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海闻著)课后答案
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 最新版 习题课后答案
《国际贸易》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B4、A5、B6、C7、D8、D9、D 1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3、AD4、ABCD5、CDE三、名词解释1、国际分工:是国与国之间在可交易性货物与服务的生产与提供方面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
2、贸易差额: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或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
3、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4、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和地区同别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5、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过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贸易。
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贸易。
6、国际贸易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和用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世界各国与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又称国际贸易值。
国际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额,即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除以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方法,得出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7、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类货物贸易额与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之比,以比重表示。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即各类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与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8、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各洲、各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对外贸易国别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对该国的进出口额占该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完整版)国际贸易课后题参考答案
课后计算题参考答案第三章复习思考题4:表1 分工前两国劳动生产率(1)本国黄油的生产率较高,外国布的生产率较高,所以本国绝对优势产品是黄油,外国是布,本国应专门生产黄油,外国生产布。
表2 分工后两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表3 贸易后两国的国内消费量(假设交换比例为1:1)(2)两国的贸易利益为本国多得0.67单位黄油;外国多得1.4单位布。
(3)本国国内布与黄油的交换比例为1/10:1/6,即:0.6;外国国内布与黄油的交换比例为1/5:1/12,即:2.4.因此,黄油与布的合理交换比例介于0.6-2.4之间。
(或者,黄油与布的合理交换比例介于0.42-1.67之间)注:两国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应在双方国内商品交换比例的之间;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两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之比。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5:表1 分工前两国劳动生产率(1)生产可能性方程为:L=a Lx x+a LY Y,其中L代表总劳动力,a Lx代表X商品的生产成本,x代表X商品的产量,a LY代表Y商品的生产成本,Y代表Y商品的产量。
因此,把已知条件代入上述等式,得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为:2=10X+4Y,即:Y=0.5-2.5X;同理,得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为:1.2=3X+2Y,即:Y=0.6-1.5X。
(另一种简洁算法为:画出几何图形,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为投入所有劳动生产X的产量,与纵轴的交点为投入所有劳动生产Y的产量,则生产可能性方程为Y=纵轴Y的产量-斜率乘以X)(2)无贸易时的生产组合意味着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交点,即:生产可能性方程与效用函数的交点,在这一交点上,生产可能性方程与效用函数的斜率相等,由(1)可知本国生产可能性方程的斜率为2.5,外国生产可能性方程的斜率为1.5,而两国的效用函数均为U=XY2,效用函数的斜率为效用函数分别对X和Y求导后的比率,即:U X’/U Y’= Y2/2XY,则本国:Y2/2XY=2.5,即:Y=5X,外国:Y2/2XY=1.5,即:Y=3X,把Y=5X与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Y=0.5-2.5X联立,解出X=1/15,Y=1/3,所以本国无贸易时的国内生产组合为(1/15,1/3);把Y=3X与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Y=0.6-1.5X联立,解出X=2/15,Y=2/5,所以外国无贸易时的国内生产组合为(2/15,2/5)。
国际贸易海闻版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加大贸易需求。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
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国际贸易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加大贸易需求。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
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导 论)【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国际贸易的产生(1)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
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
其中,对外贸易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国际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国际贸易的产生①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b.出现了政治实体。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2.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特点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①范围狭窄,多为近海贸易。
②商品种类少,比重小,贸易品多为奴隶、奢侈品。
③民间自发,政府较少参与。
(2)作用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有:①奴隶买卖,提供了奴隶社会的支撑作用。
②支持了手工业的发展。
③货币作用范围扩大,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3.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贸易范围扩大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集中体现为:在欧洲:地中海沿岸→阿拉伯→意大利→北欧,由南向北扩大到整个欧洲。
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与周围国家贸易扩大。
(2)商品结构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手工业比重上升。
4.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的诱因①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分工,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更大规模的贸易。
②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其对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埃及的占领,从欧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商路几乎中断,欧洲国家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可编辑)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二章课堂讨论4-2:世界各国设立的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一般能提供哪些方便之处?(P62)参考答案:思路:自由贸易区货物进口、存放、加工、展销及再出口均不需缴纳关税,不受配额、外汇及消费者权益法的限制。
其地点一般都选择在便于外商转销出口的海港城市中的终点市场和加工基地,也可方便外商存储货物。
自由贸易区也是货物的展销窗口,厂商也可在全程的免税区内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劳力和厂房,从事加工装配工作,省去各种附加费用。
课堂讨论4-3: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共有的主要功能是:(P63)A.仓储运输 B.商品展示 C.加工贸易 D.转口贸易解析:根据国际对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管理规定,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主要是保税加工,没有转口和展示功能,不能经营单纯的仓储业务;而保税区具有保税加工、转口贸易、商品展示、仓储运输等多种功能,既有保税加工的功能,又有保税物流的功能,二者共同的功能就是保税加工,也就是加工贸易。
