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材料
小课题需要的材料
小课题需要的材料
小课题研究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以下几类:
1.成果性材料:结题报告、阶段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论文、著作、教案、案例、教例等。
此外,还需要相关的声像、图片、照片、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课件等附件,以及成果效益、影响材料,如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及社会反响、与课题相关的教师或学生的荣誉等。
2.过程性资料:包括申报表、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研究目标责任书、教学案设计、调查观察记录、研究日记、会议及研讨活动记录、接受培训及考察学习的资料、学生作业试卷图片等。
3.原始资料:包括下载复印文章、文摘等理论资料,以及国家市教育局学校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等政策性资料。
4.总结性资料:包括调查、观察、报告,工作小结,研究课课例实录,研究报告,随笔,论文,经验总结,师生作品,课件,结题鉴定意见等反应研究效果的资料。
以上是小课题研究所需的一些主要材料,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在准备这些材料时,需要注意其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以确保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课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课题一、材料性能研究材料性能研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等方面。
为了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我们需要对各种材料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性能与微观结构、制备工艺、环境因素等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需要关注新型材料的性能表现,以及如何通过改性手段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
通过系统的性能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内在规律,为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材料制备技术材料制备技术是实现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不同的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和技术,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制备技术对于材料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包括控制材料的组成、结构、相态、颗粒尺寸等,以达到优化材料性能的目的。
同时,制备技术的研究还需要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开发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制备技术,以实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材料微观结构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对材料微观结构的研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通过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相变行为、界面特性等微观结构特征,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新型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微观结构的研究还可以为制备技术的优化提供指导,从而实现材料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四、材料与环境关系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材料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这涉及到材料的环境适应性、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方面。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研究和开发具有优异环保性能的新型材料,以替代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材料。
同时,还需要关注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处理问题,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新型材料开发新型材料的开发是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包括高强度轻质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通过系统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可以发现和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课题研究材料汇报交流稿
课题研究材料汇报交流稿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课题研究材料汇报内容。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首先,我选择了这个课题的原因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选择课题时,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能够让我深入研究并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我能够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并且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术。
其次,我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和资料收集。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我能够从中获取到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实践经验,为我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综合和归纳这些资料,我能够对当前研究的问题和存在的挑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然后,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数据分析。
通过设计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我能够对我的研究问题进行验证和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能够从中得出一些结论和发现,为我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我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预测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最后,我总结了我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通过对实验和数据分析的结果的总结和归纳,我能够得出一些结论和发现,并提出一
些启示和建议。
同时,我还对我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反思和展望,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期望。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但是通过努力和坚持,我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完善我的研究方法和实践。
谢谢大家的聆听!以上是我对我的课题研究的材料汇报和交流。
课题专题研究活动材料
课题专题研究活动材料
课题专题研究活动材料可以根据研究主题和领域进行选择和准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课题专题研究活动材料:
1. 研究计划书: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书,包括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时间表等。
2. 文献综述: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整理和分析研究现状和趋势,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3. 调查问卷:根据研究问题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了解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4. 实验器材: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实验设计,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
5. 实地考察:前往研究对象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研究对象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6. 访谈记录: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记录访谈内容和观点,了解研究对象的需求和意见。
7. 数据统计软件:使用数据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或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8. 研究报告:根据研究过程和结果编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以上材料可根据具体的研究主题和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研究的结论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主要内容
本文档旨在概述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关
于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的重要信息:
1. 研究目的
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必须清晰明确,
以便指导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作者应提供研究目的的简要描述。
