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跨学科整合(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跨学科整合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使命,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的责任。
跨学科整合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初中音乐教学的角度,探讨跨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跨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跨学科整合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具有多样性,包括语言、逻辑、空间、音乐、身体等多种智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情境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认为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
跨学科整合将这些理论融入音乐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跨学科整合的实践策略1.结合文学与音乐教学音乐与文学具有密切的联系。
许多音乐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创作而成的,而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包含了对音乐元素的描绘。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相互映照。
例如,在教授《梁祝》这首曲子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情感内涵。
2.融入历史与音乐教学音乐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每个时期的音乐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作品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音乐背后的历史故事。
例如,在教授古典音乐时,可以介绍作曲家所处的历史时期,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3.结合舞蹈与音乐教学舞蹈与音乐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为舞蹈提供了节奏和旋律的支撑,而舞蹈则通过身体语言展现了音乐的情感内涵。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作品,让学生感受舞蹈与音乐的相互交融。
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作品鉴赏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作品鉴赏能力——修饰文档案例山东省诸城市九台镇解留初中谢金辉王树亮课前设计一、设计理念:1、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2、有于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和美术学科的整合;3、有利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作品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熟练掌握设置文字字体、字号的方法;2、掌握文字的加粗、倾斜、下划线、字符颜色、阴影、上下标、着重号、空心字等修饰操作。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和创新能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作品鉴赏能力;◆情感目标:1、养成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2、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以及良好信息价值观的养成。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和大屏幕投影仪四、授课类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设想1、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和美术学科进行有机整合。
本节课以朱自清的散文《春》为范例进行教学,以语文为载体,审美为外延,信息技术为手段,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和美术学科进行有机整合。
加强了信息技术横向联系,拓宽了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丰富了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把信息技术发展成为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技术性的综合性学科。
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为现代教育改革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2、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同样也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必要。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一条创设情景,兴趣激发—夯实基础,自由发挥—创作作品,作品交流—体验成功,分享快乐的思路。
首先把朱自清的《春》进行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身临其景,在体会文章的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春》为模板,修饰文档为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和创新,创作出作品,在作品交流中实现美育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广东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广东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广东小学音乐新课标是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针对小学音乐教育制定的一套新的教学标准和指导方针。
这一新课标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加强音乐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中心: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通过音乐活动体验和表达自我。
2. 综合素养:新课标不仅关注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3. 实践性:新课标鼓励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音乐,如参与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音乐。
4. 跨学科整合:新课标提倡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美术、历史等的整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音乐文化。
5. 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标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互联网等,丰富音乐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包括学生的音乐作品、表演和参与度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7. 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标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通过实施广东小学音乐新课标,广东省的小学音乐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研究摘要:美是一些美好事物的归集,包含多样化的内容,是良好品德、多样化精神的重要体现。
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是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
通过审美素养的培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以及激发新的创造力。
审美素质的培养包含着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例如,审美能力的教育、情操的指导教学以及美好心灵的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审美素养的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审美,还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感受语文教学的“美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审美素养引言随着教学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在艺术类课程中才可以开展的,语文作为传统美学的重要体现,不仅是人文性以及古典美的结合与统一,更是文化类学科中美育的重要体现。
面对目前信息技术应用的普遍性,将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拓展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新途径,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优势,挖掘语文教学课程中的审美因素,从而从多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在不断的提升中加深对语文课程的理解。
