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好的六个环节
教学过程六个基本环节
教学过程六个基本环节通常意义上,一节完整的思维型教学的课堂需要包含六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
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各个环节的优劣直接关乎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素养的形成。
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落实这六个环节,分别要注意些什么?一、创设情境一个好的情境创设需要具备一些标准:1、情境能够融入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便于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3、能够产生高认知的问题,并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
情境和问题;4、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情境与问题是密不可分的,在情境中会产生疑难,而疑难便会引发问题。
问题是在情境中自然而然产生的;5、要基于生活实际,接近真实情境。
情境唯有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才能产生真实感受;6、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产生的,并非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7、要适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以上这些是一个好的情境需要具备的要求。
那么,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哪些呢?主要可以分为四种:1、观察与实验。
比如教师想让学生认识鼓,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鼓,最后抽象概括出鼓的概念;2、模拟事物。
现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一些观察不到的场景,比如宇宙景观以及分子结构等等;3、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唤起他们的这些经验。
或者,在上节课上已经解决了某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结果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在连续的课堂上不断地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与课堂之间环环相扣,如同电视连续剧一样,很容易就抓住学生的内心;4、丰富的语言描述。
有时候没有情境也可以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情境。
二、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思考最重要的一步。
1、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尽量具有思维含量。
六环节教学法解读
xxxx高级中学课堂教学六环节教学法一、课堂教学六环节教学法解读具体的说就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分六个环节: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入学时基础掌握得并不是很好,使用传统专业教材给他灌输较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按照几年来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很不好,可以说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却不能很好掌握和理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能参与到课堂中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才能使学生爱学习。
2.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从中学习应得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行动导向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为“先实践后理论”。
通过感知——理论——感知(更高)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分组学习,明确分工。
打破传统的学生座位编组形式,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配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每组都有课上所需要的工具,注重课前学习和课后学习,创设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环境。
根据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把全班学生分成3至5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3至5名学生。
各组围圈而坐,确定成员分工,每组设组长、报告员、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观察员等角色,定期进行轮换。
4.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以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学、讨论、协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做适当点拨,纠正错误,走出误区,让学生的活动能顺利进行。
5.成果展示(实际操作),分层教学。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授课必须与实训相结合,所以我们采用实物教学,加强理解。
由于电类、汽车等专业课的零部件很多,结构又非常复杂,对于专业的教学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用手比画、用手在黑板上画图,是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的。
上课六环节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聚焦课堂,充分发挥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实现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给学生授之以“渔”,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为此我们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借鉴名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立课堂教学六环节结构,现解读如下:一、课堂教学六环节是什么我校课堂教学六环节分为六个步骤,分别是:第一步,生动导课1——2分钟第二步,明确目标1——2分钟第三步,指导自学8——10分钟第四步,分组讨论4——6分钟第五步,展示答疑13——15分钟第六步,当堂检测8——10分钟二、课堂教学六环节的内涵第一步生动导课(吸引学)1、目的:让学生在一种迫切要求的心态之下开展学习,激发兴趣,激发情感。
2、要求:针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针对教材特点,设计导入。
3、形式:实验、图画、事例、故事、问题、游戏、歌曲、动画、图片、猜一猜、谈话、生动活泼的语言等。
4、时间:1——2分钟。
5、操作:教师在导课前应先提出与本节课有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再采用适当形式进行导课。
请大家带着刚才老师提出的哪个问题的思考,先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明确目标(学什么)1、目的:上课开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什么知识,培养哪些能力,提升怎样情感,形成何种态度与价值观。
2、要求:学习目标应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难点。
3、时间:1——2分钟。
4、操作:(1)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出示“学习目标”(注意不能与“教学目标”混淆),标注序号(1、2、3),每一个目标前不用写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字样;学习目标应具体、明确、简洁,用陈述句表述;学习目标应便于检测,下课时学习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学生应能当堂回答。
(2)“学习目标”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可以“整体出示”即在“自学指导”前全部出示;也可以“分步出示”即在每一个“自学指导前分别出示。
六个环节包括哪些教案
