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卷的变化与启示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以及解析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以及解析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科目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以下是历年历史科目的真题以及解析,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事件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无关?A. 虎门销烟B. 崇祯革命C. 中法战争D. 苏伊士运河开通答案:B. 崇祯革命解析:崇祯革命发生在明朝末年,与鸦片战争无直接关系。
2. 以下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成就?A. 推翻封建帝制B. 建立民主共和国C.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D. 建立中国共产党答案:D. 建立中国共产党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而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两者时间上有明显的差距。
3. 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其中最主要的理论内容是:A.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B.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C. 各国社会主义实践D. 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答案:B.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析: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
二、简答题:1. 中国古代“高丽贡船”通常指的是哪个国家的船只?答:高丽贡船通常指的是朝鲜的船只。
解析:高丽是古代中国对朝鲜的称呼,高丽贡船是朝鲜向中国朝贡的船只。
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开端是哪个时期?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之后。
解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学习历史的知识和理解,简要解释以下问题:1. 秦朝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改革内容及其影响。
答:秦朝在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其中主要包括实行郡县制,取消封建制度,推行统一货币,修筑长城等。
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建立,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加重了民众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等。
2.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其意义。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深远,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革命精神。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卷的变化与启示
2020年山东卷的变化与启示作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山东省今年的高考开始实行“3+3”模式,历史等六个等级考科目也开始自主命题。
尽管如此,作为高考科目的命题,在“一核四层四翼”的考查宗旨和原则方面,山东卷肯定要与全国卷保持一致,但在试卷类型、试卷结构、材料选用、问题设计、能力考查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这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值得关注。
一、值得关注的四个变化山东省一直走在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前沿。
2004年,是首批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四个试验省区之一,高考方案实行“3+X+1”模式,自主命题始于2007年高考。
从2016年开始,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使用全国卷。
在延续九年的自主命题过程中,历史学科的命题逐渐形成“鲁派风格”。
2017年,继上海和浙江之后,山东成为第二批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省份,2020年再度进行自主命题。
由于时代背景和高考方案已经变化,因此,原来的“鲁派风格”也必然会跟进改革,其中值得关注的变化很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试卷结构的变化:不管是2007年后的山东卷,还是2016年后的全国卷,历史学科的高考都是文科综合形式。
但是,今年实行的新高考方案,历史等六个等级考科目都采取单科卷的形式。
尽管卷面总分还是100分,但考试时间由原来的平均50分钟变为90分钟,因此相应带来很多变化。
2020年历史全国Ⅰ卷与山东卷的试卷结构比较2.选修内容的变化:就山东而言,2007年后的山东卷和2016年后的全国卷,历史必修和选修模块都是单独命题,选修内容以“三选一”的选做题形式出现。
但是,山东卷和全国卷命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全国卷一直坚持脱离教材的方式,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不在教材上,因此命题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这一做法也逐渐被一线师生认可,形成惯例。
但是,山东卷一直保持依托教材的做法,因此命题的空间日趋狭窄,最后走进“死胡同”。
因为,一线师生可以摸排近年考查的知识点,逐渐找到命题规律和考查趋势。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2020山东高考历史试题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孟子认为有了礼义能稳定社会的上下秩序,韩非子认为义能够维护君臣之间秩序,由此可知他们都认为义能够起到稳定秩序,维护等级的作用,故选D;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所以他们所说的义不是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排除A;他们所说的义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而不是侧重于道德层面,排除B;义不仅仅用来规范统治阶层行为,也涉及到被统治阶层,排除C。
故选D。
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
