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德鲁克管理学
德鲁克管理学彼得·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世界的企业管理和组织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鲁克管理学并非是一套刻板的教条,而是一种具有深刻洞察力和实用性的智慧体系。
德鲁克强调,管理首先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这意味着,仅仅掌握管理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场景中,解决具体的问题,并取得切实的成果。
在德鲁克的观点中,管理者的任务并非是去操纵他人,而是要激发和释放人的潜能。
他认为,每一个员工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能力,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发现并充分发挥这些潜能,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就需要管理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和工作环境。
目标管理是德鲁克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他主张,企业应该明确清晰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具体工作任务。
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对于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意义和贡献。
同时,目标管理也强调了反馈和评估的重要性,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和行动,确保目标的实现。
德鲁克还十分重视创新和变革。
他认为,企业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变革。
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各个方面。
管理者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方式,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
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德鲁克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利润而存在,还应当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责任。
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社区发展等诸多方面,通过自身的行动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德鲁克的管理学中,时间管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他指出,管理者要善于合理分配时间,将精力集中在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事务上。
避免陷入琐碎的事务中,导致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德鲁克认为,有效的决策并非是瞬间的灵感,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精选5篇)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精选5篇)《管理的实践》篇1这本书书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的任务,贯穿整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
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但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企业管理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20xx年11月11日,被誉为“当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在走过95年的岁月后与世长辞。
作为“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开创者,德鲁克对当代管理学研究和管理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德鲁克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旁观者,以冷静、深邃的目光来洞察管理之道。
除了留给世人近40部著作和100多篇论文以外,德鲁克还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警醒所有从事管理工作和管理研究的人。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 正确的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
但员工对组织的要企业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总结为,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管理的实践》读后感篇2该书自问世50余年来,一向颇受众多读者的追捧,影响了全世界无数经理人和管理学者,不愧为一部“管理的圣经”,难怪有人说“如果只读一个管理作者,那就读德鲁克;如果只读一本管理著作,那就读《管理的实践》”。
刚拿到这本书时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半个世纪以前写的管理书籍还能有什么新意和深奥的地方,即使有也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了。
然而,当我仔细阅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肤浅。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今天我召集大家开一个中层管理人员的会议,就公司当前的管理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观点:题目是:《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这句话出自于《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
基本意思就是:管理的知只是明白、知晓,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但知如果不落实为行为,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管理的行,是对于管理事件的行为、动作,就是会产生管理结果的言和行。
而管理行为本身既是实践的活动,也是以结果为衡量对象的行动。
所以,管理的知是管理的行的必要前提,是为行服务的。
管理的行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而且这个目标是实际结果的量化体现,是企业经营管理成果的最终体现。
因此说,管理的本质在于行,起于知。
由此可见每个管理者能够清晰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工作,该怎么做才能做好达到公司的要求(总目标)是何等重要。
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例一、为了使大家能够明晰公司的工作目标专门组织了周一的例会;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营情况来看,效果差强人意;汇报工作避重就轻,牵强应付,不发言怕考核,发言又不知说什么。
