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地理《滔滔黄河》教案及课堂反思

合集下载

滔滔黄河 教案

滔滔黄河 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教案标题:滔滔黄河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河流特点。

2. 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掌握黄河的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河流特点。

2.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 黄河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

2. 引发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和兴趣,例如:“你们知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吗?它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二、探究黄河的特点(10分钟)1. 结合图片和PPT,向学生介绍黄河的特点,如河水泥沙多、水位变化大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特点对流域的影响,如灌溉农田、形成黄土高原等。

三、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15分钟)1.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如黄河文明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发展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重要性。

四、讨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15分钟)1. 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黄河流域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展望下节课将继续学习关于黄河的知识,如黄河的流域经济和人文景观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了解黄河的更多知识,如黄河的支流、流域经济发展等。

2.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亲自感受黄河的壮丽和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黄河的小短文或制作海报等,评估学生对黄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案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案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包括源头、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等。

2.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处理。

3. 通过阅读分析黄河的流域图、中国地形图,进一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技能。

4.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讨论活动,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概况,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2. 教学难点: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运用情境导入法,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调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

并在大屏幕上展示资料中,白岩松说的话: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河,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又美了容。

并设置问题:为什么要对黄河进行治疗?期间又有那些措施呢?顺势导入新课。

2. 新课探究(1) 黄河的概况【情景创设】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通过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学生回答并思考:- 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又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2) 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上游流经青藏高原,中游流经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形的变化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对河流有什么影响?(3)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为什么黄河在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这种现象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4) 黄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针对黄河流域的洪水、沙漠化等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在黄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平衡?3.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以及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以及治理黄河的重要性。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滔滔黄河教案教案名称:滔滔黄河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2. 了解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2. 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2. 讨论法:利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问题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并进行分析和总结;3. 实地调研法: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黄河的实际情况,并体验黄河的水文特点。

四、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设备;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 黄河流域地图;4. 学生的实地调研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黄河的探索欲望。

2. 讲授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介绍黄河的起源地和流经的地区,以及黄河对中国农业和经济的重要性。

3. 讨论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水等,并讨论这些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调研,观察黄河水文特点和人类的开发活动,并记录实地调研的情况,以便后续的总结和讨论。

5. 总结和讨论:回到教室后,让学生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总结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并展开讨论,以加深对黄河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表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是否能够理解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 学生的调研报告: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记录实地调研的情况,并分析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 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对黄河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展望。

七、教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对于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有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知。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区域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主要特点,如流域面积、全长、流域地形等。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了解黄河对我国农业、交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4. 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基本概况1.1 地理位置1.2 发源地1.3 流经区域2. 黄河的主要特点2.1 流域面积2.2 全长2.3 流域地形3. 黄河文化3.1 农业3.2 交通3.3 历史4. 黄河的治理与保护4.1 治理措施4.2 保护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的基本概况、主要特点、文化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2. 难点:黄河流域地形的特点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图、景观等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黄河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黄河治理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黄河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对黄河的基本概况、主要特点、文化及治理进行详细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黄河的概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区域。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黄河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4. 案例分析:介绍黄河治理的典型案例,如小浪底水库、三门峡大坝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文化对我国农业、交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6.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主要特点,如流域面积、全长、流域地形等。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六、黄河的治理与保护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黄河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让学生了解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教学内容黄河治理的必要性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黄河治理的成效与挑战环境保护在黄河治理中的作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滔滔黄河》教学案例及反 思 宋发平

《滔滔黄河》教学案例及反    思   宋发平
1、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2、塑造了肥沃的平原。 3、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4、提供了灌溉水。 5、旅游资源丰富。 【设计意图】用生动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 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同时为下一个“忧黄河”的环节作铺垫,引导学生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黄河。 (三)忧黄河
活动 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材P56、P57的阅读,P58-59的活动,想一 想黄河给我们带来哪些忧患?(然后师生总结:一忧泥沙,二忧地上 河,三忧凌汛 ,四忧断流。)黄河断流主要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我们现在已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今天就不再探讨。下面分别探讨前 三忧。 一忧泥沙:
药,忧患不同,治理措施不一样,所以就合二为一了。
二、当堂演练
(一)选择题
1、形状像“几”字形的河流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黑龙江
2、“泾渭分明”是我国的一句成语,就像古时的泾水和渭水一样清浊分
明。现在浊浪滚滚,泾渭不分了,其根本原因是: A、河水全无
B、河水清澈
C、流域内植被覆盖好D、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
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知道新中国成立 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 义。 教学重点: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
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教学过程:
上游
中游
下游
特征
多峡谷 多支流 多 多峡谷 多支流
水能
多泥沙 多水能
河源段水清澈
地上河 无支流 流域面积小
3、师生讨论完成:比较长江、黄河水文特征。
河流 水文 流量
汛期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部分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⑴记住黄河的基本概况。

