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望诊(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
2.囟门:囟陷--囟门凹陷,均属虚证。囟填--囟门高突, 多属实热证。解颅--囟门迟闭,骨缝不合,多是肾气不足, 或发育不良。常见于小儿佝偻病。
3.头的动态:头摇--头摇不能自主,多为风证。无论成人 或小儿,多为肝风内动之兆。
瞳孔缩小-----肝胆火旺,或为中毒。
目窠肿例图→
(二)望耳
色泽︰色白--寒证;色青黑--痛证;焦黑干枯--肾精亏极; 小儿发热,耳根发凉,耳背有红络,为麻疹先兆。
形态:耳瘦小--肾精亏虚;耳轮萎缩--肾气竭绝,多属 死证;
耳内病变:脓耳,耳内流脓,为肝胆湿热。
(三)望鼻
酒渣鼻--多因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 而成;
2.呼吸:常见呼吸异常有:1)呼吸形式异常。2) 呼吸时间异常。3)呼吸强度异常。4)呼吸节律异 常。
(三)望腹部
异常外形:
(1)腹部膨隆:指仰卧时腹壁明显高于胸耻连线. (2)腹部凹限:指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胸耻连线. (3)腹壁青筋暴露:即腹大坚满,腹壁青筋怒张. (四)望腰背部
1.异常外形: (1)脊柱后突---多有肾气亏虚或脊椎疾患所致. (2)脊柱侧弯---多由小儿发育期坐姿不佳所致. (3)脊疳----多见于脏腑精气极度亏虚. 2.异常动态: (1)角弓反张----多见于肝风内动,筋脉拘急. (2)腰部拘急----多见于寒湿内侵,腰部脉络拘急.
鼻柱塌陷,眉毛脱落--见于麻风病;
鼻翼煽动--新病见之为肺热壅盛;久病见之为肺绝之征。
(四)望口唇
1、色泽:樱桃红--煤气中毒。 2、形态:口糜--脾胃积热,热邪灼伤;鹅口疮--婴儿满口白斑如雪 片,为心脾积热; 3、动态:1)口张,属虚证;2)口噤,属实证; 3)口撮,属正邪 交加所致。4)口涡:多为风痰阻络。5)口振:多为阳衰寒盛。6) 口动:多属脾虚生风。
中医基础望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基础望诊知识点总结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望诊包括望色、望舌、望脉、望面、望态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望诊信息,可以为中医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下面将就中医望诊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望色望色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唇色、舌色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中医看来,面色鲜明红润、气血充足的人属于健康状态,而面色苍白、唇色苍白、舌色苍白则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此外,面色发黄可能与湿热内郁有关,而面色发青可能与寒邪内盛有关。
2. 望舌望舌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舌体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舌体胖大柔软者,表气虚体肥;舌体瘦长者,表气虚体瘦;舌体红肥者,表气热;舌体淡瘦者,表气虚;舌体无力者,表气虚无力;舌体胖大泛胀者,表肥胖症等。
舌苔薄白者,表正气不振;舌苔厚腻者,表内有痰湿;舌苔黄者,表肝胆有热;舌苔白腻者,表肺有痰等。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性质。
3. 望脉望脉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脉、沉脉、数脉、缓脉、弦脉、散脉、滑脉等多种类型,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浮脉多见于表证、外感病;沉脉多见于实证、内伤病;数脉多见于实证、阳病;缓脉多见于虚证、阳亏;弦脉多见于实证、肝郁等。
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类型和疾病的性质。
4. 望面望面是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的表情、眼神、皮肤状态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面部表情活泼、眼神明亮、皮肤润泽者,体内气血充足,体质健康;面部表情呆滞、眼神无神、皮肤干燥者,体内气血不足,体质虚弱。
此外,面部出现痤疮、黄褐斑、皱纹等情况,也可以反映体内的气血状态和疾病情况。
5. 望态望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站、坐、行、卧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体态端正、行走自如、坐卧舒适、精神饱满者,属健康状态;体态不端、行走困难、坐卧不安、精神呆滞者,属病态状态。
中医望诊完整ppt课件
.
