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气候与人类活动》参考教案
《气候与人类活动》参考教案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说是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这一影响可以从多侧面或多角度来理解。
本节知识较为简单,没有难点,很多内容在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中都有涉及,学生学起来应该很轻松。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讲解气候对生产的影响;一部分讲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科书以农业生产的作物类型、作物熟制、气候资源为例来分析气候与生产活动的关系,以民居建筑为.例来分析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看看除了教科书中所提到的几个方面外,人类还有哪些生产、生活活动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如气候与旅游、气候与体育等。
可以说,本节的内容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并用理论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c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所举实例应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例如,在生活方面,气候对文化、艺术等的影响不易理解,而对穿衣、饮食、住房等的影响容易理解。
在生产方面,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是较为适宜的例子。
气候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还表现在气候的异常变化所造成的灾害。
建议引入一些关于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问题,以加强对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认识。
本节重点: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导入。
方案一:完成探索活动。
先让学生观察“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分布”图,(1)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都分布在哪个半球上?(北半球) (2)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中纬和部分高纬)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各个地点的位置而非方框及文字位置。
(3)你知道为什么在这个纬度范围吗?(这些地区冬季气温比较低,有积雪) (4)推测各个城市的海拔。
要求学生利用地图册中“世界地形”图。
(图中各点所在城市的海拔一般较高,因为相同纬度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更利于降雪,形成积雪。
例如,瑞士、法国、意大利等国选在阿尔卑斯山脉附近山地,美国、加拿大选在北美西部科迪勒拉山系高海拔处)通过读图、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探究习惯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气候类型及其特点;能够分析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观察气候现象,分析气候特点;调查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运用资料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合作精神,培养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气候现象的成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气候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资料、图片;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什么是气候?气候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讲解气候的定义、气候现象及气候类型的特点;分析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农业、水资源、交通等。
3. 案例分析:展示气候现象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案例,如干旱、洪水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气候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分享和讨论。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 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相关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六、教学拓展1. 气候变迁:讲解气候变迁的概念及其原因;分析气候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
2. 应对气候变化: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如低碳发展、节能减排等;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与行动。
七、实践活动1. 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如城市绿化、节能减排等;2. 设计低碳生活方式:学生分组,设计低碳生活方式,如饮食、交通、购物等;分享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改进。
初中地理教案:气候与人类活动互动关系
初中地理教案:气候与人类活动互动关系一、气候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概述气候是地球表面上长期大气变化的总和,它对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类在各种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与气候相互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分布。
本文将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 工业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了当今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的砍伐等人类活动导致了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大量释放,进而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
例如,工业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以及交通运输的尾气中的温室气体,使得地球温度逐渐上升,进而引发了气候变化。
2. 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和使用。
城市的建设及其周边地区的灌溉和耕种等活动改变了土地的物理特性和自然水循环,进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水泥路面、人口密集等因素影响了气温和风向。
而农业活动也改变了土地的植被覆盖和蒸腾作用,进一步影响了降水和气温的分布。
这些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和一些地区的干旱或水资源紧缺。
3. 污染物的排放和大气变化工业和交通尾气中的颗粒物和气溶胶等污染物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还对气候产生了影响。
这些污染物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降低了地表的日照量,从而造成了一些地区的遮阳效应。
此外,这些污染物还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云的凝结核,改变了云的性质和降水过程。
这些影响共同作用导致了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农业和食物生产气候对农业和食物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象条件直接影响着作物种植和生长的情况,如温度、降水和光照等。
气候变化会改变农田的水资源和土壤湿度,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人类的粮食供应。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起看看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欢迎查阅!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1课标要求: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二、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
2003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
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6—47《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学生回答: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3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中图版
1.导入新课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中图版第2.3课时“气候与人类活动”。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气候对我们的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2.新课讲解