例二、公司开会,议而难决,决而难行,往往是会散,人散,事散;决定做了一大堆,执行只有一点点;工作目标没有体系化,没有形成金字塔形往下贯彻,落实,更没有跟进考核;计划制定松松垮垮,计划执行嘻嘻哈哈,结果如何难以预料;因此,就出现了定计划、谈汇报时如同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过程的执行跟进好似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往;例三、公司制定的各类规定制度一大堆,貌似管理规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际上执行效果又怎样呢?按祖传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凡事种种表明我们的管理者,先要在知晓管理上补补课;打好基础,才能在管理的行上做文章,出成绩。
第一、连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搞明白,怎么去管别人。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管理应该是管人理事;而事由人生,也由人解;所以,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管理技能水平,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才能在华溢公司的这个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德鲁克论管理的本质
德鲁克论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管理学的真谛“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
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
但是,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经济学,正好像一个医生付诸实践的并不是验血那样。
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行为科学,正好像一位生物学家付诸实践的并不是显微镜那样。
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计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师付诸实践的并不是判例那样。
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
”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德鲁克认为:管理在不同的组织里会有一些差异。
因为使命决定远景,远景决定结构。
管理沃尔玛(Wal-Mart)和管理罗马天主教堂当然有所不同,其差异在于,各组织所使用的名词(语言)有所不同。
其他的差异主要是在应用上而不是在原则上。
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要面对决策,要做人事决策,而人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面对沟通问题,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与上司和下属进行沟通。
在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
只有这10%需要适应这个组织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语言。
换言之,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
培养经理人的重要性德鲁克认为:经理人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而且也是折旧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一种资源。
建立一支管理队伍需要多年的时间和极大的投入,但彻底搞垮它可能不用费多大劲儿。
21世纪,经理人的人数必将不断增加;培养一位经理人所需的投资也必将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企业对其经理人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经理人管理的好坏,也取决于如何管理经理人。
而且,企业对其员工的管理如何,对其工作的管理如何,主要也取决于经理人的管理及如何管理经理人。
企业员工的态度所反映的,首先是其管理层的态度。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名句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名句
1.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2. 管理的对象是人。
管理的任务是让人们能够共同做出贡献,使工作更富有成效,使员工有所成就。
因此,管理必须要涉及人的本性,这是人所共知的,也无需赘言。
但管理以人为本,还是一种管理哲学,而不只是一种管理技巧。
3. 最后,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
这并不是说管理人员就不再是企业家了,或企业家就不再从事管理了。
不过,管理人员的第一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创造出一个能让员工做出贡献的环境。
这意味着,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员工的人性面。
4. 管理是一项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
管理人员在运用这些技巧、工具和方法时,必须得到管理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发挥出它们的最大效果。
5. 管理人员的工作不是去改变人,而是运用每个人的才干。
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这些才干转化为成果。
6. 管理是一种实践。
管理人员必须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要想卓有成效,就必须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7. 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因此,管理人员的责任是要使企业组织和个人取得成就。
管理人员的工作包括:制定目标、组织人员、激励员工、沟通信息、衡量绩效和培养人才。
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使命。
这些名句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本质、管理的任务、管理的对象、管理的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管理者和企业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试卷54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试卷54(总分:9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是_________的观点。
