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药理学概述

合集下载

药理学基础知识概述

药理学基础知识概述

药理学基础知识概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剂量效应、代谢转化、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毒性等方面的科学。

这门学科的发展与药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密不可分。

本文将概述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分类以及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理学是对药物的作用机制、生物利用度、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毒性的研究。

它与药物化学和临床药学等学科相互关联,共同推动药物的研发,确保其安全有效的使用。

药理学研究的范围广泛,涉及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二、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和作用机制,可以将药物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1. 化学药物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成分,如酸碱药、抗生素、生物碱等。

2. 药理学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将药物分为多个药理学类别,如抗生素、镇痛药、抗癌药等。

3. 治疗用途分类:按照药物的治疗用途,如抗生素、心脑血管药物、抗癌药等。

4. 靶向分类:根据药物与特定靶点的相互作用方式,如激动剂、抑制剂等。

三、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药物的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药物的作用可以分为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治疗作用是指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如抗生素对细菌感染的治疗,镇痛药对疼痛的缓解等。

副作用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伴随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对机体产生负面影响,如药物过敏、肝脏损害等。

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与药物的剂量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合理的药物剂量可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而超过药物治疗剂量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四、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被称为药物动力学。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是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过程,其中主要涉及肝脏、肾脏、肠道等器官的功能。

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速度会影响药物的持续时间和药效。

药物代谢还可能形成活性代谢物或毒性代谢物,对机体产生不同影响。

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更多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对彼此产生的影响。

药理学第1章绪论

药理学第1章绪论

2国家基本药物应符合以下哪些要求( ) A剂型适宜 B价格合理 C保障供应 D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E公众可公平获得
2020/4/12
第二节 药学服务与用药指导概述
药学服务的概念 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
向患者及家属、医药护人员等提供与药物使 用相关的各类服务 。
心理
患者 生活
方式
2020/4/12
现代药理学 19世纪末
1878年 Langley根据阿托品 阻断毛果芸香碱刺激唾液分泌 的实验结果,提出受体概念, 奠定了受体学说的基础
现代药理学
20世纪3050年代
多马克 1935 磺胺药
弗莱明 1928
发现青霉素
弗洛里
1940
青霉素用于临床
2020/4/12
钱恩 1940
现代药理学 20世纪 中后期
(2) medicine(药品):指原料药(化学药、 生物药、天然药)的制剂。
(3) poison(毒物): 是指能损害人体健康的 化学物质。
(4)chinese medicine中药:是依据中国传统 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
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 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药理学》研究内容与任务
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过程, 特别是用药后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作用、作用机制
吸收、分布、转化、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2020/4/12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食物中, 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当人 类长期缺乏维生素C时,会得 坏血症,这是需要维生素C治 疗,但如果过量服用,会引起胃粘膜受损,导 致新疾病。

药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归纳第一章绪论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学科。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

包括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1、不良反应:(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性反应称为毒性反应。

(3)变态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经接触致敏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

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4)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症状重新出现或加剧的现象称停药反应,或称反跳现象。

(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称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长短不一。

短的如服用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现象;长的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状。

(6)续发反应:续发反应是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如广谱抗生素。

(7)依赖性: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连续用药的现象,称为依赖性。

如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

(8)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反应与常人不同,这种现象称为特异质反应。

如蚕豆病。

2、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称为该药物的效能。

效能反映了药物内在活性的大小,效能大活性大。

3、效价强度:指能引起等效反应所需要的药物剂量,简称效价。

药物剂量越小,药价的效价越大。

4、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TI)可用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是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这仅用于治疗效应和致死效应的量效曲线平行的药物。

治疗指数越大,药物安全性越高。

两条曲线不平行:LD1/ED99或LD5和ED95之间的距离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药理学讲义

药理学讲义

药理学第一章概论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防治疾病的道理和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以及如何合理应用药物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

药理学研究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作用(药物作用、毒性作用、作用机制)和作用规律。

2.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所产生的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和作用规律。

药物(Drugs):指可查明或改善机体生理功能或病理状态,对用药者有益,达到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目的的物质。