望诊
中医
诊断
案例-2:狂躁型精神 分裂证
表现:自言自语,喜 笑怒骂,有如讲演, 比比划划,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不分时间
场合,丧失理智。 意义:神乱,痰火扰 心--狂证。气郁化火,
痰火扰心神乱
.
望诊
中医
诊断
案例-3:痴呆(先天 智能发育不全,愚鲁 型) 表现:两眼发直,内 眥距宽,眼裂开大, 呈倒八字型。面色粉 白(因反射强光而有 失真),头发作穗 意义:神志痴呆,肾 气不足,心神失养-神志异常,痴呆
假神 假色 假食
.
望诊
中医
诊断
②临床意义: 精衰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阴阳即将离绝所致,是临终预兆。
古人喻为: “回光返照” “残灯复明” “烛尽焰高”
.
望诊
中医
诊断
案例:臌胀。癥积日久, 精气衰竭,虚阳浮越。 (肝硬变并发肝癌)
表现:面色苍白沉浊, 忽然微有红润;周身大 肉已脱,腹大青筋气喘, 突然目光有神,言语响 亮。鼻出血血迹未干
.
望诊
中医
诊断
举例:主色 白
无论男女老 幼,其色皆 含蓄不露, 荣润明朗, 目光炯炯有
神
.
望诊
中医
诊断
举例主色:黑
无论男女老 幼,其色皆 含蓄不露, 荣润明朗, 目光炯炯有
神
.
望诊
中医
诊断
客色:非疾病因素引起。
提问:哪些是非疾病因素? 各举例说明之!
.
望诊
中医
诊断
举例:刚刚服过 药酒
客色:赤 满面通红,浮 露而散,明亮润 泽。(左颧白色 是反射强光之故)
.
望诊
中医
诊断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失神
▪ 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 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
▪ 精亏神衰而失神:临床表现为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 无华,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手撒 尿遗,骨枯肉脱,形体羸瘦。提示精气大伤,机能衰减, 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
▪ 邪盛神乱而失神:临床表现为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 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提示邪气亢盛, 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 皆属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 亦属病重。
中医诊断学
望诊
望诊是指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如 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观 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中医 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外部, 特别是面部、舌体等与脏腑的关系最密切,局 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 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其体表相应 的部位反映出来。因此,观察神、色、形、态 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且 可作为分析气血、脏腑等生理病理状况的依据 之一。
望诊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 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 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 熟悉生理,以常衡变。 ▪ 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望诊的内容
▪ 全身望诊:神、色、形态 ▪ 局部望诊:头颈、五官、皮肤、二阴 ▪ 望舌:舌体、舌苔 ▪ 望排出物:痰涎涕唾、呕吐物、大便、小
便 ▪ 望小儿指纹
第一节 全身望诊
▪ 原理: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
2、面部与脏腑有内在联系
▪ 意义: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及病邪的性质
▪
色泽正常——脏腑气血未伤,预后较好
▪
色泽失常——脏腑气血耗伤,预后较差
中医诊断学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假神例图→
望神——神乱
神乱:即精神错乱,神志异常,见于癫、狂、痫病人。
癫-----表情淡漠,沉默寡言,郁闷不乐,神志痴呆,喃喃 自语,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 神不守舍。(阴证)
四、望姿态
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姿势和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方 法。 (一)原理:
阳、热、实------躁动不安;阴、寒、虚-----喜静 懒动。 (二)望姿态的内容 1.动静姿态 (1)动静姿态诊病的要点 动、强、仰、伸:多属阳、热、实证。 静、弱、俯、屈:多属阴、寒、虚证。
(2)动静姿态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淡白:
面色淡白 无华,唇 舌色淡。
主:血虚 证或失血 证。
已主面 有虚色 好损淡 转。白 )气, 虚准 证头 ,明 逐润 渐, 康口 复唇 (淡 贫红 血。
