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式教学的思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式教学的思路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专题式教学,是
实现其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重要环节,是解决该课程课时少
与教学容量大以及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学历史课重复问题的有效办法,是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
要途径,为此,本文就“纲要”课如何实施专题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实
行阐述。
一、明确内涵与特点,是展开“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逻辑起点
(一)专题式教学的概念专题式教学亦称“问题式教学”,是指教育
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要求,突破按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方式,把整个教学内容实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形成既有前后连
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
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打破了通常的逻
辑演绎的结构模式,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思维过程实行的;第二,以问题为核心,超越了知识结构的前后顺序,采取全方位、全视角的教学活动,其主体是学生;第三,是综合性教学模式,其基
本要素包括教育理念、具体教学目标定位、问题设定、方法选择等。
(二)专题式教学的特点第一,实效性。专题式教学依据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以及学术前沿,适时增添新观点、新材料、新信息,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提升实效性。第二,灵活性。专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体
系设置上能够针对学生专业、层次、地域、民族等特点,即时调整教
学内容,配置教学方法,使用教学案例,优化教学手段。自由度更大、更机动灵活。第三,研究性。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削枝强干,
教师在教学过程便于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相结合的组合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学到
知识,懂得道理,提升水平。同时,专题式教学更加便于教师将理论
知识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增强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变强硬灌输为探
究式引导。第四,开放性。专题式教学重视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引领,以培养学生水平、素质为目标,由此形成的教育理念与工作路径
是发散性、外向的;同时,专题式教学组织讲求师生之间合作与交流,更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二、把握原则,是展开“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基于上述理解,“纲要”课作为高校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专题
式教学尤其是专题设置上,就必须遵循一定原则,主要有:
(一)整体性原则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问题,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05方案所涉及的4门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为统领,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核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基础的有
机联系、完整丰富的课程体系。所以,“纲要”课教学及专题设置,
应讲求与其他几门课的支撑关系,尤其是要减少与“概论”课的重复
问题。二是“纲要”课本身的整体性问题。“纲要”课程是讲述1840
年鸦片战争到现在170多年历史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既包括中
国近代史(1840-1949),也包括中国现代史(1949-),所以,教学
与专题设置应涵盖两大历史阶段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再从学生角度看,他们在中学阶段也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课(初中教材分为上下两册,约17万字,高中教材也是上下两册,约50万字)1,所以学生在
中学阶段已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包括重要历史史实、重大历史
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有了基本了解,学生所欠缺的是对中国近现代历
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基本规律和主要的经验教训系统了解。所以,必
须强化“纲要”课历史的、逻辑的整体感,增强教育的厚重感以及理
论底蕴。
(二)科学性与政治性统一的原则“纲要”课是历史学科下的思想政
治理论课,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者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以求真、求是的态度去解读历史,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解与史实相一致。政治性是指“纲要”课必须体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导向功能。所以,“纲要”课专题教学与专题设计,不能任意地裁剪历史,把历史
变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样的历史教学,不但不能说服学生,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纲要”课不是一般的知识课或文化课,不是一家之言的学术研讨课,而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准确的政治方向与价值导向,离开这个点,有悖于思政课的开设目的,是危险、有害的。要坚决反对“纲要”课的专题教学与专题设置“去政治化”或以追求新奇特为招牌,忽视理论教学的完整性,忘记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倾向。总来说之,“纲要”课专题教学,应将科学性与政治性有机统一起来。
(三)目的性原则“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使这门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协助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了解国情、国史),认同“三个选择”(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准确性,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升使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水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所以,“纲要”课的专题教学与专题设置应在教学理念、整体结构、重点问题筛选、史料使用,方法配置等方面切实保证、遵循、体现目的性要求。
(四)现实性原则克罗齐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世界周围没有道路,历史周围没有道路,而只有一条穿越历史的道路2。这表明,研究、学习历史(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归宿是以史鉴今,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塑造精神、砥砺品行、提升境界、坚定信念。有鉴于此,“纲要”课的专题教学与专题设计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关照现实问题,把昨天和今天连接起来,把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从而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性。
(五)综合性原则“纲要”课专题教学作为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基础性工程,应蕴含以学生为本、尊重教学规律、讲求实效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应体现重视问题筛选的典型性、史料选择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