一、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意义审美能力是一种不同人看待世界的多样化的态度,通过日常的生活、与自然的接触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在此过程中人的欣赏能力是在不断完善和变化的。
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审美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去发现美的眼睛,并能快速的抓住细节和重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本就处于一个身心发育比较敏感的阶段,具有灵活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开展审美素养的培育是非常必要的,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性格。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的核心意义主要有一下四个方面。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对策研究
[ 键 词 ] 美教 育 ; 息技 术 与 音 乐 学科 整 合 关 审 信
音 乐 是 学 校 进 行 美 育 的 一 门 基 础 学 科 , 以 审 是 美为核心 , 以音 乐 的形 象 性 、 感 性 、 悦 性 等 独 特 情 愉 形 式 来 表 现 艺 术 美 的 。《 向 2 世 纪上 海市 中小 学 面 l 音乐学科 教育改革行 动 纲领》 出“ 乐教 育其本 指 音 质就 是 审 美 教 育 , 不 仅 具 有 其 他 学 科 所 共 同 的认 它 识 功 能 , 为鲜 明 的 是 以 其 ‘ 更 直指 人 心 ’ 审 美 价 值 的 而 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美 育 功 能 。” 由此 可 知 , 乐 学 科 音 是 美 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对 学 生 进 行 美 育 的 主 也 要 途 径 之 一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于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决 定 》 第 6条 的 美 育 任 务 指 出 : 美 育 不 仅 能 陶冶 情 操 , 而且 有 助 于 开 发 智 力 , “
文 并 茂 、形 声 同步 的方 式 去启 迪 学 生 的欣 赏 能 力 。 课 一 开 始 , 让 学 生 进 行 最 简 单 的 交互 学 习 。学 生 先
设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的 同时 , 努 力 推 进 信 息 技 术 与 其 要 他 学 科 的整 合 , 鼓励 在 其 他 学 科 教 学 中广 泛 应 用 信
仓造 才 能 。 U
教 学 …… 增 强 学 生 的美 感 体 验 , 养 学 生 欣 赏 美 和 培 创 造 美 的 能 力 。” 不 仅 充 分 肯 定 了 美 育 对 促 进 学 这 生 全 面 发 展 的 作 用 , 且 为 音 乐 教 学 改 革 指 明 了方 并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作者:孙彦飞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第22期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应用时注意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新课标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音乐课堂。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音乐教学,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音乐教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 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学离不开媒体,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借助于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的过程。
通过借用教学媒体,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质疑和思考,从而产生师生双方互动、共同探讨,最后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中发展能力和形成能力。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教学媒体的表现力,使媒体所展示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1.1 直观性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图像、色彩、动画和视频于一体的特点,具有对信息集成处理的能力,因而可以对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现象,或一些抽象的概念及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生动具体的教学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2 交互性多媒体课件是超文本结构,可进行多种形式的人机交互,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及探究能力。
1.3 共享性网络上包涵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可以共享,使知识的传播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从而拓宽学习的空间。
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和个人的具体情况,随时加以选择。
2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2.1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进行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
音乐课大单元课程设计
音乐课大单元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音乐大单元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我国音乐的历史和发展脉络。
2.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3.熟悉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特点。
4.能够运用音乐理论知识分析和解说音乐作品。
5.具备一定的演奏和演唱能力。
6.能够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我国音乐文化。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我国音乐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涵盖古代、近现代和当代音乐。
具体包括:1.古代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佛教音乐等。
2.近现代音乐:辛亥时期音乐、抗日战争时期音乐、新中国成立后音乐等。
3.当代音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音乐、改革开放以来音乐等。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欣赏和演奏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等,以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解音乐理论知识,阐述音乐作品背景及特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涵。
4.实践法:学生进行演奏、演唱和创作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音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音乐类参考书籍,丰富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生动、直观的音乐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配备相应的音乐实验设备,如乐器、音响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表现等,记录在案,作为评价依据。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实践和思考
有 的 用 打 击 乐 器 打 出这
、
。
激 发 了学 生 参 与学 习 的兴 趣 象 为形 象
,
,
也可变抽
两 个 节奏 有 的用拍手击掌的方式 有 的
、
新课 改下 信 息 技 术与音乐教学
激 发学 生 的 多种感官参与 和
、
拍 肩 膀 有 的拍 腿 还 有 的 拿 起 小 凳 子 拍
、
、
整合的实践应 用
, ,
强调要
“
引导学 生 从 真正 美好 的东 西 中
,
、
故事
。
同学 们 根 据 自己 所 感 受 的 音 乐 尽
,
构 建 丰 富 多 彩 的课 堂
实施 高质量 和高
,
得到美 的享 受 从 劳动 中 日常生 活 和 艺
术 中去 理 解 和 创 造 更 美 好 的 东 西
此
,
”
情 发 挥 自己 的 想 象
生学 习的对象转 变为学 习 的工 具
、
发挥
、
年级 学 生 好模仿 的特点 我重
, ,
功 于 多 媒 体 形 式 的运 用 是 小 乌 鸦 的
,
“
”
信 息 技 术 在 学 生 自主 学 习 主 动 探 究 合 作 交流 等方 面 的优势
,
播 了音 乐 画 面 让 学 生 看 着音乐 画 面 展
开 想 象 的翅 膀
,
出现 整 合 激 活 了 学 生 的思 维
3 发挥主体
.
