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楷书特征及写法

合集下载

分析欧阳询的楷书字体特点是什么

分析欧阳询的楷书字体特点是什么
在隋朝,欧阳询的书法就已经非常出名,唐朝时期,更是炉火纯青,但是欧阳询依旧精益求 精,活到老,学到老,这种精神很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
他所创造的“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对于书法这一块有独到的见解,对后世的书法著作都有一定 的启示作用。他的八诀主要讲了怎么落笔,是练书法的人所追求的境界。
据说有一次,欧阳询在外面游玩,看到了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一块石碑,看了一会觉得也就 这样,于是就离开了,可是走了百步元的时候又想了想,索靖是有名的书法大家,那么这其中 一定有独特的特色和风格。于是又反覆地观看临摹了几遍,这才发现了其中比较值得深究的地 方,于是欧阳询竟然在石碑旁摸索了三天三夜之后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髓,也就是欧 阳询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让他书法的水平日益提高,最后成就了一大书法名家。
当然他的字除了运用手指间的力量,还力求用笔,严格控制笔画中段的力度,就说简单的一 横,中断用笔饱满;还有一些字的主笔则讲究向外延展,以显现字的紧密,尤其是在写右半边的 竖画时,常常会有向上的夸张延伸。欧阳询用笔的这些特有的章法显示了他非同于常人的胆 魄。
欧阳询还创立了“八诀”,为人们很好的诠释了他对书法的独特见地。有唐人评价其八诀将笔法运 用到了极致,完美的展现了力道的险绝
欧阳询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分别是南朝陈,隋和唐朝,当然隋朝已经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了,所以欧阳询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为国效力。
欧阳询的一生担任过许多的官职,都是一些关于礼仪或文书编撰类的,这也就证明了他在文学 书法方面的造诣。如果你认为担任一个文职只要有学识你就错了,还得字写得好啊,如果你字 写的别人都不认识,那么你编撰的书也就没有作用。
那么欧阳询九成宫所写的这个九成宫又是什么呢?九成宫其实是隋文帝避暑的地方,寓意有九 层,在唐朝时期,曾经被改成万年宫,是历代皇帝避暑的好地方。但是这个九成宫却是统治者 在压榨百姓的基础上建造而成的。现在这个九成宫在陕西境内,已经成了旅游区。

字的欧体楷书写法

字的欧体楷书写法

字的欧体楷书写法
欧体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结构严谨,笔画有力,是书法中的一种重要风格。

以下是“字”的欧体楷书写法:
1. 上部分:字的上部分是一个宝盖头,其形状类似于一个倒三角形。

在书写时,要注意保持宝盖头的中心对称,以及其与下面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2. 下部分:字的下部分是一个“子”字,其形状类似于一个侧立的三角形。

在书写时,要注意保持其左右对称,以及其与上面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总之,欧体楷书在书写时需要保持结构严谨,笔画有力,同时要注意整体的比例和协调性。

欧楷笔法特点

欧楷笔法特点

欧楷笔法特点
欧楷笔法特点
欧楷字体是一种常用的书法字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将从字体结构、笔画特点、书写技巧等方面介绍欧楷笔法的特点。

一、字体结构
欧楷字体是一种规整、工整、流畅的书法字体,其结构严谨,线条流畅。

它主要由直线和弧线组成,直线与弧线相互交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二、笔画特点
1. 竖钩:欧楷字体中的竖钩呈弯曲状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2. 横勾:横勾在欧楷字体中也十分常见,它与竖钩相互呼应,使得整个字形更加完美。

3. 点画:欧楷字体中的点画比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点画的大小和位
置。

4. 首尾相连:欧楷字体中的笔画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连笔
方式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可以提高书写速度和准确度。

5. 顿抑:欧楷字体中的顿抑比较明显,它可以使得字形更加生动、灵活。

三、书写技巧
1. 用力均匀:欧楷字体的笔画比较细,所以在书写时要用力均匀,不
要出现虚浮或过重的情况。

2. 线条流畅:欧楷字体的线条流畅,要注意笔画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

3. 坚持练习:欧楷笔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练,只有坚持不懈地练
习才能掌握其特点和技巧。

4. 注意观察:在学习欧楷笔法时,要多观察大师作品,注意其结构、
笔画特点等方面。

总之,欧楷笔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书法字体,它具有严谨、工整、流
畅等特点。

在学习和书写时,需要注意其结构、笔画特点以及书写技巧等方面。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磨练才能真正掌握欧楷笔法的精髓。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韩永兵(1112528)26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韩永兵(1112528)26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楷书经魏晋六朝的不断演变,法度已臻成熟,体势亦趋完备,气骨刚健、端庄平正的优美楷书为世人立极,以晋人之理而立法,从而表现出一种理性的时代风格;另一方面在草书的书写上,特别是狂草(大草),于理法中溶入性情,以类乎于颠狂的即兴创作,从而又表现出一种极其浪漫的风格。

在规矩法度森严的楷书中当首推欧阳洵的楷法,其骨力的刚健、笔法的精到、结构的森严,堪为后人立法,历代书家,莫不受其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唐人楷法,作为学书的基础,迄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试从三方面来介绍欧书的艺术风格。

欧阳询生平欧阳询,字信本,历太子率更令,故世称欧阳率更,又因封爵为“勃海县男”,人呼之为“渤海”、“欧阳勃海”。

欧氏祖籍潭州临湘(湖南),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享年85岁(公元557~641年)。

欧阳询出身世家望族,自幼敏悟过人,博贯经史。

作为书家,欧阳询孜孜求学,博采众家之长,且不拘泥于先人,他以破胆夺气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世人以欧体相称,其时书名远播域外,高丽亦曾遣使求书。

