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
教研共同体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我校积极开展教研共同体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
2. 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与研讨(1)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2)针对观摩课,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邀请专家进行点评,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2. 教学案例分享(1)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展示教学成果。
(2)组织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3)评选优秀教学案例,给予表彰和奖励。
3. 教学研讨活动(1)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研讨。
(2)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
(3)开展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4. 教学反思与改进(1)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2)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3)针对教学反思和论文,组织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活动实施1.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主题和参与人员。
2. 组织教师报名参加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设备、资料等。
4. 活动过程中,注意记录教师的学习心得和反思。
5. 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今后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效果通过开展教研共同体活动,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方法更加多样,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 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成绩稳步提升。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引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力量,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概念、目标、原则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二、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概念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是指以教师为核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区域为依托,以政策为支持,通过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方式,形成一种协作合作的教师发展模式。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师孤岛现象,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目标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共同学习和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专业素养。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发展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同成长。
3. 建立支持体系:教师发展共同体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共享,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建立起支持体系。
四、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原则1. 共同学习: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核心是共同学习,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 共同研究:教师发展共同体鼓励教师之间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研究和探索,提高教学效果和创新能力。
3. 共同分享:教师发展共同体鼓励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共同成长。
4. 共同评价:教师发展共同体鼓励教师之间相互评价和反思,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五、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实施步骤1. 确定共同体成员:确定共同体的成员范围,包括学校内的教师、学校之间的教师以及区域内的教师。
2. 设立共同体组织机构:设立共同体的组织机构,包括共同体领导小组、学习研究组、资源共享组等,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3. 制定共同体发展计划:制定共同体的发展计划,包括学习研究计划、资源共享计划等,明确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
教师教学反思总结:共同体助我成长
共同体助我成长不知不觉我加入共同体已有两年了,回想刚刚加入共同体时,每天完成教学任务后,还要抽时间读书、记笔记、写观后感,参加研讨,听评课等,忙的晕头转向焦头烂额,觉得压力大累得很,种种的不适。
我没有退缩,而是咬牙坚持下来,渐渐的由不适应到从心底的喜爱,不再抱怨自己工作的辛苦和劳累,而是每天都充满激情和活力。
阅读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的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当读书成为生活,我们才具备当老师的资格。
两年来,我已经阅读了二十多本教育教学专著,使自己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不断的丰富了学科知识,积累实践知识,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所教学科知识有了更充分的准备和自信。
现在虽然还称不上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但是我在我的课堂上明显的感觉自己的语言不在单薄、干瘪,偶尔也能口吐莲花、妙语连珠、旁征博引,课堂教学也游刃有余了。
物理课堂不在枯燥无味,而是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从不喜欢上物理课,到逐渐爱上了物理。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我的孩子现在上一年级,活泼好动,老师说他教室里坐不住,操场上站不住。
每天我都会陪孩子阅读,渐渐的孩子能坐下来了,看电视的时间少了,喜欢上了读书,改变了孩子不爱学习的习惯。
孩子每天放学都要我陪着他学习,是阅读增强了我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我现在对阅读是无限的热爱。
交流课提升我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我已从教二十多年,可从第一次接到县教研室举行共同体教师校际交流课活动的通知,我的内心还是忐忑不安,压力倍增。
煞费苦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多次推敲,反复打磨,真正在课堂上实行的并不顺利,而现在的我却能坦然面对,这归功于共同体给我提供的一次次的锻炼和提升的机会,逼迫自己虚心学习学校和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智慧,感受优秀教师的魅力和风采,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把每个教师的成功之处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千锤百炼。
教研共同体__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教研共同体中的心得体会,以及我对未来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展望。
