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理论体系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它直接体现了旅 游学的学科内容,即由对象研究而产生的与对象相对应的 理论。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便是由对旅游学对象的 研究及其任务的实施而形成的相关内容。
清华版•高等院校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规划教材
旅游学概论
李肇荣 曹华盛 主 编 饶雪梅 连 漪 副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与内容 旅游学的研究概况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与体系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目的与提要
旅游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旅游活 动和旅游业活动的产生、发展、 结构及其相关的各种关系矛盾运 动规律和影响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本章主要介绍旅游学的研究对 象与内容、国内外旅游学研究概 况、旅游学的学科性质与体系和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本章的 学习,使学生对旅游学的学科领 域有一个初步了解。本章分四节 来学习: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旅游研 究成果逐渐丰富,如美国伦德博格的《旅游业》、日本田 中喜一的《旅游事业论》、津田升的《国际观光论》和前 田勇的《观光概论》、英国克里斯托弗•霍洛韦的《旅游业》、 南斯拉夫翁科维奇的《旅游经济学》等是代表性著作。
二、我国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1927年春创刊的《旅行杂志》(于1954年停刊),是中 国第一本旅游杂志,它为我国旅游研究的开端搭建了平台。
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二、旅游学的学科体系
对旅游学是不是一门学科、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科、旅游 学科的性质等存有争议。由于旅游学不成熟以及人们对这门 学科的性质认识不深,一些人并不认为它能构成一个体系, 形成一门学科,或者认为它只是某一学科的分支。
旅游学概论——旅游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与阅读书目
申葆嘉《旅游学原理》的逻辑体系
• 第一单元 总论 • 第二单元 旅游宏观运行 • 第三单元 旅游微观运行 • 第四单元 旅游运行的接待地影响 • 第五单元 定义与学科:旅游现象的学术研究
对申葆嘉学术思想的分析
研究视角:宏观视角,以群体为出发点 基本观点:
(1)旅游是一种多元化的社会现象。 (2)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3)旅游现象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 (4)旅游现象呈现出经济外壳与文化内涵双重 结构,是商品化了的文化。
申葆嘉自述《旅游学原理》
旅游是什么? “旅游是社会现象”,旅游的前身是什么?旅游
,不关注经济
其他著名学者关注的问题及其观点
• 终极之问皆困惑 • 属性体系说不清 • 分支学科都痛苦
终极之问皆困惑——旅游现象的本质
旅游现象是什么:广义与狭义之之争——国际国内皆困惑 广义的定义:艾斯特定义,为国际通用,特点是强调非盈
利,认为旅游本质上是“空间”上的“暂时性”移动,强调 了异地性和暂时性。 代表人物:申葆嘉、保继刚…… 关于异地性与暂时性:概念性定义与技术性定义 问题的症结:旅游与旅行不加区分,于是便有了商务旅游、 探亲旅游、会展旅游、医疗旅游……
于是,旅游学呈 现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或交叉性学科,而不是一种专 门化的知识体系。
旅游学的当前面貌之二:理论严重滞后失真
– 概念匮乏:学界缺乏归纳概念(概念化)的能力,却有硬造概念 的冲动。
– 命题随意:如:旅游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旅游文化可以追溯800 万年的历史;新婚旅游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蔚然成风……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 2、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旅行产生的根本前提
• •
旅行产生的根本前提:社会大分工。它产生于原始 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 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
• 总结: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
道
迁徙与旅行的区别 1 、迁徙目的是为求生存而不是消 遣游玩。 2 、迁徙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 时的。 3 、旅行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 住地。
二、旅游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 《旅游学概论》?
• 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 (其它课程则是形成部分或某方面的认识) • 二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பைடு நூலகம்
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和作用
景区(点)经营与管理 旅游心理学 旅游资源规划、 开发、保护
主要客源国概况
旅游学概论
旅游市场营销
重点 难点
中国古代旅行的类型,近代旅游的产生,现代 旅游发展的特点,现代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近代旅游产生的原因,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 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阶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今天的旅游业从何而来?旅游业在发生着怎样 课堂导入 的变化?