欧阳询书法“戈戟森然”之笔势,主要受北派书风影响,但又兼容南方“秀骨清相”之气象。

入唐以后,渐臻佳境。

“欧体”书承“王书”,都“风神严于智永(张怀灌语),于是,它与“虞(世南)体”之圆滑,“褚(遂良)体”之流动与薛(稷)体之瘦硬而被世人称之谓“初唐四大家”。

“欧体”的艺术特色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故历代诸家,无不取法唐人。

“欧体”有戈戟森然之险劲,又不失精妙之秀骨清相,为后人楷法之师宗,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妙。

对于欧阳询书艺特点之评说,历来众说纷纭。

《新唐书欧传》:“欧初效王书,后险劲过之,固自名其体。

”张怀灌《书断》:“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杨士奇《东里全集》:“询书虽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地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楷书经魏晋六朝地不断演变,法度已臻成熟,体势亦趋完备,气骨刚健、端庄平正地优美楷书为世人立极,以晋人之理而立法,从而表现出一种理性地时代风格;另一方面在草书地书写上,特别是狂草(大草),于理法中溶入性情,以类乎于颠狂地即兴创作,从而又表现出一种极其浪漫地风格.在规矩法度森严地楷书中当首推欧阳洵地楷法,其骨力地刚健、笔法地精到、结构地森严,堪为后人立法,历代书家,莫不受其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唐人楷法,作为学书地基础,迄今仍具有十分重要地作用.下面我们试从三方面来介绍欧书地艺术风格.欧阳询生平欧阳询,字信本,历太子率更令,故世称欧阳率更,又因封爵为“勃海县男”,人呼之为“渤海”、“欧阳勃海”.欧氏祖籍潭州临湘(湖南),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享年岁(公元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阳询出身世家望族,自幼敏悟过人,博贯经史.作为书家,欧阳询孜孜求学,博采众家之长,且不拘泥于先人,他以破胆夺气地个性,创出自己地独特风格,世人以欧体相称,其时书名远播域外,高丽亦曾遣使求书.欧阳询书法“戈戟森然”之笔势,主要受北派书风影响,但又兼容南方“秀骨清相”之气象.入唐以后,渐臻佳境.“欧体”书承“王书”,都“风神严于智永(张怀灌语),于是,它与“虞(世南)体”之圆滑,“褚(遂良)体”之流动与薛(稷)体之瘦硬而被世人称之谓“初唐四大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地艺术特色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故历代诸家,无不取法唐人.“欧体”有戈戟森然之险劲,又不失精妙之秀骨清相,为后人楷法之师宗,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对于欧阳询书艺特点之评说,历来众说纷纭.《新唐书欧传》:“欧初效王书,后险劲过之,固自名其体.”张怀灌《书断》:“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杨士奇《东里全集》:“询书虽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跋醴泉铭》:“欧书以圆笔为性情,而以方整之笔为形貌,其淳古处乃直根抵篆隶.”苏轼:“欧阳率更书,妍弩拔群,尤工于小楷,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余观其书,劲险刻厉,正称高貌耳.”上述评家,对欧字笔力之险劲,结体之严整,可谓“共识”,而东坡“劲险刻厉”四字,实为精要之概括.欧阳洵楷书刻碑举要:、《欧阳询书兰亭记》唐太宗贞观二年立,岁书.、《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也名《化度寺碑》)贞观五年立,岁书.、《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四月立.岁书.、《虞恭公温彦博碑》贞观十一年十月立.岁书.、《皇甫诞碑》,此碑作于贞观年间,具体年限不详.究其如入化境之书风推测,一般认为是欧阳询晚期之作.欧字地书写笔法不善学欧字者,往往失之过猛“剑拔弩张,方棱出角),原因是只知其“方”而不知其“圆”.所谓“不方不圆,亦方亦圆”,乃指欧字方圆兼容之特点.就用笔而言,自古有方圆之说,所谓“圆”则强调中锋运笔,得其骨力;“方”则运用侧锋取妍,求得精神.圆笔中锋源于“篆法”,方笔侧锋源于“隶法”.各种书法,除篆书这外,隶、楷、行、草诸体都离不开侧锋用笔.实践证明,书写楷、行、草诸体,要达到笔笔中锋是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地.正如姜夔《续书谱》中所说:“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正锋(中锋)与侧锋,构成了笔法中既对立又统一地一对矛盾,用笔时两者都不可偏废,当以正锋为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兼用侧锋隶法,其特征表现为点画起笔、收笔、波撇、转折、钩趯之处常现棱角或露锋.故其透出一种竣利沉着、骨气雄强、斩钉截铁地明快风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楷法主要笔法简介如下.一、折法折以成方,是欧体地主要笔法.“折”又分为右折和左折两种.(一)右折、引笔右行,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画地右上角,以笔不离纸为度.、然后迅速翻笔,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将锋由阴面翻到阳面.、然后顺势朝右下作点,稍一挫动笔锋(调锋后)再引笔下行(例图).右折称之为“提翻法”.此法较难,初学者可分两步练习:第一步先练横画收笔之提和竖画发笔之顿;第二步再练提翻时地暗圈动作.难就难在作暗圈须“笔不离纸”,其实这种动作无非是在转折时将两笔吻合得自然些罢了.折法宜干净明利,竣快爽捷,提翻动作要轻捷.如提得太高,超出画外,翻笔后即形成“扛肩”;如不到翻就向下作斜横落点即形成“塌角”;如提翻时犹豫不决,墨迹即渗透外画外而形成“鹤膝”.这是右折时常见地误笔(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左折、引笔向下,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竖地左下角,以不离纸为度.、然后迅速侧势一翻,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翻笔后顺势朝右下切入作点,点后逐步顿挫笔锋向右上挑出(例图).二、侧法“侧法”即是点法.