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及翻译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疏:指稀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鉴赏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
《如梦令》原文及翻译
《如梦令》原文及翻译《如梦令》原文及翻译、赏析《如梦令》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梦令》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如梦令》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翻译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
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赏析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词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风猛。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喝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
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浓睡时如何知屋外风雨?)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
如梦令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如梦令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导语:如梦令这首词是早期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对大自然和春天的热爱。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如梦令的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如梦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译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译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朝李清照的诗作。
译文如下: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
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
【原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1。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
【注释】
1.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这两句是作者与侍女的问答。
2.绿肥红瘦:绿指绿叶,红指红花,风雨过后,绿叶更见青翠,红花却见零落,故说“绿肥红瘦”。
以上三句是纠正侍女的答话。
【译文】
昨夜风急雨骤,深深的睡梦也未解去残酒。
轻轻地问一声那卷帘人,她却说:“海棠花依旧。
”
“唉!你哪里知道,应是绿叶更肥,而红花残瘦。
”
【赏析】
一首小词,却如同一出小品,一幕小剧,后台之背景与前台之人物、空间的铺陈(由室外而窗内)、时间的流逝(昨夜至今晨)、人物的动作、神态、对话无不一一活现纸面。
甚至有情节,以情节展示不同的人物性格形象。
“昨夜雨疏风骤”所带给女主人公与“卷帘人”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卷帘人”作为女主人公的对立面而存在,他或她(赵明诚或侍女)没有女主人公那种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致敏锐的感受,在他(她)的眼里风雨之后,一切如旧,而女主人公却叹口气,说:“知否,知否”(此二字之重叠,下得何其自然,如同口出,而神气皆现),“绿肥红瘦”,以色彩代替花叶,别出新意,透露了女主人公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泛爱情调。
有此种胸怀,方有后日之易安词也。
后人评此词为“短幅巾藏无数曲折”,是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由李清照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者: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1)疏:指稀疏。
(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4)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翻译】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讲解】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疏:指稀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鉴赏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
李清照如梦令译文
李清照《如梦令》译文(原文译文)《如梦令》作者: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原文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二、【原文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疏:指稀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鉴赏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疏:指稀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鉴赏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李清照的《如梦令》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翻译及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翻译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的《如梦令》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梦令》[宋]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一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二昨天夜里雨虽然下得稀疏,但风却刮得很大很急,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侍女答道:海棠和昨天一样。
唉,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一这首词写法别致,是李清照的成名作之一。
全词曲折委婉,意境层层递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词人并没有像其他诗人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侧面通过听觉、视觉等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
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致翩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的是昨夜的情景,包含了两个内容——风雨和喝酒。
“雨疏风骤”直言昨夜的风雨:雨点稀疏,风声急骤;而写喝酒的情景却很婉转,“浓睡”即酣睡之意,证明昨夜大醉,故可知酒喝得很多;从“不消”二字,可看出词人是借酒消愁,沉沉的酣睡都不能把残存的酒力以及内心的愁苦全部消尽,足见愁有多深。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文及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作者是李清照,全文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的意思是: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刮得很急很大,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这首词通过对雨后海棠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李清照独特的词作风格。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这首词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手法:
借景抒情:词中通过对昨夜雨疏风骤以及今早海棠花谢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白描手法:作者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雨后的情景,以及自己与侍女的对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雨后清晨的氛围和作者的情感。
对比手法:词中通过“雨疏风骤”与“海棠依旧”的对比,突出了海棠花的坚强与不屈,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重。
反复句式:“知否,知否?”的反复使用,不仅增强了词的节奏感,也强调了作者的情感,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活动。
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独特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雨疏风骤的意思
夜雨风骤,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描写的是晚春时节的景色,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为: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骤,本义是指马奔驰。
作为形容词时,有骤雨的意思,就是很猛的大雨。
夜雨风骤,就是夜晚雨虽小,但却很猛的意思。
意思是夜里边儿下雨了,风很大。
文言文翻译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派风格为主,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被誉为“词中之冠”。