复习思考题(P64)一、简答题1.我国对有些进口商品实行严格的控制,有些不但要领取进口许可证,还要事先申请进口配额。
这些措施对限制进口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中国大部分进口商原来需要申领进口许可证,现在改为进口登记?3.中国逐步取消一般进口数量限制会不会造成国际收支严重失衡?4.实行进口配额与征收关税对限制进口有哪些不同?5.外汇管制如何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6.技术壁垒如何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7.发放配额的形式中,哪一种形式相对较好?8.为什么说实施配额对经济影响比征收关税更大?9.“自动”出口配额制与进口配额制有哪些异同点?10.分析日本汽车业加大在美国投资力度的原因?11.国家征收关税会起到什么作用?12.为什么要降低和取消关税?各国能取消关税吗?答案参考教材相关内容。
二、案例讨论题西班牙的埃尔切市被誉为“欧洲鞋都”,埃尔切市温州鞋城是当地非常著名的鞋类批发市场,是温州鞋走向欧洲市场的一个最重要集散地。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导论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7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第9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第12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第13章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本书是海闻《国际贸易》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对海闻《国际贸易》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复试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资料下载地址:/Ebook/8972.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概念题1闭关自守答: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
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
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2对外开放答:对外开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3互通有无答:互通有无是指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交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古代世界贸易就开始于各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它也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动机。
4殖民贸易答: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
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5奴隶贸易答:奴隶贸易是指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而从其他殖民地掠走大批奴隶,将其远程贩运进行买卖的一种贸易。
国际贸易课后答案版
国际贸易课后答案第三章1、答:a、1200=3×Q a+2×Q bb、用香蕉来表示苹果的机会成本是3/2,c、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3/2Q a4002000 600 Q b2、a、800=5×Q*a+Q*bQ*a1600 800 Q*bb、P a/P b51.50.5 (Q a+Q*b)/(Q b+Q*b)3、a、P a/P b5 RS1.50 (Q a+Q*a)/(Q b+Q*b)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是2c、本国专业化生产苹果,外国专业化生产香蕉,1单位苹果=2单位香蕉进行交换d、贸易所得:本国:专业化生产苹果可得400单位,换成800单位香蕉;而自己生产香蕉只能得到600单位,贸易所得200单位香蕉。
(或者:封闭经济下,本国放弃2单位香蕉只能得到3单位香蕉,而通过贸易,2单位苹果可以换4单位香蕉)外国:专业化生产香蕉可得800单位,通过贸易换到400单位苹果;而自己生产只能得到160单位苹果,贸易所得240苹果。
(或者:封闭经济下,外国放弃5单位香蕉才能得到一个苹果,而通过贸易放弃2单位香蕉就可以得到一单位苹果)4.数量的增加了工人在家里变化相对供应表这样的角球点是在(1,3/2)和(1、5)代替(1 / 2,3/2)和(1 / 2,第5章)。
交叉的相对需求的供给曲线是现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段,在点(2 / 3,3/2)。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仍然从交易中获利,但的机会成本的苹果香蕉从家是相同的:这儿是否有贸易,那么国内从贸易既不快也不慢。
第四章2 a. 又因为L=LC+LF=600 且T=TC+TF=60.所以LC=400, TC=20, LF=200 and TF=40.b. 不会c.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些劳工将不会被使用,因此生产要素价格将会改变,或者会出现失业。
3.这个论点没有区分一国的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重点不是在于要素的绝对丰裕度而是其相对丰裕度。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3.1 复习笔记一、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边际收益递减在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时,随着某一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长,由此新增的产出(即“边际产出”或“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少。
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2.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瓦尔拉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的模型中,不同的商品生产使用要素比例不同,生产同种同量的产品,也可以有不同的要素组合,要素的生产率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产品生产中对要素比例的选择和要素供给的约束。
产品生产中要素的使用比例(要素需求)和一国的资源储备比例(要素供给)决定要素价格从而影响产品成本,成为决定比较优势和生产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
(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国际贸易不仅影响贸易双方的产品市场价格,而且造成各国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动。
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变动也不仅仅影响一国的生产和消费,还会引起各要素之间收入的再分配。
而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或要素储备比例的变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生产和贸易模式。
二、赫克歇尔一俄林贸易模型1.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这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有很大的区别,H-O模型认为商品至少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才能生产出来,而李嘉图认为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唯一要素,H-O模型的这一假设前提实质上是以要素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而且也为国际贸易中资本一劳动比的存在、分析不同国家中不同的资本一劳动比对于比较成本的作用确定了前提。
(2)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相同的要素具有同样的生产率,这一假设意味着在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时,贸易仍然可能发生。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第⼀章导论1.为什么说从地理⼤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在洲内,⽽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发现是欧洲⼈开辟的⼀系列新⼟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业⾰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业⾰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业⾰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加⼤贸易需求。
⼯业⾰命提⾼⽣产率,促进⽣产,从⽽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
⼯业⾰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
世界从单⼀的农业社会转向以⼯业⽣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使贸易建⽴在各国分⼯的基础上。
⼯业⾰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次世界⼤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思路:⼆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命和信息产业⾰命促进⽣产和分⼯,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励、⼈⼝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由化等因素⼤⼤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业制成品的出⼝⽐重加⼤。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个⾃给⾃⾜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以下是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第一章:概述1. 国际贸易的定义是什么?其目的有哪些?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跨境流动。
