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2020中考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精美排队附答案分析)

2019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学生版1.(2019•海南)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hé)B.沉鳞竞跃.(yào)C.参差.披拂(cī)D.佁.然不动(tái)(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五色交辉..②四时..俱备③青树翠蔓..④俶尔.远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2.(2019•安徽)【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
③狎:亲昵,亲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②未尝不叹息痛恨..痛恨:③愿.陛下亲之信之愿:④不私.于物私:⑤今则不然.然:(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
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
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
数之曰:“汝为县令,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奈何纵民稼穑,以供岁赋,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驰逐?汝罪当死,亟请行刑!”诸伶复唱和,于是庄宗大笑,赦之。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吾孰与徐公美孰视之是可忍,孰不可忍B.皆以美于徐公以待天子驰逐以逸待劳C.燕、赵、韩、魏闻之独不闻天子嗜田猎乎闻所未闻D.数月之后数之曰:“汝为县令”不计其数(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邹忌劝谏齐王的结果如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试题: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复习范围:九年级上册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凡八百里,始得灵璧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馀浸②,以为陂池③;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④。
蒲苇莲芡⑤,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⑥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容。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注释]①灵璧:今安徽省灵璧县。
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
汴之阳:汴水的北面。
②馀浸:支流。
③陂(bēi)池塘,池沼。
④岩阜:假山。
⑤芡(qiàn):水生植物,俗称鸡头莲。
⑥富:丰饶的物产。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山行六七里(3)云归而岩穴暝(4)果蔬可以饱邻里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酔翁亭也。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字永叔,号酔翁,晚号易安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④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⑤然,即彻⑥宴席,厚赒⑦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仲淹罢宴》)【注】①邠(bī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
②缞绖(cuīdié):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
③亟(jí):急迫地。
④赗(fènɡ)敛:下葬入殓的衣服。
⑤怃(wǔ)然:形容失望的样子。
⑥彻:通“撤”,撤去。
⑦赒(zhōu)同“周”救济。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是进亦忧________③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④使毕其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答案】(1)探求;这,这样;在……之前;完成(2)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
(3)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
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是”:这。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②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 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 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答案】(1)以……为快乐;意趣,情趣;像鸟张开翅膀(2)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文言文对比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对比两篇文章的文体、内容、结构等差异和共同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一些文言文对比阅读的专项练习题,帮助学生复习。
第一篇:《滕王阁序》凡览之士,其虽阙庐,壸尔耳矣,不亦悲乎!中朝无人,鼎湖之游,烟霞随步移;萧瑟草树,PLT自怀忧。
采樵人唯闻此声,何所思?汨罗之水,洞庭之峡,猿鹤饮啄;岳阳楼上,锺声何处听?都江堰东注,海峡西来,汩没浩劫;梁甫吟秀,曹公蹈厉,赋诗万行。
数子撷珍,华发寻芳。
第二篇:《大观文殊院》天失之而寒,地失之而荒;国失之而亡,家失之而穷。
观此所失,则知为人之大民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
夫不慎始,不得慎终。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一、二题:比较两个文章的目的和主题。
1. 《滕王阁序》和《大观文殊院》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答案:《滕王阁序》的写作目的是吊古伤今,通过对滕王阁和历史名人的赞扬,表达对当时混乱局面和文化沉淀的忧虑之情。
而《大观文殊院》的写作目的则是告诫人们要珍惜天地国家家庭,为人之大民,反映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滕王阁序》和《大观文殊院》的主题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答案:共同点是关注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展示了古代文化和价值观。
不同点是《滕王阁序》着重表达诗意,强调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重要性,而《大观文殊院》则强调道德观念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第三、四题:比较两个文章的文体和语言特点。
3. 两篇文章的文体有何不同?答案:《滕王阁序》采用隋朝乐府风格,形式高度严谨,内容深入浅出,以诗意描写富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独具艺术魅力。
而《大观文殊院》则是以论述文体为主,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蕴藏丰厚,特点是慷慨激昂、论证严密等。
4. 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有何异同?答案:《滕王阁序》在语言上采用古朴典雅的文言文,语言优美、气势宏伟,整篇文章贯穿着浓郁的诗意,富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荀崧①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②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及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⑤石览乞师;又为⑥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节选自《晋书·列女·荀灌》,有删改)
【乙文】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①,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②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注①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②斋:书房或学舍。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0.《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甲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部编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部编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合江亭记吕大防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
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
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
渚者,合江故亭。
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
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
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鸣濑抑扬,鸥鸟上下。
商舟渔艇,错落游衍。
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潢④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
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注】①揵:遏制、堵塞。
②渎:沟渠。
③埭:堵水的土堤。
④陂、潢:积水的池塘。
⑤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沱江自岷而别(离开)B. 而阔沟以导之(使……宽阔)C. 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耸立)D. 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美景)(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②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3)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答案】(1)A(2)①春秋两季的清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
