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资料.doc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 14 分)1.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A)。
A. 儿童情绪的社会化B. 儿童依恋的发展c.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D.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2. 以下有关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C)。
A. 共情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定的抑制作用B. 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的理想要求,而羞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c.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D. 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相互影响、协同发展3. 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A)。
A. 幼儿园B. 家庭c.社区 D. 社会4. 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 B5. 6. 7.)。
A. 行为训练法B. 讨论法c.行为评价法 D. 谈话法5. 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BB.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6. (D)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A. 认知B. 探索c.游戏 D. 交往7. "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
"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C)原则。
A. 实践性B. 整合性c.发展性 D. 活动性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X" ,每小题分,共 15分)8. 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9. 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10. 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
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
(√)11.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都是学前儿童自愿自主参加的活动。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题及答案
答:从有利的方面看,儿童通过电视开阔了视野,认识了社会角色,学习了相应的行为规范;健康的电视节目有助于培养儿 童合作、友好、自制的行为,有助于增加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负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 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2)电视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3)-些不健康的电视节目可 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简述使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 答:(1)陶冶法利用的是整个环境条件、生活氛围,因此幼儿园要协同每个成员,步调一致地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 形成良好的幼儿园文化。(2)教师在创设良好环境时应当有明确的目的,要制定计划,使整个幼儿园环境氛围具有整体性, 而不能零敲碎打。(3)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答:(1)幼儿能逐步学习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2)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3)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4) 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5)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 的社会文化相适应。(6)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 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答:(1)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选择幼儿生活需要并为幼儿所熟悉的内容,即选择幼儿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内容;选择幼儿 可以理解的、有益于幼儿发展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
三、论述题(20 分) 1.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的内涵、依据与应用要求。 答题要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它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生活的维度看它涉及个人生 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社区生活、人类生活的内容;从心理结构的维度看它涉及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的内容;从社会关系的维度 看:它涉及儿童与自我的关系,儿童与他人的关系,儿童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要培养完整的儿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则要尽可能的涉及这方方面面的内容。基础性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是浅显的、具体的、启发性的知识,是为儿童 发展所必须学习的基础性的知识。这两条原则的提出主要是根据培养健康与完整的儿童而提出的。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 期,心理学家一直强调幼儿生活经验塑造了人格发展的基本形态,身心健康的儿童,才能享 受愉快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儿 童。因此选择教育内容时,应根据幼儿年龄、体力、智力的发展水平,提供幼儿快乐的活动,以满足其பைடு நூலகம்康需要。完整的儿 童是和谐、平衡发展的儿童,这种和谐与平衡是与多方面的内容学习分不开的,由此,教育的内容应有智力上的完整性。基 础性原则提出还因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为儿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打基础的阶段,基础意味着让儿童明白初为社会之人 应掌握的一些基本能力与规范。幼儿期的模仿性、可塑性、及学习的欲望都很强,应把握这一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这些习惯的培养应从基本的生活习惯与态度的培养开始,逐渐深入伦理与道德观念的培养。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盗传必究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幼儿园课程正式提出“社会”这一课程名称的是()0A.1919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附小幼稚园B.1903年创办的湖北幼稚园C.1905年创办的湖南蒙养院D.1904年颁布的《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2.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与常识教育相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大大扩展了教育内容B.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可以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C.和生活教育不同的是,社会教育强调对幼儿生活的引领,而不是幼儿生活的简单适应D.相对于人文教育,社会教育有更多的内涵与内容,人文教育侧重精神层面的陶冶,而社会教育还需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社会技能的训练3.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柯尔伯格D.班杜拉4.()儿童在同伴面前会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A.小班B.中班C.大班D.小学一年级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oA.社会发展需要B.我国的教育目的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D.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6.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A.自主性B.计划性C.娱乐性D.目的性7.以下不属于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特征的是()。
A.持久性的困难B.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C.行为不足D.不理会现实8.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