其目的包括更好地利用各国资源、增加经济效益、扩大市场份额、促进技术进步和实现国际间的和平与合作。
2. 国际贸易有哪些优势?国际贸易的优势包括:可以帮助各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拓展市场空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就业机会等。
第二章:贸易政策3. 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区别是什么?自由贸易是指各国之间不设任何贸易壁垒的贸易形式,而保护主义则是采取各种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国竞争的决策。
4. 贸易壁垒有哪些种类?贸易壁垒的种类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如技术壁垒、安全壁垒、健康壁垒等)。
第三章:国际交易支付5. 请简要介绍国际清算和支付的方式。
国际清算和支付的方式包括现金交易、信用证、汇票、托收、电汇、即期汇率、远期汇率、期权、互换和结算。
6. 请说明银行承兑汇票的原理和流程。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银行向承兑人支付货款并将其押销,并在到期日或以前的某个日期向银行兑现的汇票。
其流程包括:发票人向购买方出具汇票,购买方将汇票出售给银行,并在到期日付款给银行或向银行申请承兑。
第四章:全球货币体系7. 全球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全球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黄金标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自由浮动汇率三个阶段。
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责包括:促进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援助和金融支持等。
第五章:外汇市场9. 请简要介绍外汇市场的基本特点。
外汇市场的基本特点包括:全球化的市场、24小时交易、高度流动性、强大的交易量、市场规模庞大、影响因素多样化。
10. 外汇交易有哪些交易类型?外汇交易的交易类型包括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期权交易和货币互换交易等。
结语: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和发展对于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国际贸易的产生(1)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
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
其中,对外贸易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国际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国际贸易的产生①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b.出现了政治实体。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2.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特点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①范围狭窄,多为近海贸易。
②商品种类少,比重小,贸易品多为奴隶、奢侈品。
③民间自发,政府较少参与。
(2)作用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有:①奴隶买卖,提供了奴隶社会的支撑作用。
②支持了手工业的发展。
③货币作用范围扩大,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3.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贸易范围扩大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集中体现为:在欧洲:地中海沿岸→阿拉伯→意大利→北欧,由南向北扩大到整个欧洲。
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与周围国家贸易扩大。
(2)商品结构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手工业比重上升。
4.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的诱因①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分工,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更大规模的贸易。
专注考研考证②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其对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埃及的占领,从欧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商路几乎中断,欧洲国家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林德特王新奎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林德特王新奎题目一1.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作用是什么?答: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交换和流通的活动。
其作用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增加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优化资源配置:国际贸易可以通过专业化和分工,使不同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进行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国际贸易可以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技术创新:国际贸易可以促使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促进文化交流:国际贸易可以通过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交流,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了解。
题目二2.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有哪些?请简要说明每种贸易壁垒的作用。
答: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关税是指进口或出口商品时需要缴纳的一种税款。
关税的作用是限制进口商品的价格,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冲击,同时也是一种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出口管制等措施。
这些壁垒的作用是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流通渠道,使国内产业能有更多机会和竞争力。
•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指在进口商品时要求符合特定的技术标准、认证或者通过技术检测。
技术壁垒的作用是限制进口商品的品质、安全性和符合当地的规定要求。
•行政壁垒:行政壁垒是指进口或出口商品时需要履行各种手续和文件。
行政壁垒的作用是增加进出口商品的手续和时间成本,提高交易的难度和限制。
•贸易救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是指国家对于进口商品进行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
贸易救济措施的作用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贸易竞争的损害。
题目三3.请简要说明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含义和特点。
答:自由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实行开放和自由的贸易政策,减少或取消关税、非关税壁垒,鼓励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其特点包括:•无贸易壁垒:自由贸易政策要求进口和出口商品可以自由流通,没有关税、配额限制和其他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国际也叫世界贸易,是指国际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它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的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传统的国际贸易,仅指国际间各类货物的交换,不包含服务;现代的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国家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产生、发展和贸易效果,揭示其特点、运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和内容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
2.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有何关系?答: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是指国际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它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的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传统的国际贸易,仅指国际间各类货物的交换,不包含服务;现代的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有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将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同属一类活动,只是从全世界范围看时,称其为国际贸易,而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看时,则称其为对外贸易。