。
努力创建 网 络环
,
自编 动 作 进 行 律 动 表 演
,
,
,
丰 富想 象
,
境 下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 方 式
新课标小学音乐教材
新课标小学音乐教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小学音乐教材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审美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新课标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不仅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以及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 一、新课标小学音乐教材的特点1. 综合性:新课标小学音乐教材涵盖了音乐理论、音乐欣赏、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等多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音乐的各个方面。
2. 实践性:教材强调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通过唱歌、演奏、创作等活动,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3. 文化性:教材融入了丰富的音乐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4. 趣味性:教材设计了多种有趣的音乐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5. 创新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音乐创作和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二、新课标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高、节奏、旋律、和声等,帮助学生建立音乐理论基础。
2. 音乐欣赏:选取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
3. 音乐创作:教授基本的音乐创作技巧,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4. 音乐表演:通过唱歌、演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5. 音乐与生活:将音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三、新课标小学音乐教材的教学方法1.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2.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完成音乐项目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3. 跨学科整合:将音乐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美术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 四、新课标小学音乐教材的实施建议1. 环境创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必要的音乐教学资源和设备。
浅谈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
58浅谈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林燕璇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摘要:学科融合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课程。
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探寻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交叉点,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文通过阐释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真实存在的误区,浅谈音乐学科和舞蹈、美术的有效融合,并以此提出学科有效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学;学科融合;方法策略一、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必要性习主席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打造面向未来的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学科教学方式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学科融合教育能够建构学科之间的知识关联,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从多角度去思考、研究问题,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世界教育理念先进的芬兰于2016年8月就已经开始实施学科融合,旨在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新课程。
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运用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比较、辨别、分析以及推理等能力。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素质教育学科,是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它具有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培养人的个性等等功能,当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时,不仅可以增加美育功能,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上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存在的误区目前,融合教学在艺术学科中已经开始实施,很多学校的艺术学科老师开始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并且逐步在课堂上实施。
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以及听取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实例之后,发现在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有的音乐老师是从思想上主动更新教学观念,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因没有理解透彻学科融合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懂得如何具体操作。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进一步调动课堂节奏,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个性。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融合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影响着教育实践。
教育部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切实改进教育形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普及。
以音乐学科为例,信息技术对提升学科教育水平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使音乐教育更加系统和自然。
1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机衔接1.1信息技术鼓励教师成为课堂组织者和意义建设促进者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界限,就要在音乐课堂中提倡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活动,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并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开发商已经开发出在多个平台上具有不同输出模式的音乐软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教育补充,进一步稳固了教师在课堂环境中的地位。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有目的的教学和使用智能设备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授音乐时,师生对劳动和工人生活的音乐形式进行曲目调查,可以在网上找到《东海渔歌》、《铁匠歌》等资源,使用“森林”和动画视频进行演示,让学生感受劳动场景,并想象劳动场景。
1.2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接受信息进一步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学生的角色从最初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意义的构建者。
新课改以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让学生更容易发展音乐才能。
例如,在传授《蓝色多瑙河》一首歌曲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对歌曲进行流式编辑,对歌曲进行分层观看,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试一试,并使用手机APP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旋律,实现自己的音乐表达。
在用音乐设备演奏合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自己的设备放置在大屏幕上,演示一种方便的放置方法,供学生观察和练习。
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质量
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在逐渐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作为学科之一也不例外。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音乐课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生动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音乐作品、音乐历史、音乐理论等内容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得抽象的音乐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介绍不同风格的音乐时,可以通过播放音频和视频的方式来展示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可以借助动画、漫画等形象生动的方式来解释乐理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互动式教学利用互动式教学软件或工具,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互动性强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参与互动来学习音乐知识。