首先,我想谈谈教研共同体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研共同体是一个由教师组成的团队,旨在通过集体研讨、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教研共同体中,我们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以下是我对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几点看法:一、明确教研共同体的目标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
我们要明确教研共同体的研究方向,围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要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难题。
同时,要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做法,促进共同发展。
三、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共同体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
我们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研讨会、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还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
四、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教研共同体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我们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上研讨、线下观摩等活动,让教师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交流。
同时,要注重实践探索,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五、加强学校领导对教研共同体的支持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教研共同体的重要性,加大对教研共同体的支持力度。
在政策、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保障,为教研共同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后,我想对未来的教研共同体建设提出以下展望:1. 建立健全教研共同体管理制度,确保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
2. 加强教研团队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研队伍。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引言教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专业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是一种新的教师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概念、目标、原则以及实施方法。
二、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概念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是指教师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的合作网络,通过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分享资源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目标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共同学习、研讨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 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能够打破教师之间的孤立状态,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
3. 共享教育资源:教师发展共同体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资源。
4. 提升教育质量:通过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四、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原则1. 平等互助原则:教师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 开放共享原则:教师应该开放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与他人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3. 学习共同体原则:教师发展共同体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反思、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4. 长期稳定原则: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实施方法1. 建立学习共同体:组织教师参与学习小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共同学习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 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学校可以组织专业培训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搭建在线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在线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4. 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观摩课堂,互相借鉴和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广阔的平台。
教师学习共同体,简单来说,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师自愿组成的团体,他们共同致力于学习、研究和实践,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这一共同体并非简单的人员集合,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相互交流、合作与支持的学习生态系统。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首先,它打破了教师个体孤立工作的局面,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往往独自备课、授课,缺乏与同行的深入交流。
而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们可以分享教学经验、教学资源,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挑战,从而拓展了视野,丰富了教学思路。
其次,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持续学习的机会和动力。
教育领域不断发展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
通过共同体的学习,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再者,它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在共同体内,教师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呢?明确共同的目标是关键的第一步。
这个目标应当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设定提升学生某一学科的成绩、改进某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等具体目标。
成员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共同体的成员应当具有多样性,包括不同学科、不同教龄、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
这样的多样性能够带来丰富的观点和经验,促进思维的碰撞和创新。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是保障共同体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定期的线下会议、线上交流平台等方式,让教师们能够随时随地交流想法、分享资源。
同时,要鼓励教师们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不同的观点。
