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全册古诗鉴赏

八年级上全册古诗鉴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鉴赏(题+鉴赏)古诗词顺序由后往前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背景、赏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复习题:1.主旨: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物是人非,难以追挽的伤感,又暗寓怀人之情。

2.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词人通过什么时节哪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通过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4.从“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轻松喜悦、潇洒安闲;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时光流逝的怅惘与感伤,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年华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蕴含的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7.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略作鉴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xx》xx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1、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2、"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答:"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好象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突出泰山神奇秀丽。

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3、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一个“割”字,表现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自己雄心壮志。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5、赏析:“xx青未了”。

答:“齐鲁青未了”照应了题目中的“望”字,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泰山绵延、高大。

“青”是青翠的山色,“未了”是写青翠的山色一望无际现出泰山绵延,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

《春望》xx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表现了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一、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解析。

1. 首联。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这里的“东皋”就是东边的高地,诗人在傍晚的时候站在东边的高地上远望。

“薄暮”就是傍晚啦,这个时候的景色往往有点惆怅的感觉呢。

“徙倚”就是徘徊的意思,诗人在那儿走来走去,好像不知道该依靠什么,感觉心里有点迷茫呢。

就像我们有时候站在一个地方,心里乱糟糟的,不知道该干啥好。

2. 颔联。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这两句描写的景色可太美啦,不过也有点小忧伤哦。

你看,每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可能是枯黄的树叶,或者是变得暗淡的绿色。

一座又一座的山上,只有落日的余晖。

整个画面就是一片秋天的萧瑟景象,那落日的余晖就像是给这个有点凄凉的画面加上了一层暖色的滤镜,但还是掩盖不住那种淡淡的哀愁,就像我们看到秋天的落叶,会不自觉地有点伤感。

3. 颈联。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这时候出现了一些有活力的画面啦。

牧人驱赶着小牛犊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这是很常见的田园生活场景,感觉很温馨很接地气。

可是诗人呢,他看着这些场景,却觉得自己好像不属于这里,有一种孤独感。

就好像我们看着别人热热闹闹的,自己却像是个局外人。

4. 尾联。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诗人看着周围的人,发现没有一个是自己认识的,心里就更孤独啦。

然后他就唱起了怀念古代采薇者的歌。

“采薇”这里有个典故呢,说的是伯夷、叔齐在商亡后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的故事。

诗人用这个典故,就是表达自己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很怀念那些高洁隐士的心情,就像我们有时候觉得周围人都不懂自己,就会怀念那些传说中的高尚的人。

一、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解析。

1. 首联和颔联。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一)◇班级:姓名:◇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作者作品】选自《王绩诗注》。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重点词语】东皋:作者弃官隐居于此。

皋,水边地。

徙倚:徘徊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

采薇:采食野菜。

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作用: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运用互文的手法。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两句引用典故,诗人看到这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不禁想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道出了内心的苦闷和惆怅。

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人教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

人教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

《使至塞上》【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此句有两解)。

我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到燕然。

【主题】这是一首边塞诗。

通过写诗人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奇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表现出诗人豁达的情怀(或开阔的胸襟)。

【课后题】本诗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变式设问:请分析颈联“诗中有画”的特点)?[答案] 第一问:一个“孤”字写景物的单调,一个“直”字写孤烟之高,景物劲拔坚韧,“圆”字写落日之低,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字写沙漠景象的雄浑开阔,含蓄表现了诗人孤寂、抑郁、落寞的情怀。

第二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①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②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

③色彩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1.《使至塞上》中诗人前后感情变化显著,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①诗人轻车简从出使边塞,见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心中产生郁闷之情与漂泊孤寂之感;②诗人见塞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雄奇壮丽之景,又听闻前线传来的捷报,个人失意的情绪被冲淡,转而产生的是慷慨悲壮之情。

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①对偶,比喻,②以“征蓬”“归雁”来比喻诗人,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③含蓄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失意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欣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欣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欣赏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经典的古诗作品,这些作品既能让我们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有助于我们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首古诗吧。

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描写登高望远,表达了追求进步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通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追求卓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春天的早晨为背景,以春天的景象为素材,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美丽多彩的春天。

通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表达了春天的宁静和生机盎然,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表达了春天之美也伴随着不稳定和短暂。

3.《悯农》——李时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以农民为主题,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和困境的关切。

内容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农民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困境和艰辛。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诗以明月为借物,表达了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对宇宙的疑问和人生的迷茫。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豪迈和无所畏惧的个性。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几首古诗欣赏,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主题和情感,通过对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描绘,既展示了诗人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陶冶情操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领略诗歌之美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25篇)(原文+译文+注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25篇)(原文+译文+注释)

1.三峡南北朝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空缺。

(3)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5)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一)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

(惜时劝学)。

2.写法有何特点?答:以景寄情,由情入理。

3.诗中写大自然的景物目的是什么?答: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寿命有限。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答: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阴一去不返。