毒物(poison):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损害机体健康的物质。

药物分类:⏹天然药(传统药),合成药(现代药),基因工程药;⏹国家基本药物;⏹特殊管理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法定药、非法定药⏹处方药(prescription),⏹非处方药( nonprescription, OTC drug — over the counter drug )。

药物命名规则:⏹专利名(商品名)⏹非专利名(通用名)药理学学科的任务:⏹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也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试验资料。

此外,还研究开发新药。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跨膜转运的类型1.被动转运⏹特点:a 顺浓度差;b不耗能;c 受药物分子大小、脂溶性、极性等因素影响。

(1)脂溶扩散(简单扩散):脂溶性高的药物可解于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内扩散到膜的另一侧。

(2)膜孔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膜的含水微孔进行扩散。

⏹脂溶性高(极性小、非解离型)、分子量小的药物易通过被动转运方式转运。

2.主动转运⏹脂溶性小,分子量大的药物,或需逆浓度差转运的药物通过此方式转运。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是药物作用研究的学科,是利用实验动物和体外系统研究药物的特异性作用,研究和评价药物的机理、动力学和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药物组成、质量、剂量和时间等因素对药效的影响,为药物研究和临床药物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

药理学是药物作用机理深层次的综合研究,它主要专注于探讨不同药物分子和受体之间的作用机制,它专注于研究不同类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例如:药物的抗炎、抗癌、抗菌、抗抑郁症、引起过敏反应和调节免疫系统等作用。

药理学研究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药理效应学和药物代谢学。

药理效应学研究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产生的效应,主要内容有药物的受体作用,靶点的选择,药物的分子机制,以及药物的细胞内处理等。

药物代谢学利用不同的分子和受体的结合,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代谢机制,包括不同的药物处理等,如吸收、分配、代谢、清除和结合等作用机制。

药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帮助开发新的药物,确定最佳剂量,了解不良反应,改善药物的疗效等。

通过对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药理学可以指导药物的使用,促进药物的开发,提高药物有效的使用率。

- 1 -。

药理学讲义-精选文档

药理学讲义-精选文档
药理学总论
马有龙
第一节 概论
一、药理学的概念:药物是用以治疗、 预防、诊断和计划生育的一些化学物 质,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重要武器。 药理学是研究如何合理应用药物的一 门科学,其中心内容是研究和阐明药 物的作用以及影响作用的因素,以便 有效地掌握药物,合理地运用药物和 发展药物。
二、药理学的发展概况
吸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按照药物对机体各部位呈现作 用的强度,可分为“选择作用”和 “普遍作细胞作用”。 (三) 按照用药时的目的可将药 物的作用分为“防治作用”和“不良 反应”。 一、 防治作用。包括预防和治疗两 方面的作用。
二、不良反应: 1、副作用:
2、毒性反应 : 3、过敏反应: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A 口服法:
B 注射法:
①皮下注射: ②肌肉注射: ③静脉注射及静脉滴注: ④鞘内注射: C 直肠给药:
D 舌下给药:
E 吸入法:
F 皮肤粘膜给药: 2.给药时间和次数。 3.配伍用药 a、协同作用。 b、拮抗作用。 第四节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一、 药物的吸收。 二、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三、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四、 药物的排泄。 五、 药物的消除和蓄积。 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失效被机体排出 ,使体内的药物活性降低和消失的过 程,称为药物的消除。药物消除的快 慢,多用“半衰期”(t1/2)表示。
一、
第二章
解热镇痛药及抗风湿药
一、水杨酸类: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1、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①解热镇痛及抗风湿。 ②影响血小板的功能。
2、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 ②加重出血倾向。
③水杨酸反应。 ④过敏反应。 二、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作用与用途:主要有较强的解热镇 痛作用,无抗风湿作用。临床主要用 于解热镇痛。 不良反应较轻常有恶心、呕吐、 皮疹等。

药理学 第1章 药理学简要介绍

药理学 第1章 药理学简要介绍

20y
NDA
震惊世界的化学药物中毒
“反应停(thalidomide )事件”
9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There is no safe drug, but safe doctor!
PD
PK
怎样学习药理学?
纵向学习: 各章典型 (重点)药为代表药 药效学 (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药代学 (用药特点,如SD治流脑) 章节间的联系: 强心(Ad与强心甙的区别)
分子、基因水平上进行研究。有多种分科。
新药开发过程与药理学
临床前研究
临床研究 上市后监测
生物制品
I期试验
(安全, 药动学)