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是推动共同体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学习共同体及专业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及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共同体是一种开放、合作、共享的研究方式,它强调教师之间的互动和相互研究。
研究共同体的内涵包括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探究、共享资源、相互支持和互相研究。
研究共同体的核心是教师之间的互动和相互研究,通过分享经验和知识,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研究共同体的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研究共同体可以帮助教师摆脱孤立的状态,建立起协作研究的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研究和成长。
研究共同体的实践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合作精神和开放心态,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三、构建教师研究共同体的途径和策略构建教师研究共同体需要有一定的途径和策略。
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开放、互动、分享的平台,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究提供机会。
其次,要引导教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再次,要鼓励教师进行相互观摩和评估,促进教师之间的研究和成长。
最后,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以保证教师研究共同体的有效运行。
这些策略和途径可以帮助教师摆脱孤立的状态,建立起协作研究的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研究和成长。
同时,这些策略和途径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总之,教师研究共同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摆脱孤立的状态,建立起协作研究的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研究和成长。
构建教师研究共同体需要有一定的途径和策略,包括建立开放的平台、引导教师总结经验、鼓励教师相互观摩和评估、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等。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建立区域教师制度的前提是对教学研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学科教研组和教研室是为了实现统一规格的教学规范而组建的。
虽然看起来似乎是教师团队合作的一种形式,但实际上受制于行政化的出发点和功能定位,这些教研组并不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
建多元研修共同体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建多元研修共同体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提要】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都需要夯实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生长力。
通过对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与实践,建立多元研修共同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师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研修共同体生长力专业化发展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执行者,其自身专业素养是引领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其专业生长力决定教师的职业幸福。
对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与实践,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又助力学校不断发展。
建立多元研修共同体,不仅可以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能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团队研修是一种以团队为内核的教师教研模式。
这种团队研修模式要扎根一线,建立学习型研究型的校园文化。
其次,借助名师的力量,培养后继人才。
最后,在合作研讨中集思广益,提升专业能力,培养一个会研究、爱研究的教师队伍群体。
一、团队引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当今的教育特别需要学校管理者关注每位教师,学校管理者的关怀和导师团的帮助对老师的成长至关重要,于是学校学科导师团建设应运而生。
成立学科导师团,制定导师团职责,切实提高教师培训、教研、科研工作效率和效果。
由各年级各学科业务强的教师组成的导师团组织教师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教研活动。
活动中努力做到突出问题导向,让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老师能够找到解决自己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办法,并掌握策略。
课前做到集中备课,研究教学问题对策,课中坚持引领示范,诊断教学病症,课后及时反思,交流心得体会。
同时,建立跨学科的协作教研组,通过对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每次的学习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课堂教学同课异构、语文团队研修、信息技术整合课、星光大课堂(晨会)以及小专题讲座。
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教师做课题研究的能力,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依托学科“导师团”,教研合一,扎实推进校级微课题研究,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堂研究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课堂研究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课堂研究共同体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协作研究来促进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形式。
它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一、课堂研究共同体的价值1.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通过课堂研究共同体的讨论和实践,能够不断反思和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
2. 增强教学实践的创新性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协作,有助于产生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3. 构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支持和鼓励的环境,有助于教师在面对挑战时获得帮助,减少职业倦怠。
4. 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共同体的协作,教师能够共享资源和经验,有助于缩小不同学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5.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课堂研究共同体能够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二、实现课堂研究共同体的策略1. 建立开放的沟通机制鼓励教师之间开放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问题,建立一个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沟通环境。
2. 制定共同的研究主题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确定共同的研究主题,确保研究活动与教师的实际教学紧密相关。
