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作业教学文案
《第9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鲁教五四学制七下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习《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这一课,使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的基本地理知识,了解其生态环境和保护意义,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三江源地区展开,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知识掌握:学生需掌握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地理知识,并能够通过地图准确指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2. 生态环境探究: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包括湿地类型、动植物种类及其生态价值等。
3. 保护意义分析:学生需分析三江源地区保护的重要性,包括对水资源、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等方面的贡献,并探讨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4. 小组合作项目:学生需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一份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现状的报告,包括现状描述、问题分析和建议措施等。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提出以下要求:1. 基础知识掌握部分要求准确无误,能够清晰表达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
2. 生态环境探究部分需有详实的数据和资料支撑,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3. 保护意义分析部分需结合实际,分析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价值及保护意义,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小组合作项目需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质量。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基础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生态环境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3. 保护意义分析的独到性和实用性。
4. 小组合作项目的团队协作和成果质量。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将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知识和生态保护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点、生态环境及重要性,并培养学生通过实际作业活动,增强地理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湿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该地区生态环境珍爱工作十分重要,而学生对于高原湿地的认识和了解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设计《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作业,旨在通过任务型进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的环境珍爱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情况;2.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提高学生对于高原湿地珍爱的认识,培养其环境珍爱认识和责任感;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2)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及特有物种;(3)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高原湿地珍爱的意义和措施。
2.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进修: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作业任务,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三江源地区,让他们亲身感受高原湿地的美丽和脆弱;(3)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情况;(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环境珍爱的看法和建议。
四、作业设计方案1. 任务一:调查钻研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调查钻研,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情况,并撰写一份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调查报告。
2. 任务二:问题分析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3. 任务三:环保宣传要求学生设计一份宣传海报或宣传手册,向同砚们宣传高原湿地珍爱的重要性,号召大家共同珍爱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4. 任务四: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三江源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高原湿地的美丽和脆弱,并完成一份考察报告。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的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增强学生对高原湿地的珍爱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认识和科学素养,本次作业设计将以三江源地区的高原湿地为主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高原湿地的特点、生态价值及珍爱措施。
二、设计目标:1.了解高原湿地的观点和特点;2.认识三江源地区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3.掌握高原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价值;4.了解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和珍爱措施;5.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科学素养。
三、设计内容:1.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高原湿地的定义、特点以及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2.教室讲解:教师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高原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价值,以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亲身实地考察、采集植物标本、观察动物生态行为等方式,深入了解高原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和珍爱措施,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作业安置:要求学生结合实地考察和教室进修,撰写一篇关于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调研报告,包括高原湿地的观点、特点、生态价值以及珍爱措施等内容。
6.展示评判: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示,并进行评判和点评,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高原湿地的珍爱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设计评判:本次作业设计以三江源地区的高原湿地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高原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多样性,提高他们的环保认识和科学素养。
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探究,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安置和展示评判,激励学生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积极珍爱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及生态环境。
2. 了解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
3. 掌握高原湿地珍爱的重要性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及生态环境。
2. 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
3. 高原湿地珍爱的重要性和方法。
4. 实地考察高原湿地,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三江源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高原湿地的美丽和脆弱。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高原湿地珍爱的重要性和方法,增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4. 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高原湿地珍爱的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及生态环境。
第二课时:讲解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
第三课时:探讨高原湿地珍爱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高原湿地,并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判1. 学生的教室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的实地考察报告和实践活动效果。
3. 学生的环保认识和动手能力的提升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地考察车辆和导游。
3. 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切近学生生活实际。
2.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3. 教学评判是否客观公正,能否全面评判学生的进修情况。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珍惜生态资源,积极参与环保实践,共同珍爱高原湿地,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 认识高原湿地的形成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程,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 课前预习:学生需提前阅读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生态和资源等资料,并整理成预习笔记,记录对三江源地区的基本认识和疑问。
2. 小组讨论:学生将分为小组,利用课堂时间,通过展示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3. 制作PPT:每组学生需根据讨论结果,制作一份关于三江源地区地理特征的PPT,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并包含至少三个重点内容的详细解读。
4. 课堂展示与互动:每组学生需在课堂上进行PPT展示,并回答教师和同学的提问。
展示过程中需注重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三、作业要求1. 预习笔记需条理清晰,记录下对三江源地区的初步认识和疑问。