白光 肾 络 面 阳, 睑 白: 虚 口 虚 主: 。 唇 浮 阳虚, 独 , 红隐 或阳 。 约 虚水 主 可 泛。 水 见
肿红 。色 脾浮
胖瘦:过胖或过瘦都可能是病理状态。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脾胃健旺;
胖而食少,为形盛气虚,脾虚有痰。 瘦而能食,为中焦有火; 瘦而食少,为中气虚弱。
3、体质类型
1)阴脏人 特点:偏寒、抑郁、多静。 表现: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 多见阴盛、阳虚证。 2)阳证人 特点:偏热、亢奋、多动。 表现:形体偏瘦,面色偏红,畏热喜冷。 多为实证、热证。 3)平脏人 表现:胖瘦适中,寒热中和。
戴阳证:症见久病重病,
中医望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望诊知识点总结一、中医望诊的基本原理1. 望诊的基本原理中医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特征、眼神、语言、舌苔等来获取疾病的信息的一种诊断方法。
通过望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饮食、排便、睡眠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疾病对人体的影响,如病程、发展趋势等。
望诊的基本原理是“形色”,即通过观察形体和面色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2. 望诊的基本内容中医望诊主要包括面色、舌苔、眼神、口唇、气息等方面。
其中,面色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面色来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
舌苔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可以通过舌苔的颜色、形态、湿润度等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情况。
眼神、口唇、气息等也都可以通过望诊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二、中医望诊的常见病症表现1. 面色(1)面色苍白:表示气血不足,常见于贫血、失血等病症。
(2)面色黄褐:表示湿热内蕴,常见于黄疸、疟疾等病症。
(3)面色红润:表示气血旺盛,常见于发热、热病等病症。
(4)面色青紫:表示气滞血瘀,常见于郁闷、瘀血等病症。
2. 舌苔(1)舌苔色白:表示表虚,常见于感冒、风热、外感等病症。
(2)舌苔色黄:表示湿热内蕴,常见于湿热病症。
(3)舌苔色黑:表示寒湿内蕴,常见于寒湿病症。
(4)舌苔色紫:表示气滞血瘀,常见于郁闷、瘀血等病症。
3. 眼神(1)目光炯炯有神:表示精神饱满,常见于健康状态较好的人。
(2)目光无神:表示精神不振,常见于气血不足、病后虚脱等病症。
(3)目光呆滞:表示中风、昏迷等重病症。
4. 口唇(1)口唇红润:表示健康状态较好。
(2)口唇苍白:表示气血不足。
(3)口唇青紫:表示气滞血瘀。
5. 气息(1)气息清爽:表示健康状态良好。
(2)气息浑浊:表示寒湿内蕴、湿热内盛等重病症。
三、中医望诊的误区和注意事项1. 误区在进行中医望诊时,有些医生或患者容易出现以下误区:(1)单一误区:只看面色、舌苔等其中一项,而忽略其他表现。
(2)片面误区:过分注重其中一项,而忽略其他表现。
中医学望诊的名词解释
中医学望诊的名词解释
中医学望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体态、面色、舌苔、舌脉等特征,以及听诊、闻诊等方法,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病机。
下面是一些涉及到望诊的名词解释:
1. 脉诊:中医中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脏腑状况、气血运行及病情变化等。
2. 面色:观察患者的面部肤色,如红色、苍白、黄色等,以及局部的色斑、斑点、黄疸等,以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和疾病表现。
3. 舌相:观察患者的舌象,如舌色、舌形、舌苔的颜色、形态及厚薄等,以获取有关患者的病机、病理变化以及脏腑功能情况的信息。
4. 口唇色泽:观察患者的唇色,如红润、苍白、发青等,以及口唇的湿润度,可了解到患者的气血、体液等方面的情况。
5. 目诊: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神、眼球、巩膜、晶状体等部位的变化,如发黄、充血、眼底出血等,来判断患者的肝经、心经、肾经等脏腑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望诊作为中医学中重要的四诊之一,有助于中医医生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进而进行针对性的中医治疗。
中医诊断学(望诊-局部望诊)
望面部
▪ 面肿 整个面部浮肿,多见于水肿病,常兼全身水肿,而 无红赤疼痛等。 阳水(眼睑颜面先肿,皮薄光亮,肿势较肢体部为 甚,发病较速)──外感风邪,肺失宣降 阴水(面色晄白,腰以下水肿明显,最后波及头面, 发病缓慢)──脾肾阳衰,水湿泛溢
▪ 腮肿 痄腮(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 清,红热,按之柔软或压痛,面赤)──外感温毒 之邪所致。(小儿多见)
望耳
▪ 虚、寒证 耳轮青黑──阴寒内盛、剧痛 耳轮红肿──肝经湿热 耳轮干枯焦黑──肾精亏虚,精不上荣──温病晚期耗伤肾
阴,肾虚下消 小儿耳背红络,耳根发凉──麻疹先兆 ▪ 耳内的病变 脓耳 初起、极期──肝胆湿热熏蒸(中耳炎等)
后期──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望牙龈
▪ 可诊察肾、胃的病变及津液的盈亏。 ▪ 齿龈淡白──血虚或失血 ▪ 齿龈红肿疼痛──胃火亢盛,循经上炎 ▪ 齿龈肿痛不红──虚火上炎 ▪ 齿衄(牙龈出血)