5.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7.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8.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二)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句中那几个词用的好?答: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的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远景与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2.“东皋薄暮望,”点明时间傍晚、地点东皋、事件远眺。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 本诗写景有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八年级(上)古诗赏析

八年级(上)古诗赏析

春望
1、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

运用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出了诗人春天的特殊感受,表达了感时伤世之情。

2、主旨
本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使至塞上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运用比喻,诗人将自己比作“征蓬”、“归雁”,在写景中既写出自己远赴边塞之事,同时表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字表现了孤烟劲拔之美,“圆”字给人以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之景。

表达了诗人孤寂之情。

3、主旨
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之情。

黄鹤楼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述画面)
天气晴好,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青草长得繁茂浓绿。

2、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所见,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乡之情。

木兰诗
1、诗中描写出征前(紧张、有序)准备的诗句:
2、诗中写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诗句:
3、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诗句:
4、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5、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诗句:
6、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1.《望岳》名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赏析:前半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

后半句运用了夸张、比喻,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之高大。

“钟”字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表达了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名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赏析:这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胸襟宽广,眼界空阔;整齐的对偶句写出山中云气的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总有一天我会登上这高峻的顶峰,把四周矮小的群山尽收眼底。

这里,诗人写由望岳而想到登岳。

这一句是虚写,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用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2.《春望》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在此明写景,实抒感,以京城的荒凉、破败、草林丛生来正衬诗人的无限悲哀,对照强烈。

一个“破”字一个“深”字,突出国都残破,满目凄凉。

为全诗创造氛围。

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本句点明主旨。揭示了无论朝代兴亡,受 苦受难的总是老百姓这一尖锐的社会现实。 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同 时体现了作者对百乔。 •赏析:揭示了机遇造就人才的哲理。只要有机 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怀才 不遇抑郁不平的心境。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本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 心,充分体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坚贞不屈的民族 气节。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赏析:“聚”字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 ,“怒”字采用比喻写出了黄河水的汹涌澎湃, 本句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
古 诗 词 名 句 赏 析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赏析: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已逝朋友的怀 念,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限感慨!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运用比喻,作者以“沉舟”“病树”自 比,表达了他豁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揭示了“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自然哲理。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悲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天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谁?“酬乐天”的意思是什么?2、全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3、首联写出了诗人如何的遭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是如何描绘表达的?请联合详细内容加以剖析(或从练字角度赏析首联)。

4、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或各有什么作用)?5、颔联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联合详细内容加以剖析(或赏析颔联)。

6、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显现出的画面(或颈联的原意是什么?)。

7、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露了如何的真理(或此刻人们给予颈联什么新意?)是如何揭露的?联合详细内容加以剖析。

8、颈联表达如何的感情?9、从修辞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0、尾联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1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尾联中的“长”字。

12、这首诗感情浓烈,前后感情基调有什么不一样?【答案】 1、标题中的“乐天”指诗人白居易,“酬乐天”的意思是以诗酬答(赠答)白居易。

2、全诗既表达了诗人被贬官以后愤懑不平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豪迈乐观的感情。

3、首联诗人经过“悲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富裕感情色彩字句的衬着,写出了作者远离京城,身处偏僻之地,长远被贬谪,遭弃用的遭受,表达了作者无穷酸楚和愤懑不平之情。

4、①向秀闻笛:表达对受害致死友人的和人事全非的沉痛迷惘之情;②王质烂柯:表达对光阴流逝、人事变迁的悲迷惘之情。

5、诗人经过典故向秀闻笛和王质烂柯,委宛委宛地表达了对受害致死友人的和对人事全非,光阴流逝、人事变迁的无穷沉痛迷惘之情。

6、波浪滔滔的大江之上淹没的船只旁边,有不计其数的船只扬帆经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千万棵树木竞相争春,表现出一派活力勃勃、繁荣昌盛的情形。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精选5篇]第一篇: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1《望岳》(主题: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含有拟人的意味,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既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割”字炼得极好,这里作者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朋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形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作者到底“望”到了些什么?请展开想像,设想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将你想像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望到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2《春望》(主题: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

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A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景交融的表达了诗人心中感时伤世的沉痛之情。

花开鸟啼本是娱人之物,但山河破碎、骨肉离散使诗人心中充满痛苦,以至于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

花、鸟本无情,诗人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说春天的花朵也因感时而落泪,鸟儿也因恨别尔惊心,实际上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情景交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1. 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解析。

-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这个王绩啊,傍晚的时候在东皋这个地方远望呢。

“徙倚”就是走来走去的,他心里很迷茫啊,不知道依靠啥,就像我们有时候站在一个地方,不知道自己该干啥一样。

-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你看那每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一座座山都沐浴在落日的余晖里。

这画面感超强的,就像一幅秋天傍晚的油画,到处都是那种有点萧瑟的秋意。

-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羊人赶着牛犊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这就是乡村傍晚的日常啊,大家都忙完了一天的活计,热热闹闹地往家走,可诗人呢,他不属于这个热闹的群体。