称之为“侧”,实际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笔画形态上呈斜伏状,点以斜势居多,斜则多姿;二是作点时皆顺势落笔,尖锋入纸,以侧取势,十分便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点”法要重,笔力要深入沉着,其势如“高峰坠石”.“点”法化势:凡露锋之点,起笔时用尖锋入纸,顺势落笔;方笔之点,即用逆势切入,收笔出锋方向,应与下一笔点画地起笔相呼应,则自然盼顾有情,血脉相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点”法化势举例如下:半蚁点、蝌蚪点、粟子点、直三角、横三角、杏仁点、悬胆点、打点、柳叶点、曾头点、反捺点、直波点、三开点、悬珠点、三往一复点等(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勒法所谓“勒法”,即横画地写法.“勒”有欲行不行,意存所顾,强抑力刺,愈收愈紧地意思.故写横画时,不宜顺锋平过,用笔轻滑则意思浅薄.写横画时要注意三个方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势欲平而画欲曲楷法虽以“画平竖直”四字为律,但决不是平直机械地排列,而是一种动态地平衡.横之平,指势而言,有了轻重、粗细、曲直地变化,不但能够产生笔力,还可以产生韵律、点画就会生动起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大法“画如长锥界石”.可以设想,锥在石面上要划出痕迹,锥尖势必与石面形成一种对抗地力,而锥尖深入石面后又十分艰涩地用力划过去,这就很形象地比喻写横画时“勒”地意思.所以,写横画时要锋先笔后,逆势涩进,令笔画丰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凡横画重叠时要富有变化、笔形变.包括长短、肥瘦、仰覆、起止处地方圆藏露以及用墨处地浓淡枯润等,特别是发笔处变化最大.、角度大.或平,或斜向右上,或斜向右下.几种常见横画地具体写法:()平画.逆势切入,调锋后铺毫提运,逆势涩行,至收笔时,将锋略提至右上角,然后向右下顿一顿,再反揭回锋收笔.所谓落笔时取“逆势”,即笔锋在离纸面不远处“空中作势”,也可用尖锋轻触纸面逆入.欧体多用“切入平出”法(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平画要注意其势上平,首尾俱低,中段略细,宜丰实而不可空怯.这种笔常为一字主画. ()露锋短画.尖锋入纸,顺势落笔后着力右行,力量偏于上侧,至收笔时轻提、轻顿,疾收.(例图).写露锋短画,发笔要尖,收笔要圆.这种笔画常为一字之次画.()仰势和覆势.仰势用笔用露锋短画,只是画势微曲,有上仰之意;覆势同平画用笔,只是画势微曲,有下俯之态(例图).四、努法“努法”即竖画地写法.“努”有用力之意.“谓作直画必笔管逆向上,笔尖亦逆向上,平锋着纸(即斜横落点后中锋运笔),尽力下行.有引弩两端皆逆之势(即发笔时逆入,收笔时上缩,画地中段绷得紧紧地,故名努也.”(包世臣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几种常用竖画地具体写法:(一)垂露轻锋逆上即将锋略提至竖地左上角,然后迅速向右下方切入作一斜横落点,调锋提运,着力向下,至收笔时将锋向上略提,然后向下顿两顿,再向右上或左上回收(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悬针发笔同垂露,至收笔时以腕带动笔尖,微微上下挫动笔锋,边走边提,由中抽出后迅速于空中作收势.关键是出锋收笔用劲得当,令竖画饱满尖锐,而切忌“针尖”细长(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曲头此画发笔尖锋入纸,顺势落笔,至收笔时轻提、轻顿、疾收,书写起来有便捷爽利之势.在楷书“尖按法”中运用(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向背此两竖相对之法.所谓“背”,即两竖势微弯,如两人背向而立,欧楷喜用此法而少用向势(例图).向势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掠、喙法“掠”即长撇地写法,“喙”即短撇地写法.“掠”字形象地比喻写长撇时末锋飞起之笔法,有如妇女梳长发之态,而“喙”则形容写短撇地动作如禽鸟啄食一样迅疾,且短小、锐利、饱满地笔形亦像鸟喙,有双重意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长撇,可用“努”法向左下斜行;出锋时,势微曲而力匀.“掠”法当地腕送,决不可以指头挑剔,而作虚尖斜拂.写短撇时用逆势切入后,稍一顿挫,即向左下斜出,以轻捷劲利为胜(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策法“策法”就是挑法.谓之“策”,因为好比用马鞭子策马一样,发力于执鞭处,得力在鞭稍处,这十分形象地比喻挑法地发笔和收笔地动作,力量要聚在收笔地锋尖处.起笔时,笔肚着纸,侧锋斜铺,然后转中锋于空中暗收(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七、趯法“趯法”即钩法.“趯”含有跳跃之意,是书法用笔中地重要笔法,也是写欧字最难掌握地笔法.其难在钩多有棱角,书写时要充分利用侧锋,在蹲锋同时须运腕得当,即出钩前笔杆微倾(倾倒地方向与运笔地方向相反),笔毫铺开(用力不匀称,一般借力于钩之外侧),而笔身仍保持斜挺之状——这是关键之关键.有地学者在理论上虽有所悟,但在书写时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应题就在于笔力不够,未能做到笔身挺而笔毫斜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几种常见地钩法:(一)直侧锋钩轻锋逆入,如作竖画切入作斜横落点,稍一调锋后即将笔杆倒向右侧,使笔毫斜铺展开,引笔下行,同时笔杆渐向右上方欹侧,至出钩时借力在毫外侧,轻轻向下快速一顿(即蹲锋),并运腕力向左前方猝然趯起,钩法自然尖锐饱满(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心钩、戈钩、浮鹅钩这三种钩地运腕方法类似,均为右钩,且比直钩易于掌握.关键是发笔时手腕皆微左仰,笔管微右倾,取其侧势,而出锋时手腕均需向右侧微微翻动(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平钩平钩地关键在于掌握右折法(详见折法),行笔至折角处,翻笔作暗圈后朝右下点,再微微挫动笔锋,得势后方可向左下钩出,出钩方向当与下笔相呼应(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八、磔法所谓“磔法”,即捺法,是书法用笔中地主要笔画.捺法势宜开张,一波三折(起笔向右上为一折,中驻向右下为二折,末笔平出为三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平捺(例图).“道”、“之”等字用之.、侧捺(例图).“文”、“是”等字用之.一字中有数捺,则以合代开,敛其捺脚,不可多捺,如“途”、“森”等字.。