(1)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正式学习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气候对人类居住的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类会选择不同的居住地。例如,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宜农业发展,而气候寒冷的地区则适宜畜牧业发展。另外,气候还会影响人类的交通出行,比如在雨季泥泞的道路会阻碍交通,而在冬季冰雪覆盖的道路则会导致交通中断。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气候对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深度理解上还存在不足,生活经验有限,对于一些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实际案例可能理解不够透彻。此外,学生对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认识相对片面,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大部分学生具备基本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地理实践力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身边的气候现象,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学生们可以组织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知识讲座等活动,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板书设计
1.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候影响人类居住地选择
-气候影响农业生产
-气候影响人类生活
2.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产量和质量
3.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案例分析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个具体的案例,看看气候是如何影响人类活动的。请大家阅读教材P45-46页的“气候与人类活动”案例,并回答以下问题: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二章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题目气候与人类活动学科地理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中图版第二章第三节个人信息姓名设计者单位教材分析本课题是第二章《世界气候》的最后一部分,是本章的知识、能力、情感的一个小结,是密切联系生活,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是体现新课程标准重要理念的关键部分。
根据《中图版地理新课程标准》,本课题的内容标准是:“举出日常生活中和实例,说出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本节设计时,本节课力求以实例分析的方式,以学生活动的形式,全面地深化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认识,让学生对气候影响生产、生活的理解更深刻;认识协调人与气候关系的重要性,给合当地气候实例开展教学,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之前所学习的内同,特别是通过世界气候类型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八年级的有很多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教师提示、指导。
尤其是我们乡下学生,见识少,让其探讨会白白浪费时间,没有效果,还不如干脆告诉他们,让其知道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等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的气候对人类的活动有不同的影响。
2、了解气候对农作物的分布影响,以及对我国农作物熟制的分布影响。
3、认识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活动带来危害,甚至产生灾害。
4、了解气候对人类衣食住行的影响和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适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中国农作物熟制图,进一步认识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性,认识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决定性作用。
2、通过比较阅读和读图分析,认识气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活动读图、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世界气候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气候对作物分布及熟制的影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气候对不同人类活动的影响案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气候数据,了解气候的变化趋势;运用气候知识,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到气候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案例分析。
2. 教学难点:气候数据的观察和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深入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案例的复杂性分析。
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资料和案例;准备教学PPT和教学辅助材料;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的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学习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的。
2. 教学内容与活动:使用PPT和教学辅助材料,介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活动,加深对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理解。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1. 学生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有效性,是否存在不足之处;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和采访相关人士来深入了解案例;鼓励学生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表,帮助学生认识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节内容在地理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较多,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会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案例、分析图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图表分析法:运用丰富的图表,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及相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案例及图表。
4.分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提问:“气候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通过案例介绍热带雨林气候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案例中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气候如何影响人类活动?”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气候与人类》教学设计
《气候与人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本节课实际上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气候与人类》的第一阶段活动内容。
研究性学习活动《气候与人类》是根据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课的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延伸并扩展。
本活动内容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开题。
通过演示生活中与气候有关视频,让学生明确气候和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并就生活生产中与气候有关的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索热情。
然后布置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计划和任务。
教师再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将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计划和任务明确地告诉学生,并将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范例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形式有大致的了解。
第二阶段:明确分工。
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选取有关《气候与人类》某一方面的专题作为研究内容。
各小组制订好计划。
老师向同学介绍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方法。
第三阶段:搜集资料。
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查找信息等方式搜集有关研究课题的文字信息和图片资料,加以汇总、整理。
小组协作,制定设计演示文稿计划,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第四阶段:全班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并根据“演示文稿评价量规”、“学生网页评价量规”、“学习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表”对学生进行评价、奖励。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气候对人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用气候原理分析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2)能举例说明我国的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掌握阅读和分析各类气候图的技能。
(4)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通过前面两节课和初一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气候基础知识(特别是我国的气温与降水情况),已能初步运用气候的原理去解释生活和生产的一些现象。
