穴位时,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是一种有利于刺激穴位的信息照射,在“产生受激共振”的基础上,借助于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状态,调控肌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恢复正常机能的目的。

2、经络调节作用经络学说是中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灸疗学的理论基础。

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互相协调关系,主要是靠肌体自控调节系统实现的。

皮部起着接收器和效应器的作用,经络起着传递信息和联络的作用,头脑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发出指令、起着指挥的作用,即皮部经络系统。

大脑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这也是生物全息论的研究结果,医学已证明,即便是一种微小的局部性病变,也会呈现全身肌体失调的一切反映(如皮肤红肿,可引起发烧、全身不适),因此,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

艾灸原理及其作用解说

艾灸原理及其作用解说

艾灸原理及其作用解说
艾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中。

它是指将燃烧的艾草或者压缩成艾条的艾叶,放置于特定的穴位上,通过热力刺激穴位,以达到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作用。

艾灸的原理和作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说一下。

首先,艾灸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穴位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
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上的穴位是气血运行的关键点。

通过艾灸,可以热疗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淤、调和阴阳的作用。

同时,艾灸还可以通过热力刺激,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其次,艾灸的作用主要包括温通经络、活血化淤、调和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等
方面。

首先,艾灸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调畅经脉,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不畅所致的各种疾病。

其次,艾灸还可以活血化淤,通过热力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改善疼痛和肿胀。

此外,艾灸还可以调和阴阳,平衡人体阴阳失调所致的疾病,如调节内分泌、改善情绪等。

最后,艾灸还可以调整脏腑功能,通过热力刺激穴位,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治疗各种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

总之,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原理和作用深受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通过对艾灸的原理和作用的解说,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艾灸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我们更好地应用艾灸疗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艾灸的传统疗法,发挥其在保健养生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让艾灸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香灸的原理

香灸的原理

香灸的原理
香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它利用燃烧的草药产生的热量和药效来治疗疾病。

香灸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草药的热量和药效渗透到人体经络和穴位,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香灸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香灸的草药成分可以通过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和烟雾渗透到人体的皮肤和
经络。

这些草药成分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皮肤的毛细血管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起到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作用。

其次,香灸的热量可以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促进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流通。

根据中医理论,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穴位是经络上的特定部位,香灸的热量可以刺激穴位,调理气血,从而起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此外,香灸的热量还可以温暖人体的经络和脏腑,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改善人体的微循环,从而对一些慢性病和慢性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总的来说,香灸的原理是通过草药的热量和药效渗透到人体经络和穴位,促进
气血运行,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香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在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对一些慢性病和慢性疼痛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在使用香灸时,也需要注意草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希望大家在使用香灸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草药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灸治疗——作用机理

灸治疗——作用机理

灸治疗——作用机理1. 简介灸治疗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独特疗法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是通过施加火热刺激于人体穴位,促进气血流动,调整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灸治疗的作用机理。

2. 灸治疗作用的主要机理灸治疗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产生治疗作用:2.1 热刺激灸治疗中所使用的艾叶具有较高的温热特性,通过灸热刺激人体穴位,能够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管扩张,提高组织的代谢和排毒能力。

热刺激还能激发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反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2 经络调理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理经络系统。

根据中医理论,穴位是经络上的特殊部位,灸热会通过这些穴位进入经络,调理和平衡气血运行。

经络的畅通与健康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灸治疗能够改善和调整人体的整体气血循环,起到调理作用。

2.3 阴阳平衡中医理论认为,阴阳是构成宇宙和人体的两种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

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灸治疗能够通过调理气血、经络系统来调整阴阳平衡,恢复和维持人体健康状态。

2.4 祛寒驱寒灸治疗中的热刺激能够产生温热效应,使穴位局部温度上升,这对于寒邪引起的一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温热能够温暖人体,驱散体内的寒气,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病痛。

3. 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灸治疗虽然有着广泛的适应症,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具体情况如下:3.1 适应症- 风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寒邪引起的疾病。