3.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答:贸易差额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称为贸易顺差、贸易盈余或出超;当出口总值小于进口总值时,称为贸易逆差、贸易赤字或入超。
当一国出现贸易顺差时,反映这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时,反映这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不过长期顺差不一定是好事,逆差也并非绝对是坏事,从长期趋势来看,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应该基本保持平衡。
4.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的区别是什么?答:直接贸易是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买卖商品的贸易活动。
直接贸易的双方直接谈判,直接签约,直接结算,货物直接运输。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_p[].林德特_王新奎)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4.“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 和Warner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 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圣才出品】
第12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12.1 复习笔记一、区域经济合作理论1.区域经济合作的类型区域性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之分,最初级的合作层次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多边协商,最高层次是经济一体化。
区域性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主要有四种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以及经济同盟。
(1)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又称为对外贸易区、自由区、工商业自由贸易区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及其他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各成员国对区外国家仍然维持贸易壁垒,但保护政策不求一致,由成员国自行订立。
(2)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比自由贸易区更进一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由于各成员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致,各成员国之间不设海关。
关税同盟的典型代表是欧洲共同体。
(3)共同市场共同市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共同市场是在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统一的对非成员的关税,并允许生产要素在成员间可以完全自由移动。
(4)经济同盟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是指一个有机的经济实体,在这个经济实体内部,各成员国实现了商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2.区域性自由贸易的经济分析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
关税同盟在扩大区域内贸易的同时,也减少了区域内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因此它对国际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这种贸易上的影响可进一步区分为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效应和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效应。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圣才出品】
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概念题1.古典贸易模型答: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之一,它是指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模型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其关键假设都为: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固定的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不考虑需求。
不同的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型认为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绝对不同,即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而比较优势贸易模型认为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相对不同,即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2.贸易顺差答:贸易顺差又称对外贸易出超,是指一国(地区)在一个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半年或一季)内,出口商品的总值大于进口商品总值的差额,海关统计中称“出超”。
贸易顺差反映该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
3.贸易逆差答:贸易逆差又称对外贸易入超,是指一国(地区)在一个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半年或一季度)内,进口商品的总值大于出口商品总值的差额,海关统计中称“入超”。
贸易逆差反映该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
4.重商主义答: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晚期为晚期重商主义。
二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
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保证顺差就可以。
被称为贸易平衡论。
为了鼓励输出实现顺差,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
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如出口退税、奖励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替代。
5.贸易所得答:贸易所得是指在开放的自由贸易下,各国通过贸易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全球范围的交换,提高了社会的福利水平,各国都比贸易前增加了消费,达到了在自己自足时不可能达到的消费水平,可以消费超出其生产能力的产品。
《国际贸易》海闻版_课后答案
第七章 进口保护政策:关税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美元,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出口量,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及厂商的福利影响。
产量为12000.0310*******+⨯=,消费量为20000.021********-⨯=,所以净进口为。
相对于封闭经济,自由贸易的价格更低,所以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厂商利润降低。
】中国对汽车征收每辆美元的进口税,国内汽车的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变化。
征收关税后国内汽车的价格为,产量为,国内消费,净进口。
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下降,但是产福利增加。
两国贸易模型:中国和美国;设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 ;请计算:】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的产量及贸易量(不考虑运输成本)。
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
】关税对中国汽车制造商、消费者和中国政府的福利带来的影响?关税的福利净损失(与自由贸易相比)中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产量为;美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产量为自由贸易下国际市场的均衡价格为,中国汽车产量为,进口量为;美国汽车产量为,出口。
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都带来净收益。
中国国内价格为,产量为,进口。
美国国内汽车价格,产量,出口。
关税降低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汽车制造商的福利,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关税使消费者和厂商共计损失,政府关税收入,社会总体福利增加。
设中国对小汽车的关税税率为,国内一典型的汽车制造商的成本结构和部件关税如下:成本项目 钢板 发动机 轮胎占汽车价格比重关税税率】请计算对中国小汽车行业的有效保护率。
】如果钢板、发动机、轮胎的关税分别降为、、,计算小汽车的有效保护率。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推出哪些关于有效保护率的一般结论? 由有效保护率公式1j ij i j j ij t a t e a -=-∑∑,可以计算得 %5.322%40%3%36%12%180%601%30%10%120%30%60%20%180=---=-⨯-⨯-⨯-=汽车e降低对产品零部件的关税有助于提高有效保护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 论1. 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 加大贸易需求。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 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 改变贸易模式。