2、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学习风气好,表现欲强,上课气氛活跃。
3、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熟练在校际通的讨论组上发表意见。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方面。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时,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对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如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实例。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气候景观,如热带雨林、沙漠、寒带等,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分析这些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如农业生产受气候类型的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的特点;工业布局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如高耗能工业多分布在气候条件较差的地区;城市分布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更适合人类居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实例中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初中地理_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1.能自主运用图表资料描述一个区域的气候特点。
2.结合生活经验、阅读图文资料,举例说出区域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识并理解气候对不同区域人类活动造成的差异。
3.结合资料,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评价任务】1.识作物,辨产地2.解释阿拉伯传统服饰、民居与当地气候的关系【课前准备区】回忆判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气候直方图)的方法。
【课中学习区】一、品果究因(注威海年均气温12.0-12.6℃,(一)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泰国年均气温24~30℃)1.读图说出威海、泰国两地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比较两地气候差异。
2.解释为什么樱桃在威海生长特别好?为什么泰国盛产榴莲?(1)樱桃生长需要气温(高温/较高/很低),降水(丰富/较多/很少),因此,适宜在(温度带)生长。
(2)榴莲生长需要气温(高温/较高/很低),适宜在(温度带)生长。
(二)识作物,辨产地:山竹、苹果、芒果、水稻、小麦,能在威海种植的有,能在泰国种植的有二、辨异析因1.举例说说气候的不同给还可能给威海与泰国造成什么方面的差异?2.观察海草房和高脚屋的建筑特点,完成下表:认知梳理:气候影响当地三、联系生活,解疑释惑传统民居越来越多的被城市高楼大厦所替代。
2.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瓜果蔬菜等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越来越少。
四、人地发展阅读材料:气象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有变暖的趋势。
气候为什么会变暖?科学家认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
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升高了。
1.气温上升,会对极地地区产生什么影响?由此,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2.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们应该怎样应对?),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原因。
2. 使学生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原因1.1 气候变化的定义1.2 气候变化的类型1.3 气候变化的原因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1 农业: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2.2 水资源: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的影响2.3 人类健康:气候变化对疾病传播的影响2.4 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影响2.5 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关内容。
2. 课件:制作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课件。
3.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参观环保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2. 观看相关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
3. 组织环保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提高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应,以确保教学效果。
地理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四章 第四节 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基础主干落实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填图绘图】·填图:根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写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质疑判断(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的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多。
(×)二、气候与人类活动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2)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3)气候会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甚至造成灾害。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过度砍伐森林会影响局地甚至全球的气候。
3.全球气候变暖原因:(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①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②砍伐森林,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图解知识影响气候的因素立德树人—人地协调全球气候变暖名师点拨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主题探究主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探究情境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材料一图甲示意欧洲同纬度地带5个城市的气温差异;图乙示意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
结合甲、乙图,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
概念地图综合思维探究式问题链1.(入门探究—知识归纳)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2.(能力探究—原因分析)(1)图甲中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自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大陆性增强。
(2)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景观明显不同,山脉西侧的A地为茂密的森林,东侧的B地为草原或荒漠,其原因是什么?答:其原因是山脉对海洋暖湿气流的阻挡作用,使山脉的东西两侧降水产生差异,A位于迎风坡、降水多,B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3.(高阶探究—学以致用)材料二为什么我国四大避暑胜地夏季气温低?答:北戴河临海,夏季凉爽;鸡公山、莫干山、庐山三地海拔高,夏季气温低。
【解题指南】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 气候与人类活动 教案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正确理解人类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能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能正确理解气候与人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全球变暖的危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归纳、图表、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图片:春节期间的哈尔滨冰雕、春节期间的海南省三亚、圣诞节瑞典的人们在滑雪、圣诞节悉尼的人们在海边。
提问:上面四幅图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明确:气候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
气候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新课学习活动探究:出示“历界冬奥会举办城市分布”图。
提问: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都分布在什么纬度带上?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几乎都在中、高纬度带上,原因是冬奥会有许多冰雪项目,首先就要保障一个较为寒冷的天气。
(一)气候与生产1.气候对哪些生产部门产生影响?(学生回答)明确:气候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有影响,其中对农业影响最为显著。
提问:你能举例说明气候对农业方面和影响吗?(学生发言)明确:热带地区的作物:咖啡、香蕉、芒果、榴莲。
亚热带地区的作物:柑橘、茶。
粮食作物:以秦岭——淮河为界,我国北方地区为小麦,小麦性喜温凉;南方地区为水稻,水稻喜湿热。
