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1.绪论2015

合集下载

中国农业大学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农业生态学)

中国农业大学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农业生态学)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农业生态学考试大纲(50分)第一章绪论(分值0-10%)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态学、农业生态学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明确农业生态学在解决农业综合发展所面临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

2、考核知识点(1)识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概念。

(2)领会:农业生态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分值0-10%)1、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组分、基本结构、基本功能;了解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2、考核知识点(1)识记: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2)领会: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第三章种群(分值0-10%)1、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了解生物种群的基本概念,种群的分布与动态变化,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其调节,并能将这些原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去。

2、考核知识点(1)识记:种群与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2)领会:种群的增长:指数式增长和“S”型增长。

(3)综合应用:根据生物种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设计立体种植或立体种养的生物组成及其配置模式。

第四章群落(分值10-20%)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群落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各种结构特征,包括层次结构、时空结构与营养结构,并能将这些原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去。

2、考核知识点(1)识记:群落结构、生态优势种、食物链、顶极群落的概念;(2)领会:成层性与镶嵌性、群落的交错带与边缘效应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种群的生态对策(K-对策与R-对策)等。

(3)应用:利用群落的结构原理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结构。

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关系(分值6-10%)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与类型,掌握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规律和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以及生物的生态效应。

《农业生态学》提纲

《农业生态学》提纲

《农业生态学》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农业生态学产生的源动力一、农业生态学的背景生态学的发展为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奠定了学科基础二、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过程第二节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内容与任务一、农业生态学的性质二、农业生态学的内容三、农业生态学的任务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第一节系统概述一、系统的内涵系统指在一定边界范围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组分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并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结构的有序性系统边界系统存在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可能是自然形成也可能是人为划定。

系统分层现象系统无论繁简,都有分层现象。

二、系统的特征结构的整体性各组分间存在量比关系即系统存在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各组分间存在空间关系构成系统的多个组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位置排列关系各组分间存在相互作用各组分间必须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功能的整合性指系统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称系统的整合效应系统思想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诸事物和完整过程所形成的统一体,而体现这种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的思想。

三、系统思路与研究思路系统研究思路黑箱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白箱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相互联系透彻了解的基础上;灰箱第二节生态系统概述一、生态系统的内涵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分环境组分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土壤基本结构形态结构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尤其是生物组分的种类、数量和空间配置,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处于相对稳定的有序状态。

二、结构与功能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基本特点生物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分;时空性明显;具有复杂的动态平衡特征;具有代谢机能特征;具有自动调节特征。

生态环境的主要类型根据环境的特性分为陆地、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根据人类干预程度可分为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 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 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 , 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 , 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学科。

Agroecology is a branch of ecology in agriculture. It studies the structure, functions,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The aim is to develop sustainable agriculture.•生态学 (Ecology)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Ec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studies the interactions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Ecology is taken from two Greek words Oikos means houselogos means understanding or studyingE Haechel 1869 defined ecology for the first time•教学目标1.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建立起生态系统的观点,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观念;2.掌握农业生态学要揭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规律、功能运转规律、输入输出构成规律、效益与效率提高规律、系统调控规律、系统演变规律等。

3. 通过对农业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国际和国内的农业生态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农业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健康安全食品生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今后能自觉尊重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注意资源的保护,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

微生物 Microbes
环境
Environment
第一节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生态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 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
• 1749年布丰《生命律》;1803年马尔萨斯《人口论》 • 1859年达尔文发表《Origin of Species》,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 1869年德国的海克尔(E. Haekel)正式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 体与其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一节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生态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2. 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生态系统。 1941年美国年轻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中能量利用的 “十分之一定律”。 1952年E. P. Odum发表了,第一次以生态系统为中心建立了 完整的生态学。
第一节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农业生态学的内容
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Structure)
2、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Function)
3、 农业生态系统的地域分布特点和规律 4、 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 5、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规律和方法 6、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生态农业建设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 生态系统(Ecosystem) 1. 生态系统的定义
l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 用形成的统一体。 2.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态系统的两大组分: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 l 环境组分包括四方面:辐射、气体(air)、水、土体。 l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
三、生态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3. 生态学应用与调控静的春天》;
1971年的MAB计划

