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高双溪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国际贸易专业2004届)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在前辈的基础上,分析了发生贸易后贸易利益在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分配(主要分析生产者集团和消费者集团),最后再进行分析归纳。

关键词:贸易福利分析;恶性竞争;二价现象;短期分析;长期分析;原始价格

引言

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开始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从1978年到2006年这短短的28年中,中国的年对外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加到14221亿美元,平均增长17%,入世5年来增幅更是高达30%。外贸结构迅速优化,外贸地位从世界第29位升至第3位,占世界贸易比重从0.8%提高到6.7%,对世界贸易贡献也从不到1%扩大到11%。进口增加了国内物品的数量和种类,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出口又使国内生产者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经济利润。“国际贸易增加了用收入购买的物品的数量和种类,并且由于商品丰富和价格低廉而为节约和资本积累提供了刺激”[1],David Ricardo

如是说。发展对外贸易,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而且也提高了我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但是一国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并不直接意味着国内每个国民都能从中受益。国际贸易会使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生产者和消费者受益不同,也会使流动性有差别的生产要素及其所有者受益不同,从而导致因贸易受损的集团成为贸易自由化的反对者[2]。本文在前辈的基础上,分析了发生贸易后贸易利益在现阶段新情况下不同利益集团间(主要分析生产者集团和消费者集团)的分配。本文虽然有了一些新的分析,但在分析过程中不够深入,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说限于某些原因,未能参考众多文献和资料;在分析二价现象中不知道该如何构建新的均衡模型;生产者剩余增加部分x0和x1的表示与解释;还缺乏实证的分析等等。1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社会福利程度通常用经济剩余来表示。它主要有3种形式: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社会剩余,其中社会剩余等于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之和。生产者剩余指的是生产与进口相竞争的商品的利益集团。消费者剩余是指对进口商品有消费需求的利益集团。

1.1进口贸易福利分析

图1 进口商品贸易前后福利变化分析

如图1所示,在不发生贸易的条件下,国内供求达到均衡点A的均衡数量为Q0,均衡价格为P0。这时消费者剩余为c部分,生产者剩余则为a+e部分。

发生贸易后,假定该国处于进口国地位。除了国内生产者生产的之外,现在加上一部分进口商品,即供给量增加了,然而在P0价格上,需求量并没有增加,消费者仍然只购买Q0数量。供大于求,出现了剩余。

进口商为了获得市场份额,便以低于P0的价格出售。迫于竞争,国内生产者也不得不降价出售。结果是,市场价格由P0下降到P1,价格变化导致消费者增加了对该产品的消费,但却使国内生产者减少了供应。利益集团的福利较之贸易前发生了变化。生产者剩余从a+e 部分减少到了e,而消费者剩余则从c部分增加到c+a+b+d。

因此,从总体来讲,该国的净福利增加了,增加了b+d部分。商品的进口提高了国内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相反地降低了国内生产者的利益。

问题是如果进口商绝对相信国外商品的品质一定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偏好,或是出于初来乍到的考虑(不想急于引起市场的恶性竞争),仍以P0或更高的价格出售,而国内生产者忧于进口商品的优势不得不降价出售和减少供应。这时就会出现“二价现象”,即存在着国产价和外产价。以国内的手机市场为例,由于非国产手机质量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国内消费者又有着这方面的偏好(青睐于非国产手机,如Nokia,Motolola,Sony等品牌手机)。进口商握有这样的信心筹码,仍然把价格定在了原先的P0左右或者更高。而国产手机集团不具备这方面的竞争优势,不得不采取价格差别战略,以比较低的价格出售。就这样,“二价现象”形成了。那么,在“二价现象”下又该作如何分析呢?

1.2出口贸易的福利分析

图2 出口商品贸易前后福利变化分析

如图2所示,在不发生贸易的条件下,国内供求达到均衡点A的均衡数量为Q0,均衡价格为P0,这时消费者剩余为a+b部分,生产者剩余是d部分。

发生贸易后,大量的出口使得原来供求均衡的国内商品市场出现短缺,从而造成该类商品价格从P0上升到P1,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减少了对该种产品的消费,却使国内的生产者在较高的价格下扩大生产,增加了供应。利益集团的福利较之贸易前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剩余从a+b部分减少到了a,而生产者剩余则从d部分增加到d+b+c。

因此,从总体来讲,该国的净福利仍然是增加了,尽管消费者集团的福利减少了b部分,但生产者集团的福利却增加了b+c部分。商品的出口提高了生产者集团的利益,相反地降低了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

问题是国内的供应是否会因为大量的出口而出现短缺?价格在短期内是否会上升呢?在长期内国内供给和价格又会如何变化呢?目前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一般是由订单决定或者说是由需求导向的,因为生产者会尽量去避免浪费和减少库存积压,比如说日本TOYOTA汽车的JIT生产方式。既然是按订单生产和供货,那么国内和国外的订货需求应该是满足的。既然国内供给不会因出口而出现短缺,国内需求又是既定的,那么国内价格就应该仍然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而不会出现上升。再者,国内生产者为了巩固和稳定国内的既得利益

和市场份额,不会那么愚蠢和简单地看好国外的价格相对较高就不顾国内的市场和消费者大量出口,从而影响到国内的供应,当然政府和国内的消费者也不会容忍这样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国内生产者不会因为出口而轻易地提高国内的市场价格,因为价格的抬高很容易导致需求减少,选择稳定的价格还是明智的,这样有利于巩固市场和投入“前线战役”(开拓外国市场)。所以国内生产者通常是在相信自己的生产和供应可以满足或接近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再去出口的。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分析呢?

2国际贸易福利的再次分析

2.1进口贸易的福利分析

2.1.1恶性的竞争

(1)进口商凭借自身的优势如资金相对充足,主动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而国内生产者为了排挤外来产品分享市场份额,通常利用自身的本土优势降价出售。双方进入了价格拉锯战。双方竞争不断地持续着,直至价格等于或接近于最低利润点。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口商和国内生产者被视为是绝对经济性的和缺乏理性的。因为恶性的竞争都给双方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2)福利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