兼红肿疼痛──胃火上炎,伤及龈络 不红不痛微肿──肾阴亏虚,虚火上炎伤络
望咽喉
▪ 可以诊察肺、胃、肾的病变 ▪ 正常:色淡红润泽,不肿不痛,呼吸通利,发音正
望目
▪ 目形 目胞浮肿──水肿,健康人低枕睡眠后一时性目胞 微肿 眼窝凹陷──伤津耗液(吐泻、高热),脏腑精气 衰竭(久病重病,病危) 眼球突出: 双侧 兼咳满上气──肺胀(痰浊阻肺,肺气不宣, 呼吸不利) 兼颈前肿块突起,急躁易怒──瘿病(肝郁化 火,痰气壅结) 单侧 眼部或前颅内肿瘤;外伤
望目
▪ 目色 目赤肿痛──实热证 白睛发红──肺火或外感风热 两眦赤痛──心火 眼胞红肿湿烂──脾经湿热上攻 全目肿赤──肝经风热上攻,诸经热盛 黄疸(白睛黄染均匀,无隆起,眼球周围明显,近黑睛部稍 浅)───湿热或寒湿内蕴,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 鉴别:中老年人球结膜脂肪沉着:稍隆起的淡黄斑块,睑裂 部明显 目眦淡白,兼见面、唇,舌淡白无华──血虚、失血,血少不 能上荣 目胞黑而晦暗──肾虚,肾精亏虚或命门火衰,水寒内盛
中医诊断学_第一章_望诊..
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 阳上越(假神)。 脾胃气虚 脾胃湿盛 湿热,属阳黄 寒湿,属阴黄 血虚证或失血 阳虚 阳虚水泛 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血失温煦, 属肾阳虚 肾精久耗,虚火灼阴,属肾阴虚 肾虚水泛、痰饮或寒湿带下
白
肺
虚证寒 证脱血 夺气 肾虚寒 证水饮 血瘀
气虚血少,阳衰寒盛, 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 络。 肾阳虚衰,水寒内盛, 血失温养,脉络拘急, 血行不畅。
动作反应
饮食
9/24/2018
5.神乱的表现和主病
(1) 焦虑恐惧——多属虚证,见于卑谍、脏躁等病。
(2) 狂躁不安——多属阳证,见于狂病、外感热病等。 (3) 淡漠痴呆——多属阴证,见于癫病、痴呆等。 (4)卒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见于痫病。 神乱的特点:反复发作而缓解期不出现神志异常。其神志异常的 表现只能作为诊病依据而不据有“失神”的临床意义。
恶色
即面色枯槁晦暗,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称为“气 不至”。属久病、重病、阴证,难治,预后差。
9/24/2018
(四)五色主病 五种病理面色的主要表现和主病:Δ 1.面白: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1)面色淡白无华——血虚证、失血证。(2)面色昧白虚浮一一阳虚水泛。 (3)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2.面黄 主脾虚、湿证。 (1)面色萎黄——脾胃气虚。 (2)面黄虚浮——脾虚湿蕴。 (3)面目一身俱黄——黄疸病。面黄鲜明如橘皮色属阳黄(肝胆湿 热); 面黄晦暗如烟熏属阴黄(寒湿困脾)。 3.面赤: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1)满面通红——实热证。 (2)午后两颧潮红——阴虚证。 (3)久病重病面色苍白而两颧泛红如妆——戴阳证。 4.面青: 主寒证、痛症、气滞、血瘀、惊风。 (1)面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剧。 (2)面色与口唇青紫——多属 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 (3)面色青黄——肝郁脾虚。 (4)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5.面黑: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1)面黑暗淡——多属肾阳虚。 (2)面黑焦干——多属肾阴虚。 (3)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内停,或寒湿带下。 (4)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中医望诊名词解释
中医望诊名词解释
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舌苔、舌质、脉象等来获取相关的病情信息。
以下是常见的中医望诊名词解释:
1. 外貌观察:外貌观察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体态等来推测患者的病情。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表示气血不足,面色红润可能表示火热等。
2. 舌苔:舌苔是指舌面上的一层白色或黄色的物质,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湿润程度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黄色的舌苔可能表示热病,白色的舌苔可能表示寒病。
3. 舌质:舌质是指舌的形状和质地,通过观察舌的形态、颜色、光泽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舌红可能表示热病,舌淡白可能表示气虚等。
4. 脉象:脉象是指通过触摸患者脉搏的感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沉、缓、数、细、滑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对应不同的病情。
例如,浮脉可能表示表面的病变,沉脉可能表示内脏的病变。
5. 症候:中医望诊还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外貌、舌苔、舌质、脉象等病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个症候。