( )(分数:2.00)A.孔茨B.西蒙C.彼得.德鲁克√D.斯蒂芬.罗宾斯解析:解析: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2.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者扮演的决策角色的是 ( )(分数:2.00)A.企业家√B.联络者C.传播者D.领导者解析:解析:管理者扮演的决策角色有: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3.提出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的管理理论的是 ( )(分数:2.00)A.科学管理理论√B.组织管理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权变管理理论解析:解析:泰罗主张将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等习语里所隐含的道德观是________道德观。
( )(分数:2.00)A.权利至上B.公平公正C.社会契约D.推己及人√解析:解析:推己及人道德观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
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均是儒家道德观的体现。
5.企业成长的基础是 ( )(分数:2.00)A.核心能力√B.规模C.顾客D.战略解析:解析:企业成长的基础是核心能力。
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一体化、多元化和加强型战略形式在企业内扩张,另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出售核心产品、非核心能力的虚拟运作和战略联盟等战略形式在企业间扩张。
6.当一个企业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其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是 ( )(分数:2.00)A.出口B.合同安排√C.直接投资D.进口解析:解析:非股权安排又被称为合同安排。
非股权安排是国际化经营的第二阶段,该种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股权控制为目标,并且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较小。
管理大师德鲁克的思想总结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管理思想总结主要代表作:《公司的概念》1946;《管理实践》1954;《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创新与企业家精神》1995。
一、管理的本质1.管理是任务,管理是纪律,但管理也是人。
是管理者的眼光、奉献精神和诚实决定了管理水平。
管理是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管理。
2.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3.管理是一门科学,这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
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
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
4.管理是一种创新。
二、管理的三项任务1.实现组织的特定宗旨和使命;2.使工作具有生产性;3.履行社会责任。
三、管理任务的五大基础制定目标、组织、沟通和激励、衡量、人的发展即管理者工作的五大构成要素:1.管理者须设定目标;2.管理必须进行组织;3.管理者必须给予激励和联系;4.管理者必须进行测度;5.管理者必须培养人才。
四、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种思维习惯1.知道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2.注重外部效用;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4.把精力集中在少数主要领域;5.做有效的决策。
五、德鲁克提出了判断管理理论有效性的四个原则1.有关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的设想必须符合实际。
2.关于这三方面的设想必须彼此相互适应。
3.经营管理理论必须要让组织成员知道和了解。
4.经营管理理论必须经受住不断的考验。
六、德鲁克认为组织结构应该具备6种共同的特征1.组织结构应该明确;2.结构应该有经济性3.组织结构要有愿景方向4.组织结构应该有利于沟通和相互了解;5.有利于决策;6.稳定性和适应性7.永存性和自我更新。
七、德鲁克提出了具有迄今为止对企业影响最为深刻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在国外被称为‘现代企业之导航船’。
PMC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PMC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心智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这可以说是德鲁克一生的写照.德鲁克通过自我管理奠定了其“大师中的大师”的地位,以自身的成就彰显了“自我管理”的价值。
如何实现自我管理?“别试着改变自己,因为这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努力改善自己做事的方式,对于那些不适合你表现的工作,就应该力求敬而远之”-—这是德鲁克的忠告,并且与大多数人提倡的“木桶效应"有些背道而驰。
多数人都相信“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板会制约你的水平”-—所以很多人都在揠苗助长的去弥补自己的短板,而忘记了去挖掘自己的长板。
但是有时发挥优势明显比弥补缺陷更容易一些,“认清自我"显然是自我管理的第一步。
▌一、从“自律”到“律他”德鲁克认为“经理人是负责知识的运用与绩效表现的人”。
经理人该做的五大核心工作是:▷设立目标;▷任务分派;▷激励与沟通;▷绩效评估;▷培育人才.要管理别人先学会管理自己,这五项核心工作其实是经理人从自我管理走向管理他人的过程,因此从“自律”到“律他”可以遵循以下方法:1、设立目标: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理想就不会有思想《管理的实践》中指出:目标不是一堆数据,而是“明确、简单、清晰、具体、并且可操作的愿景”。
目标不是命运,他们是方向。
目标不是命令,它们是承诺。
目标不是要决定未来,他们是要动员企业的资源创造未来.一个高明的自我管理者应该首先学会用绩效管理办法分解目标,分派任务,而不是让那些“宏伟”的目标成为高不可攀的珠峰,从而使自己丧失追逐理想的信心和勇气。
2、管理时间: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掌握自己的时间”是自我管理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的,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
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
"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三个步骤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
“90分钟原则"(一个普通人“超过90分钟"精力无法集中,而“不够90分钟"则难以处理好一件事)可以作为制定一个小型会议、一次绩效面谈、一项重要决策的参考时间.正确的“管理时间"必须先掌握“要事优先"原则—-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每次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管理不在于 “知”,而在于“行”
职业培训师、管理顾问:徐剑 xuj2@
11
任务之一: 任务之一:实现组织的特定目的和使命
