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好的六个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好的五个环节

徐百迎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直以来,教师大都把它看作是由(课前复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归纳总结、布置作业)6个密不可分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抓好课堂教学中的这6个环节,并使之协调、均衡、稳定、有序,达到和谐统一的妙境,无疑会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我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这前5个环节,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各位老师交流下体会,权作抛砖引玉吧。

一、课前复问

大多数教师在课前都有提问的习惯,利用课前不超过三分钟的时间提问一下,一是可以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复习巩固的作用。另外,上课的前几分钟里,学生的精力很难快速集中,如果组织好提问的话,不仅能起到温故知新、承前启后、铺垫主课的作用,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较快吸引集中到课堂上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说:不可小看三分钟,磨刀不误砍柴功!

课前提问经常带有复习的性质,教师在设计课前提问时,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

一是问题要围绕上节课的重点、难点,同时是与本节课有联系的相关内容;二是问题不易过难,适合学生在短时间内思考回答;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通过评分活跃课堂气氛。如某明星讲师,课前准备时就把提问的问题事先板书出来,让学生复习思考,一上课就“沙场点兵”,回答上来的同学,就提议全班给他(她)5秒钟的掌声作为奖励;倘若回答不上来,就让该学生现场求助,找一个他(她)最信任的人帮他(她)回答,如果救援成功,大家则将掌声送给施救的同学,这样开课伊始便营造了非常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首要手段。因此,导语设计应做到形式上别出心裁,内容上管中窥豹,结构上提纲挈领,思维上激

活引发,思想上启迪感悟,效果上先声夺人,以吸引学生的认知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浪花,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般来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符合教学内容。

3、从学生是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特点。不要用过深的教学内容作为引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5、导语要短小精悍。一般来说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从导入的方法来看,比较常用的是问题导入法。根据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教师通过导入,有意识地将“疑”设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说而不能的情境,学生的思维就能较快地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再通过巧妙的释疑,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如在学“有理数乘方”一节时,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用一张厚度为0.5毫米的报纸对折50次,其厚度大概是多少?”大多数学生不会猜到其很厚,最多猜到几米厚。这时教师提示说:“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报纸放到地面上,另一头的高度就远远超过月球了。”学生感到很惊讶,并急于探求其所以然。至此,教师点出本堂课的主题,以悬念成功地完成导入。

还有生活事例导入法。如在讲授“计算机程序设计”这一比较抽象的内容时,某学院讲师导课时出了这样一个问题:3个大人,2个小孩用一条船,若同时只能坐1个大人或2个小孩,怎样把5个人渡过河去?随后他利用“活动示意板”让学生提出渡河方法,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该讲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绘出渡河的“程序框图”,然后再将其编译成计算机语言,使学生了解到程序设计来源于生活,其实并不神秘,深入浅出,寓教于趣,从而使学生树立了学好这部分内容的信

心,一开始就让学生体验到了易学之乐,可谓开篇有益!

还有社会热点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谚语导入法、实验导入法、类比导入法等等。

三、讲授新课

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主题探究。“主题”指课堂教学的主题,“探究”指师生对本课主题的学习和研究。传统的教学把这个环节称作“讲授新课”。

“主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实施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进行这个环节的教学?恐怕一百个老师就有一百种看法。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但是,课堂教学确实有好坏之分别,我们不能固定一种进行“主题探究”的模式,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主题探究”环节的优劣。

一是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巧妙的设置结合点

一堂课,无论讲授什么内容,不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都要遇到以下几对基本矛盾。

1、接受间接知识与亲历经验的矛盾

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快速接受间接知识的环境和路径。间接接受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主题探究的主要形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接受间接知识,进而否认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的重要性。亲历才能使一个人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体验获得知识的艰辛,才能实现立体收获,既收获知识,又享受了过程教育,体验了学习中成功的愉悦。

2、教师作用与学生作用的矛盾

教师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学生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跟进者,没有学生的作用同样没有教学的发生。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会使学生陷入被动,产生消极;过分强调学生的作用,就会使教学无序、低效。

3、学习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矛盾。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强调学习目标的一致,强调主题的共性,但共性包含在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没有学生的个别学习也就没有班级教学的总体收获。这就是班级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不收,共同学习就很难维持,不放,学生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不会被充分的调动。

上述矛盾几乎充斥着每一节课。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提倡探究学习,就否认讲授学习,即便是在以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也不能在承认讲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