利用智能互动白板和投影仪,教师可以设计音乐知识问答游戏,让学生轮流上台回答问题;利用音乐节奏打击乐器模拟软件,让学生跟随节奏敲击乐器,锻炼他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
三、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资源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音乐学习平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音乐演奏技巧,或者学习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的表演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实践性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
可以利用录音软件和音乐制作软件,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的录制和制作过程,锻炼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利用虚拟乐器软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演奏乐器,练习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乐器演奏水平。
五、跨学科整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实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整合。
可以利用音乐节奏游戏软件来进行数学与音乐的跨学科教学,让学生通过打击乐器的节奏训练来学习节奏的数学概念;也可以利用音乐与文学的跨学科整合,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来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音乐课堂多媒体教学利弊谈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音乐课堂多媒体教学利弊谈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对加速教育现代化、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一个声像并茂、时空统一的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像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发展了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但是随着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图文声像信息充斥着课堂,有些教师把音乐课上成了不伦不类的综合课,失去了音乐教学的目标,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进一步探讨与反思。
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
本文认为:坚持学科本位,音乐课堂的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音乐教学服务,绿叶充满蓬勃生机,是为了衬托鲜花更好地开放,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以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以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在讲乐谱时,传统模式是把谱子写在黑板上,钢琴演奏,大概的范唱,学生在听课时只是看看谱例,感受不到谱例的音响效果。
如果利用音乐软件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联系在一起,让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歌授课方式是单一刻板的,运用多媒体能使歌曲教学增色不少,变枯燥的教歌为生动与形象的歌唱,学生很自然、轻松的就被吸引到教师所创设的氛围中,被歌曲意境感染,拉进了教材与学生间的距离。
学生情感得到释放,思想得到升华,真正领会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欣赏课上,学生要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曲式和体裁等诸多的知识,其中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与听觉联系最为密切,它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和声等要素,这些要素直接转化为听觉,反映在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上,要求学生掌握确实有一定难度,而且很枯燥。
音乐教研的研讨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必要开展音乐教研活动,探讨以下研讨问题。
二、研讨问题1. 如何优化音乐课程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1)分析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式陈旧等。
(2)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提出优化音乐课程设置的建议。
(3)探讨如何根据学生年龄、兴趣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音乐课程。
2. 如何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1)分析当前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等。
(2)探讨如何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研究如何构建音乐教师专业成长体系,促进教师持续发展。
3. 如何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分析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弊端,如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等。
(2)探讨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途径,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
(3)研究如何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4. 如何加强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分析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探讨如何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如美术、语文、历史等。
(3)研究如何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如何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1)分析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如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等。
(2)探讨如何开展多样化的音乐课外活动,如合唱比赛、器乐比赛、音乐沙龙等。
(3)研究如何通过音乐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6. 如何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音乐教育?(1)分析家校合作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引言: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跨学科整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跨学科整合的定义和意义跨学科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机整体的教学过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跨学科整合可以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同时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方式1. 语言与音乐的整合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音乐也是一种语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歌曲、诗歌等形式,将语言与音乐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并通过朗读和演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数学与音乐的整合音乐中存在着丰富的数学元素,例如音符的时值、音高的变化等。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音符的时值和音高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教授节拍的概念,让学生学会按照规定的节奏演奏乐器或唱歌。
3. 美术与音乐的整合美术和音乐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音乐的表现形式和美术的基本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例如,可以通过学习音乐家的肖像画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4. 科学与音乐的整合科学和音乐都是探索世界的工具,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关联。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音乐的声音原理和乐器的制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制作简单乐器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三、跨学科整合对学生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跨学科整合能够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科融合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
学科融合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1. 引言1.1 学科融合概述学科融合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整合,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理念和方法相互激荡,促进跨学科合作与创新。
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学科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重要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中。
学科融合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音乐理论、音乐表演、音乐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跨学科的视角来进行理解和探索。
