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物入侵的概念讲解

合集下载

第一章生物入侵的概念讲解

第一章生物入侵的概念讲解

第一章生物入侵的概念本章学习要求:【导入】忽如一夜随风来,满江漂起水葫芦。

记者途经东江大桥时,看到桥底下的东江江面漂满了绿油油的水葫芦。

放眼望去,数百米的江面被绿色覆盖,看不到水的流动,水葫芦仿佛凝固在江面上。

据附近的居民说,往年汛期快到时东江上就会出现很多水葫芦。

“今年比往年来得晚些”。

这是摘自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日前广东水葫芦泛滥成灾,属于生物入侵现象,政府出巨资清理,反思水葫芦之灾,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过程又是如何?学习目标:1.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2.理解与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原理。

学习时数:建议本章学习时长为30分钟课节安排:第一节生物入侵的概念和理解第二节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理解第一章生物入侵的概念第一节生物入侵的概念和理解生物入侵 (biological invasion) 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生物入侵不仅仅是科学问题,也成为国际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生物入侵涉及的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环境和化学污染所不及的。

生物入侵被公认为是生境破坏之外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导因。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内外贸易频繁,生物入侵的几率加大,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都是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

生物入侵是个复杂的链式过程。

外来物种转化成为入侵种要经历引入、定居、建群、扩散和爆发等环节。

有学者把生物入侵的各个环节划分为三次转移:第一次转移即从进口到引入,称为逃逸;第二次转移即从引入到建立种群,称为建群;第三次转移是从建群到变成经济上有负作用的生物---入侵种。

详细的如下图所示:但是每次转移遵循"十分之一法则",成功转移的概率在5%-20%之间,大概10%左右。

外来种入侵定居者是少数,入侵个体面临着恶略的气候、天敌的捕食等定居失败,即使少数个体成功建立了小种群,新建的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一般比原产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限制了种群增长,降低了种群存活率,这是生物入侵过程中种群发展的瓶颈阶段,对此阶段实行严格的、科学的监控。

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

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

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生物入侵者课文解析【解读难点】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

文章开头作者假设一种情景,通过普通人与科学家的不同反应,自然引出话题──生物入侵者,并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进行解释。

然后作者在第2、3、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由此摆出现象。

作者先写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迁移、繁衍,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这样写,是对生物入侵者作明确的界定,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

那么,为什么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呢?文章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做了具体说明。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进行探究。

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

第6、7段揭示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

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第8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首先引出话题(议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

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写法探究】本文采用的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

这在上面已经分析了。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这样安排说明方法的好处。

本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达比方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实际上也是一种用事实进行说明的方法。

数字化的事实也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仅仅在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60年间,关岛鸟类就由11种减少到两种,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参考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参考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概念,认识生物入侵的危害。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入侵者的定义与特点2. 生物入侵的危害及原因3. 生物入侵的实例分析4.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对策5. 学生实践探究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生物入侵者的定义与特点2. 生物入侵的危害及原因3. 生物入侵的实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生物入侵者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讲授法:讲解生物入侵者的定义、特点、危害及原因。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入侵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入侵现象。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入侵的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探究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身边的生物入侵现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生物入侵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入侵现象。

2. 讲解生物入侵者的定义、特点、危害及原因。

3. 分析具体生物入侵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入侵现象。

4. 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入侵的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探究:布置调查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身边的生物入侵现象。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调查成果,总结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生物入侵者的定义、特点、危害及原因的理解程度。

2. 技能应用: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究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对生态保护的关注程度以及提出的对策的可行性。

七、教学准备:1. 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各种生物入侵者的图片和视频,用于课堂导入和案例分析。

2. 调查问卷:设计一份关于学生周边生物入侵现象的调查问卷。

3. 报告模板:为学生准备一份实践探究报告的模板,包括调查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生态学专家或环境保护工作者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生物入侵问题的深入了解。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

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物种进入新的地理区域,并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生物控制则是通过引入其他物种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以恢复和保护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讨论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的概念、原因、影响和方法。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及原因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非本地物种进入新的地理区域并逐渐建立种群。

这些非本地物种可能是通过人为引入(如宠物、农作物等)、动物迁移、海洋生物扩散或空气传播等途径进入新的环境。

生物入侵物种通常具有强大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并对原生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生物入侵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物种的传播和扩散,使物种间的地理障碍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其次,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使许多生境发生了变化,为入侵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此外,人类活动如贸易、旅游和运输也促进了生物入侵的发生。