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解析】山东东部地区由西汉以前的商业活跃到西汉中期以后步入低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汉王朝实行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有关,这些政策抑制了民间商业活动,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导致了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故选B;重视关中地区不一定就要导致山东东部商业活动步入低谷,排除A;开通丝路贸易应该有利于相关的商业活动活跃,排除C;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和商业活动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3.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期高宗、武后时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期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玄宗时期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开始参与决策再到专掌诏令起草,正式参与决策,说明翰林学士逐渐获得了决策国家事务的权力,成为决策集团的一分子,即在朝廷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故选D;翰林学士是逐渐参与决策权力,决策权始终还是归皇帝所有,排除A;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文官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三省六部制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唐前期就已经趋向成熟,排除C。
2020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卷试题分析
2020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卷试题分析(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20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卷试题分析考生对山东今年新高考的历史试卷的材料题的评论几乎是一个声音———难下手。
难道真如高考网友所言,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的从选择题到材料题开始做了一遍,感受如下:一、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紧扣考纲,难度系数设置合理,体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纵观15道选择题,中国古代史部分设置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第一题考查诸子百家对义的理解,学生不难得出各家对义的共同实质。
第二题考各代政府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的管控的力度,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强化管控力度强化,。
第三题由材料去联系教材,分析得出在内部权力分配上的变化。
第四题由今年的新冠疫情映射王安石变法中对灾民的赈济,当然也体现了政府的民本思想。
第五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加深对重农抑商的理解。
第六题考查西学东渐,两种文明相互碰撞中,我们该如何去学习西方,拿来主义固然要不得,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第七题考查五四运动思想上给国人带来的影响,觉醒这个历史核心概念是考查重点,第八题考查学生分析数据能力,图标类型选择题,学生要学会分析数据,注意表头的时间限定,联系当时国内情况,不难得出当时日本支持的段祺瑞政府的影响力。
第九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根据地图左下角的标注,运用排除法很容易得出是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知识点。
从前面十题的中国历史看,山东历史试卷的考查是紧扣提纲,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考查方式灵活,注重学生各种素养考查,比如地图,数据,文史资料的理解等。
而且这几道题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难度系数始终,知识点考查不偏,都是高三一线教师老生常谈的知识点,再一个亮点就是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热点。
从第十题开始的世界史部分对学生考查也是“平易近人”,第十题考查对普罗泰格拉所说的一句话的理解能力,结合雅典的民主政治,不难得出答案。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以及解析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以及解析一、历史题目1.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请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2. 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简述西方文化传入我国的途径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3. 我国古代有不少重要的文化名人,其中有大量的女性文化名人。
请以你所熟知的我国古代女性文化名人为例,谈谈她的文化成就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二、解析1. "王安石变法"是指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其相位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政治改革。
其内容主要包括推行新法、变通旧章、兴办学校、推行保甲制度等。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拉开了封建王朝变法的序幕、提高了官员的政治素质、加快了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等。
2. 西方文化传入我国的途径主要包括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科学技术的传入、西方文化影视作品的引进等。
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思想文化的更新等方面。
3. 我国古代女性文化名人有很多,比如著名的诗人李清照、花钿词人辛弃疾的妻子朱淑真等。
她们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教育思想等方面。
她们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传承、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女性思想观念的更新等方面。
三、总结通过对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的解析,可以看出考题偏重于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历史分析能力。
考生在备考历史科目时,应当注重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学习,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事件、重要文化名人以及其影响,提高历史文化分析能力,增强历史题目的答题技巧。