药效学
先导化合物 药代学
毒理学

选 动物实验
化学合成
II期试验
(对病人 有效吗)
III期试验
(在实际环境下
对病人安全
IV期试验
有效吗)
(上市后监测)
2y
4y IND
8-9y
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 公元一世纪: 《神农本草经》收载365种药物。 ▪ 唐代: 《新修本草》收载844种药物。 ▪ 明代: 《本草纲目》收载1892种药物。 ▪ 19世纪初,德国Serturner从阿片中提出吗啡。 ▪ 本世纪初,德国Ehrlich(1909)发现胂凡纳明能治疗
锥虫病和梅毒。 ▪ 1935年发现磺胺类。 ▪ 1928年发现青霉素类,1940年应用于临床。 ▪ 现代药理学:在整体、器官系统、细胞、亚细胞、
Pharmacology
药理学
一 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药物 是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 化学物质,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第一章总论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总论第一节 概述药物(Drug ;Pharmakon )定义:用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是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武器。

药物分类:药物治疗效果决定因素:合理应用;心理、经济。

一、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的概念及任务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药物应用基本知识和用药指导基本能力。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药效学和药动学,旨在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②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体内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排泄的过程,阐明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药物治疗学:研究药物预防、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基本过程以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和用药注意事项等。

任务:运用药理学、生物药剂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针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治疗方案,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最大程度降低治疗风险。

药理学着重从药物角度研究药物治疗疾病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影响因素,为药物治疗具有客观药理作用,通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代谢过程或病理状态来发挥确切的治疗效果。

按来源分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共同点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药物治疗学则是从疾病角度研究药物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是药理学的具体化和综合化,是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二、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发展简史(简单了解)1. “药食同源”学说——医药学——现代医药科学的共同鼻祖《神农本草经》——公元1世纪前后——世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365种药物及其用法);《新修本草》——公元659年唐代·苏敬等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844种药物);《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明代·李时珍——世界性的药物学文典(1892种药物);埃及《埃伯斯医药籍》;古希腊《古代药物学》;古罗马《药物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从萌芽阶段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2. 18、19世纪药理学发展阶段3. 20世纪药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不断完善,并出现了生化药理学、临床药理学、遗传药理学等众多分支;4. 20世纪70年代药物治疗学建立,使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大一药理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大一药理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大一药理学知识点笔记整理一、药理学概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药物的起源、性质、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二、药物分类1.化学药物: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化合物药物和无机化合物药物。

2.生物制品:生物制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制造药物。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1.激动剂:通过刺激受体或增加特定细胞内信号的产生,起到刺激作用。

2.阻断剂:通过阻断受体或特定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抑制生理功能的发挥。

四、药物的吸收与分布1.吸收:药物通过口服、皮肤吸收、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体内。

2.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到血液供应、脂溶性等因素的影响。

五、药物代谢与排泄1.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大部分在肝脏或其他组织中代谢。

2.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肠道、肺等途径排出体外。

六、药物的剂量与给药途径1.剂量:药物的剂量通常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以及药物的相对治疗指数来确定。

2.给药途径:药物的给药途径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需要选择,如口服、注射、贴皮等。

七、常用药物的作用与应用1.抗生素:用于抗菌感染的药物。

2.镇痛药:用于缓解疼痛的药物。

3.抗焦虑药:用于缓解焦虑情绪的药物。

4.抗抑郁药:用于治疗抑郁症状的药物。

八、药物的副作用与禁忌症1.副作用: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2.禁忌症:某些特定情况下禁止使用某些药物。

九、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药效、代谢和排泄产生影响。

十、个体差异与遗传药理学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人群对药物的吸收、代谢、药效和耐受性等方面的差异。

遗传药理学研究了个体差异与遗传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结:药理学作为药学专业的基础科学,对于我们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用药等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物。

《药理学》各章节基础知识整理,速记提分!

《药理学》各章节基础知识整理,速记提分!