⑵了解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明确黄河水能资源的分布和著名水利枢纽的分布。

⑶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整理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黄河的“利”与“害”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看问题。

⑵通过对黄河的治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辩证观。

【重难点】:重点:黄河的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和主要支流)。

难点:黄河各河段的特征以及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教学过程设计】《滔滔黄河》课标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课标要求看,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应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二是掌握长江和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是掌握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长江而言,应突出其开发利用的价值,通过三峡水利枢纽、“黄金水道”等方面来说明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黄河而言,应突出对“黄河之害”和“治理对策”的把握,让学生领会治理黄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滔滔黄河》教材分析河流在自然环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流域内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河流与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关系十分密切,河流影响着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改造着河流的基本面貌。

本节教材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滔滔黄河》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滔滔黄河》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辅导者,把教
学的重心放在了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观。
学生学习能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他们
力分析 对黄河并不陌生,通过影视、诗文、歌曲,对黄河有了
一定的了解,在前面两节地形和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
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在长江
的学习中,了解了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我任教的班级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滔滔黄河》

这部分教材主要阐述了黄河的源流概况,上、中、
教材分析 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
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等内容。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以
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
了解黄河水利建设上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
黄河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与治理黄河的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
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使学
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
学生画黄河水系图,在图中填出:黄河上游和中游
的分界点: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桃花峪、主要
支流湟水、渭河、汾河、源头巴颜喀拉山、注入的海洋
渤海。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
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动脑思 课例研究综
考,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嘴巴表述,积极参加 述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单位:姓名: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内容属于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第三部分《滔滔黄河》。

2.本节内容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和深入。

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的制约,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3.《滔滔黄河》这部分教材包括黄河的源流概括,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五部分,信息量非常大。

但教材只安排了黄河水系图,和为该图配了5道读图题,不能将水系图、政区图、气候图和地形图对照使用,不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虽然提供了黄河“地上河”的示意图,但对解决这个难点的效果不显著。

所以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强调重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校地处青岛市郊,教育教学设施比较先进,有专门的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非常广泛。

在前一节学习了《滚滚长江》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河流概况的方法,这些都为这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八年级学生能通过读图来完成基本知识的掌握,但概括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

尤其是分析黄河“地上河”的形成会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但也会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一个切入点。

三、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黄河上、中、下的自然特征;3.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图像,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学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八年级地理上册《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二、教材分析: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一课。

八年级地理把目光从世界移向了中国,研究中国的疆域、人口、民族;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

从世界到中国是整体到局部的一个深入认识过程,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运用、拓展过程。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三个方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环境,在水文方面重点介绍了黄河和长江。

黄河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学习黄河对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及改造利用地上悬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关系协调的环境意识。

从教材结构看,本课既是学习河流湖泊概况的延伸,又是以后学习水资源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与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二、教材分析《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

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推到、评估黄河的功与过,从而经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学习“滔滔黄河”,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

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

具体设计如下:创设生活情境。

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五、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六、教学准备:黄河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课型:新授课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如果你生病了,你会想起谁呢?生:医生(母亲)等等。

《滔 滔 黄 河》教学设计

《滔 滔 黄 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湘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滔滔黄河(湘版八年级地理上次第二章第二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和掌握黄河的发源地、长度、主要支流、流经省区等源流状况;2、理解黄河的综合治理和治理措施。

﹡能力目标:1、阅读黄河水系图,理解黄河中游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2、阅读“地上河”示意图,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进学生对“母亲河”-----黄河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从而树立献身祖国建设的伟大愿望。