A.体验一实践一认知一积累一迁移B.认知一积累一迁移一体验一实践C.认知一体验一迁移一积累一实践D•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9.“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何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 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
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3. 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 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5. 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6. 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7. 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8. 内容选编的时代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9.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10. 社会资源: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1. 探究性教学: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题库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题库(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说明:试卷号码:2505。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10日,收集了2008年7月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当儿童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时,提示他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有耐性的孩子,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完。
这种方法是(C)。
A.转移注意力B.积极鼓励C.自我暗示D.言语指导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效果的内部评价的常用方法是(B)。
A.指标体系法B.行动反思法C.社会测量法D.配对比较法3.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属于(A)。
A.敌意性攻击B.工具性攻击C.愤怒的反应性攻击D.非愤怒的主动性攻击4.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
A.与常识教育相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大大扩展了教育内容B.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可以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C.和生活教育不同的是,社会教育强调对幼儿生活的引领,而不是幼儿生活的简单适应D.相对于人文教育,社会教育有更多的内涵与内容,人文教育侧重精神层面的陶冶,而社会教育还需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社会技能的训练5.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主要用于了解幼儿的动机态度、自我认识、道德认识等方面的发展的方法是(A)。
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D.社会测量法6.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调整,在维护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
这体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是(C)。
A.情感支持B.一致性C.正面教育D.实践性7.婴儿表现出一系列不同的机能性反应,即哭泣、微笑等信号行为与依附、要求拥抱等趋近行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复习资料Word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复习资料Word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复资料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的复资料。
复资料包括重要概念、教育方法和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重要概念1. 社会认知:学前儿童发展社会意识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
2. 社会情感:学前儿童理解和表达情感,培养合作和共情能力。
3. 社交技能:学前儿童与他人相处的基本技能,包括沟通、分享和解决冲突等。
4. 文化多样性:学前儿童接触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1. 游戏教育:通过游戏,激发学前儿童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和合作精神。
2. 角色扮演:让学前儿童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和模拟社会情境,培养他们的社会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寓言故事或真实故事,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文化多样性意识。
4. 团队合作:组织学前儿童参与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1. 自我认知和自尊: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个人特点和优点。
2. 人际关系:教授学前儿童与他人相处的基本技能,如倾听、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3. 家庭和社区:介绍学前儿童家庭和社区的角色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家庭和社区的关心和责任感。
4. 友谊和合作: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与他人合作和建立友谊的能力。
5. 文化多样性:引导学前儿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尊重和欣赏多元化的意识。
以上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幼儿园课程正式提出“社会”这一课程名称的是(A)。
A.1919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附小幼稚园B.1903年创办的湖北幼稚园C.1905年创办的湖南蒙养院D.1904年颁布的《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2.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
A.与常识教育相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大大扩展了教育内容B.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可以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C.和生活教育不同的是,社会教育强调对幼儿生活的引领,而不是幼儿生活的简单适应D.相对于人文教育,社会教育有更多的内涵与内容,人文教育侧重精神层面的陶冶,而社会教育还需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社会技能的训练 3.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A)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柯尔伯格D.班杜拉4.(C)儿童在同伴面前会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A.小班B.中班C.大班D.小学一年级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D)。
A.社会发展需要B.我国的教育目的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D.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6.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A)。
A.自主性B.计划性C.娱乐性D.目的性7.以下不属于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特征的是(C)。
A.持久性的困难B.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C.行为不足D.不理会现实二、是非判断题8.在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中,语言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答案]错9.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答案]对10.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在依恋类型中属焦虑型儿童的表现。
[答案]错11.互助行为已经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幼儿的社会行为之中。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