六个环节包括哪些教案标题:六个环节包括哪些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撰写六个环节包括的教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引入环节:在引入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展示教学资源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和思考。
在教案中,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或者使用多媒体资源来引入新的知识点。
2. 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复习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点。
3. 展示环节:展示环节是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清晰地讲解新知识的概念、原理、步骤等,并通过示范、演示、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 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练习等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或者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拓展环节:拓展环节是为了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和应用所学知识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性的问题、讨论或者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环节:总结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结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综上所述,六个环节包括引入环节、导入环节、展示环节、实践环节、拓展环节和总结环节。
在撰写教案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这些环节,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六个基本环节
教学过程六个基本环节通常意义上,一节完整的思维型教学的课堂需要包含六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
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各个环节的优劣直接关乎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素养的形成。
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落实这六个环节,分别要注意些什么?一、创设情境一个好的情境创设需要具备一些标准:1、情境能够融入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便于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3、能够产生高认知的问题,并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
情境和问题;4、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情境与问题是密不可分的,在情境中会产生疑难,而疑难便会引发问题。
问题是在情境中自然而然产生的;5、要基于生活实际,接近真实情境。
情境唯有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才能产生真实感受;6、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产生的,并非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7、要适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以上这些是一个好的情境需要具备的要求。
那么,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哪些呢?主要可以分为四种:1、观察与实验。
比如教师想让学生认识鼓,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鼓,最后抽象概括出鼓的概念;2、模拟事物。
现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一些观察不到的场景,比如宇宙景观以及分子结构等等;3、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唤起他们的这些经验。
或者,在上节课上已经解决了某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结果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在连续的课堂上不断地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与课堂之间环环相扣,如同电视连续剧一样,很容易就抓住学生的内心;4、丰富的语言描述。
有时候没有情境也可以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情境。
二、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思考最重要的一步。
1、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尽量具有思维含量。
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一般课堂教学包括六大环节: 即,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学习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环节一: 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包括上课前的学生学习状态调整, 也包括上课中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监控与调整。
课前的组织教学有激发学习状态的作用, 教师通过目光注视, 师生问好, 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课堂上的组织教学见环节四) 环节二: 复习提问对于复习部分要精心设计复习内容, 复习要有目的, 提问的问题要经过设计。
(要求见下面“学习新课”部分中“问题设置”)环节三: 引入新课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 教师导入新课的话。
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语, 可以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导入语的作用1.集中学生注意力注意是一种心理特性, 任何心理过程的发生和进行都离不开注意的伴随。
上课开始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 为完成新的教学任务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转移到课堂上来。
2.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不会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导入语可以采取出人意料的形式, 看似与本课毫无关联, 但通过教师的引导, 不仅抓住了人的眼球, 有一定的趣味性, 而且成功地实现了学生注意力的转移, 激发学生对于进一步学习课文的主动性。
3.创设学习氛围运用导入语, 描述一幅画面, 或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 让学生身处其中, 尽快进入教学的主题。
4.调动学生情绪有经验的教师总在导入时主动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 活跃课堂气氛。
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老师, 在快乐中学习。
教师如果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 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 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 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
5.引起学生思考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带着问题去学习是最好的方法, 因此, 好的导入语还应引起学生的思考, 促使其主动寻求答案, 进行探索式学习。
一堂好课应具备的六个环节
▲ 一堂好课应具备的六个环节1、“大气成就大器的课堂”。
“气”指气质、气势,“大气”就是讲课堂教学要有思想,教师要有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情怀。
“器”指人才,“大器”指杰出人才。
“大气成就大器”,也就是说要用教师的爱国之志培养和造就出具有报国之志的杰出人才来。
2、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课堂。
总理说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想象力和创造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观察、想象和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对信息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基础。
