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亦有道--《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9551e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3.png)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篇1读《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
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
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
”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
”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
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
可是,教师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
当屡次教育总不见效果,当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学生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他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
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对学生发脾气,但冷静下来又会觉得很内疚,也许他们有很多缺点,也许他们是一犯再犯。
一个孩子反复出错,只是说明他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的决不是粗暴的对待,而是更大的关怀和更大的耐心。
这就要求教师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宽容每个孩子。
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被风霜侵蚀的小草,都要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用教师的大手牵着他们的小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
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
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这就充分体现出每一位教师都应拥有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又有多少教师用他们无悔的师爱在默默中为孩子们铺洒阳光,点燃希望。
既然选择了,就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劳作着、战斗着。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通用范文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通用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e11b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8.png)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通用范文陶行知是中国教育界的重要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我深刻领悟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陶行知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通过独立思考,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陶行知注重德育教育。
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道德素养的培养。
在他看来,学校应该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摇篮,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能在社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此外,陶行知还强调了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教育不能一刀切,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潜力,并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使命。
作为一名学生,我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也要注重德育教育,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
最重要的是,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的来说,学习陶行知的思想对我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和原则,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素质。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断运用陶行知的思想,不断完善自己,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体会5篇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体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8031c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7.png)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体会5篇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篇1《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心得体会600字: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的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这是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
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教育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匹配的,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避免空洞的说教,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生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与生活一致这一思想在当今看来是不能全部肯定的。
生活与教育不是完全同步毫无区别的,忽视了生活与教育的区别。
以及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方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是不可取的。
而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并不是要去全然否定或肯定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而是应该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予以创新,那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另外,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也贯穿本书的始终。
首先,要“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
其次,懂得行动是知识的来源。
读后感·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还要教而学,即知即传。
最后,反对注入式教学。
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概括起来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他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篇2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
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课程论文--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
![课程论文--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cfab5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a.png)
《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读后感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
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宋庆龄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我怀着对陶行知先生十分崇敬的心情,专心研读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这本书,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为改革教育,创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活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一系列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
时过境迁,重新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夺眼的光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
感想之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在留美期间,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回国后,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努力使生活教育学说中国化。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
陶行知先生的这番话说明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
生活教育反映出陶行知作为中国本土教育家对于教育本质、目的、内涵、功能,以与学校作用、“教”与“学”之间关系等教育原理的哲学层面思考。
陶行知对“教育”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描述为在生活中的教育、为了生活的教育、教育与生活相依相伴和从教育到生活。
对照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我们显然是做得不够,师生之间的关系仍未改变,学生依旧是依赖老师被动学习,虽然我们知道要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可是,目前的教育环境,并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课堂上老师的居高临下的授课方式以与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匆匆忙忙赶进度的压力下,学生并没有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369b0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8.png)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也是民主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了陶行知的教育著作后,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陶行知强调的教育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具备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的培养。
陶行知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他提倡学校应该注重全人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素养和身体素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学生的关心。
他提倡教师要像父母一样对待学生,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想法,给予他们实质性的关怀和帮助。
在教育过程中,陶行知主张“活动让学生自由地活动,活动即教育”。
他反对机械的记忆教育,主张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除了对学生的关心,陶行知还非常注重教师的角色。
他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并成为他们的引路人和朋友。
陶行知主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关心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榜样。
陶行知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他认为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有责任感的人。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价值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知识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同等重要,但往往偏重于前者。
陶行知的思想提醒我们要重视教育的全面性,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未来,陶行知教育思想还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也在不断改变。
但陶行知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永远不会过时。
未来的教育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3篇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6ca2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4.png)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精选3篇(一)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有深刻意义的教育思想,对我个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陶行知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关注并尊重他们的兴趣、需求和特长。
在教育实践中,我意识到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设计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的发展。