例如,船只通过国际航运将外来物种带入新的地理区域。

二、生物入侵的影响生物入侵对原生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许多影响。

首先,入侵物种竞争本地物种的资源,如食物、栖息地和光线等。

这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灭绝。

其次,入侵物种与原生物种的杂交也可能对遗传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入侵物种还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三、生物控制的方法为了应对生物入侵的影响,人们采取了一些生物控制的方法。

生物控制是一种通过引入其他物种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的策略。

这些控制方法可以分为生物学控制和生态学控制。

1. 生物学控制生物学控制是针对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进行控制。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引入入侵物种的天敌、寄生虫或病原体来控制其数量和繁殖力。

例如,在一些地区,引入特定的昆虫或微生物来控制入侵的植物物种,从而减少其种群数量。

生物入侵者教研课教案及反思

生物入侵者教研课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生物入侵者的概念与特点二、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生物入侵者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入侵问题的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入侵者的概念与特点。

难点:生物入侵者的识别与应对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内容包括生物入侵者的概念、特点、案例等。

2. 准备相关资料,如生物入侵者的图片、视频等。

3. 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和小测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物入侵者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入侵者”?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

二、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 教师利用PPT课件,详细介绍生物入侵者的概念、特点。

2. 学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生物入侵的案例,如兔子、蟒蛇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生物入侵者的特点和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互动(5分钟)1. 教师提出课堂讨论问题:如何识别生物入侵者?如何应对生物入侵?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测验(5分钟)1. 教师发放小测验试卷,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试卷,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2. 强调生物入侵问题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

七、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生物入侵现象,并提出应对措施。

教学反思:六、教案名称:生物入侵者的识别与应对七、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如何识别生物入侵者。

2. 让学生学会应对生物入侵的方法。

3.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九、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入侵者的识别方法。

难点:应对生物入侵的有效策略。

十、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内容包括生物入侵者的识别方法、应对策略等。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防治策略
清除 当某一物种初到新地时,试图全面根除是可能的。 当某一物种初到新地时,试图全面根除是可能的。
这种手段虽然极端,但已经被南非的很多国家采用了。 这种手段虽然极端,但已经被南非的很多国家采用了。例 如世界范围内的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80 80多个岛屿 如世界范围内的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80多个岛屿 已经清除了老鼠。但大多数情况下,试图清除是行不通的。 已经清除了老鼠。但大多数情况下,试图清除是行不通的。 因为到目前为止, 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预告 系统来报告入侵物种的到来, 系统来报告入侵物种的到来,很少有相应的专门小组执行 有效的根除计划。而且, 有效的根除计划。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数据 系统来确定是否新引进了某一物种, 系统来确定是否新引进了某一物种,并且这一物种是否有 侵略性。然而, 侵略性。然而, 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发现及时, 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发现及时,立即采用有效手段和全 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种。 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种。所以这种措施在 实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实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 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 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 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 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 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 外来物种的入侵。 外来物种的入侵。 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 如紫茎泽兰, 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我国的。 都是、 造成农林产品、 产值和品质的 下降. 下降.增加 农产品成本; 农产品成本;
二是对生物多样性 对人畜健康和 造成影响,特别是 贸易造成影响 侵占了本地物种的 生存空间,造成本 地物种死亡和濒危。

生物入侵PPT课件

生物入侵PPT课件
但最应该警惕的是第一种情况!
8
• 外来生物在丰富了区域生物物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危害。生物入侵可在个体、遗传、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水平上产生影响, 造成物种濒危、灭绝, 生物多样性 丧失, 并严重影响原有生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统的结构和功能。
•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结 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如引 自澳大利亚而入侵中国海南岛和 雷州半岛许多林场的外来物种薇甘菊,由 于这种植物能大量吸收土壤水分从而造成土壤极其干燥,对水土保持十分 不利。此外,薇甘菊还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曾一度严重 影响整个林场的生产与发展。
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 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 如紫茎泽兰(图一),薇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图二)都是靠自然因 素而入侵中国的。
5
• 2、无意引进
•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 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 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生物入侵
1
章节
•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 • 二·生物入侵的渠道 • 三·生物入侵的生态影响及其危害的原因 • 四·生物入侵的对策 • 五·生物入侵案例 • 六·结语
2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
•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 侵入 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 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 的过程。
9
• 2、生物入侵的原因 • 学术界对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生物入侵 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 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一部分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 生长,而有些就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建 立了根据地的物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慢慢地开始利用其自身的优 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有效利用资源,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 •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繁殖能力强, 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 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 占有了优势。