3、关注学生的课堂。
首先,教师要营造一个安全、民主、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灵性和创造力得到自然展示和释放。
再次,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4、师生情感交融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对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对心灵的碰撞和交流。
教师要以他的情感和激情影响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名智慧的教师,他播撒的是希望和热情,耕种的是心灵。
5、学以致用的课堂。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毕业后能升入更高一级的学府,或进入社会能顺利就业,尽快融入社会。
因此,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效的课堂。
总理说,课堂教学还是要强调“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每一分钟、每一环节都要有效率,有生成。
应减少统一约束和整齐划一的要求,减少对学生思维的约束,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和自由想象的空间。
▲ 一堂好课应具备的六个要件1、不存在科学性问题的高效率的课。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的课。
3、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
4、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的课。
六环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六环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六环节教学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第一环节是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我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将教学目标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我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第二环节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如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第三环节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展示交流,评价反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第四环节是展示交流,评价反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
我在实践中,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挥特长。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第五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布置作业、组织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总结反思,提升自我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反思,提升自我。
教师和学生都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六大环节
六大环节:导学预习——课堂检查——合作研讨——质疑探究——知识拓展——课堂检测。
导学预习:本环节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比如:预习内容、预习方法、学生互助、拓展途径等),认真阅读教材,结合“导学案”,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初步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并对疑问进行记录。
一般要求放于课外,如果内容较多可以专门安排一节预习课,常识课也可以放在每节课开始的10分钟左右。
注意:①语、数、英三科的老师必须在每节课结束时分发下节课导学设计或布置预习作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指导。
尤其是英语老师,应以突破单词读音和意义、句型句意等基础性知识为重点设置预习作业,善于制作单词朗读课件,利用音标、点读机和“兵教兵”的办法让学生记住单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朗读。
②学生在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借助教辅资料,做好常规预习作业。
最主要的是预习要充分。
课堂检查:本环节主要是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便教师掌握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
对于课外已经预习的学科,这一环节一般放在课堂开始时的5分钟左右,可由组间互查并根据质量打出分数;或学习对子之间互相检查订正,发现对方错误或自己认为应该强调的知识,立即写到黑板上,老师适当记分;或由本组学科组长检查各成员完成情况并打分。
视检查情况,教师决定是否进行“补预习”。
注意:①检查中,老师应深入各组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随时记在“掌中本”上,同时给予学生检查方法的指导。
如果教师发现学生预习不充分,应立即决定进行“补预习”,否则不能进行下一环节教学。
②组间互查时,检查组长应做到公平、公正,并能客观地说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评分,教师随时在“掌中本”上做好记录。
③学习对子之间互查发现错误时,应自觉板书到黑板上,以便提醒全体学生。
合作研讨:预习检查结束后,教师可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同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于常识课,导入和出示学习目标应放到预习之前)。
这个环节是新课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设置的“主问题”,分组明确任务(一般每组要完成一个问题),学生积极参与组内研讨并在班内展示成果,教师根据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点拨、评价和公平记分。
浅谈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好的六个环节
浅谈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好的五个环节徐百迎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直以来,教师大都把它看作是由(课前复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归纳总结、布置作业)6个密不可分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抓好课堂教学中的这6个环节,并使之协调、均衡、稳定、有序,达到和谐统一的妙境,无疑会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我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这前5个环节,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各位老师交流下体会,权作抛砖引玉吧。
一、课前复问大多数教师在课前都有提问的习惯,利用课前不超过三分钟的时间提问一下,一是可以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复习巩固的作用。
另外,上课的前几分钟里,学生的精力很难快速集中,如果组织好提问的话,不仅能起到温故知新、承前启后、铺垫主课的作用,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较快吸引集中到课堂上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可以说:不可小看三分钟,磨刀不误砍柴功!课前提问经常带有复习的性质,教师在设计课前提问时,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一是问题要围绕上节课的重点、难点,同时是与本节课有联系的相关内容;二是问题不易过难,适合学生在短时间内思考回答;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通过评分活跃课堂气氛。
如某明星讲师,课前准备时就把提问的问题事先板书出来,让学生复习思考,一上课就“沙场点兵”,回答上来的同学,就提议全班给他(她)5秒钟的掌声作为奖励;倘若回答不上来,就让该学生现场求助,找一个他(她)最信任的人帮他(她)回答,如果救援成功,大家则将掌声送给施救的同学,这样开课伊始便营造了非常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首要手段。