3. 提供专业发展资源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包括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等。
4. 鼓励反思性实践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将反思作为专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5. 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堂研究共同体的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6. 促进跨学科合作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综合性和深度。
通过实施上述策略,课堂研究共同体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教师因共同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和目标而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成长和反思教学实践的社群。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国家,随着教育改革和现代技术的发展,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
在中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单打独斗的局限性,希望能够通过与其他教师共同学习、交流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因此,教师学习共同体逐渐兴起并得到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和鼓励。
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专业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有助于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因此,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2 研究意义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和路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通过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在不同环境下的构建和运作机制,可以为促进全球教育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借鉴和启示。
深入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案例和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和策略,为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教师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下形成的一个团体,他们通过分享资源、合作研讨、互相提供反馈等方式来共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是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成长,其目的是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从而达到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目标。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离不开几个基本要素: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开放的学习环境、互动性的学习方式、持续性的学习活动。
学习共同体在教师成长中的角色
学习共同体在教师成长中的角色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方式,近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传统的个人学习和独立成长模式不同,学习共同体强调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互动,通过共同分享经验、资源和支持,促进每位教师的成长。
以下将对学习共同体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从基础上讲,学习共同体是由一群有共同目标和兴趣的教育工作者组成的群体,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形成一种知识共享和职业发展的文化。
这种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安全、支持的环境,鼓励他们开放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教师不仅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多维度的支持。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共同体中的资源共享获得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学策略。
无论是通过集体讨论、工作坊还是在线平台,教师们能够及时获取与自己学科相关的重要信息,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研究显示,参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在知识更新和教学能力提升方面表现出更明显的进步,这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快速吸收和应用他人的成功经验。
另一方面,学习共同体的存在也为教师提供了反思与反馈的机会。
在一个开放的讨论氛围中,教师们可以自由地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互相观察和评价。
这种反馈不仅限于同伴之间的建议和鼓励,更有助于教师对于自身教学方式的反思,从而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习共同体则为这种反思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支持。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共同体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情感支持,这对于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的缓解至关重要。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行为问题、课程压力和家长期望等,这些可能导致职业倦怠感的加重。
然而,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教师可以减少孤独感,增强归属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教学研究共同体措施
教学研究共同体措施
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建立需要一系列措施来支持和促进,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
1.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组织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以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和学习交流。
2. 创建合作平台,建立教师合作平台,让教师们可以分享教学资源、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共享。
3. 鼓励合作研究项目,支持教师们开展合作研究项目,让他们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促进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4. 提供资源支持,为教师们提供教学资源、研究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开展教学研究和共同合作。
5. 建立评估机制,建立教学研究共同体的评估机制,对教师的合作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认可,激励教师们积极参与共同体建设。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教学研究共同体可以成为教师们的学习
和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带来更大的提升。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4篇在教师专业研究共同体中,我深刻认识到了研究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学会认知、做事、共同生活以及生存,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态度和主要内容。