【教学重点】1、黄河的源流概况及主要支流河段;2、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利用“地上河”示意图,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讲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互相问好﹡新课导入(提问)我国几条大河中,你知道哪条大河离我们最近吗?(学生:黄河)你见过真实的黄河吗?在哪儿见到的?(学生:郑州)有些同学见过,有些同学没见过,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领略一下黄河的伟大和壮阔(播放录像)。

黄河既然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到底是怎样的一条大河,它是不是只有贡献而没有过错,而且它又离我们这么近,我们是不是很有必要来了解和学习它啊?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滔滔黄河。

﹡讲授新课一、源流概况(一)(投影)黄河流域水系概况1、唐代诗人李白曾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这从地理知识的角度考虑,“天”、“海”各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那么黄河发源于我国的什么地形区的什么山脉的什么山峰,又注入什么海洋呢?(结合教材,学生观察地图后答: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主峰雅拉达泽锋;渤海,我国最大内海。

)2、黄河的源头:(学生::卡日曲)(解释:扎曲、约古宗列渠、卡日曲)3、干流长度和形状:(学生:5464千米。

“几”字形)4、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的省区:(学生: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九省区)5、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孟津,观察他们各位于黄河干流的什么位置,地处的省区?(学生:内蒙古河南省)黄河分为哪三大河段?(上游:源头——河口;中游:河口——孟津;下游:孟津——入渤海口)6、观察在黄河上、中游各有哪些水电站或水利枢纽工程?它们各位于哪个省?(学生:上游水电站有:青海龙羊峡、李家峡;甘肃刘家峡;宁夏青铜峡。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及注入的海洋。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基本概况。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提高爱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发源地2. 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经地区3. 黄河的流域面积和全长4. 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5. 黄河文化及保护母亲河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2. 难点: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的地理风貌、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现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具体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发源地,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 讲解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经地区,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流域分布。

3. 分析黄河的流域面积和全长,使学生掌握黄河的基本概况。

4. 探讨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黄河的重要性。

5. 介绍黄河文化,让学生了解黄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6. 讲解保护母亲河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调查家乡的河流状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黄河流域的特点。

2. 视频播放:播放关于黄河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案例分析:分析黄河流域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环境现状。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师一优课推荐课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标分析】根据课标,在知识方面,可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黄河水文特征的分析,学会河流水文特征的一般分析方法;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和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体会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在情感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滔滔黄河”的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运用材料和实验,理解黄河中游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了解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通过合作探究,理解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探究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我的大黄河》师:滔滔黄河水,悠悠儿女情,一曲壮美的《我的大黄河》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黄河、认识黄河、了解黄河。

激发学生的求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黄河。

自主学习“识黄河”多媒体出示学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学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为什么是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和长江对比说出黄河的水文特征。

师:河流承载着环境的变化,黄河流程长,跨度大,环境复杂,各河段表现出的自然特征也是不一样的。

展示黄河视频,通过视听感知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自主学习:通过查阅地图册,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结合板图中的数字代码,说出主要的地理事物,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对比黄河长江流经的干湿地区,分析水量不同的原因。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滔滔黄河》课型新授课主备【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主要支流2.知道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阅读相关资料,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学习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看《黄河颂》配字幕MTV,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同时比赛谁能寻找到歌词中的一处错误。

教学内容:观视频,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激趣导入新课教法运用:直观的手段,使学生深切地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同时带任务的观看视频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更加专注,很自然的承转到黄河源流概况的学习。

学法指导:学生观看视频,感受黄河的雄浑与不屈,寻找歌词中的错误之处环节一——自学自纠一、黄河的源流概况观察课本P49页黄河水系图及查找相关地图,总结:知识小结1——黄河的源流概况:【画图归纳】认真观察黄河水系图,画出黄河的干支流简图,并注上名称!比一比,看谁画的好!!教学内容:参考长江的学习方法,课前自主学习黄河源流概况。

结合老师的范例,写出自己在预习中的困惑,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体现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教法运用:1.课前参考长江的学习方法,自主查找相关地图,在导学案中总结黄河的源流概况并.绘图归纳黄河水系状况2.课堂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学法指导:1.学生查找相关地图,并采用多图叠加的方式(如将环节二——互学互纠二、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探究一结合课本P55-57及课件图文,归纳黄河上中下游水文特征。

知识小结2——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上游:河水 ___,多,丰富黄河各段特征中游:多____ ___,多______,多_____。