农业生态学重点

农业生态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农业生态学: 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掌握)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掌握)(掌握)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必须三个条件(1)由二个以上的组分组成;(2)组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以整体方式完成一定的功能。

(掌握)系统功能的整合性:系统能产生其组分或子系统所没有的功能,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通常形象地称“ 1+1>2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1).环境组分包括四方面:辐射、气体、水、土体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来源(2)生物组分包括:A.生产者 B.大型消费者C.小型消费者( 分解者)农业生态系统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掌握)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一)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不是注重于系统的组成成分,而是诸多组分间的关系,把每一个组分看作因素,从能量、物质、信息、资金上(着重从能量和物质上)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耦合、转化、反馈等。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1.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2.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3.农业生态系统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的地域分布特点和规律4.在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各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5.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规律和方法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生态农业建设研究方法:1.基本研究方法( 1 )熟悉研究对象( 2 )研究数据的收集及分析整理( 3 )研究策略:多学科协作;多系统大跨度比较;选择适当的研究单元及研究层次农业生态学研究中也运用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如正交设计、回归设计、均匀设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农业生态学1

农业生态学1

• 美国工兵部队应国会以及白宫的要求,在芝加 哥召开旨在解决亚洲鲤鱼泛滥问题的研讨会, 希望找到办法阻止已经在密西西比河造成严重 问题的亚洲鲤鱼进入位于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 五大湖。 • 有建议称可以封闭芝加哥的运河系统,将 其与大湖分割开来。但工兵部队专家指出,这 一工程可能将耗时25年,耗资180亿美元,且 会给芝加哥900多万市民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 和增加当地企业的材料运输成本。
• (五)社会需求推动生态学向定向、定量、控制、模 拟和应用方向发展的新阶段
• 五大危机:污染、 资源、能源、粮食、人口 •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R.Carson)《寂静 的春天》用通俗的文笔,描述了一个受到人造化学品 危害的悲惨世界。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 标志。生态学开始被从高楼深院中请出来,以解决社 会生活中的生态问题。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BM(1964),MAB(1971) • 世界环发大会:〈人类环境宣言〉(斯德哥尔摩,1972);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公约〉、〈关 于森林问题的申明〉、〈21 世纪行动议程〉和〈里约 热内卢宣言〉(里约热内卢,1992)
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
– 西方:18世纪初,机械的自然观
田园主义观点:简单与和谐的生活 帝国传统:通过理性实践和艰苦的劳动建 立人对自然的统治
(二)近代生态学的创始阶段:实物观察记载
• Reaumur(法国物理学家,生物学家,1683-1757) 《昆虫自然史》 • 1749 Buffon (法,1707-1788) 《生命律》 • 1803 Malthus 《人口论》:食物与人口的关系 • 1807 Humboldt 《植物地理学》:植物分布与气候 条件的规律性 • 1859 Darwin《物种起源》:生物进化学说创立 • 1866 Hackel(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生态学 • 1851 Vonpost(瑞典)样方法——种群定量研究 • 1863 Kerner 介绍研究群落结构和动态的方法 • 生态学一经诞生,立即分化为植物、动物和人类生态 学等,出现了生态学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详解演示文稿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详解演示文稿
第五页,共22页。
生物圈
农业生态学
景观
生态科学
生态系统
群落
经典生态学 种群
个体
系统
生命科学
器官 组织
细胞
分子
生物科学
第六页,共22页。
第七页,共22页。
大气圈
地 球 土壤圈
生 岩石圈
态 圈
生物圈
水圈
2、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1)生态学萌芽期(公元16世纪前)
人类丰富了大量的生态学事实、现象和材料
(动植物生活习性和自然现象)。
2)生态学建立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 A、提出了生态学的定义和许多定律、理论(最小因子定 律、生存斗争学说、物种形成)。
B、生态学专著问世。E. Warming的《植物生态学》和A. F. W. Schimper的《以生理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学》被公认为生态学的 经典著作。
• 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在1991年最早提出。
第十页,共22页。
• 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经典生态学和现代生态学研究
第十一页,共22页。
• 3、1866年后,生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以下四个阶段:
• ①近代生态学的创始阶段。 • ②学科分化阶段 。 • ③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阶段 。 • ④定量、控制和应用方向发展新阶段。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详解演 示文稿
第一页,共22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选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
第二页,共22页。
第一章 绪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 • ★ 了解生态学及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基础与过程 • ★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内容及任务 • ★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学习、研究方法和动向