症候是指患者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和,对应着特定的中医疾病诊断。
例如,面色苍白、舌淡白、脉虚弱可能表示气虚血虚
的症候。
总之,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外貌、舌苔、舌质、脉象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判断病因、辨别病证,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四诊――望诊
中医四诊――望诊简单来说,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
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
如精神萎糜,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
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後,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察色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
正常中国人面色微黄,红润光泽,若出现异常色泽称为病色,常见的有白色,主虚主寒主失血;黄色,主虚主湿;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儿惊风;红色,主热;黑色,主肾虚。
望形态是指望形体和动态,如形肥食少为脾虚有痰。
形瘦善饥,为胃中有火。
踯卧喜静,多属寒证。
烦躁喜动,多属热症。
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是喘症,项背强急,角弓反张是痉病;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危重证候。
中医经验认为五脏开窍於五官,五官内应於五脏,通过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内脏病变,如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舌质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着的苔状物,舌质可以反映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正常人是淡红舌,薄白苔。
若舌质淡白主虚,主寒,舌质红主热,紫舌主瘀血,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黑证热证,黄而厚腻是湿热或痰热,苔薄病情轻,苔厚病情重,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进,由厚变薄表示病退。
临床上通常把舌质和舌苔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判断,中医经验,一般是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脉,因为舌象能比较准确及时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况。
熟练运用望诊,对疾病的诊断既快又准,所以中医说“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四诊 标准
中医四诊标准
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部分。
1. 望诊:望诊是中医四诊的第一步,也是最为直观和重要的步骤。
望诊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苔、排出物等方面来判断病情。
例如,如果一个患者面色发黄、枯槁无光,那么中医大夫可能会判断这个患者脾虚失运,气血不足。
2. 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是指诊察患者的呼吸、咳嗽、呕吐、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
嗅气味则是指通过嗅觉来观察患者身体散发的气味,例如是否有口臭、体臭等。
3. 问诊:问诊是中医大夫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来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既往病史等信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大夫会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持续时间、程度等,以及是否有家族病史、饮食偏好等。
4. 切诊:切诊是中医四诊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独特和神奇的一步。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通过切脉,中医大夫可以判断出患者的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等情况,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中医四诊的标准步骤,通过这四个步骤的观察和分析,中医大夫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从而制定出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学基础诊法望诊
糖尿病的望诊要点
症状表现
糖尿病患者通常面色黄胖,舌质红降,舌苔黄腻或干燥无苔。观察患者的眼睛,可以发 现其可能存在瞳孔缩小、眼球干涩的情况。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等
症状。
注意事项