一个组织的存在,是为了特定的目的、使命以及特定的社会功能。 一个组织的存在,是为了特定的目的、使命以及特定的社会功能。对 企业而言,这就是经济绩效。在这一点上,企业与非营利机构是不同 企业而言,这就是经济绩效。在这一点上, 的。只有企业才有经济绩效这项特殊任务,这虽然不是社会赋予企业 只有企业才有经济绩效这项特殊任务, 的唯一任务,但它是优先的任务,因为所有的其他社会任务,如教育、 的唯一任务,但它是优先的任务,因为所有的其他社会任务,如教育、 卫生、国防以及知识的更新均依赖于经济资源的剩余,而经济资源的 卫生、国防以及知识的更新均依赖于经济资源的剩余, 剩余源自成功的经济绩效产生的利润和其他储蓄。 剩余源自成功的经济绩效产生的利润和其他储蓄。 企业管理必须始终将经济绩效放在首位。管理层只能以它创造的经济 企业管理必须始终将经济绩效放在首位。 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与权威性。如果管理未能创造经济成果, 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与权威性。如果管理未能创造经济成果, 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管理层不能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提供顾客需 管理就是失败的; 要的商品和服务,管理就是失败的; 要的商品和服务,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管理层未能用交付于他的经 济资源提高或至少保持其生产财富的能力,管理也是失败的。 济资源提高或至少保持其生产财富的能力,管理也是失败的。
2011年 2011年11月
1
德鲁克关键五问题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谁是我们的客户? 谁是我们的客户? 客户需要什么? 客户需要什么?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的计划是什么? 我们的计划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融汇了德鲁克先生60 60多年为众多世界知名企业 这五个问题融汇了德鲁克先生60多年为众多世界知名企业 做顾问咨询的经验。 做顾问咨询的经验。德鲁克把企业的战略规划简化为一个 决策者可以马上使用的管理工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解 决策者可以马上使用的管理工具。使用这个工具, 决您的企业为什么存在,如何定位, 决您的企业为什么存在,如何定位,如何制定长期目标和 短期目标,如何取得卓越成效等一系列决策问题。 短期目标,如何取得卓越成效等一系列决策问题。
知行合一与执行力(范文参考)
知行合一与执行力早在1954年,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创立“现代管理学”之后,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管理是一种实践,它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作为一名咨询顾问,当我第一次读到德鲁克的这一精辟见解,因感同身受而激动不已,并把自己公司的名字改为“知行合一”,因为,我认为这是管理的至高宗旨和理想境界。
当今,在中国管理者的口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知易行难”,无论是TCL的李东生,还是惠普的孙振耀,他们道出了很多管理者的心声:“在企业管理中,最难的是落实到位。
”这就有了畅销书《执行》、《执行力》,也就有了形形色色以“执行”与“执行力”命名的培训班、研讨会、论坛等等,不一而论。
我认为,所谓的执行,就是“由知到行”,所谓的执行力,就是“由知到行的转化能力”。
而由“知”到“行”的转化,我认为可分解为“知、信、言、行”四个阶段。
知,顾名思义就是真正地了解、掌握道理,如果能够达到王阳明倡导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也就不需要后面的信、言、行了。
目前心态浮躁的管理者很难做到真知、深知。
信是由知到行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知行能否转化的关键,道理很简单,如果你不认可、不相信某特定理论和观点,你就不会去做。
于是,作为管理者,你在分析员工执行不力的时候,考虑过他是否认可吗?如何检验他是否信呢?办法之一就是听其“言”。
让他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把某些理论、制度或观点变成自己语言,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说出来,写出来,并把它变成自己的行动计划、变成自己的承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去行。
并且,要行,一定要达到“行之明觉精察处”。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知易行难”的问题。
由知到行比较好理解,但是,在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起居室里,我却看到了他的亲笔字:“知难行易”。
他认为,行动并不难,难的是在行动中总结出经验(格物致知!),提升到理论层面。
现在很多的企业家都是注重由知到行,强调执行力,很少关心由行到知。
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能不能总结成企业的管理模式?能不能拷贝和复制,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不仅如此,很多的思想家、哲学家都这样认为,甚至他们穷其一生的精力都是为了一个“知”。
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请大家认真思考并积极践行
管理的真谛一、管理的基本含义管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涉及到各种组织、团队或个人的活动。
它涉及到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资源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者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运用各种管理技能和策略,以确保组织或团队能够达成既定目标。
二、管理的关键要素1. 规划:规划是管理的第一步,它涉及到设定目标、制定策略和规划资源的使用。
在规划阶段,管理者需要明确目标、评估环境和资源,并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
2. 组织:组织是管理的第二步,它涉及到分配任务、分配资源和建立相互协作的关系。
在组织阶段,管理者需要安排工作、建立团队和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3. 领导:领导是管理的第三步,它涉及到激励员工、制定决策和解决问题。
在领导阶段,管理者需要指引员工、激励团队和处理各种挑战。
4. 控制:控制是管理的最后一步,它涉及到监督进度、评估绩效和调整计划。
在控制阶段,管理者需要监督工作、评估成果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三、管理的关键技能1. 交流技能: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交流技能,包括倾听、表达和说服。
良好的交流可以建立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
2. 决策技能:管理者需要有决策的勇气和智慧,可以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3. 领导技能:管理者需要能够激励员工、建立信任和解决冲突,以确保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4. 时间管理技能:管理者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设定优先级,并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5. 团队建设技能:管理者需要有能力建立高效的团队,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并有效地分配任务和资源。