2. 研究背景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中,研究背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背景应包括有关研究领域的重要背景信息、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和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
作者需要说明为什么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并阐述其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3.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中的一个关键部分。
作者应提供详细的研究方法描述,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具体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读者理解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研究结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中,研究结果的呈现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应清楚地呈现研究结果,使用适当的统计或科学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并提供数据的详细说明和解读。
5. 讨论与结论
在讨论部分,作者应对研究结果进行全面的讨论,并分析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作者还应提出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进行总结。
6. 参考文献
最后,作者应在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中提供参考文献列表。
作者应使用恰当的引文格式并列出所有引用到的文献,以便读者查阅和进一步研究。
以上是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的主要内容概述。
该材料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研究的关键要素和研究过程的步骤。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10篇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课题研究汇报材料10篇在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或听或写汇报,汇报可以以某个具体项目为单位进行汇报,也可以以某个阶段的工作为单位进行汇报,怎样写汇报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研究汇报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1我所负责的xx教研课题“大语文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现将研究状况做以汇报。
一.研究内容及措施:1、定内容推荐各年级的必读书目,开展“大阅读”活动七年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繁星。
春水》八年级:。
《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九年级:《名人传》《童年》2、定时间要求各年级每周在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或进行阅读交流活动,特别是初一充分利用社团活动时间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保证学生在校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求语文教师每天的语文家庭作业必须有课外阅读任务,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为阅读交流时间,形成家校合力,让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共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3、定活动我们把五月份定为“读书月”,结合“读书月”展开系列活动。
开展一次课外阅读研讨活动,举办一次读书班会活动、经典诵读活动、读书笔记展览、阅读考级等活动,举办各类小比赛,如:七年级讲故事比赛、八年级背诵古诗比赛、九年级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小报评比等,评选出在读书方面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和优秀指导老师。
4、定指导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阅读,老师可在学生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渐进地交给学生若干方法。
如:让七年级学生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
让八年级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
九年级学生,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
课题研究要准备哪些材料
课题研究要准备哪些材料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需要的材料
1、围绕实验项目的调查笔录,会议记录。
2、国内外有关该实验的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
3、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
4、科学的确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及具体的实验实施。
5、实验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可采用表格式)。
6、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素质分析。
7、有关该实验的调查报告等。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需要的材料
8、申请实验立项报告和开题论证报告。
9、阶段性跟踪资料。
例如:查问卷,试卷,成绩统计表,前后对比分析,平行对比分析,定性分析等。
10、实验教学资料(实验教案,教具,有关实验软件,教学情况分析)。
11、围绕实验进行的各种会义记录,照片,录音,录象等。
12、有关实验变动情况说明,如修改实验方案的申请报告和修改说明。
13、阶段性自检总结。
14、阶段性验收鉴定。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需要的材料
15、最终实验成果(包括实验报告,论文,著作,教材,经验材料等)。
16、与实验有关的所获得的各级各类荣誉证书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专家及兄弟学校的评价(包括书面或口头的)。
17、最终成功验收论证会记录(各项验收数据,专家分析发言)。
18、最终成果认定书。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5篇范例]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5篇范例]第一篇:课题研究汇报材料课题研究汇报材料合肥市永和学校张诗才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我是永和学校有效研修课题研究组的负责人张诗才,学校办公室主任。
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已有半年多时间,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兄弟学校的密切帮助下,在全体老师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因为,课题研究工作对我们来说,虽不是陌生的领域,可是,将它作为一项研究,我们还是感到压力很大,能否让研修工作取得有效,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下面,我就把我校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个汇报。
我们学校这次承担的有效研修的课题是《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子课题《立足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课题2007年12月申报通过,2008年4月开题,整个研究工作预计到2010年10月结束。
我校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有73人(包括本学期新调入的教师)。
本年度的研究工作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从开题到5月底为理论学习阶段,6月至10月为方案的实施阶段,12月至2009年2月为总结、提炼阶段。
具体做法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课题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终身学习,实现教师专业化。
我们选择这个研究课题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因为我们学校是由三所农村小学整合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教师的教学理念、课改意识同市属学校相比还比较淡薄;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次校本研修就是要让广大教师能够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使自己能适应终身学习的社会发展潮流,实现教师专业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身价值,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发展和完善新课程改革。
二、找准思路明确目标本期,我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题研究工作,以重建师德为核心,打造优秀教师队伍;以自修为主,提高教师生命质量;以问题为切入点,以科研为手段,提高教师信誉素质。
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主要内容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课题的相关问题,并提供有关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课题的背景和重要性;2. 辨明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3. 提出新的研究观点和方法;4. 分析课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5. 提供对课题的理论和实践贡献。