旅游活动是否自古有之?
第一节
十九世纪中叶之前旅行的发展
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过去的客栈、 驿站已经不能适应旅客的需要, 因此,在铁路、公路和码头 建造了许多较舒适 的旅馆。
19世纪初,在德国的巴登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豪华的旅馆
四、近代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
• • • • (一)旅游者阶层结构单一的现象有所改变 (二)旅游活动内容单调的现象有所改变 (三)旅游活动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四)旅游条件大大改善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二、国内的旅游定义
1、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 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 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 余性和享受性。”
•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 指出了旅游的一些主要特点,即:异地性、业余 性、享受性。
2、李天元对旅游下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
3、流动性 线上运动:即旅游者从离家外出到结束旅
游返家这一空间移动过程。 点上运动: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
动。 4、暂时性:是在时间、地点上的特点。 5、综合性 旅游活动的构成内容上 旅游活动的涉及范围上 提供服务的行业与部门的多样性
第三节 旅游的基本属性
一、社会属性。 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社会时期,旅游现 象具有不同的特点。
• 旅游 = 混血
•
•
极端
•
身份
•
丰盛
•
造梦
•
创世
• 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 道地球之大,永远有着与你 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 球的彼端发生。见的世面广 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 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 与人为敌。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的词义 • “旅”——即旅行,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到另一地方的
•3、特点 •(1)从课程内容构成看,旅游学概论具有 综合性的特点。 •(2)从课程内容深浅程度看,旅游学概论 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二、旅游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学概论》? •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 •二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推荐资料
• 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广东旅游出 版社等);我国现有旅游专刊12种(旅游学刊等 ),旅游专报7种(中国旅游报等)。
《旅游学概论》(第1章)
3、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环境方面影响 的科学 概括而言,旅游学是将旅游作为综合的社会现象,以世界范围 为统一整体研究旅游的产生发展及其活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旅游学研究的任务
从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对旅游活动的产生 ( 和发展、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 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旅游业的构成、旅游市场、 旅游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作出比较科学的系统 的阐述。 具体而言: 1、阐明旅游的本质和社会性质,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 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因素以及 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3、研究旅游业的实质、结构和组织。 4、阐明旅游行政组织和旅游政策的重要意义。 5、研究旅游活动及旅游业产生的各种社会影响 。
【Q】国内外旅游学研究概况如何?
一、国外旅游学研究概况 其研究的发展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主要从经济角 度来研究旅游经济问题。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 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旅游业也以较快的速 度向前发展。 最早对旅游活动进行比较系统研究的国家是 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和美国。
[Q] 旅游的本质属性有哪些?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 3、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4、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Q]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一、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行、游、住、 食、购、娱六个方面。 二、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活动的中介体——旅游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综合性特点的凸显,跨 文化、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逐步被采用,从旅游地 理和经济以外的其他学科角度对旅游的研究也涌现出 了 许多成果。 但是我国旅游研究还存在着 理论落后于时间的滞 后现象和定量分析不足的问题。 旅游研究又是一个多 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尚有 一定的难度,应开拓研究范围,改进研究方法,逐步 地加以完善和发展。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小结: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收入
皆呈不断增长趋势,发展前景可观。
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
2020年世界十大客源国
国外旅游学研究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三 个时期:
A. 早期的认知时期 B. 中期的过渡时期 C. 近期的发展时期