也需要加强对历史文化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通信,增强历史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进一步解析历史题目1. 关于"王安石变法",我们可以进一步解析其影响。
对2020年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的深度解析(6)
对2020年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的深度解析(6)19.(15分)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
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
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
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
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
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
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
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
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
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
(7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8分)题外之话:本题继第18题之后,更是一道创新意味非常浓厚的试题,是对十多年来全国卷及一些地方卷试题的完全突破,对于新高考评价体系体现非常完美,从一核来看,对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起到很好的把关服务工作,对中学教学改变印证式史料教学、填鸭式满堂灌及强调课堂教学模式花样翻新等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纠偏作用;从四层来看,没有扎实的必备知识、超强的关键能力、积淀雄厚的核心素养根本是不可能完成此题;从四翼来看,本题很好的彰显了对基础性,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对考生的创新性力度非常大。
2020年高考历史山东卷试卷分析及对新高考的启示
13
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14
苏台德问题
历史解释
15
美国对外贸易调整
历史解释
16
人口分布信息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17
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18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对农村改革的史料价值
史料实证
19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卷来看,围绕核心素养出题,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分清一手史料、二手史料与史实的提炼。
5.注重开放性学习
2020年全国I卷在开放性小论文的题型是1道题12分,而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卷是2道题,共21分,因此在新高考中更要注重培养学习的思维能力。
四、核心素养
题号
知识点
核心素养
1
“义”的实质
历史解释
2
西汉盐铁官营
历史解释
3
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
历史解释
4
王安石变法
历史解释
5
黄宗羲的“工商皆本”
史料实证
6
西学东渐
历史解释
7
新文化运动
史料实证
8
外国资本主义
时空观念
9
国民革命
时空观念
10
雅典的民主政治
历史解释
11
启蒙运动
历史解释
12
一战后欧洲联合
3.注重联系
从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卷的非选择题第16题“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7题“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19题“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和选择题的2、3、8、9、13、15可以看出新高考注重把握纵向和横向之间的联系,考查综合性能力。
2020年山东省高考历史学科的变化及复习重点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学科的变化及复习重点一、变化1、题目形式上:单科命题。
选修不再单独命题,而是把选修部分融进必修内容,按通史的体例来考试。
2、题目数量上:单科命题,考点覆盖率加大。
变成了固定15道选择题,材料主观题的数量大致在4到6道之间(不能确定)。
3、题型与分数上:选修很可能出现选择题。
单个题目分值变小。
开放式题目会增多。
材料阅读会加大,单选题更加注重情景命题。
4、题目立意上:唯一的出题立意标准就是能不能体现核心素养的考查,而不是一般的时间顺序的安排和分布等。
5、考察方向上:更加侧重于和关注于社会主旋律的考察。
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考察。
6、考察内容上:中国史会多于外国史。
侧重于正面引导,重点考主流成就,回避一些容易出现争执与分歧的历史结论与现象。
7、考试能力上:紧扣学科关键能力,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考察。
答案不拘泥于教材或教材现有结论,重点考察学生知识之间的关联程度、逻辑关系,以考察学生的生成性的历史理解为主。
8、试题难度上:突出“服务选才”的需要与学科素养考察会适当加大难度。
不同题目难度系数会有较大差别。
二、复习及重点应对备考的重点放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观上。
1、最核心的是紧跟老师思路,复习中要根据学案掌握时间主线,理解阶段特征。
全力建构以阶段特征为核心的知识网络。
2、规范解题,做到审题痕迹化,固化解题思路与环节。
探讨开放式题目的解题规律,形成题型建模。
形成分析反思错题的习惯。
3、关注重点考察对应的教材内容。
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对中国近代革命史考察,对党史、社会主义运动史等。
对世界优秀文化思想等的考察。
4、关注选修与必修内容的结合。
如中央集权制与商鞅变法,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国际格局与一战二战等。
5、注重史料分析与特定历史环境下把握,注重历史理解与探究能力训练。
2020山东高考卷历史咖啡馆范文
2020山东高考卷历史咖啡馆范文一、前言今年山东高考历史卷的一道大题目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其题目要求考生选取一个历史时期,在咖啡馆的名义下撰写一篇文章,讨论该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以下将对这道题目的范文进行解析和分析,以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并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二、范文解析范文中,考生选取的历史时期是我国近现代史中的洋务运动,通过在咖啡馆的名义下撰写一篇文章,以介绍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