A.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为当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B.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C.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D.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提高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理论水平2.以下各项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观点中,错误的是()oA.幼儿教育的根木是教儿童做一个人格完整、智慧而善良的人B.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整合性教育C.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就是学习如何设计与组织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D.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渗透性教育3.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
A.儿童情绪的社会化B.儿童依恋的发展C.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D.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4.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的是()。
A.全面均衡原则B.由远及近原则C.由易到难原则D.综合贯通原则5.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的是()。
A.基本活动的渗透式组织B.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C.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D.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6.()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A.认知B.探索C.游戏D.交往7.儿童有充分适当的身体活动,攻击性行为与捣乱行为就大大减少。
这表明()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题库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题库(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说明:试卷号码:2505。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10日,收集了2008年7月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当儿童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时,提示他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有耐性的孩子,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完。
这种方法是(C)。
A.转移注意力B.积极鼓励C.自我暗示D.言语指导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效果的内部评价的常用方法是(B)。
A.指标体系法B.行动反思法C.社会测量法D.配对比较法3.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属于(A)。
A.敌意性攻击B.工具性攻击C.愤怒的反应性攻击D.非愤怒的主动性攻击4.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
A.与常识教育相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大大扩展了教育内容B.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可以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C.和生活教育不同的是,社会教育强调对幼儿生活的引领,而不是幼儿生活的简单适应D.相对于人文教育,社会教育有更多的内涵与内容,人文教育侧重精神层面的陶冶,而社会教育还需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社会技能的训练5.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主要用于了解幼儿的动机态度、自我认识、道德认识等方面的发展的方法是(A)。
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D.社会测量法6.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调整,在维护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
这体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是(C)。
A.情感支持B.一致性C.正面教育D.实践性7.婴儿表现出一系列不同的机能性反应,即哭泣、微笑等信号行为与依附、要求拥抱等趋近行为。
精华版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
(精华版)最新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盗传必究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为主。
正确答案: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
正确答案: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3.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正确答案:弗洛伊德4.婴儿能够区分母亲和陌生人,陌生人的出现会引起婴儿恐惧、焦虑,而陌生人离去后又会平静下来。
这属于()。
正确答案:陌生人焦虑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o正确答案: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6.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的是()正确答案: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7.毛毛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
一个周末,毛毛和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家玩。
到了爷爷奶奶家,毛毛的爸爸很自然地帮爷爷做事情,妈妈则帮奶奶剪指甲。
这一切毛毛都看在了眼里。
下午,奶奶从外而买东西回来,刚进门,毛毛就主动地帮奶奶拿拖鞋。
奶奶开心得不住地夸毛毛是个好孩子。
这一案例表明学前儿童社会学习具有()的特点。
正确答案:随机性和无意性8.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正确答案:儿童情绪的社会化9.以下有关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白然发展的10.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
正确答案:幼儿园11.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讨论法12.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
正确答案: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13.()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正确答案:交往14.“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o ”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精品)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doc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选错,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30分)1.个性是指()A.有特点、标新立异B.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C.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D.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2.下列属于同伴关系功能的是(A.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B.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学业成绩C.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来源D.发展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3. 依恋关系明确期是在()A. 0 — 2 月B. 2-7 月C. 7-24 月D. 24月以后得分4.一般来讲,女孩子在言语表达的哪些方面比男孩子好A.流畅性B.逻辑性5.下列是导致攻击行为直接外因的是(A.偏见 B.挑衅C.诱因 D.挫折6.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A.安慰 B.施舍C.抚摸D.同情7. 依恋在行为表现上具有() A.选择性B.亲近性C.和谐性D.满足感8.下列属于攻击行为的是()A.诋毁B.抢劫C.静坐D.心中诅咒9.下列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特殊方式的有(A. 价值澄清法B. 榜样示范法C. 移情训练法D. 讨论法10.下列活动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途径的有(A.专门的教育活动1311.下列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指导思想的是(A.社会教育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教育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三方面的统一C. 社会教育强调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D. 社会领域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12.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父母的教养方式(A. 压力和社会支持B. 社会经济地位C. 父母被抚养的经历D. 儿童的出生顺序15. A.亲近型B.关心型B. 随机教育C.参观社区D. 家园合作C.不关心型D.拒绝型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10分)1.将基因相同的动物分别置于不同的环境之下,因为基因相同,所以,任何性状的变化都必定存在环境上的根源。