下游:流域面积___ _,形成“_______ ”。

三、黄河的奉献探究二1.人们亲切的称黄河为“母亲河”,人们对黄河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2.观察黄河上主要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2、浪底的位置,分析这两处水能丰富的原因?3、3.圈划出黄河的三个灌溉农业区:塞上江南——宁夏平4、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4.观察课件展示的黄土沿岸的城市分布图、引黄济青调水工程,感受黄河在引水灌溉,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方面的贡献。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第一篇:滔滔黄河教案滔滔黄河向海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阅读“黄河水系图”,掌握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及长度等基本概况。

知道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各河段的特点。

2、学会通过地图、图片的分析,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治理的基本方案。

[过程与方法]1、按照课本上设计的有关黄河的源流概况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读“黄河水系图”,深入地认识黄河的基本概况。

2、按照课本上设计的“地上河”、“水土流失”、“凌汛”、“断流”等活动题开展课堂讨论,分析黄河的忧患,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治理的措施。

3、按照课标要求,通过启发、设问、循循善诱的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鼓励学生主动性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黄河水利建设上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分析黄河的忧患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通过黄河的“功”与“过”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

教学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具准备自制《滔滔黄河》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和音乐。

(课前进行)(提问)你能根据画面来判断这是哪条河流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关于黄河特征的诗。

)(发源地、含沙量大、决口泛滥、入海等内容。

)(导入新课)设疑:我们为什么称黄河为“母亲河”?黄河又为什么会决口泛滥?现在还会泛滥吗?!板书:滔滔黄河……二、预习和展示学生读文本———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展示1、黄河概况☆看“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

(发放预习题)☆指导学生结合预习题,读黄河水系图(P49页),了解黄河源流概况。

(5分钟)(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掌握并巩固黄河的源流概况)2、黄河功过☆ 阅读教材49—52页,学生归纳黄河的奉献和忧患。

八年级上册地理《滔滔黄河》

八年级上册地理《滔滔黄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概括黄河的水文特征。

(2)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利用价值或问题与治理。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资料,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获取地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黄河水利建设上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学习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1)黄河流域概况。

(2)黄河水文特征。

(3)黄河各河段的开发利用或问题与治理。

【教学难点】黄河水系的空间分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黄河大合唱》部分歌词,《将进酒》部分诗句。

过渡:《黄河大合唱》和《将进酒》中都描写了黄河的壮阔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黄河。

二、新课学习(一)黄河流域概况多媒体展示:黄河水系。

1.学生读图探究:(1)黄河发源地是哪里?(2)黄河全长多少千米?河流域面积是多少?黄河干流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3)黄河最终注入哪个海洋?2.学生归纳总结: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总长度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黄约75万平方千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渤海。

(二)黄河水文特征多媒体展示:黄河水系。

引导学生填表:(三)黄河河段划分多媒体展示:黄河干流纵剖面图、黄河水系图。

引导学生读图:(1)上游和中游的划分地点是哪里?(河口)中游和上游的划分地点是哪里?(桃花峪)在黄河水系图中找出这两个位置。

(2)上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湟水、洮河)中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汾河、渭河)下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3)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上游: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中游:黄土高原;下游:华北平原)(四)黄河水能资源开发多媒体展示:黄河水系图。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水电站分布的河段。

(上游段)小组讨论:从地形角度分析在上游段修建大型水坝的优势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录像课”课堂教学流程表课题:《滔滔黄河》
初二地理
附录二:
《滔滔黄河》教学反思
初二地理
这节研究课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开展自主探究教学,进行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是要转变教学思想,真正地信任学生,能够实现主体性,能够在老师的诱导下,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也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胜任教师的职责。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在学习黄河的概况时利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列出要自主学习的题目,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再起来或上台汇报所找的内容,既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再如,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忧患及成因,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让学生对照课本“黄河忧患图”小组合作讨论黄河各段的忧患,探究产生这些忧患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是什么,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根治黄河上,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情感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对教师知识的要求:学校老师都用电子白板教学。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但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需要往往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跑图书室、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已成为自觉的行为,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本节课遗憾的地方是:虽然老师经过充分准备,但在播放《黄河颂》视频的时候还是没有调出声音,出现失误。

今后要加大学习力度。

为打造地理愉悦课堂,高效课堂而努力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