A.早期的认知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旅游学研究始于欧洲,最初是从统计学的角度, 依据游客人数、逗留时间和消费能力等指标进行比 较直观的描述和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各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旅游业因其强劲的经 济拉动能力而受到格外关注。
中国旅游收入
2007年
旅游创汇419美元,世界第4位
中国旅游发展预测:
世界旅游组织(WTO)在1997年做出关于 21世纪前20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
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国; 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仅次于德国、日 本和美国而超过英国和法国。
(德国、日本、美国、中国、英国、法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 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
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世界第41位
2002年
中国旅游人数
旅游接待人数9791万人次,世界第5位
2007年
旅游接待人数1.32亿人次,世界第4 位
1978年
旅游创汇2.6亿美元,世界第47位
2002年
旅游创汇204美元,世界第5位
文化和旅游部:
春节
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2019年春节假期,全
第1章 绪论《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第1章 绪论
1.1 旅游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1.1 国际旅游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旅游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旅游的经济研究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 纪60年代)
2)旅游研究的全面发展和旅游学的形成阶 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3)旅游学的综合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 至今)
1.1 旅游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对象:
➢ 旅游活动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所特有的规律
性的东西,就是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 旅游是一项由人的主观意志和其他有关的客观条件共同引
发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
➢ 这一活动的实现或现象的发生,有三个方面的要素是不可
或缺的:
一是旅游主体, 即旅游者;
二是旅游客体, 即旅游对象,或 称旅游资源;
三是联结主体与 客体的旅游媒体, 即现代意义上的 旅游业。
1.2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①旅游发展史的研 究。源自②旅游活动的基本 要素以及各要素之
间关系的研究。
③旅游与文化及旅 游与社会的研究。
④将旅游作为一种 地理现象进行的研
究。
⑤旅游行政组织和 旅游政策法规的研
究。
⑥旅游实务的研究。
3)我国旅游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尽管我国的旅游学界提出了一系列与旅游相 关的概念,如旅游影响、旅游动机、旅游细分市场、 旅游目的地、旅游收益增值率等,但这些概念很少 为旅游研究所独有。
其次,这些旅游概念没有形成一个独特的系统。
最后,旅游学没有以经验来检验其陈述正确与否的 特有标准。
1.4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②这些概念 要形成一个 独特的逻辑 结构;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课件
• 例4:目的定义( 上世纪50年代)
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 “旅游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 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 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 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 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强调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 知识)
• 例5:供需定义
•◎什么是旅游?
考证
• 关于“旅”,《周易》中有旅卦,唐代学者孔颖达在 《周易正义》中解释“旅”字是这样说的:“旅者, 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 为旅。 ”
• ——旅卦是《易经》第56卦火山旅(旅卦)依义顺时,属下下卦。象曰:飞鸟树上垒窝巢, 小人使计举火烧,君占此卦为不吉,一切谋望枉徒劳。
• 例2:综合性定义( 1942年)
• 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旅游 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 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 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 的活动。(强调旅游必将产生经济和 社会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内涵。上 世纪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 联合会AIEST”所采用,又称“艾斯特” 定义)
• 例3:流动定义( 1974年)
• 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旅游发 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 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 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 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 (强调旅游的本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 性)
• 英国里考瑞什:“旅游是人的运动, 是市场的运动而非一项产业的运动, 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 民的影响。(强调旅游活动的本质是 人的流动以及旅游对东道社会的重要 影响)
1980,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 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旅游是