教师研究共同体不是简单的个体集合,而是由具有差异性的个体组成的团体。
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研究型组织,共同体成员可以共享愿景和研究资源,在人际关系上平等合作、和谐开放,在心智模式上反思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积极克服思维定势和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开放性地对话与交流,从而开放容纳别人的想法。
共同体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以成为该共同体成员为荣,对共同体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谐,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理解、合作共处,形成了相互支持、依赖共生的成员关系,很少有人身攻击。
共同体成员共同研究交流、畅所欲言、共同成长,强调个体的参与和尊重成员的差异。
教师专业研究共同体的出现,让我们思考学校对于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深刻领会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和主要方式。
教师专业研究共同体的价值在于对学校组织机构属性的基本改善,是学校迈向研究型组织的关键。
同时,共同体也有助于改善教师群体的教育属性,彰显教师群体的研究属性,激活教师群体的自主发展属性,重拾教师群体的知识分子属性,体现教师群体的社会引领属性。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应该借助教师研究共同体,不断研究,充实自己,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
我很幸运地参加了鸠江区名师培育工作室的培训班,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我一直在努力研究,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不成熟,但研究也让我变得更充实和自信。
整个培训过程就像是一次“洗脑”,让我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思考,也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
一、构建教师研究共同体,开辟教师研究新途径教师研究共同体是指将学校教师组合为小团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让他们自由、灵活地互相合作,共同研究,最终提升整个组织的专业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价值引领、目标要求、机制约束、评价激励等措施来促进团体运行,让团体成员将共识转化为行动,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研究的风气和标准。
构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 问题的提出从近期的教研活动来看,有些教师同伴互助的意识不强,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较少,不同层次教师之间互助合作的能力不够,合作水平不高。
在校本教研中自觉参与度和互动程度不高,合作研究共同体没有形成。
其原因是:教研组的教研功能淡化,而管理功能加强,和年级组一样变成了行政机构;教研组的教学功能体现得较为充分,但科研功能,特别是教师培训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体现不足;教研活动的主要工作是从事一些日常教学事务,如组织听课评课、安排考试命题和试卷批改、进行质量分析等,真正“研”的成份很少;教研组活动中,多关注现成的技术、经验的传授与获得,缺少对实践问题的关注及研究,使得实践较多停留在感性层面上,无法真正实现通过研究问题改进与完善实践的目的。
由于课程改革过程中,各校出现了许多用传统教研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而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教师难以把握,只靠几节公开课、示范课,几次简单的研讨活动无法解决。
课程背景下,教师是教材的补充延伸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研究者,只靠个人的力量不能有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不能从长远目标出发,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不能推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为此,笔者呼唤构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构建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1 行政推动,保障机制。
教研共同体,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种联合教研模式,是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建立的。
是根据各自特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联合互动,共同开展教研,从而形成一种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它基于学校而不限于学校,它摒弃脱离各种专业力量的各自为战,集集体智慧,集校内外各方的合作与支持,相互协作,联合开展教学研究,共享经验与成功,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但是,传统的校本培训和教研体制从形式到内容,已形成一种惯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借助行政力量来推动,以便建立机制整合资源,全面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名师+”研修共同体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名师+”研修共同体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作者:***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4年第03期为了促进陕西省中小学学科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根据西安市教育局的通知要求,西安市杨筱冰高中英语“名师+”研修共同体成立,主持人为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英语教研组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首批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杨筱冰。
共同体核心成员10人,均为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教师。
笔者作为研修共同体的核心成员之一,结合研修共同体的实践案例,探究“打造名师成长平台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专家引领,理念提升独行快而众行远。
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遵循团队培养和自身努力相结合的原则。
主持人杨筱冰用她强大的人格魅力、超强的教科研能力、对教育的热爱影响着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
在研修共同体成立之初,杨筱冰给共同体全体成员及其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师作了题为“探索名师成长之路,解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在线专题报告,她在报告中提出,做名师要“以师德为先”,要牢记“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专业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杨筱冰通过“西部红烛讲坛”作了题为“做好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事业”的线上专题报告,7000多人参与互动。
活动后“名师+”共同体组织成员撰写了《爱国主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文章,其中有10篇优秀论文发表在《教师报》上。
在名师引领的基础上,教师也应客观分析自身优劣势,激发专业上的优势和潜能,通过再学习、再提升,补齐自身短板,努力提升专业素养;要强化名师意识,提升思想境界,在实践中践行教育家精神,树立更高的职业追求。
