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热点强化练七经济模式创新与经济思想的嬗变含解析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综合检测(十九)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综合检测(十九)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综合检测(九)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0年,入朝前夕,枪支型号众多子弹不能通用的中国军队各单位紧急“互相换枪”,如第38军基本使用日式步枪,第40军主要使用缴获的美制步枪。
中央军委要求全国“打扫仓库”,把以往各地缴获的各种口径.不同型号的弹药分类,统一送往朝鲜前线。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重工业的落后B.解放军的优异战绩C.中国军队的装备落后D.军队装备急需标准化解析:选A 从材料反映的中国军队武器弹药大多是通过战争缴获可以看出,中国当时重工业落后,导致军事工业缺乏发展的基础,故A项正确;B项材料有所体现,但不是“本质问题”,排除;C项反映的是现象,不是本质,排除;从材料反映的信息看,军队装备并非只是急需标准化,而是要实现国产化,排除D项。
2.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
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 )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百分比棉纱361.8万吨500万吨138 棉布11163.4万匹16372.1万匹147 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214 面粉299万吨467万吨156 盐346万吨593.2万吨171A.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B.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C.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左”倾冒进思想已开始滋生解析:选C 材料只反映出轻工业部门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轻工业产量指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民生,但没有体现出轻工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轻工业产量指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民生,表明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与“左”倾冒进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3.图片也能承载历史,如图见证了( )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B.全行业的公私合营C.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D.农民生产经营走向自主解析:选A 由材料“农业生产合作社”信息来看,材料反映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A项;材料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无关,排除B项;由“一九五六年”可知,材料属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生产经营由合作社决定,排除C.D两项。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检测及详解) (19)
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指
作 业
报 出:许多干部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可以说谈“包”
告
二 色变,但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这是矛盾,必须要在实践中
加以检验。
第2部分 第9单元 第35课 第26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
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广。1979 年 9 月,中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
报
告
一
课
时
第2部分 经济成长史
作 业
报 告 二
第2部分 第9单元 第35课
第1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
报
告
一
课
时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 业
报 告 二
第2部分 第9单元 第35课
第2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
报
告
一
课
时
第35课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
解析:依据时间“1961 年”可知,当时的土地所有制是公
有制,没有发生改变,故 A 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于
报
告 一
1953—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
误;材料强调的是农民自发组织家庭作业,而 1960—1963 年国
课 时
作
告
二 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设村民委员会。
第2部分 第9单元 第35课 第25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
4.(2017 海南单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报 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提升练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专题提升练(十)(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小题,共计50分)1.(2018·山东济南模拟)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解析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故A项错误;在经济危机中,各国为渡过危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在经济危机(1929~1933年)后兴起的经济理论,材料涉及时间是1913~1938年,强调世界贸易量的减少,故C项错误;“国际关系持续恶化”的表述是不准确的,一战结束后(1918~1929年),国际矛盾是相对缓和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7·江西赣州高三诊断)1918年,美国的哥伦比亚特区通过了“最低工资法”。
之后特区儿童医院向最高法院上诉,认为这项法律侵犯了雇主的签约自由权,最高法院最终以5比3的表决结果宣布该法违宪。
这表明当时()A.最高法院是美国权力的中心B.政府极力维护资本家的利益C.美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D.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已经形成解析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涉,美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与材料中“1918年,美国的哥伦比亚特区通过了‘最低工资法’……认为这项法律侵犯了雇主的签约自由权”相符,故C项正确。
答案 C3.(2018·湖南四大名校联考)下表为《美国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指数表》。
对该表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据福克讷《美国经济史》整理A.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农业冲击不大B.新政对农业的调整初显成效C.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以保持低价D.美国农产品出现严重“生产过剩”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玉米产量、麦产量总体上升,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降,说明农产品“生产过剩”,故D项正确。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十)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新人教版高三全
单元质量检测(十)(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湖南永州二模)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讲道:“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
这一认识( )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C.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解析:选A。
由材料中时间“1919年”可知当时苏俄处于三年内战时期,根据材料中内容“准备消灭货币”“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可知,此政策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此政策是为了适应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故选A项。
2.据档案记载,1925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这主要说明当时( )A.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B.农民对集体农庄心有余悸C.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D.工业化政策引发农民不满解析:选C。
新经济政策实行过程中,农民既渴望致富,又担心成为革命的对象,说明当时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故选C项。
3.(2020·广东广州二模)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
这一法令( )A.扩大了农民的产品支配权B.承认了农民土地私有制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D.导致了苏俄实现工业化解析:选C。
题干材料“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是对农民利益的维护,故选C项。