2. 小组讨论要充分,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3. PPT制作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重点内容详细解读,并适当使用图片、地图等辅助说明。
4. 课堂展示时,学生需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回答问题时要思路清晰、有理有据。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笔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PPT的制作质量以及课堂展示的表现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以及表达的流畅性、自信度等。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并作为学习榜样供其他同学学习。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将给予解答和指导。
3. 通过作业反馈,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提高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通过以上为《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方案。
《第9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鲁教五四学制七下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的基本地理知识,了解其生态环境及保护意义,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 预习与知识梳理:学生需在课前预习教材中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等内容,并梳理出自己对本地区认知的疑惑和问题。
2. 地图与地理信息搜集:学生需收集三江源地区的地图,并从地图上标出主要河流、湖泊、植被等地理要素。
同时,通过网络或图书馆资源,搜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措施。
3. 小组讨论与汇报: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三江源地区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就搜集到的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展开讨论,分析该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每组需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4. 写作练习:学生需根据课堂学习及小组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文,内容应包括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保护措施的理解和看法。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与知识梳理: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预习,梳理出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以便在课堂中进行深入探讨。
2. 地图与地理信息搜集:学生需使用清晰的地图,标注准确,搜集的地理信息应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3. 小组讨论与汇报:小组讨论应积极活跃,每位学生都应参与其中。
汇报时,要求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能准确表达本组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和看法。
4. 写作练习:短文应结构清晰,观点明确,内容应包含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生态环境现状的描述及保护措施的探讨。
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依据以下标准:1. 预习与知识梳理的准确性和针对性;2. 地图与地理信息搜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 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和汇报的表达能力;4. 写作练习的结构和内容质量。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课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地图:准备三江源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3.文献资料:收集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文献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一、选题背景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珍爱地。
作为举世三大高原湿地之一,三江源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奇特的自然景观,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宝库。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亟需加强珍爱和管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特点;2. 了解高原湿地的重要性和珍爱方法;3. 提高学生的环保认识,培养珍爱环境的责任感;4.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 三江源地区的生物资源特点和生态系统;3. 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和珍爱意义;4.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珍爱措施。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三江源地区的认识和看法,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实际情况,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珍爱措施,引导学生思考环境珍爱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1. 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 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生物资源特点和生态系统;3. 观看视频了解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和珍爱意义;4. 实地考察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5. 分析案例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珍爱措施;6. 总结进修内容,展示学生的钻研效果。
六、教学评判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室讨论、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判学生的进修态度和能力;2. 学生的表现:评判学生对三江源地区的认识和理解水平,评判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环保认识;3. 教学效果:评判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计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docx高原湿地一一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理解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来自哪里。
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L_jTt_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描述的是哪里吗?三江源地区大家都非常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
二、新课学习一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青海省南部2.范围:长江源区、黄河源XX、澜沧江源区的总称3.“中华XX: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XX?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匀来源于这里。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XX。
拓展延伸:三江三江平原中的三江:黑龙江、乌苏XX、松花江三江源中的三江:长江、黄河、澜沧XX并流中的三江:长江、澜沧江、怒江4.三江源地区的水源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呢?;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聚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第九章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三江源地区有深入的理解,了解其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基本知识。
2.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湿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的书面测试:学生需完成一份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地理基础知识测试,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 实地考察报告:学生需在课后前往三江源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记录所见所闻,了解湿地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类、人类活动等,并撰写一份考察报告。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分析三江源地区湿地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措施,并制作一份小组报告。
4. 保护行动计划: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提出一份针对三江源地区湿地的保护行动计划,包括个人可以采取的环保措施和呼吁他人共同参与的建议。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独立完成,禁止抄袭。
2. 实地考察报告需真实可信,符合学术规范。
3. 小组报告需体现团队的合作和交流,结论明确。
4. 提交时间:测试卷和考察报告需在下节课前提交,小组报告和保护行动计划可延期至课后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测试卷的评价标准包括答案的准确性、回答的完整性等。
2. 考察报告的评价标准包括观察的细致性、记录的准确性、报告的逻辑性等。
3. 小组报告的评价标准包括团队合作的积极性、讨论的深度、结论的合理性等。
4. 保护行动计划的评价标准包括可行性和实施性、参与环保的意识等。
评价将根据以上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优秀、良好、一般等,同时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保护措施。
五、作业反馈:1. 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将在课堂进行点评和反馈,解答疑惑,给予指导。