欧楷结构特点

欧楷结构特点

结构特点:以斜取势,左收右放。

一般来讲,有斜钩的字都取斜势,以体现欧字的险绝,横要密切配合,要较大幅度的扛肩往右上斜。

有斜钩的字,斜钩大多为主笔;是主笔,它就是主导,它就是领袖,它就是精神所在,它就要伸展、要突出,突出它的存在,突出它的力量;那末,其余笔画只能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收敛起来、团结起来(中宫收紧)跟着主笔走。

写法剖析:1、笔顺为先撇后横。

2、撇为钩撇,不能长,也不能太斜,要立着点,有点像竖但有点弯、有点左斜。

起笔是露锋起笔,头往左歪;这歪头不可忽视,能显示此笔有点弯,主要的是显示它的美。

起笔不能高,在横向中线上面一些即可,在中线上面的部分大约占整笔长度的四分之一还弱。

这起笔位置很重要,它告诉我们,在写斜钩前的部件应置于全字的中下方。

此部件要是往上放,一会斜钩要高高在上就没位置了。

这个撇钩不能大、不能长,起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跪笔弹锋,一种像写垂露用回锋的办法。

此处像第二种。

3、横勿长,扛肩斜度较大。

此处用的是左尖横。

注意它和钩撇的衔接位置,横不能埋没了钩撇的歪头,要让歪头露出来,美的部分露出来。

4、注意横折弯钩的大小和角度。

按里面不大的空间比例来说,它不应该太小,我们往往将它写小了特别是写窄了。

它的形态是,右肩使劲往右上顶,竖钩使劲往(左)里扣。

所以横不粗,斜度不小(斜度不能小于上横),提笔折肩高;竖钩往左斜的程度甚至稍大于左钩撇的斜度。

最后的位置是,折肩上顶横向中线,右靠纵向中线,钩下与撇钩齐。

当然第一笔钩撇上下左右的位置要准。

5、到了该字的老大——斜钩。

它要高起,即要在横上方较高的位置起笔,让它出头多;还要往左起,具体位置在中线左侧起笔。

否则,它伸不长,躺不下。

起笔要顿笔,调锋下行,挨着折肩盯着右下角伸展,挑钩内圆外方,出锋的大方向是向上的(也许稍偏右)。

究竟斜钩要多长,具体没法说,总之看着要协调、要美。

6、撇不要长,不宜太靠下,看好它的角度。

起笔位置在中线上面一点。

7、点是撇点,不宜虚弱,要劲健,锋指横右端。

欧体楷书竖的写法

欧体楷书竖的写法

欧体楷书竖的写法
欧体楷书是指以欧阳询为代表的一种楷书字体写法。

欧体楷书里的竖画,主要有这2种:悬针竖和垂露竖。

具体写法分别如下:
一、悬针竖:
就个人经验来讲,悬针竖的笔法相对更为简单,所以就先讲悬针竖:顾名思义,悬针竖收笔匀称尖锐,看起来就像是一根针尖朝下悬挂的钢针。

起笔时,可以采用逆锋(藏锋)或露锋的方式。

然后将笔调成中锋,并始终保持中锋行笔。

行笔过程中,笔画应保持粗细均匀。

行笔至末端时,缓慢提起笔锋,使得笔画粗细有所变化,但不急躁。

最后,提笔出锋,形成尖锐的线条,悬针竖的收笔要出尖,宜正。

注意提笔要平缓。

二、垂露竖:
起笔时,通常采用逆锋入笔的方式。

向右下稍顿,并利
用侧锋稍向下拖带。

随后,将笔调成中锋,并保持中锋状态直至末端。

在末端,笔画逐渐加重,同时注意线条的变化不宜过快。

最后,提笔至左上方的适当位置,并向右下切笔(即顿笔,通过顿笔使竖画末端看起来饱满,如同欲滴的露珠)。

完成上述步骤后,逆时针捻动笔管,并向上收笔。

综合来看垂露竖起笔和行笔跟悬针竖一样。

关键是收笔,行笔至末尾时,顿笔后往左(或右)回锋收笔。

这两种竖画各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悬针竖常用于字的末笔,而垂露竖则可以用于其他情况。

欧楷特征及用笔方法

欧楷特征及用笔方法

欧楷特征及用笔方法欧楷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2. 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