- 肩周炎、腰腿痛、颈椎病等慢性软组织损伤。

- 痛经、失眠、月经不调等功能性疾病。

3.2 禁忌症- 发烧、中暑、高热状态。

- 皮肤破损、炎症、溃疡等皮肤病。

- 孕妇、产后妇女、月经期女性。

4. 总结灸治疗通过热刺激、经络调理、阴阳平衡和祛寒驱寒等机理产生治疗作用。

它是一种具有多种适应症的传统中医疗法,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在应用时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个人体质来选择灸治疗的方法和穴位,以达到最佳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升级版香灸作用机理研究
Aijiushengjibanxiangjiuzuoyjiliyanjiou
作者:华和节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者欢迎。

传统灸疗以艾灸为代表,在新中国成立后,艾灸升级版香灸出现,本文针对香灸疗法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作者认为是一种人体经络和香灸配方药物的“综合效应”。

现代研究虽然不多,但本文也为这种“综合效应”论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1 香灸法的药性作用(化学作用)
香灸成分为:1.基本配方:艾灸占全灸药材比例10%,苍术、桂枝、荆芥、防风、灵仙、麝香、白芷、白术、木香、藿香;2.根据香灸药材用途与君臣佐使及药物相生相克为宗旨(因涉及个人秘方权限、具体配方略)。

1.1 分析香灸中常用艾粉与诸药材
艾是最常用的灸用燃料。

它除了具有易得、易燃的特点外,还具有显著的药物效应。

中医学认为艾属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

《本草纲目》:“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在《中医大辞典》中说:“用芳香化湿健脾药物,祛除湿邪,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

”香灸配方中有艾粉以及诸药粉,具有芳香化湿、建脾养胃、醒神安脑、扶阳祛邪、固本培元之功效。

说明香灸具有广泛的治疗和保健作用,虽然在灸治过程中香灸进行了燃烧,但药性尤存,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身体经络穴位,渗透诸经,起到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从而起到治疗皮部病变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1.2 现代研究结果证实,燃香灸时可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

香灸燃烧时是否产生了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呢?(注:试验香灸成品为潮生康元公司生产的潮生康元香灸,观察香灸燃烧是否产生治疗作用物质。


原日本大西[1]和西谷[2]通过研究认为,艾燃烧后生成一种物质,有抗氧化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自由基清除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

现在香灸研究:香灸在燃烧是产生烟、挥发油、芳香物质、挥发物等著有:
1.有抗氧化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2.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香灸的燃烧生成物所致。

香灸燃烧后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

3.香灸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4.香灸燃烧发出芳香挥发物著有安神、醒脑、镇静、祛邪的作用。

5..香灸燃烧后产生热能,使新城代谢加快,增加微循环,促进机体排泄、细胞生长,具有提高免疫的作用。

6.香灸燃烧后产生诸药的芳香气味使环境清洁。

7.根据香灸使用途径不同,附加配方中药物在香灸燃烧后产生靶向性治疗作用。

8.香灸燃烧后产生渗透性药能,通过经络。

直透患处,起到修复作用。

2 灸法的热作用(物理作用)
2.1 香灸是以燃烧艾绒和配方药材而治病,燃烧时的热效应也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引:《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也从北方来”。

说明香灸法燃烧药物产生的温热作用可治疗因为寒冷引起的疾病。

随着历史的发展,香灸治疗疾病的范围早已超出了寒证的范围,它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驱风解表、消瘀散结、拔毒泄热、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预防保健等作用,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种疾病,涉及寒、热、虚、实诸证。

产生这些治疗效果,均与燃香灸的药物时产生的热作用是分不开的。

香灸燃烧时产生的热恰到好处,除了使人感到特别舒适外,更是一种良性治疗因子,这种因子作用于腧穴,具有特别的亲和力,香灸火的热力不仅影响穴位表层,还特别能通过腧穴深入体内,影响经气,深透筋
骨、脏腑以至全身,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而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2.2 此次研究证实,香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

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

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

引:原杨氏[3]的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

此次香灸燃烧产生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香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而香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也说明了穴位具有辐射共振吸收功能。