研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调查相关文献和之前的研究成果,了解课题的已有知识和研究现状;2. 数据收集:收集和分析与课题相关的定量或定性数据,以支持我们的研究观点和结论;3. 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实验或案例研究等方式,验证我们的研究观点和提出的解决方案的有效性;4. 理论分析:运用相关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对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5. 研究设计:制定合适的研究设计和策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内容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主要关注以下内容:1. 课题的背景和相关理论:介绍课题的起源和重要性,并探讨相关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2. 文献综述:总结和分析相关文献和之前的研究成果,揭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3. 研究方法和设计:详细描述我们将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的过程和步骤等;4. 研究结果和分析:呈现我们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5. 结论和讨论: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发现,并讨论其对理论和实践的意义;6. 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方向:识别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预期成果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获得以下成果:1. 对课题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探索;2. 提出对现有研究的补充和改进;3. 提供对理论和实践的新见解和贡献;4. 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决策和政策建议。
时间计划我们将根据以下时间计划完成研究的各个阶段:- 课题背景和理论研究:第1-2个月;- 文献综述和问题确定:第3-4个月;- 研究方法和设计:第5-6个月;- 数据收集和实证研究:第7-9个月;- 研究结果和分析:第10-11个月;- 结论和讨论:第12个月。
教育课题材料
教育课题材料
教育课题材料是指在进行教育课题研究时所需要的一系列资料和数据。
这些资料和数据可以是文献、调查问卷、实验数据、观察记录等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课题材料:
1. 文献资料: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等,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2. 调查问卷:通过设计问卷,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和信息,了解他们的观点、态度和行为。
3. 实验数据:通过实验设计,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目标人群的行为、语言、情绪等,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
5. 案例分析: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了解该案例的特点、背景和解决方案,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6. 访谈记录:通过与目标人群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经验和感受,为课题研究提供一手资料。
7. 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目标人群的分布、特征和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定量支持。
在进行教育课题研究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来确定所需材料,并进行充分准备和整理。
同时,还需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小课题材料及总结范本(2篇)
小课题材料及总结范本小课题总结本人在____年中主要研究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这一小课题,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初中数学新课程中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它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研究性学习课程呼唤区别于传统接受性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因此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所谓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学科学习中学生自己探索问题,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它是人们在总结“接受式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初中数学学习更多地需要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明确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涵义,掌握实施类型、____形式和步骤、评价等。
以求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大体可先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来进行:(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诱发他们的探究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能,积极、自主地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课题。
(2)知识、研究准备阶段。
教师需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在教学中巧妙地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并作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必要的研究方法介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研究方法等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全面认真分析课题。
指导小组通过讨论,确立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法、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步骤等。
(3)实践体验阶段。
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如网上下载、查阅报刊杂志等收集信息资料的活动,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有用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并在此基础上认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相应的结论。
课题申报书 研究材料和数据
课题申报书研究材料和数据
课题申报书通常包含了研究材料和数据的相关内容,以支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课题申报书中可能包含的研究材料和数据:
1.文献综述:提供有关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综述,包括先前研究
的关键发现、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挑战。
这些
文献资料用于说明研究的背景和研究问题的合理性。
2.研究设计:描述研究的设计,包括实施方法、采样策略、数据
收集方式、实验设计等。
这有助于评估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研究假设和问题:提出研究的主要假设和研究问题,以指导研
究的方向和目标。
4.研究变量:列出研究中所涉及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以
及可能的控制变量。
说明这些变量的选择和定义。
5.样本和受试者信息:如果涉及人体或其他生物样本,提供有关
样本来源、数量、特征以及道德审查和知情同意的相关信息。
6.数据收集工具:描述用于收集数据的工具,例如问卷、访谈指
南、实验设备等。
这有助于评估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7.数据分析方法:提供用于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的具体方法,包括
统计分析、建模方法等。
这有助于评估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8.预期的研究结果:陈述研究的主要预期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对
研究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9.项目计划和时间表:描述研究的计划和时间表,包括数据收集、
分析和研究报告的时间安排。
以上材料和数据的具体内容将根据具体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而有所不同。
在编写课题申报书时,确保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使评审委员会和资助机构能够全面评估和理解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课题申报材料4篇
课题申报材料4篇*目录课题申报材料德育先进单位申报材料:德育因校本而扎根  育人因课题而生辉乡镇中心小学课题申报材料中小学课题研究申报材料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体验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求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要学生具备有积极的心态,有强大的内在动力,他们就能自己掌握自己学习的轨迹,去主动地探究、求知。
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他们心中的巨人就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从本校实际情况看,我校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题方面的研究基础扎实,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曾经引进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也尝试过“导学案”的学习方式,研究成果丰富,成效显著,全校师生共同研究的热情高涨,科研意识强,教学设备充足。
这一切表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因此,我校在选择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时,把如何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问题放在首位,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确定“激发内在动力,唤醒心中巨人”为研究课题,科研促教,把我校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要求的现代化学校。