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3. 横法:欧字平衡顿挫小,力量内敛。

起笔逆锋入纸,略向左折,使其呈方头,厚重顿实,向右中锋行笔,左低右高,至收尾处要有顿笔回锋的动作。

4. 竖法:欧体竖分为垂露竖和悬针竖。

其中垂露竖写法:笔锋先由下向上逆行,然后顿笔成方,中锋行笔至末端稍顿轻轻向上回锋收笔。

欧体的垂露竖要写得直而神峻。

5. 撇法:撇,又称“掠”。

6. 捺法:欧体楷书中的捺如金刀,捺脚肥厚饱满,沉稳劲健、富有力度、气势磅礴。

7. 钩法:欧体钩画短促含蓄、饱满有力。

写法即运笔至下端稍驻停顿,蓄势向左上方快速出锋,应钩小而丰满,内圆而外方,颇含隶味。

8. 折法:欧体的折画多用提笔断开,再重新起笔写新的一笔。

9. 挑法:挑法有平挑、提手挑、斜挑。

用笔方法方面,欧字的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

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

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

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

其它如竖画的收笔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

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

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

如需更多关于欧楷的学习资源及知识介绍等可登陆相关论坛或平台进行查阅和咨询。

欧体楷书特点概括

欧体楷书特点概括

欧体楷书特点概括欧体楷书是一种融合了欧洲写字艺术风格和中国传统楷书的书法形式。

它的特点包括字形精细、线条流畅、构图匀整、富有立体感等。

本文将从笔画、结构、审美特点以及应用方面对欧体楷书进行更详细的探讨。

一、笔画特点欧体楷书的笔画更为细腻,体现出欧洲书法细腻的风格。

在书写中,常常出现细节把握得非常精细的情况,比如钩、折、拐等弯曲的部分都会更加有力度,线条也会更加流畅、丰满。

笔画的描绘更注重力度的变化,有时是像欧洲字体一样粗重,有时则是如同中国书法的潇洒自然,加入了欧洲书法的优美风格。

二、结构特点欧体楷书的结构更加对称匀整,符合欧洲书法的布局美学。

笔画之间的比例与位置非常严谨,整个字体具有优美的对称性,表现出欧式对立的审美感。

在这种结构美学下,字的大小、粗细、空间间距以及布局都在控制範围之内,不论单个字或是整个篇章,都能够展现出绝妙的平衡感。

三、审美特点欧体楷书饱含着丰富的艺术感触,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它的审美理念讲究精致和自然,同时加入了欧洲书法的优美风格,因此具有更多颜色和层次的感官魅力。

在别具一格的抒情、感性和逻辑运算等方面进一步印证了其独特的审美特色,也给人们带去了更多的心灵启迪和愉悦的感受。

四、应用方面作为一种新型书法形式,欧体楷书在应用方面也具有广泛的潜力。

它融合了多元元素,不仅可以应用于纸艺、版画、陶瓷、建筑等环境出装修的设计,也可以走向网络文化与新媒体艺术,成为一种全新的时尚艺术风格。

而且在广告、品牌和宣传方面,欧体楷书也为提高商业产品价值和形象的传达效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总之,欧体楷书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元素,抵达了艺术与技术的交汇处,成为书法领域的新星。

其华丽的线条,流畅的组合,优雅的结构,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都让我们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是经典传统与现代风貌的完美融合。

它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生活,也可让人们得到视觉享受和灵魂上的满足。

欧楷笔法解析

欧楷笔法解析

欧楷笔法解析什么是欧楷笔法欧楷笔法是一种书法技法,源于中国古代的楷书,经过欧洲艺术家的探索和发展而形成的独特风格。

它是东西方书法艺术的融合,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欧楷笔法的特点欧楷笔法在传统的楷书基础上,加入了欧洲绘画和书法的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

它的特点包括:1.线条变化丰富:欧楷笔法注重线条的变化和丰富性,通过线条的粗细、明暗等变化来表现字体的美感。

2.造型独特:欧楷笔法不拘泥于传统的楷书形式,注重个性化的造型和构图,使得字体更具有艺术感和创意性。

3.色彩运用多样:欧楷笔法常常运用多种颜色,通过色彩的变化和运用来增强字体的艺术感,使得作品更加绚丽多彩。

4.结构稳定:欧楷笔法注重字体的整体结构和比例,保持传统楷书的稳定性,避免夸张和失真。

5.注重空间感:欧楷笔法注重营造艺术作品的空间感,使得作品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欧楷笔法的应用欧楷笔法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和设计领域。

它的独特风格和丰富表现力使得它成为艺术家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书法艺术欧楷笔法在书法艺术中被广泛运用。

艺术家们通过欧楷笔法的线条变化和造型特点,创作出独具个性和艺术感的书法作品。

这些作品常常在字体的结构、笔画的变化和色彩的运用上有所突破,使得传统楷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美感。

设计领域欧楷笔法在设计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的独特风格和丰富表现力使得它成为设计师们表达想法和创意的一种重要方式。

无论是在标志设计、包装设计还是海报设计中,欧楷笔法都可以为作品增添一种艺术的氛围和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观众的眼球。

如何学习欧楷笔法要学习欧楷笔法,有一些基本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帮助你掌握这种技法。

1. 学习传统楷书了解传统楷书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是学习欧楷笔法的基础。

传统楷书是欧楷笔法的出发点和基石,掌握传统楷书的基本技法和规律,可以为学习欧楷笔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研究欧洲绘画和书法了解欧洲绘画和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特色,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欧楷笔法的来源和演变过程。

欧体楷书的特点

欧体楷书的特点

欧体楷书的特点学习欧体楷书就必须了解。

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钩、折这八种基本笔画构成,不同的是各家书体在其点画形态和结构布局上吸取了前人书法的长处,经过长期研究探索,创造出独特风格,形成其体势特点。