生物入侵ppt

生物入侵ppt

Thank you
谢谢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
原产地:巴西东北部;现分布于全世界温暖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辽宁南部、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栽培,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逸生为杂草。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20 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堵塞河道,影响 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 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 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 蚊蝇。
3 生物入侵的形成机制及动因
3.1入侵种的特性是生物入侵的基础 3.2侵入地的特性为生物入侵创造了条件
3.3人为干扰与全球变化加速了生物入侵
3.1.1 强大的繁殖和传播能力
外来种的繁殖特性对其在新栖息地的种群建立起到很 大作用,通常入侵种有更强的繁殖能力,能迅速产生大量的后 代。入侵种具有生活史较短、种子数量较多、体积较小、 存活时间较长、易于被风和动物传播等特点,有的还具有很 强的营养繁殖能力,能由植物碎片长成植株,或以地下根茎进 行无性繁殖。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
原产地:中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现广泛分布于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
原产地:南美洲;世界 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广 泛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几乎遍 及我国黄河流域以南 地区。天津近年也发 现归化植物。
3.2.2 空生态位假说 空生态位(vacanniche)有可能导致外来种的 入侵成功。岛屿生态系统易遭受生物入侵的原因 之一是岛屿生态系统内物种贫乏,没有被占领的、 可为入侵种提供的空生态位较多,因而比大陆更容 易被外来种入侵。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生物入侵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生物入侵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叫作外来物种(alien species) 。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一外来物种入侵途径主要途径以目前来讲,由于国际贸易的日渐繁荣,跨国、跨洲的运输不断增多成为生物入侵者入侵的主要途径。

自然入侵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如豚草就是因为修建铁路公路时造成周围植被的破坏,逐步从朝鲜扩散至中国的。

有意引种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专一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地或未经授权地)。

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

例如水葫芦起初是以净化水源为目的而引进的,但因为环境适宜,繁殖太快等原因,对中国多处水源造成危害;再如福寿螺,起先作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螺类被引入广东,最后引入北京,全国大面积养殖,但是因为味道掺杂腥味,被养殖者“放生”在国内水田、河流中,造成了一系列危害。

无意引种无意引种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地地方,从而形成地非有意地引入。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