文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描述,突出了洋务运动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推动了我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范文还对洋务运动中的主要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等进行了介绍和评价,从而全面展现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发展影响。
三、分析与评价这篇范文在题材选择和文笔表达上均很出色。
选择洋务运动作为材料,充分体现了我国近代史的重要性,而且又抓住了该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范文的结构合理,表达清晰,语言优美。
通过咖啡馆这一情境,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文章总体风格严谨、客观,没有过于个人情感色彩,符合历史文章的写作要求。
四、启示与建议考生在写作历史文章时,可以借鉴这篇范文的优点,即选择合适的历史时期、事件和人物,做到有章法地进行描述和分析。
同时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提高语言表达的精准度和美感。
写作历史文章时更需客观客观客观,切忌主观色彩过重,要注重历史事实和客观真相的呈现。
五、结语历史文章的写作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规范性,考生在备考历史科目时应该注重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的提升。
希望考生能够通过对这篇范文的认真学习和分析,更好地应对历史科目的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6、适当增加历史背景的介绍在续写新内容中,我们不妨适当增加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介绍。
在19世纪中期,我国内外交困,国力衰退。
面对西方列强的威胁和侵略,清政府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薄弱,并且开始探寻新的改革路径。
由2020年高考历史山东卷引发的教学反思
由 2020年高考历史山东卷引发的教学反思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科考试结束后,这套试题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对学科素养及能力考查之全面,结构、角度之新颖,好多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
高考题就是我们教学的风向标,对我们下一步的历史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下面就结合这套题最突出的几个特点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先看怎么考1、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其中的17题尤为典型。
这道题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对詹天佑,邹容,周恩来三人的事迹的了解,谈谈对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的认识。
此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解决了当今学子为什么而学习的问题,那就是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学习。
2、凸显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选择题虽然题量有限,但每道题都基本涉及了两个以上的学科素养要素,最突出的第13题更是涉及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价值观等要素。
3、重视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考查。
试题情境类型多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一方面考察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也考察了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叙述能力,当然也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察。
二、我们怎么教1、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
历史学科独具“立德树人”的教育优势,历史教材中。
有鲜活的历史人物,有生动的历史故事。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格教育素材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标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2、落实五大核心素养。
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其中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等等。
我们可以在课堂中,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揭露历史本真,从而培养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本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2023年 高考历史 山东卷 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山东卷解析1. 介绍2023年的高考历史山东卷,作为我国传统考试制度中的一部分,一直备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考试内容涵盖了我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是对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全面考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份历史试卷进行全面的解析和评估,力求帮助大家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和考试要求。
2. 考试题目分析2023年高考历史山东卷的题目设计。
这部分应该涵盖试卷所包含的具体题目,探讨其出题角度和考查重点,为后续章节提供详实的知识基础。
举例说明,比如分析其中一道题目的涵义和社会背景,让读者深入了解题目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点。
3. 知识点梳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2023年高考历史山东卷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解释。
从古代到近现代,我们会按时间顺序和主题内容逐步展开,覆盖的范围将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在谈到明清时期的考题时,可以提及我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如明朝的灭亡、清朝的建立,以及这些事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共享个人对这份历史试卷内容的观点和理解。
通过对试卷中知识点的深入分析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规律。
也能更好地认识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和作用。