学习欧书须先仔细观察,认识欧体《九成宫醴泉铭》的特点,才能入体。

再经过一段时期的临摩,培养手眼一致,才能真正学好,纵观欧书《九成宫醴泉铭》字帖全文,我们感到欧书字形有其独特的特征。

(1)欧字字形又窄又长,如门字框左右两竖画腰部向里收束,称为“内撅法”,使字形变方为窄。

由于字写得窄,字影就显得长了。

(2)欧字稳,如昆、暑等字无不写成上窄下宽或上小下大。

这样写重心平稳,所以欧字不不管是方形还是长方形,个个都稳如泰山。

(3)欧字结体大都向右扩展,如高,德、养等字。

把这些字放在米字格内,则清楚地看出每个字的重心都偏在中心左边,以让出右边。

同时这些字的横画比其它字更向右上方斜。

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竖中线,则发现这些字左右笔势、比重仍能相等。

欧体楷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点画、用笔和结体三方面。

1、点画特征。

学习书法首先要学好基本点画。

掌握某一家书法点四的形态变化,又是学好某一家字体的关键。

所以,先按照八种基本点画去熟练熟记,也就基本上掌握了欧体的特征了。

横画:欧书的横画一般多用方切起笔,但是欧书的方笔不像北魏《始平公造像》有过方的棱角,也不同于颜体圆头起笔。

写法的区别是逆锋起笔后,颜体转锋向下落笔,而欧体则是折锋直下(或斜下),截成方头。

收笔也不一样,颜体用重顿垂尾的笔法,而欧书顿笔回锋的幅度较小。

横画的形状,欧书多作上仰的扁担形,而颜书大多由重到轻,笔画越来越细。

捺画:欧书的撩大多是由细到粗,至捺出点时顿笔,然后逐渐提笔平出,力送锋尖写成方切的三角形捺脚。

以平捺为例:颜书起笔处多向下有个曲头,中段向下曲度较大,出捺时捺底是圆弧状,捺尖微向下出锋,而欧书则是笔势平直,介于魏颜之间,特剧是捺脚顿笔处魏书意味更浓。

欧体楷书的特点

欧体楷书的特点

欧体楷书的特点
欧体楷书是书法家欧阳询所创的楷书字体,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端庄稳健:欧体楷书以端庄稳健为主要特点,其字形偏于方正,重心稳定,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2. 清秀俊逸:欧体楷书笔画细腻,线条流畅,简洁明快,具有清秀俊逸之美。

3. 严谨工整:欧体楷书笔画讲究,结构严谨,笔画的布置和排列都十分规整,给人以整齐有序之感。

4. 劲挺有力:欧体楷书点画劲挺,笔力凝聚,力透纸背,表现出强烈的力度感。

5. 富有变化:虽然欧体楷书整体风格端庄稳健,但在笔画的变化上非常丰富,如点画的形态变化、折笔的角度变化等。

总之,欧体楷书以其端庄稳健、清秀俊逸、严谨工整、劲挺有力、富有变化等特点在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学习楷书的重要范本之一。

欧体楷书特征及写法讲解

欧体楷书特征及写法讲解

欧阳询善正书、行书。尤其 正书,对后世影响较大。笔力刚劲, 笔画方润,给人爽利精神之感觉, 被誉为“欧体”。其楷书代表作主要 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 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 等等。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 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文,欧 阳询书。碑立于唐贞观五年 (公元631年),楷书35行, 行书33字。原石久佚。
章法
章法是整幅字的编排布局的方法。是书 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是线条 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 构图美。欧体楷书章法并不复杂,其主要形 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斗方 册页、手卷、条屏等。一幅完整的作品无论 采用何种形式,何种字体,它包括正文、落 款、印章三个部分。章法是一幅作品的灵魂 。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结字法
2019/6/9
结字法是一个字的点画安排与形势布置的 方法。结字又叫间架结构。书法初学者字写 不好绝大多数问题是出在结字上,结字不好, 根本原因是没有深刻理解结字的基本规律并 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检查个人的书写。结字 无非是如何处理好字的变化与和谐关系。经 过一段时间训练,把结字处理得工整美观不 太难,结字有韵味、耐看却难。
印章有朱文、白文和朱、白相间三种视具体情况使用。如
横披、手卷、匾额、榜书等,可盖在署名的左边。一般用 朱、白两枚姓名章,加起首章。 名章大小要与款字相协调,印不能与款字等同,约占款字 的三分之二至二分之一为宜。 2、闲章 主要起衬托、装饰作用。内容多为警句、格言、成语、诗 句,主要表达书者的情怀的感受。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起首章。多为长方形、椭圆形、圆形。一般盖在作品 第一行第一、第二字之间的右侧。 (2)压角章。多为斋馆和籍贯的方形章,或用腰圆形和扁 方形章。绘画多盖在左下角,书法多盖在右下角,起到稳 定重心的作用。 (3)腰章。竖幅尺幅比较长,可盖在第一行一半偏下。

欧阳询的楷书特点

欧阳询的楷书特点

欧阳询的楷书特点
欧阳询的楷书特点
欧阳询(825-872年)是宋代文学家,也是宋代楷书书法家,他的楷书书法以婉约、流畅、稳健而突出,具有浓郁的宋代现实主义特色,流传古今,得到后代赞赏。

欧阳询的楷书有如下特点:
一、字体优美婉约,笔触流畅。

欧阳询的楷书字体优美婉约,笔触流畅,挥洒自如,具有宋代古朴、清淡、流畅之风,这是他把正等宋体弯转、改变而形成的楷书新样。

二、笔划稳健清晰,结构严谨有序。

欧阳询的楷书挥洒自如,构思精湛,笔划稳健清晰,结构严谨有序,笔势大方,按章叠句,艺术上给人以一定的风格,使其表达的意思更为震撼人心。

三、质地楚楚动人。

欧阳询的楷书文笔楚楚动人,苍劲有力,挥洒自如,具有浓郁的宋代现实主义特色。

他的楷书有着淡淡的意境,说话从容不迫,清新脱俗,表达的意思非常深刻。

四、阐释深厚平实。

欧阳询的楷书与他的文学作品融为一体,既能表达出其对诗文的真情实感,又能通过字迹表达出他的思想感悟,其书法深厚平实,也把古人书法表达思想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 1 -。

欧阳询楷书三十六法

欧阳询楷书三十六法

欧阳询楷书三十六法
欧阳询楷书三十六法是北宋末期文学家欧阳询根据传统楷书的规律,将其分成了三十六种形式,由此形成的新楷体,又称“欧阳询楷书”。

欧阳询楷书三十六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欧阳询楷书以尖锐清晰的线条表达,将楷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所以欧阳询楷书也被称为“利器楷书”。

2、欧阳询楷书以端庄、大方、稳重的笔法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书写更加凝练、精致、雅致。

3、欧阳询楷书唯美而不失其秩序,以抒情的姿态表达出楷书的优雅与大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4、欧阳询楷书的笔画简单明快,条理清晰,能够很好地将字迹表现得流畅而又生动,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欧阳询的楷书结构与笔法有哪些特点?

欧阳询的楷书结构与笔法有哪些特点?