《药理学》各章节基础知识整理,速记提分!第1章药理学总论——绪⾔名词解释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的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包括药动学和药效学。

药动学:即药物代谢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的变化及其规律。

药效学:即药物效应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及作⽤机制。

第2章药物代谢动⼒学名词解释⾸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使进⼊全⾝⾎循环内的有效药物良明显减少,这种作⽤称⾸过消除。

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肠腔的药物部分再经⼩肠上⽪细胞吸收经肝脏进⼊⾎液循环。

这种肝脏、胆汁、⼩肠间的循环称肝肠循环。

再分布:药物先分布于⾎流量⼤的组织器官,随后向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的这种现象称为再分布。

如静脉⿇醉药硫喷妥钠(pentothal sodium)先向⾎流量⼤的脑组织分布,药物浓度迅速升⾼⽽产⽣⿇醉效应,但脑组织中的药物很快随⾎流再向脂肪组织转移,浓度迅速下降⽽⿇醉效应消失。

药酶的诱导:有些药物所诱导的药物代谢酶的底物,因此在反复应⽤后,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增⾼,其⾃⾝代谢也加快,这⼀作⽤称诱导,导致酶活性增⾼。

药酶的抑制:有些药物可抑制肝微粒体酶的活性导致同时应⽤的⼀些药物代谢减慢。

这类抑制物和药物代谢酶结合,竞争性抑制其他底物代谢。

T1/2:即药物消除半衰期,是⾎浆药物浓度下降⼀半所需要的时间。

表观分布容积:当⾎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到达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V d)清除率: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浆容积,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物利⽤度: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以及药物进⼊全⾝循环的速度称⽣物利⽤度。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哪⼏个⽅⾯?药物体内过程( ADME)包括:1、吸收(absorption)2、分布(distribution)3、代谢(metabolism)4、排泄(excretion)第3章药物效应动⼒学名词解释效能: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其效应不在继续增加,这⼀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效应,也称效能。

医学课件药理1药理学总论

医学课件药理1药理学总论

谢谢
THANKS
01
02
03
直接作用
药物直接作用于靶点,如 杀菌、抗炎等。
间接作用
通过调节机体功能或免疫 系统来发挥作用,如免疫 调节剂。
联合作用
多种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 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
药物的作用谱与选择性
作用谱
选择性
选择性高的药物
选择性低的药物
药物能够作用于多个靶 点或适应症的范围。
药物对特定靶点或适应 症的作用强度和特异性。
构效关系类型
竞争性拮抗、非竞争性拮抗、部分竞争性拮 抗。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受体学说
药物作用机制
指药物如何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改变 的原理。
受体学说
指药物必须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通过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酶 活性或信号转导等途径,最终产生药理效应。
受体类型
G蛋白偶联受体、酶活性受体、离子通道受体、核受体等。
现代药理学
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药理学在研究药 物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体内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药物的作 用机制和体内过程,如给药方 式、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等。
体外研究
利用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来 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如受体 分析、酶活性测定等。
药物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 单位。
药物通过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 凋亡等过程,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药物的细胞生物学作用机制与肿 瘤、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密切相关。
药物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 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药理学每章概述

药理学每章概述

第一部分药理学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一.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任务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命运),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

任务: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第二章药动学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及其影响因素,P450酶系及其抑制剂和诱导剂,药物排泄途径及其影响肾排泄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肝肠循环的概念。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为药动学,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一节药物体内过程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需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是吸收、分布、排泄。

1、被动转运:药物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

多数药物属于被动转运。

可分为简单扩散和滤过两种。

(1)特点: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2)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①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

②药物理化性质: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易通过生物膜转运,反之难跨膜转运。

2、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差的转运。

特点: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二、吸收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

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一)胃肠道给药(口服、舌下、直肠给药)1.胃肠道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pH接近中性,粘膜吸收面广,缓慢蠕动增加药物与粘膜接触机会)。