5. 总结我们将对历史试卷的解析进行总结,回顾文章中提及的重要知识点和观点,对读者进行最后的梳理和引导。
也建议读者在日常学习中多关注历史知识,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
由上述的知识点和章节内容组成的《2023年高考历史山东卷解析》将以严谨的态度和丰富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试卷的题目和知识要点,并对历史知识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2023年高考历史山东卷的解析内容将在以下方面进行扩写:6. 考试题目分析2023年高考历史山东卷的题目设计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多样的,既有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解释,又有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对比,甚至还涉及到了对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的考察。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学科名校名师试题评析解读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试题评析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与要求,落实了考试评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服务选拔的同时,积极导向教学,发挥了考试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试题进一步明确了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一、试题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素质教育发展,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例如,试题第17题突出了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这一主题。
无论是“少年强则国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认识,还是周恩来等人少年立志报国、留学归国后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国家的行动,都引导考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将历史学习所得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18题中蕴含的勤劳致富、劳动光荣等价值观念,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端正党风、加强党的领导等信息,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理解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历史学科在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试题基于历史学科的特征,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立徳树人”为核心,使考试评价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试题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试题着眼于考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突出“素质立意”,不是简单的让考生“按考试要求解答问题”,而是注重让考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了考生应该具备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
1.试题以对核心价值的考查为引领试题将核心价值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强调考生在对历史事物进行事实判断基础上,对各种历史解释进行价值判断,引导考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引领考生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增强考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考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以此引领和保证了考试评价的正确方向。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
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3.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它反映了唐代()表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历史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历史试题分析解析解读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历史试题分析解析解读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III卷试题坚持立德培根,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彰显了疫情防控下的常态化高考和高考改革深入推进形势下高考两个时代特点,突出了对关键能力考查和顺利衔接平稳过渡的特点,积极发挥了服务选拔和引导教学的积极作用。
01立足基础试题强调对高中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
新课标全国Ш卷历史试题涉及的主干知识有君权与相权、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洋务运动、经济体制改革、宗教改革、美国三权分立、俄国农奴制改革、近代西方绘画艺术、七十七国集团等。
从试卷的整体情况看,选择题的题干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文言文的表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02阅读理解部分在深化高考改革中,就是要加大对必备能力的考查,关键能力就是能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第41题,通过西周都城与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对比,考查了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42题,集中考查了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
03突出核心素养新课标全国文综Ш卷历史试题蕴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历史学承载的人文教育功能,较好体现了“以史鉴今,学以致用”的历史教育功能。
如第41题第三小问,考察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涉及到中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等,引领学生的家国情怀,突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04稳字当头,改革求变纵观2020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不难发现两个特点,一是疫情下的常态化高考。