3 经络腧穴与香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香灸灸法的“综合效应”。

3.1 经络腧穴是香灸施术的部位,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是由香灸理化作用和经穴特殊作用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

香灸的药性作用和热作用只有作用于经络腧穴,才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

例如,香灸保健作用的产生是与强壮穴结合的结果。

1.香灸作用于关元穴有回阳救逆的作用;
2.香灸作用于百会穴有升阳举陷的作用;
3.香灸作用于阿是穴可起到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经穴是灸法作用的内因,而香灸产生的药性和热是灸法作用的外因。

内、外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共同发挥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

3.2 经络腧穴是否在香灸疗法治疗中起到特殊作用呢?
上述杨氏的研究艾灸已经说明了物理因子与经、穴的特殊关系。

虽然目前尚无香灸的药化作用进入经络特殊传递途
径的直接研究,但其它类似研究可证明这一特殊途径的存在。

引:刘氏[4]等在穴位注射的研究中发现,在适当选穴的情况下行药物穴位注射,可在短时间内产生与静脉注射同等或更强的药效,并认为穴注下药效的产生并非通过血液循环的途径,而是另有作用途径和机制。

这一不同于血循环的途径,就是经络的特殊途径。

这一研究证实了经、穴特殊作用途径的存在。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香灸的药化物质,通过穴位皮肤进入腧穴后,也完全可能通过此途径到达病位和全身,并较快地起到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香灸产生治疗作用的机理,虽然传统中医的认识源于临床经验的总结,但他与现代研究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而现代研究结果为香灸疗法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因此我们认为,香灸灸法的作用是由药物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

经络腧穴对机体的调节是香灸灸法作用的内因,香灸时艾与配方药物的燃烧理化作用是灸法作用的外因,两者缺一不可。

香灸疗法是现代灸疗一向重大发现和创新,更是临床常用治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人们对灸法的作用原理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尚需作更多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宣传,使香灸这个灸疗史上的新生创新物发挥更大的作用。

附1:香灸试验产品提供:有深圳潮生康元公司提供香灸成品,规格共分为:1. 38空心型 38mm/250mm;2. 30空心型 30mm/250mm;3. 25实心型 25mm250mm;4.25空心型25mm/250mm。

共四种规格香灸类型,每种规格提供各100支。

在此本人向潮生康元公司对此次香灸临床作用机理研究的支持,表示诚恳感谢!
附2:作者简历
华和节,笔名华培钧,汉族,1983年出生,祖籍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人。

参军入伍,参加部队医学专业学习,任湖南省冷水江市武警部队队医。

2008年创业与深圳,开办潮生康元健康养生管理咨询公司。

2008年,华和节研制出国内第一块泥灸。

2009年,华和节研发第一代香灸产品,将中医灸疗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2011年,华和节获得中医药特殊贡献奖。

2012年,获得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奖。

2013年,研发复方汉灸(三代中药香灸),获得中医药特殊贡献奖章。

2013年,华和节研发复方汉灸荣获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奖;参会期间,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的接见,并对我司在中医灸疗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表扬。

华和节先生著作有《香灸灸疗歌诀》,《养生八讲》,《传统针灸与现代针灸》,《泥灸疗法临床运用》,写论文《临床中阿是穴的重要作用》;论文《复方汉灸(潮生康元香灸)-气虚血瘀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辅助治疗》。

2014年,成立红鹊豆网络开发有限公司,带队研发国内第一款全网推广营销软件《红云推广》,实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及电脑、手机、掌上电脑三屏合一的新营销概念。

参考文献:
1.大西基代.艾燃烧生成物的自由基清除作用研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3):60
2.西谷郁子.关于艾的燃烧生成物中含有的抗氧化作用物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9;11(5):47~48
3.杨华元,等.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探讨.中国针
灸1996;(10):17~18
4.刘租舜,等.腧穴对药物(化学性刺激)的反应性.上海针灸杂志1996;15(5):33~35
5.华和节,复方汉灸(潮生康元香灸)-气虚血瘀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辅助治疗中医药学会论文汇编 2012;42(2)::4~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