(二)成因分析自从我校开展以“轻负高质”为目标的高效课堂改革以来,许多老师在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成绩方面多方设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总体来说,依然有一些根本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致使教学改革处于徘徊状态,难以从深度和广度上持续发展。
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教师的思维仍局限于学业成绩提高这个表象,没有意识到学生素质能力提高这个根本,没有在如何调动学生内驱力方面下功夫,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够强大,被动学习现象仍比较普遍。
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有哪些
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有哪些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材料来支撑我们的研究。
这些材料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从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本文将就课题研究过程中常见的材料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课题研究过程中常见的材料包括了书籍和期刊。
这些书籍和期刊可能涵盖了我们所研究的领域内的各种理论和观点,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这些书籍和期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的相关背景和现状,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其次,课题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实证材料。
这些数据和材料可以来自于各种各样的调查和实验,能够为我们提供客观的事实依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和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持和论证依据。
此外,课题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
这些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可以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能够为我们提供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
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最后,课题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
这些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相关观点和态度,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这些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相关情况,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过程中常见的材料包括了书籍和期刊、统计数据和实证材料、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
这些材料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希望大家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做好研究工作,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材料汇报交流
课题研究材料汇报交流在课题研究中,材料汇报是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让课题组的成员之间交流思想,共享研究进展,互相启发和帮助。
以下是我在课题研究中收集到的一些材料,并希望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1. 文献综述: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综述。
我们发现,近年来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其中,有几篇经典的文献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帮助我们确立了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2. 实验数据: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定量数据、定性数据、图像和图表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和研究结果。
3. 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实验数据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数据处理和模型拟合,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定量的关系式,从而揭示了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4. 探索性研究和讨论:在实验之外,我们还通过调查问卷、深入访谈等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和情况,从而为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持。
5. 创新点和挑战:通过对课题研究的深入探索,我们发现一些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创新点。
这些创新点可能来自于新的理论框架、新的研究方法或新的数据来源。
同时,我们也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实验难度、数据采集的困难、数据处理的复杂性等。
6. 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最后,我们需要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解读,来说明我们的研究对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展望一下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以进一步激发大家对研究的兴趣。
综上所述,以上是我在课题研究中收集到的一些材料,并通过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希望这些材料能够为大家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并促进我们的学术交流和共同进步。
关键小事调研课题材料
关键小事调研课题材料
以下是一些关键小事调研课题的材料:
1. 食品安全:调查当地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包括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卫生和质量状况,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态度。
2. 公共卫生:研究当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包括基层医疗、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方面,以及当地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和防控情况。
3. 环境保护:调查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包括空气、水质、土壤等方面的污染情况,以及当地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和环保意识普及程度。
4. 教育资源:研究当地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学校数量、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以及当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情况。
5. 交通出行:调查当地交通状况,包括道路建设、公共交通、交通拥堵等方面,以及当地居民出行方式和出行习惯。
6. 社区服务:研究当地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包括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社区文化等方面,以及当地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
7. 消费维权:调查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情况,以及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和投诉渠道。
8. 劳动保障:研究当地劳动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覆盖率等方面,以及当地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收入状况。
以上材料仅供参考,具体调研课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调研目的进行选择和设计。
课题组成员研究学习材料
课题组成员研究学习材料课题组成员研究学习材料课题组成员研究学习材料教案设计与预习设计的区别而“预习设计”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开启他们的'智慧,发展他们的能力,从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简言之,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之案。
“导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意志”,是为“学生的学设计”。
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来。
预习设计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
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使教师由施教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预习设计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之案。
学生可以根据预习设计进行学习。
“预习设计”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
因此,“预习设计”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总之,预习设计和教案设计有着本质区别,教案设计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预习设计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
科研课题材料
科研课题材料科研课题材料是指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需要收集和使用的各种资料和物品。