-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他看看周围,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就只能放声高歌,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了。

感觉他有点孤单寂寞冷,在这个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同类,只能去缅怀那些古代的隐士,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1.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解析。

- 开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以前的仙人已经骑着黄鹤飞走啦,就剩下这个黄鹤楼还在这儿呢。

这就有点那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仙人走了,就剩个空楼,让人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飞走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只有那白云千年来一直悠悠地飘着。

这白云多自在啊,可是黄鹤没了,黄鹤楼也显得更孤单了,诗人看着这景象,心里肯定也很惆怅。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天气晴朗的时候,隔着江水能清楚地看到汉阳的树,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得很茂盛。

这景色描写得真美,就像我们站在高处看一片美景,满眼都是绿色,但是呢,美景有时候反而会衬托出人的愁绪。

- 最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傍晚了,诗人就想啊,我的故乡在哪里呢?江上那一片烟波浩渺的,就更让人发愁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十八首)一、王绩《野望》赏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

4.这首诗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

《野望》一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借薄暮山林之景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二、崔颢《黄鹤楼》赏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抒发了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王维《使至塞上》赏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1.《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以“登高”为主题,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中通过描写风声、猿啸、鸟飞等自然景象,表现出秋天的凄凉和孤寂;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表现了诗人对流离失所、孤独无依的生活状态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2.《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通过描写草原上的草木生长和枯萎的自然规律,暗示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必然性;而“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则表现了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3.《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以“登鹳雀楼”为题,描绘了登高远望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诗中通过描写夕阳余晖、黄河奔流等壮丽景象,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壮观;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高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之一。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7首理解与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7首理解与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7首理解与赏析第25课杜甫诗三首【1】望岳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2】春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长安城沦陷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怀。

3.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国都沦陷,城池残废,虽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突出了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4.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深”二字的表达效果。

“破”是沦陷的意思,山河虽在,但国都已沦陷,“破”字突出战乱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深”是茂盛的意思,写出了长安城春天乱草遍地,树木苍苍的萧条景象,“深”字写出了战乱的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赏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二)◇班级:姓名:◇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作品】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重点词语】结庐: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译文】构筑房舍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远闲适,无意间看到那远处的南山。

山间的云气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有飞鸟相伴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1、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叙事。

“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就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归隐田园,虽说人离不开尘世,但没有这样的烦扰,所以说“而无车马喧”。

2、赏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议论。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炼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

3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景物描写。

以客观的景物描写衬托诗人的闲适心情。

“采菊”包含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高雅情趣,“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

4 、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景物描写。

描写了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

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此两句虽写景,实则抒怀,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返璞归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一)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

(惜时劝学)。

2.写法有何特点?答:以景寄情,由情入理。

3.诗中写大自然的景物目的是什么?答: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寿命有限。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答: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阴一去不返。

5.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7.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8.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二)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句中那几个词用的好?答: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的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远景与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2.“东皋薄暮望,”点明时间傍晚、地点东皋、事件远眺。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 本诗写景有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6.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7.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8.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9.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本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天)2.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

3.尾联情景交融,请分析。

答: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思乡怀亲之情和前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

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5.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6.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夕阳西下,断阳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答:“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后两联一语双关,请分析。

答:“舟楫”是渡江的工具,顺着上面的写景流转,自然恰切。

但诗人巧借“舟楫”,转而言他,不仅不显造作,反而接得天衣无缝,于情于理无碍,可谓一语双关。

“舟楫”的另一层意思便应理解成“引荐的人”或“伯乐”。

“端居耻圣明”似有奉承阿谀之嫌,但确属诗人肺腑之言。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申足上文,表示自己愿意出仕。

言外之意,希望得到对方的指点引荐,不要落个“转头空”。

6.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8.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诗中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五)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 解释下面的词浯。

①历历:分明可数;②乡关:故乡。

2. 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答: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3. 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4.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6.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7.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8、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境相似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请写出古诗词名句中关于“乡情”的两句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六)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答: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2.颔联写送别之事。

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3.颈联情景交融,试分析。

答:“浮云”“落日”之景与“游子”之“意”、“故人”之“情”交融,拓展意境。

4.尾句“班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5.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6.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8.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9.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赠别之情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七)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自古“秋”“愁”难离,马致远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绩有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晴空一鹤排云上”,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答:在秋日晴空中,一鹤凌空而去,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画面积极乐观。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作者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4.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

”极言秋之悲凉,本诗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我国古代诗文中还有许多关于“秋”的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8. 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

答:“排”,冲开的意思。

它形象准确地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搏击长空的矫健动作,显得十分豪迈。

表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

(八)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答:傍晚,暮色降临,霜雾弥漫,山林空荡,熊爬到树上逗乐,小鹿跑到溪旁饮水。

2.颔联中“改”与“迷”妙在哪里?答:“随处改”这个“改”字用的妙。

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

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个画面。

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幽静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

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便显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