二、问诊课堂,把脉教学《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以来,新课程理念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帮助薄弱学校英语教师更好地学习新课标,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使更多的学生走进名师课堂,主持人杨筱冰带领核心成员一起走进了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
小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研修心得
小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研修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小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研修心得小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研修心得5篇为了能够书写一篇小学教学心得体会,作为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课堂内容以及教学理念进行描述。
校本研修共同体让教师找到成长的力量
校本研修共同体让教师找到成长的力量建立一个由教育专家、研训人员、学校教师等多种力量介入的校本研修共同体,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校际合作,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一、在共同体中找到成长的力量校本研修共同体,就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校际联合研修的模式。
这种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那么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在内部根据各自学校的特色和教师专业开展的需求,联合互动,共同开展校本研修,从而形成一种任务驱动、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开展的良好机制。
但要使它真正成为推进新课程、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支持力量,化为学校和教师的自觉行动,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
二、政府推动、校际联动、内需驱动“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立足职场、源于问题、自主研究、团队互动、区域统领的教师专业开展模式。
但是,传统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体制从形式到内容,已形成一种惯性。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来推动,以便建立一种机制来整合资源,全面推进。
校本研修基于学校,而不是限于学校,更不是闭门造车,不能演变成脱离各种专业力量的各自为战。
以校为本的研修需要集体的智慧,包括校内外各种智力方面的合作与支持,尤其是要依托培训机构和同类学校的力量,相互协作,联合开展各种研修活动,共同分享经历与成功。
这种校际合作、交流与互动,至少能起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
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要从教师的内在需求来考虑,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项活动,注重营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浓厚气氛。
只有形成合作学习、平等对话、共创智慧的研修活动,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激活教师的灵动思维,为教师的专业开展提供帮助。
三、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教师如果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一不留神就会陷入“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未来〞这样为难的境地。
现实中,为何很多教师教书教了一二十年,始终没有一点“家〞的气息,而“匠〞的气味渐浓?过于依赖经历,不善于反思是最主要的原因。
教师共同体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与众多同仁共同肩负起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
在教师共同体的陪伴与支持下,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也收获了宝贵的成长经验。
以下是我对教师共同体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共同体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携手共进。
每当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惑,共同体中的老师们总是给予我无私的帮助。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让我深感温暖,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信念。
其次,教师共同体让我学会了相互尊重。
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我们互相尊重、包容,共同进步。
在交流中,我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优点,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这种相互尊重的氛围,让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自信,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同事们的每一次交流。
再次,教师共同体让我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在这个大家庭中,老师们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参加共同体组织的各类培训、讲座等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们传授知识。
此外,教师共同体还让我学会了关爱学生。
在这个大家庭中,老师们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关爱中成长。
这种关爱精神,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让我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有针对性。
总之,教师共同体给我带来了许多宝贵的收获。
以下是我对教师共同体的几点建议:1. 加强团队建设,增进教师之间的感情,提高团队凝聚力。
2. 定期组织各类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5. 传承教师精神,弘扬师德风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教师共同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共同体教研活动个人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共同体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反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共同体教研活动,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个人总结。
二、活动概述本次共同体教研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教学观摩: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2. 专题讲座: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3. 教学研讨:教师之间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4. 教学反思: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三、活动收获1. 课堂教学观摩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们对教学方法的把握和对学生需求的关注。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优秀教学经验:(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使课堂教学更加流畅。
(3)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专题讲座,我对以下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实现课程内容的优化。