这些材料对于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取得至关重要,因此在科研课题中需要认真选择、管理和使用。
常见的科研课题材料包括:1. 实验材料:这是指在实验中需要使用的各种物品和试剂,如细胞、组织、化学试剂、药物等。
这些材料的质量和纯度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认真选择和购买。
2. 实验设备:这是指在实验中需要使用的各种仪器和工具,如显微镜、分光光度计、PCR仪等。
这些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定期维护和校准。
3. 文献资料:这是指在科研中需要查阅的各种文献和资料,如学术论文、专利、书籍等。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和技术,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4. 数据分析软件:这是指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需要使用的各种软件,如Excel、SPSS、SAS等。
这些软件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准确地处理和分析数据,从而更好地得出结论。
5. 其他材料:根据不同的科研课题,可能还需要其他特殊的材料和物品,如生物样本、地理信息数据、化学原料等。
这些材料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在科研课题中,对于材料的管理和使用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规划: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对所需的材料进行认真规划和准备,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严格管理:对于实验材料和设备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3. 科学使用:在使用材料和设备时,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及时维护:对于设备和仪器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5. 记录完整:对于实验过程和结果需要及时记录和整理,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持。
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①理论学习材料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感恩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一)、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的重要性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
常怀感恩之心,从个人角度而言,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宽容广博,珍惜自己的生命,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从社会角度而言,常思回报,少索取,将使整个社会稳定、和谐,是整体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表现。
通过感恩教育可使受教育者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感恩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广大青少年。
因为现在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67亿,约占总人口的28%。
因此他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败,而且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二)、对初中生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90后的孩子,许多是四二一家庭中的一,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家庭、他人要求很高,但对自己要求很低,不懂得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不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目前的初中生中常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学生热衷于过生日到饭店请客,几个人一桌能吃掉上千元,他们只知道自己的生日,很少有人记得并关心父母的生日,(见《感恩父母调查表》中的调查分析);他们中有些学生家庭并不富裕,还互相攀比竞相购买手机、MP4等非学习必需品。
更有甚者如《中国人口报》上刊登过一篇的文章《爱不妨藏起来一些》,作者曾一相情愿地以自己的美好愿望为女儿设计锦绣前程,几乎倾尽了心血并牺牲了所有空闲时间,赶场似的带女儿去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等,当有一天她患病卧床时,13岁的女儿放学回家后却劈头盖脸地问:“为什么还不做饭?懒猪!”2、不懂得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在学校中常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学生不尊重老师的人格,辱骂老师;不服从教育,顶撞老师;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作业不认真、考试也不认真;甚至还出现学生打老师、杀老师事件。
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主要包括
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主要包括:
主件:
课题立项申请书
批准书
课题方案具体每个阶段的研究计划每个阶段的总结
过程性资料(材料与课题要具有相关度):
围绕课题的学习材料学习体会围绕课题的研究课实录或教案、说课、评课、教者自我反思、课堂评价表光盘、图片相关报道课题组成员发表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章(刊物封面、目录、文章级别、文章),获奖论文(注明级别、等次),课题组成员所写的课题小结、随笔、案例评析,课题组成员所获得的荣誉。
课题中期评估申请中期评估报告(做PPT演示文稿)阶段成果
课题结题申请书课题结题报告(PPT演示文稿)最终成果
课题整个研究过程的大事记主要成果(成果展示的形式自定)
做在平时重在实践边做边理
达到过程资料翔实,研究实践真实,研究成果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材料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得到普遍采用,并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正在呼唤大批“开拓型”、“综合型”、“创造型”人才,与此相适应,现代教育理论十分强调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竭力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教育理念。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创设情景、建立协作、进行会话和通过意义建构形成认知结构成为现代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因此,体现这些基本要素的现代教育过程必须建立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之上:即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具有“疑”、“趣”、“难”等特征的发现问题的学习情景;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探索情景;能实现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应用和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应用情景。
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整合与传输时所表现的集成性、交互性、开放性、情景性、智能性等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上述学习环境的创设,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而且提供智能化交互性的教学过程。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式,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人们对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由来已久。
就各学科课程而言,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研究人员在广泛吸收国内外教学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构建了相当数量、且在教学实践中收到积极效果的教学模式。
但是,由于受到教学技术手段的制约,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如何更好地创设能够体现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情景,即如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创建一个在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行意义建构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当前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我校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本课题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理论研究方面: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性,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一步理解。
实践研究方面:一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即研究如何将各种信息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形成学科教学资源,以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认知活动环境。
二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构建高度交互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研究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水平和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并初步形成学科教学模式或教学法。
三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教育革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因此要在文献研究中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