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 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 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强调 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 的综合性。)
旅游学概论第一篇
旅游与旅行 旅行泛指一切有目的的离家外 出过程。(出差、访友)旅行的含义范 围宽于旅游。因此,所有的旅游 者肯定都属于旅行者,而所有的 旅行者却不一定都属于现代意义 上的旅游者。
二、旅游的属性 旅游的特殊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休闲 属性(P6) 旅游的本质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休闲 属性、消费属性 三、旅游的特征 异地性 暂时性 流动性(诱发行为表现出明显倾向性P10) 四、加拿大学者斯蒂芬· 史密斯在《旅游分析手册》 中对旅游的定位(P11)
★
艾斯特定义(P4):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
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 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活动。【国际旅游科
学专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简称AIEST)】 旅游: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引
2013-10-9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特点和性质
一、旅游活动的特点 综合性 异地性和暂时性 流动性 享受性 二、旅游活动的性质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人类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超出人类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活动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
2013-10-9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发展脉络
●从历史眼光看,人类旅游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
2013-10-9
第三节 旅游学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旅游学研究的基本态势 (1)国外旅游学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
把旅游学作为社会科学范畴来研究 旅游学比较多地通过理论途径来研究 把旅游现象作为旅游学的主要对象来研究
(2)旅游学研究的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产业革命) 功利性阶段(两次世界大战) 综合化阶段(大众旅游) 前学科阶段(三个明显特点:理论研究、方法论、学术期刊)
旅游学概论第一至八章((不是权威资料,仅供参考))
旅游学概论第⼀⾄⼋章((不是权威资料,仅供参考))第⼀章旅游产⽣与发展第⼀节原始社会早期⼈类迁移活动(原始社会早期—新⽯器时代中期)1. ⽬前的基本共识:⼈类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从早期的旅⾏活动发展演进⽽来。
2. 运⽤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解释为何为原始社会⼈类活动为迁移:背景:(1)⼈类⽣活状态⼀直处于饥饿和⾃然灾害中的不确定因素中;(2)没有剩余物。
背景说明:到新⽯器时代中期,缺乏劳动剩余物,还不存在有意识的⾃愿外出旅⾏的需要。
迁移:(1)在这段时期⼈类从某地迁到另⼀个地⽅,但此类活动都因为⾃然因素,⼈为因素的威胁⽽被迫进⾏,出于求⽣本能。
因此,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段时间⼈类没有客观上的展开旅游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外出旅⾏的愿望⼈类的迁移活动带有被迫性和求⽣性。
不为现今意义上的旅⾏或旅游活动。
第⼆节⼈类旅⾏需要的产⽣和发展旅⾏需要产⽣的背景:(经商,贸易)(原始社会末期---奴⾪制度早期)三次社会⼤分⼯:(1)畜牧业和农业;部落间交换仅有的少量劳动剩余物。
(2)⼿⼯业和畜牧业,农业:⽣产技术提⾼进步,产品交换数量范围变⼤,⼿⼯业产品的⽣产⽬的是为了交换。
(3)商业和农牧,⼿⼯业:原始社会⽡解奴⾪制社会形成,易货贸易的发展,⼈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产需求情况,去交换⾃⼰的产品和货品,由此产⽣了旅⾏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因此,⼈类最初旅⾏活动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是出于现实主义⽬的,特别是经商贸易,扩⼤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促发产⽣的经济活动,在最初年代,商⼈开创了旅⾏的通路。
奴⾪制社会的旅⾏发展:(奴⾪制社会时期)(1)西⽅代表:古罗马帝国奴⾪制国家的发展繁荣,客观上为当时旅⾏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疆域辽阔,秩序稳定,⽣产技术提⾼,航海技术较发达,许多宽阔的⼤道,旅店产⽣。
旅⾏活动基本上在本国境内进⾏,以较近距离旅⾏为主,也有国际性经商贸易旅⾏。
(2)东⽅代表:中国商朝与西⽅相似,商朝为中国奴⾪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交通运输⼯具从夏朝⾈车的普及和⼤型牲⼝⽤于交通运输,春秋战国时期,商贸活动更⼤发展,出现⾏踪遍天下的⼤商⼈,吕不韦等。
旅游学概论——旅游学基础理论与及研究方法
旅游学原理目录
• 第三单元 旅游微观运行研究 十一、神圣旅游与世俗生活——旅游运行的文化思考 十二、游客的需要和行为 十三、旅游运行的供给与社会支持 十四、旅游运行的跨文化主客互动关系 十五、旅游是多元系统整合的社会现象
第四单元 旅游运行的接待地影响 十六、旅游运行与接待地的经济关系 十七、旅游运行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 十八、旅游运行中的文化现象和关系 十九、旅游运行与接待地的环境生态保护 二十、论“旅游影响”与研究
旅游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
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进程(1978——2013) – 旅游产业: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 – 旅游教育:拓荒起步——学科纷争——获得地位 – 旅游研究:应用导向——学术纷争——走向规范
现状特点: (1)从事理论探索、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作品很少; (2)过度强调应用与实践,缺乏学术思潮与理论纷争 (3)研究取向趋附政府主导,缺乏独立性、严肃性。
学是什么?系,是对规律的研究。
成为学的条件:
有大量的人和组织从事相关研究; 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概念、范畴); 有自己的理论(由诸多自洽的命题构成的知识体系)和方法 在学科内部形成了公理性的预设,建立了共识的基础和规则, 即学术规范。
理论=(概念+命题) 例如:旅游流在空间上具有距离衰减现象
旅游流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
一、何为理论?