作物熟制:热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亚热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暖温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中温带寒温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活动1:结合地中海气候的特点,说出葡萄为什么适合在地中海地区种植?(学生回答)明确:葡萄是喜光作物,对热量要求高,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充足。
活动2:说说水稻主要适宜在什么气候条件下种植?(学生回答)明确:水稻适宜在湿热的环境下种植。
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多方面影响。
2.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思考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气候对农业、工业、交通、居住等方面的影响。
2.难点:理解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些与气候相关的人类活动现象引入课题。
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种植。
(2)举例说明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3.气候对工业、交通、居住等的影响
(1)小组讨论并分享相关案例。
(2)教师总结归纳。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讲解温室气体排放等人类行为对气候的改变。
(2)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措施。
5.拓展讨论:如何实现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和谐发展。
6.课堂小结:回顾重点内容。
7.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短文。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较好地让学生理解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紧密联系。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积极,分享了很多实际案例。
但在讲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增强说服力。
对于实现和谐发展的讨论环节,可以给予学生更多引导和时间,挖掘更深入的观点。
在今后教学中,要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同时鼓励学生更多地自主探究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课教案: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初中地理课教案: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一、引言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于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开垦土地、森林砍伐等人类行为,使得全球气候面临巨大挑战。
本节课将就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展开探讨,并鼓励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
二、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温度上升:由于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加强,全球平均温度逐年上升。
这使得冰川融化加剧、海平面上升、干旱灾害增多等问题日益严重。
2. 极端天气事件: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频发。
例如,强降雨引发洪水、热浪导致高温死亡事件增多等情况日趋常见。
3. 生态系统受损: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面临着威胁,由此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海洋酸化、珊瑚礁死亡、森林退化等问题对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1. 温室气体排放: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会在大气中形成保温层,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升温。
2. 森林砍伐:为了获取更多土地用于农业和城市建设,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植被减少,从而削弱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使得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
3. 土地开垦:大量土地开垦不仅导致生物多样性损失,还直接影响到土壤质量。
由此造成的土壤退化会扰乱水循环,进一步恶化气候问题。
四、应对之道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节约用水和电力等举措。
2.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也鼓励人们接受和使用新技术,如电动车辆、太阳能光伏板等。
3. 家园保护与恢复:关注森林保护,制定合理的森林资源利用计划,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同时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方法,减少土地垦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4. 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二年级上期区域地理的复习内容,主要复习初一上期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章节)中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内容,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是中国地理概况和世界地理概况中气候部分的综合内容,对高中地理必修三和世界分区地理以及中国分区地理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学生而言,气候与人类活动这节内容初中地理已有涉及,但是初中的知识比较感性,而且有所遗忘。
因此,本节课我们将调用学生高一地理中有关气候的部分知识,系统地学习本节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气候对人类生活(服饰和民居)影响;(2)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农业生长时间)影响;(3)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读图、思考、讨论等过程,提取相关信息,探索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分析,同学们能够在人地关系中,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影响。
2、教学难点气候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择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
传统媒体(黑板、粉笔),现代媒体(电脑、投影)。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气候与人类活动一、气候与生活二、气候与生产三、人类活动与气候协调发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分三个维度(气候对人类生活影响;气候对人类生产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来组织本堂课的教学。
并在教学中,将人类对气候的态度(顺应—利用—改造—破坏—保护)作为为暗线贯穿于整节课中。
结构设计上相对比较新颖。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理解比较好。
但是不足之处就是课程容量比较大,小组合作学习机会相对较少,课堂互动比较少,给予学生的活动机会少。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同时为了完成任务,语速稍快。
希望以后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够组织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类似的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成为区域地理学习的主体者。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气候与人类活动》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气候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涉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节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了解和掌握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入,例如我国南方的梅雨季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新课导入:介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4.实践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气候如何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的。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气候与人类活动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案: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高中地理教案: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引言你是不是曾经好奇过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为什么有些地方干旱,有些地方多雨?为什么有些地方整年都温暖,有些地方则酷寒如冬?这些差异之间,也许正是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所造成的。
在本节课上,我们将深入探讨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带来的影响。
通过了解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在未来改变我们的行为,以减缓气候变化的不良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是指地球上一定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状况。