2. 学生也可在作业反馈环节中,提出自己对作业的看法和建议,共同促进地理教学的改进。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方案,旨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4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教案,本节课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文景观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文景观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文景观等。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三江源地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阅读材料,以便课堂上进行阅读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文景观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如:“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需要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等。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据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3. 了解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4. 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与发展。
四、教学策略本课时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三江之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
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学习目标,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讲授新课一、江河的源地[活动]教师展示三江源地区地形图;并结合先导片,学生回答问题:三江源中的三江指的是哪三江?指名学生回答:长江、黄河、澜沧江,教师强调在境外澜沧江又叫做湄公河。
[活动]教师出示材料及三江源地区地形图: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000米—50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学生齐读材料,并结合三江源地区地形图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美誉?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青海省南部,有“中华水塔”的美誉。
教师归纳总结: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结合地形图可以看出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5000米,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因此三江源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提问:想一想: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是什么?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
《第9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鲁教五四学制七下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的基本地理知识,了解其生态环境及保护意义,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展开。
具体包括:1. 地理特征:学生需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地理信息。
2. 生态环境:学生需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观看视频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3. 保护措施:学生需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通过个人行动或社会参与来保护这一重要生态区域。
为确保学生对三江源地区有更深入的了解,特设置以下具体任务:(1)绘制三江源地区简图,标注主要河流、湖泊及地形特征。
(2)收集并整理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相关资料,制作PPT或撰写报告。
(3)探讨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措施,形成书面报告。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保证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地图绘制要清晰明了,标注信息准确无误。
3. 收集的资料要真实可靠,内容充实丰富。
PPT或报告需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4. 对于探讨的问题,学生需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5. 书面报告需用规范的语言书写,字迹工整,无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准确性:学生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无误,是否符合事实。
2. 完整性:学生是否全面完成了作业内容,是否涵盖了所有要求的任务。
3. 创新性:学生在探讨问题及提出解决措施时,是否展现出独特的思考和创新精神。
4. 语言与表达:报告的语言是否规范、流畅,表达是否清晰。
5. 态度与努力: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珍爱区,也是举世闻名的高原湿地。
在这片奇奥的土地上,发展着丰富的植被,栖息着浩繁珍稀动物。
为了增强学生对高原湿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认识和珍爱认识,设计了此次《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作业。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珍爱观念。
三、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课时: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通过图片、地图等教具,向学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这片高原湿地的基本情况。
2. 第二课时: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介绍三江源地区的植物和动物种类,让学生了解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引导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
3. 第三课时:高原湿地的生态平衡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高原湿地的生态平衡是如何维持的,引导他们思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第四课时:珍爱三江源地区的措施介绍目前珍爱三江源地区的措施和成效,让学生了解珍爱环境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环保认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直观地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高原湿地的魅力。
3. 小组讨论: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展开思维碰撞,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
五、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评判:通过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等来评判他们的进修态度和能力。
2. 作业评判:设计相关作业,包括问答题、实践题等,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地考察报告评判:要求学生完成实地考察报告,评判其对高原湿地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增强环保认识和珍爱认识。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原湿地的观点及特点,认识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2. 掌握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能够分析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及珍爱措施;4. 提高学生对环境珍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高原湿地的定义和特点;2.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3. 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 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威胁及珍爱措施。
三、教学方法:1. 教室讲授: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介绍高原湿地的观点、特点,以及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受到的威胁及珍爱措施;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高原湿地的生态环境,感受自然之美;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思考如何珍爱环境。
1. 导入:通过展示高原湿地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高原湿地的兴趣;2. 讲授:介绍高原湿地的观点和特点,以及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受到的威胁及珍爱措施;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高原湿地的生态环境,并记录下所见所闻;5.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思考如何珍爱环境;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安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评判: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评判学生的参与度;2. 学生的表现:通过学生在讨论、考察、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评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 学生的作业:安置相关作业,评判学生对高原湿地的理解和珍爱认识。
六、教学资源:1. 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2. 实地考察的场地和交通工具;3. 高原湿地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
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不息改进教学方法;3. 调整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意见,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第9章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鲁教五四学制七下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2. 掌握湿地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 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湿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4. 增强学生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什么?(2)三江源地区有哪些独特的地理特点?(3)什么是湿地?湿地有哪些基本特征?(4)简述三江源地区湿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2. 绘制一幅简单的地理示意图,标注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要素,包括:湿地、山脉、河流、湖泊等。