2. 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培养:陶行知认为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同等重要,甚至比学科知识更为重要。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以及协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
在我教育实践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关注他们的精神和心理发展,并通过身教和言传并重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行为。
3. 倡导实践教育和体验式学习:陶行知主张教育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强调实践教育和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尽量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
4.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陶行知提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在教育实践中,我努力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教育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我将继续以陶行知的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精选3篇(二)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被广大教育工作者称为陶行知思想。
陶行知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以自由、自主、自由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4a6a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d.png)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一)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我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陶行知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心智和品德,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他主张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纳入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一理念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仍然非常重要,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天赋和潜力,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方式。
其次,陶行知提出“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他强调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品德,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一观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素养,才能在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再次,陶行知强调“学以致用”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注重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主张教育要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结起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德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教育所需要借鉴和发展的地方。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式的改进的必要性,同时也受到启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二)陶行知教育理论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体系。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2篇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d7b09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13.png)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精选2篇(一)《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育著作,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有关教育的思考和启示。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1. 重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独立性。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2. 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按照其个人差异和需求来进行教育。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3.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陶行知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依赖于老师的指导。
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自我管理能力。
4. 教育的社会性:陶行知认为教育不应该只局限在教室内,而应该与社会相结合。
学生应该通过社会实践和参与社会活动来增长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
5. 立德育人的重要性:陶行知强调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学校应该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思想》,我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并对教育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也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我希望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应用到实际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精选2篇(二)《陶行知教育名著》是一本介绍陶行知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与学生进行平等而有意义的沟通和交流。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范本(二篇)
![学习《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范本(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049c6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2.png)
学习《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范本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和责任感的事业,而教师作为这项事业的承担者,更是承载着孩子们希望和梦想的重任。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素养和品德。
《教师要学陶行知》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师角色的思考,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反思。
下面,我将从自身的实际经历和感悟出发,谈谈对于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他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培养”等重要教育理念,并将之付诸实践。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强调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个性与发展需求,在教育过程中充满关爱、尊重与尊严。
这与我自身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传授和学习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教师要学陶行知》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育人者”,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者。
我们应该不断关注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在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我们才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陶行知在书中也提到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要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不断追求教育的理想和目标。
我们应该不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工作,而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真正成就学生和教育的美好未来。
在学习《教师要学陶行知》的过程中,我还深入思考了自身的教学实践。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并设立了新的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
例如,在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多元思考。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239d2c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e.png)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位伟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对教育的目标、方法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尝试运用开放性问题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其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陶行知主张教育应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实状况,关注社会问题,通过教育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教学中,我尝试结合社会问题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社会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也能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再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师的角色和态度。
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陪伴者,而不是严厉的控制者。
陶行知主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成长空间。
在实践中,我尝试改变传统教师的角色,更多地发挥引导者和陪伴者的作用。
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了提高。
最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智慧、品德、身体和美感等多个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
陶行知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技能。
在实践中,我努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共5篇][修改版]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共5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4a1ae66edb6f1afe001f69.png)
第一篇: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学教育楷模践教育理念育华夏桃李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行为树立了新的标杆。
为了自己的理想成真,毅然放弃大学教授优厚待遇,独创教育天地。
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和学生们一起下田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
把贫穷的中国人民大众作为教育对象,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间去。
与现在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合辙。
陶行知先生践行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曾经说“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让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学习之旅变得如意温馨。
受现在社会现实的影响,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涌现。
教育一方面教育要和国际接轨,运用高新技术使受教育者接受的信息广而多、新而快;另一方面教育仍然要注重基础教育,让因材施教成为教学工作奉行的规范。
我们现代的教育也应该和国际接轨,要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各门各类人才。
让学生践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
一是要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要有适应行业的特点、技术和技能。
根据学生的脾气、性格、爱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仔细观察、了解他们,使他们在学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从中受益。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贴心交流,用心服务。
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待学生,力争达到预料中的效果。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细心,面对学生,教育是个慢功夫,教师要静待花开,听花开的声音。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力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落实到行动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时间与成效是成正比的。