国开(中央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十年期末考试单项选择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十年期末考试单项选择题库(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说明:试卷号码:2505;课程代码:01737;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专科;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资料整理于2020年2月7日,收集了2008年7月2019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1.儿童开始出现了分离焦虑与对陌生人的谨慎或恐惧。
这时的儿童所处的依恋发展阶段是(C)。
C.依恋关系的明确期2.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必须依靠(A)。
A.材料的投放3.“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
”这里阐述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是(C)。
C.发展性4.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自律道德的形成时间是(D)。
D.9岁之后5.以下有关幼儿行为问题的论述,正确的是(B)。
B.幼儿违反规则一般并没有主观的动机,往往是自己不明白规则的真实含义,同时也没有学会遵守规则6.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东西对幼儿属于(A)。
A.消费性强化物7.某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后总喜欢讲脏话,这种行为属于(C)。
C.需要指导帮助的行为问题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1.我国幼儿园课程正式提出“社会”这一课程名称的是(A)。
A.1919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附小幼稚园2.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
B.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可以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3.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A)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A.弗洛伊德4.(C)儿童在同伴面前会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C.大班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D)。
2017电大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2017 电大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第 1 题单选题(2 分 )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个阶段?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参考答案: A第 2 题单选题(2 分 ) 1904 年 1 月,清朝政府出台的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C《暂行幼稚园课程标准》D《三民主义教育原则》参考答案: B第3 题单选题 (2 分 )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一书,成为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其实施的著作。
A张宗麟B张雪门C陈鹤琴D陶行知参考答案: A第4 题单选题 (2 分 ) 2001 年 7 月,国家教育部颁发(),成为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第三阶段的主要标志。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答案: BA 《幼儿园工作规程》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C《幼稚教育新论》D《中国北方幼稚园课程大纲》参考答案: B第5 题单选题 (2 分 ) “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陈会昌B埃尔金C齐格勒D缪森参考答案: C第6 题单选题 (2 分 ) 在幼儿社会化的具体内容中,认识自我、他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属于()。
A认知社会化B道德社会化C政治社会化D职业社会化参考答案: A第 7 题单选题(2 分 )“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态度”指的是()。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D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B第 8 题单选题(2 分 )儿童社会认知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自我意识B自我体验C权威认知D观点采择参考答案: D第 9 题单选题(2 分 )“和妈妈在一起时对探究玩具不感兴趣,当妈妈离开时也未表现出特别的焦虑与紧张”,这种属于()。
A安全依恋B回避型不安全依恋C反抗性不安全依恋D无组织型依恋参考答案: B第10 题单选题 (2 分) 开始能够主动寻找游戏伙伴是哪个年龄阶段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A2—3 岁B 4 岁C 5 岁D6—7 岁参考答案: B第 11 题单选题(2 分)在幼儿亲社会行为中,最为常见的是()。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十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
国开(中央电⼤)专科《学前⼉童社会教育》⼗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国开(中央电⼤)专科《学前⼉童社会教育》⼗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电⼤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说明:试卷号码:2505;适⽤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专科;考试形式及⽐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其他:资料整理于2019年12⽉15⽇,收集了2008年7⽉2019年7⽉中央电⼤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19年7⽉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童开始出现了分离焦虑与对陌⽣⼈的谨慎或恐惧。
这时的⼉童所处的依恋发展阶段是(C)。
A.前依恋期B.依恋关系的建⽴期C.依恋关系的明确期D.⽬标调节的伙伴关系2.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进⾏隐性的引导必须依靠(A)。
A.材料的投放B.活动规则的制定C.活动中的指导D.明确活动⽬标3.“活动设计要遵循⼉童⾝⼼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童都能在⾃⾝的基础上发展。
”这⾥阐述的学前⼉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是(C)。
A.实践性B.整合性C.发展性D.活动性4.按照⽪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童⾃律道德的形成时间是(D)。
A.3岁前B.4-6岁C.6-8岁D.9岁之后5.以下有关幼⼉⾏为问题的论述,正确的是(B)。
A.幼⼉⼀般能够严格遵守规则B.幼⼉违反规则⼀般并没有主观的动机,往往是⾃⼰不明⽩规则的真实含义,同时也没有学会遵守规则C.幼⼉表现出来的⾃私⾏为与成⼈的⾃私是⼀样的D.对于孩⼦的说谎,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对其进⾏惩罚6.糖果、饼⼲、饮料、⽔果等东西对幼⼉属于(A)。
A.消费性强化物B.操作性强化物C.社会性强化物D.活动性强化物7.某幼⼉在与同伴发⽣冲突后总喜欢讲脏话,这种⾏为属于(C)。
A.需要特殊⼲预的⾏为问题B.轻度的可以忽略的⾏为问题C.需要指导帮助的⾏为问题D.正常的⾏为⼆、是⾮判断题8.研究发现,让2-4岁幼⼉对某种信号不作反应⽐让其作出反应更为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
2.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
3.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
4.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5. 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6.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7.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法的研究。
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幼儿主要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为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9. 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