3. 根据地图和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三江源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它们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何影响?(2)三江源地区作为国家生态保护区,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三、作业要求:1. 作业1需要学生在阅读教材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回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湿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2. 作业2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进行简单的地理示意图绘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3. 作业3需要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进行回答,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的作业答案是否准确回答了问题,示意图是否清晰标注了地理要素,回答问题是否结合了地图和资料。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主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整体评价,而学生互评可以更具体地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问题和优点。
五、作业反馈:1. 对于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反馈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2. 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通过这次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湿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增强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同时,通过绘制地理示意图和回答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境内三条江河的发源地,也是举世重要的生态珍爱区之一。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是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
因此,通过进修三江源地区的高原湿地,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珍爱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情况,掌握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和生态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境珍爱认识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环境珍爱的热情。
三、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1. 地理位置: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高原湿地的兴趣。
2. 气候特点:探讨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气候与生态的干系。
第二课时: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和生态特点1. 形成原因:分析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了解高原湿地的奇特性。
2. 生态特点:介绍高原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让学生认识到湿地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高原湿地的生态珍爱与修复1. 生态珍爱:探讨高原湿地的生态珍爱措施,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珍爱湿地生态环境。
2. 生态修复:介绍高原湿地的生态修复方法,让学生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三江源地区的高原湿地,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高原湿地的美丽与珍贵,深化对环境珍爱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合作探讨高原湿地的珍爱与修复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判与反馈1. 教室表现评判:通过观察学生的教室表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对学生进行教室表现评判。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背景与目标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了解和珍爱自然生态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三江源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其生态价值不言而喻。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深入探究三江源地区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珍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环保认识。
二、作业内容与要求1. 钻研主题:三江源地区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2. 钻研内容:-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与生态功能- 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珍爱现状- 人类活动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江源地区生态珍爱的策略与措施3. 作业形式:- 文献综述: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综述文章。
- 实地考察报告:如有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撰写考察报告。
- 创意项目:设计一个与三江源地区生态珍爱相关的创意项目,如宣传海报、微电影、互动游戏等。
4. 作业要求:- 文献综述不少于800字,要求资料准确、分析深入、观点明确。
- 实地考察报告需详细记录考察过程、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 创意项目需体现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传达生态珍爱的信息。
三、作业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 教师提供三江源地区的基本资料和钻研方向。
-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钻研子主题。
-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资料。
2. 钻研阶段:- 各小组深入钻研选定的子主题,撰写文献综述。
- 进行实地考察(如有条件),记录数据和观察结果。
- 讨论并确定创意项目标主题和形式。
3. 创作阶段:- 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备性。
- 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撰写考察报告。
- 设计和制作创意项目,确保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4. 展示与评判阶段:-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钻研效果和创意项目。
- 教师和同砚进行评判,提出改进意见。
- 总结本次作业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进修提供参考。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等基本情况;2. 了解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特点和生态重要性;3. 掌握高原湿地的珍爱和管理措施;4.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珍爱的认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分布;2. 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特点和生态重要性;3. 高原湿地的珍爱和管理措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分布;2. 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特点和生态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景观和高原湿地的特点;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三江源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高原湿地的生态环境。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分布1. 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分布;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点。
第二节: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特点和生态重要性1. 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高原湿地的形成原因、特点和生态重要性;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高原湿地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第三节:高原湿地的珍爱和管理措施1. 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高原湿地的珍爱和管理措施;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珍爱和管理建议。
六、教学评判1. 设计教室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高原湿地珍爱的文章,提倡关注环境珍爱。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2. 实地考察资源:组织学生到三江源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高原湿地的生态重要性,提高对生态环境珍爱的认识和认识。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将亲身感受到高原湿地的美丽和脆弱,从而更加珍惜和珍爱自然环境。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环境珍爱的热情,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习《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这一课程,使学生能够:1.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 掌握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对国家乃至全球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生物多样性等基本知识。
2. 资源收集:学生需收集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相关资料,包括政策文件、新闻报道、专家观点等。
3.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制作展示材料:每组需制作一份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PPT或海报,用于课堂展示。
5. 撰写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简要报告,总结讨论成果,并就所收集的资料提出个人见解。
三、作业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 资源收集要求内容准确、详实,来源可靠。