例如红火蚁,就是在二十世纪初因检防疫上的疏失而入侵了美国南方,最终造成美国在农业与环境卫生上非常重要的问题与经济上的损失。

专题讲座 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

专题讲座 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

一枝黄花
2005年,繁殖能力极强的“一枝黄花” 在大连被发现,经调查,是大连市民 从国外空运来的,因为没按照规范种 植,花粉飘到室外,结果成片繁殖。 一棵肥,对绿化灌木及农作物 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豚草
豚草属菊科,豚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茎粗0.3 厘米~ 3 厘 米,株高一般1 米以下,个别可高达2.5 米。全株表面布满糙毛;茎呈淡黄 绿色或褐紫色,多分枝;茎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 叶一至二回羽裂, 裂片0.2 厘米~ 1 厘米,边缘具小裂片状齿。植株上部叶渐小, 叶柄渐短 到无柄,有时上部叶不裂而呈披针形。雄花序总苞碟形。豚草可通过农机 具、水、鸟类、牲畜传播。多生于荒地、路边、沟旁或农田中,适应性广, 种子产量高。豚草4 月中旬至5 月初出苗,7 月下旬~ 8 月末开花,8 月中 旬~ 10 月初种子成熟。 危害性 ①豚草产生的花粉是人类花粉过敏症(枯草热,也称花粉症) 的主要致病原,引发过敏性皮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危害人类健康。②豚草 由于具有强大的根系和巨大的地上营养体,长势凶猛,与作物争水争肥, 它释放出来的多种化学物质对栽培作物及野生植物都有明显抑制作用,能 迅速压倒本地一年生植物,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并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③它是多种病虫害寄主,易引发多种病虫害。④被奶牛取食后引起牛奶品 质下降。
三、部分外来入侵种介绍
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公布了已对我国 造成严重灾害的16种重要外来入侵物种,它 们是:水葫芦、紫茎泽兰、薇甘菊、大米草、 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飞机草、假高粱、 蔗扁蛾、湿地松粉蚧、红脂大小蠹、美国白 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紫茎泽兰
紫茎泽兰又名破坏草、解放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或亚灌 木。具惊人的繁殖力,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 播。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适应能力 极强,干旱、瘠薄的荒坡隙地,甚至石缝和楼顶上都能生长。借 风力传播种子,迅速扩张占据大量农地和草场,使其他植物无法 生存。紫茎泽兰植株含有毒素,人畜若误食会引起中毒。 紫茎泽兰原产美洲的墨西哥,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传入缅甸, 不久传入我国云南,现已蔓延到四川南部和贵州西南部。 泽兰实 蝇对植株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野外寄生率可达50% 以上。用 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2,4D、草甘膦、敌草快、麦草畏等10多种除草剂对紫茎泽兰地上部 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其根部防治效果较差。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一、什么是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 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 的现象。
二、生物入侵的原因
学术界对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致可以 分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 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
三、生物入侵者特征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 如: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 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 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 就占有了优势。同时,入侵生物在侵入的生态系统中 不存在天敌或者天敌的威胁性很小,对入侵种群的扩 张起不到抑制作用。
2.球形棕囊藻
棕囊藻,是一类具游泳单细胞和群体胶质囊两种生活形态的浮 游藻类,是海洋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浮游植物之一。今球形棕囊 藻在渤海至南海海域均有分布,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触目惊心。 1997年10月~1998年2月,我国东南沿海海域首次暴发大面积 球形棕囊藻赤潮,波及海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仅在广东 省饶平县拓林湾一带,渔业损失就达6000万元以上
谢谢大家!
6.美东笨蝗
美东笨蝗是美国东部的一种大型蝗虫。对美东笨蝗来 说,杀虫剂毫无作用,而且它们自身还能分泌有毒的 泡沫。2002年,一大群来自佛罗里达州大弯国家公园 的美东蝗虫群袭击了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地区,对当 地的植被造成很大的破坏。
八、主要缓解措施
1.加强立法规范,迅速制定外来生物入侵防治法,以法 律的形式来防止生物入侵是当务之急。 2.大力开展外来有害生物的研究工作 ,对外来有害生物 的生物学特性、入侵途径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为外 来有害生物的治理提供依据;同时加强疫情监测。 3.对症下药 ,就是根据已入侵生物的自身弱点,采取 类似“以暴制暴”的方法,或者可以从有害生物原产 地引进天敌的方法。 4.提公民防范意识 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是能否成功 防治生物入侵的关键举措。

生物入侵者教案:警惕生物安全隐患,保障人类未来

生物入侵者教案:警惕生物安全隐患,保障人类未来

人类生存的环境越来越不安稳,其中之一就是由生物入侵者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

生物入侵者是指跨越其正常分布范围、繁殖并危害当地生态系统或人类经济利益的外来物种。

这些外来物种由于与当地生物不同的侵略性、生长速度、繁殖能力等特征,往往可以不断扩大其领土和对当地生态的影响,进而对人类店成产生极大危害。

人类社会对外来物种的侵略一直持续至今,进而形成了今天万物争霸张的环境。

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自然生态平衡被人类活动破坏的同时,许多原本在它们所在的生态环境中是平衡的物种,成为了入侵者。

不但成为了新的物种而且许多物种有时候会从一个地方跨越到另一个地方,成为了对当地原生动植物造成威胁的一类物种。

这些入侵物种往往具有更大的繁殖能力,通过快速繁殖,大量的吞噬、摧毁当地的生态结构和存储能力,导致原生动植物的数量和多样性大大降低,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甚至崩溃,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较大的生产、生活压力,威胁着人类发展和未来生存的前景。

为了保证自然生态的运营,我们需要做出相应措施。

采取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策略,遏制入侵物种的扩散和繁殖,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生物多样性更加完整和繁茂。

有关生物安全的教育也应成为我们对未来的关注和关注的核心。

这里,我们分享一套适用于生物入侵者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老师和学生了解、掌握和应对生物入侵者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提高生物安全意识,有效保障人类未来的发展。

一、课程名称生物入侵者——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二、课程目标1.了解生物入侵者及其影响,认识生物安全重要性。

2.学习生物入侵者防控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理念,并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3.增强学生跨学科和实践研究能力,鼓励学生开展环保科研活动。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入侵者: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的威胁。

第二章生物入侵者的类型和影响:探索生物入侵者的几种类型,了解它们的影响。

(完整word版)生物入侵及其危害(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生物入侵及其危害(word文档良心出品)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

因此,那些外来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

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

而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一旦某种生物人为绝灭和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

所以国外有学者将盲目引种与生境的缩小和碎裂,过度捕杀,物种绝灭的次生效应列为引起物种绝灭的四大原因,并形象化地称为“魔鬼四重奏”。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