常态化表现在试卷结构稳定,仍然是12道选择题、两道必做题和三道选做题;12道选择题中的第24-27题是中国古代史部分,第28-31题为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第32-35题为世界历史部分;第41题体现的就是近年来保持不变的特点——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第42题为论证观点题。
二是高考改革深入推进形势下高考。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试题一直在积极的响应着国家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稳中求变,如选择题第32题不再考察古希腊罗马,而是将对古希腊的考察放在了问答题第41题中,又如选择题第34题不再考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考察近代西方的文学绘画艺术。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内容与去年保持一致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内容与去年保持一致历史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考试说明变化从2015年《山东高考考试说明》看,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内容与去年保持一致,主要变化体现在题型示例的调整上。
《山东高考考试说明》删掉一些原新课程全国和山东卷试题,替换成了2014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和全国高考课程Ⅰ卷的相关试题。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增加了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4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此题反映了高考命题更加注重考查“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趋向,尤其值得考生备考时关注。
■备考指向透漏从《考试说明》透漏的信息看,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将倾向于“以教材主干知识为依托,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注重理解分析甚至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再进行作出正确判断”的趋向将保持不变。
能力考查将会从注重知识的广度向注重知识的深度转变,历史评价由单纯考查单一历史思维、双向思维向多元思维、开放思维转变。
从《考试说明》看,“命题指导思想”指出了备考导向,“命题内容范围”明确了备考策略,“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指明了命题标准,“题型示例替换”说明了试题变化。
而依据好“考核目标与要求”切实提高解题能力才是备考之必须。
预计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命题特点向新课标全国卷靠拢的力度将会加大,考生对此应该尤其关注。
其实这种趋向在去年就已经比较明显,相信今年的体现将会更加明显,以便为2016年山东改全国卷平稳过渡。
针对这一变化高三历史教师和考生复习备考要把握好方向性、增强针对性并提高实效性。
要梳理好主干知识,强化历史时空观复习,厘清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真正贯穿于备考复习当中,切实提高“获取和整合历史材料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素养。
山东2020年等级考试历史试题评2
山东2020年等级考试历史试题评析袁兆桐郑志伟今年的高考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下进行的,在种种期盼、纠结、忧虑中,山东的历史等级考试终于落地。
这是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调整,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向和变化。
试题全面对标高考评价体系,紧密结合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体现2017年修订课标和山东省教学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精神,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高考考试内容的改革做了探索,在命题思想、试卷结构、试卷长度、题型考查功能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新调整,试题对山东省今后的等级考试命题和全国高考命题改革有着很大的示范作用。
1、试卷结构的调整实行新高考的六省市的历史试题,在试卷结构方面极不统一,山东的两次适应性测试,在非选择题设计方面也不一致。
这次考试试卷相对于实行多年的文综试卷和其他五省市的试卷,在考查范围、试卷结构、试题覆盖等方面作了很大调整,对有效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等级考试命题做了很好的探索。
2020年全国卷与山东等级考试试卷比较新时代等级考试的实行,标志着实施多年的文综、理综时代的终结和独立学科评价的问世。
试卷仍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组成,但选择题由12题变为15题,分值由4分变为3分,改变了选择题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主观题不再分必做、选做,有4道相对小的题目。
主观题分值较均衡,多是12至15分;考点相对集中,问题切口小。
中国古代史27分、中国近现代史40分、世界史33分,这与两次适应性测试时分值的随意性相比,与全国卷大体三分天下的布局大体相同,符合教学实际。
主观题由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的5道减为4道,也更加合理。
山东新高考另一突出变化是不再分为必做和选做。
按照历史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参照新的统编历史教材的必修、选修安排,在必备知识考查上体现知识的体系性,将分散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相互衔接的内容组成有机的结构体系,形成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对选修部分改革与战争模块的考查,单独出选择题,如4题是改革模块,14题是战争模块。
勇立潮头 风格鲜明——2020山东等级考试历史试题评析
勇立潮头风格鲜明——2020山东等级考试历史试题评析作者:刘茂森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20年第8期刘茂森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中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高考制度改革也在有序推进。
2020年山东等级考试终于落地,历史试题也重回自主命题。
今年山东等级考试历史试题在坚持对标高考评价体系、结合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对考试内容、试卷结构、材料选用、问题设计、历史学科素养考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可谓是勇立潮头,风格鲜明,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兼收并蓄,坚持探索创新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命题创新,是深化课程和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坚持创新是鲁派命题的一道风景,今年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试卷结构大幅调整。