(1)舌下给药: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吸收。

药理学--药理学绪论 ppt课件

药理学--药理学绪论  ppt课件

Drug Administration
Drug Concentration in Systemic Circulation Drug Concentration at Site of Action Pharmacologic Effect Clinical Response Drug Metabolism or Excreted
病理状态的物质。 药品(medicine):原料药(化学药、生物 药、天然药)制成一定的剂型后,可供临床应用 的特殊商品。
4
毒 物(toxicant)
一般指那些在较小剂量就对机体产生明显毒害 作用的物质。但药物和毒物间并无本质的区别。 ①大多数药物在超过治疗量后都可能成为毒物。 有些药在治疗量时已经有较大毒性。 “是药三分毒”! ②有些毒物应用得当,也是极好的药物:如 砒霜(砷剂)治疗白血病。蝎毒、蛇毒等。 “以毒攻毒”!
31
效 应
最大效应(效能)
% 50 阈值 效价强度 EC50
32
个体差异
浓度
Emax Emax
33
(二)质反应的量效曲线 质反应(quantal rsponse) :药理 效应是全或无、阴性或阳性,如有效、 睡眠、中毒、死亡等。结果用出现的频数 或百分率表示。
34
100
80
累加量 效曲线
反 应 数 ( % )
现代药理学:从19世纪初到现今
11
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 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 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
对象 方法 1.实验药理学: 正常动物 2.实验治疗学: 病理模型动物 人 3.临床药理学:
12
第二节 药理学学习方法
1.紧密结合基础 2.紧密结合临床 3.重视药理实验 4.药物的双重性 5.药理学的内在联系

1.药理学概述-药理学课件

1.药理学概述-药理学课件

26
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申请人
自觉进行的应用研究。在临床广泛使用 过程中考察新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尤 其是罕见不良反应,同时,评价不同人 群的利益与风险关系,调整给药剂量等。 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 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
27
俺想学好药理学耶!!!
预习(包括新课和基础课的相关内容) 认真听、勤思考、常复习 联系、比较、归纳、抓重点
6
药物的分类 (Source of drugs):
传统药物: 天然物质 (植物、动物、 矿物) 现代药物: 天然物质的提取物 人工合成品
7
二、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8
药理学 (Pharmacology)
药物效应动力学
作用、作用机制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
9
药理学的任务
1.在阐明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

20
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 险的复杂过程,需经过化合物的筛选、 临床前药理及毒理学研究、临床药理研 究及评价等阶段。
21
新药临床药理研究及评价

新药临床药理研究及评价是新药上市前 的最后阶段,其主要内容是新药的临床 试验及生物等效性试验。按照我国《药 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新药申请生 产上市及已上市的药物改变给药途径时 需进行临床试验,已上市的药物改变剂 型需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
11
三、药理学发展简史
1.古代本草学阶段 《神农本草经》 2.近代药理学阶段 吗啡的提取、磺胺药的合成、青 霉素的发现、提取 3.现代药理学阶段
12
1.古代本草学阶段
“神农本草经”
我国2700BC,草药方剂治病 汉代(206BC~220)正式编撰“神农本草经” ( 大约公元一世纪完成) 载药365种,不少流传至今,如人参、甘草、当 归、麻黄、大黄 历代均有修订、增补,愈臻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暂时保障心、脑等生命器官血液供应
1
微循环收缩期(缺血缺氧期)
2
微循环扩张期(淤血缺氧期)
细胞因长时间缺血缺氧而无氧代谢
大量酸性产物蓄积
微循环处于“只进不出”的 再灌注状态
使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而后括约肌 对缺氧耐受力强,处于相对收缩状态
血液滞留,毛细血管网内静脉 压升高致血浆外渗
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 糊、发绀和酸中毒
与感染或组织灌注不良有关。 受伤、压疮、MODS等。
护理措施
01 急救护理 02 一般护理 03 病情观察 04 治疗配合 05 心理护理 06 健康指导
01 急救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开领扣,解除气道压迫;使头部仰伸,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 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依赖三个因素维持: ①充足的血容量;②有效的心搏出量; ③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
病因及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大量失血失液、严重创伤导致的休克
病理生理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以及产生炎症介质是各类 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其微循环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5 cmH20提示血容量不足 >15cmH20则提示心功能不全或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 或肺循环阻力增高。 >20cmH20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辅助检查 4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可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状态。
PCWP正常值为6~15mmHg 降低反映血容量不足(较CVP敏感) 增高则反映左心房压力增大
组织器官缺氧更加严重
多器官功能受损
内脏或全身广泛出血
3 微循环衰竭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
临床表现
分程 期度
神志
皮肤黏膜(体表)
色泽
温度
血管