然而,人类活动的不合理行为对气候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首先,人类的大量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
这些温室气体增强了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捕捉能力,导致地球变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全球变暖"。
其次,森林砍伐和土地过度开垦也是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森林在自然界中担负着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重要任务。
然而,大面积的砍伐和过度开垦导致森林覆盖率的减少,从而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无法被吸收,进而加剧了全球变暖的程度。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此同时,气候对人类活动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气候条件对农业产量和食物安全至关重要。
在干旱的地区,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导致粮食短缺和饥荒。
而在多雨的地区,洪水和暴雨也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气候条件还会影响到旅游业和能源生产。
温暖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而寒冷的地区则依赖于能源供应来保持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转。
因此,气候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和气候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了影响,而气候条件也反过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活动。
这种相互关系需要我们认识到,我们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
然而,我们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
通过改变我们的行为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可以减缓气候变化的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Teaching plan of climate and human activities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天
气与气候内容学习的一个入门和基础,对学生认识气温和降水等基本要素具有重要意义。
我选择安排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天气与气候、天气预报、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用多媒体强大的信息展示功能为学生创立积极思考的课堂情景,并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展开联想、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②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
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③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④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2)能力目标: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从环保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二)学情分析
天气和气候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本堂课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一年级学生,从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好动、好奇、
好表现。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及学习的认知过程,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直观的图片和成语竞赛,
把他们的注意力始终放在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上。
同时也在课堂上创造各种条件与机会,让学生抒发各自的见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比较法、课堂小组讨论法、图示法、活动
法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
(四)学法指导
1、让学生课前收集天气或气候方面的成语,收听、收看
天气预报节目。
通过此类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
作学习。
现代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趋势需要群体研究方式,互动能力的培养日益显得重要。
本堂课讨论的机会较多有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
(五)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
播放天气预报前奏
(课堂小调查)每天收看天气预报的同学有哪些?
(问)为什么我们每天要收看天气预报?(天气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举例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那么,天气与人类哪些方面有关系呢?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自已的上学、参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天气与户外活动、交通、农业生产、航海、军事、工程建设、商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感受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
引入新课题:
第一模块:天气与气候
活动1:成语大赛
比赛规则:要求各组同学通过讨论,在3分钟内写出有关天气或气候的成语,每写对一个加1分,重复不得分,写错扣2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生活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中感悟地理。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一、天气与气候
1、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阴晴、冷暖、风力大小等大气状况的综合表现。
突出特点是多变。
2、气候是指某个地方多年内的天气平均状况。
突出特点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不同点
相同点
天气
1、短时间
2、多变
都指一个地方的天气状况
气候
1、长时间
2、相对稳定
(说说看)让学生描述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
(过渡)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如何提前知道天气状况,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呢?
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状况呢?看谁答得快。
看云识天气、农谚、广播、报纸、电话(121)、上网、电视(天气预报)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所以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对日常生活有帮助,既开阔学生眼界,又活跃思维。
第二模块:天气预报
(视频)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
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并思考一下两个问题:
①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含义?
②你认识哪些常见的天气符号?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卫星云图”的教学
仔细观察并议一议,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_____,绿色表示_____,白色表示______区。
白色越浓,云层越____,降水量越____ 。
给出一幅卫星云图,请判断我国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大体天气情况。
(活动)天气符号抢答竞赛
展示:常用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形象记忆熟悉天气符号。
重点讲解风向的判断方法。
(设计意图)图文合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识记。
活动2:让我们来争当天气预报员
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课件显示出的城市天气状况。
(此模块的总体设计思想)通过活动,学生能够看懂电
视天气预报。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第三模块: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内容“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了解空
气质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你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吗?
① 何为空气污染指数?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
②出示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
③了解发布空气质量报告的意义。
3、怎样保护大气环境?
(展示图片)“北京下土了”、“可怕的沙尘暴” “解
决空气污染的办法”
活动3: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来改善海口市的大气环境?
(角色扮演)1、海口市民
2、环保局的政府官员
3、工厂老板
4、农民
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能分辨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学会读一些简单的天气符号,学会观察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