农业生态学 第一章 绪论

农业生态学 第一章 绪论

现代生态学时期
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生态学 的研究层次已囊括了分子、基因、个体直到 整个生物圈。
研究手段的更新:自计电子仪、同位素示踪、 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 (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研究范围的拓展:结合人类活动对生态过程 的影响,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
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 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E·Haeckel)
生态学
生物
环境
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C以前)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C至19C末)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C初至20C50S) 现代生态学时期(20C60年代至今)
萌芽时期
以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环境相互关 系的朴素的整体观为特点。
1798年T·Malthus《人口论》的发表;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1866年E·Haeckel在他的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
》中首先提出ecology一词及其定义; 1895年E·Warming发表了《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
础的植物分布学》(后改成《植物生态学》); 1898年Schimper出版的《以生理为基础的植物
公元前1200年《尔雅》:草木两章; 公元前200年《管子》“地员篇”专门论及沼
泽植物带状分布与水份条件的生态关系; 公元前4世纪希腊学者 6世纪中国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建立时期
提出了生态学的定义和许多定律、法则;生 态学专著问世
第三节 农业生态学的应用
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 农业生产中化学生态学的应用 传统与新型营养资源的开发应用 农业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模式构建 节水、覆盖与免耕技术生态效应研究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基本概念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3、种群: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总和。

4、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5、顶级群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演替发展到最后出现的稳定的成熟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6、生物群落:指在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7、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演替。

8、营养结构: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9、十分之一定律: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到的生产量按能量只是他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

10、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少于前一个营养级,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所含能量一般呈现出下大上小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塔形分布,称为生态金字塔。

11、生物学放大作用:各种有毒污染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立即参与物质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毒物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

12、地质大循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然后生物有机体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13、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回到环境中,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的循环过程。

14、边缘效应: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相邻斑块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 (3)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 (3)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1. 定义: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调控与管理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保护学等多个领域。

2. 内涵:-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农业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农业生产的生物要素,如农作物、畜禽、渔业等,还包括非生物要素,如土壤、气候、水、肥料等。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目标: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持续、稳定和生态平衡。

二、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 传统农业阶段:- 特点:以人力和畜力为主,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 代表性技术:轮作、休耕、有机肥料使用等。

2. 现代农业阶段:- 特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追求产量最大化。

- 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3. 可持续农业阶段:- 特点:强调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物安全。

三、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 观察法:- 实地调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直接观察。

- 长期定位观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长期跟踪。

2. 实验法:- 田间试验:通过设置不同处理,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

- 模拟实验:在受控条件下,模拟农业生态过程,探讨其内在规律。

3. 数学模型法:- 建模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模型等。

- 应用:预测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4. 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获取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信息。

- GIS: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

- GPS:定位农业生态系统的具体位置。

5. 系统分析法:- 系统理论: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 系统工程:设计和管理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其整体功能。

四、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种群: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动态和遗传多样性。

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课件(第一章)

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课件(第一章)

2015/10/15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4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