试题不在区分必修、选修,选修模块融入必修整体考查。
试卷虽仍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组成,但选择题由12题变为15题,分值由4分变为3分,改变了选择题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
非选择题有4道相对较小的题目,考点相对集中,问题切口小,分值相对均衡,多是12至15分,中国古代史27分、中国近现代史40分、世界史33分,这与全国卷三分天下的布局大体相同,符合教学实际。
其次,试题情境丰富多样。
今年全国Ⅰ卷共计17道试题,采用了1幅图片、2个表格,其它以文字材料为主,而今年山东卷共计19道试题,除常规的文字材料外,还采用了7幅图片、3个表格和“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创设的历史情境类型更加多样,层次更加丰富。
如:用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创设了学习情境;第14题用关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的假想国地图创设了社会情境,第18题用“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创设了生活情景;第19题用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史也是一部经济史的观点创设了学术情境;再如:第1题用两位思想家关于“义”的思想构成的是简单情境;第16、17、18、19题等主观性试题的历史情境则属于复杂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卷的变化与启示-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20年山东卷的变化与启示作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山东省今年的高考开始实行“3+3”模式,历史等六个等级考科目也开始自主命题。
尽管如此,作为高考科目的命题,在“一核四层四翼”的考查宗旨和原则方面,山东卷肯定要与全国卷保持一致,但在试卷类型、试卷结构、材料选用、问题设计、能力考查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这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值得关注。
一、值得关注的四个变化山东省一直走在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前沿。
2004年,是首批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四个试验省区之一,高考方案实行“3+X+1”模式,自主命题始于2007年高考。
从2016年开始,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使用全国卷。
在延续九年的自主命题过程中,历史学科的命题逐渐形成“鲁派风格”。
2017年,继上海和浙江之后,山东成为第二批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省份,2020年再度进行自主命题。
由于时代背景和高考方案已经变化,因此,原来的“鲁派风格”也必然会跟进改革,其中值得关注的变化很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试卷结构的变化:不管是2007年后的山东卷,还是2016年后的全国卷,历史学科的高考都是文科综合形式。
但是,今年实行的新高考方案,历史等六个等级考科目都采取单科卷的形式。
尽管卷面总分还是100分,但考试时间由原来的平均50分钟变为90分钟,因此相应带来很多变化。
2020年历史全国Ⅰ卷与山东卷的试卷结构比较2.选修内容的变化:就山东而言,2007年后的山东卷和2016年后的全国卷,历史必修和选修模块都是单独命题,选修内容以“三选一”的选做题形式出现。
但是,山东卷和全国卷命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全国卷一直坚持脱离教材的方式,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不在教材上,因此命题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这一做法也逐渐被一线师生认可,形成惯例。
但是,山东卷一直保持依托教材的做法,因此命题的空间日趋狭窄,最后走进“死胡同”。
因为,一线师生可以摸排近年考查的知识点,逐渐找到命题规律和考查趋势。
当时,北京卷和天津卷取消选做题、把选修内容融入必修内容的做法,曾经要成为山东命题的改革方向。
但是,2016年山东采用全国卷以后,这一计划没有实施。
今年,山东再度进行自主命题,这一改革计划终于落实:试卷不再分必做题和选做题,选修模块的考查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其中第4题考查“改革模块”的王安石变法,第12题、14题考查“战争与和平模块”的一战和二战的相关内容,分值共9分,比全国卷的15分少6分,赋分比例明显下降。
3.命题材料的丰富:近年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已经是高考命题的常态。
但是,由于地域方面的综合因素,高考命题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风格,如庄重大气的“京派风格”,灵活精致的“海派风格”等等。
基于此前九年自主命题的经验、四年全国卷的沉淀反思,山东卷今年重出江湖,全新登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中,丰富多彩的命题材料和情境创设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亮点。
相比较而言,全国Ⅰ卷共计17道试题,采用了1幅图片、2个表格,基本以文字材料为主;山东卷共计19道试题,采用了7幅图片、3个表格。
此外,第18题采用的材料是“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形式新颖简短,语言通俗易懂,甚至还有令大家会心一笑的几个错别字,非常生活化,十分接地气。
4.能力考查的开放:选择题主观化、材料题自主化,突出问题意识,重点考查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等能力,目前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新常态。
在全国Ⅰ卷中,以第42题为代表的开放性论证题不仅是高考命题的试验田,更是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风向标,近年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
这一命题趋势,在今年的山东卷中有较为充分的体现,特别是非选择题创新力度很大,亮点不少,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在山东卷的四道非选择题中,第17、18、19题这三道题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开放性论证题的考查特点。
下面,重点说一下设问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开放性。
在问题设计方面,第17题的要求是“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第18题的要求是“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从设问形式看,这和全国卷的第42题非常相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19题第一小题的创新色彩尤其明显:“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
