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钒钛磁铁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浅析

——020131 林少伟一、区域地质简介

区内最古老的地层为上震旦系,分两层,下部是蛇绿岩石化大理岩;上部是透辉石和透辉石大理岩互层。上三叠纪地层在本地区最发育,分布在矿区北部和西北部,其底部是紫红色砂砾岩;上部为灰绿色砂岩与黑色砂页岩互层,含煤。老第三系紫红色砂砾岩呈水平或近水平,不整合覆盖于老底层之上。(如图1-1)

图1-1

攀西地区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内带,是世界上最大的V-Ti 磁铁矿矿集区, 其中多处为大型-超大型V-Ti 磁铁矿床(Zhou, 2005; 宋谢炎等, 2005; 张招崇等, 2007; 胡瑞忠等, 2010)。沿南北向的磨盘山——元谋断裂和攀枝花断裂带发育一系列含Fe-Ti-V 矿的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从北向南依次为太和岩体、白马岩体、新街岩体、红格岩体和攀枝花岩体。

攀枝花层状辉长岩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0°~ 60°,长19 km,宽2 km,厚2000~3000m, 出露面积约30 km2。下部主要含矿带厚70~500 m,平均210 m,其中矿体累计厚度为20~230 m,平均130 m,沿倾向延伸850 m 未见变薄(李德惠等, 1982; 王正允, 1982; 宋谢炎等, 1994)。后期由于受南北向反扭性平移断裂破坏,自北东向南西可将矿床划分为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尖山、刀马坎、公山等赋矿地段(图1-2)。岩体上盘因断层影响只见三叠纪地层与之呈断层接触。下盘围岩争议较大,多认为靠近岩体底部的大理岩是岩体底板围岩,并认定属于上震旦统灯影灰岩(图1-2)。

攀枝花岩体自下而上可分为底部边缘带、下部含矿带、中部岩相带、上部含矿带和顶部岩相带等5个岩相带,可划分出五个旋回;上部岩相带则以磷灰石含量的突然增高为标志,韵律层理减弱(王正允, 1982; 宋谢炎等, 1994)。攀枝花岩体中部岩相带火成韵律构造发育,富含斜长石的辉长岩和富含单斜辉石、橄榄石和钛铁氧化物(包括磁铁矿和少量钛铁矿)的暗色辉长岩交替出现(李德惠等, 1982; 王正允, 1982)。原生火成韵律构造与岩体产状一致。岩石中硅酸盐矿物

常呈定向排列。块状矿体主要产于下部岩相带,磁铁辉长岩则产于中部岩相带每个旋回的下部。

图1-2

二、矿区地质概况

该矿床位于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的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中,受安宁河深大断裂次一级NE向控制。含矿辉长岩体呈NE30°方向延展,长35km,宽2km,与震旦纪地层整合接触。向北西倾斜,呈单斜状(实为务本-攀枝花岩盆状的东南部分)。岩体内部层状构造明显,不同成分矿物构成的浅色岩和暗色岩相互更叠交替,岩层之间为过渡关系。原生层状构造与围岩产状一致,硅酸盐矿物均作线状平行排

列。

岩体自上而下大体分为五个相带(如图2-1):

1、顶部浅色层状辉长岩带:厚800米左右,浅色矿物含量超过一半,暗色矿物条带稀疏穿插于其中,此岩层与顶部三叠系岩层呈断层接触关系,含矿性差。

2、上部暗色层状辉长岩含矿带(Ⅱ、Ⅰ带):厚10—100m,主要是铁辉长岩,夹有少量浸染状矿石。其中磷灰石含量丰富,过15%。

3、中部暗色层状辉长岩带:主要是暗色矿物含量高,超过55%,形成密集条带状,夹有含铁辉长岩薄层纪钒钛磁铁矿石条带,共包括四个矿带(Ⅵ、Ⅴ、Ⅳ、Ⅲ带)。厚度在150--600m之间。

4、下部中粗粒层状辉长岩含矿层:厚60--500m,这是主要含矿层。由各种类型的钒钛磁铁矿矿石组成,夹有含层状暗色辉长岩,共包括四个矿带(Ⅵ、Ⅶ、Ⅷ、Ⅸ带)。与边缘带成过渡关系。

5、边缘带:以暗色细粒辉长岩为主,厚度变化大,10--300m不等,其顶部为数米厚的橄榄岩及相应岩层,底部与大理石接触并变质为角闪片岩,含矿性差。

此外岩体各个岩相带、成矿带、铁矿石带岩层均与原生地层产状一致,大体NE60°,倾向NW,倾角较为陡。

图2-1

三、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特征

主要是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辉长岩中,可以划分两个含矿带。

上部含矿带:位于暗色层状辉长岩中部,分布稳定。呈层状,似层状。长15km,平均厚度60m,矿层累计平均厚度18m。大部分为表外矿石和稀疏浸染状矿石。倒马坎矿段矿石平均品位:TFe为24.82%、TiO2为7.20%、V2O5为0.08%。其标准剖面为:

上覆岩石:顶部层状辉长岩

上矿层:富含辉石型稀疏浸染状矿层(1.71m)

(Ⅰ矿体)含稀疏浸染矿带辉长岩(6.82m)

层状辉长岩(30m)

下矿层:富含辉石型稀疏浸染状矿层(5.07m)

(Ⅱ矿体)层状辉长岩(2.10m)

含铁层状辉长岩(表外矿)(5.75m)

富含辉石型稀疏浸染状矿层(7.50m)

下伏岩石:暗色层状辉长岩

底部含矿带:矿床规模大,在整个辉长岩体下部稳定分布。含矿层最后500m (朱家包包),矿层累计厚度230m。公山段含矿层最薄(70m),矿层累计厚度20m。整个含矿层平均厚度210m,矿层累计厚度130m,含矿率65% 。

该矿层带自下向上可分为7个矿体:粗粒辉长岩中的浸染状矿体(Ⅸ矿体),底部致密块状矿层(Ⅷ矿体),暗黑色层状中条带状矿层(Ⅶ矿体),稠密浸染状矿层(Ⅵ矿体),稀疏浸染状矿层(Ⅴ矿体),星散状矿层(Ⅳ矿体),表外条带状矿层(Ⅲ矿体)。

下面为部分围岩的照片及描述:

PZH-1 角闪正长岩:灰白色,细粒,块状构造,主要矿物:角闪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少量磁铁矿。局部可见褐铁矿假晶。角闪石、辉石总约占35% ,长石占50% ,黄铁矿、磁铁矿占5%。

PZH-3 辉长岩:灰黑色,夹白色长石,块状构造,主要矿物:辉石、长石、少量磁铁矿。长石呈柱状、针状。辉石约占75% ,长石占15% ,磁铁矿占5%。

PZH-7 辉长岩:灰白色,细粒,块状构造,主要矿物:辉石、长石、石英,部分橄榄石,含少量磁铁矿,少部分褐色呈褐铁矿化。辉石占55% ,斜长石占40% ,磁铁矿占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