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对资源与环境开发强度和 效率不断提高的历史,协调生态—经济—技术之间的 关系,是农业生态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世界各国均加强了对生态学 的研究,包括农业生态学,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可持 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 我国于1981年召开了全国农业生态学研讨会,1983年 正式确定在农业院校开设农业生态学课,部分院校已 经建立了农业生态学硕士及生态学博士点,使农业生 态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5/10/15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7
(一)内容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的组分与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调节与控制的规律和方法。 ★不同社会和自然条件下,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布、 发展变化规律。
2015/10/15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8
(二)性质
应用性 综合性
一、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 农业生态学产生的基础
2015/10/15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1
1.生态学诞生前的知识积累阶段
(18世纪以前)
国外:公元前370~285年,古希腊,提奥弗拉斯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公元23~79年,罗马,伯里尼,陆栖、水生、飞翔。 国内:公元前372~289年,《孟子》 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秋•上农》 西汉时期:《汜胜之书》 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 隋唐两宋时期:《农书》 元明清时期:《王祯农书》、《农政全书》
2015/10/15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第1章绪论1 农业生态学、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含义2 生态学的发展阶段3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4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5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结构1 人工环境的类型2 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活型、生态型、生境、生态位、种群、群落、内禀增长率、环境容纳量、化感作用、演替、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等的概念3 种群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其典例4 r-对策生物与K-对策生物的比较5 种群的增长型、种群调节的类型6 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开发措施第3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1 营养结构、边缘效应、食物链、食物网的含义2 食物链的类型3 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加环类型4 食物链解列第4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1 初级生产、次级生产、生态效率、生态金字塔、能值的概念2 地球初级生产力的级别类型3 改善初级生产的方向4 次级生产的作用5 改善次级生产的方向6 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的种类及作用7 生态系统的能量生态学类型8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关系的调整方向第5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1 物质循环的库与流2 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3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特点4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5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调节的原则与途径6 生物放大作用第6章农业的资源与效益1 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第7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1 自然信息流与人工信息流的比较2 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与能物流的关系3 成本外摊、收益外泄的含义4 解决经济外部性的途径5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基本特点6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第8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 可持续农业第9章中国的生态农业1 生态农业、中国生态农业的含义2 中国生态农业的特征3 中国生态农业技体系的特点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三、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农业生态学重点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首先提出生态学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提出“生态系统”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写成《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是指由环境和占据该环境并联系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1.农业生态学绪论

1.农业生态学绪论

第1讲农业生态学绪论引言图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比较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与资源环境形成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的过程。

1)生物:(1)农业生物----经过人工驯化的生物,如:大田作物、果树、蔬菜、家畜、家禽、水产、林木等。

(2)人:调节者和消费者。

2)环境:(1)自然环境:光、热、水、气等气候+土壤(2)人工环境:温室、水库、防护林带等。

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的学科。

•了解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尤其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生态问题。

一、生态学概述(一)6个生态学定义:生态学(ecology)的定义主要的有6项,代表着生态学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

1、德国生态学家赫克尔(Haeckel, 1869)最早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英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 1927)称生态学为“研究科学的自然历史”。

(1)表明生态学的研究着重于个体生态学的研究。

3、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erewarth,1954)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有机体分布与多度的科学”。

4、加拿大生态学家克雷布斯(Krebs, 1972)进一步將该定义扩展为“研究生物有机体分布与多度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2)生态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种群生态学的研究。

5、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Odum,1971)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6、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提出了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3)反映了生态学的发展重点转移到了生态系统生态学。

(二)3个生态学发展过程1、生态学的形成Malt hus(1803)→Humblodt(1807) →Darlwin(1859) →Haeckel(1866)2、生态学的发展:E lton(1927) → Tanslay(1935)→Lindeman(1942)→Odum &Odum (1950’)3、现代生态学: 始于20世纪60年代。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自学指导内容体系: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及系统论综合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课程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主要讲授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优化设计、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学原理应用案例等十个章节的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农业生态系统优化与调控及我国生态农业实践,培养学生生态观与经济观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理念,为日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总计20学时。