随着物种的引进,这些外来移民一方面可能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解决“生物入侵”这个生物界的“非法移民”问题,使它们不在异国他乡形成危害?专家们的回答是:第一要谨慎引种,并加强对已引进物种的管理;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中指出:“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

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外来入侵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水葫芦水葫芦,学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雨久花科,俗称布袋莲、水荷花、假水仙。

水生直立或漂浮草本。

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光滑,叶柄长或短,中部以下膨大如球,基部有鞘状苞片,花茎单生,中部亦具鞘状苞片,穗状花序呈蓝紫色。

附:为水葫芦正名水葫芦,近年来被视作是一种“毒草”,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困扰着我国绝大多数的南方城市。

外来入侵种与土著种的相互作用关系及生物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外来入侵种与土著种的相互作用关系及生物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2.1.1 竞争、占据土著种的生态位
薇甘菊
加拿大一枝黄花
2.1.2 与土著种竞争食物
黄胡蜂
洱海原有17 种土著鱼种,引入了 Ctenogobius cliffordpopei等13种外来鱼后, 外来鱼与土著鱼竞争食物并吞食土著鱼卵, 目前已有5种土著鱼如洱海特有鲤鱼和裂 鳆鱼处于濒危状态。




[11]单家林. 海南岛外来植物群落初探[ J ]. 热带农业科学,2003,23(3):1- 4;51. [12]Marchant,C.J. 1967. Evolution in Spanina (Gramineae).I. rhe history and morphology of the genus in Britain.Botanical Journal ofthe Linnean Society,60: 1—24. [13]Thompson,J.D.1991.The biology of an invasive plant- what makes Spartina anglica so successful? BioScience,41(6):393~401. [14]徐承远,张文驹,卢宝荣,陈家宽.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 J ]. 生物多样性 2001,9(4):430—438. [15]Callaway R M, Aschehoug E T,2000. Invasive plants versus their new and old neighbors: a mechanism for exotic invasion.Srience,290:521—523. [16]Edgerly J S,WiHey M S,Livdahl T P,1993.The community ecology of Aedes egg hatching—implications for a mosquito invasion.Ecological Entomology, 18(2):123—128. [17]姬晓娜,张现青,谷令彪,生物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及其对策[J].平顶山 工学院学报,2008,17(3):41—44. [18]王献溥,生物入侵的生态威胁及其防除措施[J].植物杂志,1999(4):4— 5. [19]丁建清.外来生物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 2002(4)l-16—20.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 16种外来生物
薇 甘 菊 紫茎泽兰 互花米草 毒麦 水花生
豚草
水葫芦 假高梁
飞机草
湿地松粉蚧 福寿螺
牛蛙
蔗扁蛾 非洲大蜗牛
强大小蠹
美国白蛾
16种入侵物种在广东分布
蔗扁蛾
薇甘菊 福寿螺 空心莲子草(水花生) 牛蛙(青蛙中的暴龙)
互花米草(海滩霸主 )
生物防治成功案例2---- 澳大利亚三部曲控 “藤”

第一部:释放叶蝉 1999年至2003年,澳洲政府释放了许多“新娘藤”叶蝉 (一种只有2毫米长的昆虫),吸吮“新娘藤”进行光合作用 的叶细胞,有效抑制了“新娘藤”的传播。 第二部:释放铁锈菌 2000年,澳洲政府又批准释放一种铁锈菌,这种菌能够 在“新娘藤”的叶子和茎上生长,吸收“新娘藤”生长和繁 殖所需的养分。 第三部:释放甲虫 2002年,澳洲政府又释放“新娘藤”叶甲虫,这种甲虫 的幼虫专门吃“新娘藤”的小芽和叶子,从而有效地阻止了 “新娘藤”向新的地区攀爬蔓延。据说,澳大利亚有1000多 家公司合力实施生物控制计划,它们帮助培养和释放“新娘 藤”的天敌,效果显著。
飞机草 凤眼莲
湿地松粉蚧 强大小蠹 紫茎泽兰 美国白蛾 豚草 非洲大蜗牛 毒麦 假高粱
入侵物种
凤眼莲 水母 蚂蚁 鲤鱼和鲈鱼 螃蟹 蛙 澳洲和兔子 巴西龟 其他
凤眼莲(水葫芦)
1简介
属雨久花科凤眼莲属的多
年生漂浮水生植物。原产 南美,分布于南纬32°和 北纬32°之间。1901年作 为花卉引入我国,20世纪五 六十年代水葫芦广泛放养 于南方乡村河塘,作为猪饲 料推广种植,也用于喂养家 禽等,后逸为野生。目前水 葫芦广泛分布于河流、湖 泊和水塘中,是我国目前分 布最广的外来物种之一。