糖尿病的望诊需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家族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同时,糖尿病可导致 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因此对患者全身情况的观察也是望诊的重要
内容之一。
05 现代医学对望诊的研究与 展望
现代医学对望诊的研究
01
望诊与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结合
现代医学在诊断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测等,
这些技术可以辅助望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望诊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望诊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可以通过分析面部特征
、肤色等生物信息,揭示身体健康状况和潜在疾病风险。
注意观察排泄物的颜色、质地、气味 等特征,以及量的多少,以辅助诊断 。
03 望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望神
01
02
03
04
望神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通 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眼神
来判断病情。
正常的神态应该是双目明亮、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思维清
晰。
如果患者出现精神萎靡、眼神 呆滞、思维迟钝等症状,可能 表示病情较重或正气虚弱。
02 望诊的方法与技巧
整体望诊
观察患者的整体状态:包括精神 状态、面色、形体、姿态等,以 判断患者的体质、病情和预后。
注意患者全身皮肤颜色、光泽、 弹性等变化,以及斑疹、痣等异
常表现。
观察患者的眼神、眼睑、眼球等 眼部情况,以及眉毛、口唇、牙 齿等面部特征,以判断脏腑功能
中医望诊
失神(一)
两目直视,表情 淡漠,面部肌肉 消脱,形体羸瘦, 是眼和形体失神 表现之一,提示 脏腑精气衰竭, 病情严重,预后 不良。
失神(二)
神昏谵语,撮 空理线,循衣 摸床,是失神 的表现。
失神(三)
神志昏迷,目合 口开,呼吸气急, 齿焦舌燥。提示 脏腑精气衰竭, 预后不良。
失神(四)
两目睁大而视 不见人,应答 错乱,神志模 糊不清,是失 神的表现。
失神(五)
在疾病中出现精 神萎靡、表情淡 漠,目无光彩、 面色晦暗、形容 消瘦,属于失神。 提示病情较重, 正气已伤。
失神(六)
两目直视而不见 人,瞳仁散大, 口开欲语而不能 出声,齿燥舌枯, 形容憔悴,提示 精气将夺。
失神(七)
两目上视,眼珠 固定,称为“戴 眼”。提示精气 将绝,生命垂危。
假神
假神又称回光返 照,是病人临终 前的预兆,可表 现于面色、目光、 语言、饮食等方 面与病情不符。
望神的注意事项
做到一会即觉 务必形神合参 抓住主要症征 注意识别真假
二、望色
望色,是观察病人 面、目、皮肤、脉 络等体表组织色泽 变化,分析病情的 方法,其中以面部 色泽为望色的重点。
主色
正常人面部色泽称 为常色。常色与种 族、个体禀赋有关。 其一生不变者又称 为主色。我国正常 人面色微黄红润、 明润含蓄。提示脏 腑功能正常,精气 充盛。
客色
正常面色可随季节气 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 而变化,称为客色。 夏季气温偏高,光照 较多,面色偏红润; 冬季光照较少,面色 偏白。 本图为健康男性,摄 于夏季。
病色特征(一)
面部枯槁,缺 少光泽,是体 内精气不足的 表现。
病色特征(二)
久病重病患者如 面部突然油亮, 使脏腑精气将绝 的表现之一。
中医望诊
狂:为疯狂怒骂,打人毁物,妄行不休,少卧 不饥,甚则登高而歌。
痫: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
如常。
5
整
二 望面色
体
1、常色
望
【概念】生理时的面
诊
部色泽
2、病色
(1)主色:是指人终生不改 【概念】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 变的基本肤色、面色。 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可以
(2)客色:人与自然环境相 认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他
老 舌
29
舌诊
3.胀大舌 舌象:舌体宽大而厚。 主病:胖大舌多因水饮痰湿阻滞所致
肿胀舌多因热毒、酒毒所致,主热症 或中毒病症 4、齿痕舌:
表现: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痕迹 意义:与胖嫩舌同见,主脾虚,湿盛
30
舌诊
5.瘦薄舌 舌象:舌体瘦小而薄
主病:气血两虚——舌淡白瘦小 阴虚火旺——舌红绛瘦小
舌舌 淡红 白绛 瘦瘦 小小
43
主病:薄苔主表证;厚苔主里证(痰饮水湿等)。
薄厚 苔苔
34
(2)润燥:津液存亡 舌象:舌苔干湿适中为润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者为滑苔; 舌苔干燥无津者为燥苔。 主病:润苔见于正常人。 滑苔主阳虚、津液内停; 燥苔主津液大伤(热盛、吐泻等)。
舌诊
滑苔
燥苔
35
舌诊
(3)腐腻 舌象:苔质粒大疏松,揩之可去者为腐苔;
3、以胃脘分属诊舌部位
舌根 —— 下焦
舌尖 —— 上脘
舌中 —— 中脘
舌根 —— 下脘
22
(二)望舌的内容
1.望舌质:舌神、色、形、态。 2.望舌苔:苔质、苔色。
23
(二)望舌的内容 1.望舌质:舌神、色、形、态。 2.望舌苔:苔质、苔色。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中医诊断学之望诊
相同 夺气
肾虚
寒
黑
肾
水饮
疼痛
血瘀
体强
形气有余、身体强壮
体弱
形气有余,身体衰弱
肥胖
胖而能食 胖而食少 形瘦食多
形气有余 形气不足 中焦火积
总结
胖人多气(阳)虚