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前沿进展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等。
2.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众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研究是在教学中开展研究,现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
将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就教学问题在理论指导下老师进行探索、实践,并对实践的结果作出总结和反思,为继续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3.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对某一阶段教育活动过程进行简单回顾,描述今后自己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措施、实施情况及主要教学效果,对措施与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讨论,形成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的想法与建议。
研究过程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本课题研究已经顺利进行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题立项初期,这一阶段是预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历史发展,建立课题研究的实验设想,组建课题研究组织,并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集中学习有关理论,听取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撰写研究方案。
同时课题组成员学习和掌握有关信息技术。
第二阶段是制定研究方案至今,这一阶段是探索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是包括定期开展研讨活动——研究组成员理论培训、开设研究课、观摩课,按行动研究的要求,认真反思得失,形成系列化的研究课案例,在此基础上总结在各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组机构课题研究计划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加以有机整合,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地区、许多单位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试验性探索,并已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效果,其中有些效果还相当突出,很令人鼓舞。
我们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这一课题在我校立项以来,课题按研究方案正常开展工作。
本学年,课题研究将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1.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培训。
2.对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培训,其中重点是网页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化教案设计培训。
3.课题组开展专题性教学观摩活动。
4.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的认知工具、情感的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综合地应用到课程实施过程中,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二、研究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派认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的经验各不相同,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构建的,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三、研究工作1.建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专题网页。
2.各学科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
3.采取行动研究,完成两轮对某一问题的教学研究工作,撰写反思报告。
4.积极撰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相关研究论文,参加论文评比活动。
5.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使用的多媒体素材、课题研究资料(研究成果、教学案例等装订成册)。
6.针对评估中出现的问题,调整研究方案,制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进度第一阶段:(2007年4月至5月)确立并巩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现有的学校——班级为主渠道的教学形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占主导地位。
由于这种形式的教育以集中教学为特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这种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既是对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限制,也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提供了方便条件。
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集成性、可控性、开放性等多元化的处理优势,创建符合实际的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对现有班级授课起到扬长避短的效果,课题组成员仍然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进行研究: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示,丰富教学资源,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运动。
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图形、图像或动画等手段,以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讲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综合运动,在创设教学情景、使教学信息结构、教学信息传输途径等方面做到多样化,切实发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和媒体辅助的作用,并带动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初步形成了“设疑激趣——讨论探索——意义建构”等三个环节构成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并得到坚持。
设疑激趣: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选择既贴近生活而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产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讨论探索:进一步挖掘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所具有的深化问题情景的表现手法,多视角地为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创设可供引发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情景,为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过程提供保障。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以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意义建构: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的对媒体信息进行的编辑与再现功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再加工,如对微观过程放大、对宏观场景小、对瞬间过程定格等处理,针对在探索过程中确立的有关事物表象的认识,两次通过合作交流,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良好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内心体验的基础上,感知事物,通过归纳、演绎、比较、抽象等思维方式,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
“设疑激趣——讨论探索——意义建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促进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而且带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更促进了教学过程信息交流、认知方式的多元化。
第二阶段:(2007年6月至7月)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与现代网络技术条件下的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网络化教学的思路。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网络社会正逐步形成并趋向成熟,并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深刻的影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成为摆在每个社会成员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为此现代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网络化的课堂教学可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课题研究过程中,全体成员充分认识到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所具有重要作用,并积极开展探索,寻找开展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程序,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友好、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优良的个别化、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
形成了初步的“创设情境——搜寻信息——意义建构”的自主学习的网络化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即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