通过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学科融合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学科融合在音乐教学中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学科融合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1.2 音乐教学的挑战音乐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可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也包括教学资源的不足以及教学设备的落后。
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成为了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音乐并不是他们的主修专业,因此在接受音乐课程时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如何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方法来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要应对音乐教学中的挑战,音乐教师需要注重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探索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探索是音乐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实践方式。
2024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2024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范文在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下,中国教育改革已步入全新阶段。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着重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其目标在于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习得认知世界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模式、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尤其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
(一)理论基础融合,作为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指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但相互关联的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合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则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要素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其实质在于引导学生实现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即学习者在数字化环境中,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变革中,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信息技术推动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革新。
教学内容从传统的教科书文本、静止图像以及教师口头讲授,转变为超文本和网络环境中的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资料集成,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灵活的选择。
这一变革的必要条件是具备适当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其优势在于,通过数字化平台和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发现、创造和展示。
2. 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虽然学习方式的变革并不直接取决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但得当的信息技术应用有利于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分层学习、个别化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推进这一变革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避免将“人灌”转变为“机灌”。
数字化学习的优势在于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得学习更加灵活和个性化,促进了学习者向终身学习的转变。
3. 信息技术引发了教师教学方式的革新。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融合 -完整获奖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被广泛的应用于高中各学科的教学中,在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应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获取与音乐课堂教学有关的音视频、动画、音乐教学软件等网络素材,而后对音乐教学音频视频剪辑、制作演示动画以及编辑整理成PPT演示文稿,通过信息技术加工整合处理后的素材,应用于音乐课的教学中,有利于实现形象、生动的音乐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容量;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和愿望;有利于突破音乐教学中的教学难点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好的音乐人才。
1、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2、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多媒体资源共享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优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4、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音乐,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数字化教学恰当运用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宽了接受音乐信息的通道,给予学生更大的音乐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
但把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教师要时刻切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而不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导信息技术上来,而离音乐越来越远了。
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和探索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整合,对改革音乐学科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摘要】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在这种条件下把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恰好为这种教学提供了保障,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学科整合教学现代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与情感。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更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整体效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多种类型并存,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并用,亲身体验整个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最能体现这种过程。
一、利用信息技术能获取大量的音乐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需要积累大量的音乐作品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各种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艺术境界,增强学生的审美观。
传统的欣赏教学由于缺乏作品资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而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古今中外、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作品应尽应有。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只要掌握了ie 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如进入了艺术殿堂,可以畅游其中,想下载什么音乐、什么画面都有。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
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二、利用信息技术能突破难点,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音乐许多音乐教师对乐理教学大伤脑筋,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而学生却难以掌握。
但是乐理教学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其实教学过程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内容提要:文章首先论述了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对加速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用详实的教例,从启迪学生欣赏美、培养学生想象美以及发展学生创造美这三个方面,论证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过程与所取得的实效。
关键词语:审美教育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像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
《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指出“音乐教育其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所共同的认识功能,更为鲜明的是以其‘直指人心’的审美价值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