四、管理的关键挑战1. 变革管理:管理者需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及时调整战略和策略,以保持组织的竞争力。
2. 风险管理:管理者需要能够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
3. 冲突管理:管理者需要能够处理团队内部的冲突,并促进团队的合作和凝聚。
4. 持续改进:管理者需要保持对业务的持续改进意识,不断寻求创新和提高效率的途径。
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
的成本使后来几年中虽然所有的材料成本都急剧 上升,福特公司还是能以较低的价格制造T型车并 获 得更多利润,从而占据了市场的统治地位。 • 这一行动还改造了美国的工业社会,使美国工人 基本上成为中产阶级。
管 理 不 在 于 “知”,而 在 于 “行”。
管 理 不 在 于 “知”,而 在 于 “行”。
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
• 杰克·韦尔奇时代的通用电气以严守诚信、 遵纪守法和股东回报高于市场水平而著 称,却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毫无兴 趣。
• 韦尔奇认为,通用电气只要能维持生 产效 率、增长、提高利润和股东回报就足够 了。通用电气的市值在1981年为140亿美 元,20年后,当韦尔奇退休时,市值增加 到4000多亿美元。
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
• 于是,工人的工作增加了安装机器一项,不久, 成品检验也纳入了工人的工 作。
• 结果是产量增加,质量改进。 • IBM因此决定系统地扩大工作范围。操作本身被
设计得尽可能简单,每个工人则被训练得能尽可 能多地从事各种操作。 • 这种方法不仅使IBM生产率持续增长,而且也改 变了工人的工作态度。 • 许多观察到这一现象的人认为,工人对自己所从 事的工作越来越自豪是最重要的收获。
管 理 不 在 于 “知”,而 在 于 “行”。
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
• 企业、医院或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可能在两个领 域中产生:一个领域是机构对社会的影响,另一 个领域是社会本身的问题。
• 一个机构在自己特殊目的和特殊使命以外的影 响,无论对机构内部的影响,还是对社会环境或 物质环境的影响,都越少越好。不是必不可少的 影响应保持在最低限度,最好予以消除。
管理大师的名言
1.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兼顾临时之计和长远目标。
2.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4.放下令顾客满意的旧观念吧。
只有致力于贴近顾客才能取得成功。
一马萨诸塞大学尤金伊森伯格管理学院教授5.管理的目标是激发人们的灵感、欲望及想象力。
一曾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首任主席大卫利连塔尔6.质量等于利润。
管理思想家汤姆彼得斯7.管理不是独裁,一个家公司的最高管理阶层必须有能力领导和管理员工。
——盛田昭夫8.管理就是预测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
——亨利·法约尔9.若不能从根本着手,奢谈企业管理是没有用的。
管理没有秘诀,只看肯不肯努力下功夫,凡事求其合理化,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应是追根究底,止于至善。
——王永庆10.管理,首先是管人、管心。
人世间,最高学问是管人、用人、团结人,所以每部管理学都不能不谈用人。
而且开宗明义第一章,就应当强调会用人。
11.管理工作的范围和条件原则上是不能明确地规定的,因为管理活动是一个极为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是无穷多样的。
12.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提高生产力。
13.管理是让别人做所有工作的艺术。
14.每一家企业都有他最擅长的领域,应该让他们分别从事这些领域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冗余和低效率现象。
——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之一斯科特麦克尼利15.管理=[管人+理事]管理追求的是:无为而至,大智若愚。
16.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的精髓:把复杂的事简单化了管理的重心是管人,用人。
只有先学会很好地欣赏别人,才会很好地用人。
17.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
管理大师罗伯特。
18.你不能衡量它,就不能管理它。
19.管理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效率。
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用管理。
20.管理就是是2件事,一是资源优化组合、二是做区域轮廓,环境培养,就是老毛说的:管理就是2件是,一是出主意,2是用人,好的管理者是2者的集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浅谈经验主义管理学派创始人——彼得·德鲁克
浅谈经验主义管理学派创始人——彼得·德鲁克什么是管理?经验主义管理流派的彼得·德鲁克大师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规律,而在于结果。
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土壤来自“犹太经济思想”,因为他老人家就出身在奥匈帝国的一个犹太家族,他的儿时玩伴不是银行家的儿子,就是犹太大亨之子,或者是犹太学者的孩子。
所谓的“知”,是指“可以赚钱的学问”。
犹太民族将赚钱学问分成了四个模块:第一是会计学问,把握会计学问就可以洞察资产的分布,辨别资产的优劣,从而为经营活动供应决策依据;第二是投资学问,懂得投资就等于把握了金钱的播种技术,可以让钱24小时不停地运转,生出更多的钱来;第三是市场学问,学习市场学问是为了把握市场的脉搏,把握消费者今日的需求以及将来的需要。
第四是法律学问,对于商人来说,就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已经赚到手的钱,使财宝长期的属于自己。
目前,中国企业的大部分经营管理者,在赚钱方法和智慧方面比犹太人丝毫不差,他们与犹太商人的显著差距就是“保住已经到手财宝”的智慧和法律意识。
所谓的“行”,是指“行动”、“经营活动”。
世界上最早懂得雇佣人才为自己赚钱的是犹太人。
关于如何赚钱,犹太民族有一条公式叫:“时间+行动=财宝”。
因为世界上的任何财宝,都是由时间和行动化合以后所产生的成果。
假如你能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个行当,并且采取正确的行动,你就一定能够获取财宝。
可是,人的生命有限,一个人的能量也很有限,于是,犹太人又想出了:“用金钱买时间,用智慧换效率的方法。
”也就通过高薪聘请人才,花钱买他人的时间,让优秀人才替自己赚钱。
这是犹太人的小九九。
让犹太商人没有算到的是:世界上最先懂得利用老板的资源来获取技术、人脉和市场的,也是犹太人。
关于替他人赚钱,犹太民族有一个箴言,叫:“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意思是先为有钱人打工去熟悉更多有钱人,从而形成“人脉”;然后与有钱人合作开创一个事业,最终让有钱人为你“打工”,成为董事长的董事长。
“管理”的目的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Results(业绩评估 ——排名次 Results(业绩评估)——排名次、给奖励 业绩评估) 排名次、
将业绩与薪酬挂钩,保证每个人的工作动力与努力方向。通过严格科学 的绩效评估方法和激励机制将每个人利益与公司战略完全挂钩。
建立简单而高效的制度执行系统 ——4R业务管理系统 4R业务管理系统 4R
为什么执行难?
执行难的根源在哪里?