②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这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3)作者叙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效,进而提出重视储水的观点。
【解析】【分析】(1)A项,沱江自岷而别: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
别:分开。
故选A。
(2)①佳:好。
观:景象、景观。
②兹:这。
或:或许。
盖:大概。
(3)本文主要是写合江亭水利之便带给蜀地的“美丽风光”“游览之乐”和“物产丰饶”,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表现美景游览之趣。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晓雾将歇(hé)B. 沉鳞竞跃(yào)C. 参差(cī)披拂D. 佁(tái)然不动(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五色交辉________②四时俱备________③青树翠蔓________④俶尔远逝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1)C(2)交相辉映;四季;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忽然(3)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4)清澈、透明、纯净。
【解析】【分析】⑴C项正确,错误改正为:A 晓雾将歇xiē ;B沉鳞竞跃 yuè ;D 佁yǐ 然不动。
⑵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 交辉:动词,交相辉映;② 四时:名词,四季;③ 翠蔓: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④ 俶尔:忽然。
⑶①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卯者,横豆石璧如带。
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①耳。
尧殛②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
凡大河③、漳水、滹沱、涿水④、桑干之类,悉是浊流。
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⑤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注释】①湮:积淀。
②殛(jí):处死。
③大河:指黄河。
④滹(hū)沱、涿水:指水名。
⑤岁:年(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海陆之间的变化。
(3)文中哪些内容能够证明“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答案】(1)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2)沧海桑田(或:天翻地覆、东海扬尘等)(3)围绕“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答出任意两处即可。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里应是昔日的海滨,而现在东距大海已有近千里。
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2)根据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及这段话的内容可知这个成语是:沧海桑田(或:天翻地覆、东海扬尘等)。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紧扣“ 浊泥所湮”四个字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内容即可。
故答案为:⑴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⑵沧海桑田(或:天翻地覆、东海扬尘等)⑶围绕“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答出任意两处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共10篇(含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此次整理共计文言文对比阅读10篇,分别是《岳阳楼记》《三峡》《孟子》《曹刿论战》《河中石兽》《桃花源记》《鱼我所欲也》《小石潭记》《醉翁亭记》《马说》)(一)《岳阳楼记》甲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文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③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注释: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
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
③乌:哪里。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B.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适:到、往D.窃.会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指“利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B.览物之.情无丝竹之.乱耳C.不以.谪为患弗敢专也,必以.分人D.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政绩。
部编版2020中考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精美排队附答案分析)

2019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学生版1.(2019•海南)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
青林翠竹,四时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hé)B.沉鳞竞跃.(yào)C.参差.披拂(cī)D.佁.然不动(tái)(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五色交辉..②四时..俱备③青树翠蔓..④俶尔.远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2.(2019•安徽)【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
③狎:亲昵,亲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②未尝不叹息痛恨..痛恨:③愿.陛下亲之信之愿:④不私.于物私:⑤今则不然.然:(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一、[2024·长春阶段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乙】今年子月月望,长安重雪终日,玉花①搅空,舞下散地,予与友生喜之。
因自所居南行百许步,登崇冈,上青龙寺门。
门高出绝寰埃②,宜写目放抱③。
今之日尽得雪境,惟长安多高,我不与并。
日既夕,为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
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见沍云④驳尽,太虚真气如帐碧玉。
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辗碧玉上征,不见辙迹。
予喜方雪而望舒复至,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
(节选自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有删改)【注释】①玉花:指白玉一样的雪花。
②出绝寰埃:超越凡尘。
③写目放抱:放眼远眺使心胸开阔。
④沍云:寒云。
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
2.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莫说相公痴”中的“相公”是丈夫的意思。
D.“月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13.【乙】文中有关长安雪景和月色的描写很有特点,试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都展现了文人的高雅情趣,请概括两位作者的雅趣。
二、[2024·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未穷青之技________(2)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等到;未尽,即指没有学完(2)D(3)①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解析】【分析】⑴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
及:等到;②句意: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系列1】姓名得分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1—5题(共13分)。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2分)
⑴余闻之也久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⑴即书.诗四句
⑵稍稍宾.客.其父
⑶无从致.书以观
⑷同舍生皆被.绮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或.以钱币乞之或.遇其叱咄
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还自.扬州手自.笔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
(3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系列2】姓名得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一4题。
(15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
(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
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系列3】姓名得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8分)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
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伫,站立。
③佁然,静止貌。
④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①元方入门不顾顾②耻己之不如也耻
③思所以败之所以④乃袖茅栗以往袖
2.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系列4】姓名得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
(15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
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
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酒杯。
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4.填空和简答。
(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系列5】姓名得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虽乘奔.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