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指一套具有内在联系的 概念体系以及命题,可以解释现有的事实或现 象,并且能对未来进行预测。
旅游学概论_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1 旅游之乐 2 什么是旅游 3 什么是旅游学? 2 旅游学研究现状 3 旅游学研究的内容 4 旅游学体系的两个模型 5 旅游学课程的性质与内容 6 中国旅游业与旅游教育现状
第一讲 第一节
绪论 旅游之乐
国际旅游联合会主席杜吕克:“最富有的人是眼睛 里看到更多风景的人 ”.
1979年,上海旅游专科高等学校作为我国第一所旅游高等学 校在上海成立,标志着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开端.
2003年上海师范大学 合并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 校.
返回
中国旅游教育现状(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教育形成了以国 家旅游局为核心,以南开大学﹑西北大学﹑杭州大学和中山 大学为龙头的格局.
旅游学课程的性质
《旅游学》是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 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 知识的入门课程。
旅游学课程内容
中心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 (1)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2)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3)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三大基本要素):主体—旅游者; 客体—旅游资源;中介—旅游业。 (4)旅游活动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等方面 的正面、负面影响) 。 (5)其他相关问题,如旅游组织、旅游市场问题等。
二、休闲的本质
休闲是人主动、自发的行动。 休闲体现了人类生命创造的 本能与独特个性。 休闲是对人生意义的领悟, 是人生的一种完善。
三、休闲与旅游
旅游是休闲的重要方式和主要内 容。如果生活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 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 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 盾。不论多么不明晰,旅行仍能表 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 一种生活意义。(阿兰德波顿 旅 行的艺术 2004)
《旅游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2页]
第一章绪论课后训练题答案⒈旅游的概念是什么?(1)概念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技术性定义: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⒉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⑴国际政治环境的相对稳定,为旅游者提供了较好的旅游环境⑵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支付能力⑶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缩短了旅行的时空距离⑷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扩大了潜在旅游者的规模⑸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余暇时间增多⑹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促进了旅游的加速发展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旅游信息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加强⑼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旅游者范围不断扩大⒊现代旅游的特点有哪些?⑴游客的大众性⑵发展的广泛性⑶地理的集中性⑷旅游的季节性⑸增长的持续性⑹服务的一体性⒋旅游的本质及特点有哪些?旅游活动的特点:(1)异地性(2)暂时性(3)综合性(4)流动性(5)季节性(6)审美性旅游活动的本质:(1)旅游活动是人类高层次的消费活动(2)旅游活动是人类的一项社会文化活动(3)旅游活动是以获取身心愉悦为目的的特殊的生活经历(4)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5)旅游活动是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⒌旅游活动的类型有哪些?