4.下表是1913年至1937年世界部分国家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其中苏联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苏联大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全世界100%)B.苏联未受经济危机任何影响C.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D.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解析:选C。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解析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变法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3)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4)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2.具体原因(1)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变法内容(三)变法评价 1.积极作用(1)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2)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四)变法成功的原因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重要因素)(一)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2)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社会矛盾(1)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3)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0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文科)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1.《佐传•隐公四年》记载: 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
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
石碏日:“王觐为可。
”由此可知A.卫国政局长期动荡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分封秩序仍然存在D.礼乐制度已经崩溃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秃”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3.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4.“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C.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D.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5.“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A.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6.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7.学者王亚南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
2020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以来经济思想的嬗变和经济模式的创新(原卷版)
热点小专题9 近代以来经济思想的嬗变和经济模式的创新【热点剖析】一、经济思想的嬗变重商主义、自由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思想)(1)资本主义发展早期(16—17世纪):推行重商主义,完成资本的。
(2)工业革命以后(18—19世纪):亚当·斯密《》奉行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
(3)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理论——凯恩斯主义。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里根改革与改革,资本主义世界逐步走上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第三条路线,即计划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道路。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1)苏俄突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再到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再到自身修正与完善实行改革但最终未能成功。
(2)中国由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与工业化)到实行改革开放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走上一条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二、经济模式的创新1.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1)近代前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四调整:同光新政(近代化起步);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戊戌新政;。
(2)近代后期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变革——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四应对①统治前期: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等经济政策。
②抗日战争:采取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③统治后期:采取了强征苛捐杂税、等经济政策。
(3)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模式的四探索:五年计划(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时期(1956—1966年)→“”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单元练习卷: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考22]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相对于租让企业,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
但是,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制革厂甚至是一些小作坊,承租人多是原来的业主,另外大约有1/4的承租人是合作社。
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A .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B .准备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C.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 .举借内债来解决民生方面问题2•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
该漫画的寓意是()A .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B •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D •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3•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
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A•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B•实现了国际贸易自由化C.加速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D .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4.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
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
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
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指的是()A •大国霸权主义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布雷顿森林体系 D .经济全球化趋势5•“起初,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抱敌视态度的,还在西欧六国酝酿筹组共同市场时,英国政府就赶忙于1956年10月抛出了所谓的‘ C'计划,企图用一个包罗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所有成员国在内的’工业自由贸易区’,把拟议中的六国共同体‘化’掉。
”英国此举()A .确立了其在欧共体中的核心地位B .旨在抗衡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C.为欧洲联盟成立提供了基本框架D .体现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复杂性6. [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胡佛政府在股市危机后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在工资、关税、价格等方面进行立法。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训练29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题组一基础小题]1.(2020·广东东莞开学考)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由此推断,布雷顿森林体系( )A.巩固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B.奠定了美国“一超独霸”的基础C.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阻碍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使国际储备资产潜伏着被美国控制的危机,这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故C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二战后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未奠定美国“一超独霸”的基础,故B 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当时有利于稳定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而不是阻碍,故D项错误。
2.(2019·河南郑州一测)1933年6月,为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世界货币会议召开。
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他的新政也没能完全治愈危机。
二战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促进了战后经济繁荣。
这表明( )A.二战后全球经济向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B.有效的国际合作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C.罗斯福新政的对外贸易政策宣告失败D.美国的经济决策主导了世界经济发展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罗斯福……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能完全治愈危机”“二战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促进了战后经济繁荣”可知,有效的国际合作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B项正确。
A、C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说法过于绝对,均排除。