(3)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探讨了一些教学中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经验:(1)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善于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教学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找出以下不足:(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单一,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构建多元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构建多元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教师专业成长逐步将从我们原来的“个人化的努力”逐渐地转向调整为“学习者的共同体”。
在一线教师群体活动中,构建多元发展的学习共同体,能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大力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为学校长足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
关键词:构建多元发展共同体专业化成长可持续性发展教师是教育改革实践过程的承担者和最终实施者,在教师共同体专业化建设规划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成长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更影响着学生的深远发展。
因此,突出“以师为本、尊重差异、合作研究、共同进步”的特点,努力构建多样化的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如何才能构建多元化发展的共同体,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素养的可持续成长,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规划教师专业之路,调动自我驱动力形成教师个人专业和发展路径取决于教师职业发展自己的具体意愿、努力过程和实现策略。
教师个人必须善于对自我专业与发展过程,进行科学自我管理。
在传统上的"师徒对子老带新"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可以构建新型的"多对多"师徒制学习共同体,有助于进一步使这种"师徒群体"成长模式变成教师一个高度研究性开发的、学习性教育的学习组织,有助于促进学校一线教师们的学术专业能力发展,也十分有利于指导者教师队伍自身专业的发展,从而做到师徒双向共同专业成长发展。
二、拓宽校本研修之路,塑造成长型教师形象教师的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使命需要。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试行)》中提出: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学校可以构建教师校本研修学习共同体,开展各种教研活动,让专家来引领教师学习共同体以理论培训、读书分享、名师观摩、实践研修、反思总结为主要内容进行实践研讨,同时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并完善激励制度,给教师提供专业发展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推进一场包括重建课程结构、革新教学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考试评价制度等层面的全方位课程改革运动。
要让这场改革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契机,就要促成教师基于角色转型和职业生活方式改变的专业力量的兴起,重建其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研究表明,教师参与教育行动研究,将使教师走上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而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合作,通过基于对话的研究共同体的构建,凭借组织互动所产生的激励力量、知识建构和智慧共享,将使教师跨上通向教育研究殿堂的第一个台阶,并走上“自我更新”与“合作互助”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之路。
一、基于“研究”的教师成长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及其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动力是全部教育问题的核心。
但是,长期以来,笼罩在传统应试教育阴影下的相当一批教师形成了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目的、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以及因循守旧、经验为本的职业心理倾向。
从某种程度上说,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许多教师甚至已经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勇气和动力。
这样一个群体是难以担当起社会和时代所赋予的越来越重的教育使命的。
如何改变上述现状?教师的在职培训一直被认为是改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然而实践证明,以文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讲授为形式的教师培训,对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助益甚微。
由于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都是作为外在于个人的异己之物,与个体当前的、现实的工作情境与需要没有直接关联,缺少个体特定场景中特定的心理体验的融入和个体内心深处的精神的渗透,因此它没有真正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心智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造就”了现实中口是“行”非的教师群体,其实践中的表现就是,教师“所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与“所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的分裂。
教师培训向何处去?究竟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受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认为,让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是一种“生态”型培训模式,因为它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由专家协作指导、教师主动参与,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反思研讨为中介,把培训融入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中,倡导基于课堂、学校现实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教师的行动研究有别于专业性、理论性的学术研究,其内涵是:其一,以实践经验为专业学习资源。
即要使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成为教师专业“学习”的过程,成为教师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领悟、提炼教育教学实践知识,并形成独特的教学专长、教学风格和个人化理论的过程。
其二,以实践者为研究主体。
教育行动研究实质上是倡导教师的自我研究,是教师职业自主性的一个体现。
教师行动研究旨在引导教师从严格的“学科规则制度”下解放出来,走出一条有别于“学院式”科研的研究之路。
“教师即研究者”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Buckingham,1926)曾经指出:事实上,教师研究并非专门领域,而是教师教育实践的一种方式和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态度。
当一位教师走进教室,尽管他所要教授的知识是他早已熟知的,但他的学生将怎样理解、如何学习却是每个人、每个时刻、每种课程都不相同的。
因此,教师的工作永远充满了未知的因素,永远需要研究的态度。