• 文化原因: 文化原因:
清淡文化 化 两级文化 下级揣摸上级的意图, 要么就是悟对了, 下级揣摸上级的意图 , 要么就是悟对了 , 要么就是没有领悟高层的精神。 要么就是没有领悟高层的精神。 中国文化的本质是农业文化, 中国文化的本质是农业文化,对东西 的描述提倡含糊的“ 悟道” 的描述提倡含糊的 “ 悟道 ” , 而不是量
木桶理论适合中国企业吗?
企业的经营结果 取决于企业的资 源和能力
在正常经营情况下, 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 于最短一根木板的高 度,也就是说企业的 经营结果是由企业的 短板来决定的企业的 经营结果取决于企业 资源和能力
这时候企业应该补足 自己的短板,否则, 一味追求长板将导致 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 闲置和浪费。
为什么完美无缺的战略方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为什么完美无缺的战略方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为什么事必躬亲反而弄得更糟? 为什么事必躬亲反而弄得更糟? 为什么小心翼翼费尽心思却被对手抢占先机? 为什么小心翼翼费尽心思却被对手抢占先机? 为什么同样的计划,同样的策略, 为什么同样的计划,同样的策略,业绩却相差 十万八千里? 十万八千里? 为什么…… 为什么
Responsibility(关键岗位 ——谁来骑车 Responsibility(关键岗位)——谁来骑车 关键岗位)
角色定位,明确部门和关键岗位的职责。使得绩效可以衡量和管理。
彼得.德鲁克:“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彼得.德鲁克:“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我们常说理论来源于实践,彼得.德鲁克也说“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而理论的实践需要有很强的执行力,那么强大的执行力是怎么培养?你是否也曾对自己的执行力有过怀疑?怎样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时候执行力就尤为重要了。
1.目标必须是明确而且要达成共识强大的执行力其实是取决于四个方面的要求,首先第一个就是目标必须是明确而且要达成共识的。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执行力不够好的一个很大原因,其实因为我们对目标本身是有质疑或者怀疑,或者不确性。
当目标不能明确或者达成共识的,它就没有了牵引的力量,其实也就不太可能有执行力了。
大部分情况下一些公司一些组织不具备执行力,可以考虑检讨目标是不是真正达成一致了,这是第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
2.讲清指令我们在讲强大执行力的时候,是需要管理者能够把指令讲清楚,我在教组织管理的课程时候,也常常跟学生讲说,我们常常怪组织执行力不够,很大原因大家都会认为说因为下属能力不足,或者这个企业文化不够好,或者激励不到位等等,坦白讲这些都不是首要的因素,首要因素可能因为管理者本身指令不清楚,下属并不知道要执行什么。
当下属没有办法去执行的时候,也当然不会有执行力了,所以是否有强大执行力取决于管理者从中层到高层。
3.有能够去执行的人如果要形成强大的执行力,很关键是要有能够去执行的人,我们一直在强调在管理当中其实要激活人,管理最重要让合适的人在合适岗位上,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并没有很认真的去对待这个人能不能把能力激发出来,如果他不能够把能力激发出来的时候,执行力也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就像我们说让加西亚去送信,为什么选到加西亚的时候这个信能够送到,就是因为这是一个能够执行的人,我们一定把能够执行的人找到,并且让这个能够执行的人在组织里面得到发挥,愿意去发挥。
4.好的企业文化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就是一个组织执行力最重要需要构建一种好的企业文化,这些好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对那些愿意去执行,愿意去担当,愿意承担的人能够给予包容、欣赏、支持、信任,我们没有形成这样一种文化对责任负责、对目标负责、对绩效负责,其实你想形成执行力很困难的。
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感想
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感想
对于管理来说,知识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但行动才是真正决定
管理效果的关键。
知识只是管理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管理
的理论、原则和最佳实践,但如果我们不能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
那么它们就只是空中楼阁,没有实际的应用和价值。
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
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和体验管理的挑战和复杂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
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
和采取行动。
这些行动可能需要我们灵活应对,调整策略,甚至做
出艰难的决定。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
己的管理能力。
此外,管理还涉及到与人打交道,因为管理者往往需要领导和
激励团队成员。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和领导能力。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管理者才能不断提
升这些软技能,并且应对各种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的挑战。
管理的实践也需要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管理者需要与上级、下属、同事、客户等各方进行良好的合作和协
调,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这就需要管理者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通过行动来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总之,管理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行动。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管理的本质,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因此,在管理中,我们需要注重实践,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怪现象”,定下来的事落实不了,规章制度没人照办,有些人千方百计找借口就是不想干事。
面对这种现象,作为企业的管理层,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病的病因在哪?