3.(2019·河北张家口八校期末)2017年6月13日,世界银行批准向阿富汗提供5.2亿美元的贷款,其中2.054亿用于帮助回国难民,1亿用于支持阿富汗政府改革和经济发展,2000万用于提升阿富汗5个省会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2940万用于建设小麦和粮食仓库,6000万用于加强赫拉特省电力供应。
导与练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总结
中国近代化 的主要推动 力量;是推动 中国民主革 命发展的主 要力量
官僚资本主义 经济(1927~ 1949年)
凭借国家政权建 立和发展起来的 经济
南京国民政府开 展有利于经济发 买办性和 展的措施,特别 垄断性 是“国民经济建 设运动”
是社会发展 的巨大障 碍
二、中西对比:近代中国与西方近代化起步的差异 西方近代化 (1)西方近代化随着资本主义萌 中国近代化
迫下,资金严重不足
点击进入
检测试题
单元总结
问题整合
一、专题整合: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态比较
经济类型 含义 为了满足自 身生活需要 特点 男耕女织、 产生背景 封建土地私
纵向连线·横向对比
概况 鸦片战争后 开始逐渐解
评价 在近代一直 占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春 秋战国~ 1956年)
自给自足;封 有制;专制主
而进行生产
的活动
闭、落后、
力量弱小
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
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 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 方近代化的进程 (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 业革命的开展加快了西方近代化 的进程
(1)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
制制度的阻碍,没有独立成长 为资本主义经济 (2)鸦片战争后的近代化进程 受制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性质,进程曲折缓慢
阻碍中国经 济发展,是 近代中国民 主革命的 对象 未能使中国 富强;是中 国近代化的 开端
义经济(1840 阶级建立
不平等条约
洋务经济(19 地主阶级
世纪60年代 ~1895年) 洋务派创 办的经济
第二次鸦片 半封建性、 垄断办近代工业; 甲午战败后宣 告破产
发展进程
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 领导力量
(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 作业31 二战后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作业(三十一)二战后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有专家提出可以用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的方法来推进供给侧改革。
对此最有历史借鉴价值的对象是( ) A.“黄金时代”的美国经济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C.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经济D.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解析:A项“黄金时代”的美国经济是以高的预支出换来的经济的虚假繁荣,与供给侧改革的内容不一致,故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是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方向,符合材料描述的形式,故本题选择B项。
C项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经济主要是复兴为主,依靠的是马歇尔计划,与材料叙述不符;D项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模式与此也不一致,故排除。
答案:B2.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a-b阶段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滞胀”影响,美国经济下滑明显B.b-c阶段美国经济平稳增长,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C.c-d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下降明显,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D.d-e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缓慢上升,得益于新经济的增长解析:a-b阶段为1950—1955年,这一时期并没有出现世界经济“滞胀”,A项错误;b-c阶段为1955-1965年,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稳定增长,原因在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战后的美国一直是超级大国,C项错误;d-e阶段是80年代,而新经济出现于90年代,D项错误。
答案:B3.下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家庭政策实施方案。
这说明二战后西方国家( ) 政策措施政策目标实施方案B.政策重点在于关注民生C.注重缓和社会矛盾D.利用了苏联模式的经验解析: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二战后西方国家家庭政策实施方案体现了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C4.1965年苏联新一轮改革开始实施,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原来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强调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之间要挂钩,相当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
【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练:非选择题2(含解析)
人教历史2020高考一轮基础系列练: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
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
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
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
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
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
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
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
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
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7分)解析:第(1)问本题回答的关键就是从材料中找关键词。
根据材料,能总结出雍正帝的措施主要是针对腐败现象,雍正帝提出“养廉”。
因此问题就转化为腐败带来的危害,围绕腐败的原因和带来的危害回答本题。
从材料中很容易就找到薪俸低、社会不稳定的关键词,进行简单概括即可。
第(2)问针对雍正帝提出“养廉”政策的原因回答即可。
“养廉”政策产生的作用就是缓解了官员的经济压力,因此也就缓解了腐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稳定了社会秩序。
但是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答案:(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整治。
(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岳麓版讲义: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热点强化练七含解析
热点强化练七中外政府关注民生、社会优抚的举措一、选择题1.(2018·南昌一模)唐在隋的基础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在礼部的下面又特设了“采风使”一职,主要的任务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
这反映了唐朝()A.礼部执掌官员监察B.政府关注民情民意C.文化建设得到加强D.儒学地位更加突出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主要的任务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说明唐朝在不断完善政治制度的同时,注重了解民情民意,故答案为B项。
2.(2018·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明清时期有一类土地被称之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诸多名目:如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
明清两朝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以保障宗族对这类土地的所有,禁止侵没盗卖族田。
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C.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D.族田收取地租体现了租佃经营的方式,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地区比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族田”属于宗族所有,故A项错误;从其地租用途和土地归属看,族田的存在有利于抑制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可见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故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推断“族田”的存在范围,故D项错误。
3.(2018·湖北稳派教育联考,28)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
“空想”主要是因为()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答案 A解析材料中“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没有让土地的所有权发生根本的改变,所以农民拥有土地就成为一句空话,故A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热点强化练六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含解析)新人教版
热点强化练六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一、选择题1.(2018·乌鲁木齐一模,15)金冲及说:“到1952年,无论在工业和商业中,社会主义成分不仅已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
”“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的途径是(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答案 B解析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行,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从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项正确;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项错误;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故D项错误。