浅谈六环节教学法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六环节教学法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新课改的春风早已吹绿了我们教育战线这块肥沃的乐土,我校的教学提前步入了高效课堂的行列,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领跑学校。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便风靡全国。
我校在学习新理念、总结新教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总结出六环节教学法,以此来打造我校的高效课堂。
所谓六环节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上采取导、练、研、展、点、测六环节开展教学。
所谓导就是教师编制科学实效的导学案;练就是课前以导学案进行练习;研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在练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小组讨论;展就是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展示,突出特色,张扬个性的过程;点就是教师或学生对难点或疑难进行点拨;测就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当堂测评,并完成学生课堂评议表。
现就我将具体做法总结为如下四点,仅供同仁参考。
一、课前导练,温故知新,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通过导学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发现问题越多,就说明他的学习能力越强。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也是教师操作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先导,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关键。
到底如何编制导学案亦是教师困惑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我校教师弄清了导学案的编制方法和技巧,使我校导学案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实效化。
我们在课前指导学生依据导学案预习课文,温故而知新。
使学生依据导学案,将所学知识设计成学习的蓝本,依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化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带进课堂,现在小组内解决,为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科学分组,合作探究,大胆展示,彰显个性,让高效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精彩舞台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
”这样,思辨活动就成了最重要的一种语文课堂活动。
我们班48名同学,按照学习程度的不同每8个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组长、组名、组训。
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
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涉及到诸多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六个环节,包括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和发展身心。
1、激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如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等。
此外,适当的奖励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如给予表扬、奖励或提供其他形式的正面反馈。
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这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如课堂讲解、演示实验、小组讨论等。
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如使用比喻、实例或具体案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提高学习效果。
3、巩固知识巩固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这主要通过复习、练习和反复学习实现。
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复习课,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布置适当的练习题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如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课外辅导等,也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4、运用知识运用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这主要通过实例分析、案例解决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实现。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实际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5、检查知识检查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这主要通过测验、考试和日常表现观察等方式实现。
定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测试,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6、发展身心发展身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多方面。
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如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组织体育运动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环节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环节教学法的第一环节是“情境导入”,通过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容易投入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欣赏美景,从而激发他们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六环节教学法的第二环节是“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复习等环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寻找、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课前预习课文,了解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背景,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六环节教学法的第三环节是“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探讨文章中的真理观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六环节教学法的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实际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培养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篇以父爱为主题的作文,使他们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得到个性发展。
五、强化教学评价六环节教学法的第五环节是“教学评价”,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客观性,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我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教学常规六大环节
教学常规六大环节
教学常规通常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1.导入引发兴趣:在课堂开始时,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实例或引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与示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和概念,通过讲解、展示、演示等方式,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基本的理解。