欧阳询的楷书结构与笔法有哪些特点?欧阳询(公元557—641年)是初唐著名楷书家,《旧唐书》说:“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咸以为楷模焉。

”他还在翰林院教过书法,当过太子率更令,故人称欧阳率更,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欧书瘦硬,法度森严,笔力险劲,有“金刚瞋目,力士挥拳”的称誉。

但也有人批评说:“伤于清雅”,这是由于结体严密,骨力很足,缺少自然飘逸的气息。

他的楷书有《皇甫诞碑》、《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等。

1.欧字结构欧书结体态势纵长,点画安排严密,稍写不当,不是失去点画间的呼应,就是破坏整体的方正平衡,甚至影响重心稳定。

如“宫”、“抗”、“下”三字(图48)。

欧字的宝盖往往左紧右抒,但却恰到好处;如临写时稍稍延长,就破坏了结构的严紧。

“抗”字是左右结构,为了改变平正呆板,欧字把抛钩改变弧度,斜下出去;但临写时把它过分强调,结构就散了。

“下”字下一点,紧贴横竖画直角当中;如往下移,结构就散了,重心也不稳定了。

结构性的上下、左右比例摆不妥当,也破坏了欧字结体。

如“峥(崢)”“珠”、“饮(飲)”等字(图49)。

“崢”字的山旁短,“爭”字主体长,故要靠上,“山”字中间画与“爭”字始笔同平。

如果往下写平了,字也就散了,就毫无生气。

“珠”字“王”旁和“朱”字都可以写成长方形,五个横画加左右撇捺,安排既有错落又基本一致。

如果两字大小悬殊、左右距离拉远,就造成结构性错误,相互缺少联系,变成两字。

“饮”字是左右对称结构,但“欠”字笔画斜线交差,欧阳询为了写得有变化、不平正,首笔撇和“人”字写成正三角,虚其中心。

如果把“欠”字往上写,整个结体就不平稳了。

上下结构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如“暑”、“壑”、“云(雲)”(图50)。

“暑”字上方“日”字占三分之一,“土”字的竖画正对上面“日”字中间在一直线上,是字的中心线,下面“日”往右,故斜撇左下长,以稳定重心,显得瘦劲挺拔。

欧体字的特点和笔法

欧体字的特点和笔法

1、欧体字的特点是: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2、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3、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

4、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5、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寿、藁、画、窦、笔、丽、赢、爨”之宇,“奉”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6、高宗《书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7、扩展资料:代表作:唐代碑刻——
《九成宫醴泉铭》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

8、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

9、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

10、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11、欧阳询从小学写字,写这块碑的时候已经70多岁,那就是已经所谓的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已经达到了想写不好都不可能的化境。

12、自从欧阳询辞世以后,历代不乏模仿追慕者,但是,不要说超越,就是比肩的都没有出现过,许多人写白了头,也就还是在照猫画虎,仅得其形,未得其神韵。

欧楷书法知识大全

欧楷书法知识大全

欧楷书法知识大全
欧楷是指仿照欧洲西方书法的楷书风格,具有笔势轻盈、线条流畅、结构严谨等特点。

以下是欧楷书法的知识点:
1. 欧楷书法的起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和对罗马字母的发掘,欧楷书法应运而生。

2. 欧楷书法的基本构成:欧楷的基本构成包括笔画、笔顺、笔势和字形结构等要素。

3. 欧楷书法的笔画特点:欧楷的笔画精细、柔和,可以使用细笔和硬笔,具有变化多样的光影效果。

4. 欧楷书法的笔顺规范:欧楷的笔顺规范严格,每一笔都要有规定的起笔、落笔和转折点,以保证字形的整齐。

5. 欧楷书法的笔势讲究:欧楷的笔势讲究流畅有力,力度适中,要注意笔画的由深到浅,由粗到细的变化。

6. 欧楷书法的字形结构:欧楷的字形结构具有严谨的特点,每个字的每个部分都有规定的安排和摆放方式,要求整体协调、平衡和美观。

7. 欧楷书法的用途:欧楷书法广泛应用于海报、广告、书信、书法装裱等领域,常常被用作设计和装饰的元素。

8. 欧楷书法的练习方法:欧楷书法的练习需要练习基本笔画和字形结构,同时要注重练习整体的协调、平衡和美感,需要不断地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精通的水平。