”并且,在题后跟进提出明确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在参考答案方面,以上三道试题都没有统一明确的论述,而只是提供了作答的基本角度,强调主题和观点要明确,逻辑要清晰,这就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个性化思维空间,体现出鲜明的开放性。
同时,试题的立意方面也有亮点,如第17题,在谋求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强调少年的责任与担当;第18题,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以改革亲历者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笔记为切入点,梳理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历程,突出第一手史料的史料价值,落实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无论是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还是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其教学导向都是值得肯定的。
二、需要思考的四个启示1.关于试卷结构和教学内容:近年来,由于全国卷的日渐成熟和稳定,以及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高考备考的经验也不断深入,在试卷的结构、考点的分布、答题的规范等方面,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科学的复习思路和教学策略,例如“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在高考前发表的深圳七中关于12道选择题命题规律的分析就很好;再如,大家熟知的,在必做题的考点和赋分比例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呈现三足鼎立的特点就比较客观,也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但是,我们也需要知道,高考命题是有一定随机性的,有时会出现一些微调,特别是非选择题是命题的重点,命题过程中,这些大题确定后要与选择题的考点进行平衡,才能有较为合理的覆盖率。
例如全国Ⅰ卷中世界史的四道选择题,尽管2014-2019年都是古代史1道、近代史1道、现代史2道,但是今年却是近代史2道、现代史1道;再如,中国古代史的4道题一般是先秦、秦汉、唐宋、明清时期各1道,但是今年却没有秦汉时期的,第25、26题都是唐宋时期的;再如,今年中国古代史内容仍占28分,但是中国近现代史却占41分,而世界史只有16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三个板块、三足鼎立”的格局。
山东卷也是如此。
为了平稳过渡,山东在高考之前组织过两次模拟考试,其试卷结构两次是不一样的。
当然,第二次模拟卷是基于广泛调研和信息反馈而做出的相应调整,但是高考卷与二模卷的考点分布差别也很大。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根据非选题的考点变化,2021年山东卷选择题的考点分布,也会与今年有较大不同。
因此,我们就要明确,高考的命题规律一定有,一定也可以总结分析,一定对教学有指导意义,但是不能过于迷信,不能过于拘泥,不能搞本本主义。
严格落实课程标准,切实落实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制胜法宝。
2.关于选修内容的教学:目前的高二年级,是学习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的最后一级;2021年山东卷高考也是选修内容考查的最后一年;2022年高考,将完成“三新一旧”的过渡期,实现新高考方案、新课程改革的并轨,统编版教材将正式进入高考的等级考范围。
作为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暑假开学后的新高三在选修内容的教学时,可以从今年的山东卷得到启发:一是选修内容整体比例下降,从全国卷的15分降至9分。
因此,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可以适当缩减一些。
二是不能太拘泥于今年的考卷结构,今年选修内容的考查只有三个选择题,但不排除明年会融合在非选择题之中,毕竟非选择题有四道,内容选择和命题实验的空间相对较大,这一点可以参考北京卷和天津卷。
3.关于命题材料的问题:其实,这不是一个新的挑战,只是一个新的趋势。
因为,近二十年以来,高考命题都是“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并且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已是“清一色”的材料题了,大家对此并不陌生,在课堂教学和日常训练之中都已习惯。
只是,今年山东卷的命题材料比较丰富,新颖活泼,这给我们的启示也很清楚: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尽量实现史料类型的多样化,如图片类、表格类、文字类的史料,要分类进行训练,并跟进整理和总结规律,形成规范的思路和答题规范。
4.关于思维开放的问题:这是一个新趋势,更是一个新挑战。
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日常教学都习惯围着课本转。
尽管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都已耳熟能详,但是很少能“跳出课本看课本”,基本的教学程序还是复习课本、落实课本,即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很多史料,但是史料的类型相对单一,基本都是课本注释性质的,其思维方式仍是封闭式的、一元化的,这已经不能适应新高考的命题趋势!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当中,我们的努力方向是:一要有“换个角度看历史”的明确意识,二要尽量多选不同观点的史料,对史料展开多元的理解,注重提升学生多元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以不同的视角去组织教学。
最后,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今年的山东卷。
作为新高考方案实施和自主命题的第一年,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原因,今年山东卷也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这是在所难免的。
特别是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被考懵,反对意见、批评意见一时比较集中,例如吐槽考语文的倾向、严重脱离教材、选择题找不出正确选项、恶意挖坑太多等等。
但是,等第二天大家看到真题后,感觉远没有网络上、学生们说的那么不堪。
客观地讲,与全国卷相比,山东卷的命题技术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向、创新性上还不够成熟;在“以史育人、增强立德树人时代气息”方面,不如全国卷那么主题鲜明、亲切自然;在开放性论证题方面,尽管形式和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在思维的开放性上还有很多限制,实际的开放空间还不够充分等等。
但是,瑕不掩瑜,作为自主命题的新起点,今年的山东卷毕竟开始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在命题改革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对高中历史教学还是具有很好的教学导向。
有道是: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