肥人多痰湿、善病胸痹、中风
瘦人多阴虚
瘦人多(虚)火热、易患痨嗽、便秘
消瘦
形瘦食少
脾胃虚弱
中气虚弱
消瘦+五心烦热
阴虚内热
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
脏腑精气衰竭(病危)
肝经湿热 热毒上攻
红肿
阴寒内盛 剧痛
清黑
小儿耳背红络,耳根发凉
色泽
肾气充足
形大
少阳之火上攻 肿大伴见色红 先天亏损、肾气不足 瘦小
肾气耗竭或肾精不足 瘦削而干焦
形态
耳(耳廓)
肾气竭绝
萎缩
久病血瘀
发作急骤、脓液黄稠、耳痛剧烈风热上扰 肝胆湿热
实
流脓日久、脓液清稀,耳痛较缓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虚
邪热博结余耳窍
腮肿
阳明热毒上攻 发颐(托腮痈)
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伴有寒 热
面脱、失神
气血虚衰、脏腑精气耗竭
面削颧耸
面
面瘫
风邪如络 肝阳化风、风痰阻滞经络
口眼歪斜
狂犬病
面部呈现惊悚恐惧表现、常闻高声、 见水而 发
惊恐貌
破伤风
面部呈无可奈何的苦笑模样
感受时邪热毒
实热 +肿痛
肝经风热上扰 +全目赤肿
心火上炎 +两眦赤痛 风热袭肺、肺火炽盛 +白睛发红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望诊
定义:望诊是医生运用自己的视觉,观察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
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
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一、望精神
1.病人神志不乱,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楚,声音洪亮,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疾病轻浅,预后好,多属实证、热症阳证。
2.病人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应迟钝,语言无力,声音低微,表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多属虚证、寒证、阴证。
见于重病及慢性病。
3.神志昏迷、谵语、手足躁动,虽表现为阳证、热证、实证,但正气已伤,邪气过盛,病邪深入,预后不良。
二、望气色
1.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2.面色红:为热证。
如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若两颧绯红,多为阴虚火旺之虚热。
3.面色白:为虚寒证或失血。
4.面色黄:多为脾虚而水湿不化,或皮肤缺少气血之充养。
若面目鲜黄为阳黄,多属湿热;面目暗黄为阴黄,多属寒湿;面色淡黄、枯槁无泽为萎黄,多为脾胃虚弱,营血不足;面色黄胖多为气血虚而内有湿。
5.面色黑:属寒证;虚证,常为久病、重病、阳气虚。
多见于肾虚及血瘀证。
6.面色青:多为寒证、痛证和肝病。
为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致。
三、望形态
1.体形结实,肌肉充实,皮肤润泽,表示体格强壮,正气充盛;形体瘦弱,肌肉瘦削,皮肤枯燥,表示衰弱,正气不足。
2.形体肥胖,气短无力,多为脾虚有痰湿。
3.形体消瘦,多为阴虚有火。
4.手足屈伸困难或肿胀,多为风寒湿痹。
5.抽搐、痉挛、多是肝风。
6.足膝软弱无力,行动不灵,多为痿证。
7.一侧手足举动不遂,多为中风偏瘫。
四、舌诊
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外邪入侵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
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
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
“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
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
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
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
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
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2.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
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
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
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
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
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
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
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
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
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
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