在很多企业,很多人都知道在某件事上按照制度和流程“应该如何如何”,但在实际中,却又是另一种行为,这时最常见的解释就是“因为如何如何”。
想当然和无数理由以及借口已成为执行力衰减的源泉。
在如何让执行者按照流程和制度做事上,很多管理者本身缺少真正的身体力行。
企业的管理者“知多行少”,执行力想不衰都难!
记得朋友讲过的一个案例,日本人收购济南的一家企业,什么也没干(甚至连原来的门卫都没换),仅仅来了四个日本人,开了半小时的会,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所有人按制度办事,半年后这家企业扭亏为盈,而且成为现在的一个名企。
我认为,这个案例阐明了一个道理:凡优秀的企业,必定有很强的执行力;而这,也正是很多企业为什么优秀不起来的最根本原因!
我们说的“知易行难”,“知道”固然重要,但“执行”却是最关键的问题,执行决定着成败。
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树立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的理念,要把管理的着重点放在抓落实上。
各层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因为执行力源于指导力;要做到按制度和流程办事,把确定下来的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对违反者不讲客观,严惩不怠。
管理的本质在于行!落实!落实!再落实!。
德鲁克说:管理在于行不在于知
德鲁克说:管理在于行不在于知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
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绩效的高低,甚至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
德鲁克还说:“我坚信根本价值观念的存在,特别是在人文领域里,但我不相信世上有一个正确答案。
”
通用汽车公司的经理人认为,他们找到了有效管理的原则,并深信这些原则就是金科玉律,是不容置疑的。
而在德鲁克看来,管理者所发现的类似原则一类的东西,不过是找到了能够给人带来启发的观点。
在这一点上,德鲁克重视于实践,他的研究方法与众多注重理论的学者不同。
也许像他所言:“可能是因为我在学术界算不上声名显赫,我坚持认为许多答案都很有可能是错的……而对一项管理策略进行的测试……意义并不在于答案的对错,而要看它是否行之有效。
”
德鲁克强调,管理是一种实践而非什么神学的分支。
不要把管理搞得那么神乎其神;或者干脆说它是一门“临床”学科。
管理测试也就相当于评价药品试验的效果。
关键不是看治疗过程是否体现了“科学性”,而是要看被医治的对象是否减轻了病痛。
PMC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PMC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什么是PMC管理PMC(Project Management Committee)管理是指在开源软件项目中,由一组核心贡献者组成的委员会,对项目的贡献者和代码进行管理和决策。
在开源世界中,PMC管理是开源项目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有些人认为PMC管理的本质在于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论基础是否扎实,但实际上,PMC管理的本质并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PMC管理的核心职能作为开源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PMC管理的核心职能主要有两个方面:1. 组织协作在开源项目中,贡献者分散在世界各地,而PMC管理则是将这些贡献者组织起来,协同完成项目的各个环节。
因此,PMC管理需要具备组织协调的能力,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 决策管理在开源项目中,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PMC管理需要对代码贡献、项目版本、合作伙伴选择等方面进行决策,以推动项目持续发展。
PMC管理的行动力如前所述,PMC管理的本质在于行。
那么,在行动力方面,PMC管理又应该如何具体实践呢?1. 建立清晰的目标和任务建立清晰的目标和任务是PMC管理行动力的重要体现。
在行动之前,需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做的项目任务是什么。
只有明确任务目标,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组织协作和决策管理。
2.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沟通和协作是PMC管理行动力的关键。
开源项目中,无论是社区成员还是合作伙伴,都需要参与项目的讨论和决策过程。
因此,PMC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以确保项目各方面的顺利进行。
3. 倾听社区成员和合作伙伴的声音在做出决策和管理时,PMC管理需要倾听社区成员和合作伙伴的声音,以更好地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更适合项目发展的正确决策。
4. 推动项目的实际进展和贡献最终,PMC管理的行动力在于推动项目的实际进展和贡献。
具体而言,除了管理项目的各个方面,还要积极落实各项任务和目标,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今天我召集大家开一个中层管理人员的会议,就公司当前的管理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观点:题目是:《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这句话出自于《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
基本意思就是:
管理的知只是明白、知晓,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但知如果不落实为行为,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管理的行,是对于管理事件的行为、动作,就是会产生管理结果的言和行。
而管理行为本身既是实践的活动,也是以结果为衡量对象的行动。
所以,管理的知是管理的行的必要前提,是为行服务的。
管理的行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而且这个目标是实际结果的量化体现,是企业经营管理成果的最终体现。
因此说,管理的本质在于行,起于知。
由此可见每个管理者能够清晰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工作,该怎么做才能做好达到公司的要求(总目标)是何等重要。
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