克 代 偿
轻 度
清楚,精神 紧张,躁动 不安
开始苍白
正常或发冷
正常

脉搏
血压
尿量
估计失血量
100次/ 分以下, 尚有力
舒张压升高,收 缩压正常或稍高 ,脉压缩小< 30mmHg
进一步降低了回心血量,心搏出量 继续减少、血压下降
心、脑器官灌注不足,休克加重
2
微循环扩张期(淤血缺氧期)
3 微循环衰竭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
滞留在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浓缩并且在 酸性环境下处于高凝状态
易形成微血栓,甚至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微循环处于“不进不出”的停滞状态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继发纤维 蛋白溶解系统激活
正常或 <20% 稍少 (<800ml)
休 克
中 度
尚清楚,表 情淡漠,反 应迟钝
苍白或发 绀
发冷

表浅静脉 塌陷,毛 细血管充 盈迟缓
制 期
重 度
意识模糊, 嗜睡,甚至 昏迷
显著苍白 ,青紫或 花斑状、 瘀斑
厥冷(肢端 尤其明显)
毛细血管 充盈更迟 缓,表浅 静脉塌陷
100次/ 分以上, 较弱
收缩压下降为70 ~90mmHg,脉 压更小< 20mmHg
是否存在严重的局部感染或脓毒症。 发病以来是否进行补液等治疗干预。 因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人及家属对治疗和 预后的认知程度,可出现焦虑或恐惧等情绪反 应,护士应了解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
体液不足
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气体交换障碍 与微循环障碍、缺氧和呼吸形态改变有关。
体温过高或体温过低 潜在并发症
辅助检查 2 动脉血气分析
反映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动态。
组织细胞缺氧
血pH和PaO2降低
PaCO2因肺换气不足而升高,也可因过度 换气或代谢性酸中毒代偿而降低。
辅助检查
3 中心静脉压(CVP)
CVP常和动脉压结合起来作为调整输液速度及补液量的指标。
可反映相对血容量和右心功能,正常值为5~10㎝H2O。
减少
20%—40% 下或 测不到
极少或 无尿
>40% (>1600ml)
辅助检查
1 血、尿和粪常规
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和血细胞比容测定,降低 提示有失血,升高则提示有失液。 ②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有感 染存在。 ③尿比重增高常提示血容量不足。 ④黑便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表明消化道有出血。
辅助检查
5 其他检查
如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可了解病人体 液丢失的类型和肝、肾等器官功能情况。
治疗要点
针对导致休克的原因和不同发展阶段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纠正微循环障碍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预防MODS
护理评估
了解病人有无外伤大出血病史。
有无肠梗阻、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渗液等大量失液史。
第3章 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
目 录
1 第一节 概述
2 第二节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3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1
概述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 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 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特点的一种危 急临床综合征。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 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 80%~90%。
1
微循环收缩期(缺血缺氧期)
2
微循环扩张期(淤血缺氧期)
3 微循环衰竭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
1
微循环收缩期(缺血缺氧期)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动脉血压下降
交感-肾上腺轴兴奋 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
维持循环相对稳定
非生命器官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后括约肌相对开放、动静脉间短路开放
微循环处于“只出不进”的低灌注状态
常规给氧,氧浓度40%~50%,氧流量 为6~8L/min。
严重呼吸困难者,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 气管切开,并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01 急救护理
2.补充血容量
纠正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 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监测指标估算输液量及判断补液效果。
01 急救护理
3.处理原发伤
对创伤的病人,应做包扎、固定、制动、止血。
常用的止血方法为局部压迫法和结扎带结扎止血法等,必要时可使用抗 休克裤止血,在控制腹部和下肢出血的同时,可促使血液回流,改善重 要脏器的血供。
01 急救护理
4.其他措施
如镇静止痛、保暖。
体位
02 一般护理
平卧位或抗休克体位
急救病人可取去枕平卧位,或临时安置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20°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减轻呼吸困难。
02 一般护理
呼吸道管理
昏迷病人使头偏向一侧,或置入通气管, 避免舌后坠、误吸等导致窒息,及时清除 呼吸道分泌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