2.(2019·黄冈高三调研考试题,31)新中国某一期《人民日报》社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社论中( )A.新的社会组织是指三大改造中的农业互助合作社B.这种新的组织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C.新的社会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这种新的组织实际上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中“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可知陈述的是人民公社,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以一大二公为特点,人民公社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大锅饭”的方式不利于农民积极性的提高,故B项错误;新的社会组织是指人民公社,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引发了国家控制过死,人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故D项正确。
3.(2018·泉州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题,13)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规定“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
1953年10月,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
11月,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
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课件:热点强化练七 经济模式创新与经济思想的嬗变
C.实现了计划与市场的统一 D.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2018·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1960 年日本政府提出《国民所得倍增计划》,其 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 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A.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
一的新纸币——法币。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
√A.稳定国民经济秩序
C.储备充足抗战经费
B .封锁苏区红色政权 D .顺应英美等国要求
解析 “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稳定国民经济的秩序,故A 项正
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2019· 合肥质量检测)1956 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在工商经营方面 ,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 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 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 由市场作为补充”。这一提法 A.未突破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必修2
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 设
热点强化练 七
经济模式创新与经济思想的嬗变
一、选择题 1.(2018· 长沙一中月考)19世纪后期,各国相继通过《公司法》,该法的价值 在于“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股价有限公司再次粉墨登场:它由特许 变为自由的注册,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竞争,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 。与这种变化呼应的是
√B.是符合国情的有益探索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版讲义: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8讲含解析
第2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
2.概况(1)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
(2)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民大量破产,失业人数剧增。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深远。
3.影响(1)经济: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政治: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3)国际: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局势紧张。
4.胡佛政府的应对(1)对策①前期: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大幅度提高关税。
②后期: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投资。
(2)结果: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生活困苦,竞选总统连任失败。
图示明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金融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颁布《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促进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缓解失业压力。
(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有助于社会稳定。
教材补缺罗斯福新政中的环境保护新政和外交新政1.环境保护新政建立环境保护2.外交新政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九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九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西柳州摸底,34)下表呈现的状况反映了( )与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年=100)A.大萧条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B.世界各国已走出大危机泥潭C.经济领域形成两极对峙局面D.苏联工业日益脱离世界市场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美国、法国受的损失最大,英国受到损失较少,恢复很快,德国损失很大,但恢复较快,苏联没有损失,增速加快。
可见不同的经济制度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根据表格可知,英法在1938年没有恢复损失,故B项错误;“与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年=100)”只是各自国家与自己过去的比较,无法体现国家间经济总量的对比,故C项错误;表格中苏联的发展速度快,但无法得知其发展的过程中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D项错误。
2.(2018广西桂林、贺州高三期末联考,34)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中提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罗斯福)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爱情毕竟是超越逻辑的。
”这反映出“新政”( )A.违背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B.整顿金融获得银行家的支持C.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D.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新政是在保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故A 项错误;罗斯福整顿金融得到银行家的支持不属于广大人民的范畴,故B 项错误;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终维护的是垄断资本家的利益,故C 项错误;新政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因此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故D 项正确。
3.(2018河北衡水金卷模拟三,3)上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这一事件的历史评价。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罗斯福新政( )A.最终以失败告终B.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C.具有阶级局限性D.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是成功的改革,故A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同的评价,说明当时罗斯福新政难以平衡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导致资产阶级对其不满,故C 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是强调罗斯福新政的不足,并未涉及对其成就的分析,故D 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强化练七经济模式创新与经济思想的嬗变一、选择题1.(2018·长沙一中月考)19世纪后期,各国相继通过《公司法》,该法的价值在于“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股价有限公司再次粉墨登场:它由特许变为自由的注册,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竞争,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
与这种变化呼应的是()A.自由主义思潮的兴盛B.重商主义的重新崛起C.凯恩斯主义的兴起D.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故A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兴起的时间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2018·乐山一模,35)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A.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B.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C.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D.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答案 A解析从材料中“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可知福特式创新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集中生产的垄断组织出现,故A项正确。