生物入侵概述

生物入侵概述

• 思考:跨省物种算不算外来物种?
17
2、生物入侵的模式
18
2.1 自然入侵
完全没有人为影响的自然分布区域的 扩展,在现代历史上极为罕见。
环颈鸽
19
薇甘菊
20
美洲斑潜蝇
21
2.2 人类辅助入侵
在人类改变了的环 境中自然传播并扩张其 分布区域,这类入侵的 事例也不多。
鹭 鸶
22
蛇鳄鱼
23
乌桕树
2
3
考核方式
• 平时成绩:40分(包含出勤、作业 等),缺勤1次扣5分; • 笔试:60分(开卷考试)。
4
• 概述 • 生物入侵的适应性进化及其影响 • 中国面临的生物入侵问题 • 生物入侵与人类疾病 • 生物安全实验室 •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入侵 • 生物入侵的防治(自学)
5
概 论
• 什么是生物入侵? • 生物入侵的模式有哪些? • 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 • 生物入侵是如何形成的? • 影响生物入侵的因素有哪些?(对生物入 侵的机制的探讨)
83
(4) “资源机遇假说” (resource opportunity hypothesis)
50
杀人蜂在世界各地漫延成灾
51
• 化学污染 vs 生物入侵
20世纪50年代,人们意识到化学污染对环境 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由于入侵生物会增长、繁殖、适应新的环境、 扩散和爆发,因而它是一个比化学污染更具有威 胁性、更有长远效应。
52
4、生物入侵是如何形成的?
53
生物入侵是一个复杂的链式过程: 外来种的引入; 定居与成功地建立种群; 时滞阶段; 扩散和爆发。
76
事实上,生物多样性和入侵的易感性之 间呈正相关或负相关的例证都存在。

浅谈生物入侵机制中的假说

浅谈生物入侵机制中的假说

浅谈生物入侵机制中的假说生物入侵是指一种物种从其自然分布区域扩散到新的地理区域,并且在新的地理区域中取得永久性定居的过程。

生物入侵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生物入侵机制对于预防和控制生物入侵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入侵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了许多假设来解释生物入侵机制的原理。

本文将讨论几个关于生物入侵机制的假设。

种间竞争假说认为,生物入侵是由于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之间的竞争而引起的。

入侵物种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占据并利用本地物种的资源,从而迅速在新的地理区域中定居和繁殖。

这种竞争可能是直接的,如食物竞争和空间竞争,也可能是间接的,如入侵物种引入新的食物链或病原体等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

种间竞争假说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它解释了为何某些入侵物种能够成功定居并迅速扩散到新的地理区域。

与此相关的是传播途径假说。

传播途径假说认为,生物入侵的成功与入侵物种的传播途径密切相关。

有些入侵物种利用人类活动,例如国际贸易和旅行,通过货物的运输和人的移动来扩散到新的地理区域。

这些入侵物种被称为人为入侵物种,其扩散速度通常比自然传播的物种更快。

人为入侵物种的传播途径是生物入侵机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可以解释为何有些地区比其他地区更容易受到生物入侵的影响。

除了种间竞争和传播途径外,环境适应性假说也被提出来解释生物入侵的机制。

环境适应性假说认为,生物入侵的成功与入侵物种对新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入侵物种具有适应新环境的特征和适应能力,例如较强的生长能力、较高的繁殖率和适应不良环境的耐受力。

这些特征使得入侵物种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快速繁殖和扩散。

环境适应性假说通过解释为何一些入侵物种能够适应并占领新的环境,进一步揭示了生物入侵的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假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复杂关系。

种间竞争和传播途径共同作用决定了入侵物种的定居和扩散能力。

入侵物种的传播途径决定了其能否到达和定居在新的地理区域,而种间竞争则决定了其能否在新的地理区域中与本地物种共存和繁殖。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策略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策略