她的词作题材广泛,有咏史、抒怀、写景、抒情等,其中以抒发爱情、思念、离愁别绪最为著名。
以下为李清照《如梦令》一词的文言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声稀疏,风势猛烈,我沉醉于浓睡之中,难以消解酒意。
试着询问那卷帘之人,她却告诉我海棠依旧。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此词以“昨夜”为题,描绘了一幅春夜雨后的景象。
词人用“雨疏风骤”四个字,形象地描绘了春夜的风雨,给人以凄凉之感。
接下来,词人写自己沉醉于浓睡之中,难以消解酒意,表达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两句,以对话的形式,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
词人试图询问卷帘之人,想知道外界的变化,但得到的回答却是“海棠依旧”。
这里的“海棠”,既是自然界中的一景,也是词人心中所念之人。
词人以“海棠依旧”为托,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最后三句,词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这里的“绿肥红瘦”,既是自然景物的变化,也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寓意着青春易逝,美好时光难留。
总之,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以其婉约的风格、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首词不仅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成为我国古代词坛上的经典之作。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注释: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讲解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
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如梦令》及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李清照之手的如梦令,是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美的享受。
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
写她经久杨杰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1、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2、浓睡:酣睡。
3、卷帘人:指侍女。
4、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诗句大意:昨夜雨稀稀落落下个不停,风却刮得很紧,沉睡一宿,酒意却还没有全消。
(写景叙事,点明下文发问的起因)我问侍女海棠怎样了,她却说,海棠还是像原来那样啊。
(“试”:关切花事,既想知道又不忍知道花落消息的矛盾心理。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啊!(这是词人对侍女“海棠依旧”的回答的否定,更是对风雨中花朵凋零的惋惜,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绿肥红瘦”,别致而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的景色,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主题思想: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表达了爱春(伤春)、惜花的真情,也含蓄表达了感慨青春易逝,爱惜自己如花青春年华的感情。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
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作为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最,因此在教学设计是个人认为本堂课的“煽情”或者“铺垫”应该做好。
老师朗读一副对联,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33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
并且教师通过范例来吟诵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
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经典诗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经典诗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稠密,晚风急猛,虽然熟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
[出自]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何况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并言?并言?应是绿肥红瘦。
【注解】奏:指稠密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茂盛,红花凋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稠密,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稠密,晚风急猛,我虽然睡觉了一夜,仍有余醉酒未消。
何况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道海棠花依然例如旧有。
晓得吗?晓得吗?应当就是绿叶茂盛,红花凋谢。
【译文二】昨天夜里雨虽然下得稠密,但风却吹起非常大很着急,沉沉的熟睡却无法把存留的酒力全部消尽。
反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侍女说道:海棠和昨天一样。
唉,你可以晓得,你可以晓得,这个时节必须就是绿叶茂盛红花凋谢了。
【赏析】这首词读法精致,就是李清照的成名作之一。
全词坎坷直截了当,意境层层环环相扣,虽只六句,却几度成俗,时时宕上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词人并没像是其他诗人一样轻易写下如何百花凋零、如何哀伤伤感,而是侧面通过感官、视觉等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至主观体会,从而能更加猛烈地引发读者的新鲜感。
一问一答之间,花掉在人前花掉不含恨,人在花前人发福。
一个疑惑愁思,一个叹时光极易逝,两相对照,例如花影飞舞,自建风致翩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的是昨夜的情景,包含了两个内容——风雨和喝酒。
“雨疏风骤”直言昨夜的风雨:雨点稀疏,风声急骤;而写喝酒的情景却很婉转,“浓睡”即酣睡之意,证明昨夜大醉,故可知酒喝得很多;从“不消”二字,可看出词人是借酒消愁,沉沉的酣睡都不能把残存的酒力以及内心的愁苦全部消尽,足见愁有多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及翻译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二】
昨天夜里雨虽然下得稀疏,但风却刮得很大很急,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侍女答道:海棠和昨天一样。
唉,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评点】
这首词写法别致,是李清照的成名作之一。
全词曲折委婉,意境层层递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词人并没有像其他诗人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侧面通过听觉、视觉等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
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
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
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致翩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的是昨夜的情景,包含了两个内容——风雨和喝酒。
“雨疏风骤”直言昨夜的风雨:雨点稀疏,风声急骤;而写喝酒的情景却很婉转,“浓睡”即酣睡之意,证明昨夜大醉,故可知酒喝得很多;从“不消”二字,可看出词人是借酒消愁,沉沉的酣睡都不能把残存的酒力以及内心的愁苦全部消尽,足见愁有多深。
前两句一明写,一隐写,境界全出,尽显风采。
“试问卷帘人”以下五句是今晨的情景。
词人一早醒来,虽酒意未消,但仍想起昨夜的雨狂风猛,于是一起身就问正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因词人不确定昨夜的风雨是否摧残到园中的海棠花,故言“试问”。
“卷帘人”的回答:“海棠依旧”。
一个“却”字用得极妙,将词人的情致与侍女的冷漠态度描绘得活灵活现。
显然词人不满侍女的回答,于是反驳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虽然词人的语气肯定,但毕竟自己没有亲见海棠花的状态,故用“应是”。
“绿肥红瘦”指海棠花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实为名句。
以“绿”和“红”两种颜色指代叶子和花朵,以“肥”和“瘦”形容叶之繁茂与花朵凋零,可谓新鲜之极,动人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气兀然。
“绿肥红瘦”又照应起句的“雨疏风骤”,前后呼应,相映成趣。
这首小令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有人物、场景以及对白,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
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
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
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依‘一问极有情,答以“。
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弦外音,味外味“具有.
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
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