课程内容体系图解如下:农业生态学内容体系及图例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本章在概述生态学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引出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分析了农业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并对农业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任务及可能应用方向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在介绍生态系统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比较讨论了农业生态系统在组成、结构及功能上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受人类控制、出现了人工环境、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差及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影响等方面。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原理本章介绍了种群的概念,从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及种群的关系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种群水平上存在的若干生态学原理、规律,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些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原理本章给出了群落的定义,并从数量特征、结构特征、进化特征等方面系统地讲授了群落水平所体现出的众多生态学原理与规律,证明了群落是一个由多个种群所构成的有机、有序整体。

课程中对每一个特征都通过案例解析了相关特征原理的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章阐述了环境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概念及分类,重点介绍了光、温、水、土壤等生态因子的作用及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应着讲述了森林、草地、土壤生物、特别是农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生物因适应环境而发生的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的生态学现象及内涵。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2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

通过其对物质、能量的运转与区域农业发展的关系分析,研究由农业生物与其环境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和管理途径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关生态学的一般知识及理论与方法,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与人工技术调节及社会部门的间接调节控制的作用和关系,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问题与系统优化途径,同时建立起生态系统的观点,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自觉地为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服务。

二、课程教学要求农业生态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学习本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从物质、能量运转以及信息传递的本质上来认识和解析农业的组成、结构、功能等;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规律、功能运转规律、输入输出构成规律、效益与效率提高规律、系统调控规律、系统演变规律等。

另一方面让学生建立一种崭新的生态观念,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对象,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方法来探索、解决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农业问题并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先修课程植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调控和演变规律。

教学难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调节控制。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的方法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基础;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精选推荐