3.学习活动与实践: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并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与反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作业或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巩固和检测,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成绩。
5.拓展延伸: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展开研究、思考问题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和思维。
6.课堂总结与归纳: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和关键点,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展示自己的理解。
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作业或留下思考题,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
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以下是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第二步:知识讲授在导入活动之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背景知识、解释概念、演示实验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讲授。
此时,教师不仅要清晰地表达知识内容,还要适当运用教学媒体和工具,如幻灯片、视频、实物等,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
第三步:示范活动在知识讲授之后,教师需要进行示范活动,向学生展示如何应用已学知识进行实践。
示范活动可以是教师直接演示,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完成。
通过示范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具体操作步骤和技巧,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第四步:引导活动引导活动是指教师在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布置任务、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引导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五步:巩固活动巩固活动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
教师可以设计练习题、小测验、小结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故事等趣味性的形式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记忆效果,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第六步: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是指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总结已学知识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总结归纳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包括导入活动、知识讲授、示范活动、引导活动、巩固活动和总结归纳。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法
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法”课堂操作细节“六环节教学法”由六个大环节、十一个小环节组成:一、候课:1候课;二、明标:2导入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三、自学:4出示自学指导、5学生自学(看书、视听、实验操作);6检测自学效果(提问、书面练习);四、讨论:7更正(学生)、8讨论(师生边议教师边讲或小组讨论);五、点拨:9教师点拨、启思;六、精练:10精准训练、11互改、讲评。
其特点是:先学后议、以学定教、以教启思、精准训练。
各环节课堂操作细节如下:一、候课:等待是一种幸福。
候课是一种态度。
1. 师生课前三分钟到达教室;2.清点班级人数;3. 教师观察学生健康、情绪状况,要求学生坐姿端正;4.检查光线,调节灯光、电风扇等;5.检查课堂环境(卫生是否干净、桌椅是否摆放整齐等);6.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与上课有关的书本放桌面上,无关的放抽屉里);7.让学生适当读背一些内容进入学习状态或唱一支歌;8.准备好课件;9.关前门,开后门;10.等待铃声,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导入课新颖是高效课堂的基石。
1.上课铃响,教师发出上课指令,师生相互问好,教师示意学生坐下后,教师指示“端正坐姿”,随即开始上课。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快速、针对性好,一般不超过3分钟。
有时甚至直接点题。
对于时间较久、有所忘记的知识,教师可以用三言两语唤醒记忆。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求其课前复习、背诵本节课需用到的单词、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采用兵教兵的方法)。
3.边导入边把课题写在黑板中上方,同时用多媒体显示课题。
三、出示目标:目标明确,精准突破。
用多媒体显示学习目标。
一般用30秒—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看完,有思考记忆。
学生看完,教师问“明确目标的请举手”,当几乎所有学生都举手后再进入下一环节。
起初培训学生时,可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内容,教师提示关键词(用红色标记),要求学生背诵、记住(可抽检1—2名学生)。
学习目标一般不超过3个,应适度(恰当,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具体、可测,必要时应分层。
教师上好课的六步骤
为了更好的使班上的试讲活动更好的开展下去同时使同学对试讲有更好的认识,我从参考书上摘抄了一些关于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的六个步骤,以供大家参阅。
一堂好课,需要教师用心去实施。
教师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六个步骤是:第一步:研究教学对象
教学活动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教学设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深入研究教学对象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教师在上课前要弄清一下问题:对于即将学习的教学内容,哪些使学生的已知点?哪些是学生的未知点?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是否有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问题?等等,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第二步:吃透教材内容
吃透教材内容是上好一课的关键,我们强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我们还必须明确,教材仍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和抓手。
吃透教材内容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一是概读粗思,即对教材作粗略的阅读,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是细读细思,即在概读的基础上,对教材细心阅读,认真推敲,反复揣摩,把握教材的精髓;三是精读精思,即抓住根本性的问题,潜心研究,追根溯源,融汇贯通,深人思考教材的教学价值,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他制约着教学的内容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和教学方式选择。
确定恰当的教
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目标,了解目标体系,把握各年段目标;要深入专研课程内容,明确单元教学重难点和文本的性质、特点;要用心探明学生实际,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分析学生学习新内容时在认知、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了解学生在学生。