目录1 生物入侵的范畴和引起生物入侵的途径 (2)1.1 生物入侵的定义和范畴 (2)1.2 生物入侵的途径 (3)1.2.1 生物入侵的自然途径 (3)1.2.2 生物入侵的人为途径 (3)2 生物入侵的危害 (3)2.1 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4)2.2 生物入侵严重污染当地物种遗传多样性 (4)2.3 生物入侵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4)2.4 生物入侵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5)2.5 生物入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3 生物入侵的防治策略 (6)3.1 预防为主,谨慎引种 (6)3.2加强对生物入侵的系统性研究 (6)3.3建立健全有关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体系 (6)3.4提高公众的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意识 (6)3.5加强生物入侵方面的信息流通 (7)3.6 建立经济制约机制 (7)3.7 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 (7)4 生物入侵的控制和清除技术 (7)4.1 人工防治 (8)4.2 生境管理控制 (8)4.3 化学防治 (8)4.4 生物防治 (8)4.5 综合治理 (9)5 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策略摘要:本文在对生物入侵原因分析与现象阐述的同时,重点介绍了生物入侵的危害现状及防治策略与方法。

并据我国当前生物入侵的现状,提出了控制措施与清除技术。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种;本地种Abstract:While analysis the reason and expounded the phenomenon of biological invasion.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harm and controlling strategy of biological invasion mainly. An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of our country’s biological invasion, gives the control measure and a technology to eliminate.Key words: Biological invasion, Alien invasive species, Native species在人类历史上,生物入侵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物入侵的概念本章学习要求:【导入】忽如一夜随风来,满江漂起水葫芦。

记者途经东江大桥时,看到桥底下的东江江面漂满了绿油油的水葫芦。

放眼望去,数百米的江面被绿色覆盖,看不到水的流动,水葫芦仿佛凝固在江面上。

据附近的居民说,往年汛期快到时东江上就会出现很多水葫芦。

“今年比往年来得晚些”。

这是摘自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日前广东水葫芦泛滥成灾,属于生物入侵现象,政府出巨资清理,反思水葫芦之灾,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过程又是如何?学习目标:1.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2.理解与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原理。

学习时数:建议本章学习时长为30分钟课节安排:第一节生物入侵的概念和理解第二节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理解第一章生物入侵的概念第一节生物入侵的概念和理解生物入侵 (biological invasion) 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生物入侵不仅仅是科学问题,也成为国际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生物入侵涉及的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环境和化学污染所不及的。

生物入侵被公认为是生境破坏之外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导因。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内外贸易频繁,生物入侵的几率加大,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都是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

生物入侵是个复杂的链式过程。

外来物种转化成为入侵种要经历引入、定居、建群、扩散和爆发等环节。

有学者把生物入侵的各个环节划分为三次转移:第一次转移即从进口到引入,称为逃逸;第二次转移即从引入到建立种群,称为建群;第三次转移是从建群到变成经济上有负作用的生物---入侵种。

详细的如下图所示:但是每次转移遵循"十分之一法则",成功转移的概率在5%-20%之间,大概10%左右。

外来种入侵定居者是少数,入侵个体面临着恶略的气候、天敌的捕食等定居失败,即使少数个体成功建立了小种群,新建的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一般比原产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限制了种群增长,降低了种群存活率,这是生物入侵过程中种群发展的瓶颈阶段,对此阶段实行严格的、科学的监控。

事实上,每一种入侵种生物都有其自身的入侵特性,扩散过程也不尽一致,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准确阐明每一个入侵过程。

大致分四个过程:1:传入期:外来种刚刚传入新的地区,开始适应传入地的气候和环境,依靠有性或无性繁殖形成新的种群,但尚未建立起足够定植的种群。

这个时期通常较短,但此时如马上采取人工或机械控制往往能够根除外来种,是防止外来种危害的最佳时期。

:2定植期:由于经过一定时间对本地气候、环境的适应和一定的种群数量的扩增积累,已经适应本地气候和环境,开始归化为当地种。

在这个时期虽然难以根除这种外来种,但仍然可通过人工、机械或化学及生态的方法控制外来种的蔓延,也是控制的理想时期。

3停滞期:很多外来种定植后并没有马上大面积扩散、入侵,而是表现为“停滞”状态,例如薇甘菊在80年代初传入广东,但直到近2、3年它才开始造成危害。

在停滞期内,外来种虽然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区域,能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但并没有形成“暴发”的态势。

这与外来种自身的繁殖特性和气候特性有关。

如果植物产生大量种子需要的时间较长,有性繁殖周期较长,适应于种子发芽的气候周期年数较多,则停滞期就较长。

一般来说,草本植物停滞期短于木本植物。

停滞期是外来种是否会带来危害的中间过渡阶段。

在停滞期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仍可避免外来种带来大的危害;但如果错过了停滞期进入扩散期则危害将不可避免。