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践行教学相长,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善于看到学生的优势,让相互促进奏出华美的乐章。
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感
![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0db6fe9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c.png)
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感早在求学期间就听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的陶行知,就被陶行知先生的这种大爱精神所感动,最近,有机会读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真正的“大先生”,让我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洗礼,充实了我的精神食粮。
现在我来谈谈我感触最深的两点:一、“行是知之始”——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陶行知先生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里,生活教育理论是最能体现陶行知个人风格,深深刻上陶行知个人烙印的教育理论体系。
因为其余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多多少少都有集体合作群策群力之功,而生活教育理论却是陶行知在亲手筹建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而探索出的合乎中国国情也与世界教育潮流同步的教育理论。
陶行知一生的教育活动及教育思想的发展变化都是他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实施生活教育理论的过程。
所以说,生活教育理论是贯穿陶行知教育思想始终的一根红线。
尽管生活教育理论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但它丰富的内涵却具有经久不息的生命活力,直至今日都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启示。
二、陶行知的学校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在他的著名作品《活的教育》中对教育问题有深刻的阐释。
“活的教育”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要促进儿童的教育发展,办好活的教育,首先我们要把小孩当作活的,不要当作死的,这里的活与死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生命上的生死,陶行知把小孩子分成两类:活的小孩子与死的小孩子,这两种小孩有不同的特点,活的小孩子他秉性活泼些,他对于一切的事实上,也就进步得快些;死的小孩子他的脑筋滞钝些,他的能力不能有多大发展。
但是我们办教育的人,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即使有的小孩看着很平常,没有什么进益,但是他的能力知识,没有一天不在进行中求活的,所以我们要顺着他这种天然的特性,加以极相当的辅助和引导,使他一天比一天进步。
其次活的教育需要活的材料,这个活的材料包括人,包括物,也包括书籍。
教亦有道--《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读后感
![教亦有道--《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4902c7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2.png)
教亦有道--《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读后感教亦有道--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有感走近陶行知先生,走近这位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走进《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里用心去体会他的教育思想。
你会发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多么得博大精深,是多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我们感怀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敬佩他“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潜心研究形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教育应该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知晓社会发展的需要。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自觉地学习服务社会的思想和本领,将来才能成为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得力人才。
一位好的老师是能够教学生“学”的老师!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一解决方法的来源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內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寻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让自己更好的履行教师的责任!。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14edadaf61fb7360b4c65bd.png)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导读: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
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
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
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
”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
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
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摔破罐,撑破船。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1a3e4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8.png)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1默默从事教学多年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
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
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
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高校是我国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任。
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
在当代,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读后感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a7cd64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6.png)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读后感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致力于教育事业。
他的教育思想更是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
在读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书之后,我更是深感如此,他的教育思想永不过时,对我的教学工作甚是有益处。
一、“爱”的教育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便是热爱学生。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格言,对于不同出身、不同程度的学生我们必须一视同仁,更不能带有个人偏见。
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能“唯我独尊”。
更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不仅上课期间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其他方面也要严格要求。
对于犯错误的同学,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用心改正。
老师用真心去对待学生,学生也一定会以真心来回报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便是如此。
一个热爱学生的老师也必定是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对于这份职业要充满热爱。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我们不一定有先生那样大的成就,但一定要有先生那样的精神,热爱便是继续的动力!作为老师除了和学生接触便是与同事相处的时间最多,我们当然也要做到热爱同事。
单打独斗永远不会有大的进益,只有和同事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研究才能稳步提升,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
这也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团结协作,这一点也与我们学校致力办有温度的教育不谋而合。
二、生活教育论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生活和教育是相结合的,而非互相割裂开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死读书,读死书”,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文化知识而不结合生活,又有多少意义呢?我们不能办狭隘的教育,要把教育和生活,教育和社会结合起来。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非常重要的一环。
他认为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和学的中心,教和学都要通过做来实现。
比如种田,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因此他也提倡老师们要真教,学生们要真学。
他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做真的教育,真的教书人,实实在在的教,实实在在的学。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2)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2)](https://img.taocdn.com/s3/m/0e7e0f0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3.png)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重要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感他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理解,以及他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他主张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有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陶行知强调个性教育和全面发展。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长,教育应该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道德、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再次,陶行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育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关怀和照顾。
他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指导者,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陶行知强调教育要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
他主张教育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他倡导学校与社区、家庭、企业等各方面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而言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个性教育和全面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强调教育要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应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亦有道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有感走近陶行知先生,走近这位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走进《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里用心去体会他的教育思想。
你会发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多么得博大精深,是多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
我们感怀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敬佩他“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潜心研究形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
教育应该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知晓社会发展的需要。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自觉地学习服务社会的思想和本领,将来才能成为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得力人才。
一位好的老师是能够教学生“学”的老师!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一解决方法的来源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內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寻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让自己更好的履行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