农业生态学——精选推荐

农业生态学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生态学的定义二、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三、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第二节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农业生态学的定义二、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第三节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与任务一、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任务三、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四、农业生态学的特点五、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第四节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一、指导农业生态学研究的理论观点二、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三、农业生态学综合研究方法知识概要专业术语思考题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一、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二、生态因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三、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规律四、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第二节生物的生态效应一、森林生物的生态效应二、淡水生物的生态效应三、土壤生物的生态效应四、草原、草山植被的生态效应五、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第三节生物的生态适应性一、生态适应及生物进化二、生态型三、生活型四、生境与生态位知识概要专业术语思考题主要参考文献第三章生物种群第一节种群的概念与特征一、种群的概念二、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动态与调节一、种群增长二、种群波动三、种群调节四、种群进化和适应的r对策与k对策第三节生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一、中性作用二、正相互作用三、负相互作用四、种群间相互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知识概要专业术语思考题主要参考文献第四章生物群落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特征一、生物群落的概念二、生物群落的一般特征三、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垂直结构二、群落的水平结构三、群落的时间结构四、环境梯度与群落分布五、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一、群落演替的概念二、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三、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四、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五、顶极群落及人为亚顶极群落六、群落演替顶极理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知识概要专业术语思考题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生产力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一、系统与生态系统二、农业生态系统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一、基本内涵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三、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标准四、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法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一、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三、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四、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五、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生产力知识概要专业术语思考题主要参考文献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述一、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征二、生态系统内能流与物流的关系第二节几种主要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一、水的地质大循环二、碳的地质大循环三、氮的地质大循环四、磷的地质大循环五、钾的地质大循环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与平衡一、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输入输出一般模式二、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模式与特点三、农业生态系统中磷与钾的循环模式与特点四、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五、有机质在农田养分平衡中的作用与利用六、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系统分析第四节人类干扰物质循环导致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一、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三、温室效应四、水体富营养化五、生物放大现象知识概要专业术语思考题主要参考文献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第一节能量流动与转化的基本原理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二、能量流动与转化定律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与转化效率一、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四、农业生态系统人工辅助能的投入与转化效率五、农业生态系统人工辅助能的合理投入与能流方向的调控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方法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知识概要专业术语思考题主要参考文献第八章农业生态系统价值流第九章农业生态安全与评价第十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第十一章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第十二章农业生态规划。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A: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对生物体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又称同等重要定律。(生活因子 同等重要,不可或缺,具有不可替代性或同等重要性。) 如:植物缺硼(结实率下降)植物缺镁(缺绿症)人体缺维生素 A、D B: 补偿作用 (可调剂性):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不足,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 增强而得到补偿,仍可获得相同的生态效应,即为可补偿性。 如:光照不足,要多施有机肥,使土壤中 CO2 浓度提高 5 生态因子的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如:春化作用中的低温
4
边缘效应: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或多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种及其交错区本身所特 有的物种,这样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 动强度和生产力。这是由于交错区环境条件复杂,能为不同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 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 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片状,镶嵌),垂直结构(海拔高度,群落内部垂直分层) 时间结构:许多环境因子(光、温度、水分等)具有明显的节律变化,受这些因子的影响,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也随时间序列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群落的动态特征之一) 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 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序的发展变化。 原初演替:是指生物在从未被生物定居过的裸地上定居而开始的演替。 水生演替:在水生或湿生环境下发生的原初演替。 旱生演替:在裸岩或旱生环境下发生的原初演替。 次生演替: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过,原有的植被受到人类或自然力(如火、暴风、水 灾)破坏后再次发生的演替。 演替系列群落:在一个演替系列中所包含的各个群落。 先锋群落:在一个地点最早出现的群落。 顶级群落:演替发展到最后出现的稳定的成熟群落。 协同进化:在种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下,不同种生物相关性状在进化中得到形成和加强的过 程。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衣食住行的来源,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间接价值(能量 固定,调节气候,稳定水文,保护土壤,贮存必需营养元素,维持进化过程,环境净化过滤 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作用:食品原料功能,生态环境功能,文化功能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就地保护(加强农业自然保护区建设、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开展 生态农业建设、控制环境污染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迁地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库圃、 野生植物引种栽培、野生动物驯养、人工繁殖与放养、人工生态库建设、异地放养、离体人 工保存动物精液)