教师永远要年复一年地迎来新的学生,而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特定的、具体的,每日每时在每一种情景中都不相同的,这正是教师的研究涵义之所在。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研究与教育没有根本性区别;教师参与研究可以将“研究过程”和“实践效果”有机结合,能尽快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我们认为,教育教学实践既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又要成为教师自我进修、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质疑和检讨作为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教师要拥有研究自己的实践和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质疑和检验的信念和技能。
为此,学校必须在物质、制度和文化等不同层面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倡导以反思、合作为特征的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以对自身实践和经验的反省、体悟为中介的专业成长过程,不断增强其做出合乎特定教育教学情境的决策与行动的能力。
二、基于“共同体”的教师研究(一)“研究共同体”的涵义教育行动研究是对“教育行动”的研究“教育行动是在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由特定的教师对其学生采取的行动,又要使作为行动者的教师在行动过程中获得理性的自觉,故这种研究不能不以参与研究的教师为主体。
”但中小学教师一开始往往缺乏研究规范、研究技能等方面的必要训练和足够的理论准备;同时,一般教师对教育科学理论的语言不很熟悉(对某些术语甚至会有理解上的偏差),这就为教师深入分析问题、准确表述观点等造成一定的困难,从而妨碍了研究的深入和研究结果的交流。
另外,单个教师受认识水平与价值观念等的局限,对教育实践的理解水平也有限,教师个体的研究开始时一般较难取得成功。
因此,建立“研究共同体”,即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合作进行研究,将为教师研究的起步提供有利条件。
“研究共同体”事实上是一个实践共同体,而对实践共同体的一般理解是:它是指这样一个群体,其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
实践共同体具有如下特性:(1)自愿性。
实践共同体不同于正式群体,它是人们自愿参与的群体,它只通过氛围与情感作为维系共同体成员的纽带。
(2)同一性。
共同体成员共享共同确定的实践、信念和理解(如共同的探索目标和方法、协商的意义和充分的交流、趋同的学习研究兴趣和观点、基于合作的实践和基于实践的合作等)。
(3)发展性。
实践共同体以创造与传承知识为主要路径,以促进成员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标。
因此,构建“研究共同体”就是要形成这样一个教师实践共同体,它是由有着强烈学习意愿和共同研究兴趣的教师与专业研究者自愿组建,其共同目标是要在共同参与的各种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并通过创造与传承知识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研究共同体”的运作步骤近年国内已有许多关于中小学教师如何与大学研究人员合作构建研究共同体的例子。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陈桂生教授及其同事自1997年开始,分别同上海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和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的一批教师建立起“教育研究自愿者组合”,共同进行几项课题的研究,他们从对学校已有的教育行动进行研究入手,谋求教育行动的改进。
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他们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初步形成了“研究共同体”的运作方式和步骤:在研究起始阶段,专业研究者可提供的协助包括:参与选择课题,确定课题计划;共同研究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假设;提供研究方法方面的指导等。
在选择课题时,着重要考虑的是[3]:从学校特定环境、具体条件、实际经验与教育价值取向中,发掘值得研究的课题;从学校日常教育事件与偶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捕捉教育学生的契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使其成为研究对象;从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教育行为中,发现教育实践的灵感与智慧,加以总结。
研究共同体所选课题,如“超越规范的学校管理”、“学会关心学生”、“教育性评语”等,都是从有关学校活生生的实践中产生的。
课题确定后,按照共同商定的原则(如互补与互惠;平等合作;尊重教师的经验;教师为主,理论工作者为客;小组研讨制度的建设等),研究小组以定期召开“研讨会”作为开展合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教例研究为例,具体过程如下:参与研究的教师首先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是反映教育实践矛盾性、复杂性,包含当事者困惑、疑虑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以记叙文的形式写成“教例”(其写作要求是:详细描述事件真实经过;写出教师本人的原始想法;用具体事实表达教育效果);进而围绕教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教例研究报告”;最后,通过对特殊教例的分析取得新的发现,或通过对同类教例的研究,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
这里,“教例分析”是“研讨会”的主要内容。
课题组围绕教师提供的教例展开研讨,各组员从各自的理论背景出发,以批判的眼光对教例中的教育措施、教育思想和教育效果进行分析、阐述。
提供教例的教师,则在吸纳课题组讨论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议论文式的“教例分析报告”。
教例分析报告撰写者在界定问题的性质、分析问题的成因、推断问题解决的措施、说明教育效果等各个环节时,都会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受到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起教师理论学习、交流互动、合作探讨的需求。
每一份教例分析报告从提交到最后成形,都需通过集体讨论和个人修改的多次反复。
值得指出的是,讨论的热烈与否、每个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讨会”主持者的“引领”和“鼓动”是否有力。
因此,“研讨会”主持人必须担当好推动者、人际关系专家、阐述者和总结者的角色。
作为一个推动者,他要启动讨论、让持续的讨论富有生气和活力、将小组注意力保持在研讨主题上、保持小组的参与性等。
作为一个人际关系专家,其工作是使每个人都感到自然、放松,觉得自身很重要,鼓励全面的、平等的参与,同时也必须调和各观点之间的差异。
作为一个阐述者,他必须确保每个人的讲述信息都被听到,并被理解。
这意味着他要对某些陈述进行重述、修正或查明。
作为一个总结者,他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技巧,将对话的内容整合起来,确保每个人都清楚他们正朝预定的目标前进。
(三)“研究共同体”的运作机制我们认为,教师反思、研究能力的发展是自组织过程,指导者只起促进作用。
因此,要使行动研究真正成为促进专业实践的变革的过程和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变革过程,合作双方要在诸方面取得共识的基础上积极创造一种协作性的组织文化。
这种组织文化的核心内涵是[4]:问题为本的探索过程、依据相互支持的规则进行开放性的分享、不作全面的评判、在认同个体发展节奏存在差异的基础上追求专业发展方向的一致。
换言之,这个研究共同体应该树立一种“问题即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的信念,形成寻求教育教学实践合理性之最大化的集体力量;围绕问题展开的对话应该强调开放的经验分享,强调“对事不对人”,并淡化对当事者行为作全面的评判;教师实践研究能力的发展节奏存在差异,因此合作的行动研究更侧重于过程,而不强求所有参与者的同步发展。
如果说“基于问题的探索过程”和“开放性的经验分享”是合作的研究共同体的本质特征的话,那么,强调多向互动、智慧共享的“对话”机制正是共同体有效运作的关键之所在。
对话是一个情景,在这个情景中,组员通过交谈来分享信息、观念,或共同工作来解决某个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利用个人思考引发集体思考的过程,而教师参与集体思考可大大促进其专业发展。
那么,如何使对话过程顺利展开呢?克里夫·贝克曾提出,对话的关键是:(1)尊重彼此的观点;(2)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3)言论、信仰和行动的自由;(4)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5)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6)通过具体行动(实践)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