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 (1) 贸易量迅猛增长。
(2) 贸易依存度加大。
(3) 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 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 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 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 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 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 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 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 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 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
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w ww .k hd aw .c om课后答案网6. 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思路: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放拓展和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性的推动。
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是“宣威异域“的“朝贡贸易”。
当时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禁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它国的新航道却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
相反,西欧的地理大发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极大地刺激了国际贸易和西欧经济的发展。
因为地理大发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为,政府也极力借助发现新航道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
7. 本章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对你有什么启发?思路:本章用中国和世界的数据说明了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
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国际商品交换而且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开放经济的发展要快于封闭经济的发展,一国要发展决不能忽视贸易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加入WTO 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8. 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思路:大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从供给方面解释贸易的原因,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以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还有一些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为什么发生贸易,主要从偏好差异和收入差异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9. 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思路: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异(1) 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
(2) 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
(3) 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
10. 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思路: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局部均衡分析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福利变动情况,而总体均衡分析不仅要分析那种商品或要素市场,还要分析与之相关的商品或要素市场,所以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我们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时主要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
w ww .k hd aw .c om课后答案网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 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思路: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 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思路: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 国有120名劳动力,B 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 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 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思路:B 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 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 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 国,B 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4.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思路: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 和Warner 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w ww aw .c om后答案网5. 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计算机 小麦中国 100小时 4小时加拿大 60小时 3小时(1) 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1) 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2) 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 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
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
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4)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单位;中国应专业生产小麦,数量为800/4=200单位。
中国的福利水平从U 01上升到U 11,加拿大的福利水平从U 02上升到U 12,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上升了。
w ww .k hd aw .c om课后答案网6. 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 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 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2。
(1) 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2) 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3) 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
思路: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2Y=300-X,大米的机会成本为1/2单位的钢铁,根据福利函数知每一条效用曲线上大米对钢铁的边际替代率为2Y X(1) 封闭经济中的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机会成本相等处,即122Y X =,或X=Y 处,代入生产可能性曲线得X=Y=100,U0=100*1002=106 (2) 开放经济中国完全分工,全部生产大米,交换曲线为Y=300-X,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12YX=,或Y=2X 处。
代入交换曲线得X=100,Y=200,U=100*40000=4*106(3) 交换所得:假设中国没有完全专业生产大米 ,仍然像封闭经济那样生产100单位大米和100单位钢铁,但大米以1:1的比例交换钢铁,新的交换曲线为Y=200-X,福利最大化仍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12YX=或Y=2X处。
代入交换曲线得X=200/3,Y=400/3,71200160000 3.2*10*3927U ==,交换所得为6105*1027U U −=分工所得为7661 3.2*1076*104*102727U U −=−= 7. 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方法说明一国进口和出口的福利水平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