(1)按照旅游区域划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2)按照旅游的内容划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公务旅游、宗教旅游、购物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3)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第二章旅游者课后训练题答案1. 罗马定义的含义是什么?凡是外出旅行的人,统称为旅行者,旅行者中符合要求的被称为游客,其余的为其他旅行者。
2.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对旅游者下的定义是怎样的?⑴游客:指任何一个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在12个月之内,且其旅行的主要目的是消遣、商务、朝觐、健康等,而并非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被访问地获取报酬或移民的人。
旅游学概论绪论
(1)多米尼加:最棒的海滩。
白色的沙滩和新建的豪华度假村为这个加勒比海小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一个乌托邦社区正在建设中,将会吸引很多富有创造精神的人。
对于普通的游客来说,一些已经成熟的景点也会是不错的选择。
(2)埃塞俄比亚:最佳探险动物园。
非洲的其他地方大都已经被捕猎者践踏,但埃塞俄比亚在近些年才吸引了高端探险者的注意。
里夫特峡谷观鸟,肯尼亚边境看鳄鱼都让人感到很惊险。
(3)洪都拉斯:最佳潜水胜地。
南美洲的洪都拉斯的岛屿湾是潜水爱好者的天堂。
这一地区有大量的珊瑚礁,水下洞穴,海底火山和沉船残骸,更少不了鲸鲨、海马这样的野生动物。
那里的热带蝴蝶公园和棕榈海滩也值得一游。
(4)老挝:最佳观光胜地。
老挝有东南亚最大的瀑布,众多保留完好的寺庙和纪念堂,以及静静流淌的湄(音同煤)公河。
那里的一切都会让你流连忘返。
(5)纳米比亚:全家出游理想之地。
自从来自美国的布拉德·皮特一家来此度假之后,大批旅行者都慕名而来。
纳米比亚沙漠的苏丝斯黎沙丘的美景多次登上《国家地理》画册。
你可以乘热气球进行这次沙漠之旅,也可以选择尽情地滑沙。
(6)塞舌尔群岛的北岛:一个让你挥金如土的地方。
从机票到别墅房间都是这10个地方中最贵的。
但等到在座各位成功奔小康之后,只要你在这别具一格的露天别墅里呆上几晚,想必会认为这是物有所值的。
(7)阿曼:最实惠的旅游目的地。
住在很豪华酒店需要360美元一晚。
游客可以从首都出发到洼海巴沙漠去看当地的部落或去纳克侯参观阿曼古老的堡垒,这一到两天的行程需要花费75美元。
(一说到美元,很多同学就开始快速在心理计算,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多少。
需要注明的是这种实惠是相对的实惠。
)(8)巴拿马:最佳生态游胜地。
那里的旅社都是用可持续材料,如陶土、竹子、野生树枝建造的,使用的也是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种种神奇。
(9)阿根廷:最佳品酒胜地。
安第斯山脉脚下的门多萨,是葡萄酒产地的“新生代”。
旅游学概论——旅游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学是什么?
学的双重涵义:
学术的分类,即学科门类; 学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是对规律的研究。
成为学的条件:
有大量的人和组织从事相关研究; 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概念、范畴); 有自己的理论(由诸多自洽的命题构成的知识体系)和方法 在学科内部形成了公理性的预设,建立了共识的基础和规则, 即学术规范。
《旅游学原理》目录
• 序:我的旅游观 第一单元 总论 一、释名 二、科学、社会科学与旅游学 三、旅游学原理的构思:前人工作的方法论问题 四、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旅游现象的起源 五、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第二单元 旅游宏观运行研究 六、旅游运行的动态研究 七、旅游运行的线点结构 八、旅游运行的双重结构 九、旅游现象运动的多元系统结构 十、旅游现象中的系统问题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内容纲要
第一节 旅游学基础理论 第二节 旅游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旅游学基础理论
一、何为理论? 二、何为旅游学? 三、旅游学有无理论?哪些属于旅游学理论? 四、个人思考与观点阐述?
一、何为理论?