农业生态学1.绪论2015

农业生态学1.绪论2015
1869 年德国的海克尔( E. Haekel )正式将生态学定义为 研究 有机体与其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科学。
3. 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把 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整体。
1941 年美国年轻生态学家林德曼( R. L. Lindeman )提出食物链中能 量利用的 “ 十分之一定律 ” 。
第三节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
一、农业生态学的任务 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核心
揭示农业生态系统各种内外相互关系的规律,探讨最佳农 业生态系统或农业生产模式,协调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 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基础性研究
➢结构组成规律 ➢功能运行规律 ➢输入输出构成规律 ➢效益与效率提高规律 ➢系统调控规律 ➢系统演变规律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 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社会
环境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 科。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具体重要分支,是伴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而 发展的。
4. 现代生态学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
由于人口、能源、资源、粮食、环境五大生态危机的出现,生态学出现了 一个新的“热潮”。由原来偏重于研究自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转向着重研 究人类影响下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各国共同行动纲 领。
1962 年《寂静的春天》; 1962 年的 IBP 计划(国际生物学计划)
1971 年的 MAB 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 现在的 IGBP 计划(国际地圈生 物圈计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2 年 E. P. Odum 发表了《生态学基础》,第一次以生态系统为中 心建立了完整的生态学。
在此期间,生态学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生态学逐步从定性描述或半 定量阶段向定量和试验研究发展,逐步从孤立的生态学研究转向综合性的、 系统性的生态学研究。在生态学众多领域均开展了大量工作,出版了不少 著作。
Agriculture, what do you want it like? 优质、多样化、安全
Agriculture, what do you want it like?
高效(低投入、高产出)
以粮为纲
提高粮 食产量
扩大粮 食面积
增加农 资投入
粮食不 能完成 任务
开垦 草场
土壤沙化
毁林 开荒
水土流失
围湖 造田
土壤盐渍化
环境污染
土壤基础地力下降
单产下降, 粮食减产
Agriculture, what do you want it like?
水土流失
直线思维 单目标管理
系统思维 可持续管理
教学目标
积累知识: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农业生态系统的 结构组成规律、功能运转规律、输入输出构成规律、系统调 控规律、系统演变规律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学科体系 第二节 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及发展 第三节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极其研究方法
第一节 生态学产生与发展及其学科体系
一、 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名词,是1866年德国博物学 家E.Haeckel在其所著的《普通生物形态学》一书中首 先提出来的。从此解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
1869 年德国的海克尔( E. Haekel )正式将生态学定义为 研究 有机体与其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科学。
3. 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把 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整体。
1941 年美国年轻生态学家林德曼( R. L. Lindeman )提出食物链中能 量利用的 “ 十分之一定律 ” 。
提高认识:了解国际和国内的农业生态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对生多样性保护、生态农业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健康安 全食品生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今后能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 展服务。
锻炼思维:学习生态学的思维方法,建立起生态系统的观点 ,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观念。
增强能力:应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指导农业生产,规划 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管理农业生态系统。
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环境相 互关系的科学,尤指动物有机体与其它动物、植物之 间的互惠或敌对关系。
1956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E.P.Odum提出,“生态学是研 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980年,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研究 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主要特点下:
✓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成为生态学发展的主流,研究手段、方法日趋完善。
✓ 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
✓ 应用生态学迅速发展,其方向之多、涉及领域和部门之广,与其他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点之多,使人感到难以给予划定范围和界限。
三、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2011年,生态学从生物学分离, 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及其基本生物结构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流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流 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信息流 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价值流 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控 第八章 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生态工程与生态农业
农业生态学1.绪论2015
Agriculture, what do you want it like?
丰产
新华网: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公告, 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 709.9万吨(12142亿斤), 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10 3.2亿斤),增长0.9%。
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 “十一连增”
1971 年的 MAB 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 现在的 IGBP 计划(国际地圈生 物圈计划)
1972 年 6 月瑞典斯德哥尔摩 “ 人类环境大会 ” ,发表了《人 类环境宣 言》
1992 年 6 月巴西里约热内卢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 ,制 定了《保 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公约》、《里约热内卢宣言》生态学开 始配合经济发展探讨定量调节控制生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生态系统工程 进入许多生产领域
4. 现代生态学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
由于人口、能源、资源、粮食、环境五大生态危机的出现,生态学出现了 一个新的“热潮”。由原来偏重于研究自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转向着重研 究人类影响下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各国共同行动纲 领。
1962 年《寂静的春天》; 1962 年的 IBP 计划(国际生物学计划)
1997年,E.P.Odum在其后来的《生态学》中又指出,“生 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并以“科 学与社会的桥梁”作为该书的副标题,以强调人类在生态学过 程中的作用。
二、 生态学的发展
1. 原始生态观知识的积累阶段 (公元前 2000 年 —— 公元 14-16 世纪)。
(1)公元前 700 年,李聃的《道德经》表达了 “ 金木水火土 “ 五行相 生相克的思想; (2)公元 100-200 年秦汉 “ 二十四节气 ” ; (3)明朝《马 - 龙农说》,用阴阳来描述生态平衡。 (4)古希腊哲学家 Aristotle 其弟子提出植物群落的含义及与自 然环 境的关系
2. 经典生态学阶段 (18 世纪至20世纪初)
生态学的资料累积与生态描述,是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 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1749 年布丰《生命律》:生物变异基于环境的影响;
1803 年马尔萨斯《人口论》:人类种群的增长规律;
洪堡德(德国):近代植物地理学和植物群落学创始人;
1859 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生态学理论研究取得重 大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