3.(2019·蚌埠模拟)美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出现了如下现象:新的国家机构急剧增加;联邦工资名单日益扩大,政府在几年之间,债务增长了一倍多。
这一时期美国()A.垄断资本出现并壮大,控制国家政权B.经济缓慢恢复,联邦政府权力扩大C.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D.运用新的经济理论,减少国家干预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垄断资本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经济缓慢恢复,联邦政府权力扩大出现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B项正确;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不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特征,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4.(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二战后上台执政的工党领袖艾德礼解释民主社会主义时说,这是一种把个人自由同计划经济、民主同社会公正结合起来的制度,社会主义将在民主和自由的道路上建立起来。
这反映当时英国()A.涌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思潮B.提出了顺乎民心的改革纲领C.实现了计划与市场的统一D.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答案 B解析早在19世纪初英国就已出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思潮,故A项错误;据材料“个人自由同计划经济、民主同社会公正结合起来的制度”反映出当时英国提出了顺乎民心的改革纲领,故B项正确;材料“个人自由同计划经济”结合起来,但不能说明实现了计划与市场的统一,故C项错误;英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不同,故D项错误。
5.(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国民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这表明日本()A.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B.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C.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D.缓解了经济“滞胀”的局面答案 B解析材料主要说的是日本政府职能的转变,并没有涉及计划和市场的问题,故A项错误;据材料“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可知,日本政府的职能更多的是为普通民众服务,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并不能说明日本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的局面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
6.(2018·吉林一模)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的确立,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
正是这些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
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5 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
所有这些表明()A.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B.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C.二战后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D.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日趋没落答案 A解析材料反映知识经济兴起推动美国经济增长,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贡献,这说明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故B项错误;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日趋没落,故D项错误。
7.(2019·广东百校质量分析联考)1922年3月俄共(布)“十一大”上,列宁就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了,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
这实质上是()A.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B.暗示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性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D.以阶级斗争作为经济手段答案 B解析从“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带动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其实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故B项正确。
8.(2018·东北师大附中模拟)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这是第二。
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这一做法()A.给苏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B.不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C.较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为苏联工业化积累了资金答案 D解析农民出售农产品和购买工业产品存在“剪刀差”,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是并未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故A 项错误;苏联“剪刀差”现象并未阻碍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故B项错误;农民出售农产品和购买工业产品存在“剪刀差”,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农村“剪刀差”现象的存在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故D项正确。
9.(2018·怀化模拟)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来取而代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
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A.稳定国民经济秩序B.封锁苏区红色政权C.储备充足抗战经费D.顺应英美等国要求答案 A解析“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稳定国民经济的秩序,故A项正确。
10.(2019·合肥质量检测)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在工商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这一提法()A.未突破单一计划经济模式B.是符合国情的有益探索C.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答案 B解析1956年中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展开全面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受历史限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的,还需要公有制和计划之外的有益补充,故B项正确。
11.(2018·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五,31)1982年,可口可乐在北京各大商场进行了中国现代市场第一次“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的促销活动,由于受到上层领导的批评,商业部通知北京各商场停止销售可口可乐。
这说明()A.我国当时急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对外开放政策遭受挫折C.企业现代经营理念需要政策支持D.国有企业改革面临阻力答案 C解析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故A项错误;商场内的促销活动不能反映对外开放政策遭受挫折,故B项错误;因为促销被批评,说明企业经营理念受到政策的制约,故C项正确;国有企业改革面临阻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9·青岛模拟)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
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
这一变迁反映了()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B.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答案 A解析从1986年纺织厂破产时的痛哭到1995年的掌声,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2018·昆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政府支出具有一种大于原始支出数额的连锁效应,一笔政府支出可以取得几倍于原始支出额的收入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乘数效应’。
”《泰晤士报》记者对其理论进行了广泛宣传,并报道了当时“乘数效应”在三个国家取得的经济奇迹。
从1928年起,苏联投资10亿卢布的高尔基汽车厂整套设备由美国生产,约有20家美国厂商为其提供了技术。
1930年,意大利、瑞典等国对苏贷款达8亿美元,1931年增加至12亿美元。
1932年,有2 000名德国工人、73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工作。
1933年,美国政府投资40多亿美元成立公共工程署,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下水道、防护林、邮局等,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
1934年,美国国会拨款50亿美元成立的全国青年总署,总计雇佣人员达2 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
1935年,国民党通过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施大纲案》,全面指导经济建设。
财政部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推行法币政策。
1936年,中国实业部建成各类机器厂2 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根据材料,概括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泰晤士报》记者对其广泛报道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美、中三国“乘数效应”呈现的特色。
答案(1)观点:政府投资取得的效益巨大;国家应对经济进行干预。
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到挑战;国际局势紧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失灵;“乘数效应”在苏、美、中三国取得的经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