理论:是对一种现象(事实)的系统化的解释, 是对表达各种事实的各个概念之间关系的理性 研究。
申葆嘉对旅游学基础理论的构建
申葆嘉简介
1980年应邀在南开大学任教,1982年参加旅游学系建系 工作。其主张应在社会科学范畴内从事旅游教育和研究工作, 认为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旅游学科建设中的重点工作,长期 从事旅游学基础理论,标志性成果是《国外旅游研究进展》和 《旅游学原理》。 •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是5篇序列性研究综述,1996年发表于 《旅游学刊》,在国内旅游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 《旅游学原理》是申葆嘉1999年出版的一部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学术专著,被国内旅游学术界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基 础理论研究专著。
第一章绪论《旅游学概论》
旅游管理学是旅游学借鉴管理学的理论,研究旅游现象而产生的分 支学科,其任务是探讨能够使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得以正常发展的管理理 论和管理方法: (1)旅游行业管理,是把旅游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来进行管理,是 政府和旅游组织对旅游末至20世纪60年代 )
➢ 该时期为旅游学研究的早期认知阶段,主要是从旅游活动带来经济 利益的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认知旅游现象的经济含义。 ➢ 这一时期的旅游学研究虽然由于西方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影响发展缓慢,但是也出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突破。即有些学者 开始提出旅游现象不单纯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多 方位、多层面的结构,需要从不同学科而不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 但由于先前旅游活动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以及早期学者对旅游活动经济 性质的论证,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还是在旅游活动的经济研究上。
2.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它直接体现了旅游学的学科内 容,即由对象研究而产生的与对象相对应的理论。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基 本构成便是由对旅游学对象的研究及其任务的实施而形成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绪论《旅游学概论》
3.方法论
一个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学科与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共同之处,也 有各自的专有方法。旅游研究方法论是构成旅游学科体系的支撑系统。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综合研究中,从其他相关学科借鉴而来的。
我们认为:旅游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及其引起的各种 关系(旅游主体、旅游客体与旅游媒介三者之间的关系), 探讨旅游的内在本质及其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1.3 旅游学的学科体系
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1998年之前,在我国国家教委划定的本科专业学科目录中,就 没有“旅游学”这个学科名称,只有“旅游经济”二级学科,这与人 们把旅游作为经济现象、用旅游经济来取代旅游学不无关系。1998年 调整专业目录时,又把旅游经济改为“旅游管理”,隶属于管理学下 面的工商管理专业。
旅游学概论_高等教育-大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的基本概念随着世界及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一词亦成为人们十分常见与常用的一个普通名词,但关于“旅游”一词的科学概念和定义至今并无一公认的说法。
一般认为旅游一词,是以英文Tourism翻译过来的,并且考证出Tourism这个词首次出现是在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中。
在此之前,于1800年出版的英文《牛津词典》中还出现了Tourist一词。
不论Tourism,还是Tourist,都是从Tour这个词引伸而来的。
在英语和法语里,Tour都含有巡回的意思,而其语源皆出于法文的Touter。
由Tour发展为Tourist,是指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外来游客,以区别于为职业或其他特定目的而旅行的旅客(Business traveler);至于Tourism原意是指游览的嗜好,而后才引伸为指有关游览的学问,这与Journalism一词被翻译成新闻学的情况有相似之处。
在我国的文献中,与“旅游”相近的有“观光”和“旅行”两个词。
“观光”一词最早出现于二干多年前的《易经》和《左传》。
《易经》中有“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一词,《左传》中则有“观光上国”之语。
在这里,观光可被理解为观看、考察一国的礼乐文物、风俗人情,即旅行游览的意思。
“旅行”一词是指我国古代帝王的巡游、官吏的宦游、和尚道士的云游、文人墨客的漫游、学者的科学考察,以及群众性的踏青等活动。
“旅游”一词在我国出现则比较晚。
1931年编写的《辞源》中只有“旅行”一词,其解释是:“今泛称外出做客”。
这说明,那时虽然有旅游活动,但旅游作为一个普遍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也没有流行。
1959年完成初稿,次年印行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旅游”的解释是“旅行游览”,实际上是将它作为一个复合词,直至1979。
年修订的《辞海》,1981年截稿的《辞海》增补本都没有“旅游”一词的条目,仍只有“旅行”一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目的定义
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 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 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 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 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 的关系和作用。
•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
长知识
5、流动定义 1974年,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对旅游的定
联合会(AIEST)”所采用,因此称为“艾斯 特定义.