”由此可知,音乐学科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6条的美育任务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提出“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这不仅充分肯定了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并且为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
对此,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已作了明确的指示,提出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并且要求“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根据陈部长的报告精神,我尝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
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具体的教例如下:1.创设音乐情境,启迪学生欣赏美欣赏美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从对于美的形态的直接感受开始的。
因而,只有能够感受美和欣赏美,才能理解美,进而发展想象美与创造美。
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科学家都很重视欣赏美,而且无不具备相当高的艺术欣赏能力。
例如: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美育。
他要求学生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他认为欣赏音乐可以“益智”能够促进人的发展而获得成功。
著名的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
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前苏联火箭之父齐奥尔夫斯基说得更为生动具体。
他说:“不懂艺术的工程师是个蹩脚的工程师,不善于幻想的设计师,不配称设计师……不论你的身份如何,你的生活应当具有丰富的精神内容,都应当善于发现和欣赏美的艺术。
”以上论述都说明感受美与欣赏美能活跃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灵感与顿悟,有利于发挥人的创造才能。
因此,启迪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更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信息网络的多媒体优势,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鸭子拌嘴》是一年级上学期教学的一首民间吹打乐曲。
通过合奏刻划了一群鸭子嬉戏“拌嘴”的活泼可爱情境,以启迪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但光用录音播放这首乐曲的话,很难欣赏到它美的所在,并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实现教学要求。
为此,我多方收集有关的音乐资料,编制成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
用图文并茂、形声同步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欣赏能力。
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进行最简单的交互学习。
学生操作鼠标,从计算机屏幕上先认识大小镲、串木鱼等有关打击乐器的外形特征,再分别听辨它们的音色。
然后了解刮击、点击、轮击等表演技巧和产生不同的音色。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欣赏乐器的合奏表演。
乐曲一开始,屏幕上就呈现出活生生的几只个性鲜明、十分可爱的卡通鸭子形象。
乐曲和画面结合,表演了各种熟练的演奏技巧。
如时而刮击、轮击;时而打镲叶、敲镲帮等等,充分显示了鸭子的“行走”、“交谈”、“入水”、“嬉戏”、“拌嘴”等个性情境。
学生又听又看,兴趣盎然,随着乐曲演奏和动画表演的形象效果,他们纷纷不由自主地模仿起可爱的小鸭子的动作来,从而使原本呆板乏味的合奏,变成了妙趣横生的声画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结构,弥合了音乐的抽象性欣赏与学生的形象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充分提高了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当我再让学生作第二次欣赏时,只单独播放乐曲录音。
这时由于学生们的头脑中已具备了乐曲的视觉形象情境,因此仍然听得津津有味。
这表明多媒体情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2.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思维,特别是想象思维是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学生创造美的重要前提。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同志《在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
“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
”以上论述都说明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 《小猪的一家》是一年级上学期教学的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器乐曲。
教学目的是通过乐曲中小猪叫声的模拟,让学生了解2/4拍的强弱规律,以培养节奏感并启发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
我收集了《三只小猪》的光碟,通过剪辑组合配以动画和乐曲,编制成游动物园的课件,创设了演示情境。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们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方式进入课堂。
这时大银幕上的多媒体动画呈现了树荫郁郁葱葱,绿草成茵,鲜花盛开的田野,小鸟飞来飞去,野兔、松鼠等在草地上奔跑跳跃,狮子大哥坐在一旁,悠闲地甩动着大尾巴。
这一派美丽的自然景色,让全班学生一下子就沉醉在美的意境之中,仿佛自己真的成了一只小动物,身临其境地进入到审美想象的冲动之中。
随着悠扬的乐曲和画面变换,学生们模仿着在动物园的小河中划船找新朋友的律动。
当画面上出现一幢红色漂亮的楼房时,学生们瞪大了眼睛,纷纷猜测起来。
这时乐曲播出《小猪的一家》传出了小猪“呼噜,呼噜”的声音,于是大家很快猜出了这里原来是小猪的家。
果然画面上楼房里的大门打开了,几只小猪欢快地跑出楼房,在门外场地上跳起舞来,表示欢迎小动物们到来。
这时,学生们都说他们找到的新朋友原来是《小猪的一家》,这样课题也随着出示了。
当小猪们的舞蹈停下来后,我让全班学生再听一遍这首乐曲,并且要求他们从乐曲中去猜测想象小猪一家平时是在干些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和想象,再用律动来表示。
学生们在乐曲启发下,一方面模仿小猪的叫声,另一方面表现了小猪们擦窗、扫地、煮饭、喂食等劳动的动作以及拔河、跳绳、跑步等运动的动作,甚至表现了小猪鼾睡的动作┅┅学生们的想象精采纷呈,模仿表现也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大大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充分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想象能力,促进了他们的想象美,并做到了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3.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是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柳斌同志在《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也认为:“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
”强调要“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更美好的东西。
”因此,音乐教学要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尤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美,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所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春天来了》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首欢快的歌曲。
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春天来了》,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来创造美。
我将关于春天的视频录象编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扬旺盛的生机所吸引,把他们带入了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
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了“融雪”、“桃花”、“小鸟”、“蜜蜂”、“杨柳”等在高兴地欢唱着“春天来了”的景象,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了起来,纷纷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表现起表示春天来了的欢乐舒展的动作情境。
当学生们初步感知这首歌曲后,我弹奏钢琴引导他们用“lu”轻声地哼唱几遍歌曲的旋律。
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只需轻点鼠标就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脑思、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地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和作者对春天来临时所表现出的喜悦心情。
这样,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记住和理解了歌词,并在情感上与作者对春天美丽的赞赏产生了共鸣,发出了“祖国的春天多么美好”的感叹。
在美的情境启发下,有的学生提出了按乐曲自己编写歌词的想法,立即受到全班同学的响应,都积极地运用语文课中学到的诗歌写作知识创作新的歌词。
他们写出了好多精采纷呈的诗歌。
如:“花儿张笑脸,鸟儿露脑袋,太阳暖暖照身上,大地也渐渐苏醒。
小蜜蜂嗡嗡叫,飞来飞去多热闹,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的春天多么美好!”又如:“蜜蜂飞来了,杨柳风中跳,桃花在开口笑,冰雪在慢慢化掉。
小鸟儿唧唧叫,飞来飞去多热闹,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祖国的春天多么美好!”……学生创作的这些歌词很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自己的心愿。
他们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么好的作品,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春天美景的感染下,通过协作交流,开拓了创造美的艺术思维能力,再通过反复修改,不断得到了完善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