把握六个环节,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把握六个环节,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所谓问题导学,就是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健康成长,主要由“形成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梳理-巩固升华”等六个环节组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记忆模仿,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和安排都是围绕教师进行的,学生的发展是受制于教师而被动进行的。
上课是核心环节,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教案供老师使用,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
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不用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多的设计,凭着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就可以轻松地上完自己的课。
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课前-预习,课中-上课,课后-作业,这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法,让学生成了书的奴隶,许多学生只注重死板地读书,力争在考试中获得一个高分,往往忽视了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是基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为了学生的。
上课只是教学环节之一。
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设计学习方案-“学习导航”,包括“学案”“学道”“三单”,实质都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学生的学习方式整个界限比较模糊,课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上-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课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问题串导引学生进行学习,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转化为不同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学习什么知识,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学多深,学多宽等,都是在问题、项目、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的。
把握问题解决,就是把握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注重问题解决,就是注重学生成长的价值,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好的五个环节徐百迎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直以来,教师大都把它看作是由(课前复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归纳总结、布置作业)6个密不可分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抓好课堂教学中的这6个环节,并使之协调、均衡、稳定、有序,达到和谐统一的妙境,无疑会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我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这前5个环节,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各位老师交流下体会,权作抛砖引玉吧。
一、课前复问大多数教师在课前都有提问的习惯,利用课前不超过三分钟的时间提问一下,一是可以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复习巩固的作用。
另外,上课的前几分钟里,学生的精力很难快速集中,如果组织好提问的话,不仅能起到温故知新、承前启后、铺垫主课的作用,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较快吸引集中到课堂上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可以说:不可小看三分钟,磨刀不误砍柴功!课前提问经常带有复习的性质,教师在设计课前提问时,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一是问题要围绕上节课的重点、难点,同时是与本节课有联系的相关内容;二是问题不易过难,适合学生在短时间内思考回答;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通过评分活跃课堂气氛。
如某明星讲师,课前准备时就把提问的问题事先板书出来,让学生复习思考,一上课就“沙场点兵”,回答上来的同学,就提议全班给他(她)5秒钟的掌声作为奖励;倘若回答不上来,就让该学生现场求助,找一个他(她)最信任的人帮他(她)回答,如果救援成功,大家则将掌声送给施救的同学,这样开课伊始便营造了非常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首要手段。
因此,导语设计应做到形式上别出心裁,内容上管中窥豹,结构上提纲挈领,思维上激活引发,思想上启迪感悟,效果上先声夺人,以吸引学生的认知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浪花,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般来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符合教学内容。
3、从学生是实际出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
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特点。
不要用过深的教学内容作为引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
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5、导语要短小精悍。
一般来说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从导入的方法来看,比较常用的是问题导入法。
根据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教师通过导入,有意识地将“疑”设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说而不能的情境,学生的思维就能较快地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
再通过巧妙的释疑,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
如在学“有理数乘方”一节时,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用一张厚度为0.5毫米的报纸对折50次,其厚度大概是多少?”大多数学生不会猜到其很厚,最多猜到几米厚。
这时教师提示说:“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报纸放到地面上,另一头的高度就远远超过月球了。
”学生感到很惊讶,并急于探求其所以然。
至此,教师点出本堂课的主题,以悬念成功地完成导入。
还有生活事例导入法。
如在讲授“计算机程序设计”这一比较抽象的内容时,某学院讲师导课时出了这样一个问题:3个大人,2个小孩用一条船,若同时只能坐1个大人或2个小孩,怎样把5个人渡过河去?随后他利用“活动示意板”让学生提出渡河方法,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该讲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绘出渡河的“程序框图”,然后再将其编译成计算机语言,使学生了解到程序设计来源于生活,其实并不神秘,深入浅出,寓教于趣,从而使学生树立了学好这部分内容的信心,一开始就让学生体验到了易学之乐,可谓开篇有益!还有社会热点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谚语导入法、实验导入法、类比导入法等等。
三、讲授新课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主题探究。
“主题”指课堂教学的主题,“探究”指师生对本课主题的学习和研究。
传统的教学把这个环节称作“讲授新课”。
“主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实施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如何进行这个环节的教学?恐怕一百个老师就有一百种看法。
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但是,课堂教学确实有好坏之分别,我们不能固定一种进行“主题探究”的模式,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主题探究”环节的优劣。
一是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巧妙的设置结合点一堂课,无论讲授什么内容,不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都要遇到以下几对基本矛盾。