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10.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
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
11.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12.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是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
2、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
13.语言的内容以及运用语言的方式对儿童社会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4. 自我强化是指人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
15.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上。
16.在儿童心理发展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教养者)所形成的情感联结。
1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有基于活动的渗透性组织基于核心主要的整合性组织基于经验的拓展式组织。
二、简答题: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答: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
从发展的内容上看儿童的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从结构上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认知、情感、意志的统一发展;从时间上看,是指终身的完整发展,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对其以后的人生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2、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答:(1)助人与分享:有关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有着不同层度的分享行为,分享的技能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而增强。
儿童的助人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且有其他儿童在场时,儿童会由于恐惧减少而增加助人行为(2)合作。
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共同活动、协同实现活动目标的行为,研究表明儿童合作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
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多作出积极的反应。
3、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哪些。
(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
(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
(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2.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总目标的规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
(1)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2)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
(3)实施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二是激发良好的社会情感。
5.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
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
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5.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使用效果需要开展哪几个方面的测评工作?(1)教师能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将目标具体化和细化为教育内容,形成目标和内容之间的一定的匹配关系。
(2)基于对实现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的分析,设计一些有实效性的教育内容。
(3)将社会实现中存在的与社会教育密切关系的知识体系加以整合和分解,形成与社会教育领域相匹配的分年龄的知识体系,并将上述内容细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
(4)侧重从学前儿童的身边的人和事、环境和文化人手,将学前儿童的经验主动的纳入教学内容之中。
(5)坚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处理好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将人们已经达成共识的最必要的内容和学前儿童最能接受的内容教给学前儿童。
(6)让学前儿童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社会知识,积累社会经验。
教师要给予学前儿童相互交往的机会和良好的榜样、正确的示范。
(7)多选择自然的和美好的东西作为教育的内容。
尽量减少负面性的内容的传递。
6.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的规定。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的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区环境。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的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论述题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程度。
虽然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同伴交往的对象,但这些同伴交往对象基本上都是随机形成的,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而当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就生活在了一个稳定的同伴环境中,这个同伴环境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年幼的儿童自我中心非常明显,不愿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感情。
儿童的同伴交往与他们和成人交往关系中有明显支配方不同,同伴之间在权利和地位上更平等,任何一方都不会是支配者。
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涉及相互平等、分享心得、投入和回报的合作行为。
同伴交往的过程就为儿童体验冲突、谈判和协商提供了机会,这种冲突和协商不论是指向物体还是不同的社会观点,在引发折衷主义和平等互惠的观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
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儿童将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在同伴争论的过程中,儿童就不能考虑自己的需要,他还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
争论迫使儿童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化到以别人、社会为中心。
如果没有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韦斯认为个体在与他人不同的关系中寻求特殊的社会支持,不同类型的关系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功能,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属于群体和被接纳的感受,这种感受只有在群体中获得,而无法从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中获得。
成为同伴群体中的一员可以培育归属感。
当儿童知道团体中的其他成员认同或肯定自己的某些方面时,他将愿意与他们共享群体的规范,取得群体的认同,这对儿童的自尊感具有积极的影响。
班级中稳定的同伴交往关系,容易使儿童形成比较亲密的同伴关系,这种同伴关系既能够满足儿童的社交需要,也能帮助儿童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
具体体现为同伴间的友谊互相证实或互享兴趣、希望和分担恐惧,肯定自我价值,提供爱和亲密袒露的机会。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根据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在社会情境中的经验来定义自己的。
家庭、邻居和同伴群体上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场所。
在社会互动中,人们获得了自己怎样做和被他人知觉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形成自我的基础。
由此,幼儿园中的同伴群体为儿童形成自我概念提供了机会。
同伴关系是一种可逆性的交往关系,它让个体通过同伴的眼睛看自己,并体验到与另一个人真正的秘密。
调查表明,与幼儿同伴中的“不受欢迎”的幼儿相比,“受欢迎”的幼儿,往往是那些善于合作、热心于各种活动、服从教师、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的幼儿。
四、分析题(1)可能原因:①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不能在活动时关注更多的事物,因而,没有注意到小华在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