2. 小组讨论需充分交流,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并发表观点。
3. 制作展示材料时,要求内容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能够充分展示本组观点。
4. 报告需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5. 所有作业需按时提交,并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格式调整和内容完善。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资源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和成果质量。
3. 展示材料的制作水平和表达效果。
4. 报告的逻辑性和深度。
5. 作业的按时提交情况。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鼓励学生在作业中积极思考和参与。
五、作业反馈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1. 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和展示,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2. 对存在问题的作业给出具体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
3. 定期与学生进行面谈或通过线上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作业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作业一课两练·提素能
练基础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下列哪一省区( )
2.下列水系与黄河源区无关的是( )
A.卡日曲
B.鄂陵湖
C.当曲
D.扎陵湖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调节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以“生态立省”战略为统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有效实施,生态修复初见成效,绿色的梦想和美好的愿景正逐步实现。
据此回答3、4题。
3.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不包括()
A.雅鲁藏布江
B.长江
C.黄河
D.澜沧江
4.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是()
A.藏羚羊
B.细毛羊
C.三河马
D.三河牛
5.(2015•绵阳学业考)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它的含义是指
()
A.“世界屋脊”
B.太江大河发源地
C.中国“雨极”
D.野生动物天堂
6.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
B.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C.位于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动物稀少、单一
D.该地区的河流均自西向东流,注入东海
7.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带来的后果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B.不仅影响到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还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C.直接影响到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
D.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草场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
8.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A.滥采砂金
B.全面禁猎
C.乱挖滥伐
D.过度放牧
练能力
9.长江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河湖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读三江源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中a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条国际性河流
B.自东向西注入太平洋
C.全年水量季节变化小
D.该河三角洲附近人口稀少
11.下列对三江源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
B.三江源地区降水量丰富,使江河水稳定充足
C.湖泊和沼泽对河流的流量起着重要的天然调蓄作用
D.三江源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12.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河流A是______,发源于______省,注入______洋。
(2)铁路线B是我国建设的______铁路(南段),它的修建将结束______自治区无铁路的历史。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______省。
(4)图中所示地区主要的清洁能源有______、______和地热能。
(5)青藏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B.气温低,水分蒸发少
C.气温高,雨量充足
D.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新情境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网2015年5月22日电近年来,随着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持续推进,三江源地区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上升,高原生物多样性恢复。
材料二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目前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核,即将启动。
根据新规划,三江源治理范围从15.2万平方千米扩大至39.5万千米。
材料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
(1)过去,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问题是( )
①草地严重退化,鼠虫害肆虐
②土地沙漠化严重
③水土流失加剧
④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减少
⑤冰川退缩、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减少
⑥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问题严重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2)图中的阴影部分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图中的A______,B______,C______
(3)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中华水塔”的地理条件。
(4)下列有关三江源扩大治理范围的理由,说法不合理是( )
A.更好地保护高原湿地
B.更好地解决就业人口
C.更好地保护高海拔生物多样性
D.更好地保护水源涵养地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D
2.C 本题组考查三江源所在省区及主要水系、源流。
第1题,黄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图中所示省区A〜D依次为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
第2题,主要考查对黄河源区范围等的了解,当曲属于长江流域。
3.A
4.A 本题组综合考查三江源地区的河流及本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第3题,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第4题,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是藏羚羊,细毛羊、三河马、三河牛是西北地区的优良畜种。
5.B 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美称的含义。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因此被称为“中华水塔”。
6.B 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的位置、民族及自然环境特点。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其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该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该区的黄河东流注人渤海,澜沧江南流注入太平洋。
7.A 本题考查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带来的后果。
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会使当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也相应减少。
8.B 本题考查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
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以及过度放牧、乱挖滥伐等原因,使得这里湿地减少、草原退化,长江源头水量减少,局部地区出现流沙;滥采砂金不利于生态的保护;三江源地区的藏羚羊迅速减少,全面禁猎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9.B 本题考查长江下游湿地破坏的原因。
长江下游湿地破坏严重是围湖造田,河湖淤积造成的。
10.A 11.B 本题组主要考查三江源的相关知识。
第10题,河流a是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性河流(东南亚的湄公河),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全年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夏秋季流量大、冬春季流量小。
在中南半岛上,湄公河三角洲是城市和人口集中的地区。
第11题,三江源地区降水并不丰富,河流补给来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12.解析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河流、铁路、主要能源以及三江源保护区的位置和河流。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
在青藏高原上,地热能、太阳能等洁净能源丰富。
青藏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所以小麦高产。
答案(1)澜沧江青海太平
(2)青藏西藏
(3)青海
(4)太阳能水能
(5)D
新情境题
解析本题结合三江源地区的图文材料,综合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置、三江的名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等知识点。
第(1)题,过去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导致的,主要问题是草地严重退化、鼠虫害肆虐、土地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减少、冰川退缩、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减少。
第(2)题,从图中分析看出,“三江”是指A黄河、B长江、C澜沧江。
第
(3)题,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高;雪山冰川广布,冰雪融水形成江河的源头。
第(4)题,三江源扩大治理范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高原湿地、高海拔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地。
答案(1)D (2)黄河长江澜沧江
(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高;雪山冰川广布,冰雪融水形成江河的源头。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