1、接受间接知识与亲历经验的矛盾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快速接受间接知识的环境和路径。
间接接受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主题探究的主要形式。
但是,不能因为强调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接受间接知识,进而否认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的重要性。
亲历才能使一个人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体验获得知识的艰辛,才能实现立体收获,既收获知识,又享受了过程教育,体验了学习中成功的愉悦。
2、教师作用与学生作用的矛盾教师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
学生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跟进者,没有学生的作用同样没有教学的发生。
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会使学生陷入被动,产生消极;过分强调学生的作用,就会使教学无序、低效。
3、学习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强调学习目标的一致,强调主题的共性,但共性包含在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
没有学生的个别学习也就没有班级教学的总体收获。
这就是班级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
不收,共同学习就很难维持,不放,学生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不会被充分的调动。
上述矛盾几乎充斥着每一节课。
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提倡探究学习,就否认讲授学习,即便是在以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也不能在承认讲授作用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拒绝探究的方法。
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就在于一定条件下确定好矛盾双方的结合点。
结合点找得准,课堂教学就能和谐进行,这样的课就是一堂好课。
二是学生的参与度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指标按照以上主张,教师与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客体。
因为教师的引导地位和知识技能优势,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是不成问题的。
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过度参与会抑制、排挤学生的参与程度。
因此,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是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应当多采用个别教学、小组学习、动手做、自主探究等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策略和方法。
三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当然就是适当、适时地提问,加强教学互动,但提问应把握四个度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能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就要看教师能否创设出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境中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那么,课堂提问有何技巧呢?笔者认为技法有四。
1.明确问题的角度。
就是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去想,提示思考的方向,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2.合理设置问题的坡度。
就是要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
浅显的提问,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必要时应增加难度,而提问的难度应适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要使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回答得出。
3.把握问题的深度。
深度就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问题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4.延伸问题的广度。
这里说的广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是指问题设置应面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再就是提问的面要宽,不能只提问几个类型的学生。
第二是指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向平面型、立体型拓展。
四、复习巩固复习巩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巩固一般发生在主题探究之后。
课有课的巩固,单元有单元的巩固。
巩固的目的就是强化。
但是强化不只发生在巩固阶段,强化往往与主题探究交替进行。
那么如何搞好这个环节呢?1、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巩固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
要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首先在传授时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留下极深的印象。
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力求具体、明确;要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及时进行;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运用提问、讲授、作业、实验等各种方法进行复习。
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学会通过整理编排知识、写成提纲、口诀帮助记忆。
3、提倡积极的强化巩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变式教学来巩固,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与实际来巩固,还可以采取变更学习的组织形式来巩固。
这些方法与简单的复习相比较,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巩固!五、归纳总结一部好的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让人产生往下看的强烈欲望。
然而,一部好的电影不可能没有耐人寻味的结局。
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非常关键,引人入胜的导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
但是,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导入相对应的收尾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同样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一堂课的导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旦处理不当则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会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课堂及时回忆要比六小时后回忆的效率高出四倍左右。
好的课堂教学结尾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和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过渡的良机。
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对课堂的导入很重视,却对课堂的收尾工作很少关注。
那么,怎样才能给学生留下“铜钟一击,余音袅袅”之感,使课堂的结尾意味深长呢?这里介绍3种比较常用的归纳总结方法。
一是梳理归纳,画龙点睛法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不善于对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进行整理归纳,这不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巩固,很容易忘记和产生学后思绪凌乱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