4扩散期:在此时期,由于外来种形成了适宜于本地气候和环境的繁殖机制和强大的与本地物种的竞争机制,种群扩张不可避免。

由于大量种子进入成熟阶段,很容易借助一些外在的扩散条件,从而大肆传播蔓延,形成“生态”暴发。

在这个时期,采取任何防治措施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效果,而且,如措施不当(如指导不当的人工防治),反而会进一步促进其扩散,只能树立长期控制目标,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恢复天敌自然控制作用,同时辅以化学、机械和替代控制的综合治理措施。

大多数的物种入侵都会失败,只有少数会成功。

入侵容易成功的植物物种具有的特征为:既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也可以进行无性生殖;从种子发育到性成熟的时间短;对不良环境具有很强的耐受力;昆虫个体小、成熟快,生活史短的容易入侵成功,脊椎动物大个体容易入侵成功。

从理论上研究清楚入侵机理有助于从根本上预防、抵制生物入侵。

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生物入侵也称为生态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一旦这种外来物种在当地形成自己繁殖,形成对当地生态或者经济的破坏,这种物种可以称为外来入侵种,这是以生态系统来界定。

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它指的是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过去或现在)和分布位置以外(即在原分布范围以外自然定植的、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进、或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定植)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而外来入侵种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

外来入侵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定义入侵物种的标准: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4)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生物入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地质学时间尺度上,它深远地影响着地球的生物分布。

随着地球上第一次生物传播,自然入侵的历史也开始了,但近代的大部分生物入侵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水、土、森林、动植物、空气等组成的综合体,就是生态环境。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

维系一定地区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稳定环境',就是生态环境安全,一旦该"稳定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环境安全就会遭到威胁。

然而,过去长期被忽略的严峻现实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生物入侵,正在考验中国生态安全。

外来有害生物侵入新区后,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适宜的生态位,种群迅速增殖、扩大,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这是一个生态学过程。

生物入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危害和生态安全的破坏。

生物入侵的特点就是它们在原产地都跟其他物种相安无事,构成和谐的关系,一旦离开原产地,脱离了它的天敌和制约系统,这些物种就疯狂肆虐起来,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不论是城市绿化,还是乡村荒山育林,或是退耕还林、还草,都要选择本地适合物种,避免单一物种种植和养殖。

需要从外地引进树木花草等物种时,不仅要考虑它的经济价值,更要考虑它的生态危害。

生物人侵研究和生物防治外来有害物种,在我国还是一个急待发展的领域。

美国是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由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高达1230亿美元。

由于薇甘菊排挤本地植物,广东内伶仃岛上的猕猴缺少适宜的食料,目前只能借助于人工饲喂。

桉树引自澳大利亚,在海南岛和雷洲半岛的很多林场都有种植,由于它大量吸收水分,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造成土壤干燥,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使得土壤肥力愈来愈低,甚至形成荒芜之地,使整个林场的生产发展陷入困境生物入侵同时带来了生态安全的问题,生态安全是指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其生态功能是否受到损害。

外来物种的进入使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失衡和功能退化,改变了长期形成的稳定生态系统。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大量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灾民而冲击周边社会的稳定。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将是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

生态安全的显著特性是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状态,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态系统的自身是否安全;二是生态系统对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人类生存需要。

外来物种的入侵,往往会导致本土物种的生存范围日益缩小,栖息地受到破坏,逼迫迁移或竞争中被淘汰甚至灭绝。

外来物种入侵后,就会扎根繁殖,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土著物种构成致命的威胁。

入侵物种的生存竞争,还威胁着当地即土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一个物种的灭绝或者大量繁殖,都会危机与他相关的物种的生存,进而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自然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域,彼此制约,相互平衡,维系着一定范围内的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总称。

它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任何生物在生物圈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与周围其他生物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生物和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寄生、共生等关系。

生物除了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外,直接和周围环境和人类社会存在相互关系。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生态安全的关键.然而,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遗传多样性急剧贫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些都加剧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明朝末期引入的美洲产仙人掌属(Opuntia)4个种,分别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形成优势群落。

在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已很难见到。

有的入侵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

禾草或灌木入侵种占据空间后,使得其他的乔木无法生长。

许多外来入侵种使植被破坏,变成层次单一的低矮植被类型。

入侵物种可能威胁当地动植物的生存,导致庄稼减产、使海水和淡水生态系统退化。

因此,生物入侵引发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的思考,作为生态安全领域的一项崭新课题,外来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国际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研究的热点。

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一普遍的问题,随着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只看到当前利益,引进一些新的物种,没有顾及到新物种的引进会不会给本地物种带来竞争者,会不会造成生物入侵,还有一些人之看到当前没有造成危害,就认为以后也不会产生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