以上是欧楷书法的知识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让就:
要求字内的点画不是机械的摆 放,而是点画之变,单字内,相同的点 画、部分要变化,如“炎”字; 相邻两字间,如有雷同的点画、 偏旁部首也要变化。如图8:
九、连贯:
严格来讲,连贯理应划归用笔部 分,在结字规律中提出,强调了点画 安排的有机整体性。字内的所有点画 的形状、布置都应该团结一体、血脉 相连的。楷书相对行草书来说是静态 的,静态中安排点画的连贯,更加含 蓄。如图10:
2、落款字体的选择
传统的惯例是“今不越古,动不制静”。 如隶不用篆、楷不用隶。因为篆隶是静态 的,行草是动态的,所以行书和草书不用 楷书、隶书和篆书题款。一般地说,传统 的搭配方法是正文是篆书的,款就用隶书 和楷书,正文是楷书的,款就用楷书或行 书。从实践看,用行书落款的比较普遍, 行书适用于任何一种字体。
欧阳询小传:
欧阳询(577-641)唐初著名书法家。字 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历经陈、 隋、唐三个朝代,阅历丰富,聪敏过人,勤奋 好学,博通经史。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 之)书,兼取汉隶、北碑,博采众长,勤学苦 练,细心揣摩,渐得书法之道,从摹体中脱出, 形成自家体势、风格,其书以险劲的独特风貌 而令人耳目一新。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 称为“初唐四大家”。
5.关于行笔 如何中锋行笔?笔尖在笔画
之内 6.悬肘与枕肘
基本笔画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竖的写法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撇的写法
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 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 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 展不足。元赵孟俯评论云:“ 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 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 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 化 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 度 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 寺 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 碑 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
印章有朱文、白文和朱、白相间三种视具体情况使用。如
横披、手卷、匾额、榜书等,可盖在署名的左边。一般用 朱、白两枚姓名章,加起首章。 名章大小要与款字相协调,印不能与款字等同,约占款字 的三分之二至二分之一为宜。 2、闲章 主要起衬托、装饰作用。内容多为警句、格言、成语、诗 句,主要表达书者的情怀的感受。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起首章。多为长方形、椭圆形、圆形。一般盖在作品 第一行第一、第二字之间的右侧。 (2)压角章。多为斋馆和籍贯的方形章,或用腰圆形和扁 方形章。绘画多盖在左下角,书法多盖在右下角,起到稳 定重心的作用。 (3)腰章。竖幅尺幅比较长,可盖在第一行一半偏下。
一、大小:
楷书最忌“字如算子”,大 小长扁,各尽其势方为妙。印刷 字给我们阅读带来方便,也给我 们对楷书理解造成些不好影响, 如许多学生理解为字字一样大, 字要写满格等。如图1: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二、平正:
2019/12/2
平正是对字重心的平衡把握,楷书要求平稳 端正。平,平稳,在视觉上感觉字是平衡的,没 有失去重心;正,相对欹侧而言。楷书一般要求 书写得端正,少有行草书的欹侧状。结字以“正” 为入门,然后由正求险,正、险相生,便得结字 奥妙。不要把平正简单理解为横平竖直,在楷书 中水平的横是少有的,横一般左低右高形成一定 斜度。垂直竖能起到安稳重心的作用,要注意的 是许多竖并非垂直状。如“曰”、“七”等字。 注意有些字平正的处理方法,如“力”、 “乃”“戈”、“母”等字。如图2:
1、知白守黑:黑白对比有两层意思。 对一个字来说,点画是黑,点画间的空隙 是白,就整幅作品而言,每个字是黑,其 他空余处是白。欧体相比较其他字体(比 如颜体)来说,字写得比较紧密,字里的 空间相对较小,所以字与字、行与行之间 的空间要相对大一些。而颜体字里的空间 相对大一些,字距和行距就相对小一些。
询所书《虞恭公碑》已达到了
艺术的化境,细观此碑书法已
脱离了“欧体”在《九成宫》,
《化度寺》中所具有的凝厚严
虞 谨的特征,而更趋于自然流畅。
恭 公 碑
此时欧阳询作楷书已能随心所 欲,运笔自如。
皇 甫 诞 碑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 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 撰文,此碑现存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碑 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 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 阳询早年所书。《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 刚劲不挠。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 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 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 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 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点画呼应,笔势连贯,相同的点画并列要求变 化。
•竖画多与字心取相背之势,与颜体之外拓 相反
•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落 笔多为露锋,而且捺脚都驻笔成方,提笔 出锋,弧度很小。
•钩画特殊,竖钩形小而丰满;竖弯钩取法 如隶书的“波画”;而卧钩戈钩则翻笔如 魏碑。
1.关于毛笔 1)羊毫2)狼毫 2.毛笔结构 3.关于握笔 具体方法 4.关于用笔 1)藏锋2)露锋
《九成宫醴泉铭》特点
此碑高2.7米,宽0.93米,碑文为一寸见方楷书,每行 49字,共24行,刻工精良。欧阳询在书写时法度森严,腴润 中见峭劲,尤其讲究用笔之法,其特点是:
•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笔势灵活生动。
•用笔精细,动作幅度小。
•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特别是横竖 画的起笔,多用凌空取势折锋起笔,收笔亦须回 锋。
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
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亦称《温彦博碑》。岑文本撰
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十一年
(公元637)十月立。楷书36
行,行77字,碑额阳文篆书“
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
公碑”十六字。
明赵涵评云:“此碑字比
《皇甫》,《九成》稍小,而
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
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
楷法精妙如此。”诚然,欧阳
五、错落:
错落有致要求字不可平头平脚 ,而是上下左右错落位置,反而 生动,从中也可以看出书家创造 性的一些表现。如图5:
六、收放:
“正楷字就是方块字”的概念化理解 影响了我们对楷书结字的深入理解,楷 书的收放伸缩变化是极丰富的。没练过 书法的人结字上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懂 收放。收放规律包括:A点画的收放变化 ;B点画组合的收放变化;C点画对应字 的中宫的集中程度。如图6: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捺的写法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钩的写法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欧体楷书特征及写法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长沙)人,楷书
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唐)、柳公权(唐)、赵孟頫 (宋))之一。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
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 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 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欧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 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 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 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 法,即:“如高峰之坠石、 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
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 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 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 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 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用印 书法印章,有着“方寸之地,气象万千” 之誉,它与书法作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色彩上讲,墨 是黑色的,纸是白色的,印是红色的,是黑、白、红三种色 彩的经典搭配,就象一张白皙漂亮的脸,嘴上涂上口 红一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可谓是“画龙点睛”。
印章分为“名章”和“闲章”两大类。 1、名章 印章刻着书者名字的章叫名章,一般盖在下款的下 方,一是起到“验明正身”的作用,二是起到疏密 调节、补救虚实的作用。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折的写法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2019/12/2
结字法
2019/12/2
结字法是一个字的点画安排与形势布置的 方法。结字又叫间架结构。书法初学者字写 不好绝大多数问题是出在结字上,结字不好, 根本原因是没有深刻理解结字的基本规律并 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检查个人的书写。结字 无非是如何处理好字的变化与和谐关系。经 过一段时间训练,把结字处理得工整美观不 太难,结字有韵味、耐看却难。
魏征撰,欧阳询书,
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
时发现泉水之事。碑立于
唐贞观六年(632)。此碑
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
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
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
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
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
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
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九 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
成 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