例一、为了使大家能够明晰公司的工作目标专门组织了周一的例会;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营情况来看,效果差强人意;汇报工作避重就轻,牵强应付,不发言怕考核,发言又不知说什么。
例二、公司开会,议而难决,决而难行,往往是会散,人散,事散;决定做了一大堆,执行只有一点点;工作目标没有体系化,没有
形成金字塔形往下贯彻,落实,更没有跟进考核;计划制定松松垮垮,计划执行嘻嘻哈哈,结果如何难以预料;
因此,就出现了定计划、谈汇报时如同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过程的执行跟进好似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往;
例三、公司制定的各类规定制度一大堆,貌似管理规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际上执行效果又怎样呢?按祖传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
凡事种种表明我们的管理者,先要在知晓管理上补补课;打好基础,才能在管理的行上做文章,出成绩。
第一、连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搞明白,怎么去管别人。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管理应该是管人理事;而事由人生,也由人解;所以,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管理技能水平,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才能在华溢公司的这个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才能在知晓的基础上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
第二、在强化公司制度建设、加强公司工作计划的管理,同时各级管理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
公司虽然制度规定制定了许多,真正使大家领悟和自觉遵守有多少?所谓制度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制度作为行为规则必须满足以下特性:
(1)现代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合法性);
(2)人人(行为个体)知晓这些规则;(普及性);
(3)人人遵守、运用这些规则;(约束性、团体性);
(4)规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区域性。
(时空性、合理性);
一个有效的、合理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作用:
1、能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
2、规范化的作业流程与员工工作行为,形成一个融洽、竞争、有序的工作环境。
3、可以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所以,我们要对公司的管理制度、规定要与时俱进地加以完善和调整。
还要加强制度的宣传力度,是制度深入每个员工心中,力求在员工中树立遵章守纪的规则意识,这也是现代产业工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另外,工作没有计划目标,就像大海的船没有帆,就失去动力,失去方向。
没有计划的工作就像一杆没有准星的秤。
使各项工作绩效难,员工积极心难提高,企业综合效益难衡量。
所以,我们要立足公司工作总目标,制定月度工作计划,并跟进,检查考核计划完成情况。
围绕公司总目标开展工作也是确保上下沟通顺畅,凝聚力量完成工作目标的要求。
《孙子兵法》上有句名言:“上下同欲者胜”欲就是想法、目标,只要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目标一致,就会有“人心齐泰山移”的宏伟景象。
关于责任心的问题我想举一个例子:
比如:近两个月包装部出现的包装数小于包装入库数,表面上看是员工能力问题,也好像是流程设计问题,(没有预防领料点数防错的
规定),但是大家想想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与文化程度关系也不大,根本就是一个原因———有没有责任心的问题;那么怎样做才是负责任呢?
负责就是要绝对没有借口,保证完成任务:体现在:
1、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
2、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3、言必信,行必果;
4、错就是错,绝对不要找借口;
5、不让问题的皮球从你手上往外传;
6、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工作能力可以比别人差,但是一定不能缺乏责任感,凡事推三阻四、找客观原因,而不反思自己,一定会失去上级的信任。
第三、要树立结果导向意识。
大家平时说到问题谈原因时,用的比较多的托词就是:我没时间,管不过来,我能力不够……。
对此,我认为大家没有树立“结果导向”意识。
什么叫能力不够,开国元勋中有许多只有小学文化,甚至是文盲,他们不是照样创建了新中国,相比之下,国民党领导的中央政府里有许多高材生,不照样败走台湾吗?关键是你是不是有做成功一件事的心。
下面我和大家谈谈什么是结果导向:归结起来就是咬定功劳,不看苦劳:
“无论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无论苦干、巧干,
只有出成绩的员工才会受到众人的肯定。
企业重视的是你有多少“功”,而不是有多少“苦”。
结果导向理念具体表现为:
1.一开始就要在怎样把事情做成上下功夫,拒绝为失败找托词
2. 信念上要坚信办法永远要比问题多;
3. 方法上要聪明地工作而不仅仅是努力工作;
4.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遇到困难,要坚信这是给我锻炼成长的机遇;困难的背后就是成功;
5.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要使自己的工作成果超出预期目标。
第四、大家要树立积极进取的理念。
就是个人永远要跟上企业的步伐,企业永远要跟上市场的步伐;无论是职场还是市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参与者都不希望被淘汰。
为此就一定要前进,停就意味着放弃,意味着出局!
积极进取的理念具体表现为:
1.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成功经验;
2.不要总生气,而要争气;
3.不要一年经验重复用十年;
4.挤时间给自己“增高”、“充电”;
5.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
6.挑战自我,未雨绸缪。
最后,我希望各位管理人员要围绕公司总目标的要求,在工作中去勤思考,勤学习,勤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公司管理革新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