3、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
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并在那些地方 停留的活动。其访问的主要目的不应是所从事 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并且暂时停留的时 间不超过一年。” • 这一定义强调旅游的暂时性,异地性及非就业 性。
推荐资料
• 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广东旅游出 版社等);我国现有旅游专刊12种(旅游学刊等 ),旅游专报7种(中国旅游报等)。
• 推荐网站:四川旅游政务网,中国国家旅游局, 旅游卫视,中国国家地理网,乐途网,穷游网等 。
• 视频:《茶马古道》、《行者》等。
第一章 旅游的概述 • 教学目的要求
7、相互关系定义
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 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 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 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 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 ,即旅游的综合性。
移动过程。 • “游”——即遨游,也即外出游览、观光、娱乐的意思。 • 旅行与旅游的区别: • 旅行仅仅是为完成某个动机的一般空间流动过程,旅游则
包含旅行和游览。 • 旅行只是游览所凭借的手段和形式,而游览才是旅行的目
的和内容。
二、国外关于旅游的定义 (一)旅游界关于旅游的不同定义
1、交往定义
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 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 ,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 人的交往。” •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并掌握旅游的定 义、特点;认识并掌握旅游的本质及基本属性;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 本章教学重点 1、关于旅游的定义 2、旅游的特点 3、关于旅游的本质属性
课堂讨论:你是怎样渡过假期的?
•什么是旅游?
•身未动,心已远!
•玩=旅游?
•
勇气
•
效率
•
应变
•
养分
•景区(点)经营与管理
•旅游心理学
•旅游资源规划、 •开发、保护
•主要客源国概况
•旅游学概论
•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经济学
•旅游饭店管理
•旅行社管理
•三、如何进行《旅游学概论》学习?
•1、积累专业素养 •(1)掌握常用专业术语 •(2)熟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 • 2、建立自己的学习途径:课堂听课——图 书馆——网络学习——社会实践活动。
•2•、课程内容
•中心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 •(1)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2)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3)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三大基本要素):主体— 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旅游业。 •(4)旅游活动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环 境等方面的正面、负面影响) •(5)其他相关问题(如旅游组织、旅游市场问题等)
• 旅游 = 混血
•
•
极端
•
身份
•
丰盛
•
造梦
•
创世
• 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 道地球之大,永远有着与你 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 球的彼端发生。见的世面广 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 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 与人为敌。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的词义 • “旅”——即旅行,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到另一地方的
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 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 这一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活动的综合性。
义:“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 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 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 的各种活动。”
• 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的本质特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 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 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 间至少超过24小时。” •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逗留的时间。
2、国际定义——艾斯特定义
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对旅 游的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 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 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济关 系和社会关系,即强调了旅游的综合性内涵。 由于这个定义于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
二、国内的旅游定义
1、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 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 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 余性和享受性。”
•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 指出了旅游的一些主要特点,即:异地性、业余 性、享受性。
2、李天元对旅游下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
•3、特点 •(1)从课程内容构成看,旅游学概论具有 综合性的特点。 •(2)从课程内容深浅程度看,旅游学概论 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二、旅游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学概论》? •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 •二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
2020年5月31日星期日
•绪 论
•一、什么是《旅游学概论》 •1、课程性质 •《旅游学概论》是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 课程。 • 旅游学是把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以世 界范围为统一体,以旅游活动中的预先因素为研究对象 ,研究本质特点、社会作用、内外条件和发生及发展活 动规律的新兴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